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博到微信的高校突发事件传播——以“暨阳学院学生失踪”事件为例

合集下载

青少年失踪事件报道中的伦理失范问题——以胡鑫宇失踪事件报道为例

青少年失踪事件报道中的伦理失范问题——以胡鑫宇失踪事件报道为例

青少年失踪事件报道中的伦理失范问题——以胡鑫宇失踪事件报道为例□ 石广洁摘 要:2022年,江西省铅山县致远中学胡鑫宇失踪事件引发社会极大关注。

本文以此为例,关注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在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失范问题——制造新闻连续剧、宣传阴谋论调、消费灾难等,指出信息传播者应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注重青少年隐私保护,以实际行动呵护青少年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失踪;伦理失范;新闻专业主义2022年10月发生的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15岁高一学生胡鑫宇失踪事件,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面以胡鑫宇失踪事件为例,对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在报道青少年失踪事件中出现的伦理失范问题进行分析。

放大细节,制造新闻连续剧(一)追求流量,触碰伦理底线《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六条第三款明确规定:维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注意保护其身心健康。

在对青少年失踪事件进行报道时,不仅要遵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更重要的是体现人道主义的关怀、同理心与爱,这也是新闻伦理报道的底线问题。

关于胡鑫宇失踪事件的报道中,某些自媒体为了追求流量,任意放大某些细节,发布各种猎奇性的报道。

如在《江西上饶致远中学高一男生失踪案件分析》《胡鑫宇失踪案又爆料:学校化粪池发现碎骨,难道是案中案?》等推文中提出诸多疑点:学校建设地图上标有的下水道和地下室是否搜查过?为何警犬在那里发现了带有血迹的床单?为何化学老师要阻止他们查看并恢复监控?……为抓人眼球,自媒体不断公布最新“疑点”,打造一场自媒体与受众集体参与的推理游戏和新闻连续剧“盛宴”。

(二)媒介逼视产生二次伤害媒介逼视是指公共媒体对于私人领域的僭越,是新闻媒体社会角色的错位。

媒介逼视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媒体通过偷拍、偷录的方式,过度挖掘当事人隐私;二是在报道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尺度,使当事人深陷舆论场漩涡之中。

[1]青少年失踪事件报道过程中,媒体凭借社会公众赋予的传播权力,极易对社会个体产生媒介逼视行为,从而导致二次伤害。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征与引导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征与引导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征与引导策略第一篇范文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之下,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高校网络舆情也随之呈现出新的特征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征及其引导策略。

成因技术进步的推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工具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成本降低,为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成提供了技术基础。

社会变革的映射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其内部的舆情也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

青年群体的特性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关注社会热点、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群体,他们在网络上的言论和态度更容易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特征传播速度快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快,一旦有热点事件发生,舆情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

舆论主体多元化在新媒体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舆论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舆情波动性大由于大学生群体的情绪波动较大,网络舆情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呈现出波动性大的特征。

舆论引导难度增加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泛滥导致舆论引导难度增加,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话题,引导工作更加困难。

引导策略强化主流价值观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培育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在网络空间形成理性、文明的言论氛围。

完善信息发布机制高校应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回应学生关切,避免谣言滋生。

创新舆论引导方式结合新媒体特点,采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舆论引导。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加强舆论引导队伍建设,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确保引导工作取得实效。

第二篇范文在互联网的海洋中,高校网络舆情就像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它由何而来,又将去往何方?本文将从全新的视角出发,运用3W1H和BROKE模型,剖析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流转和引导,旨在揭示这股潮流背后的规律和应对之道。

What - 什么是高校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情,简而言之,就是指在新媒体平台上,大学生群体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关注、讨论和表达的态度。

学生失踪始末总结范文

学生失踪始末总结范文

2021年X月X日,我校一名高一学生小王在放学后失踪,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

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搜寻后,最终成功找到失踪学生,现将事件始末总结如下。

二、事件经过1. 事件发生2021年X月X日下午,小王放学后未按时回家,家长发现后立即联系学校。

学校领导得知情况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展开搜寻。

2. 调查阶段(1)学校方面:学校领导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组织班主任、生活老师等开展调查。

通过询问同学、查看监控录像等方式,初步判断小王可能在外出时遭遇意外。

(2)家长方面: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提供小王失踪前的行踪线索,并呼吁亲朋好友帮忙寻找。

