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合集下载

首级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首级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肇东市地籍首级控制测量技术设计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指导书一、任务概述(一)测图目的为了满足肇东市城镇发展的需要,受肇东市政府委托,博宇测绘有限公司,为使该项任务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测量技术设计书。

(二)任务要求根据测量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

(三)任务范围本测区范围:本测区位地理坐标为东经125°22′至126°22′,北纬45°10′至46°20′。

南距"冰城"哈尔滨53公里,北距"油城"大庆74公里。

(四)地理概况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25°22′至126°22′,北纬45°10′至46°20′。

南距"冰城"哈尔滨53公里,北距"油城"大庆74公里。

是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处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中轴位置,扩展延伸可覆盖东北三省、俄罗斯及东北亚地区。

现已成为哈尔滨都市圈经济的核心区。

(五)气候条件肇东市属寒温带,地处中纬度亚洲大陆东部。

冬季(11月至次年3月)由于西伯利亚冷空气不断侵入,气候严寒、干燥。

夏季(6月至8月)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气候温热、湿润。

春(4月至5月)、秋(9月至1O月)两季,因处冬夏季风交替之际,气候多变。

春季,大风次数多,雨量很少,秋季则降温急剧,常有霜冻。

二、作业依据(1)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5)CH 5002-94《地籍测绘规范》(6)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三、投影带及坐标系的选择在控制测量当中,平面控制测量投影带和投影面的选择,主要是解决长度变形的原因,这种投影变形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种因素引起的:(1)、实量边长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变形影响,其值为⊿s1,有⊿s1 = -s*Hm/R------------------------式中:Hm :归算边高出参考椭球面的平均高程s:归算边的长度,R :归算边方向参考椭球面法截弧的曲率半径(2)、将参考椭球面上的边长归算到高斯投影面上的变形影响,其值为⊿s2, 有⊿s2 = y m 2*s /2R m 2----------------------------------② 总变形量△S=△S1+△S2------------------------------------③ 式中:S0:投影边归算边长ym :归算点两边长端点横坐标的平均值RM:参考椭球面平均曲率半径根据已有GPS 坐标及公式①②③,可得:=++++=5514.54454.88274.57269.78471.313h m 118.4018m =*-=∆R h S m m s /1-1.8584cm =++++=5257.10935398.1898458.5929044.2343761.3258y m 4872.9836m =∆s 2=R y m m s 222/*0.0293cm =∆+∆s s 21-1.8584+0.0293=-1.8291cm<2.5cm由以上的公式说明可知,归算边离中央子午线距离影响到归算精度,测区地理位置为位于北纬29°29′-29°39′,东经113°45′-114°06′,由于归算边离中央子午线越远,变形越大。

地籍测量设计书

地籍测量设计书

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地籍建设工程技术设计书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二 00 四年(最终定稿)为进一步加强连云港市地籍基础业务建设,全面提升连云港市地籍管理工作水平,切实保证“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实施,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开展“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 。

本项工程是连云港市“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连云港”的基础性建设工程。

为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了作业队伍和工程监理单位。

本次作业将在工程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按照“立足现状,寻求创新,注重实用,兼顾发展”的指导思想,统一规划,统一组织,试点研究,整体实施。

工程领导小组组织编写了“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总纲、控制测量、城镇地籍更新调查、1:2000 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工程建设及附件。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作业单位要始终按照本设计书的规定执行,确保为本项工程的创优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第一篇总纲⋯⋯⋯⋯⋯⋯⋯⋯⋯⋯2第二篇控制测量⋯⋯⋯⋯⋯⋯⋯⋯..20第三篇城区、建制镇地籍调查⋯⋯..24第四篇1:2000 农村地籍调查⋯⋯⋯..44第五篇数据库工程建设⋯⋯⋯⋯⋯..53附件一附件二一、测区概况二、工作任务三、已有资料四、技术依据五、主要技术规格及精度指标六、数据库建设软硬件配置七、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组织实施八、质量保证措施九、提交资料一、测区概况1.1 测区范围测区位于北纬34°25′49″—34°48′18″,东经119°04′18″—119°40′01″。

