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技能(整理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技能
一、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一)有助于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单位。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有利于学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组织的末梢又是学校工作的关键。

(四)班主任工作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2.班主任的角色
(一)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二)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三)班主任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
(四)班主任是联系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
3.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进行班级管理与教育: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组建班集体,完成由群体到集体的转变;指导班级的核心组织开展工作;
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班集体建设;
(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班主任工作的首要内容,也是与其他管理的根本性区别;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强调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强调行为习惯的巩固与变通);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行为规范,获取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
培养学生基本社会能力(包括动手能力,自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
(三)组织与教育学生有效学习:班主任工作的最主要内容
(四)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育活动
(五)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
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与合作;配合学校做好其他教育工作;协调家庭与社区的教育力量;
(六)评定学生操行: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是基础性发展目标,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
(七)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班级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
4.班主任工作基本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前提条件,要了解研究班集体和学生个人。

1.观察法: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了解和研究(最常用,最基本方法)
2.谈话法: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学生通过问答方式直接交谈,了解学生的方法。

(二)榜样示范法
注意榜样的适应性(小学用榜样行为的直接示范,中学引导关注榜样的精神因素);;
注意榜样的真实可信性;注意班主任的示范性;
(三)情境感染法:强调在自然状态下接受教育,
包括班级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和人际互动情景;
情境创设要与教育要求相一致;要根据学生特点;优化情境感染力;
(四)规范制约法:包括遵守的准则及执行或违反规范的奖惩规定;
①引导共同制定班规,并成为全体成员共同追求,将其变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过程;
②注意加强指导和监督,防止规范软化现象;
③适当运用奖惩手段,优化规范的运用效果;
④班主任要起执行规范的示范作用;
(五)舆论影响法
①明确班级发展目标,树立舆论价值导向;
②注意引导和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③注意利用各种因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心理疏导法:包括心理换位法,宣泄疏导法,认知疏导法
(七)行为训练法:负强化法和正强化法都通过奖励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
正强化法:学生表现正确行为后,给予愉快的强化物,提高该行为发生率,强化物是物质和精神的,也可是允许学生参与喜欢活动,低年级物质强化,高年级精神强化;
负强化法:学生表现被期望行为后,撤销令人不快的刺激,提高行为发生率;
二、初中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与少先队、共青团工作
1.课外、校外活动的概念
课外活动:学校在课堂教育之外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校外活动:学生参加校外文化教育机构组织的教育活动;
课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更不是补充,是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外、校外活动的功能
(一)课外、校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更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二)课外、校外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使学生更加均衡发展;
(三)课外、校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特长与个性的发展;
如何有效实现课外、校外活动的功能
(一)全面教育与特长相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客观要求,是提高课外活动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课堂与课外关系
(三)长期与短期关系
课外校外活动基本要求与特点:灵活性,综合性,自主性,兴趣性
2.课外、校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一、中小学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科学技术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公益活动;社会活动;
二、中小学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群众性活动:报告,讲座;集会;参观,访问,旅行;体育活动;
墙报,黑板报,手抄报;社会公益活动;
(二)小组活动(课外活动重要组织形式):学科小组,劳动和技术小组,体育小组;
艺术小组,科学技术制作小组;
(三)个别活动:一般与群众性活动特别是小组活动相结合
3.课外、校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教师在课外、校外活动中的角色
(一)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角色:专业指导,组织与协调,教育者
(二)教师在校外活动中的角色:专业顾问,专业联络,组织监控
二、课外、校外教育活动计划的制定
指导思想,活动原则,活动目标,活动具体安排,活动管理与评价;
4. 少先队、共青团工作
少先队,共青团工作的目标与教育意义
少先队的基层组织主要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校共青团基层组织主要在中学阶段;
少先队工作的目的与教育意义
(一)少先队工作的目的
简介: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是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党委托中国共青团直接领导少先队。

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先队建队日。

具体目标:培养少先队员热爱少先队的情感;培养少先队员全面素质;
培养少先队员的爱心;培养少先队员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
(二)少先队教育工作的意义
1.少先队工作有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2.少先队工作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
3.少先队工作有助于培养少年多愁善感的社会才干;
共青团工作的目的与教育意义
(一)共青团工作的目的
简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简称,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1920年上海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改名共产主义青年团。

