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检测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屈原列传演练 Word版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甚任.之 任:信任 B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C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自夸,炫耀 D .《国风》好色而不淫.淫:过分而失当 解析:选B 。
“害”应为“忌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屈平之.作《离骚》邪曲之.害公也 B.⎩⎪⎨⎪⎧ 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举贤以.自佐 C.⎩⎪⎨⎪⎧ 顷襄王怒而.迁之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D.⎩⎪⎨⎪⎧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解析:选A 。
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以:介词,表凭借,凭着;连词,表目的,来。
C.而:连词,表顺承,就;连词,表转折,但,却。
D.为:介词,被;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A .泥.而不滓 B .蝉.蜕于污秽 C .惠王患.之 D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解析:选B 。
B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
A.名词用作动词;C.意动用法,D.名词用作动词。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B .离骚者,犹离忧也C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D .厚币委质事楚解析:选C 。
A.“濯”同“浊”;B.第二个“离”同“罹”;D.“质”同“贽”。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解析:选A 。
A 项为定语后臵句,B 、C 、D 三项为被动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屈原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屈原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柳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
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
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
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鸟之防弋,无时不然。
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
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
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
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
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
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
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
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长则无袅娜之致致:获得B.得时闻鼓吹者鼓吹:此指蝉唱和鸟鸣C.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弋:用系有绳子的箭射鸟D.隔婵娟而不使见者婵娟:指月亮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袅娜重柳的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文章写鸟在白天有“虚患之念”,故“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C.文章由“悦耳”引出一段关于“鸟声”的探幽发微的议论,句句写鸟,又似句句非止于写鸟:晓时鸟鸣,一无所虑,其声清月越明澈,自由透脱,此间岂无寄欤?D.文末由“种树之乐”写到种树之“不便”在于“枝叶繁冗,不漏月光”,这是“树木无心”与“人无心”造成的。
《史记选读》之《屈原列传》--答案.doc
ku chu d离骚》。
《楚zhuonao jiao nie zi wu gai jin mo 11 men men hud 屈原自沉汨罗江的经过;屈原死后的影离同“罹”遭遇反思、追念 污浊(7)见同“现”表达记忆力 返回 ⑵ 意(3) 指同“旨”旨趣(5)见同“现”显现、表现 泥同“涅”染黑(5)改变、更改;允许、同意 (7)恨、痛心;取独;明战国、浪漫主义、楚辞体、《二、 整体感知 1、 zhu Chdnchan dd jian jiu fen pl bu zhu 2、 屈原由见“黜”而见“迁” 三、 重点研讨 1、 (1)志同“记”一、情境引读2、 (1)见闻、学识;明晓;对于;熟练、熟悉(2)信任 (3)位次;妒忌 (4) 写作 (6)自夸、炫耀;认为;除了;没有人;制定 (8)处境困难;疲困 (9) 过分而失当 (10)列举;事物;表达;称许3、 (1)入:名作状对内、在朝内。
出:名作状对外、在朝外(2) 谗谄:动词活用作名词,说好人坏话的小人。
(3) 邪曲: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不正的小人。
方正: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端方正直的 人。
(4) 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5)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
浊秽: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污浊环境。
(6)泥:名词活用作动词,染黑4、 (1)状语后置句 (2)判断句(3)被动句 (4)被动句(5)被动句(6)状语后置句5、 (1)(屈原)对内就与楚怀王商议国家大事,来发出号召命令;对外就接待宾客, 应付诸侯。
(2) 离骚就是(相当于)遭遇忧愁的意思。
(3)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平写作《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 愤 引 起 的。
(4)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方正,他描述的是平常 的事物,但含义(旨趣)极其重大;列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义很深远。
(5)(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而游离尘埃之外(超脱尘世 之 外), 不 沾 染 尘 世 的 污 垢。
2020学年高中语文04屈原列传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屈原列传题三闾大夫庙[唐]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内容赏析】诗首句“沅湘流不尽”发语高亢。