测区范围为连云港市市区,辖新浦、海州、连云三个行政辖区,总辖面积约890 平方公里。

1.2 地理概况连云港市地处于黄海之滨、陇海铁路东端,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

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武汉铁路分局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单位: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勘察测绘队编写者:许应望审核者:金卫东日期: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一、测区概况测区位于京广铁路武汉市江夏区段,沿线共16宗地。

全长近40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

沿线5个街道办事处老建筑零乱、复杂,商业区行人、车辆众多;铁路沿线植被丰富、通视困难,测量难度较大。

二、主要作业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3)、《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4)、《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6)、《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 (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三、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及其它作业参数(1)平面坐标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测图比例尺: 1:2000。

(4)成图规格:统一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廓标准(50CM×50CM)。

(5)基本等高距:1:2000地形图采用1米。

四、技术路线和方法本次工程拟采用全野外测量方法进行。

利用WHCORS网VRS RTK 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利用全站仪进行外业碎部采集,利用计算机进行内业编辑成全数字地形图的作业方法。

4.1图根控制测量(1)图根控制点在街道和水泥地面上,可打入钢钉,在周围刻20cm×20cm,深0.5mm的方框、点号,并涂上红油漆。

(2)VRS RTK图根控制点编号前冠T。

(3)RTK图根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① RTK一测回应符合下列要求:A 对仪器进行初始化;B 观测值应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后开始测量;C 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不应少于10个观测值,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D 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到0.001m。

城镇地形测量工程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形测量工程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形测量工程技术设计书1 测区概况1.1地理位置、自然经济状况xx县位于xx省东南沿海,xx市东北部,介于xx湾和xx湾之间,东临海峡,西接洛江区,北邻泉港区,南隔湾与市相望。

本次调查区位于xx县城区,东至城南工业区三期、xx铁路;xx、科山公园西端;南至漳泉肖铁路与324国道立交桥,北至玉辋路,作业面积约21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地籍测量及权属调查面积约7.82平方公里。

城镇建成区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有着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1.2测区基本状况及特点xx县城区相对高差不大,城镇区平均海拔约20米,测区围约21平方公里,呈不规则状,以居民地为主。

其中城区房屋较密集,老城区巷道狭窄,人口密集,是县政府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作业难度大。

2.作业依据2.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 18314-2001);2.2《城市测量规》(CJJ8-99)(简称《规》);2.3《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2.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简称图式)2.5《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2.6《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2.7《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GB/T 17941.1-2000);2.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2.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12898-91)简称《水准测量规》;2.10《省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FCB001-2005);(简称规定)2.1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2.12 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数字化测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图式等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2.13经批准的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某市区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某市区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XX市区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第一章前言XX市自1983年建市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市区城市面积由1983年的9平方公里发展到约15平方公里。

2020年将发展到5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一个中等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XX市区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规模、土地利用状况、土地的数量、质量、权属及空间分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手工作业不但使得土地管理部门难堪重负,也不能适应现阶段土地管理科学化的需要。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土地,促进和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对已有的地籍资料和新增建设用地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性的清理已经势在必行。

因此,XX 市土地管理局和XX省地矿测绘院于2001年11月签定了《XX市区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合同文本》,最终目标是建成“XX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使XX市土地管理局的地籍管理工作得以根本性的变革。

一、 XX市概况XX市地处XX省东部,是我省第二大城市,市区中心地处东经103°47′北纬25°34′,平均海拔1900米。

距省会168公里,是出省入滇的咽喉要塞,历称“滇东重镇”,因民间有麒麟仙女降福于人民的传说,故又称为“麒麟城”,是XX市市府所在地。

XX市区主建成区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左右,根据2001年1月编制的《XX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到2020年将发展到50平方公里左右,建成一个中等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XX市座落于我省第五大盘地中央,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境马雄山是南盘江、北盘江、牛栏江的分水岭,珠江的发源地,是我省大米和“云烟”的主要产地之一。

