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分经治疗
头痛
病
机
• 4.病机转化:头痛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痰浊中阻日久,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营血亏 虚,不养头窍,可转为气血亏虚之头痛。肝阳、肝火日 久,阳热伤阴,肾虚阴亏,可转为肾精亏虚的头痛,或 阴虚阳亢,虚实夹杂之头痛。各种头痛迁延不愈,病久 人络,又可转变为瘀血头痛。5.预后:外感头痛之病 性属表属实,病因是以风邪为主的六淫邪气,一般病程 较短,预后较好,经祛邪治疗后,多数向愈。若头痛进 行性加重,“脑膜刺激征”伴颈项强直,呕吐,甚则神 昏、抽搐者,病情危急凶险。内伤头痛大多起病较缓, 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病情较为复杂,大多经治疗后, 可逐渐好转,甚至痊愈;若头痛进行性加重,或伴视力 障碍,或伴肢体半身不遂者,多预后不良;若头痛伴头 晕、肢麻者,当注意中风先兆,以防中风发生。
诊断和鉴别诊断
• 1.临床特征:以头痛为主症。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 两颞、巅顶、枕项或全头部。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 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 可为突然发作,也可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 疼痛的持续时间也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 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外感头痛多伴有外感表证。 2.病史: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或有饮食、 劳倦、房室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 3.辅助检查:检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 脑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CT和MRI以明 确诊断。
• 3.辨头痛部位: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 经均循头面,由于受邪之脏腑经络不同,故 头痛的部位亦不相同。太阳头痛,在头后部, 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 处;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连及于耳;厥 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
(二)治疗原则
• 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故治疗主以疏风, 兼以散寒、清热、祛湿。 • 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以滋阴养 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 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 • 头痛的治疗应根据头痛的部位选用不同的引经药, 如太阳头痛选羌活、防风;阳明头痛选白芷、葛 根;少阳头痛选用川芎、柴胡;太阴头痛选用苍 术;少阴头痛选用细辛;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 蒿本等。
中药辨证治头痛
中药辨证^头痛根据中医理论,头居人体最高部位,脏腑清阳之气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脉和主一身之阳的肾脉均上至头部,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而一旦外感诸邪、内伤诸疾,则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于头,以致清阳郁滞,脉络痹阻而发生头痛。
临床上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头痛是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患中,如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偏头痛和颈椎病等,临床较为常见。
从中医角度来说,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使气血运行受阻;或内伤病久,气血不足,失于充养;或痰浊淤血,阻于经络,都可导致头痛。
三大病因细分辨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头痛也不例外,临床上,中医辨证头痛主要在于区别外感、内伤与外伤3种。
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自表侵袭于经络,上犯于头部。
第1页共6页其中以风邪为主,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所以头痛以风邪所致的居多。
