(完整)高中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导学案(教师版)

高中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导学案(教师版)

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认识古文中特殊的“通假”现象2.掌握辨析“通假字”的技巧3.熟记常用“通假字”一、导入:【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例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很明显,在这个句子中,根据语境,“生”的意义在这个句子中是解释不通的,这说明它应该是一个“通假字”,通“性”——本性。

“通假”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我们把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

那么我们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怎样根据语境来推断出“本字”呢?二、活动一——总结类型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指出它的本字。

借字本字字义(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又(2)其次诎体受辱诎屈弯曲(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敝(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5)境界危恶,层见错出见现(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8)秋豪不敢有所近豪毫(9)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餍(10)张良出,要项伯要邀(11)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取(1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13)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矣(14)沛公不胜杯杓杓勺(15)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案按查明(16)使臣奉璧,拜送于庭。

庭廷(1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返(18)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尊樽(19)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磨(20)秦伯说,与郑人盟说悦2.根据通假字和本字之间的关系,总结文言通假字的规律:A.【声旁字代替形声字】——(5)(6)(9)(12)(17)(18)B.【同声旁的字相代替】——(2)(8)(15)(19)(20)C.【同(近)音字相代替】——(1)(4)(7)(10)(13)D.【形声字代替声旁字】——(3)(11)(14)(16)二、活动二——归纳方法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在每组上方的括号内指明通假规律。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一、通假字1.可予不(不通否)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查看)4.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熟,仔细)二、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牵)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③则幸得脱矣(侥幸)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介词,凭借)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表目的,来)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两人在也(连词,因为)⑤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⑥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动词,任用) 欢①逆强秦之欢(欢心)②绝秦赵之欢(交情)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欢洽,欢好)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回头看)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环顾)④三顾茅庐(拜访)⑤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看)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趁机)④因势利导(顺着)传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②舍相如广成传(馆舍,宾馆)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②臣乃敢上璧(才)③乃使其从者衣褐(就)三、古今异义(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包括父母兄弟姐妹)(2)请指示王(指给。

看)(3)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扬言)(5)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平民)(6)左右欲刃相如(左右侍从)(7)明年复攻赵(第二年)(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姬妾)四、词类活用A.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④怀其璧(怀,怀揣着)⑤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名动】B.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③奉璧西入秦(西,向西)④怒发上冲冠(上:向上)⑤卒廷见相如。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实词-通假字》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实词-通假字》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实词-通假字》教学设计(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园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作文大全、励志故事、演讲致辞、诗词诗句、口号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kindergarten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essays, inspirational stories, speeches, poems, sloga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实词-通假字》教学设计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实词•通假字》教学设计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通假字复习课教案

通假字复习课教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通假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要求。

2、了解通假字的概念和类别。

3、了解并学习辨析通假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通假字。

教学难点:怎样识别通假字。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讲练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回顾已知,引入新课(一)导入课题:我们学习了不少文言文,接触到许多通假字,那么什么是通假字呢?板书课题:通假字复习(二)明确概念在古汉语书面语言中,有时不用本来该用的那个字,而用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

通假字是古人临时借用,或写了错别字,后来又约定俗成的一种语言现象。

课内通假字辨析(10个)(见课件)二、讲练结合,归纳方法(一)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1、通假字是本字的一部分,和本字同音。

通假字是本字的一部分,和本字同音,如:善刀而藏之。

善——缮一尊还酹江月尊——樽因击沛公于坐。

坐——座2、通假字和本字有一部分相同,字音相同,如:倔起于阡陌之中。

倔——崛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销——消3、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但读音相同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背箕子阳狂阳——佯4、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但读音相近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有——又5、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读音也不同如:冯虚御风冯——凭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罢——疲(二)归纳识别判断通假字的方法阅读文言文时,如果遇到某个字按照通常的意思讲不通了或不合事理,就要考虑“通假”的问题。

(1)以字义为出发点,以字音为依据,联系上下文来揣摩,考虑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那个字来理解。