XX地处320国道和326国道交汇处,贵昆铁路由北向南纵贯全城,昆曲高速、曲胜高速和曲陆高速公路使得XX市交通十分方便。

XX物产丰富,已初步建成了以卷烟、煤电、机械、冶金、化工、轻纺为主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同时也是我省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某某市某某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某某市某某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某某市某某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某某测绘有限公司2012年1 月某某市某某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编写单位:某某测绘有限公司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2012年月日 2012 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某某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一、目标、任务、地理位置、调查区概况1.概况某某县位于山西省西部、某某山中部,东邻娄烦、交城,西与县邻,北与兴县、岚县接壤;南与离石相接,总面积约143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万人。

2.设计目标与任务此次地籍调查工作的任务是以县城所在镇为基本调查单位,对其范围全面进行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工作,查清每一宗地的土地权属、界址点位、界址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为土地登记、统计、定级及利用管理提供原始资料及基本依据。

为了更好的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规范工作流程,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保质保量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特制定本项目设计书。

3. 测量资料情况控制资料由“山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和独立坐标系成果,等级为GPS D级。

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中央子午线为111度14分,高程抵偿面为1200米。

4.主要工作内容①GPS控制测量;②图根控制测量;③碎部测量;④检校测量;⑤地籍图测绘;⑥宗地图绘制;⑦地籍调查⑧地籍成果检查验收。

5. 工作安排我公司初步对该项目的工作进度拟定如下:2012年1月-2012年2月准备、宣传阶段;2012年2月中旬-2012年3月中旬权属调查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权属调查阶段及地籍测量(控制测量)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中旬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2012年6月-2012年7月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数据库建设阶段、数据汇总、报告、后期资料整理阶段;为更好的完成该项目,我公司计划成立某某县二调项目部,具体组织结构如下:项目部具体人员的职责:项目负责人:负责协调人员和设备等资源配置,协调质量、生产周期与成本的关系,负责生产的调度、实施,对生产进行监督、检查。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
1
一、目标、任务、地理位置、调查区概况 1、目标和任务。 2、整个调查工作时间计划、经费安排、人
员队伍等。 3、调查区自然地理位置、范围、测区平均
高程、用地特点等。
2
二、技术设计有关依据 技术设计依据的有关规范、规程、细则、
规范性文件等。 三、调查范围 1、调查范围确定的依据及方法。 2、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接边、数据衔
宗地图的成图方法、宗地编号方法、宗地图所用 比例尺的原则及所表达内容。
7
九、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方法和要求 权属调查单元、调查内容、调查程序和
方法、调查要求,权源资料的认定标准, 权属调查的保障措施等。 十、内业数据处理流程、数据库建设所 采用的软件、具体技术要求、方法 根据国一、数据汇总、数据分析方法和要求, 计量单位
地调查补充技术规定》中有关规定。
2、城镇地籍控制网布设原则上要遵循由 高级到低级,也可以越级布设,但必须 有足够的精度分析。
城镇地籍控制网设计包括:基本控制、 加密控制、图根控制的等级选择、布设 方案、网形设计、所采用的仪型号、施 测方法、从人员组织、施测后的精度估 算及所执行的《规程》要求。
6
8
十二、成果质量控制措施 1、组织管理措施、资源保证措施、数据安全
措施。 2、质量控制措施,检查的内容、项目和检查
比例等。
9
十三、检查验收应提交的成果。 1、权属调查成果 2、控制测量成果 3、细部测量成果 4、数据库成果 5、图件成果 6、面积量算及汇总统计资料 7、文字成果
1、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的分工与衔接。 2、原有资料的再利用、整合补充调查、数据处
理路线。 3、权属调查程序、地籍测量方法、数据库建设
技术路线。 4、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的依据、技术要求。 5、采用不同的调查程序和方法进行多方案对比,

