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
2019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第1单元 第1章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共56张PPT)
(2)结论:无论是草坪还是灌木丛,对环境都有降低温度和增 大湿度的作用,绿色植物具有调节周围气候的作用。 (3)启示:我们要提倡植树造林和绿化大地,创建适合人们生 活的环境。
随堂检测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1.花开花落,似水流年。自然界的植物五彩缤纷,而又都生 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那么,生物生活环境是指( D ) A.生物生存的空间 B.影响生物生存的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影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因素 D.以上 A、B、C 都是
影响
②竞争: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草
牛和羊
③寄生:蛔虫与人,菟丝子和植物
④互利共生: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重难点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生物适应环境的类型
表现类型
释义
拟态
一种生物在形态、行 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 种生物
保护色
动物的体色与环境色 彩相一致
警戒色
某些有毒生物所具有 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举例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
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 境非常接近 箭毒蛙、胡蜂、夹竹 蘑菇等艳丽夺目的体
2.生物适应环境的意义:可有效地逃避敌害、捕获食物,有利 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 【易错点归纳】生物的适应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绿色 的蝗虫在草地上是适应的,但在黄土地上就不适应了。
重难点三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 展,同样,生物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例子:蚯蚓在土壤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沙地植物能防风 固沙等。谚语“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也 是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1、你在什么环境中可以发现鼠妇? 2、当你搬动花盆时,花盆下的鼠妇会有 什么反应?
你可以据此提出什么问题、作出什么样 的假设?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怎么样才知道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做一 个一个有光的实验组够不够? 2、怎么能说明是光这个因素对鼠妇的生活造 成的影响,而不是由于其他原因?
蚯蚓疏松土壤
在沙地上栽种植物, 防风固沙
练习: 2.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由于在同一季节 里 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生长迟缓。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桃花,4月 就已经凋谢,而 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3(1) (2)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 幼虫为食,并破坏它们的巢,因此,土蜂数目减少;三叶草由于得 不到土蜂的及时传粉而减少;牛由于缺乏食物而受到影响。
两只羚羊在争斗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适应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般:
绿色植物具有较大叶片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特殊:
仙人掌
叶→叶刺
减少水分散失
茎→肥大、含叶绿素
光合作用 储存水分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 1) 结构组成上
( 2) 外形上 许多动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
3、设计多少鼠妇做实验比较合理?用1只鼠妇
行吗? 4、实验一次够吗? 实验原则: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排除偶 然因素、重复性实验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七年级生物第二章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第二章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第二章知识点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七年级生物第二章知识点】。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导学案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_____________。
2.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____________。
3.生物____________环境,也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环境。
4.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________________。
6.7.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有捕食关系、互惠互利关系、竞争关系等,最普遍的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8.在_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____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
①形态上:保护色(北极熊)、警戒色(毒箭蛙)、拟态(竹节虫)②结构上:有翅(昆虫)、鳍(鱼)、足(多数动物)等③习性上:冬眠(青蛙,蛇)、休眠(落叶乔木)等。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____________,反过来也会____________环境。
2.无论是草坪还是灌木丛,对环境都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绿色植物调节气候的作用与其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利弊之分,但其结果都是使其存活下来的生物更能适应环境,生物的生存也会影响环境,生物与____________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5.作为生物圈中有特殊地位的人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_____________!6.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休止地破坏环境必定会使人类自身走向________!达标检测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水B.土壤C.空气D.温度2.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B.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C.蚯蚓改良土壤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适应环境C.噬菌体和它侵染的大肠杆菌之间的寄生关系D.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4.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B.温度和水C.植物D.土壤和空气5.鼠妇俗称潮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北师大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2课时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和测量,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设计思路】概念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是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表达。
概念图盛行于欧美国家,是中小学教学中很常用的方法,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
推广概念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策略之一。
因此,概念图是一种有效教与学的策略。
本节内容试图以概念图的构建为线索,通过课堂讨论、探究、测量、观察等活动,让学生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感受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形成生态学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②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难点: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教学方法】概念图、探究法、讨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由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一一新陈代谢引出生物离不开环境(例举人的呼吸:吸入的氧来自环境,呼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环境中),同时生物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例举人类的活动一一开垦荒地,采伐森林,兴修水利,兴建城市……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耕地减少,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板书课题: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习新课〗问: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环境?答: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