(2)以字义为出发点,考虑形近的字代替那个字来理解。

(三)引导学生明确辨析判断通假字要注意的三点。

(例句见课件)1、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不一定都是通假字。

2、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都是通假字,但所通的本字不同,意义也不同。

3、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都是通假字,且所通的本字相同,但意义有所不同。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讲课教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讲课教案

什么是通假字?“通”和“同”有什么区别?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而“同”则是指二者完全一样可以互相代替以下是按首字母顺序归纳的高中常考的文言通假字,如:A案:同“按” ;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罢:通“疲” ;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 ;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杯:同“杯” ;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①通“背” ;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 ;顶,穿着,覆盖在肩上。

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俾倪:同“睥睨” ;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辟:①通“避” ;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②通“僻” ;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 ;困顿,失败,疲惫,衰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 ;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 ;不。

副词,句尾语气词“吗”“或师焉,或不焉。

” “汝见我不?”C材:同“才” ;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 ;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仓:同“苍” ;黑色。

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文言文通假字导学案

文言文通假字导学案

通假字导学案一、通假字的概念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

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例如:御六气之辩,“辩”是借字,“变”是本字。

练习:找出下列语段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二、通假字的分类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假借字。

1.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2.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如“泪”和“淚”。

3.假借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蚤”与“早”。

通假字公式:1、“×”同“×”甲同乙2、“×”通“×”甲通乙甲为通假字,乙为本字。

诵读时读本字的音。

三、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1.或音同(同音通假),或音近。

如:终老不复取2.或声旁相同。

如:距关,毋内诸侯。

3.或一个是声旁字,一个是形声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四、通假原则:1.相对固定。

2.不可反向。

判定方法:不通则通,通则不通。

【马上操练】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3.此小大之辩也。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5.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高三总复习——通假字讲课教案

高三总复习——通假字讲课教案

高三总复习——通假字1、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畔主背亲B.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C.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去D.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答案:C解析:(“畔”通“叛”,“衿”通“襟”、“亡”通“无”。

)2、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B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这矣。

C 其真无马邪、其直不知马也。

D 又问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答案:D解析:(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以”通“已”;“邪”通“耶”;有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3、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B.赢粮而景从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D.百有余年矣答案:C解析:(“弊”通“敝”,困顿不堪;“景”通“影”;“有”通“又”)4、指出有通假字的一组(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B.倔起阡陌之中C.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D.约从离衡答案:D解析:(“从”通“纵”,“衡”通“横”)5、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金就砺则利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D.君子生非异也答案:A(解析:“知”通“智”,“说”通“悦”,“生”通“性”)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度长絜大B.虽有槁暴C.无失其时D.约从离衡答案:A解析:(“有”通“又”;“无”通“毋”;“从”通“纵”。

)7、找出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①而后乃今培风②小知不及大知③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④此小大之辩也⑤而征一国者⑥而御六气之辩A.①②④⑥B.①③⑤⑥C.②④⑤D.②④⑤⑥答案: B解析:(①“培”通“凭”;②“知”通“智”;④“辩”通“辨”;⑤“而”通“耐”;⑥“辩”通“变”)8、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才美不外见B.食之不能尽其材C.其真无马邪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答案:D解析:(“见”通“现”;“食”通“饲”;“邪”通“耶”;)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A.诎右臂支船B.长约八分有奇C.左手倚一衡木D.舟尾横卧一楫答案:D解析:(“诎”通“曲”;“有”通“又”;“衡”通“横”。

(完整版)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

(完整版)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师荣兰审核人:张桂秋领导签字:杨青兰【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自读,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现象;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本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2、3【知识链接】1、先秦诸子概说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阴阳等。

先秦诸子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

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之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说是绝后的。

2、儒家儒家是由孔子开创。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3、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克己复礼),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

4、《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篇名只是摘取各篇开头两三个字。

【自主学习】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完成下列练习: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无得而逾焉(yú)2.绥之斯来(suí)3.莞(wǎn)尔4.一箪食( dān )5.自牖执其手(yǒu)6.子哭之恸(tòng)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君子一言以为知"知"通"智":智慧道之斯行"道"通"导":引导夫子矢之曰"矢"通"誓":发誓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必修上册之《登泰山记》(导学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经典篇目梳理(全国通用)