如天外奇石陡然而落,紧接着次句“屈子怨何深”又如古钟震鸣,沉重而浑厚,两句一开一阖,顿时给读者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从字面上看,“沅湘”一句是说江水长流,无穷无尽。
但实际上“流”在这里是双关,既指水,同时也引出下句的“怨”,意味屈子的哀愁是何等深重,沅湘两江之水千百年来汩汩流去,也流淌不尽、冲刷不尽。
诗的后两句轻轻宕开,既不咏屈原的事,也不写屈原庙,却由虚转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景:“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这并不是闲笔,它让我们想到屈原笔下的秋风和枫树。
诗人用屈原作品中语作眼前景,于是景物与屈原的形象叠合起来,带上一层象征意义。
它在字面上不涉及屈原,而意义无不关联着屈原。
作者一缕幽思缭绕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令人一唱三叹,情不能已。
[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谗谄.(chǎn)枯槁.(ɡǎo)蝉蜕.(tuì)滋垢.(ɡòu) 弹冠.(ɡuān) 莞.尔(wǎn)渔父.(fǔ) 汨.罗江(mì) 温蠖.(huò)娴.于辞令(xián)濯淖..污泥(zhuó)(nào)博闻强识.(zhì) 泥.而不滓.(niè)(zǐ)谗人间.之(jiàn) 怀瑾.握瑜.(jǐn)(yú)疾痛惨怛.(dá) 靡.不毕见.(mí)(xiàn)物之汶.汶(mén) 亡国破家相随属.(zhǔ)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同“罹”,遭遇)(2)人穷则反本(“反”同“返”)(3)靡不毕见(“见”同“现”)(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旨趣)(5)屈平既绌(“绌”同“黜”,罢免官职)(6)齐与楚从亲(“从”同“纵”)(7)乃令张仪详去秦(“详”同“佯”,假装)(8)厚币委质事楚(“质”同“贽”,见面礼)(9)使于齐,顾反(“反”同“返”)(10)入秦而不反(“反”同“返”)(11)不忘欲反(“反”同“返”)(12)亡走赵,赵不内(“内”同“纳”,收留)(13)被发行吟泽畔(“被”同“披”)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伐⎩⎪⎨⎪⎧平伐.其功(动词,自夸,炫耀)伐.薪烧炭南山中(动词,砍伐)十年春,齐师伐.我(动词,进攻、征伐)自矜功伐.(名词,功业、功绩)醉而不出,是谓伐.德(动词,损害,破坏)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动词,打破,挫败)(2)疾⎩⎪⎪⎨⎪⎪⎧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名词,疾苦,痛苦)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恨,痛心)君有疾.在腠理(名词,常病,轻病)臣少多疾.病(动词,患病)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动词,忧,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形容词,强,大,洪亮)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形容词,迅速,快)草枯鹰眼疾.(形容词,锐利) (3)属⎩⎪⎪⎨⎪⎪⎧屈平属.草稿未定(动词,连缀,引申为写作)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连,跟着)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通“嘱”,嘱托)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隶属,属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名词,等,辈)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名词,亲属)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管辖)(4)疏⎩⎪⎪⎨⎪⎪⎧王怒而疏.屈平(动词,疏远)其于计疏.矣(动词,疏忽)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形容词,稀疏)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动词,陈述)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动词,书、撰写)谏太宗十思疏.(名词,一种文体,臣子向君王进谏的文书)穰岁之秋,疏.客必食(形容词,疏远的,陌生的)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形容词,不周密) (5)迁⎩⎪⎨⎪⎧顷襄王怒而迁.之(动词,放逐,流放)再迁.为太史令(动词,调动官职,此指升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动词,调动官职,左迁:贬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相继)战、夺、迁.皆不及施(动词,迁移,迁都) (6)举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泥.而不滓(名词作动词)染黑 (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作动词)效法 (3)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作状语)在内/在外 (4)蝉.蜕于浊秽(名词作状语)像蝉一样 (5)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6)谗谄..之蔽明也(动词作名词)说好人的坏话,谄媚国君的小人 (7)悲.其志(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伤 (8)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9)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作动词)阐明(10)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11)正.道直.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使……直(12)惠王患.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前311)。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屈原列传
• 屈原至于江滨,被(披)发行吟(边行走 边吟唱)泽畔(沿着水边),颜色(脸色)憔 悴,形容(形体容貌)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 “举(全)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 醒,是以(因此)见放。”渔父曰:“夫圣人 者,不凝滞于物(被外物所拘束),而能与世 推移(随着世俗的变化而变化)。举世混浊,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顺着潮流而推波助澜)?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吃那酒糟, 喝那薄酒)?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却让自己被流放呢)?”