(二)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教育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均衡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素质;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校少先队工作
一、少先队工作的性质与基本任务
(一)少先队工作的性质
1.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2.培养少年儿童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学校,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共产党:先锋队;共青团:突击队;少先队:预备队;
奋斗目标: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二)少先队工作的基本任务
二、少先队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做好少先队工作计划与总结;
(二)做好少先队组织管理工作;
(三)做好少先队常规工作;
(四)协助学校德育处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少先队直属德育处管理或德育处协助管理);
(五)完成上级临时布置的任务;
三、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和条件
(一)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分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校外志愿辅导员)
1.抓好学校少先队基础建设(组织建设,礼仪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
2.开展大队各项活动(主题教育活动,节假日活动,红领巾社团活动)
3.指导和协调中队辅导员工作;
4.协助学校行政管理工作;
5.协助社区少工委工作;
(二)少先队辅导员的条件
学校共青团工作
一、共青团的性质,组织机构和基本任务
(一)共青团的性质与学校组织机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
....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1.学生入团的基本要求:学生年满13周岁时,可发展入团,办理入团手续;
年满13周岁未满14周岁以前仍保留队籍;
2.团的组织结构:三名团员可建立一个团支部。

团的基层组织,分设团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大中学校学生支部委员每届任期一年,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或五年;
3.中学团组织机构:最高机构是学校共青团委员会,下设教工团总支部和学生团总支部;
学生团总支部下辖以班别为类的若干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主要有支部书记,组织委员,
宣传委员;学校团委书记由符合职务要求的教师担任。

中学团组织接受上级团组织和学校的
双重领导;
(二)共青团的基本任务
1.共青团的基本任务
2.学校共青团的任务:以共青团中央的基本任务为自身任务,同时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特点,培养青年学生政治素质(含政治知识,政治态度,政治组织能力和政治宣传能力)、社会
实践能力、开阔社会视野;
二、中学共青团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做好共青团工作计划与总结
(二)做好共青团组织管理工作
(三)做好共青团组织的常规工作
(四)协助学校德育处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直属学校德育处管理或协助德育处管理)
(五)完成上级临时布置的任务
三、共青团活动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形式
(一)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保证党的领导的原则;发挥作用和受教育相结合原则;思想引导与关心服务相结合原则;
充分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二)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的原则;服务中学生的原则;自主性的原则;
注意先进性和群众性统一的原则;注意统一性和层次性结合的原则;
(三)中学共青团活动的主要形式:
团日活动(三会一课,即每月一次团小组会,团支委会,团员大会和讲一次团课);
与中学教育相结合的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
三、教学设计技能
1. 教学目标的编制
素质教育实践的核心问题: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体系,
带动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的含义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预期性,生本性,具体性;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区别
1.描述主体看,教学目的以教师为主体,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
2.陈述方式看,教学目的一般用“了解理解掌握领会体会”等模糊性,主观性的心理动词;
教学目标多用“说出归纳说明辨别”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动词;
3.适用对象看,教学目的只对教师适用;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都适用;
4.结构层次看,教学目的孤立单一结构,缺乏明确层次与序列;
教学目标将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层级架构;
教学目标的功能
导向功能、测试功能、激励功能、交流功能
三、教学目标的类别
(一)美国布卢姆等人的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1)知识: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涉及重认和再现具体的事实,定义,规则等,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领会:把握材料含义与主旨的能力,转换,解释,推断。

(3)运用:运用已学的知识(包括概念,方法和理论等)来解决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问题。

(4)分析: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份并理解组织结构。

(5)综合: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强调创造能力,需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6)评价:对材料厂作价值判断的能力。

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1)接受: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

(2)反应:能主动积极投入到有关的现象中,并作出反应。

默许,愿意反应,乐意反应;
(3)价值评价:将某种特定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

态度和鉴赏。

(4)价值观的组织:将许多价值标准比较、关联和综合;
(5)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在价值观组织的基础上,个体的信念,态度
整合成完整的世界观,形成完整的个性。

最高层次的情感目标;
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1)知觉: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

(2)准备:对稳定的活动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生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3)有指导的反应:在他人或自我指导下进行的动作行为。

