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古文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3687b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c.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1. 《观书有感》杨绛在《观书有感》一文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情地描述了书籍对她的影响和启发。
她认为,读书扩展了她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使她懂得了生活的真谛。
通过读书,她成为了一个有深度的思考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
杨绛深情地表达了她对读书的热爱,并鼓励人们要多读书,以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快乐。
2. 《步韵》《步韵》是南朝宋代文学家刘义庆创作的一篇古文。
在这篇文章中,刘义庆用华丽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五音六律的美妙之处。
他通过诗词的韵律将音乐与文字相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刘义庆以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探索。
3. 《天净沙·秋思》苏轼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词。
苏轼用流畅而精湛的词句,将秋天的景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描述了麦穗金黄、菊花黄烂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苏轼对家乡的深情。
4. 《暮江吟》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的《暮江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描绘江水、庐山等景物,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深邃。
杨万里运用生动的词句,让读者感受到他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对世界万物的赞美之情。
这篇文言文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宇宙的无尽思考。
5. 译文文言文古文译文的目的是将古代文言文转化成现代汉语,以便现代读者能够理解和体味古人的思想和感情。
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意境,同时也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通过译文,读者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情感表达。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关于文言文古文及译文的内容。
这些文言文作品和译文,展示了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阅读这些古文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并感受到文学的美妙与魅力。
八年级上册期中文言文翻译检测
![八年级上册期中文言文翻译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764d7c1d227916888486d79d.png)
八年级上册期中文言文翻译检测班级:姓名:成绩:《桃花源记》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3、复前行,欲穷其林。
解词:穷:尽。
译: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词:属:类。
译: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解词:交通:交错相通。
译: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解词:要:同“邀”,邀请。
译: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解词:妻子:妻子小孩;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译: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1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1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14、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15、欣然规往。
未果解词:规:计划。
译:16、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词:寻:不久;津:渡口。
译:《陋室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解词:名:著名;灵:灵气。
译: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译:《爱莲说》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解词:蕃:多。
译:2、予独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译: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6、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解词:鲜:少。
译:8、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译: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核舟记》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解词:奇:零数;许:上下、光景。
译: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译: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5、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熠中。
解词:比:并。
译:6、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仰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八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0cadcd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a.png)
八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翻译八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翻译 2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八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翻译 3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喜爱牡丹。
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艳,它中间贯通,外部笔直而不弯曲,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在远处观赏它,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它呀。
初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带翻译)
![初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带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7e468ea9b89680203d8258f.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①朝服.衣冠:②孰.视之:③皆以.美于徐公:④期年..之后: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答:。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答:。
【参考答案】5.①朝服.衣冠:穿戴②孰.视之:通“熟”。
缜密,仔细,周详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④期年..之后:一年⒍ (4分)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⒎(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⒏(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
语文八上必备文言文翻译
![语文八上必备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c796a6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8.png)
一、《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解读:这段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勤奋学习,按时复习。
同时,也表达了对待朋友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待误解和批评的宽容心态。
二、《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解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即以德治国。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引领民众向善。
三、《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义之地才是美好的,选择不住在仁义之地,怎么算是有智慧呢?”解读:这句话强调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选择居住在仁义之地,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四、《公冶长》原文: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翻译:子贡问道:“我怎么样?”孔子说:“你呀,是个器具。
”子贡说:“什么样的器具?”孔子说:“是宗庙里的瑚琏。
”解读:这句话揭示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就像器具一样,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发挥。
五、《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和爱好对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喜爱所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以上对《论语》中重要篇章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以及他对教育、治国、为人处世的看法。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4c9c2f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8.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1:《秦庭燎原》
秦朝东击赵国,烽烟四起。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混乱中,
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农民起义。
他打败了秦军,进军都城咸阳,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因为内部的分裂和
外部的围剿,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译文2:《董卓的野心》
东汉末年,董卓是个野心勃勃的宦官,他唆使汉少帝杀害了大
将军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迁都洛阳,加强了自身的兵力。
他极度残暴,任意妄为,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
最终,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董卓的统治。
译文3:《刘备的演说》
东汉末年,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