但风邪多兼挟他邪,如风寒头痛,常见到头痛,痛连项背,出现恶寒、无汗等症状;如风热头痛,常见到头痛而胀,甚则头痛欲裂,出现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便秘、尿黄等症状;风湿头痛,常见到头痛如裹,畏风,出现肢体困重、胸闷、食欲欠佳、小便不利、大便溏(编者注:便溏指大便稀薄不成形)等症状等。
内伤头痛多因肝、脾、肾三脏的病变以及气血失调所引起。
起于肝者,或因情志不和或因肝阴不足或肾虚水不涵木而致肝阳上亢(编者注:肝阳上亢为中医术语,指肾阴不足,不能滋养于肝,或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旺而上亢,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眼胀痛、面红耳赤、急燥易怒、心悸健忘、腰膝酸软、头重脚飘、舌红、脉紧如按琴弦等,多见于高血压患者),又因肝经寒气上逆,故而发生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心烦易怒、面红口苦、夜眠不宁、大便干结等症状。
起于肾者,多因肾精不足致脑髓空虚,或因肾阳衰微致清阳不展,故而发生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耳鸣、精神疲乏、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症状。
头痛--头部经络
头痛--头部经络头部,也是我们身体重要经脉汇集的地方,如果把重要经脉理解成是交通干线的话,那么头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交通要塞。
头部的经脉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密密麻麻,一条挨着一条,交叉纵横,四通八达。
能够数的上的重要经脉几乎占了六成左右全部要通行头部。
这么重要的地方,如果堵车了会有什么结果?如果道路坍塌了又有什么结果?如果缺少维护或是管理有什么结果?头痛由此产生。
类型一:受风头痛(约占30%)1、原因:经意或是不经意的受风,会导致头部的经脉风邪的侵袭,而影响到经脉的内气血运行的通畅,不通则痛,于是头痛。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以及“巅高之上唯风邪可到”等强调的就是说,头部是最易收到风邪的侵袭人体部位。
2、主症:头痛的症状表现以蹿痛为主,没有固定的疼痛部位,甚至疼痛牵涉到颈项部和肩背部,遇风加重,甚至怕风。
3、攻略:(1)药茶:川芎5g、黄芪5g、白术5g、防风5g、桑叶5g、蔓荆子5g,以上剂量为一日量,放入水杯中反复冲泡饮用即可。
(2)穴位导引:风池位置:头项后部的两个大筋外侧靠近发际的凹陷中,左右各一。
导引法:用两个大拇指的指甲角的大拇指侧的部位(肺经少商穴所在),按揉风池穴,可以起到沟通两条经脉的经气来治疗受风头痛的治疗效果。
Tips:导引术是中国古代(尤其是盛唐时期很为流行的一种自我保健性疗法,类似于今天的穴位按摩,但不同于穴位按摩的是:导引术更讲究用来按摩的部位的的经脉属性,强调利用经脉之气来激发被按摩部位的经脉之气,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3)尽可能的避开风,当然也包括流动的空气,尤其是家中或是写字楼中的穿堂风,以及空调吹出来的冷风,更重要的是避开背后或是头的后部吹风,因为那些地方有一些很重要的关系到人生命的重要穴位,所以一定要避开风邪的吹拂。
或是我们可以使用防护装备,如带有风帽的衣服、高领的衣服等。
(4)中医讲究对付风邪的法子比较常用的还有就是“治风先治血”,强调的就是如果身体里出现血虚的状态就比较容易受到风邪的侵扰,所以积极采取事前措施来保证我们身体里血的充足,是很重要的一环,比较好的食品有带红衣的花生、干枣等,同时我们也要采取关于血液的降耗措施,比如减少用眼次数(中医讲究“目得血则能视,久视伤血”)等会从源头上来保证我们身体有足够的血来防范风邪的入侵。
头痛的中医治疗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方歌:天麻钩藤石决明,栀芩牛膝夜交苓,
杜仲益母桑寄生,平肝潜阳熄风灵。
方解: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 肝潜阳;黄苓、山栀—清肝火;牛膝、 杜仲、桑寄生以补肝肾;夜交藤、茯 神—养心安神。
加减:可参加牡牡蛎、龙骨加强重镇 潜阳之功。
如肝肾阴虚,症见头痛朝轻暮重,或 遇劳加剧,脉弦细,舌质红等,上方 可酌加生地、何首乌、女贞子、枸杞 子、早莲草、石斛等滋养肝肾之药。
假设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生姜以降逆 止呕。
假设头痛发生于夏季暑湿内侵,症见身热 汗少,或身热微畏寒,汗出不畅,口渴胸 闷,干呕不食,治宜清暑化湿,用黄连香 薷饮]加霍香、佩兰、荷叶、竹茹、知母等。
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
证候: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 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 舌脉:苔薄黄,脉弦有力。 证候分析: 病机:肝阳偏亢,
治法:祛风胜湿 。 方药: 羌活胜湿汤加减 。 方歌:羌活胜湿独活芎,甘蔓藁本与防风,
湿气在表头身重,发汗升散有异功。
方解:方中用羌活、独活、川芎、防 风、蔓荆子、藁本等辛温药重在祛风 以胜湿,为治风湿外感头痛之主药。
加减:假设湿浊中阻,症见胸闷纳呆、溏, 可加苍术、厚朴、陈皮、枳壳等以燥湿宽 中。
【病因病机】
病因:
外感头痛——感受风、寒、湿、 热等外邪,而以风邪为主。
内伤头痛 ——因于肝者:情志 所伤 、火盛伤阴 ;因于肾者: 禀赋缺乏,房劳伤肾 ;因于脾 者:饥饱劳倦、病后产后体虚 、
病机:
风上 邪犯 外巅 袭顶