必修上册之《登泰山记》(导学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经典篇目梳理(全国通用)

2025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上册文言文《登泰山记》教师版[复习重点]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阴”“阳”“数”三字及次常用字“限”“稍”。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题解】作者姚鼐【nài】,桐城人,清代散文家。

①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jǐ】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译】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山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汶水,山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泰山之阳:阳,山之南、水之北。

其阴:阴,山之北、水之南。

阳谷皆入汶: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当其南北分者:当,在(某处)。

其,那。

古长城也:古长城,古代的长城,指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分界。

词类活用:汶水西流/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判断句: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分析】第一段点出了泰山的地理环境: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十分壮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接着点出泰山最高点日观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yǐng】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译】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了泰安。

这个月的丁未日,(我)与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从南面的山脚登山。

四十五里,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导学案-人教课标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导学案-人教课标版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含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含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含义:()直不百步耳通,含义:()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通,含义:()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含义:通,含义:()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含义:()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通,含义:()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通,含义:()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通,含义:()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含义:()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含义:()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含义:()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通,含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含义:()或师焉,或不焉通,含义:.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今义:()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今义:()或.百步而后止古义:今义:()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义:今义:()谷不可胜.食也古义:今义:()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今义:()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今义:()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义:今义:()寡人..之于国也古义:今义:()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义:今义:()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古义:今义:()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古义:今义:()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古义:今义:()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古义:今义:()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今义:()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古义:今义:()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古义:今义:()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古义:今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今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今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2025年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偏义复词课件

2025年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偏义复词课件

“属”通“嘱”
2、去掉偏旁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代替“才”
② 拜送于庭
“庭”代替“廷”
3、更换偏旁
①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绌”通“黜”,罢免,革除
②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振”通“赈”,赈济
通假字的判断方法:
一、联想同音字
1.山川相缪。 (缪,通“缭”,盘绕,环绕。)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② 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③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1.
练一练: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②冀缓急或可救助
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③世之有饥穰ráng,天之行也
文言实词的特点
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 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 动宾关系。 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写 错别字,但在古人是一种习惯。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示例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
(供)
乏困。
②失其所与,不知。
(智)
更换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形成通假 的情况,我们可以给通假字更换偏旁,从而找 出本字。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贴)
②距关,毋内诸侯。
(拒)
取消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为本字构成通假的现 ①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优质导学案(教师版)

(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优质导学案(教师版)
(二)补充
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集中描写了蔺相如,对廉颇也作了生动的记述。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给下列字注音
蔺( )袒( )瑕( )睨( )镬( )渑( )缶( )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3、一词多义
(1)、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2)、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
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分小组学习。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3-13段,阅读的同时,整体上熟知课文内容。
二、请同学们先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燕王私握臣手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2、通假字
(1)、可予不(不:通“否”)
(2)、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通假字导学案 教师版

通假字导学案 教师版

安阳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编号001 使用时间编制人戚永刚授课内容(1课时)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导学流程自主学习:通假字属于文言实词中的一类。

从近几年的高考考情来看,通假字有时作为文言实词题单独考查,有时出现在文言文翻译中。

又快又准地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是正确解释通假字的前提条件。

复习时,考生一定要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联系语境分析法。

考生在解释某个通假字时要将其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以声求义”,找出它的本字,而不能望文生义。

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一句中,“蚤”字若按其本义“跳蚤”来理解,句子就解释不通,若能弄明白“蚤”在这里是通假字,通“早”,那么句意就豁然明朗了。

2.掌握古今音变规律法。

通假字的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今音。

由于古今语音变化较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代可能变得读音完全不同;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或相近。

如“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这里的“趣”通“促”,意为“催促”,两个字古代同音今天却不同音了。

3.例证认知法。

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例子愈多愈能说明通假用法具有普遍性。

如“无”通“毋”的例句:“令壮者无取老妇”(《勾践灭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氓》)、“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寡人之于国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4.联系所学。

一般考查的通假字,往往是以前曾经学过的。

5.训练语感。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文言文语感的训练,对通假字的学习也是这样。