• 屈平既嫉(痛恨)之,虽放流(流放), 眷顾(爱恋)楚国,系心(关心)怀王,不 忘欲反(返回)。冀幸(希望,同义复词) 君之一(彻底)悟,俗之一(全部)改也。 其存(思念)君兴(振兴)国,而欲反覆 (翻转过来,扭转危局)之,一篇之中,三 致(表达)志焉。然终(终究)无可奈何, 故不可以反。卒(最后)以此见怀王之终 (始终)不悟也。人君无(无论)愚智贤不 肖,莫(没有谁)不欲求忠(忠臣)以自为 (来帮助自己),举贤以自佐。
• 自疏(自己疏远)濯(浊)淖污泥之中, 蝉蜕(像蝉蜕壳那样摆脱)于浊秽,以浮 游(超脱)尘埃之外(世俗之外),不获 (沾染)世之滋垢(污垢),皭然(洁白 干净)泥而不滓(出污泥而不染)者也。 推(推论、评论)此志(不同流合污的精 神)也,虽(即使)与日月争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 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 《离骚》。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 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 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 氏不分。)
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 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
思考
2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屈原列传同步练习史记选读1
《屈原列传》(节选) 习题《屈原列传》(节选) 习题1.下列加黑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短于顷襄王短:揭露短处B.顷襄王怒而迁之迁:调动官职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列:班列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称为鼻祖2.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父母者,人之本也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⑥此不知人之祸也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⑧离骚者,犹离忧也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3.翻译下列文句。
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爱国忠君的一组是()①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②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⑤虽流放,眷顾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A.①②③B.④⑤⑦C.③④⑤D.④⑤⑥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众人皆醒,何不其糟而啜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高中 屈原列传检测 选修<史记>选读 试题
"康杰中学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那么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屈平既绌。
6、亡走赵,赵不内。
7、齐与楚从亲。
8、厚币委质事楚。
9、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二、解释以下一字多义A、伐: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B、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 )2、其后秦欲伐齐( ) 2、人穷那么反本。
( )3、此五霸之伐也( ) 3、今背本而趋末〔〕4、坎坎伐檀兮( ) 4、此之谓失其本心〔〕5、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 ) 5、本在之南〔〕6、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 6、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C、离:1、离骚者,犹离忧也。
〔〕D、志:1、博闻强志〔〕2、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2、其志洁,其行廉〔〕3、约从离衡〔〕 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6、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E、属:1、屈平属草稿未定〔〕F、疏:1、王怒而疏屈平(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2、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3、有情人终成眷属〔〕3、以疏为美,密那么无态( )4、属予作文以记之〔〕4、<<论积贮疏>>( )5、举酒属客( ) 5、仗义疏财( )G、约 1、其文约,其辞微( ) H、见:1、信而见疑( )2、决负约不偿城( ) 2、靡不毕见( )3、怀王与诸将约曰( ) 3、举类迩而见义远( )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 4、夫子有何见教( )5、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三、指出以下句中的古今异义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2、颜色憔悴3、形容枯槁4、然皆祖屈原之沉着辞令5、明年,秦割地与楚以和6、而高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7、然终无可奈何四、解释以下句中的一词多义为以1、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 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2、以一仪当地,臣请往如楚( )3、竟为秦所灭( ) 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4、以啮人,无御之者(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6、为其不可得而法( ) 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7、闻秦王善为秦声( ) 7、其后楚日以削( )8、我为赵将( ) 8、传以示美人( )9、为刎颈之交( ) 9、皆以美于徐公( )10、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 )乃焉1、乃令张仪佯云秦( ) 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 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3、姜氏欲之,焉辟害( )4、今君乃亡赵走燕( ) 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5、假设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 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7、三人行,那么必有我师焉(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9、家祭无忘告乃翁( )五、翻译1、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1课 屈原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屈原列传本文记述的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