挟寒 挟热 挟湿
气血凝滞,
络道被阻
不外
风热上炎, 脑络 通 感
侵扰清空 拘急 那 头
头疼引经药
头疼引经药2009-12-14 22:37·中医中药·临床应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姜宏伟(鸡西市传染病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00)摘要:目的讨论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
方法太阳经头痛加川芎;阳明经头痛加葛根、白芷;少阳经头痛加柴胡;厥阴经头痛加吴茱萸、藁本;太阴经头痛加苍术;少阴经头痛加细辛。
结论选用正确的引经药,能够使诸药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中药;头痛;头痛的分类;头部经络分布;引经药;引经药的正确使用学科分类代码: 360 中图分类号: R98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4 - 5775 (2005) 04 - 0312 - 02头痛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或头前后、偏侧部的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也是一个在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1 概述本病源于《素问·风论》,据其病因而有“脑风”、“首风”之名,认为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后经历代医家论述和发挥,其内容日趋丰富和完善,仲景《伤寒论》六经条文中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阳病头痛。
《东恒十书》指出外感和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
正如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总结说:“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攻,五脏气郁之病,东恒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恒六经之类是也。
”在临床上患者自觉头痛,包括前额、额颞,顶枕部位疼痛,是其共同的症候特征,按部位中医有在太阳、阳明、少阳或在太阳、厥阴、少阴或痛及全头的不同,但以偏头痛者居多,又据头痛之久暂、疼痛之性质,特点和部位的不同,有外感和内伤两大证类。
治疗偏头痛的穴位有哪些
治疗偏头痛的穴位有哪些偏头痛是每个患者最头痛的地方,一头痛就做什么都没有心思,睡也睡不着啊,怎么也停不下就像是有人不断的敲击着脑袋,那有想过除了药物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自己缓解这个疼痛吗?那今天就来看看治疗偏头痛的穴位,各种穴位有不同的作用,希望患者可以根据穴位去治疗偏头痛的现象。
1、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2、神庭穴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主治:痫证,惊悸,失眠,头痛,头晕目眩,鼻渊,鼻鼽,流泪,目赤肿痛,目翳,雀目,吐舌,角弓反张,癫狂,痫症,惊悸,失眠,泪囊炎,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
3、太阳穴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4、睛明穴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
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迎风流泪、偏头痛5、印堂穴位置: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取定穴位时,患者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
主治: 〖主治疾病〗1、头痛,头晕 2、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
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6:、四白穴位置: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四白穴位于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请用指头的指肚进行按摩,每个人的一寸都不相同,自己大拇指的上指节为一寸。
彻底把头疼说清楚-前额痛属于胃经痛
彻底把头疼说清楚-前额痛
属于胃经痛
那么中医在治疗头痛上面,一定先要区分是哪条经脉上的事。
大家可以跟我比划一下:把手指比在眉棱骨下方(大家请记住,眉棱骨疼痛属于胃经痛),五指自然张开,这一片的头痛属于胃经痛。
胃经起于迎香至交中,然后循头角至额颅,所以额头这一块统统属于胃经。
打一个比方,大家都看过寿星的像吧,寿星额头这儿有一个包,说明他胃气特别足,而胃气特别足的人就长寿!然后你再记一句话:头上无坏骨,脸上无好痣。
过去相书上说的,头上不论哪儿有包都是好现象。
比如说你们这儿离西山近,你去看五百罗汉,罗汉的头上没有一个头是好看的,都七拧八歪的,为什么呢?只要是头上长得七拧八歪,就说明你某一个区域特别特别发达。
比如额头特别突出就是胃经特别发达。
如果眉棱骨疼或前额痛,那就跟胃经疼有关,这种疼痛经常伴随恶心。
