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过程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过程1. 实验背景好吧,大家都知道,巴甫洛夫可是心理学的传奇人物,他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想象一下,在19世纪末,巴甫洛夫这个老兄正忙着研究狗的消化系统。
谁知道,他一不小心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关于条件反射的神奇世界。
嘿,他原本是研究食物的,结果却成了心理学的先锋,真是意外的惊喜!那么,巴甫洛夫究竟是怎么搞定这一切的呢?1.1 实验准备首先,巴甫洛夫把一群可爱的狗狗们搬到实验室里。
他可没想过要把它们变成实验小白鼠,而是想看看狗子们是如何反应的。
他准备了一些食物和铃铛,嗯,没错,就是那种铃铛,听起来可好玩了。
每次喂狗的时候,他都会摇响铃铛。
结果,你猜怎么着?狗狗们开始期待铃铛响起,然后就流口水,哈哈,这种画面真是太逗了!1.2 条件反射的形成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狗狗们就开始把铃铛声和美味食物联想在了一起。
就像我们听到“快餐”就想到薯条一样,哈哈,太有趣了!这就叫“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发现,狗子们不仅是吃到食物的时候流口水,即便只是听到铃声,它们也会兴奋地流口水。
想想看,这得有多聪明啊,直接把食物和声音关联在一起,真是狗狗界的小天才!2. 实验的深入随着实验的深入,巴甫洛夫决定进一步探究这个现象。
他开始试着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刺激,看看狗狗们的反应。
老实说,实验室里的狗狗简直就像在上演一场“狗界的奥斯卡”。
有时候他会用铃铛声,或者是轻拍桌子,甚至用手指敲击。
每次新的声音出现,狗狗们都像小孩子一样期待,真是可爱得不行。
2.1 结果与分析巴甫洛夫发现,只要他把某个声音和食物的给予频繁结合,狗狗们就会渐渐学会这个规律。
好比我们听到“放假”就开始想象海滩一样,这种反应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想象一下,一开始狗狗们只是在响铃的时候流口水,后来即使没有食物,只要铃声响起,它们就开始流口水,真是太神奇了!这就是经典条件反射的魅力所在,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2.2 应用与影响这个发现不仅改变了巴甫洛夫的研究方向,还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经典实验
行为主义心理学经典实验1. 巴甫洛夫的狗。
- 实验过程: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过程中发现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
他将狗固定在实验台上,给狗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时,狗会自然地分泌唾液(无条件反应)。
然后,他在给狗呈现食物之前,先亮起红灯或者敲响铃铛(中性刺激),经过多次将中性刺激与食物同时呈现之后,单独亮起红灯或者敲响铃铛时,狗也会分泌唾液(条件反应)。
- 实验意义:这个实验揭示了学习可以通过条件作用而发生,即原本中性的刺激可以通过与有意义的刺激建立联系而获得引发特定反应的能力,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表明行为是可以被环境中的刺激所塑造的。
2. 桑代克的饿猫开迷笼实验。
- 实验过程:桑代克将一只饥饿的猫放在一个特制的迷笼里,笼外放着食物。
迷笼内设有各种机关,猫只有触动正确的机关(例如拉绳子、按踏板等)才能打开笼门吃到食物。
猫最初在迷笼里会乱抓、乱咬、乱撞,偶然间碰到机关打开了笼门吃到食物。
经过多次重复实验,猫打开笼门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
- 实验意义:桑代克根据这个实验提出了试误说,即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同时,他还提出了学习的三条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箱实验)- 实验过程:斯金纳箱中有一个杠杆(或按键)和一个食物盘。
将一只饥饿的小白鼠(或鸽子等动物)放入箱内。
小白鼠在箱内自由活动,当它偶然按下杠杆时,就会有一粒食物落入食物盘中。
开始时,小白鼠的按压杠杆行为是偶然的,但随着食物的强化,小白鼠按压杠杆的次数逐渐增多。
斯金纳还研究了不同的强化程序(如固定比率强化、可变比率强化、固定间隔强化、可变间隔强化等)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 实验意义:这个实验表明操作性行为(个体自发做出的行为)是受其结果影响的。
强化可以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惩罚则可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行为矫正、动物训练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过程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过程1. 实验背景说到巴甫洛夫,大家可能会想到一个大胡子、白大褂的老头,研究狗狗的实验。
没错,他就是那个让狗狗流口水的“罪魁祸首”。
其实,他的实验并不是想给狗狗搞个什么恶作剧,而是想搞清楚动物是怎么学习和反应的。
于是,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轻松又幽默,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2. 实验过程2.1 准备工作首先,巴甫洛夫得先准备好他的实验材料,什么呢?当然是小狗狗啦。
巴甫洛夫用的是一群可爱的小狗,乖得让人心都化了。
他把这些小狗锁在一个小房间里,还给它们准备了食物,目的就是要让狗狗们明白,啥时候有好吃的就得准备“流口水”。