(3)公安机关:当地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迅速展开调查,调取周边监控录像,排查可疑人员。

3. 寻找阶段(1)学校方面:学校通过广播、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发布寻找失踪学生的信息,并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搜寻。

(2)家长方面:家长继续扩大寻找范围,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信息,请求社会各界协助。

(3)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加大警力投入,开展地毯式搜寻,同时与周边地区公安机关联动,共同查找失踪学生。

4. 成功找回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X月X日晚上,在离学校较远的一个废弃厂房内找到了失踪学生小王。

原来,小王在放学后因家庭矛盾,独自外出散心,误入废弃厂房,幸运的是,他被当地居民发现并报警。

1. 事件原因此次学生失踪事件,主要原因是家庭矛盾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大,情绪失控,从而外出散心。

此外,学校和家长在安全教育、心理辅导等方面存在不足。

2. 事件教训(1)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避免学生因心理压力过大而做出极端行为。

(3)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要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四、后续措施1. 对失踪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

论微博对公共事件的影响(多案例)

论微博对公共事件的影响(多案例)

论微博对公共事件的影响(多案例)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公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参与互动的重要渠道,对公共事件的传播和影响日益显著。

以下是多个微博对公共事件的影响案例:
1. “南昌一女大学生被撞身亡”事件
在这个事件中,当地公安机关最初通报称该女生为自杀身亡。

但是,微博上出现的图片和关注者的反应与之不符,引起了大部分网友的怀疑。

最终,经过微博上的监督和曝光,警方修改了通报原文,承认这是一起交通事故。

2. “KTV醉酒女性被侵害”事件
在这个事件中,微博成为了曝光及讨论事件的平台。

该事件在微博上发酵,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微博上众多关注者的参与使得此案件得到公正的审理结果,同时也传递出了社会的正能量。

3. “抗洪救灾”事件
在这个事件中,微博成了传递求助信息和爱心的平台,广大网友通过网络担当起救灾志愿者的角色,组织救援力量为台风受灾地区提供支持,同时也在微博上发布事故题材,宣传抗洪救灾相关内容,动员更多人参与救灾。

4. “东航空难”事件
在这个事件中,微博成为了最快、最全的公众筛选信息和表达情感的平台,很多网友通过微博曝光当天上空飞行状态、精神状态
属于好的乘客被滥杀的事实,引发公众对电力表彰机制的质疑,引发了全民对安全生产的关注。

综上所述,微博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公共事件传播与救助、监督政府对事件的处理的新途径。

一例因学生网恋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处理及启示

一例因学生网恋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处理及启示

一例因学生网恋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处理及启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结交朋友、沟通交流、获取知识、娱乐放松等。

网络也存在着很多隐患,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在网络上容易受到侵害甚至陷入危险。

今天我想要讲的故事就是关于一起因学生网恋而引发的突发事件,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高中女生,她叫小芳。

小芳是一个成绩优秀、性格开朗的女孩,但私底下她对网络有着特别的依赖。

某天,小芳在一个社交网站上认识了一个自称是大学生的男孩,他叫小明。

小明长得帅气、风趣幽默,很快就吸引了小芳。

两个人开始在网上聊天,渐渐地,他们的关系不仅仅是普通的朋友,而是发展成了一段恋情。

在网上,小明对小芳百依百顺,言语甜蜜,很快就征服了小芳的心。

小芳对小明也越来越依赖,她整天思念着小明,对学习和家庭都失去了往日的热情。

更让家人担忧的是,小芳在经济上出现了异常,她向家里索要了大量的零花钱。

家人开始怀疑小芳是否有了新的朋友,甚至是男朋友,他们开始密切关注小芳的行为。

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家人查看了小芳的手机聊天记录,才知道了小芳与小明的关系。

家人对小芳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并立即报警求助。

警方介入后,经过一番查找,终于发现了小明的真实身份。

原来,小明并不是一个大学生,而是一个失业的年轻人,他通过网络伪装成大学生,以骗取小芳的感情和金钱。

警方立即将小明抓获,小芳也因此得到了教训和警醒,没有继续走下去。

这个故事虽然在最后有了圆满的结局,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学生网恋容易出现问题,因为年轻人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辨别能力,容易受到他人的欺骗和侵害。

家长和老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网络行为,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和行为规范。