怎么治呢?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果你找不到好医生,而又想把这个毛病马上解决掉,你可以用一根小羽毛探一下喉头,然后马上呕吐就OK了。
因为胃气被憋或胃寒,它降不下,也上不来,就让人很难受,你把它吐出去,再喝点温水,人也能马上变得清爽,这就是胃经头痛的问题。
头痛的辩证施治
辩证分型1)风寒头痛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遇风尤剧,恶风畏寒,口不渴。
舌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头为诸阳之会,风寒外袭,循太阳经上犯巅顶,清阳之气被遏,故头痛乃作;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其经脉上性巅顶,循项背,故其痛连及项背;风寒束于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达,故恶风畏寒;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均为风寒在表之征。
2)风热头痛症状: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渡黄。
舌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风热中于阳络,上扰清窍,故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面红目赤,亦为热邪上炎之征;风热之邪犯卫,故发热恶风;热盛耗津,则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邪盛之象。
3)风湿头痛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塘。
苔白腻,脉儒。
证候分析:风湿外邪,上犯巅顶,清空为邪阻遏,故头痛如裹;脾司运化而主四肢,湿浊中阻,脾阳为湿所困,故见肢体困重,纳呆胸闷;湿邪内蕴,不能分清泌浊,故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均为湿浊中阻之象。
以上三型为外感头痛。
4)肝阳头痛症状: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
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证候分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失条达,肝阳偏亢,循经上扰清窍,故头痛而眩;肝火偏亢,扰乱心神,则心烦易怒,夜眠不宁;肝胆气郁化火,肝阳上亢,故胁痛,口苦面红;苔薄黄,脉弦有力均为肝阳亢盛之象。
5)肾虚头痛症状:头痛且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
舌红少苔,脉细。
证候分析:脑为髓海,其主在肾,肾虚髓不上荣,脑海空虚,故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精关不固而遗精,女子则带脉不束而带下;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是肾阴不足,心肾不交之象。
6)血虚头痛症状: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s白。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血分不足,虚火上逆,故头痛而晕;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故心悸易慌:血虚易导致气虚,气虚则神疲乏力;面统,舌淡,脉细弱均为血虚之象。
黄银兰分经辨证论治偏头痛的临床经验
黄银兰分经辨证论治偏头痛的临床经验
曹丽翠;王磊;代阳倩;姚辉洁;黄银兰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黄银兰老师认为偏头痛针刺的治疗以经络辨证为核心,结合八纲辨证,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其辨治思路清晰,处方少而精,便于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曹丽翠;王磊;代阳倩;姚辉洁;黄银兰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1
【相关文献】
1.黄银兰教授火针治验举隅 [J], 王磊;曹丽翠;金莲
2.黄银兰老师应用火针的临床经验撷要 [J], 曹丽翠;王磊;黄银兰
3.黄兰珍:我爱我“家”——记成都理工学院归侨、致公党员黄兰珍 [J], 唐诗敏
4.黄银兰副教授应用放血疗法验案举隅 [J], 李玲;黄银兰;马腾
5.美的追求新的收获——读谭力、昌旭的新作《黄果兰,更娇艳的黄果兰》 [J], 陈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医案——经行头痛(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滋水涵木、平肝熄风法治愈经行头痛病案:杨某,女,48岁。
初诊:1985年4月5日。
主诉及病史:经期、经后头痛复发3个月。
患者7年前曾患经行头痛,痛甚时不能起床,曾到我院就诊,服黄老中药5剂,至今7年未发。
近几个月因家务劳累,又复发经期、经后头痛,以巅顶为甚,胀痛为主,痛甚时头昏目眩,伴经期提前,有时半个月一潮,有时20天一潮;经行7~8天干净,量多,色红,用纸2刀余;经期经后左上下肢筋骨酸痛;素带下量多,色淡黄,质稠;口干口苦喜饮,小便黄,纳可。
诊查:形体消瘦,颜面潮红,血压100/70mmHg。
末次月经3月22日。
