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密度与心率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通过对《高一年级女生篮球模块运球单元第二课时——运球急停急起》教学过程的课堂实践中的课的密度和心率的分析,运用课堂实录、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来探讨最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检查每节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择身体素质中等的一位女生作为被测对象,一人测密度,一人测脉搏,一人记录,三人合作进行。密度测定工具是秒表。测定从上课铃响到下课为止,将各项活动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上课及开表,出现五项活动转换时即按暂停键,报告该项活动结束时间,再按返回正常走表状态,以此类推至下课。心率测定工具为秒表。测定方法:课前2分钟一次脉搏,课中通常是练习前后与定时2分钟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次数22次,每次测定10秒。测定时尽量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及时登记入表,课后了解被测者学生的自我感觉。课堂实录及教学设计请详见附件1和附件2。
15-20%
组织措施密度
235/2700=8.70%
10-15%
观察讨论互助密度
260/2700=9.63%
5-15%
不合理密度
60/2700=2.22%
0-5%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课的各项密度都在数据规定的范围之内。因为课的内容是篮球的急停急起运球,场地是综合训练馆,人数是40人。每人一球,气候晴朗适宜运动。条件都比较好。所占比重合适,合理。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女生。他们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想象丰富,班级同学之间能相处融洽,有一定的合作精神。但由于是篮球模块在高中里面第一次接触,所以她们的体育活动技能和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但我相信,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同学之间合作探究,一定可以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
体育课密度与心率的案例分析
北仑中学余彩霞徐虹沈银燕周金娥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一年级女生篮球模块运球单元第二课时——运球急停急起》教学过程的课堂实践中的课的密度和心率的分析,运用课堂实录、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来探讨最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检查每节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0.30
0.30
0.30
0.10
0.30
0.30
0.10
0.50
13
13
13
22
18
21
基本部分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学生原地高低运球展示,师生互评,
学生温习高低运球。
教师示范讲解本课新授的急停急起动作
02.50
04.50
05.00
05.30
06.00
06.30
07.00
07.30
07.35
07.45
08.15
08.45
09.15
09.25
9.55
10.25
10.35
11.25
0.05
0.40
1.20.
0.10
0.20
0.15
2.00
0.10
0.30
0.30
0.30
0.30
0.30
0.05
0.10
3.4.2内部数据是从事体育时机体在心率、血压等方面的变化。从心率的曲线可以看出,心率最高出现在最后的运球接力时。当学生休息的时间稍微长点时,学生心率就开始降低的多点。所以两者具有因果关系,外部数据是因,内部数据时果,一般成正比关系,即外部数据越大,内部数据也越大。但是相同的外部数据对于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个体所处的不同阶段,内部数据也很可能是不一致的。
17.55
18.55
19.45
20.45
23.15
25.40
26.10
27.10
27.40
28.40
29.35
30.35
31.05
31.35
34.55
35.25
36.55
37.25
38.05
39.55
40.05
40.50
42.00
1.30
0.35
0.45
0.25
0.30
0.30
1.00
0.35
0.40
关键词:密度心率案例分析
1.前言:体育课的密度分为综合密度和专项密度两种。综合密度(也称一般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和课的运动负荷有密切联系。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课中学生从事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它反映学生的生理变化。检查和评定课的运动负荷,一般用教师观察、学生自我感觉以及生理测量等方法。用心率测量运动负荷,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有人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在中国的体育课上,学生的平均心率以如下数字为宜:小学120~130次/分;初中130~140次/分;高中(女)130~140次/分,高中(男)130~150次/分。在日本有人认为,中小学生体育课的平均心率以每分钟130~170次为宜 每分钟130次以下属于小运动负荷。达到170次,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疲劳。如果心率在130次以上的练习不到1/3,就显得没有生气,如果占1/2 ,学生就非常兴奋,学习情绪较高。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经过测量,得到本课课堂测量记录表如下:
表1体育课一般课密度测量和心率测量记录表
学校:北仑中学年级:高二女生受测者:王宁测定时间:2011.3.2
天气:晴朗上课教师:徐虹测定者:余彩霞、周金娥记录者:沈银燕
部分
顺序
教学活动内容
及教学辅助活动
分类(单位:秒)
活动结束时间
(min.s)
本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运球技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篮球运动又是一项融入技术、智慧、团结协作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又有着其特有的广泛性、普及性、精彩性,吸引着众多青少年篮球爱好者喜欢和参与。在学校也易于开展,受场地器材的约束较小,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展现自我,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服务。
课后5分钟
20
20
50
90
42.20
42.40
44.10
45.00
45.00
50.00
0.20
0.20
1.30
0.50
24
21
16
13
总计
2700(秒)
540
235
260
450
1155
60
3.2密度测定后的统计与分析
3.2.1根据所测定的(表1)中的数据,按照课的顺序,分别用后一项活动结束时间减去前一项活动结束时间,让后将各项活动时间分别相加。最后,计算出各专项密度和一般密度。所测数据,统计如下:
教师讲解两次运球、走步等违例知识
调整队伍