学生在网络交流时,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和家庭信息,不轻信他人的承诺和言语。

学生坠楼微博舆情报告范文

学生坠楼微博舆情报告范文

学生坠楼微博舆情报告范文概述近日,在某高校发生了一起学生坠楼事件,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大量网民在微博上转发、评论该事件,形成了一股舆论风潮。

本报告旨在分析学生坠楼微博舆情,总结网民观点和情绪,进一步了解事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事件背景据报道,该高校在某天发生了一起学生坠楼事件,导致学生不幸身亡。

事件的发生立即引起了校内外的广泛关注。

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网民纷纷表达自己对事件的关注和观点。

舆论分析网民观点多元通过对微博上的评论和转发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网民在对学生坠楼事件的看法上存在着多元的观点。

有一部分网民认为这是一起悲剧,并表示对学生的逝去感到悲痛和遗憾。

另一部分网民则将焦点放在了学校的安全问题上,质疑学校是否尽到了保护学生的责任。

还有一些网民则将事件与学生的压力问题联系在一起,认为学校和社会应该关注和帮助学生减轻压力。

情绪复杂多变在微博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网民们在表达观点时情绪忧愤、悲痛、愤怒等情感交织在一起。

大部分网民都对学生的离世感到悲痛和惋惜,他们在微博上表达了对家属和朋友的慰问和哀悼之情。

同时,也有一部分网民对学校、社会及家长等方面产生了不满和愤怒的情绪,他们认为学生的离世与社会环境、学校管理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舆论关注度高涨学生坠楼事件在微博上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大量网民纷纷转发、评论,使得这一事件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

不少网民表示对事件的关注和关心,他们呼吁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安全和压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一事件引发的舆论也导致了公众对高校安全管理、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普遍关注。

影响和启示学校安全问题凸显学生坠楼事件的发生再次凸显了学校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学校应该对校园安全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和防护措施,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关注热度提升学生坠楼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学生压力问题和学校安全管理的热烈讨论。

新闻报道失误对公众形象的影响研究——以某学生事件为例

新闻报道失误对公众形象的影响研究——以某学生事件为例

新闻报道失误对公众形象的影响研究——以某学生事件为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媒体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对于公众来说,新闻报道是获取信息、认识社会、形成判断的重要工具。

然而,一些新闻报道失误对公众形象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本文以某学生事件为例,探讨新闻报道失误给公众形象带来的影响及其反思意义。

一、某学生事件的报道失误某学生事件是2019年12月17日发生在湖北省黄冈市的一起命案。

当时,一名19岁女大学生被一位前男友殴打致死。

此事件在当地社会引起极大震动,引起了广泛关注。

然而,在该事件的报道中,部分媒体存在严重的失误。

首先,有的媒体在报道时未对受害人的工作、性格、社会关系等进行充分调查,致使报道出现了错误的报道。

其次,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涉及受害人的隐私并进行了公开。

例如,有的媒体在报道中公开了受害人的名字、照片、个人信息等,不仅侵犯了受害人的隐私权,而且对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最后,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对受害人的性格进行了武断评价,并未经证实就进行了攻击、诽谤,导致该事件的报道带有极大的偏见,对公众认知和对事件相关人员形象造成了极大污染。

二、失误报道对公众认知的影响失误报道不仅对受害人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制造了公众认知的偏差。

报道中错误的信息和评判不仅对受害人形象有影响,而且误导了公众的认知。

一方面,造成公众对该事件认知的混淆。

由于有关某学生事件的报道并没有深入探究真相,而是简单地描绘事实,这导致了公众对此事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公众会受到误导,认为受害人的性格与事件的发生有关系,而不是关注凶手带来的后果。

另一方面,使事件相关人员的形象受到影响。

在某些报道中,对凶手进行各种评价,往往采取挖掘他人负面的素材来刻画他人。

这样容易导致所涉及的人的形象受到污名化,极大地影响了受害人以及其家属等相关人的社会形象。

三、新闻媒体自我反思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在报道事件时,应注意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