为了让实验更有趣,他还加上了一个铃铛,嘿,想必狗狗们心里会想:“这是什么新玩意儿?”一切准备就绪,实验就要开始了!2.2 实验进行于是,巴甫洛夫开始了他的第一轮实验。
他先给小狗们送上美味的食物,当然,狗狗们见了食物就立马“兴奋得像打了鸡血”,流口水的速度堪比水龙头。
接着,他试着在每次给食物之前,先摇一摇那个铃铛。
最开始,狗狗们对铃声不太在意,可能还觉得奇怪:“这铃声是干啥的?”但没关系,巴甫洛夫可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他每天都重复这个过程,铃声、食物,食物、铃声,简直就是一个“循环播放”的节目。
3. 实验结果3.1 条件反射的形成时间一天天过去,巴甫洛夫的耐心果然没有白费。
慢慢地,当铃声一响,小狗们就开始流口水,仿佛耳边响起了“美味的召唤”。
这就是他要证明的条件反射:狗狗们学会了把铃声和食物联系在一起,铃声成了“催化剂”,只要一响,流口水的反应就自动来了。
这种现象就像是我们在饭点闻到香味,肚子咕噜咕噜叫,心里想着“快点上菜吧!”3.2 意外发现不过,事情可没这么简单。
巴甫洛夫在实验中发现,狗狗们不仅仅会在铃声响起时流口水,连在铃声还没响之前,它们就已经提前准备好了。
这时候,巴甫洛夫心里想:“这小家伙们真是机灵得很呀!”这就意味着狗狗们不仅仅是在对铃声作出反应,而是学会了预测。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定义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定义一、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定义经典性条件反射是由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在19世纪末提出的一种学习现象,它描述了一个特定刺激与一个无条件反射之间的关联。
这个学习过程基于对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临时联系的形成,这种联系是通过激发无条件刺激来建立的。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一种条件刺激(CS)被与一种无条件刺激(US)同时或相继呈现,而这种无条件刺激会引发一种无条件反应(UR)。
经过多次的重复,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形成了条件性刺激(CR)和条件性反应(CR)之间的联系。
最终,条件刺激可以单独引发条件性反应,即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一个经典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巴甫洛夫观察到狗在进食时分泌唾液是一种无条件反应。
通过重复将食物和铃声同时呈现给狗,他发现狗开始在只听到铃声时分泌唾液。
这表明铃声作为条件刺激和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了联系,并导致了条件性反应的产生。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定义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另一种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索尔·斯基纳在20世纪初提出的学习现象。
它强调了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联,并认为个体的行为是根据刺激的结果进行调节的。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行为被认为是引发刺激结果的操作,也被称为响应。
这种学习过程基于个体对于刺激结果的预测,它会增强或削弱相应的行为。
当一个行为导致了一个积极的结果时,它会加强并倾向于被重复。
相反,当一个行为导致了一个消极的结果时,它会削弱并倾向于被避免。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一个经典例子是斯金纳的箱子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动物(如老鼠或鸽子)被放置在一个特定的箱子内,他们必须通过按下一个特定的按钮来获取食物。
最初,动物会随机按下按钮,然而,当他们意识到按下按钮后会获得食物时,他们会逐渐学会重复这个行为。
这表明通过刺激结果的预测,动物可以学会特定的操作行为。
三、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在学习过程和表现上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干货】巴甫洛夫经典实验:狗—铃声—唾液
【⼲货】巴甫洛夫经典实验:狗—铃声—唾液教综考点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理学中⾏为主义理论中的⼀个重要部分。
同样,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也是我们招教考试教育⼼理学理论需要重点准备的部分。
⼀般来说题型多为客观题。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来源于⼀个经典实验,即:狗——铃声——唾液的实验。
这个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阶段,狗看到⾷物分泌唾液这是没有任何条件的;这属于⽆条件反射。
第⼆阶段,在给狗⾷物之前,先摇铃,然后给⾷物。
反复多次;第三阶段,仅仅给狗摇铃,观察狗分泌唾液的情况。
需要后天学习获得,属于条件反射。
实验表明,仅仅是给狗摇铃,狗也会分泌唾液。
这就是说,摇铃和狗分泌唾液之间建⽴了⼀定的联系。
但是,有这样⼀个问题,如果,⼀直只是摇铃⽽不给狗⾷物,狗是不是⼀直都会分泌唾液呢?不是的。
这就涉及到,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习律中涉及的⼀些概念问题。
像刚才这种现象,就叫做消退。
虽然,巴普洛夫的实验是以狗为研究对象的,但是经典条件反射同样可以应⽤于⼈的⾝上。
