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放射治疗现状及进展武汉孙新臣
浅谈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浅谈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展望1. 引言1.1 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来源于肝细胞或胆道上皮细胞,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有超过700,000例新发肝癌病例,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肝癌的高发病率与酗酒、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加之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了肝癌的高死亡率。
1.2 综合介入治疗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肝癌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但这些治疗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来说,效果并不明显。
而综合介入治疗则是结合了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性治疗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治疗的创伤和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它包括了介入治疗、靶向治疗、放射治疗等各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当前的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综合介入治疗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它不仅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减少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综合介入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
2. 正文2.1 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的现状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肝癌综合介入治疗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目前,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介入治疗的种类丰富。
目前,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肝动脉栓塞栓塞术、经导管置入肿瘤射频消融术、经动脉加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肝癌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效果明显。
肝癌综合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肝癌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持续的治疗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
三、精准治疗逐渐成为趋势。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综合介入治疗也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和精准化治疗。
医生可以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个体化特点,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治疗风险。
四维放射治疗技术(4D-CT)重建技术在肝癌精确放疗定位的应用效果

四维放射治疗技术(4D-CT)重建技术在肝癌精确放疗定位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四维放射治疗技术(4D-CT)重建技术在肝癌精确放疗定位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应用三维放射治疗技术(3D-CT),观察组应用四维放射治疗技术(4D-CT)。
对比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靶区体积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脏剂量学指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四维放射治疗技术可以精确定位靶区位置,提高靶区剂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癌;四维放射治疗技术;精确放疗定位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的研究认为,此病同遗传、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而在疾病发生后,能否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其中,手术是肝癌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手段,但因疾病早期隐匿性的缘故,患者就诊时多易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故而需要采用其他治疗方法。
其中,放射治疗是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既往在放射治疗中主要实施3D-CT技术,其能在肝癌的治疗中发挥作用,但其难以对肝脏靶区体积进行精准定义,故而临床运用有局限性,而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1],在患者的治疗中应用4D-CT,能够显著提升放疗效果,所以当下在临床有广泛应用。
鉴于此,此次研究将就四维放射治疗技术(4D-CT)重建技术在肝癌精确放疗定位的应用效果进行论述,报道见下。
1资料方法1.1研究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7-67岁,平均(45.76±3.41)岁;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7-68岁,平均(45.95±3.28)岁。
两组间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的标准[2];(2)不适宜手术者;(3)病史资料齐全者。
肝癌治疗的最新进展

肝癌治疗的最新进展近年来,肝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肿瘤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由于肝癌大多在晚期才能被发现,许多患者已经无法接受手术治疗,使得肝癌治疗成为医学界的难题。
不过,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肝癌治疗的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本文将分享肝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
一、无创伤手术治疗在过去,肝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肿瘤,以达到治愈或控制癌症的目的。
然而,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因为癌症的早期不易察觉或转移已经扩散,手术治疗通常已经不再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此外,手术治疗需要切除整个肝叶或肝脏,可能会导致术后副作用严重,如术后肝功能不全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开发已经为肝癌患者提供了另一个治疗选择。
比如,在无创伤手术中,利用高能声波等较强的物理力量通过皮肤转导进入体内,让癌细胞受到破坏和死亡。