首先,只有充分调查事实并进行了解之后,才能做好新闻报道的准备工作。

微博与突发事件的传播——以微话题“复旦投毒案”为例

微博与突发事件的传播——以微话题“复旦投毒案”为例
N E W S W O R L D I 传 媒e 时 代
微 博 与突发事件 的传 播
以微话题 “ 复旦投毒案” 为例
。金佳 张蕊
【 摘
要】 微博时代 的到来 , 使 受众 不再仅仅是被动 的信息接受者, 更成为 了信 息的发布者。 近期发生 的 “ 复旦投 毒案” 成 为人们
关注的热点 , 新 浪微博迅速形成 “ 微话题” 板块, 在事件不 断的进展 中我们看到微博起 到 了举足 轻重的作用。 本丈试通过复旦投毒 案
话 题 ” 是 新 浪 微博 的 主 打 板块 之一 , “ 微 话 题 ”不 “ 微 ”, 相反, 它 的 力 量 十 分 强
系的信息分 享 、 传播 以及 获取平 台 , 是 传 统博 客的一种变体 。用 户可以通 过手机 、
Q Q、 MS N、 E — m a i l 、 We b等方式 向个人微博 发布短消息 , 以1 4 0个字符 以内的文字更 新信息 , 并实现即时分享 。
合功能 , 成 为 推 动 突 发 事 件 发 展 的重 要 力
量。
I 、 微博及其在我 国的发展 微 博译 F I 英文 mi c r o -b l o g g i n g , 顾 名 思义 , 就是微型博 客 , 是一个 基于用 户关
浪网推 出 “ 新 浪微 博 ”内测 版 , 成 为门户 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 的网站 。 “ 微
趣2 o l 3 年 第8 期
籍 斓啦聱
传 媒e R - , I 代I H E W S W O R L D
母 。如 果爱 能稍 稍挽 回悲剧 ,让 我们 祈 祷。 ” ‘ 塞条微博受 到 了 1 2 6 2 6 5次转发 和 3 4 8 7 5次评论 。 4月 1 6日,复旦大学 官方 朋友圈 了 , 重发一 次 《 现实不是 童话—— 朱令事件 回顾 》:这 件我努力 过的事情 ,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意义、困境与路径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意义、困境与路径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意义、困境与路径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3)3.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意义 (4)1. 快速传播信息 (5)2. 引导社会舆论 (7)3. 提升高校形象 (8)4. 预防和化解危机 (9)三、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困境 (10)1. 舆论引导难度大 (11)2. 网络信息泛滥 (12)3. 舆论监督机制不完善 (13)4. 缺乏专业人才 (15)四、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路径 (16)1. 完善舆情监测系统 (17)2. 建立专业的舆情引导团队 (18)3. 制定合理的舆论引导策略 (19)4.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20)5. 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1)五、案例分析 (22)1. 北京大学“邹恒甫事件” (23)2. 复旦大学“朱令事件” (24)3. 中国传媒大学“马赛克事件” (25)六、结论与展望 (26)1. 研究总结 (27)2. 政策建议 (28)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29)一、内容综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网络舆情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信息真实性强等特点,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意义、困境以及应对路径,为高校突发事件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意义,高校突发事件往往涉及师生的生命安全、校园秩序和国家利益等重大问题,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对于维护校园稳定、保障师生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舆情引导有助于提高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的沟通与协作。

本文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面临的困境,在实际操作中,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面临着信息传播速度难以把控、舆情虚假信息泛滥、舆论引导策略难以实施等困境。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案例分析——以某高校学生坠亡事件为例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案例分析——以某高校学生坠亡事件为例
比较快 , 因此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 一 旦被歪 曲炒作 ,
甚 至谣 言 四起,对 党和政 府 创建和 谐社 会带 来严 重挑 集力 比较强 ,学生群体通过微博微信传播相关信 息速度 战 ,也使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 临严峻形势 。
关键词:高等院校
突发事件
舆论引导
极易对学校造成重大 负面影 响。
二 、学生 坠亡事件 的危机处理 和舆论 引导 1 .快速发现 ,迅速反应 ,启动学校应急工作预案
严重冲击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 面 对校 园网络 舆情 危机 ,在学 校 的统 一部 署下 ,
采取轮 流值 班、2 4小时不 问 断关死亡事件发生 情的发展 ,即时汇报舆情新动态 。并面 向社会和全体师
教 育观 察
高校 学 生突发事 件 的舆论 引导案例 分析
— —
以某高校 学生坠 亡事件为例
陈 峰 朱 玲
摘要 :高校 学生 突发事件特别 是非正 常死 亡事件 引
以党委 书记 为组长的应急处理小组 ,设立 了多个 工作小
发 的不稳 定事端 影 响了高校 的正 常教 学秩序 和 学生 的 组 ,按照 学校 的应 急预案有 效开展 工作,为下一 步化解 健康成 长环境 。如何 妥善处理好 此类事件 成为创 建 “ 平 危机打 下了基础 。 安高校 ”和 “ 和谐校 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目前我 国正
立 即进行 了现 场勘 验 。后 经 调取 学校监 控视 频 ,发现 鉴定 ,认定该生 的猝死属于 “ 非他杀 ,倾 向 自杀 ”,而
学校 根据 坠楼 者 的体貌特 征在 全校 留校住 宿 学生 中展 并聚众来校 闹事 ,在微博 、天涯社 区和校评 网等 网络媒 开排查 ,确定坠 楼者为 是本学 院 2 0 0 7级学生涂某 。随 体上 同时 出现关于此事 的相关舆情信息 ,且 引发 围观 , 后学校通知学生家长 。

