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习题及答案参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
(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计算机
小麦
中国
100小时
4小时
加拿大
60小时
3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求开放的分工所源自文库和交换所得。
思路: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2Y=300-X,大米的机会成本为1/2单位的钢铁,根据福利函数知每一条效用曲线上大米对钢铁的边际替代率为
(1)封闭经济中的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机会成本相等处,即 ,或X=Y处,代入生产可能性曲线得X=Y=100,U0=100*1002=106
思路:各国大米的相对成本按照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美国4,中国3,法国2.5,泰国4/3, 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2,介于法国和泰国之间,所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泰国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美国、中国和法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
当大米的国际价格上升到3.5时,就只有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其它国家出口大米进口小麦。
(10)两个国家多种产品的情况。下表给出了两国生产四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时间。
芯片
香蕉
单放机
汽车
美国
25
5
10
50
思路: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Sachs 和Warner对78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
相反,西欧的地理大发现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极大地刺激了国际贸易和西欧经济的发展。因为地理大发现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向外输出商品需要的探险行为,政府也极力借助发现新航道对外掠夺和殖民扩张。
7.本章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对你有什么启发?
思路:本章用中国和世界的数据说明了贸易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国际商品交换而且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开放经济的发展要快于封闭经济的发展,一国要发展决不能忽视贸易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加入WTO将大大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思路: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4)“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8)一个小国和一个大国发生贸易,哪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画图说明。
思路:一般来说,小国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以大国向小国进口为例。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虽然贸易后的价格均为PW,但是大国价格变动幅度小于小国,所以大国福利仅提高ABE,而小国福利提高A’B’E’。大国原来福利水平为OMEN,福利提高幅度为ABE/OMEN,而小国福利原来水平为O’M’E’N’,福利提高幅度为A’B’E’/O’M’E’N’,显然小国的福利水平提高幅度要比大国大。
9.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
思路: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的差异
(1)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且劳动者生产率在一国内是固定的,所以规模报酬不变。
(2)新古典学派假设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而且规模报酬也是递减的。
(3)当代贸易理论假设规模报酬递增或者生产技术会随时间变动。
第一章导 论
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
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分工所得为
(7)在李嘉图贸易模型中,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方法说明一国进口和出口的福利水平变动。
思路:假设小国情形
(1)出口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P0,开放后面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PW,价格的提高使消费者剩余减少P0PWAE,但生产者剩余增加PWP0EB,社会总体福利增加ABE。
(2)进口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P0,开放后面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PW,价格的降低使消费者剩余增加P0PWBE,但生产者剩余减少PWP0EA,社会总体福利增加ABE。
(2)开放经济中国完全分工,全部生产大米,交换曲线为Y=300-X,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 ,或Y=2X处。代入交换曲线得X=100,Y=200,U=100*40000=4*106
(3)交换所得:假设中国没有完全专业生产大米 ,仍然像封闭经济那样生产100单位大米和100单位钢铁,但大米以1:1的比例交换钢铁,新的交换曲线为Y=200-X,福利最大化仍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 或Y=2X处。代入交换曲线得X=200/3,Y=400/3, ,交换所得为
(9)两种产品多个国家的情况。下表给出了4个国家生产1单位大米和小麦的劳动投入量。
美国
法国
中国
泰国
大米
2
5
9
8
小麦
0.5
2
3
6
已知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2,则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国的贸易模式如何?当国际市场对大米需求增加导致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至3.5,各国贸易模式会受到影响吗?如果有,怎样变化?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中国的福利水平从U01上升到U11,加拿大的福利水平从U02上升到U12,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上升了。
(6)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X需要2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为U=XY2。
(1)求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
(2)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
思路: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
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
(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大。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
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8.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
思路:大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从供给方面解释贸易的原因,包括斯密和李嘉图的技术差异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差异理论;保罗.克鲁格曼的生产规模差异理论以及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还有一些理论从需求角度解释为什么发生贸易,主要从偏好差异和收入差异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6.比较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等远洋探险的不同结果,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
思路: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但是并没有对中国的开放拓展和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有实质性的推动。究其原因,远航的主要性质是“宣威异域“的“朝贡贸易”。当时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对从事海外贸易而获利没有兴趣,政府禁止任何私人出海贸易,所以即便发现了通向它国的新航道却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海外贸易。
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1)加大贸易需求。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10.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
思路: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局部均衡分析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要素市场的供求、价格和福利变动情况,而总体均衡分析不仅要分析那种商品或要素市场,还要分析与之相关的商品或要素市场,所以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我们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时主要用总体均衡的分析方法。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应专业生产计算机,数量为600/60=10单位;中国应专业生产小麦,数量为800/4=200单位。
(4)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
(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计算机
小麦
中国
100小时
4小时
加拿大
60小时
3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求开放的分工所源自文库和交换所得。
思路: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2Y=300-X,大米的机会成本为1/2单位的钢铁,根据福利函数知每一条效用曲线上大米对钢铁的边际替代率为
(1)封闭经济中的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机会成本相等处,即 ,或X=Y处,代入生产可能性曲线得X=Y=100,U0=100*1002=106
思路:各国大米的相对成本按照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美国4,中国3,法国2.5,泰国4/3, 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2,介于法国和泰国之间,所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泰国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美国、中国和法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
当大米的国际价格上升到3.5时,就只有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其它国家出口大米进口小麦。
(10)两个国家多种产品的情况。下表给出了两国生产四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时间。
芯片
香蕉
单放机
汽车
美国
25
5
10
50
思路: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Sachs 和Warner对78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
相反,西欧的地理大发现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极大地刺激了国际贸易和西欧经济的发展。因为地理大发现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向外输出商品需要的探险行为,政府也极力借助发现新航道对外掠夺和殖民扩张。
7.本章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对你有什么启发?
