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分子间的作用力,7-4温度和温标,7-5内能详解

合集下载

7.5温度和温标、内能

7.5温度和温标、内能

•分子间距离约为10-10m数量级时, 此距离为r0,分子的作用力的合力为 零,分子势能最小 •当分子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的作 用力表现为斥力,要减小分子间的 距离必须克服斥力做功,因此,分 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如果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 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要增大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 引力做功,因此,分子势能随 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③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内能但不一
定具有机械能
当堂检测
1、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 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 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在 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情 况是 ( D )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分子的动能与分子的势能的和叫 做这个分子的内能 B.物体内分子势能由物体的温度和 体积决定 C.物体的速度增大时,物体的内能 增大 D.物体的动能减小时,物体的温度 可能增加
二、带着问题先学
第一部分问题:课本第10-11页
1、什么是平衡态?需要用那些状态参量来描述平衡态? 2、温度的宏观和微观含义分别是什么?系统处于平衡 态时温度的特点是什么?热平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1.两个物体放在一起彼此接触,它们若不发生 热传递,其原因是( D ) A.它们的内能相同 B.它们的比热相同 C.它们的分子总动能相同 D.它们的温度相同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根据热平衡的原理 B.温度相同的棉花和石头相接触,需要经 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 C.若a与b、c分别达到热平衡,则b、 c 之间也达到了热平衡 D.两物体温度相同,可以说两物体达到热 平衡
第二部分问题:课本第14-15页

课时7.5 内能

课时7.5 内能
A.虚线 a 为分子间斥力变化图线,交点 E 的横坐标代表乙分子到达该点时分子力为零 B.虚线 b 为分子间引力变化图线,表明分子间引力随距离增大而减小 C.实线 c 为分子势能的变化图线,乙分子到达 C 点时分子势能最小 D.乙分子从 A 到 C 的运动过程中一直做加速运动
第 23 页
返回目录
23
18
知识记忆与理解 思维探究与创新 技能应用与拓展
总结评价与反思
第七章
课第时一7章.5
第 19 页
返回目录
2.下列关于物体的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物体的内能越大,所含热量越多 C.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不变
19
知识记忆与理解 思维探究与创新 技能应用与拓展
总结评价与反思
第七章
课第时一7章.5
第 20 页
返回目录
3.根据分子动理论,当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为 r0 时,分子所受的斥力和引力相等,下列关 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距离为 r0 时,分子具有最大分子势能 B.当分子间距离为 r0 时,分子具有最小分子势能 C.当分子间距离为 r0 时,引力和斥力都是最大值 D.当分子间距离为 r0 时,引力和斥力都是最小值
第 21 页
返回目录
21
知识记忆与理解 思维探究与创新 技能应用与拓展
总结评价与反思
第七章
课第时一7章.5
第 22 页
返回目录
拓展一: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1.关于物体的温度与分子动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物体的温度为 0 ℃时,说明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 B.物体温度降低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减小 C.物体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目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目增多 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则物体的温度越高

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75内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75内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多少.
(2)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的势能不一定增大,反之亦然.
2021/4/17
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75内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3
21
方法导学
2021/4/17
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75内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3
22
思维导悟 导悟 1 分子动能 【例 1】 (多选)关于分子的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故 B 错误,C 正确;理想气体的气体分子
本身的体积和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都可以忽略不计,故 D 错误.
答案:C
2021/4/17
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75内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3
29
导悟 3 分子势能的图象问题 【例 3】 如图 7-5-2 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 O 处,乙分子位于 r 轴上, 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 为斥力,F<0 为 引力,a、b、c、d 为 r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 a 处由静止释放,则( )
了.
2021/4/17
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75内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3
28
针对训练 2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升温过程中( ) A.分子平均势能减小 B.每个分子速率都增大 C.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D.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子势能不计,故 A 错误;在升温过程中,分子的平
2021/4/17
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75内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3
10
(2)特点:①由于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同一物体里各分子的动能并不相同,这与 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动能不同.
②每个分子的动能时刻变化(因为碰撞),同一分子在不同时刻动能也不同,故研究某 个分子的动能没有意义.