一例因学生网恋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处理及启示

一例因学生网恋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处理及启示

一例因学生网恋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处理及启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恋爱在青少年群体中日益普遍。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网络恋爱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引发各种突发事件。

我们有必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引导和教育学生,避免因此而引发的不良后果。

某校高中生小明就因为网恋引发了一起突发事件。

小明在一次社交软件上结识了一位自称是大一学生的女孩,两人在聊天中渐渐产生了好感。

小明因此开始疏于学习,整天沉浸在聊天中,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他的职业规划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因为他对将来的规划已经不再那么关心了。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小明的父母发现他日渐消沉,甚至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行为。

在询问之后,小明才坦诚地告诉父母自己网恋的情况。

父母得知后非常愤怒,他们试图限制小明上网,但小明并不听从。

小明因为学习成绩下滑和与家人产生矛盾,情绪极度不稳,甚至一度有自残的行为。

这一突发事件引起了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学校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加强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心理辅导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恋爱,明晰自己的追求和目标,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并且告知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及时与老师或家长沟通。

学校还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避免沉迷于网络。

而家长也在此次事件中深刻认识到了网络恋爱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提高孩子的网络素养,让孩子明白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区别,明确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

对于学生自身来说,他们也需要对网络恋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他们要明确区分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区别,不要将网络上的短暂情感和现实生活混淆。

他们要明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不能因为网络恋爱而疏于学习,影响自己的未来。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与老师或家长沟通,不能因为问题而独自承受,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这次突发事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基于人人网的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情景分析

基于人人网的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情景分析

发 事件 传播 中征 兆期 、突发期 、 蔓延期 以及痊愈期 四个阶段 的情 况特征 ,揭 示 了高校 突发事件在 网络 传播 情景的规
律 与特 点 ,并据 此提 出相 应的应急决策与管理对策。
【 关键词 】 复杂网络 ;人人 网;高 校 突发事件 ;舆情传播 ;应急 策略
近 年来 ,各类突发性事件 在世 界各 似 、吸引子 、小世界 、无标 度 中部分或 更 名而来 ,通过提 供发布 日志 、保存 相 国的发生频率 和规模 都在不断 提高和扩 全部性 质 的网络 。 以国外 的F a c e b o o k 、 发 展的背景下 ,社会系统组织 程度不断 表 的S N S 社 交 网站是基 于 “ 六度 分隔 ” 赖性 日益加强 ,各类 突发事件 的传 播 、
为 … 0’,然后用 U c i n e t 软件来模拟基 于
人 人 网是 一 个 为 互联 网用 户提 供 人人 网平 台的大学 生相识 网络模 型 ,其 所示 ,可 以看 出 S N S 社交 服务 的网站 ,由著名 的校 内网 网络结 构拓 扑 图如图 1
科 研 秩 序 ,威 胁 学 生 的生 命 、财 产 安
步分析 其拓扑特性如下 :
1 . 平 均 路 径 长度
C l u s C o e mc i e m
0 . 3 9 5
传 播 情 景 案 例 分 析
1 实例 描 述
网络的平均路径 长度是指所有节点 之 间距离 的平均 值 。在一个 网络中 ,平 均路径长度越小 ,说 明该 网络越小 ,所
有 较强 的敏感性 和活跃性 ,又是各类先 于人人 网的大学生相识 网络 的特性 和高 个人 之间 的关系 用 “ 1 ”来 表示 ,反 之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案例分析及其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案例分析及其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案例分析及其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案例分析及其思考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是指在高校的内外因不可预知或不可控制因素引发的危及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如学生自杀、自残、自虐性事件,学生离校出走性意外事件,学生打架或群殴事件,学生重大失窃事件,学生失踪事件或发生交通意外或其他重大恶性事故等。