其意义就体现在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学习律。
这个暑假,不再做咸鱼来和华图名师⼀起学习,暑期实现⼀次上岸!导师决胜-2020教师暑假营⼤家需要掌握六个概念:第⼀,消退:没有⽆条件刺激的伴随,多次呈现条件刺激,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甚⾄消失。
现实⽣活中,尤其是在⼈的情感性条件反射的消退要⽐建⽴难得多。
这些,在⾯试中有的考⽣⾝上就暴露出来了,⽐如,让你谈⼀谈你过往经历中最伤⼼的⼀件事。
第⼆,泛化:与最初的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引起了条件反应。
⽐如说,⼀朝被蛇咬,⼗年怕井绳。
第三,分化:条件刺激引起条件反应,其它刺激不能引起条件反应。
分化使我们认识事物或对世界的反应更准确,使⼈类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第四,⾼级条件反射:多个条件反射相结合。
也就是将中性刺激变为条件刺激,与其他的中性刺激相结合形成新的条件反射。
第五,第⼀信号系统:是物理性刺激。
⽐如说⼉童去⼏次医院之后看到穿⽩⼤褂的医⽣会哭,这就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实际看见的事物的刺激。
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理论
(三)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 论的学习实质
• 经典条件作用之所以是学习理论中的基础实验,它的 重要性和基础性体现在:
• 一、解释了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这是条件刺激取 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反应关系获得过程;
• 二、解释了泛化,这是人或动物把学习得到的经验扩 展运用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的倾向;
• 第一阶段:无条件刺激:自己不会解答 问题或是解答不好;无条件反应:紧张 。 第二阶段:中性刺激:课堂提问 第三阶段: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结合 ,就可能产生无条件反应。由于学生对 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或 是由于自己语言组织能力欠缺等因素, 自己不能很好的回答提出的问题,
• 因此学生就会害怕自己被点名回答问题 ,害怕如果自己回答的不好或是回答不 上来会让自己很难堪,会受到老师和同 学另类的眼光,从而在课堂提问时就会 感到紧张。这也是学生不自信的表现。
• 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 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 应。如让狗区分圆和椭圆光圈。实际教学中分辨勇敢 和鲁莽、谦让和退缩、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 。刺激泛化与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 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3.高级条件作用律
消退律: 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 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比获得这个 反应要困难得多。
• 2、刺激泛化与分化律:
• 刺激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 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 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如曾被大狗咬,也怕小狗)。
获得
消退
经典条件反射 主要规律
泛化
分化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需要区分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本能,比如:见风流泪、婴儿吸吮、尝梅生津、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后天学习的。
那在条件反射当中,我们还需掌握两个系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人和动物都有的,物理性条件刺激(声、光、电、味),比如:狗听到名字就会跑过来、风声鹤唳、望梅生津等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人所独有的,与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包括口头语言(谈虎色变;谈到考试就焦虑);书面语言(画饼充饥;看到红灯停等交通标志);肢体语言(交警的手势)等,第二信号系统只有人才有。
综上可知,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是呈现具体的刺激,而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还有肢体语言等。
例如,人看到红灯停,并不是看到具体的刺激,而是把“红灯”赋予了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比如,铃声与食物相结合,狗学会只有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例如,只摇铃不给它食物,慢慢地狗就不会分泌唾液。
(2)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
↘
(多次重复) 无条件刺激 →
无条件反应
(食物)
(唾液分泌)
建立后 条件刺激 →
条件反应
(铃声)
(唾液分泌)
谢谢!
谢谢!