由于无需通过手术减少组织伤害,因此无创伤手术被视为可以减少并发症和手术切口恢复的时间。
二、靶向治疗当肝癌患者不能手术治疗时,靶向治疗通常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基于研究结果,能够选择性干扰癌细胞增长的药物已经被开发出来。
例如,抑制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KSR1)蛋白等治疗克服了肝癌特有的障碍之一:药物耐受性。
KSR1是致癌的细胞信号通路之一,能够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
基因治疗是另一种靶向治疗的方法,目前在临床试验中已经获得了一些进展。
该治疗措施通过修改或替换癌细胞DNA中的特定基因,调节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和表现。
相对于传统的放化疗,基因治疗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害,从而缩短康复时间。
三、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癌症治疗方式,逐渐成为了肝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免疫治疗主要通过重新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依靠人体天然免疫系统攻击恶性肿瘤细胞。
同时,免疫治疗也可以增强人体对治疗毒副作用的耐受性和疗效。
在肝癌治疗中,经过前期实验发现和应用的免疫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肝癌局部微创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肝癌局部微创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展迅速且易于转移,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威胁。
传统的肝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但这些治疗方法对于局部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有限。
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局部晚期肝癌的治疗方式也在逐渐改变。
局部微创治疗是指通过微创手术或介入治疗等技术,直接在局部治疗肝癌,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目前常用的局部微创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经动脉化疗栓塞等。
射频消融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量,使癌细胞受热坏死的治疗方法。
通过穿刺导丝将射频针导入肿瘤组织内,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快速升温并达到高温灭活癌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
射频消融具有治疗部位准确、操作简单、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局部微创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
微波消融是一种利用微波能量灭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与射频消融相比,微波消融更具有深部灭活效果好的优点。
通过导丝将微波导入肿瘤组织内,微波能量迅速升温并灭活癌细胞。
微波消融具有快速高效、深度热灭活、不受组织电导率影响等优点,逐渐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选择。
经动脉化疗栓塞是一种将抗肿瘤药物直接注入肿瘤血管内,阻塞肿瘤供血,达到灭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通过微创手术将导管插入肝动脉分支,将药物注入肝动脉内,通过肿瘤供血的动脉灌注,使抗肿瘤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
经动脉化疗栓塞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药物浓度,增加治疗效果。
除了上述常见的局部微创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正在逐渐发展和应用。
经肝动脉介入放射治疗(TARE)通过微创手术将放射性微粒注入肝动脉供血的肿瘤内,对肝癌组织产生局部放射性灭活作用。
贴片治疗、经皮乙醇注射疗法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局部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
局部微创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局部微创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会进一步提高。
仍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和临床实践,完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肿瘤放射治疗的进展

明的。它是一个半球形头盔按装了201个钴一60源,
所有源的射线全都聚焦到一个小球体。其特点是球体 外剂量衰减很快。即边缘很锐利。可能是这个原因称 之为刀。x一刀是用直线加速器按装小的准直通过非 共面的弧形照达到同样的剂量分布,这样即可能给予 大剂量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很少。它是一个很有 用的方法,但只能治疗较小的病变。 ICRU(国际放射剂量委员会)29号报告规定了:
149
区段切除
区段切除
+,一
淋巴结(+)化疗
64
43 82
35 10
18
29 7
19
2
2
减少正常组织反应,而调强放射治疗的正常组织反应
更小。也已证实增加剂量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局部控
60 62
90
9l
85
87
制率。目前景放射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生存率与前列 腺根治术一样。Uemastu 2000报告43例I期(T1N0
VBL
106 123
43 38
XRT=体外照射MCV=MIX
ADR
TURWr=经尿道切除肿瘤
SPET、肼m、MRS,EPRI以及分子显像等的发展,
将提供肿瘤的确切边界以及肿瘤内的生长区,坏死 区,乏氧区等等。可使靶区边界更准确且能根据需要 作到靶区内给予不同的剂量。正如Ling提出的生物
总之,放射治疗从常规照射到适形治疗以及调强 放射治疗和综合治疗的进展提高了癌症患者治疗后的
22例,T2NO 27例)非小细胞肺癌用影像引导下的放 射治疗的治疗结果。随诊12。50个月,中位随诊32 个月。结果为局部复发1例,淋巴结复发0例,远地
表2乳腺根治术与保乳手术加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 局部复发(9个随机分组研究) 局部复发率(%) 根治术 保乳手术加放射治疗
低剂量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杨一夫

低剂量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杨一夫发布时间:2023-06-09T07:40:47.067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5期作者:杨一夫[导读] 本综述文章主要介绍了低剂量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深入分析了低剂量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机理、优势和不足等方面的情况。
最后,提出了未来低剂量放射治疗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 200032摘要:本综述文章主要介绍了低剂量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深入分析了低剂量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机理、优势和不足等方面的情况。