此类事件来得突然,令人措手不及。

2004年2月13日,云南大学马加爵在打麻将与同学发生纠纷后,用铁锤制四人死亡,并将尸体藏于寝室柜中;“非典”时期教育部发布了限制高校学生离校通知后第二天北京飞往长沙的 7136 次航班上 231名乘客中有90 %是高校在校生;2003 年2 月 5 日,发生在北京大学农园餐厅和清华大学荷园餐厅的爆炸案 ,是因为罪犯为出名而选择了在名校制造爆炸……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高等院校 ,面临着频频发生的、种类繁多的突发事件,对学校成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不安、压力、伤害。

为学校带来显见或潜伏着尚未爆发的种种损害,往往将学校的处境推向一个难于控制的局面。

以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我院学生学历层次复杂,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几个层次,特别是专科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高考的成绩已经够上三本院校,但因为家庭经济而进入我院,所以专科生中贫困生较多,且是屏峰校区唯一一个专科群体,从自我认同感上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自卑情绪,从近几年来看,由此引发的学生突发事件也比较多。

因此,如何更好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对于维护我院学生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以杨马事件为例介绍我院处理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案例基本情况介绍马同学(简称马)、杨同学(简称杨)两人于2005年9月进入我院学习。

马家境较富裕,但性格有些软弱,遇事无主见;杨家境贫寒,性格刚烈、倔强,自己非常有主见。

半个多学期后两人开始恋爱,一直到2007年4月,两人因感情问题马多次提出分手,但都因杨以死来威胁而未能成功分开。

一例因学生网恋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处理及启示

一例因学生网恋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处理及启示

一例因学生网恋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处理及启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网络更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们在网络上交友、谈恋爱已成为一种时尚。

与此网络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隐患,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和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

下面我们就来讲述一起因学生网恋而引发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启示。

某市一所中学的一对学生情侣因为网恋,经常在网上聊天、视频,然而他们并不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和背景,只是凭着热恋的心情将对方当成了自己的一切。

直到有一天,女学生对男友的情绪举止感到有些异样,开始怀疑男友的真实身份。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男友并非他所谓的那个人,而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而他在网络上的一切都是虚构的。

女学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和打击,甚至一度产生了自残的念头,这个事件也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起事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和反思。

父母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教育和监管。

网络虽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和危险。

在青少年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都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误导和诱惑。

父母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上网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学生们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健康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

在网恋的问题上,学生们应该懂得审慎选择交友对象,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导致自己受到伤害。

学生们在利用网络资源的时候,应该懂得如何甄别信息的真伪,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陌生人。

社会和法律也应该对网络上存在的欺骗行为给予严惩。

网络诈骗、冒充他人身份等行为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侵害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序良俗。

社会和法律应该给予这类违法行为以更加严厉的制裁,让那些打着“网恋”、“情感诈骗”的幌子行骗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我们也应该关注网络生活的负面影响,加强社会对网络文明和道德建设的引导和监督。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研究——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研究——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

科 技 教 育207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8.06.207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研究①——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刘倩倩(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海口 571127)摘 要:自媒体时代下,以微信、QQ空间、微博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在大学生中的迅速普及与广泛应用。

本文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调查了大学生自媒体平台使用情况及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态度及响应方式等,分析自媒体给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引导策略。

关键词:自媒体 大学生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引导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c)-0207-0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1]高校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工作领导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

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会逐渐进入自媒体时代,以微信、QQ、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被大学生广泛使用。

自媒体平台的广泛使用为大学生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自媒体有效引导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校园安全建设的重大课题。

1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1.1 调查样本情况本课题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抽取1305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所在学院覆盖了海口经济学院所有二级学院。

回收有效问卷1305份,有效问卷比例为100%。

在调查对象上,男生663份,女生642份,分别占比50.8%、49.2%。

学生担任职务上,班团学干部814份,占比62.38%。

基于微博的高校网络突发事件发展规律及处置探析

基于微博的高校网络突发事件发展规律及处置探析

作者: 孔祥年
作者机构: 江南大学党委办公室
出版物刊名: 中国教师
页码: 21-2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S2期
主题词: 学生管理 网民规模 网民总数 助推剂 青少年学生 沟通工具 媒介素养教育 舆论生态 群体极化 信息中心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交流沟通工具,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和追捧。