7-5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内能

7-5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内能

7-5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内能
教程
刚性分子能量自由度
自由度 分子 单原子分子 双原子分子 多原子分子
t 平动
3 3 3
r转动
0 2 3
i总
3 5 6
5
物理学
7-5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内能
教程
二 能量均分定理(玻耳兹曼假设) 气体处于平衡态时,分子任何一个自由
度的平均能量都相等,均为 1 kT ,这就是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 2
的热力学温度T=290K, 总的内能E=9.64×105J, 总质
量m=5.4kg,求两种气体的质量。
解: 设co2的质量为m1,o2的质量为m2,则
m1+m2 =m,即: m1+m2 =5.4
总的内能: Em1 6RTm2 5RT
M1 2
M2 2
(4 m 1 4 1 3 0 3 3 m 1 2 2 3 0 2 .5 ) 8 .3 2 1 9 9 .6 0 1 450
dE m i RdT M2
结论:理想气体的内能取决于气体分子的自由度数及温度
例:1mol理想气体的内能
Em o l
i 2
RT
单原子气体分子
Emol
3 2
RT
7 非刚性双原子气体 Emol 2RT
刚性双原子气体
Emol
5 2
RT
6
刚性多原子气体
Emol
RT 2
7
物理学
7-5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内能
7-5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内能
教程
刚性双原子分子 ——原子之间成哑铃似的结构,确定它
的质心,要3个平动自由度,确定连线,要2个转动自由度;所以

7-5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内能要点

7-5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内能要点

1 2
m vC2 y
1 2
m vC2 z
分子平均转动动能
kr
1 2
J
2 y
1 2
J
2 z
➢ 刚性分子平均能量
kt kr
7 – 5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内能
非刚性双原子分子
y
m2
m1
* C
x
z
刚性分子平均能量
kt kr
非刚性分子平均振动能量
v
1 2
vC2x
1 kx 2 2
非刚性分子平均能量
7 – 5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内能
一 自由度
kt
1 mv2 2
3 2
kT
v
2 x
v
2 y
v2z
1 v2 3
z
Oy
x
1 2
mv2x
1 2
mv
2 y
1 2
mv2z
1 kT 2
单原子分子平均能量 3 1 kT
2
7 – 5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内能
刚性双原子分子
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kt
1 2
m
vC2 x
kt kr v
自由度 分子能量中独立的速度和坐标的二次方
项数目叫做分子能量自由度的数目, 简称自由度,用
符号 表i示.
7 – 5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内能
自由度 分子能量中独立的速度和坐标的二次方项
数目叫做分子能量自由度的数目, 简称自由度,用符号
i 表示.
自由度数目
i t r v
平转振 动动动 刚性分子能量自由度
t r i 自由度
分子
平动
转动

7.5 内能—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课件(共18张PPT)

7.5  内能—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课件(共18张PPT)

二、分子势能
类比: 地面上的物体,由于与地球相互作用 发生弹性形变弹簧, 各部分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分子势能
1、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所以分子具有由 它们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2、分子势能的特点: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随分子间 距的变化而变化。
AC A.一定克服分子力做功 B.分子力一定减小 C.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情况无法确定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三、内能
1.定义: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 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注意:物体的内能跟物体机械运动状态无关.
3、决定因素: 宏观上:由 温度、体积及物质的量决定; 微观上:由分子平均动能、分子距离及分子数决定。
分子热运动总动能跟哪些因素 有关?
分子总动能的决定因素:
温度(分子平均动能) 物质的量(分子的个数)
例1.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每个分子的温度都升高 B.每个分子的热运动都加剧 C.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D.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温度、压强等都是一个宏观概念,只有在大量分子存在时 才能表现出来。
※ ① 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但
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不一定相同.所以分子热运动的 平均速率也不一定相同.
② 温度反映的是大量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不能反映 个别分子的动能大小,同一温度下,各个分子的动能不尽 相同.
③ 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并不是所有分
联系: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
例5、(多选)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物体的机械能损失时,内能却可能增加 B.物体的内能损失时,机械能必然会减少 C.物体内能为零时,机械能可以不为零 D.物体的机械能为零时,内能可以不为零