最后,提出了未来低剂量放射治疗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低剂量放射治疗;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临床应用;机理引言低剂量放射治疗是一种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炎症等疾病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随着放射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治疗原理的逐渐明晰,低剂量放射治疗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综述低剂量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低剂量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低剂量放射治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炎症等疾病的有效手段。
在肿瘤治疗方面,低剂量放射治疗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某些无法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等,低剂量放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疗程短等优点。
此外,低剂量放射治疗还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如冠心病、心绞痛等[1]。
同时,低剂量放射治疗还可以用于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等。
在肿瘤治疗方面,低剂量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单一放射源放疗、放疗与化疗联合治疗、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等。
在放疗与化疗联合治疗中,低剂量放射治疗可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在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中,低剂量放射治疗可以减少手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后的治疗效果。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低剂量放射治疗主要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
肝癌放射治疗现状及进展

放疗技术的进一步优化
01
随着科技的发展,放疗技术将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治疗的精
准度和效果。
联合治疗策略的深入研究
02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推广应用
03
基于基因检测和分子标志物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将得到更广泛的
应用和研究验证。
感谢您的观看
提高生活质量
肝癌放射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肝癌放射治疗的副作用
01
02
03
恶心、呕吐
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可 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 肠道反应。
疲劳
肝癌放射治疗过程中,患 者可能会感到疲劳,导致 身体虚弱无力。
皮肤损伤
放射治疗可能会引起皮肤 损伤,如皮肤瘙痒、红肿、 疼痛等。
联合治疗的探索与实践
放疗与化疗联合
通过放疗和化疗的协同作用,提 高肿瘤细胞对放射线和化疗药物 的敏感性,增强治疗效果。
放疗与免疫治疗联
合
利用放疗激活肿瘤微环境中的免 疫细胞,提高免疫细胞的浸润和 活性,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放疗与热疗联合
通过放疗和热疗的联合应用,实 现对肿瘤细胞的双重杀伤作用, 提高肿瘤控制率。
THANKS
个体化放射治疗策略的制定
要点一
基于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结 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放疗计划和剂量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要点二
基因检测和分子标志物的应用
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标志物的分析,预测患者对放疗的敏 感性和预后,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肝癌放射治疗的研究展望
肝癌放疗相关论文

肝癌放疗相关论文引言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多样化,包括外科手术、化疗和放疗等。
放疗作为肝癌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综述肝癌放疗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探讨其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放疗的原理放疗通过利用放射线对肿瘤组织进行破坏,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
其原理是通过放射线的电离和不可修复的DNA损伤,引发癌细胞的凋亡。
放疗技术包括外界放疗、内照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疗等。
肝癌放疗的研究进展外界放疗外界放疗是将放射线从体外照射到患者体内的一种放疗方式。
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放射线种类、剂量和照射方案来实现。
一项研究表明,外界放疗在肝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然而,外界放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比如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和放射性肝病等,并且放疗后肝癌的复发率较高。
内照射治疗内照射治疗是将放射源直接放入肝脏内部,使放射线能够精确定位到肝癌部位进行治疗。
研究表明,内照射治疗可以提供更高的治疗剂量,对肝癌具有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
然而,由于操作的复杂性和侵入性,内照射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肝癌患者。
立体定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是一种通过精确定位和照射技术来治疗肝癌的放疗方式。
它可以在三维空间内对肝癌进行精确的定位,并且能够提供更高的剂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立体定向放疗在肝癌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肝癌放疗的优缺点肝癌放疗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具有以下优点:1.高局部控制率:放疗对肝癌具有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2.较少的侵入性:相比外科手术,放疗不需要开刀,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和痛苦。
3.较少的并发症:放疗的并发症相对较少,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良反应。
然而,肝癌放疗也存在一些缺点:1.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放疗会引起一定程度上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如放射性肝病等。
2.复发率较高:放疗后,肝癌的复发率较高,需要采取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国梁等: CT 和 MRI 图像融合技术来确定 GTV C T采用动脉期; MRI采用T2像;CT+MRI图象融 合.