舌尖红,苔薄白欠润,脉弦细数。
辨证:此乃精血不足,肝阳上扰。
治法:治拟滋水涵木,平肝熄风。
处方:生熟地各30g 白芍15g 枸杞15g 钩藤10g 石决明30g 丹参15g 莲须10g 黄柏10g 丹皮10g 木瓜10g 麦冬15g 桑叶10g 二诊:5月10日。
服上方药10余剂,这次月经4月18日来潮,头痛明显减轻;月经量稍多,用纸2刀;白带量减少,余症1均较前减轻。
舌尖稍红,苔薄,脉细数。
继服上方药善后。
按语头为诸阳之会,厥阴肝经会于巅顶。
头痛一症,非外来之邪即肝胆之风阳上扰。
肝内寄相火,得真水以涵濡。
患者近绝经之年,肝肾虚馁,木少滋荣,每经行经后经血外泄,肝肾精血骤虚,肝木失濡养,复夹相火上踞高巅而致头痛。
肝肾阴亏则相火妄动,迫血妄行则月经提前、量多、色红。
生熟地同用,既补肾精壮肾水,又泻水中之火,以治其本。
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潜阳熄风、清热明目,为凉肝镇肝之要药;白芍柔肝,枸杞养肝肾,丹皮清血分伏火,木瓜柔筋,莲须、黄柏清下焦湿热治带下;妙在用桑叶一味,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取桑叶味轻去巅顶之风,又有凉肝之功。
观全方用药可谓平淡无奇,重在滋肾阴之不足,潜浮阳之有余,处方结构严谨,选药精当,故收效甚捷。
熊利治疗经行头痛经验
1.1 情志内伤,肝郁火扰 正如《傅青主女科》中所载:“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
痛生”[3],女子的先天特点与男子有所不同,人常说女人是情感 动物 ,怒伤肝的特点经常在女子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而 女子又以肝为先天,女子的“经血以时下”常常倚仗着“肝藏血” 的生理特点方能正常实现,足可见情志舒畅对于一个女子的重 要。而足厥阴肝经的运行特点是会于巅 ,头又为诸阳之会 ,五
患者乙,女,33 岁,离异,育有 1 子。2020 年 1 月 10 日因经 期头痛 2 个月就诊,患者近 2 个月常于经前出现巅顶掣痛,难以 忍受 ,常需口服止痛药尚稍有缓解 ,伴有头晕目眩 ,烦躁易怒 , 口苦咽干,平素月经周期正常,近 2 个月月经周期较前缩短,5/ 25~27 d,量多,色鲜红,有血块。末次月经:2020 年 1 月 9 日。 就诊时患者正处于经期 ,头痛难忍。患者舌质红 ,苔黄 ,脉弦 数。西医诊断:经前期综合征。中医诊断:经行头痛;肝火上炎 证。治疗原则 :凉肝息风 ,增液舒筋。处方 :水牛角 5 g,桑叶 10 g,生地黄 15 g,钩藤(后下)10 g,菊花 10 g,白芍 10 g,生甘 草 3 g,竹茹 15 g,龙胆草 10 g,石决明 10 g,茯神 10 g。7 剂,每 日 1 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因 2 月疫情严重,患者未来诊室就 诊,电话与熊老师沟通,自觉经期头痛明显缓解,熊老师遂让患 者平素服用杞菊地黄丸,经期继续服用原方 7 剂,待疫情稳定后
参考文献:
[1]黄耀立 .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痰湿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 性发作期 80 例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43-45.
中华医学 • 气证 -17-
[2]辛酉银,彭芳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湿壅 肺证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11):1337-1338. [3]祁云霞,吴关萍,邓顺娟,等 .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 重期疗效观察[J]. 世界中医药,2016,11(11):2278-2280. [4]陈剑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4):681-683. [5]凌小浩,黄振炎,黄进,等 .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33):17-18. [6]曹珉 .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湿蕴肺证疗效 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27):16-17.
头痛的病因病机与针灸辨位归经论治头痛
内伤头痛
①实证 治法: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督脉及足阳
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 头维 风池 配穴:肝阳上亢——太冲、太溪、侠溪
痰浊头痛——太阳、丰隆、阴陵泉 瘀血头痛——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
内伤头痛
②虚证 治法:疏通经络,滋养脑髓——督脉及足阳 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 风池 足三里 配穴:血虚头痛——三阴交、肝俞、脾俞 肾虚头痛——太溪、肾俞、悬钟 操作:风池用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补法。
半夏天麻白术汤
半夏.炒苍术.白 术. 川朴. 陈皮. 茯苓.天麻.白蒺 藜
1.肝胃虚寒; 2.痰浊化热
通窍活血汤
当归. 赤芍. 桃 仁.红花.川 芎.麝香.菖 蒲.郁金 1.病久痛甚; 2.受寒加重; 3.气血不足.