XXX信息化项目城镇地籍调查及建库技术设计书

XXX信息化项目城镇地籍调查及建库技术设计书
2 作业依据.................................................................................................................... 7 2.1 调查技术依据................................................................................................. 7 2.2 测绘基准........................................................................................................ 8 2.3 精度指标........................................................................................................ 8 2.4 数据格式........................................................................................................ 9
1
5.2.4 现场调查核实.................................................................................... 13 5.2.5 界址确定............................................................................................ 13 5.2.6 界址边勘丈........................................................................................ 17 5.2.7 填写地籍调查表................................................................................. 17 5.2.8 绘制宗地草图.................................................................................... 20 5.2.9 绘制“宗地关系略图”.................................................................... 21 5.2.10 地籍调查表属性数据的输入.......................................................... 21 5.2.11 资料整理.......................................................................................... 21 6 地籍测量.................................................................................................................. 21 6.1 基本要求....................................................................................................... 21 6.2 地物要素测量.............................................................................................. 22 6.2.1 居民地及垣栅.................................................................................... 22 6.2.2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24 6.2.3 交通及附属设施................................................................................ 24 6.2.4 管线及附属设施................................................................................ 24 6.2.5 水系及附属设施................................................................................ 25 6.2.6 地貌.................................................................................................... 25 6.2.7 植被.................................................................................................... 25 7 地籍图编辑.............................................................................................................. 26 7.1 地籍图编辑................................................................................................... 26 7.2 地籍图基本要求........................................................................................... 26 7.3 图外整饰注记............................................................................................... 27 7.4 宗地图编辑.................................................................................................. 28 7.5 面积量算...................................................................................................... 28 7.6 地籍数据处理要求...................................................................................... 29 8 地籍数据建库.......................................................................................................... 29 8.1 建库基础资料............................................................................................... 29 8.2 建库资料的要求.......................................................................................... 29 8.3 建库资料预处理.......................................................................................... 30

地籍测量毕业设计

地籍测量毕业设计

摘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精神,全面查清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来土地利用的分类、分布、面积和权属的现状,以及自然的变化和人为的变更状况,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经泗阳县人民政府批准,泗阳县泗阳县国土资源局决定自2008年起,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要求,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依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地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掌握全区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根据需要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对第二次调查成果中的1:5000影像、图形、地类和权属进行一体化的信息管理。

为规范作业方法,泗阳县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采用以1:5000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底图,利用现有资料,根据以往土地调查图件资料、土地利用数据库作为参考资料,采用直接对地类和界线进行野外调查,既实地对每块土地的地类、界线等情况进行外业调查,并详细记录,特别对新增或与调查底图不一致的应补测、绘制相应图件,填写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将外业调查地图上的调绘信息、权属性质、权属单位、地类状况、线状地物以及外业实地丈量的线状地物宽度等土地利用信息准确反映到1:5000正射影像图上。

本文简要介绍了泗阳县土地调查技术数据处理,内业成图采用的是AtuoCAD、Atuodask map软件,正射影像图系统由江苏省金威遥感数据工程有限公司以徐州观音机场为基地,使用常州江南通用航空公司的Y-5飞机,采用DMC 数码航空摄影系列软件。

关键词:地籍调查数据矢量化内业成图成果整理目录第一章地籍调查 (5)1.1 地籍测量的定义 (5)1.2 地籍测量的特征 (5)1.3土地调查外业 (6)1.3.1调查准备 (6)1.3.2外业调查内容 (7)1.3.3外业调查原则 (8)1.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内业 (11)1.4.1调查内业内容 (11)第二章项目简介 (13)2.1项目概况 (13)2.1.1调查地区地理概况 (13)2.2.1泗阳县开展农村土地调查主要目的: (14)2.2工作流程 (15)2.3技术依据 (16)2.3.1主要技术依据 (16)2.3.2参考技术依据 (17)第三章地籍图矢量化处理 (18)3.1数据采集 (18)3.1.1数据采集内容: (18)3.1.2数据采集要求: (18)3.1.3数据采集步骤: (18)3.2数据拓扑 (23)3.2.1创建拓扑目的 (25)3.2.2拓扑检查 (25)3.2.3创建拓扑步骤 (26)3.3数据入库 (29)3.3.1数据入库目的 (29)3.3.2数据入库过程 (29)第四章权属确认 (30)4.1.1协议书定义 (30)4.1.2协议书内容 (30)4.1.3协议书要求 (30)4.2 协议书绘制 (33)第五章地籍调查表 (36)5.1.1调查表内容 (36)5.1.2调查表要求 (37)第六章总结 (41)致谢 (44)参考文献 (45)第一章地籍调查1.1 地籍测量的定义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30687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30687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30687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项目编号批准单位:申报单位审批意见:总工程师:编写人:审批人:日期:目录1 任务概况 (4)2 测区概况 (5)3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5)4 作业依据 (7)5 作业的主要仪器设备 (7)6作业仪器的检验 (8)7 控制测量 (8)8 产品质量控制及检查验收 (16)9 提交资料 (17)10 附图 (18)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 任务概况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严格土地“闸门”需要;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