7-3分子间的作用力,7-4温度和温标,7-5内能

7-3分子间的作用力,7-4温度和温标,7-5内能
A.分子间的斥力增大,引力变小; B.分子间的斥力变小,引力变大; C.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都变大,但斥力比引 力变化快; D.分子力从零逐渐变大到某一数值后,逐渐 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
2、设空间存在两个不受外界影响的分子,当它们间的 距离等于r0 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则固定一个分子, 另一分子以一定初动能向它靠近的过程中( ABC)D
F斥
r0
0
F分
F斥< F引
r
F引
r0
F斥
F引 F引
F斥
(1)当r=r0=10-10m时,F引=F斥,分子力F分=0,
处于平衡状态
r<
F斥
F引r0 F引
F斥
(2)当r<r0时,随r的减小,F引、F斥都增大,F斥比F引增大得快, F斥>F引,分子力表现为斥力,r减小,分子力增大
r>
F斥
F引r0 F引
§7.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问题1: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 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 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问题2: 既然分子之间有间隙,为什么压 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
☆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一.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体的性质进行的宏观描述,是确定气体宏观状
态的三个状态参量.显然B、C、D选项正确.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某些情况下表现为 引力,在某些情况下表现为斥力,它们的大小都 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分子力和分子间距的变化图
F
纵轴表示分子间的作用力
正值表示F斥
F斥

温度和温标_内能

温度和温标_内能

§7.4~7.5 温度和温标内能1.状态参量:在研究系统的各种性质时需要用到一些物理量(例如用体积描述它的几何性质,用压强描述力学性质,用温度描述热学性质),这些物理量叫做系统的 。

2.平衡态:3.热平衡: 只要两个系统在接触时他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两个系统原来是 。

4、热平衡定律又叫 ,其表述为:5、温度的概念:决定系统间是否达到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是 ;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的 。

6、温度计与温标: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叫。

为了表示出温度的数值,对温度零点、分度方法所要做的规定,就是 。

不同的温标都包含三个要素:第一,选择某种具有测温属性的测温物质;第二,了解测温物质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第三,确定温度零点和分度方法。

7、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叫做 ,它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符号 表示.单位是 ,符号是 。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是8、分子动能: ;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叫做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表明,温度升高时, ,因而可以得出结论:一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

物质的 是它的分子热运动的 标志。

9、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着分子力,而且分子之间一定的距离,因此分子组成的系统也具有当分子力对分子做正功时,分子势能 ,当分子力对分子做负功,分子势能 ;10、内能: 叫做物体的内能。

组成任何物体的分子都在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以 。

决定物体内能的因素是:二.精讲透析例1.关于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力学温标中每1K与摄氏温标中每10C大小相等B、热力学温标中升高1K大于摄氏温度升高10CC、热力学温标中升高1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0CD、某物体摄氏温度100C,即热力学温度10K例2.两个物体放在一起彼此接触,它们若不发生热传递,其原因是( )A、它们的内能相同B、它们的比热相同C、它们的分子总动能相同D、它们的温度相同例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C、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其内能一定增加D、分子间的距离r存在某一值r0,当r<r0时,斥力大于引力,当r>r0时,斥力小于引力例4.下列有关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也增大B、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势能增大C、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势能为零D、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势能最小三.反思整合 巩固提升1.某地天气预报报道当日的最高气温时35℃,用热力学温度表示为 ;科学家进行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时,发现某种材料在72K时会出现超导现象,用摄氏温度表示为 。