(4)机械动作:学习者的反应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动作模式
并不复杂。

(5)复杂的外显反应: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涉及高度协调的动作
行为;
(6)适应:能修正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需要或问题情境;
(7)创造: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应具体情境。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1.言语信息:知识或书本知识;
2.智力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3.认知策略:学习者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即处理内部世
界的能力;
而一般智力技能则是运用符号处理事情能力,即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
4.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5.动作技能:以它为基础的行为表现反映在身体运动的速度,精确度,力量和连续性;
(三)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的探索
将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方法
(一)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
1.明晰性;尽可能将模糊的,以心理动词表述的目标转换成外显的行为性目标;
将教学目标细化,分解成一系列具体的操作目标;
2.整体性:体现纵向的层次性和横向的融贯性;
3.灵活性:有所侧重;体现差异;灵活变通;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1.认知观的陈述:用内部心理过程描述教学目标,往往只使用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模糊动词;削弱教学有效性,导致教学的随意和低效;
2.行为观的陈述: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学生外显行为来陈述教学目标;
美马杰,ABCD目标陈述模式
(1)对象 A:目标描述的对象应该是学习者;
(2)行为 B:目标的陈述采用行为动词,尽量避免使用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P123动词表)
(3)条件C: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和条件;
(4)标准D:教学所要求的行为完成的质量水平,即对目标应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
如:在指认和书写中(C 条件),学生(A 对象)能迅速无误地(D标准)
读出和写出10个生字(B 行为)。

3.内外结合法: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来描述教学目标;即总体目标—具体行为;
2.教学方案的编制
一、教案编制的意义
有利于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助教研活动开展;
二、教案的构成要素
1.概况:课题,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型,教学方法等;
2.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运用,教与学的活动安排;
3.板书,板画设计或教学媒体的运用;
4.教学后记:教师课后的小结或教学随感;
三、教案的基本形式
(一)记叙式教案:备课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讲稿式的详案,纲要式的简案;
(二)表格式教案:重点突出,使用方便;
(三)卡片式教案:分教案纲要提示;教学内容提示和材料补充;
四、教案编制的要求
科学规范,简洁明了,形式多样,理念先进;
五、教案编制的程序
(一)研读课程标准
(二)分析处理教材: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
(三)确定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标杆,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四)了解教学情境:包括了解学生和教学的场地和设备,重点是了解学生;
(五)选择教学方法
(六)准备教学媒体
(七)设计教学过程:教案编制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分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环节;
六、新课程教学中教案的构成要素
1.新课程教学备课的重点:备教师,备学生,备课后反思;
2.教案突出人的因素: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学法指导;
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3.教师备课:先备自己,包括备教法,学法,心理,情绪;
4.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因材施教。

四、课堂教学技能
1.导入的技能
一、导入的功能
(一)引起注意,激起好奇;
(二)激发兴趣,诱发学习动机;
(三)铺设桥梁,衔接新旧知识;
(四)提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
(五)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
二、导入的类型
(一)情境导入:通过语言,图片,幻灯,记录片,故事,游戏,音乐,绘画等,制造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

(二)温故导入: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三)问题导入:可由教师或学生提问;直接提问或侧面提问;直接问句或谜语等方式;
(四)实验导入:演示实验,引导观察并思考实验中各种现象,进入学习情境;
(五)悬念导入:创设悬念性问题,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六)观念冲突导入:针对某一自然或社会现象呈现互相矛盾特点,产生激烈思想冲突;
三、导入的应用
(一)导入的原则:目的性,启发性,关联性,趣味性,艺术性;
(二)导入的基本要求:趣味性,启发性,迁移性,目的性;(短新精快奇准)
2. 讲授的技能
一、讲授的作用:最古老最基本,应用最频繁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的优点和局限
1.讲授的优点:效率高;成本低;较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知识的系统性;
2.讲授的局限:本质是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不易培养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不能代替自学和练习,不宜过多讲授;无法照顾个别差异;过长讲授,影响有效学习;
(二)课堂讲授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传授事实性的知识;班级教学;低年级或性格内向学生;思维清晰,擅长表达的教师
二、讲授的基本形式
(一)讲述:分叙述式和描述式;偏重讲事;
(二)讲解:偏重讲理,侧重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解说式(用学生熟悉事实事例,以感知为起点理解概念或说明事物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
解析式(解释和分析规律,原理和法则,主要有归纳和演绎两种途径)
解答式(以解答问题为中心,具一定探索性)
(三)讲读:把讲解和阅读材料结合起来,在语文和外语教学中较常用;主要有范读评述式;词句串讲式;讨论归纳式;比较对照式;辐射聚合式;
(四)讲演:讲授最高形式,不仅要系统全面描述事实,解释道理,还要分析比较,
综合概括,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手段,作出科学结论。