建立前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食物唾液分泌中性刺激引起注意铃声无唾液分泌建立中多次重复中性刺激铃声无条件反应食物唾液分泌建立后条件刺激条件反应铃声唾液分泌谢谢谢谢
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
Hale Waihona Puke 甫洛夫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 奇--俄国生理学家、心理 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 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 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 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 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 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 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 尔奖。
物 中性刺激:不能诱发无条件反应的刺激 条件反应:单独呈现中性刺激便引起唾液
分泌的反应
经典性条件反射: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 激替代原先的、能自然引发某种反应的无 条件刺激。
无条件刺激 → 无条件反应
建立前 (食物)
(唾液分泌)
中性刺激 → 引起注意
(铃声) (无唾液分泌)
中性刺激
建立中 (铃声)
四个研究阶段
准备阶段:在狗的嘴边开一个洞,将唾液 腺和导管相连将另一端与唾液计量装置相 连。
第一阶段:给狗喂食,测量狗的唾液分泌 量
第二阶段:先呈现铃声刺激,然后喂食, 测量唾液分泌量(多次重复)
第三阶段:仅呈现铃声刺激,观察分泌反 映,测量分泌量
实验过程
概念
无条件反应:先天的本能固有的先天反应 无条件刺激:自然引发无条件反应的刺激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2
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由美国心理学家斯 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 改变。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 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 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 关。
实用文档
斯金纳实验
实验过程;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 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 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 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 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 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 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 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 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 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 作。
实用文档
经典事例
红花奖励
小狗作揖
实用文档
适当惩罚
3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联系
A.两者都需要强化才能建立起来,并且都有消退抑 制和自然恢复现象。 B.两者都可以建立多级条件反射。如果一种条件 反射已经巩固,再用另一个新的中性刺激与原来
的刺激结合,还可以形成第二级条件发射。
C.两者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第六组
实用文档
目录
Content
又是一年蝉鸣时
定义 事例 两者联系 两者区别
实用文档
1
经典性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 (又称巴甫洛 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 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 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 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 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 反应。
实用文档
巴普洛夫实验
实验过程: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 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 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 激,及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 刺激,如铃响,这条狗就会逐渐“学 会”只在有铃响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 泌唾液。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历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教学考试中经常会考到的考点,这部分内容对我们的广大考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尤其是对咱们大部分教育学、心理学的零基础的考生们,所以在这里希望通过对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地理解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理论。
[MISSING IMAGE: , ]一、实验的缘起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前苏联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实验生理学家。
早年因消化生理学研究而闻名。
他的研究多以狗为被试,在实验中他和助手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研究人员在给狗喂食时,狗会分泌唾液,此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反复多次之后,狗只要看到食物,即使没有吃到,也会分泌唾液,甚至尚未看到食物,只看到食物容器或听到研究人员的脚步声,都会分泌唾液。
这个现象引起了巴甫洛夫的好奇,为此,他专门设计了一个实验,这便是著名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也(狗进食的摇铃实验)。
二、实验目的探讨条件刺激如何取代无条件刺激的作用,二者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从而引起个体相同的反应,相似条件刺激的作用是否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三、实验过程及结论在实验中,为确保刺激源的唯一性,巴甫洛夫专门建了一个隔音的实验室,把狗带进实验室,排除其他干扰因素。