87.5 12.5
123 γ刀 45-50Gy/10-15次 24
33 FUDR+3D-CRT
13 3D-CRT 40-60Gy
58
4 100 85 60 100 - 97
69.9 35.8 30.7 (I/II期) 59 24 24(III期)
48
54 41
(一) 肝癌的靶区定位
不确定性主要来源: ①靶区勾勒:由于图像分辨率、清晰度等原因,从CT、MRI 和模拟定位机 上决定靶区时的误差; ②器官移动:因呼吸、心脏搏动引起器官运动产生的不确定性。
MIN-HUA WANG e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2010, 76( 2) 467–476
结果:149患者中,有79名患者的微侵犯在0.5-4mm之间,侵 袭程度与低的血小板记数呈负相关,与高的AFP值,大肿 瘤,门静脉侵袭和进展期TNM分期呈正相关,77例直径小 于5cm的患者中,96.1%(74/77)的微侵袭小于2mm,而在 AFP值小于400ug/l的90名患者中,有94.5%的微侵袭小于 2mm
(三) 3DCRT 和 IMRT 剂量学的比较
蒋国梁,等:29名肝癌患者
中央区域为肝癌病灶, 7个放射野聚焦于肿瘤照射;肿瘤中央的剂量为 50 Gy,其外围的剂量,逐步降低分别为25 Gy和10 Gy
肝癌的3DCRT和IMRT放疗计划剂量分布的比较
3-DCRT和IMRT照射肝癌时肿瘤和正常肝脏剂量的比较
. 一、原发性肝癌的放疗研究
作者 年份 病例数 方法 放疗剂量
疗效(%)
CR PR SD PD 1 2 3生存率
小肝癌 大肝癌
梁霞 2008 陈龙华 2003 夏廷毅 2006
Lawrence 1991
Cheng 1999
28 3D-CRT 53. 6 ±6. 6Gy 57 39 0
32 3D-CRT 48~63Gy
A:有包膜的肿瘤无微侵犯 B:无包膜无微侵犯的肝癌
MIN-HUA WANG e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2010, 76( 2) 467–476
C:超出包膜范围的肿瘤侵袭,D:无包膜的肿瘤侵犯
MIN-HUA WANG e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2010, 76( 2) 467–476
结论:GTV-CTV的外放距离是4mm.
MIN-HUA WANG e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2010, 76( 2) 467–476
(二) 放疗计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以共面放射野为主,或加非共面野, 共设置 2~6 个放射野。设计的原则是: 射野通过肝脏的路径要短,并尽可能保 护一部分正常肝脏不受任何放射剂量或 较低剂量的照射。
PTV=5-10mm+CTV=GTV+4mm B. 主动呼吸控制装置(ABC)
PTV=6mm+CTV C.电子射野影像仪(EPID)拍摄验证片(EPI). 从 CTV 到PTV 的外放边界是:C-C方向 6.0 mm; A-P方向 5.7 mm;L-R方向 5.0 mm。
王民华等:评价肝癌细胞的侵袭范围,寻找GTV-CTV的外放范围.
有包膜肿瘤的包膜内侵犯
MIN-HUA WANG e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2010, 76( 2) 467–476
肝癌细胞的微侵犯范围
微侵犯范围 n
0
70
0.5
2
0.7
6
0.8
9
1.0
12
1.3
23
2.0
14
2.7
2
3.0
2
4.0
9
积分 积分百分比
(2)手术后有残留病灶者; (3)需要肝脏局部肿瘤处理,否则会产生一些并发症,如胆
管梗阻,门静脉和肝静脉的瘤栓,对胆管梗阻的患者可 以先进行引流,缓解黄疸,再进行放疗 (4)远处转移灶的处理:如淋巴结转移、肾上腺转移以及 骨转移,姑息治疗. (5)KPS>70分.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3):259-269
肝癌治疗手段
肝癌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肝切除与肝移植) 、介入治 疗、局部消融治疗(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高强度 聚焦超声治疗) 、放射治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系 统化疗、中医药治疗
肝癌放疗适应症
(1)肿瘤局限,因肝功能不能手术切除;或肿瘤位于重要解 剖结构,在技术上无法切除,或拒绝手术;
肿瘤量/Gy
V5 /% V10 /% V23 /% MDTNL /Gy RILD发生率/%
IMRT 50. 1 ±6. 2
3DCRT
50. 3 ±5. 4
p > 0. 05
肝癌放疗剂量探讨
Lawrence:放疗剂量达到70Gy,可以使直径大于 10cm 的肝内肿瘤达到完全缓解 .
蒋国梁:放疗剂量达到50~60Gy之间,肿瘤有效率 达到76%。肝细胞肝癌淋巴结转移放疗54Gy就可以达到 90%以上部分或完全缓解,如达到60Gy,则基本上达到 完全缓解。
夏廷毅:采用全身γ刀治疗肝癌时,通常采用50%剂 量线覆盖100%PTV,60%剂量线覆盖CTV的90%以上, 70%剂量线覆盖GTV的80%以上,PTV的处方剂量3-5Gy/ 次,5次/周,PTV的总剂量为45-51Gy/10-17次,CTVGTV的剂量逐渐递增为60-70Gy,甚至更高。
70
47.0
72
1.3
78
4.0
87
6.0
99
8.1
122
15.4136Fra bibliotek9.4
138
1.3
140
1.3
149
6.0
MIN-HUA WANG e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2010, 76( 2) 467–476
CT勾画 肿瘤体积大小与所有标本实际侵犯范围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