7-5内能

7-5内能

3 .为什么可以用分子的平均动能来表 示分子的动能? 因为分子的速率的分布遵从统计 分布规律,大部分居中,两头少。 即在一定的温度下,速率很大或很 小的分子数少,大部分分子具有中 等大小的速率。
4 .平均动能是从微观上反应分子的动能?我 们很难测出分子的速率,那么又有哪个物 理量可以从宏观上反应分子的动能? 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物体的温度越高
结论: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 的标志。可以说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 动能就越大。分子总的动能还取决于 分子个数。
5 .能不能说温度越高,分子的动能就越大? 不能,只能说: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 能就越大。10℃的水也有少量的分子动能 比100 ℃水一些分子的动能大,但10℃的 水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比100℃的水分子的 平均动能小,相同质量的水温度越高分子 总的动能越大。反过来单个分子的动能越 大也不能说明物体的温度越高。
② 石 块 和 地 球 互 相 吸 引 具 有 势 能
我是地 球,把 你拉下 来.
互 相 吸 引 的 分 子 也 有 势 能 吗
结 论 : 互 相 吸 引 的 分 子 也 具 有 势 能
?
③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 具有势能。
讨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之 间有没有势能呢?
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 有势能。
• 试比较内能和热量?
二.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 分子势能: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 能。 回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改变与什么力 做功有关? 重力势能是反应物体与地球表面位置的能 量。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 功,重力势能增大。 弹性势能,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当弹簧处于原长,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弹 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做负功,弹 性势能增大。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3课件:7.5内能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3课件:7.5内能
1.定义:物体中所有 分子的热运动动能 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普遍性:组成任何物体的分子都在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 ,所以任何物 体都具有内能. 3.相关因素 (1)物体所含的分子总数由 物质的量 决定. (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由 温度 决定.
答案
(3)分子势能与物体的 体积 有关. 故物体的内能由 物质的量 、 温度 、 体积 共同决定,同时受物 态变化的影响. 4.物态变化对内能的影响:一些物质在物态发生变化时,如冰的熔化、 水在沸腾时变为水蒸气,温度不变.此过程中分子的平均动能 不变 , 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变化,分子势能 变化 ,所以物体的内能 变化 ( 填 “变化”或“不变”).
率也可能不同
总结提升 解析答案
返回
对点自测
1234
1.(分子动能与温度)下列有关“温度”的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温度反映了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C.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温度升高时物体的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将增大
解析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而对某个确定的分子来说,其热运动
答案
【深度思考】
(1)结合影响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因素,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讨论影响内 能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①微观上:物体的内能取决于物体所含分子的总数、分子的平均 动能和分子间的距离. ②宏观上:物体的内能取决于物体所含物质的量、温度和体积及物态.
答案
(2)当物体的机械能为零时,物体的内能是否为零? 答案 不为零.当物体的机械能为零时,分子热运动不会停止,分子间仍 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有动能和势能,内能不为零.
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分子势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 微观上:与分子间距离和分子数有关. 宏观上:与物体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有关.

课件2: 7.5 内能

课件2:  7.5  内能
(2)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 力,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克服分子斥力做功(即分子斥力 做负功),因此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这 与弹簧压缩相似。
(3)如果取两个分子相距无限远时(此时分子间的作用 力可忽略不计)的分子势能为零,则分子势能EP与分子间距 离r的关系可用下图的曲线表示:从图上可以看出,当r=r0时, 分子势能最小。
2.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是由大量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对位置所决定 的能,内能中的动能和势能是物体内分子的全部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是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物体形变所决定的能。机械能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为零;但内能永远不可能为零。它们之间可 以转化。
四、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体现了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 相互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二、分子的势能
地面上的物体,由于与地球相互作用 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 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分子势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定义: 分子势能:分子间所具有的由它们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
思考与讨论:
假定两个分子的距离为无穷远时它们的分子势能为0.使一 个分子固定,另一个分子从无穷远逐渐向它靠近,直至相距很 近很近,两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把移 动过程分为r>r0和r<r0这样两个阶段。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5 内能
一、分子的动能
1.组成物体的每个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因此 具有动能。
2.在相同的状态下,每个分子的动能并不相同,一般所讨论 的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分子的平均动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高三物理上册第七章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人教版)

高三物理上册第七章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人教版)

高三物理上册第七章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
力(人教版)
高中物理学科强调注重基础,把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作为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同时,高中物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增加了近代物理的内容。

小编准备了高三物理上册第七章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分子间作用力是怎样形成的?
(1)极性分子之间
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分子的一端带正电荷,另一端带负电荷。

当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使分子在空间定向排列,相互吸引而更加接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排斥力同吸引力达到相对平衡。

极性分子之间按异极相邻的状态取向。

(2)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是重合的,当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极性分子电场的影响,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形”,从而使原来的非极性分子产生极性。

这样,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也就产生了相互作用力。

极性分子对非极性分子有诱导作用。

(3)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间不可能产生上述两种作用力,那又是怎样产生作用力的呢?
我们说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是从整体上讲的。

但由于核外电子是绕核高速运动的,原子核也在不断振动之中,原子核外的电子对原子核的相对位置会经常出现瞬间的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经常出现瞬间的不重合,也就是说非极性分子经常产生瞬时极性,从而使非极性分子间也产生了相互吸引力。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什么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即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电性吸引力。

高三物理上册第七章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内能教材梳理素材

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内能教材梳理素材

5 内能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分子动能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这个动能叫分子动能.分子动能是指单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但分子是无规则运动的,因此各个分子的动能不尽相同,所以单个分子的动能没有意义.2.分子运动速率分子速率与分子数的关系图象,如图7-5-1所示,这是一条统计的规律,当温度升高时,分子整体运动的速率增大,但不是说温度高的物体中每个分子的速率都比温度低的物体中每个分子的速率要大。