在实验中,他选择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狗吃到食物时会自然地分泌唾液。
他又选择铃声将其作为中性刺激,它与食物毫不相干,不会引起唾液的分泌。
在实验中,巴甫洛夫首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立即给它喂食,这时,狗会分泌大量的唾液。
反复多次训练之后,巴甫洛夫向狗单独呈现铃声而不给它食物,观察狗的反应。
如同他们预期的那样,听到声音后狗就像已经吃到食物一样,自然地分泌唾液。
此时说明条件反射已经形成,原本的中性刺激铃声已经成为引起唾液分泌的条件刺激。
巴甫洛夫
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一)、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 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 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如将声音刺 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 液分泌反应。 消退:在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条件刺激反复 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 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 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 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
故事分享:三位无聊的年轻人,闲来无事 时经常以踢小区的垃圾桶为乐,居民们不 堪其扰多次劝阻都无济于事,别人越说他 们踢得越来劲。后来,小区搬来了一位老 人,想了一个办法让他们踢垃圾桶。
有一天,当他们又踢垃圾桶时,老人来到他们面 前说,我喜欢听垃圾桶被踢时发出的声音,如果 你们天天这样干,我每天给你们一美元报酬。几 个年轻人很高兴,于是他们更使劲的踢。过了几 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经济比较紧张,不能 给你们那么多了,只能每天给你们50美分了。三 个年轻人不太满意,再踢时就不那么使劲了。又 过了几天,老人又对他们说,我最近没收到养老 金支票,只能每天给你们10美分了,请你们谅解。 “10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区区10美分浪费 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另外两个人 也说:“太少了,我们不干了!”于是他们扬长 而去,再也不踢垃圾桶了。
故事分析:在故事中,老人通过给予报酬 的方式,使年轻人踢垃圾桶的条件反射加 强;在年轻人建立了踢垃圾桶可以得一美 元的条件反射后,当年轻人仍就去踢垃圾 桶而“报酬”却减少时,年轻人的条件反 射并会减弱;当给年轻人的“报酬”进一 步减少时,这种条件反射就消失了。
(二)、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刺激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 之相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 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音 也会产生反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便 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 泛化条件反应的强度取决于新刺激和原条件刺激 的相似度。即新刺激与原条件刺激越相似,其诱 发的条件反应就越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就是某一中性环境刺激(无关刺激)通过反复与非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最终成为条件刺激(CS),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UCS)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CR)的过程。
1.实验与解释巴甫洛夫在动物实验中,把食物为引起动物唾液分泌的反射过程称为非条件反射,食物便称为非条件刺激(UCS)。
而当食物等非条件刺激和与唾液分泌无关的中性刺激(如铃声)反复结合后,铃声就成为食物的信号,转化为条件刺激(CS)。
此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过程就被巴甫洛夫称为条件反射(CR)。
也称为经典条件作用。
条件反射就是在大脑皮质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
它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强化而获得的习得性行为,个体无法随意操作和控制条件反射的过程。
2.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1)强化(reinforcement):环境刺激使个体某一行为反应增加的过程称为强化。
条件反射形成就越巩固,程度随强化次数的增多而增强。
(2)泛化(generalization):不仅条件刺激本身能够引起条件反射,而且某些与之相似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的现象称为泛化。
这是在反复强化的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种结果,主要机制是大脑皮质内兴奋过程的扩散。
(3)消退(extinction):如果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相结合,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消退是取消强化作用的结果。
国外的一些研究认为,躯体的不愉快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就较难消退。
这是因为个体在条件刺激引起条件性(恐惧、害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反射的同时,还会随之产生回避行为以减轻躯体反应,形成回避操作条件反射,这种回避操作条件反射使躯体反应减轻,增强了原有的条件刺激与躯体反应之间的经典条件反射的联系,因而不易产生消退作用。
3.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的影响,认为任何环境刺激,都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影响个体的行为(包括内脏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
巴甫诺夫的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诺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巴甫诺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是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的,该实验是心理学中最著名的实验之一。
巴氏在实验中先摇铃再给狗以食物,狗得到食物会分泌唾液。
如此反复。
反复次数少时,狗听到摇铃会产生一点唾沫;经过30次重复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可以使其产生很多唾沫。
但是经过许多重复联系,仅仅听到声音1到2秒后,狗就开始分泌唾液。
在这里,食物是非条件刺激——即已有的一种反应诱因;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应——对非条件刺激的非条件反应。