合作探究:(请识别下文中的通假字)贾人贾某贾某,贾人也,唱文明经商,店中之物皆封识彰明,略无阙损。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通假字 教案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通假字 教案

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之通假字【课型】复习课【课时安排】 1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实现路径】三、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四、典题演示讲练结合教材演示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和含义。

(1)秦伯说,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5)秦王还柱而走。

(《荆轲刺秦王》)(6)此小大之辩也。

(《逍遥游》)(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五、强化训练答案(1)“说”通“悦”,高兴。

(2)“颁”通“斑”,头发斑白。

(3)“景”通“影”,影子。

(4)“倍”通“背”,违背。

(5)“还”通“环”,环绕。

(6)“辩”通“辨”,区别。

(7)“孰”通“熟”,仔细。

即学即练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越王勾践反国②置胆于坐③饮食亦尝胆也④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⑤振贫吊死A.①③B.②④C.③④ D.④⑤答案 C解析①“反”通“返”;②“坐”通“座”;⑤“振”通“赈”。

参考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返回了越国,(他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

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加,赈济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试用本)高三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通假字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试用本)高三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通假字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通假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古文中特殊的“通假”现象2.掌握辨析“通假字”的技巧3.熟记常用“通假字”教学过程:一、导入:高考对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合到翻译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基础地位。

因此,我们在备考时要着重将文言基础打牢。

从历年对实词的考查情况看,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偏义复词等方面。

二、活动二——归纳方法“通假”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我们把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

“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假字-通用字2、通假字-假借字3、古今字三、方法技巧通假字:1、借用“音同或音近”推断,这一点可结合上面的通假字的分类来理解。

2、借用“字形”推断,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声符。

如《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材”通“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声符。

3、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解释都解释不通时,考虑通假现象。

当实词按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了通假现象。

但是需要注意不要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所以要注重平时积累。

四、课堂练习1.指出下列各句中所含通假字并作解释。

(1)一尊还酹江月________通________ 释义:________(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通________ 释义:____________(3)不顾恩义,畔主背亲________通________ 释义:________(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通________ 释义:______________(5)信义安所见乎________通________ 释义:______________(6)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________通________ 释义: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通假字教案(合集五篇)

通假字教案(合集五篇)

通假字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通假字教案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4.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酒)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9.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

形容词。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同“畔”)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同“暮”,年末)“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

名词。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通“浊” 肮脏,水不清。

形容词。

)14.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15.忳郁邑余挓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16.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通“服”,保持)17.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18.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19.椎床便大怒。

(椎,通“捶”,捶打)“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第一个椎:通“锤”,兵器。

名词。

第二个椎:通“锤”,用铁锤20.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柔软结实)21.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22.虽与府吏要。

(要,通“邀”,约)23.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24.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旁边)吾灵尚依旁汝也。

“旁:通”傍“ 依附,接近,动词。

25.契阔谈燕。

(燕,通“宴” 饮宴、玩乐)燕:通”宴“;安逸,安闲。

形容词。

燕坐于华堂之上。

26.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已:同”以“。

”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已: 同”矣“,了。

语气助词。

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文言基础知识归纳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复习目标】熟悉必修一会考必考文言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所有文言现象,熟练翻译课文,并附之以语段训练。

(一)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人教版)2、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二)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三)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2)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3)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4)所以兴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6)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7)况修短随化(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8)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9)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10)足以极视听之娱(动词活用为名词耳目)(四)一词多义1、修(1)修楔事也(动词,做,从事)(2)茂林修竹(形容词,高)(3)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2、一(1)其致一也(统一,一致)(2)悟言一室之内(数词)(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4)一边……一边……。

例:一觞一咏3、次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 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教师版

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 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教师版

高中语文专项复习: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01 必修1-必修5通假字汇总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2《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复习
通假字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认识古文中特殊的“通假”现象
2.掌握辨析“通假字”的技巧
3.熟记常用“通假字”
一、导入:
【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
例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很明显,在这个句子中,根据语境,“生”的意义在这个句子中是解释不通的,这说明
它应该是一个“通假字”,通“性”——本性。

“通假”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我们把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

那么我们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怎样根据语境来推断出“本字”呢?
二、活动一——总结类型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指出它的本字。