它的最大特色是司马迁将自己介入历史人物和事件之中,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来表明自己的见解,是《史记》中少有的人物评传,也可看做是司马迁的另一篇自传。
学习本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屈原一生遭遇的五个关键词“任—疏—绌—迁—沉”,把握其命运沉浮及其原因,认识屈原的崇高人格和悲剧性。
2.抓住议论性文字,尤其是第三段文字,体会司马迁对屈原的推崇,进而了解司马迁既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又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的笔法。
3.抓住文中“伐”“见”等实词和被动句,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一、人物名片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时楚国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
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著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背景资料屈原,正好生活于七雄并峙、社会亟趋统一的战国时代。
当时的七国中,秦、楚、齐三国力量最强,形成三足鼎立,其中秦、楚尤为强盛,合纵、连横的斗争十分激烈。
苏秦说:“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战国策·楚策》)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楚国面临的危机,对内主张改革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
由于怀王、顷襄王宠幸奸佞之臣(如令尹子兰、南后郑袖等人),对秦执行投降政策。
屈原受到排斥打击,两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的局面,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度悲愤绝望,就在这一年5月5日,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汨罗江。
从此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
三、文化常识《楚辞》在战国后期,中国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那就是以屈原的《离骚》等为代表的著名的诗歌篇章,这类诗歌被后人称为“楚辞”。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继《诗经》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又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4.3 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x
屈原列传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的字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疾痛惨恒.(dá) 濯.淖污泥(zhuó) 鸂.糟啜醨(bǔ) 从.容(cóng ) B.搏闻强.志(qiáng ) 谗谄.蔽明(xiàn ) 靡不毕见.(xiàn ) 眷.顾楚国(juàn ) C.怀瑾握瑜.(yú) 商、於.之地(wū)屈原既绌.(chù) 滋垢.(gòu ) D.蝉蜕.(tuì) 宠姬.(jī) 累.世(lèi ) 哀郢.(yǐng )解析:A 项,“恒”应为“怛”,“鷾”应读“bū”;B 项,“搏”应为“博”,“谄”应读“chǎn”;D 项,“累”应读“lěi”。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夺:改变,更改 C.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分:资质 D.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辞:文辞,这里指文学解析:A 项,“害”应解释为“忌妒”。
答案:A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人穷则反本B. 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复之秦 竟死于秦而归葬C. 王怒而疏屈平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D.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解析:A 项,均为连词,就。
B 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到……去。
C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D 项,介词,用/介词,凭借。
答案:A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B.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D.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解析:A、B、D三项均为被动句,C项不是。
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9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苏教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选修)第4课题 03 屈原列传
“王甚任之”的表现: “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 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 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 令”。
3.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王怒而疏屈原的原因:
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
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
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屈原的功高震主,怀王的嫉妒和昏聩。
4.屈原为什么作《离骚》?(用文中的话回答)
原因:“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忧愁幽思”的具体内容:(用文中的话回答)
“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 也”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平没有同意。于是上官大夫 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说:……
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现象。 了解屈原生平,体会他的理想追求和高尚人格。
合作探究
组内讨论解决第 3 段中的重点字词(包含词语的意思或用 法),口头翻译本段,汇总疑难问题。
快速阅读1-3自然段,思考:
1.这一部分写了哪几件事? 2.“王甚任之”具体表现在何处? (用文中的话回答) 为什么“甚任之”? 3.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4.屈原为什么作《离骚》?(用文中的话回答)
1.这一部分(第1-3段)写了哪几件事? 三件事: 屈原见任——屈原被疏——屈原为文
2. “王甚任之”具体表现在何处? (用文中的话回答)
点。