铃声是条件刺激——一种被动引起的非条件刺激的反应。
巴氏实验中,食物和铃声之间的联系重复,最终导致狗将食物和铃声联系起来,并在听到铃声时分泌唾液,这种由铃声一种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映叫做条件反射。
比如一只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的狗在一段时间内既没有得到食物也没有听到铃声,那么这种条件反射可以和以前保持一样强烈,当然这“一段时间”不能太长。
如果在三天内只有铃声没有食物或只有食物没有铃声,那么原来存在于铃声和食物间的联系将减弱。
条件反射理论可以用来很好地解释使用名人广告的原因。
当名人和品牌被反复联起来以后,名人的形象价值等就被转移到品牌上。
这时品牌是条件反射,名人是非条件反射,吸引和喜爱的感觉就是非条件反应。
百事的主题为“年轻一代的选择”的广告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通过这个主题,百事反复地将这个品牌和年轻的明星如麦当娜、王菲、郭富城、F4等“与百事共享好时光”联系起来,虽然广告从来没有给出百事是年轻人的选择,或喝百事可以带来快乐,但广告商希望将百事、年轻人、快乐的场面联系起来。
因为这种联系可以将美好的感觉转移到产品上。
从百事在年轻人中受欢迎的程度可见广告商这个目的是达到了。
其实在广告实务中,既存在着名人广告晕轮效应也存在名人广告的败笔。
之所以会如此,一是名人的品牌因素。
品牌因素是重要的因素。
作用于广告时,品德是直接影响到效果的因素,这也是我国的文化背景决定的。
二是名人与商品类别的相关性。
中科院曾做过一次实验,乔丹和基辛格分别为运动鞋和国际时事杂志做广告,基辛格不是做杂志而是做运动鞋广告,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
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当狗吃食物时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
如果给狗以铃声,则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物以前就出现铃声,这样结合多次之后,铃声一响,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
铃声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称为无关刺激),由于多次与食物结合,铃声已具有引起唾液分泌的作用,即铃声已成为进食的信号了。
所以这时,铃声已转化成信号刺激(即条件刺激),这种反射就是条件反射。
可见,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要形成条件反射除需要多次强化外,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
在巩固的条件反射基础上能形成新的条件反射。
在巩固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条件反射称为二级条件反射,动物愈高级,建立的条件反射级愈多。
人类由于掌握了语言,能形成无数级的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根据神经系统的实验研究,指出了关于条件反射脑机制的假设,他最后认为暂时神经联系很可能是在皮层内接通的。
当动物进食时,味感受器的冲动沿着传入神经输入延肋的唾液中枢,由此产生神经发放,传至唾液腺,引起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的途经。
同时在反射弧的传入选径上有侧支向上,经丘脑到大脑皮层;巴甫洛夫称之为非条件刺激的皮层代表点或兴奋灶。
条件反射建立时。
中性刺激(例如声音刺激)经上行传导通路到达听觉皮层,即条件刺激兴奋灶,暂时联系的接通就发生在两个兴奋灶之间。
但是,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究竟在何处形成以及怎样形成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很可能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初期,许多神经结构都参与,只是在条件反射巩固后,反应才变得更为集中,定位更为局限。
近年来用神经细胞模型研究接通暂时联系的电生理过程,进一步说明暂时神经联系是普遍的神经生理现象。
在进化的不同阶梯上,暂时联系的接通部位可能不同。
猿猴和狗等高等哺乳动物的大脑半球是暂时神经联系接通的主要部位。
巴甫洛夫及其学派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作者:站长【标题】: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内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经典条件反射案例
经典条件反射案例条件反射是指在特定刺激下,生物体对其产生的一种无意识的、自发性的、固定的反应。
这种反应是在多次重复刺激下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
经典条件反射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首先提出的,他通过实验发现,狗在食物与铃声同时出现时,会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这一发现开创了条件反射的研究领域,也为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经典条件反射案例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条件反射的形成、维持和消退过程。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经典的条件反射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巴甫洛夫的狗。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他让狗在一个实验室里,当食物与铃声同时出现时,狗会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经过多次的重复实验,狗对铃声的反应越来越明显,即使没有食物出现,只要听到铃声,狗也会分泌唾液。
这个案例证明了条件反射是一种在特定刺激下形成的无意识的、固定的反应。
第二个案例是帕维洛夫的儿子。
在帕维洛夫的实验中,他发现他的儿子在家中养了一只狗,他的儿子每次敲锣给狗喂食,狗就会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后来,帕维洛夫的儿子只要敲锣,即使没有食物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
这个案例证明了条件反射的形成与个体的学习经验有关,即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重复的刺激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第三个案例是华生的小白鼠。
在华生的实验中,他让小白鼠在一个实验箱里,当灯光与电击同时出现时,小白鼠会产生恐惧的条件反射。
经过多次的重复实验,小白鼠对灯光的反应越来越明显,即使没有电击出现,只要看到灯光,小白鼠也会产生恐惧的条件反射。
这个案例证明了条件反射是一种在特定刺激下形成的无意识的、固定的反应,不仅存在于哺乳动物,也存在于其他生物体中。
通过以上经典条件反射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条件反射是一种在特定刺激下形成的无意识的、固定的反应。
这种反应是在多次重复刺激下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
条件反射的形成与个体的学习经验有关,通过重复的刺激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一)经典实验:狗分泌唾液实验。
条件反射中四个基本事项: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条件反应。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比获得这个反应要困难得多。