内伤头痛证治—2
证型
肾虚头痛
血虚头痛
主 头部空痛,每兼眩晕, 头痛隐隐,或呈昏痛,
治法:四神聪四穴斜刺或平刺向正中百 会穴,深度为0.3~0.5寸,前顶沿皮刺
0.5~1寸,太冲直刺0.3~0.5寸,肝俞 应斜向脊柱方向针刺深度为0.5~1寸
。 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 1次,10次为1疗程。
六、医案
验案2:前额头痛(肝阳上亢,夹杂寒湿入络) 李某,女,62岁,农民,2008年10月8日初诊。 前额、头顶疼痛,伴头晕4~5年,加重1天。4年多来前额、
按:额中穴,属督脉穴,督脉贯脊属阳,主一身阳气,阳气虚 ,卫外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加有情志所伤,气血逆乱 ,瘀血阻滞,脑失所养,发为本病。经络所过,主病所及 ,针 刺额中穴,前额头痛头晕、头脑不清亮等症缓解消失,由此可 知,额中穴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祛风除湿之
刘小雨分经论治头痛经验
刘小雨分经论治头痛经验
孙鑫;李青卿;张守刚
【期刊名称】《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3)005
【摘要】头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多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起;对于头痛的治疗,各医家方法颇多,刘小雨教授善从经络循行进行辩治,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归经,结合相关症状,选取相应的药物,疗效显著.
【总页数】3页(P113-115)
【作者】孙鑫;李青卿;张守刚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09级,上海200072;同济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08级,上海200072;同济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09级,上海2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7.1
【相关文献】
1.刘玲教授从风论治偏头痛 [J], 赖星;杨希茜;刘玲
2.刘如秀分脏论治耳鸣经验 [J], 徐利亚;陈靖;刘金凤;童建霞
3.一分为三解析刘复兴教授从心论治蛇串疮经验 [J], 张艳菊;李董;张凤瑞;赵晓慧;
邹云;欧阳晓勇
4.黄银兰分经辨证论治偏头痛的临床经验 [J], 曹丽翠;王磊;代阳倩;姚辉洁;黄银兰
5.分经论治头痛个人经验 [J], 简东; 王晓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循经辨证取穴治疗头痛136例
病例 ,5例 为亚 的 斯亚 贝 巴国家 中央 医 院 门诊病 例 ; 4
其 中男 5 7例 , 7 女 9例 ; 龄最 小 者 1 年 9岁 , 大者 6 最 8
岁; 病程 最短 3个月 , 最长 1 2年 。 笔者对 头痛 的循 经 辨证 主 要根 据 两个 方 面 : 是 一 《 伤寒论》 经病脉证 提纲 ; 六 二是 《 灵枢 - 脉》 经 经脉 循 行 分布 。患 者的临床 表现只要 具备上述 各项 的主要 证 候, 即可 分析 以诊 断头 痛 属何 经病 变 。依 此 辨证 :3 16 例 中太阳头痛 2 5例 , 阳明头痛 2 例 , 阳头 痛 3 1 少 2例 , 太 阴头痛 1 例 , 阴头痛 1 1 少 4例 , 阴头痛 l 厥 8例 , 并见 两经或 两经 以上头 痛 1 5例 。
内无 复发 。显 效 : 床症 状 明显 改 善 , 痛 明显 减轻 , 临 疼
之分 。笔者 近几年总 结 国内、 国外头痛 患者 16例 , 3 运 用针灸循经辨 证取穴 治疗本病 , 取得 了 良好 疗效 , 现报
道如下 。
偶有轻微 疼痛 。有效 : 痛程 度 减轻 , 作 次数 减少 , 疼 发 发 作时 间缩 短 。无 效 : 3个疗程 , 痛无明显 改善 。 经 疼 2 2 治 疗 结 果 1 6例 患 者 中, 愈 9 . 3 痊 8例 , 占
相 应的 同名经 , 当配 以头 痛 部位 局部 腧 穴 。太 阳头 适 痛 取通天 、 攒竹 、 大杼 、 溪 、 后 昆仑 , 明头痛 取下关 、 阳 头
维、 合谷 、 三里 、 足 内庭 , 阳头痛 取悬 颅 、 厌 、 少 颔 风池 、
外关 、 溪 , 阴头痛 取 三 阴交 、 侠 太 阴陵 泉 、 列缺 , 阴 头 少 痛取少海 、 门、 溪 、 神 太 照海 , 阴头痛取 郄 门、 厥 内关 、 太 冲, 局部腧 穴主要有太 阳 、 百会 、 四神聪 、 上星 、 脑户 、 当 阳、 印堂 、 阿是 穴等 。并 见两经或 两经 以上头痛可兼 取
中医医案——经前头痛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疏肝理气解郁法治愈经前头痛病案:王某,女,33岁。
初诊:1983年8月5日。
主诉及病史:3年来,每次经前3~5天即出现头痛且逐步加重,经潮后则头痛递减,至经净痛止。
头痛时常伴胸胁胀闷、乳房胀痛、口干欲吐、心烦失眠、梦多等症,平素月经愆期,先后不定,经量多而色紫暗有块。
诊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紧。
辨证:此属肝郁气滞。
治法:治当以疏肝理气解郁为法。
处方:柴胡9g 郁金9g 青皮6g 川楝子9g 当归9g 赤芍12g 丹参15g 川芎3g 山栀9g 甘草3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二诊:8月8日,服药3剂,月经虽未来潮,但头痛减轻。
照原方再进2剂。
三诊:8月11日。
服药2剂后,月经适来,头痛、胸胁胀闷、乳房胀痛等症比过去大为减轻,但经色仍紫暗,夹有血块,小腹疼痛。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紧,胸胁及乳房胀减是气滞得疏;1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小腹疼痛乃血瘀之证,现月经既至,见血当以调血,故治宜补血活血为主,佐以疏肝理气,方用四物汤加丹参15g、柴胡9g、香附6g、泽兰9g、益母草9g。
连服上方药4剂经净,头痛得止,嘱其下次经前按上法调治,患者遵嘱取药3个月经周期,诸症自愈。
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语头痛为临床常见疾患,其原因比较复杂。