他远古称颂帝喾,近代称道齐桓公,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 中古称述商汤周武王,用来指责当世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的政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 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太平动 之条贯,靡不毕见。 乱的规律,无不完全显现出来。 其文约,其辞微,其 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精深。 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 志洁,其行廉,其称 文小而其指极大,举 他描述的是平常事物,但它的旨趣很 大;列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思很 类迩而见义远。其志 深远。 洁,故其称物芳,其 他的志趣高洁,所以称许美好的事物。 行廉,故死而不容。 他的品行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被 世俗容纳。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4.3 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x
屈原列传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的字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疾痛惨恒.(dá) 濯.淖污泥(zhuó) 鸂.糟啜醨(bǔ) 从.容(cóng ) B.搏闻强.志(qiáng ) 谗谄.蔽明(xiàn ) 靡不毕见.(xiàn ) 眷.顾楚国(juàn ) C.怀瑾握瑜.(yú) 商、於.之地(wū)屈原既绌.(chù) 滋垢.(gòu ) D.蝉蜕.(tuì) 宠姬.(jī) 累.世(lèi ) 哀郢.(yǐng )解析:A 项,“恒”应为“怛”,“鷾”应读“bū”;B 项,“搏”应为“博”,“谄”应读“chǎn”;D 项,“累”应读“lěi”。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夺:改变,更改 C.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分:资质 D.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辞:文辞,这里指文学解析:A 项,“害”应解释为“忌妒”。
答案:A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人穷则反本B. 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复之秦 竟死于秦而归葬C. 王怒而疏屈平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D.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解析:A 项,均为连词,就。
B 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到……去。
C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D 项,介词,用/介词,凭借。
答案:A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B.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D.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解析:A、B、D三项均为被动句,C项不是。
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9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专题测评一(第一-三专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专题测评一(第一~三专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羑.里(yǒu)诎.体(qū)愠.色(wēn)谿.谷(xī)B.股肱.(gōng)颛顼.(xū)田畴.(chóu)言讫.(qì)C.吐哺.(pǔ)谮.言(zèn)骁.骑(xiāo)麾.下(huī)D.自刭.(jǐng)庶.人(shù)讷.口(nà)漕.渠(cáo)解析:A项,“愠”应读“yùn”;C项,“哺”应读“bǔ”;D项,“讷”应读“nè”。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纪:法度,准则B.无坠.天之降葆命坠:坠落C.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啖:利诱D.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判决解析:B项,“坠”应解释为“丧失”。
答案:B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禹为人..敏给克勤B.久劳于外,为与小人..C.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D.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解析:A项,“为人”,古义和今义均为“做人及做人处世的态度”;B项,“小人”,古义为“小民”,今义为“人格卑鄙的人”;C项,“得意”,古义为“实现统一意愿”,今义为“称心如意或感到非常满意”;D项,“鄙人”,古义为“质朴的乡里人”,今义为“无知浅陋的人或谦称”。
答案:A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忠臣死.义之士②薄.衣食,致孝于鬼神③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④矫称蜂.出⑤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⑥卜居焉,曰吉,遂国.之⑦会项伯欲活.张良⑧昔周公勤劳..王家A.①⑤⑥/④/②③⑦/⑧B.①④/②③⑥/⑤/⑦⑧C.①⑧/②③⑦/⑤⑥/④D.①⑦⑧/②③/④/⑤⑥解析:①⑧为动用法,②③⑦使动用法,⑤⑥意动用法,④名词作状语。
答案:C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将兵数困辱A.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B.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C.奸神命者乃旦也D.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
《屈原列传》过关检测+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是一种论文文体,如《过秦论》。《过秦论》是一篇政论文,鲁迅评价其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B.“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如《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写《伶官传》并作序,是为了让统治者以史为鉴,防微杜渐。
B.疾,是“痛心”的意思,与《劝学》“声非加疾也”的“疾”词义不相同。
C.灵修,表示有灵智远见的人,用以比喻国君,文中指楚怀王。
D.流亡,文中指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流落逃亡在外,和现在所说的“流亡海外”一样。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的意思是“遭遇忧愁”,这正是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
D.举类迩(近)而见义远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看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B.颜色憔悴
C.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D.屈平属草稿未定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谗之曰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屈平不与