因为低温物体中也有个别速率很大的分子,高温物体中也有个别速率很小的分子,所以,只有大量分子的平均动能才对研究热现象有实际意义,某个分子的动能大小如何无实际意义。

图7-5—1记忆要诀分子速率的分布:可用一句话概括为“中间多,两头少”. 3。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的平均值,比如设各个分子的速率为v1、v2、v3……共n个分子,则其平均值为:nmv mv mv mv n 223222********* +++=21m n v v v n 22221+++ =21m 2v 平均动能:E k =21m 2v 误区警示 v 2是速度平方的平均值,不是平均速度的平方v 2,如果认为v 2是平均速度的平方,就会导致“平均动能大,分子的平均速率大”这样的错误.4.温度一种物质的温度是它的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平均动能大,在宏观上表现为物体的温度高,物体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全部分子的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是含有统计意义的,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深化升华 (1)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微观上,反映了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误区警示 这里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是认为温度高的物体内部每个分子动能都大—-这是没理解“统计”的意义造成的;二是认为温度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它们的平均速率也相同——没有注意到分子质量不同.三是物体运动速度大,分子平均动能大——分子的平均动能与宏观上物体的运动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力和分子间距的变化图
F 纵轴表示分子间的作用力 正值表示F斥 F斥 0 横轴表示分子间的距离
r
F引
负值表示F引
▲分子力和分子间距的变化图
F
F 斥= F 引 F斥> F引
r0 F斥 F分 F引
F 斥< F 引
r
0
r0 F斥
F引
F引
F斥
(1)当r=r0=10-10m时,F引=F斥,分子力F分=0, 处于平衡状态
练习
4.甲、乙两分子相距较远(分子力为零), 固定甲、乙逐渐靠近甲,直到不能再靠 近的过程中 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 B、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 C、先是乙克服分子力做功,后分子力对 乙做正功 D、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后乙克服分 子力做功
§7.4
温度和温标
温 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度 和 1、什么是系统和状态参量? 温 标 2、什么是平衡态? 3、什么是热平衡和热平衡定律? 4、温度和温标是如何定义的? 5、如何确定温标?
•如果分子间距离约为 10-10m数量级时,分 子的作用力的合力为
零,此距离为r0。
•当分子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要减 小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斥力做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 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如果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要 增大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引力做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 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F斥 0 r0 F分 F引 r
如果你想使玻璃离开水面,必须用比 玻璃板重量大的力向上拉细线.动 手试一试,并解释为什么?
玻璃板离开水面后,可以看到玻璃板
下表面上仍有水,说明玻璃板离开水 时,水层发生断裂. 水分子发生分裂时,由于玻璃分子和 水分子、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外力 要要克服这些分子引力,造成外界拉 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要明确热力学系统 处于平衡态的特点,根据其特点作出判断.
【规律方法】
解决平衡态问题的技巧
处理平衡态的问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1)平衡态问题与热平衡不同,平衡态指的是一 个系统内部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 (2)必须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直到系统内所有
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为止.
(3)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的交换.
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
2、设空间存在两个不受外界影响的分子,当它们间的
距离等于r0 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则固定一个分子,
另一分子以一定初动能向它靠近的过程中( ABCD ) A、当它们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力做正功,分 子速度变大 B、当它们间的距离等于r0时,分子速度最大 C、当它们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做负功,分 子速度变小 D、当它们间距离最小时,分子速度为零
2、热平衡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
若系统A,C达到热平衡 若系统B,C达到热平衡 A和B也是处于热平衡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 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也必定处于 热平衡。
三、温度与温标
1、温度
两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时具有的共同 性质是温度相同 温度是决定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 是否达到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
有斥力作用,而且引力大于斥力
练习
2.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打湿了的两张纸很难分开 B.磁铁吸引附近的小铁钉 C.用斧子劈柴,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柴劈开 D.用电焊把两块铁焊在一起
练习
3.玻璃打碎后,不能把它们再拼在一起, 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 B.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分子力的作用 C.一块玻璃内部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 而两块碎玻璃之间,分子引力和斥力大 小相等合力为零 D.两块碎玻璃之间绝大多数玻璃分子间 距离太大,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可忽略, 总的分子作用力为零
1、有两个分子,设想它们之间相
隔10倍直径以上的距离,逐渐被压
缩到不能再靠近的距离,在这过程
中,下面关于分子力变化的说法正 确的是( CD )
A.分子间的斥力增大,引力变小;
B.分子间的斥力变小,引力变大;
C.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都变大,但斥力比引
力变化快; D.分子力从零逐渐变大到某一数值后,逐渐