城镇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发展、规划、管理的基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受某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曲靖地源勘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某县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的任务,该任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 某县城四等GPS平面控制网,同步建立GPS拟合高程控制网,控制面积16.7平方公里;2. 图根控制测量;3.对测区16.7平方公里进行权属调查4. 1:500标准分幅地籍图测绘;5.宗地图编绘;6. 面积量算,统计汇总;7. 地籍数据库建设;8. 有关技术设计,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项目工期要求:全部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2 测区概况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与广西交界,地处东经103°42′~104°34′、北纬24°20′~25°00′之间。

东与罗平县接壤,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为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铜山县的实际情况,承揽铜山县城镇地籍系统调查测量项目。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快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测量进度,提高调查质量,保证地籍调查的现势性和时态性,为房地产登记、地政管理、征地拆迁、土地税费的征收、测绘、土地监察、建筑设计管理、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和建立“以图管地”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加快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进程。

2、自然地理概况铜山县下辖铜山镇、丰乐镇、永乐镇等,乡镇规划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

3、资料情况(l)政府和上级部门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性文件,行政区代码,地籍调查测量的技术性规程、规、细则和图式等;(2)已有的测量控制点成果,包括成果表、控制网图、点之记、技术总结等;(3)最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及航摄成果资料;(4)土地申报材料,已登记发证的地籍档案资料;(5)土地出让、划拨、处置等用地文件资料;(6)房屋普查及工业普查中有关土地资料;(7)标准地名资料;(8)土地等级评估资料;(9)城建规划资料图件等。

4、地籍调查的依据(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2)《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3)《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年修改版(4)《城市测量规》,1987年,建设部标准(5)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6)《全国土地分类》(国土资发[2001]255号)(7)国家和省有关地籍调查测量的其他规定5、地籍编号(1)地籍编号以地(市)级为单位,一般可按区号--街道--街坊--宗四级编号。

编列街道号时,应根据镇(乡)、行政街道的大小及宗地数量情况。

(2)“区号”是以乡、镇编号。

(3)“街道”是以行政区行政界线、主干道路、河沟等线状地物所封闭的块。

(4)“街坊”是“街道”互通的小巷、沟渠等封闭起来的地块。

山海关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山海关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山海关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山海关区建成区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山海关区建成区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第一部分总述一)任务概况(一)任务来源及工作量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切实加强地籍管理工作,山海关区土地管理局委托河北省第一测绘院与其共同完成山海关建成区的地籍调查工作,然后由河北省第一测绘院其测量工作。

测量面积约1.3 平方公里(约6000宗地)。

(二)测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山海关区测区范围为:山海关区建成区。

山海关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行政隶属秦皇岛市,位于秦皇岛市东北17公里处,属于省经济开发区,面积约190平方公里,长城由东南向西北紧扼东北通向华北的咽喉要道,地势十分险峻。

该区气候温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较长,春、秋、夏季较短,年最低温度为-21.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5?,年平均降水量为698.5毫米,并且降水量多集中在七月份,全年无霜期180天。

山海关区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9?37′—119?50′,北纬39?51′—40?06′。

山海关区依山傍海,风景绣丽,是闻名天下的旅游胜地。

“天下第一关”就坐落在山海关镇内。

该区交通较为发达,地处京沈公路的咽喉,又是京山沈山的重要枢纽,山海关车站目前为全国最大自动编组站之一。

二)作业依据(一)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发布的TD1001--9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二)参照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三)《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城市规范”;(四)《山海关区地籍测量设计书》,以下简称“设计书”;1山海关区建成区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各技术规定互相矛盾时,以本设计书为准。