微博渗透到校园的各个领域,既能成为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的"导火索"和"催化剂",也能为妥善处置提供"助推剂"。

一、微博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据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其中微博网民3.31亿,青少年学生是最大的网民群体,占网民总数的26.8%。

微博日益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习惯,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大学生通过微博随时随地成为新闻的制造者、评论者、传播者,为了追求传播信息的高关注度,松懈心理防护底线,传播、关注、评论、转。

巴黎和会上的档案箱失踪事件

巴黎和会上的档案箱失踪事件

巴黎和会上的档案箱失踪事件
胡荣华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上半月》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1919年1月18日,举世瞩目的巴黎和会在法国凡尔赛宫隆重开幕。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召开的会议。

作为战胜国的一员,中国政府从中看出了收回近代以来丧失给德奥等国的主权的希望,并派出以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等五人为首的,50余人的代表团出席这次会议。

但是,会上中国
代表团装有重要文件的档案箱的神秘失踪给中国使团顺利完成使命制造了障碍。

【总页数】0页(P69)
【作者】胡荣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9
【相关文献】
1.哪些“存款”失踪了--透视“银行存款”失踪事件 [J], 吴雨;王凯蕾
2.浅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上的不同--以“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
新闻为例 [J], 李鸾莹
3.从王昌宏到徐明——“失踪者”档案失踪副局长的商界魅影 [J],
4.从微博到微信的高校突发事件传播——以“暨阳学院学生失踪”事件为例 [J],
许译尹;王凤栖;
5.巴黎和会上的档案箱失踪事件 [J], 胡荣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微博到微信的高校突发事件传播——以“暨阳学院学生
失踪”事件为例-新闻学
从微博到微信的高校突发事件传播——以“暨阳学院学生失踪”事件为例许译尹王凤栖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微博和微信在高校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异同和优劣,以更好的服务高校,维护高校形象。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新媒体微博微信
高校突发事件是公共突发事件的一种,在新媒体环境下极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5 年4 月21 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某女生“失联”多日的消息引起了浙江高校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

事件的起因是,暨阳学院大二某女生于4 月17 日左右与校方及家长失去联系,随后该女生的室友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消息找人。

消息在微信扩散后,又在新浪微博由“失联”女生的姐姐和同校学生开始扩散。

于21日引起了警方和学院领导的注意,随即展开搜救行动。

一、高校突发事件概述
根据2007 年11 月1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的界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关于高校突发事件,根据《广东省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直至死亡,或是公共财产受到损失以及学校名誉受到损害的事件。


高校突发事件是公共危机事件的组成部分,高校突发事件具有公共危机事件的共性,即难以预见、处置紧迫、危害严重和广泛影响。

高校突发事件因为某
种具体或者综合原因引起,在高校或虽不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直至死亡,或是公共财产受到损失以及学校名誉受到损害的事件。

二、新媒体对高校突发事件的传播
在“暨阳学院学生失踪”事件中,微博和微信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类似于信息接力。

首先是微信的小规模信息传播,将消息“传”出去,再由微友利用微博进行大规模信息扩散,将失联消息“散”出去。

微信对突发事件的消息源侧重于来自微信朋友圈,微信的朋友圈是基于个人交际的圈子,从朋友圈中看到的信息是属于已经加工过的二级甚至是三级信息,但是由于微信朋友圈的消息大多来自于熟悉以及相识的圈子里的人,人们对于消息的准确性判断较为客观。

诚然,这也使微信的信息传播来得更为迟缓。

另一方面,微博的突发事件信息源较之微信更为广泛,因而能够更快一步地将信息发布出去,提高了对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效率。

1、微信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表现
(1)微信是突发事件传播的源头
在“暨阳学院学生失踪”事件中,与微博不同,微信通过朋友圈发布事件相关信息,微信好友通过朋友圈得到消息后,随机转发,形成“点对点”的封闭式信息传播。

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递下,微信凭借其使用主体及主体之间的联系,使信息发布者首先想到是在微信中发布消息,引起小规模响应。

从而打开了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闸口,形成突发事件传播的源头,给信息的大规模扩散做好铺垫。

(2)微信是突发事件传播中的“把关人”
微信传播信息范围相对有限,但是用户之间是好友关系,熟人关系,这种关系的维护和纽带在线上和线下都是相当紧密的,彼此之间是有现实情感维系的。