三、讲授基本要求
准备充分;科学性;启发性;生动形象;简洁通俗;和谐性;讲授要与板书配合;
3. 提问的技能
一提问功能:最常见教学方式,提高教学针对性有效性最直接方法
激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促进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培养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管理课堂教学;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一)知识性提问:考察概念,字词,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记忆情况的提问方式,
是最简单的提问;只需学生复述即可;
(二)理解性提问:检查已学知识及技能理解和掌握情况;
(三)应用性提问:检查把所学概念,规则和原理等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提问方式;
(四)分析性提问:要求分析知识结构因素,弄清概念间关系或事件前因后果,得出结论
(五)综合性提问:要求发现知识间内在联系,把教材内容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
(六)评价性提问:要求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作出价值判断,或比较选择。

三、目前提问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提问问题数量过多;不能倾听学生回答问题;总是少数学生回答;
控制问题答案;给予消极反馈;忽视学生提问;
四、课堂提问的要求:设问得当;发问巧妙;启发诱导;归纳总结;
五、提问的原则:充分准备;以学生为中心;宁静勿滥;兼顾各种类型问题;
4. 板书的技能
一、板书的作用:既是教学基本功,又是基本教学技能;
有助吸引学生注意力(听觉与视觉刺激巧妙结合);
有助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视觉获得信息占83%,听觉占11%,其他占6%);
有助理解和巩固知识;有助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助发展学生思维(有步骤边讲边写,知识层次化,系统化);
有助课后复习;板书有示范作用;
二、板书的类型
(一)提纲式:层次分明,内容系统,便于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
(二)词语式:紧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激发思考,引起联想;
(三)表格式:内容扼要,对比性强,易使学生把握事物本质,深刻领会教学内容;
(四)线索式:反映文章内容情节变化,注意各部分相互联系,思路清晰,线条明朗;
(五)图文图式:图画与文字相结合,形象直观突出重点,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阐述式:边分析边阐述,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
(七)电子式:省时省力,生动美观,效果好;
三、板书的要求
文字正确清楚美观;用语准确简洁生动;
计划周密,布局合理(一般正板书从左至右依次书写,副板书靠右侧书写,可适时擦去);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因材施“书”,详略有度;
板书,讲解协调一致(先写后讲;先讲后写;边讲边写);
板书样式灵活多样;注意色彩运用(引起视觉反应,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但不宜过多);
5. 课堂小结的技能
一、课堂小结的功能
完整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帮助梳理知识;巩固与提升知识;
活跃思维,发展兴趣;铺垫后续教学内容;
二、课堂小结的要求
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简明扼要;引导性;前呼后应;
可用图表或表格做小结;重视课堂当堂检测;
三、课堂小结的方法
(一)归纳总结式:最常见的结课方式——提纲挈领,全面准确,简明扼要;
(二)练习式:课堂练习强化知识,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学风;
(三)悬念式:诱发强烈学习欲望
(四)比较式:引导通过对教学内容采用辨析,比较,讨论等方式结束课堂教学;
(五)首尾呼应式:将课堂小结设计与课堂导入时设置悬念呼应,巩固兴趣,强化记忆;
6. 课堂管理的技能
一、课堂管理的内容
(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管理
(二)课堂时间的管理:一定意义上是学生学习时间的管理;
(三)学生的管理:课堂管理的直接对象是学生;
(四)教师的管理:教师起组织,引领,指导,督促和鼓励作用;
(五)课堂纪律的管理:课堂纪律的管理应以课堂规范为内容,教育与自我教育为手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来进行;
二、课堂管理的原则
(一)重视课堂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着眼学生全面发展;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
(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四)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
三、课堂管理的方法
(一)着力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教学是防止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第一道防线;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行为规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三)切实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与指导
1.营造课堂氛围;
2.轻敲响鼓:把声音的声色情融为一体,运用到语气上;
3.目光暗示:期待目光,尽可能平视或环顾大多数;
4.动作指引:手势具有状物,言志,召唤,传情的特殊本领;面目表
情有潜在控制作用;
教师站姿,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
5.行为矫正:奖优为主,罚劣为辅;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
6.旁敲侧击:
7.自我管理:指导自我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使教学成为开放系统;
(四)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沉着冷静,以静制动;及时高效;化弊为利;幽默诙谐,化解矛盾;采
用暗示,旁敲侧击;
五、教学评价技能
1.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与含义(对教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