问:鱼儿离不开水,是不是鱼儿只要在水中就能活下去呢?答:不一定,鱼儿在水中还需中空气、饵料等。
问:如果人们向池塘中乱倒污水和垃圾,鱼儿还能很好地生活吗?答:人们向池塘中乱倒污水和垃圾,会使水质变坏,鱼儿不能正常生活,不久就会死亡。
问: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环境中有多种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1章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课时 生物影响环境)习题
D.人间四月芳菲尽第二十九,页,共四山十三页。寺桃花始盛开
课后练案 2021/12/11
2.对同一地区(dìqū)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 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应
是( )B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 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 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第一 单元 (dìyī)
生命 的 (shēngmìng) 世界
第一页,共四十三页。
2021/12/ 11
2021/12/11
第2节 生物(shēngwù)与环境的相互 影响
1 …学…习……目…标..…
2 …课…前……学…案..…
3 …课…堂……导…案..…
4 …随…堂……训…练..…
第二页,共四十三页。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三页。
课后练案 2021/12/11
4.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
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 D)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 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第十七页,共四十三页。
导 (kètáng20)21/12/11 案
探究三:生物能影响(yǐngxiǎng)和改变 【活动】教材P环17境: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
空气(kōngqì)温度和湿度
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
计放置的位置不同?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
记录3 个数据的平均值?
第二十页,共四十三页。
导 (kètáng20)21/12/11 案
水源(shuǐyuán)涵养机制:凡有植被的地方,一
是表层枯落物层具有吸持水分和阻延地表
径流的作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雨水的下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1.形态结构的适应: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以适应其所处的环境,如植物的根系发达和叶片多而大,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阳光,同时减少水分的蒸发。
动物的体型大小和形状也可以适应其所处的环境,如北极熊的肥大身躯可以保存体温,在严寒的环境中生存。
2.生理功能的适应:生物的生理功能可以适应其所处环境的需求,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阳光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和氧气,促进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动物的呼吸、循环和消化系统也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如高原上的动物可以适应低氧环境,鸟类的腿骨中间空心适应飞行等。
3.行为习性的适应:生物的行为习性可以适应其所处环境的变化,如一些鸟类和鱼类会迁徙,以寻找更适合生存和繁殖的地方。
一些动物具有攻击性的行为习性,可以保护自己和捕食猎物。
一些植物会利用风、水或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以适应繁殖的需要。
1.影响生物多样性:生物的适应和生存方式决定了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
适应性强的物种在竞争中会占据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导致其他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3.影响环境稳定性:生物通过生长、繁殖和死亡等生命过程产生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对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到重要作用。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会对环境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如控制其数量和分布等。
总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一种动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生物通过不断适应环境的改变来提高自身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同时也会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生态链和环境稳定性产生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自然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章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一课时)(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根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指导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2)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充分准备,课题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记录结果,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的成果展示、汇报、提高,课后实验探究的延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的分工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与团队精神;(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设计思路〗在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教师要以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为学生实验、探究营造宽松、某某、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凸显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X扬与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和有责任感的人,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
课前,学生自愿分成8个探究实验小组,组员有分工,共同商定本组的探究课题并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研究设计完成实验探究,做好记录,以备课堂上汇报展示。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协调,将能力稍差的学生平均安排在各小组。
课堂上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设计一个小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创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点明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成果展示汇报,其他组同学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形成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在学生们互动、展示、交流、质疑的过程中,使实验设计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创新,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敢于质疑、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师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适当点拨,调控时间的进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课件(第2课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2课时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2021山东烟台龙口期中)下列现象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影 响的是 ( ) A.蚯蚓改良土壤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杂草和稻苗争夺养分 D.珠穆朗玛峰上温度低,生物稀少