同时微信的信息是主动关注,主动获取,用户关心的都是自己想要的信息,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精准化。

凭借准确的信息捕捉能力,微信在“暨阳学院学生失踪”事件的信息传播中发挥了“把关”作用。

在本次事件中,通过暨阳学院同学各自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的转发,使得此次事件的扩散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动员了许多的民众力量。

综观该突发事件的传播,微信如同一个高度整合的虚拟“把关人”,提高了信息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2、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表现
(1)微博是突发事件传播的“助攻”
微博的信息发布后,会经历一个相对较慢的传播过程,当用户转发积累到某个点的时候(这个点和围观者的数量、质量有很大关系),会出现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过程。

在此次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是由失踪学生的同学发现其失踪后为了能够寻找更多的帮助将此信息发布在微博上,希望能够得到网友们帮助将此事件情况扩散寻找失踪同学。

发布者影响下一级传播者的微博帮助传播,逐级扩散,最后成为热点话题,达到广泛关注的状态。

(2)微博对突发事件的传播引发网络舆论
在本次事件中,某博主利用微博对本次突发事件进行评论,随后引起其他博主的转发和评论。

在大量的微博信息传送中,信息发布者常常对事件进行情绪化渲染以吸引公众注意。

这种情绪化的微博信息常常以突发事件为原点,而微博
的博主由于“草根”居多,没有身份和言语限制,因而高校突发事件的微博传播容易引发网上舆论。

3、微博和微信传播方式的对比
从传播方式上看,微博更加开放,是一种发散性的“面对面”的信息扩散方式。

微博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没有特定关系,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消息,也都可以接收信息。

微博接收者在接收某条消息的同时也可以选择是否把消息再传播出去以及是否评论。

因此,微博使信息迅速扩散。

而微信更趋向于一种“点对点”的闭环式信息传播。

微信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社交圈,这里的传播者和受众往往是有某种联系结合在一起的,他们通常是亲人、朋友、同事等彼此认识的人。

因而微信受限于这种关系的限制,微信传播突发事件的传播源往往是对突发事件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相关的人,这些人传播突发事件时往往比较真实,对于突发事件的传播首先需要的就是真实,然后是迅速传播以寻求解决。

总之,在高校突发事件的传播中,微信具有及时性、准确的特性,是趋向于闭环式的交流传播。

相对微信而言,微博传播则更为迅速,传播面更广泛,但缺乏针对性,是一种开放式的传播。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传播的优化策略
1、利用微信做好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把关作用
在智能手机、微信普及的今天,任何一个公众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源,通过手机网络发表信息。

因此,高校要充分借助微信传播平台,开设微信公众账号,第一时间获取最新鲜的信息,利用“超链接”将网络信息推送到微信平台上。

更为重要的是,高校要培养微信平台的“把关人”,需要素质较好、公众
关联度较强的微信活跃者作为“把关人”,为高校突发事件信息的传播提供主动的正确的源头言论。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把关人”应第一时间公布真实的信息,发表公正的言论,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

2、利用微博扩散并引导突发事件信息传播
鉴于微博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隐秘性,高校有关部门要把握先机,主动引导。

建立高校官方微博,掌握高校微博舆论导向,定期反馈实时的网络舆情动态,做好新媒体的舆情监控工作。

针对一些可能带来不良影响的网络舆情要及时分析,作出较好的危机公关处理,准确把握网络舆情。

3、高校结合新旧媒体维护良好形象高校必须增强社会监督力度,维护良好形象,提高高校的公信力。

在高校突发事件报道中,虽然新媒体传播速度迅猛,但是传统媒介的深度性和权威性优势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高校在利用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同时,要结合传统媒介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让人们自发对高校产生信赖,提高高校公信力。

这样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统一对外及时发布信息,有利于消除误解,化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

【项目名称: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

课题名称:从微博到微信的突发事件传播转型的研究——以浙江高校校园突发事件为例。

项目编号:JYKC1533】
参考文献
①夏明名,《微博与微信——突发事件传播中特点之比较》[J].《新媒体研究》,2015(2):55-57
②李婵媛,《新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影响及对策》[J].《改革与
开放》,2015(15):58-59
③路遥,《新媒体情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传播特点及应对机制浅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09-111
(作者:许译尹,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广告学专业2012 级本科生;王凤栖,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广告学专业教师)
责编:姚少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