借字本字字义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又
(2)其次诎体受辱诎屈弯曲
(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敝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境界危恶,层见错出见现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
(8)秋豪不敢有所近豪毫
(9)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餍
(10)张良出,要项伯要邀
(11)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取
(1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
(13)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矣
(14)沛公不胜杯杓杓勺
(15)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案按查明
(16)使臣奉璧,拜送于庭。

庭廷
(1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返
(18)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尊樽
(19)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磨
(20)秦伯说,与郑人盟说悦
2.根据通假字和本字之间的关系,总结文言通假字的规律:
A.【声旁字代替形声字】——(5)(6)(9)(12)(17)(18)
B.【同声旁的字相代替】——(2)(8)(15)(19)(20)
C.【同(近)音字相代替】——(1)(4)(7)(10)(13)
D.【形声字代替声旁字】——(3)(11)(14)(16)
二、活动二——归纳方法
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在每组上方的括号内指明通假规律。

C.【同(近)音字相代替】借字本字字义
(1)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关贯套上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背背弃
(3)渔父见而问之曰父甫对老年男子的尊称(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辨变变化
(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毋不要
B.【同声旁的字相代替】借字本字字义
(6)见狱吏则头枪地枪抢撞击
(7)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悟晤交谈
(8)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佯假装
(9)此小大之辩也辩辨分别
(10)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途道路
(1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据守
A.【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借字本字字义
(12)失其所与,不知知智明智
(1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供供应
(14)毋内诸侯内纳
(15)唯大王与秦孰计议之孰熟仔细
(16)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佚散失
D.【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借字本字字义
(1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旨
(18)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

陌百
(19)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才能
(20)山高风距,雾气去来无定距巨
2.观察以上各组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关系,归纳出构成通假的最基本的规律(原则)
明确:语音是借字和本字联系的纽带。

同(近)音构成通假的基本原则。

注意:由于历史音变,有的通假字与本字已不同音了。

如:详——佯:假装;失——佚:散失;内——纳;陌——百。

3.归纳辨识通假字的方法
一个字,依照它本身的含义(包括本意和引申义),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时,可考虑为通假字。

具体推断方法如下:
(1)同音替换;【倍背——语音相同或相近】
(2)增加偏旁:【共供——声旁字代形声字】
(3)更换偏旁:【涂途——同声旁的字相代】
(4)去掉偏旁:【材才——形声字代声旁字】
【注意】:无论使用什么方法来推断“通假字”,都须结合语境,推测该字的含义。

三、活动三——当堂巩固
1.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
多残灭,诸兄亦忽之。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
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
论。

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2011年安徽卷《万贞文先生传》)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欲豫焉豫:参与。

【】
2.臣(鲍叔牙谦称)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2009天津卷《《管子·小匡》》)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治国不失秉.秉:同“柄”,权柄【】
归纳:(1)同(近)音替换,推断本字。

3.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

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

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
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

通明匿仰
妻子他所。

(09江苏卷《书沈通明事》)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
4. 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
事急,逐言甫于朝。

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

”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
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

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

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

(10年山东卷《申甫传》)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
答案:D。

卒,通“猝”,仓猝。

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要分
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归纳:(2)增加偏旁,推断本字。

5.(沈周)奉亲至孝。

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09上海卷《沈周》)
题目: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父没.,或劝之仕【】
归纳:(3)更换偏旁,推断本字。

6.上贤而释之.(指代汲黯)。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好清静,择丞史而任
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岁余,东海大治。

(11江西卷《汲黯》)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责大指而已指:意旨。

【】
归纳:(4)取消偏旁,推断本字。

四、课后巩固
1.郭原平,字长泰,又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性谦虚,每为人作
匠,取散夫价。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

若家或无食,
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09全国卷2《宋书·郭原平传》)
(阅读以上语段,依据语境推断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题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直:报酬【】
2.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及将赴任,倾城
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

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

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
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
辄敢出门。

(09全国卷1《北史·魏德深传》)
翻译: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他指挥的。

3.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
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
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
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09广东卷《宋史·李迪传》)
翻译: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译文:(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