11.(2020安徽淮南谢家集期中)请你根据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其中部分家兔
流窜到野外,成了野兔。由于过度繁殖,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
被,给畜牧业和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失。
(1)野兔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中的
因素。
(2)野兔能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并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危害,说明生物能
13.(2021山东烟台莱州期中,15,★☆☆)水温影响鱼类的生长,通常水温升
高10 ℃,鱼类生长速度增加1~2倍;但过高水温却可能使鱼类死亡。这种
现象说明 ( )
A.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B.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
答案 D 水温影响鱼类的生长,但过高水温却可能使鱼类死亡。这种现
象说明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
14.(2020广东河源和平和丰中学第一次段考,16,★☆☆)有甲、乙、丙三
种动物,甲和乙均以丙为食,甲又以乙为食,甲和乙的关系是 ( )
A.竞争和合作
B.合作和捕食
C.捕食和竞争
D.竞争和寄生
答案 C 甲以乙为食,同时甲和乙均以丙为食,所以甲和乙之间属于捕
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⑤蚂蚁搬家,蚂蚁之间属于合作关系;⑥
七年级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典例 凝练隽永的古诗词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思,还蕴含着一定的生 物学道理。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常考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出题角度】根据生命现象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典例 下列不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C ) A.海豚皮下脂肪很厚 B.骆驼刺根系发达 C.蚯蚓使土壤疏松 D.骆驼尿液非常少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海豚皮下脂肪很厚,有利于维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是对寒 冷环境的一种适应。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是对干 燥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 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骆驼尿液非常少,有利 于保持体内的水分,是对干燥缺水[方法透视] 掌握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不同方式。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生活,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如沙漠中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 生存,同时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常考3 探究实验 【出题角度】根据实验考查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计或根据实验综合考 查探究过程。
温度
25℃
5℃
25℃
A.2 组,温度、消毒棉球
B.2 组,温度、空气
C.3 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
D.2 组,温度、细菌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 D 甲和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外,其他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 变量是温度;甲的瓶口不作处理,有细菌进入,丙的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 无细菌进入,其他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细菌;乙和丙的 温度不一样,有无细菌也不一样,两个变量,不是一组对照实验。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B.沙漠地区植物稀少
C.苹果、梨等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
D.野生人参生长在森林深处 解析 氯气会对植物的叶片等造成伤害,这是气体对生物的影响;沙漠地区 缺水,因此“沙漠地区植物稀少”是水分对生物的影响;苹果、梨等果树适宜在温 带地区栽种,“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体现的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森林深处光线 较差,因此“野生人参生长在森林深处”,体现的是光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 C
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 答案 C
12/12/2021
第五页,共二十四页。
知识点1
知识点2
4.生物对环境(huánjìng)的适应 (1)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 适应。 (2)生物适应环境的类型比较
表现类型 释 义
举例
拟态
一种生物在形态、行 为等特征上模拟另 一种生物
他的未知因素同时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三次测量后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有助
于减少误差,使结果更加接近真实情况。 3.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 提示 没有植被覆盖的裸地。因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应该只改变
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就是你所要研究的。本实验中要研究的是植被对空气温度和 湿度的影响,所以对照组应选择没有植被的裸地。
答案 A
12/12/2021
第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考点(kǎo
考点(kǎo
考点(kǎo
diǎn)1
diǎn)2
diǎn)3
【例2】 (2016·海南中考)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B.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圈、环境、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的概念;了解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3.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难点:分析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具:显微镜、幻灯片、图片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生物和环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提问: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生物?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的外形、结构、行为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适应和影响自己的环境的?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出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1. 生物圈和环境的概念通过图片展示地球表面上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貌,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点?(都有水分和空气,都有各种各样的生物。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方都属于什么范围?(属于地球表面上能够维持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的范围。
)讲解生物圈的概念: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维持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的范围,包括大气层、水域和陆地表层。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环境,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环境有什么不同?(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方面有所不同。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同的环境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影响了生物的分布、结构、功能和行为。
)讲解环境的概念:指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存活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或因素。
2.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环境中存在着哪些因素,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哪两类?(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