思路:本章用中国和世界的数据说明了贸易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国际商品交换而且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开放经济的发展要快于封闭经济的发展,一国要发展决不能忽视贸易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加入WTO将大大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思路: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4)“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8)一个小国和一个大国发生贸易,哪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画图说明。
思路:一般来说,小国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以大国向小国进口为例。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虽然贸易后的价格均为PW,但是大国价格变动幅度小于小国,所以大国福利仅提高ABE,而小国福利提高A’B’E’。大国原来福利水平为OMEN,福利提高幅度为ABE/OMEN,而小国福利原来水平为O’M’E’N’,福利提高幅度为A’B’E’/O’M’E’N’,显然小国的福利水平提高幅度要比大国大。
9.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
思路: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的差异
(1)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且劳动者生产率在一国内是固定的,所以规模报酬不变。
(2)新古典学派假设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而且规模报酬也是递减的。
(3)当代贸易理论假设规模报酬递增或者生产技术会随时间变动。
第一章导 论
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
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分工所得为
(7)在李嘉图贸易模型中,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方法说明一国进口和出口的福利水平变动。
思路:假设小国情形
(1)出口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P0,开放后面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PW,价格的提高使消费者剩余减少P0PWAE,但生产者剩余增加PWP0EB,社会总体福利增加ABE。
(2)进口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P0,开放后面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PW,价格的降低使消费者剩余增加P0PWBE,但生产者剩余减少PWP0EA,社会总体福利增加ABE。
(2)开放经济中国完全分工,全部生产大米,交换曲线为Y=300-X,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 ,或Y=2X处。代入交换曲线得X=100,Y=200,U=100*40000=4*106
(3)交换所得:假设中国没有完全专业生产大米 ,仍然像封闭经济那样生产100单位大米和100单位钢铁,但大米以1:1的比例交换钢铁,新的交换曲线为Y=200-X,福利最大化仍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 或Y=2X处。代入交换曲线得X=200/3,Y=400/3, ,交换所得为
(9)两种产品多个国家的情况。下表给出了4个国家生产1单位大米和小麦的劳动投入量。
美国
法国
中国
泰国
大米
2
5
9
8
小麦
0.5
2
3
6
已知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2,则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国的贸易模式如何?当国际市场对大米需求增加导致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至3.5,各国贸易模式会受到影响吗?如果有,怎样变化?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中国的福利水平从U01上升到U11,加拿大的福利水平从U02上升到U12,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上升了。
(6)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X需要2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为U=XY2。
(1)求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
(2)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
思路: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
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
(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大。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
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8.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
思路:大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从供给方面解释贸易的原因,包括斯密和李嘉图的技术差异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差异理论;保罗.克鲁格曼的生产规模差异理论以及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还有一些理论从需求角度解释为什么发生贸易,主要从偏好差异和收入差异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6.比较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等远洋探险的不同结果,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
思路: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但是并没有对中国的开放拓展和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有实质性的推动。究其原因,远航的主要性质是“宣威异域“的“朝贡贸易”。当时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对从事海外贸易而获利没有兴趣,政府禁止任何私人出海贸易,所以即便发现了通向它国的新航道却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海外贸易。
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1)加大贸易需求。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10.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
思路: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局部均衡分析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要素市场的供求、价格和福利变动情况,而总体均衡分析不仅要分析那种商品或要素市场,还要分析与之相关的商品或要素市场,所以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我们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时主要用总体均衡的分析方法。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应专业生产计算机,数量为600/60=10单位;中国应专业生产小麦,数量为800/4=200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