100 解析:每格表示的摄氏度为 =0.5℃,比冰点高出 200 的温度为(150-50)×0.5℃=50℃,C对,A、B、D错.
§7.5
内能
一、分子的动能
分子运动
分子做无规则运 动而具有的能量
存在分子动能
分子运动无规则
分子平均动能 物体里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大量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尽相同,动能也有大有小,而 且在不断改变,在研究热现象时,有意义的不是单个分 子的动能,而是大量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7.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问题1: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 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 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问题2: 既然分子之间有间隙,为什么压 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
☆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一.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实际表现 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分 子力).
二.分子的势能
地面上的物体,由于与地球相互作用 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 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 分子势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所具有的由它们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
1.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
2.分子力做功跟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 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 负功时,分子势能增加。
【变式备选】(2011· 徐州高二检测)关于平衡态 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 平衡态 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 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 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压强一定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一定具有相 同的热量 B.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 衡,那么这两个系统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C.温度是决定两个系统是否达到热平衡状态 的惟一物理量 D.热平衡定律是温度计能够用来测量温度的 基本原理
ΔT=Δt
三.华氏温标: 华氏温标的温度tF与t之间的关系: tF=32+9/5t 单位: °F
华氏温标在欧美使用非常普遍,摄氏 温标在亚洲使用较多,科学研究中多使用 绝对温标。
体积与温度成线性变化
【典例1】下列状态中处于平衡态的是( A.将一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 B.冰水混合物处在0℃环境中 C.突然被压缩的气体 D.开空调2分钟内教室内的气体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规律
温度
宏观含义: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含义(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物体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物体分子 热运动平均动能越大.
需要注意:
1.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分子的平均动 能都相同.但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不 一定相同.所以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也 不一定相同. 2.温度反映的是大量分子平均动能的大 小,不能反映个别分子的动能大小,同一 温度下,各个分子的动能不尽相同.
二.分子动理论
1 2 3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研究热现象一般规律, 不涉及热现象微观解释(热力学)
热学
热现象的微观理论——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 来研究宏观热现象的规律(统计物理学)
统计规律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没有统一运动步调, 单独来看,各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 性的,但从总体来看,大量分Hale Waihona Puke 的运动且有一定的规 律。练习
1.当两个分子间距离为r0时,正好处于平衡状态,下
面关于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应
是:( CD )
A.两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它们之间只有斥力作用
B.两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它们之间只有引力作用
C.两分子间的距离r<r0时,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作用,
而且斥力大于引力
D.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2r0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又
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高中
温度: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 们具有一个“共同性质”。我们就 把表征这一“共同性质”的物理量 定义为温度。
初中
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 例2、一金属棒的一端与0℃冰接触,另一 平 端与100℃水接触,并且保持两端冰、水的温 衡 度不变.问当经过充分长时间后,金属棒所处 与 的状态是否为热平衡态?为什么? 温 度 解析:因金属棒一端与0℃冰接触,另一端 与100℃水接触,并且保持两端冰、水的温度 不变时,金属棒两端温度始终不相同,虽然金 属棒内部温度分布处于一种从低到高逐渐升高 稳定状态,但其内部总存在着沿一定方向的能 量交换,所以金属棒所处的状态不是平衡态.
答案:否,因金属棒各部分温度不相同, 存在能量交换.
2、温标 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叫温标。
建立一种温标的三要素: ①选择测温物质(水银/铂/气体/热电偶) ②确定测温属性(体积/电阻/压强/电动势) ③选定温度零点和分度方法 温标种类: 一:摄氏温标(摄氏度t , 单位:0C) 冰水混合物零度,沸水为100度,期间分为100等份 二: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度T,单位:开尔文 K) 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T=t+273.15 (K)
F斥
r< F r0 F


F斥
(2)当r<r0时,随r的减小,F引、F斥都增大,F斥比F引增大得快, F斥>F引,分子力表现为斥力,r减小,分子力增大
F斥
r> F引r0 F引
F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