三)已有资料分析及利用(一)平面控制资料测区内有1985年由河北省测绘局大地测量队施测的秦皇岛二三四等城市控制网,标石均保持完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权县1:500比例尺城镇地籍
测量技术设计书
1.概况
民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31′-34°52′,东经114°49′-115°28′,豫东平原东北部,县域东西长57.8公里、南北宽36.9公里,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

县境西南连杞县,西接兰考,东北临山东曹县,南接睢县,东接宁陵。

县城西距省会郑州151公里,东望商丘市区55公里,南抵睢县县城25公里,北达菏泽市87公里。

2010年年底,民权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9个乡。

地处黄河中下游,以黄河故堤为界,南北形成两个不同的地理地貌,堤北高滩地,堤南靑沙、沙碱为主,废黄河境内达32公里,通惠渠境内长32公里。

民权县交通四通八达,陇海铁路从东南至西北斜贯县境,境内有民权、内黄集两个火车站;郑徐高铁开工在即,并新设民权北站(高铁站),更拉近了沿海与内地的时空距离。

连霍高速公路(G30)在民权东西横亘36公里并设有出入口和服务区;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于2012年建成通车。

国道连云港至天水公路(G310线)于省道菏(泽)太(康)公路(S211线)、省道民(权)永(城)公路相交于县城,另有省道曹(县)沈(丘)公路(S210线)穿境而过。

2.调查原则
2.1调查区划分
为满足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对调查区地块所属地域上的空间层次确定,划分的空间层次应与行政管理系统相一致。

1、城镇地区土地划分
首先按各级行政区划的管理范围进行划分土地,城镇可划分区和街道两级,在街道内划分宗地(地块)。

当街道范围太大时,可在街道的区域内,根据线状地物,如街道、马路、沟渠或河道等为界,划分若干街坊,在街坊内划分宗地(地块);若城镇比较小,无街道建制时,也可在区或镇的管辖范围内,划分若干街坊,在街坊内划分宗地(地块)。

对城镇,完整的土地划分就是××省××市××区××街道××街坊××宗地(地块)。

2、农村地区土地划分
按目前农村行政管辖系统,未级行政区是乡(镇),按城镇模式,完整的土地划分应是××省××县(县级市)××乡(镇)××行政村××宗地(地块)××图斑。

2.2地籍编号
地籍街坊原则上以主要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中心线围成的地籍管理单元划分, 街坊大小以不超过100个宗地为宜;街坊编号是以街道为单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连续编号。

2.3宗地划分
宗地划分按照如下原则进行:
1、独立使用权宗地。

2、有使用权宗地。

共用宗地内的土地面积可按如下方法分摊:
有分摊协议书的按协议分摊;
按建筑物占地面积分摊;
按建筑面积分摊;
先确定每个使用者独自使用的面积,再按建筑面积或建筑占地面积分摊公用面积。

3、特大宗地根据以下情况划分处理:
以独立核算单位划分为若干个宗地;
以用途划分为若干个宗地;
以道路、河流为界划分若干个宗地。

2.4 宗地编号
1、宗地编号以地籍街坊为单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 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连续编号,不重不漏。

2、空地、公共设施与宗地一样,统一编制地籍号。

3、城乡结合部,农户穿插在街道范围内的,划入街道编号;城镇用地穿插于乡(镇)管理范围内的,划入乡(镇)编号。

2.5 界址点编号
界址点编号以街坊为单位,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原则依次编号,同一街坊内的界址点不得重号。

将一个地籍街坊的每宗地都勾绘到工作底图上,然后按地籍街坊统一编号,由“1”开始顺序编号。

3.技术路线和方法
3.1地籍勘丈
地籍勘丈是地籍调查必须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勘丈每块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

地籍勘丈一般应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进行。

地籍勘丈成果经审核批准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

3.2地籍勘丈内容:
1、土地权属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平面位置的勘丈;
2、基本地籍图绘制;
3、面积量算。

3.3地籍勘丈的基本精度要求:
表1 界址点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
注:界址点地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系指用解析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系指各种方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