C.屈平之作《离骚》冀幸君之一悟D.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虽放流,眷顾楚国
D.《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王”指楚王熊槐,与《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的“孝公”均为国君谥号。
B.“属”意为连接,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中的“属”意思相同。
C.“亡走赵,赵不内”与“兵挫地削,亡其六郡”中的“亡”意思不同。
苏教版语文高二-第11课屈原列传同步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11课屈原列传同步检测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B.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放:流放C.新浴者必振.衣振:振奋D.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随:顺应答案 C解析振:抖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形容..枯槁B.何故深思高举..C.颜色..憔悴D.渔父莞尔..而笑答案 D解析A项古义:形体容貌。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B项古义:行为高出于世俗。
今义:高高地举起。
C项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B.离骚者,犹离忧也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D.厚币委质事楚答案 C解析A项“濯”同“浊”。
B项“离”同“罹”。
D项“质”同“贽”。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数十年竟为秦所灭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D.夫天者,人之始也答案 D解析A、B、C三项均为被动句。
D项为判断句。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B.明.道德之广崇C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D .其后楚日.以削 答案 D解析 A 、B 、C 三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D 项为名词作状语。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教师用书)高中语文 屈原列传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屈原列传课后知能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B.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D.厚币委质事楚【解析】A项,“濯”同“浊”;B项,“指”同“旨”;D项,“质”同“贽”。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B.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C.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D.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解析】A项“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B 项“用事”,古义:执政、掌权/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C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屈平之.作《离骚》②邪曲之.害公也B.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②以.浮游尘埃之外C.①顷襄王怒而.迁之②皭然泥而.不滓者也D.①战于.蓝田②使于.齐,顾反【解析】A项,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①“以”连词,表目的;②“以”连词,表结果,因而。
C项,①“而”连词,表顺承;②“而”连词,表转折。
D项,①“于”介词,在;②“于”介词,到。
【答案】 A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屈平属草稿未定B.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C.蝉蜕于浊秽D.其后楚日以削【解析】B项,“祖”名词作动词,效法;C项,“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D项“日”,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
【答案】 A★5.(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A.秦虎狼之国,不可信B.明于治乱,娴于辞令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举贤以自佐【解析】C项与例句均是被动句。
A项,是判断句;B项,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屈原列传巩固提升案 含解析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遭遇困厄就会想到上天和父母,所以人们劳苦疲困的时候,没有不呼喊天的;人们在疾苦、伤痛、内心悲痛的时候,没有不呼喊父母的。
(2)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3)他的文辞简约,他的语言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他的行为正直,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阴:暗地里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
B.蝉蜕于污秽
C.惠王患之
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解析:选B。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名词用作动词;C.意动用法;D.名词用作动词。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D.兵挫地削
解析:选A。A项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为被动句。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9《屈原列传》检测训练卷+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渣率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C.人穷则反本穷:处境艰难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强取为己有
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
举类迩而见义远类:类似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Ⅰ