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如曾被大狗咬,也怕小狗),叫刺激泛化。
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如让狗区分圆和椭圆光圈。
实际教学中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
刺激泛化与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三)缺点: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作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
如中小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等。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国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日前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的行政区划改革将在今年年内正式启动,改革方案将于今后两年内完成。
改革后,中国设大约50个省级政区,为此至少有4个城市将升格为直辖市。
按照中国“财经网”透露的消息,新增直辖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必须是大的区域里的首位中心城市,同现有直辖市保持一定距离。
第二,人口不能少于200万。
第三,经济总量应高于全国大城市平均值,财政至少能够自给自足。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
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如书写,讨论,演讲等。
这种操作性行为的形成过程就是学习,其关键是强化的作用。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
与应答性行为相对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timulation;与操作性行为相对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型名称来自英文Response。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可谓是心理学界的传奇故事,真的是个非常有趣的事儿。
想象一下,咱们的老朋友巴甫洛夫,他是一位俄罗斯的生理学家,专门研究狗狗的反应。
有一天,他发现这些小家伙一听到铃声就开始流口水,简直就像在期待美味的晚餐。
你想,狗狗听到铃声,然后就立刻想到了食物,真的是个神奇的现象呀!这就引出了经典条件反射的概念,老巴甫洛夫通过这个实验,揭示了动物(还有人类)是如何通过联想来形成反应的。
怎么个回事呢?他先是给狗狗们喂食,然后每次喂食之前都会摇铃。
反复几次后,狗狗们一听到铃声就开始流口水,根本不用等到食物。
这就是条件反射,铃声和食物之间建立了一个强烈的联系,听到铃声就自然而然想到食物,活脱脱一副期待的样子。
想想看,这画面真是可爱又搞笑!巴甫洛夫不仅仅是对狗狗们进行了实验,他其实还在无形中揭示了我们人类的行为模式。
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一听到某个熟悉的歌曲,就会想起那段甜蜜的恋情,或者一看到某种气味,就会想起儿时的回忆。
这种条件反射真是随处可见。
有趣的是,巴甫洛夫并没有停下脚步。
他开始想,除了狗狗,其他动物是不是也能这样呢?于是他开始尝试用不同的动物进行实验。
结果发现,无论是猫、兔子,还是其他小动物,只要条件设置得当,反应也都能建立起来。
这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啊!巴甫洛夫简直就是个实验狂魔,反复琢磨,反复试验。
每次看到那些小动物们的反应,他心里估计乐开了花。
想想看,研究动物的反应居然能搞出这么大的名堂,真是不可思议!大家可能会问,这样的实验对我们人类有什么用呢?嘿嘿,这里就有趣了。
巴甫洛夫的实验不仅仅是为了看狗狗流口水,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在心理治疗中,医生们利用这种条件反射来帮助病人克服恐惧症。
比如,有人对蜘蛛特别害怕,心理医生就会让他慢慢适应,通过一些小技巧,帮助他减少恐惧感,最终能够理智地面对蜘蛛。
这种应用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此外,条件反射还在教育领域大显身手。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对数学学习的启示-文档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对数学学习的启示一、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简要了解1.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把食物显示给狗,同时测量狗唾液的分泌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狗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铛,这只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铛而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食物就是无条件刺激,因食物而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应叫无条件反射;铃响这一中性刺激称条件刺激,而由铃响引起的分泌唾液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射[1]。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对数学学习的启示1.习得律对数学学习的启示巴普洛夫研究了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对形成条件作用的影响,通过实验可知,无条件刺激在有条件刺激出现之后效果比较好。
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建立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
由对简单事物的了解,建立事物与新知识的连结,从而对抽象概念有新的认识。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映射的概念时,首先可以联想生活中看电影时,电影票和座位号得对应关系,从而把映射概念先形象化,进而在对映射概念反复学习理解,当学生建立连结时就可以撤掉无条件刺激(形象事物),达到对新概念的完全掌握。
2.消退律对数学学习的启示消退是指条件刺激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的出现,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过程[2]。
条件反射的消失并不意味着这一习惯再也没有了,在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的恢复,从这一学习律可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常复习才能抑制知识的遗忘,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公式、定理、性质的记忆,如果不经常复习巩固,就会遗忘或者混淆,更难对其进行灵活运用。
3.泛化律对数学学习的启示泛化律是指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就可以由类似于原来条件刺激的刺激引发。
刺激与原来的条件刺激越相似,引发的条件反射的可能性就越大[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