1、地籍铅笔原图的基本精度:
(1)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

依勘丈数据装绘的上述距离的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2)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勘丈,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mm。

2、基本地籍图应选用厚度为0.07mm、经过热定型处理变形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

图幅规格为40cm×50cm的矩形图幅或50cm×50cm的正方形图幅。

3、基本地籍图分幅编号按图廊西南角坐标(整10m)数编码,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短线连接,当勘丈区已有相应比例尺地形图时,基本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亦可沿用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4、对于大片没有建筑物的空旷地带,可适当绘制等高线。

5、比例尺为1∶500的地籍图每幅图内至少应有埋石点数为3个。

6、地籍勘丈方法:
解析法:
野外勘丈全部界址点,根据实测数据解算出界址点的点位坐标。

一般采用解析交会法、极坐标法等方法施测。

角度用不低于DJ6级经纬仪施测,距离用钢尺丈量或用电磁波测距仪施测。

以全部界址点的解析坐标和解析边长为基础,勘丈其他地籍要素的几何图形,并依据宗地草图的有关数据检核后成地籍图。

部分解析法:
采用解析法勘丈街坊外围界址点和街坊内部分明显界址点的坐标,再用图解法勘丈街坊内部的宗地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以街坊外廓控制内部宗地。

以解析法勘丈的界址点为基础展绘出徒坊,再依据图解法测定的宗地位置、形状,经宗地草图的丈量数据校核后装绘街坊内部,成地籍图。

图解法:
(1)利用图解法(包括图解交会法、截距法等)直接勘丈界址点和其他地籍要素平面位置,并根据宗地草图的丈量数据检核后,成地籍图;
(2)利用反映现状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经过纠正图纸变形误差后,实地补充勘丈界址点和其他地籍要素到图上,依据宗地草图丈量数据检核后,成地籍图。

这种方法仅在暂不具备经济技术条件的个别地区可以采用,但精度必须满足要求。

3.4基本地籍图绘制
铅笔原图绘制精度:
1、内图廓长度误差不得大于0.2mm,内图廓对角线误差不得大于0.3mm;
2、图廓点、控制点和坐标网的展点误差不得超过0.1mm。

其他解析坐标点的展点误差不得超过0.2mm。

3.5着墨二底图绘制精度:
1、有解析坐标的界址点及地物点可依据其坐标在图上展绘,也可以进行透绘。

2、展点精度与铅笔原图相同;
3、透绘要素不得偏离底线。

3.6基本地籍图的主要内容:
1、铅笔原图内容:
各级行政界线,地籍平面控制点,地籍编号,宗地界址点及界址线,街道名称、门牌号,在宗地内能注记下的单位名称,河流、湖泊及其名称,必要的建筑物、构筑物,地类号,宗地面积。

2、着墨二底图内容:
除不注宗地面积外,其他与铅笔原图相同。

3.7宗地图
1、宗地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一般用32开、16开、8开
纸,从基本地籍图上蒙绘或复制,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调整比例尺绘制。

2、宗地图的内容包括:本宗地号、地类号、宗地面积、界址点及界址点号、界址边长;邻宗地号及邻宗地界址示意线等。

3.8面积量算
1、面积量算根据地籍勘丈三种方法可采用
解析法:
1n
采用下列公式计算P=-ΣXi(Yi+1-Yi-1)
21
1n
或P=-ΣYi(Xi-1-Xi+1)
21
式中:P表示宗地面积,单位:平方米;
Xi,Yi-宗地第i个界址点坐标,m;
n-宗地界址点个数。

解析法计算面积必须独立两次计算进行检核。

部分解析法:
采用解析法求出每个街坊面积,用街坊面积数控制本街坊内各宗地面积之和。

各宗地面积之和与街坊面积误差小于1/200时,将误差按面积比例分配到各宗地,得出平差后的各宗地面积。

但边长丈量数据可以不改。

完全用实测数据计算规则图形的宗地面积可以不参加平差。

图解法:
要求在聚酯薄膜原图上量算街坊面积(当采用其他材料的图纸时,必须考虑图纸变形的影响并给予改正),图面量算宜采用二级控制,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