谭延美,大名朝城人。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自后往来潼、魏间,为盗于乡里,乡里患之。周世宗镇灌渊,募置帐下。即位,补殿前散都头。从征淮南,以劳迁控鹤军副指挥使。又从克三关。时太祖领禁兵,留督牙队。建隆元年,补控鹤指挥使,稍迁都虞候、马步副都军头。征湖南,与解晖分领行营战棹都指挥使。时汪端寇攻朗州甚急,招讨慕容延钊遣延美率兵赴之,大败贼众,擒端以还。擢铁骑副指挥使,领睦州刺史,四迁至内殿直都知。太平兴国初,为蕲州刺史,连徙庐、寿、濠、光州军巡检使,剧贼之为害者悉就捕。六年,徙知威虏军。雍熙三年,举兵北伐,命延美为幽州西面行营都监,与田重进出飞狐北。俄遇敌,延美曰:“彼恃众易我,宜出其不意先攻之。”即麾骑军直进,敌兵将溃,大军继至,遂败之,斩首五百,获其将大鹏翼以献,以功握本州防御使。逾年,改亳州,出为镇州铃辖。端拱元年,徒知宁远军。一旦,契丹兵抵城下,延美开门以示之,不敢入。围城数日,开门如故,民出取刍粮者无异平日,契丹卒疑之,遂引去。咸平四年,以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后卒于家,年八十三,赠建武军节度。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日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遂取楚之汉中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稿。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列传》检测题
《屈原列传》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平伐.其功B.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C.明道德..枯槁..之广崇,治乱之条贯D.形容【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能力。
A项,伐:古义,自夸,炫耀;今义,讨伐。
古今意义不同。
B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时间名词,今年的下一年。
古今意义不同。
C项,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古今意义相同。
D项,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古今意义不同。
故选C。
2.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何.故而至此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④遂自投汨罗以.死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何,疑问代词,什么。
②何,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以,介词,用。
④以,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故选B。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徒,楚国官名,和“令尹”一样,相当于后世的“丞相”一职。
B.大夫,古代的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等。
C.委质,呈献礼物。
“质”,同“贽”,指初见尊长所送的礼物。
D.三闻大夫,楚国官名,管理楚国屈、景、昭三姓贵族。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和‘令尹’一样,相当于后世的‘丞相’一职”错误,“左徒”次于“令尹”,“令尹”相当于楚国的“丞相”。
故选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父母者,人之.本也上官大夫与之.同列B.信而.见疑举世混浊而.我独清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举贤以.自佐D.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屈平既绌。
6、亡走赵,赵不内。
7、齐与楚从亲。
8、厚币委质事楚。
9、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二、解释下列一字多义
A、伐: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
B、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 )
2、其后秦欲伐齐( ) 2、人穷则反本。
( )
3、此五霸之伐也( ) 3、今背本而趋末()
4、坎坎伐檀兮( ) 4、此之谓失其本心()
5、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 ) 5、本在冀州之南()
6、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 6、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
本不忍废。
()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C、离:1、离骚者,犹离忧也。
()
D、志:1、博闻强志()
2、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2、其志洁,其行廉()
3、约从离衡() 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6、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E、属:1、屈平属草稿未定()
F、疏:1、王怒而疏屈平( )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2、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
3、有情人终成眷属() 3、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
4、属予作文以记之() 4、<<论积贮疏>>( )
5、举酒属客( ) 5、仗义疏财( )
G、约 1、其文约,其辞微( ) H、见:1、信而见疑( )
2、决负约不偿城( ) 2、靡不毕见( )
3、怀王与诸将约曰( ) 3、举类迩而见义远( )
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 4、夫子有何见教( )
5、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2、颜色憔悴
3、形容枯槁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6、而高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7、然终无可奈何
四、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
为以
1、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 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
3、竟为秦所灭( ) 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
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4、以啮人,无御之者( )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
6、为其不可得而法( ) 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
7、闻秦王善为秦声( ) 7、其后楚日以削( )
8、我为赵将 ( ) 8、传以示美人( )
9、为刎颈之交( ) 9、皆以美于徐公( )
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乃焉
1、乃令张仪佯云秦( ) 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
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 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3、姜氏欲之,焉辟害( )
4、今君乃亡赵走燕( ) 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 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7、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9、家祭无忘告乃翁( )
五、翻译
1、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4、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