本例头痛特点出现于月经来潮之前,且月经干净后不药而愈,按其病机,此属肝气郁滞、经脉瘀滞所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布胁肋……与督脉会于巅”,肝气郁结,经气失于条达,故见头痛、胸胁胀闷、乳房胀痛;气郁日久,必致血瘀,故见经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舌边瘀斑,治当疏肝解郁、活血通络。
方中柴胡、郁金、青皮、川楝子、香附疏肝理气解郁;当归、赤芍、丹参、川芎、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通络。
栀子泻三焦之火而利心胸,导郁火下行从小便而解;甘草调和诸药,合而用之,使肝郁得达,气机通调,血行流畅。
治疗各种头痛的穴位
治疗各种头痛的穴位头痛,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紧张焦虑,抑郁暴躁,脾胃积食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头痛。
所有头痛都与“气”有关,都可以先揉“消气穴”,也就是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如下选择:1、偏头痛: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
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
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
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
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5、头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
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头顶痛: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
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
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8、头颈僵痛: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9、肾虚头痛: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
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
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10、一侧头痛: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
经常出现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
有网友hnbc2008提供了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归经
后世医家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行头面部,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
太阳经头痛,多在后头部,下连于颈;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痛在巅顶,连于目系。
正如〈〈冷庐医话•头痛》:“头
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颈;属阳明者,上连目系,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
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前,少阳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颠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
药物选用
在临床实践运用中,太阳经头痛可加川菖;阳明经头痛可加葛根、白芷;少阳经头痛可
加柴胡;厥阴经头痛可加吴茱萸、藁木;全头痛可加羌活、防风。
——临床应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姜宏伟
古籍文献依据
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
如〈〈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
头痛,目似脱。
” “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颌痛,目锐眦痛。
”但无药物记载。
其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阐明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头痛的特点,并开创头痛分经用药之先例。
如〈〈伤寒论•厥阴篇》中说:“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
萸汤主之。
”但未明太阴、少阴两经头痛之证治。
直到金元李东垣和朱丹溪才在〈〈内经》、〈〈伤寒论》六经理论基础上,对太阴和少阴头痛作了补充。
对头痛引经药首作明确论述的当推医家朱丹溪。
〈〈丹溪心法•头痛》中说:“头痛须用川菖,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川菖;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至清•汪昂补充:“头痛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
〈〈医论三十篇》中所述:“病有经络,药亦有经络。
某药专入某经,或兼入某经,果识之真而用之当,自尔百发百中……”
——浅谈治疗头痛的引经药李霏
引经药运用原因
运用引经药的依据也是中药的归经理论,即归经是引经之前提,引经是归经之发展。
引
经药的药性特点是善走善行,少有滋腻者。
引经药使药物直达病所,而提高疗效。
——头痛治疗应用引经药体会姜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