运球接力第1次
等待
教师教师讲解
运球接力第2次
等待
45
60
60
30
30
60
90
10
25
60
30
30
90
60
30
30
30
40
145
55
110
70
35
30
35
150
60
200
40
45
50
12.55
13.30
14.15
14.40
15.10
15.40
16.40
17.15
3.3心率测定后的统计与分析:
根据表1,分别把所测数据,换算成每分钟心率,再绘制心率变化曲线图如图2:
图2体育课心率变化测定图
经过计算后得知:平均心率=课内测定的心率相加/课内测定的次数
(78+132+108+126+132+144+126+150+126+156+126+156+156+126+162+144+162+150+168+144+126+90)/22=136次/分,136次/分心率符合高中女生135±5次/分。生理负荷变化变化过程属于齿峰型,且高峰偏后型。本心率变化曲线有利于增进学生健康,同时有助于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休息间歇也合理,课后心率恢复情况正常,学生的自我感觉也很好。
该活动继续时间
(min.s)
该活动结束时心率
(10s)
备注
指导讲解
示范
组织措施
自练,讨论互助
学生休息
实际练习
不合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课前
课铃响
整队、报告人数
宣布课的内容
组织分球
学生拿球
讲解绕场运球
学生绕着场地进行运球2圈后
组织准备操队形
组织调整队形
学生听哨声练习
等待练习
教师纠错
学生继续练习
等待练习
组织队伍调动
学生队伍调动理解错误
讲解示范
看目标线跨步急停急起
等待练习
讲解示范
学生自主练习
教师讲解示范
看教师的手势做运球急停急起的练习(争做文明交通人)2次
等待练习2次
讲解木头人游戏规则
调整队伍
分组讨论
分组游戏:木头人
组内学生展示,帮助讨论提高
3.4.3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生理负荷的大小不仅与负荷过程相关,而且与休息的量和恢复的强度相关。休息的量是负荷后休息实际那的长短,恢复的强度是休息间歇时间内,机体恢复的水平。体育课的负荷安排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和体质,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效果。
4.结论与建议:
生理负荷的安排与调节,一般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大中小强度负荷合理交替,到课的结束部分,应逐渐下降生理负荷,以促使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由上总结以后我们对课的生理负荷具体要求如下:
图1体育课密度饼形统计图
3.2.2将本课的各项分类密度与我国体育课密度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表2本课分类密度与我国体育课密度范围对比
各项分类密度
本课的密度
我国体育课密度范围
课的练习密度
1155/2700=42.78%
30-50%
学生休息密度
450/2700=16.67%
12-25%
讲解示范密度
540/2700=20.00%
1.00
0.50
1.00
2.30
2.25
0.30
1.00
0.30
1.00
0.55
1.00
0.30
0.30
3.20
0.30
1.30
0.30
0.40
1.50
0.10
0.45
1.10
22
24
21
25
21
26
21
26
26
21
27
24
27
25
28
结束部分
56
57
58
59
60
队伍调动
讲解示范
学生练习
自我小结
解散下课
4.4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所安排的量也应该有所不同。如全班教学、分组轮换与分组不轮换等。
4.5考虑作息制度。要考虑体育课安排的时间,以及与前后课次的关系。
4.6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变化和场地器材条件。
5.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3.4密度与心率的关系分析
3.4.1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课中学生从事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对机体刺激程度。生理负荷包括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两个层面。从本课的实践与一系列的数据,引起我们思考:学生练习的次数、总时间、总距离、练习密度、强度是外部数据;例如徐老师在条件允许的请况下,给学生每人一球,来增加练习的次数,并且能在多功能体育馆内合理利用场地进行练习,在队伍的调动上也是事先安排,口令准确,尽量减少了多余的队伍调动,从而节省时间来增加练习次数。休息的时间也比较合理,两排一换,轮流练习,当学生有点累时,能灵活的调节休息时间,让第1排学生运球5米以后第二排在准备跟上运球。所以课的节奏卡的很好。
4.1要根据不同课的类型和教学目标安排生理负荷。由于课的类型和教学目标不同,生理负荷的安排也不同,相同教材的新授课与复习课安排不同,通常复习课的生理负荷应大一些。
4.2要根据课的性质来合理安排生理负荷。静力性的体操题材教材与动力性、速度型题材的生理负荷大小与过程有着明显的差异。
4.3生理负荷的强度与过程的安排应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及身体发展水平。
附件1:
篮球模块运球单元第二课时——运球急停急起
一、课的设计与构思
本次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个中心,以健康为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合作探究,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指导思想。
《篮球—运球急停急起》是高中篮球模块教学运球单元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行进间运球的基础上,本课主要通过复习原地高低运球、学习运球急停急起来提高学生控制球能力和运球技术,为学生今后在比赛和课余活动中熟练运用起到积极的作用。课前互动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提前热身。准备部分通过熟悉球性、游戏的练习,来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刺激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为主教材的学习进行导入铺垫。基本部分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以及技术的层层导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运球急停急起的技术动作。在学练游戏比赛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结束部分。抖动放松练习和一个放松小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并陶冶情操。在欢笑声中,轻松愉快的结束本课。在课中通过互评、自评等手段,使学生对本堂课的情况有个正确认识,以便于课后改进提高。
压指、
肩绕环、
腹背运动、
膝关节绕环、
踝腕关节绕换
教师拿球
指导学生拿球
拨球、
单手转球、
球腰部绕环、
胯下8字绕换示范
学生练习胯下8字绕球、
三绕球
S形转球示范
S形学生练习
80
10
15
10
10
10
40
20
10
12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50
5
5
00.05
01.25
02.05
02.15
0Biblioteka Baidu.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