安宁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与诸葛亮一起努力,先后组建
了蜀国和蜀汉政权。
在一次重要的演说中,刘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
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他的演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为他
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译文4:《文学修养》
在古代,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文学,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
文学作品也
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文学修养,多读经
典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修养。
部编版八上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400ecaed630b1c58eeb597.png)
《三峡》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船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的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凉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文: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澄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文: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看到日光。
《富贵不能淫》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译文:这怎么能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10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4ccf7048d7c1c708a1453b.png)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感到很惊奇。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
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
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陋室铭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
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https://img.taocdn.com/s3/m/6a653ed3f01dc281e43af03a.png)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3、【绝巘】14、【飞漱】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18、【霜旦】19、【肃】20、【属引】【属】,【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自非】如果不是。
4、【亭午】正午。
【亭】,正。
5、【夜分】半夜。
6、【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8、【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057424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9.png)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谋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过量,居住不求舒适,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问:“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不错。
但不如贫穷而快乐,富有而好礼的人。
”孔子说:“不怕物资少,只怕分配不均;不怕贫穷,只怕不安定。
如果分配均匀,就没有贫穷;和谐相处,就不会物资少;安定团结,就不会有倾覆。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忧愁不安。
”孔子说:“君子不是没有用处的器具。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曾子说:“君子通过学习来结交朋友,通过朋友来培养仁德。
”。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译文+习题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译文+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34631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1.png)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译文+习题01 三峡北魏·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阅读理解1.课文第①段,主要采用了何种方法来写“山”?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山的连绵、高峻,侧面借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进一步写山的雄伟。
全段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雄伟峭拔的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请赏析这句话。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161f1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9.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___欲伐越,问计___。
___曰:“臣闻兵不厌诈,诈可制敌。
臣有一计,可以使越王自灭。
”___:“___也?”___曰:“陛下设一美女,令人以珍宝献之越王,越___,必为所动,召入后宫,而陛下乘机发兵,___必不戒备,可一举而定也。
”___其计,遂命人选美女,以珍宝献之越王。
___见之,大喜,召入后宫。
___发兵,越___,慌不可终,遂败于___之手。
选自《史记》)【注释】___:___,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
越: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浙江省南部。
1.文中“兵不厌诈,诈可制敌”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为什么要问___如何伐越?___给出的计策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述计策的过程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指战争中可以使用欺骗手段来制敌,而欺骗是不会用尽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45fae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e.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将介绍《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所包含的文言文古文及其译文。
古文1:《论语·学而》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研究并时常温它,难道不让人开心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让人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
古文2:《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漂亮的雎鸠在河洲上喧哗。
腼腆的女子,君子善媒。
古文3:《庄子·齐物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译文:北冥之中有一种鱼,名叫鲲。
鲲的体型之大,千里之外也不可知。
古文4:《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王肃之妻有罪,怒而杀之。
试以王之法视之说之,王怒,曰:“夫命也,不得不行。
”译文:王肃的妻子犯了罪,他生气后将其杀了。
有人用王的法律来视察并说情,王发怒说:“命令一出,就不能不执行。
”
古文5:《孙子兵法·谋攻》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谋始于使人,成于不失其机。
译文:所以用兵的方法,对方力量是自己的十倍就围困之,五倍就进攻之,对方力量超过自己的二倍就分割之。
计谋从派人开始,成功在于不失去战机。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古文及其译文,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古文,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fbbf69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3.png)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比如一座小城)内城方圆三里,外城方圆七里,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破,必定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连亲人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富贵不能淫》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卖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憾,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专题03 课内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部编版)
![专题03 课内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3239df7cd184254b3535f3.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之课内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翻译1.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父命.之________ 与民由.之________ 威武不能屈.________ 妾妇之道.________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 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 无违.夫子________ 往之女.家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6)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翻译句子。
(1)何苦而不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翻译文言句子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
10.参照课文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下面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384865f05087632311212c1.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重点字词解释和常考句子翻译)(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重点字词解释和常考句子翻译)(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638ee0a300a6c30d229f0d.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三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2)略无阙处略无:(3)自非亭午夜分亭午:(4)自非亭午夜分夜分:(5)不见曦月曦:(6)至于夏水襄陵襄:(7)沿溯阻绝沿:(8)沿溯阻绝溯:(9)不以疾也疾:(10)则素湍绿潭素湍:(11)回清倒影回清:(12)绝多生怪柏绝:(13)飞漱其间飞漱:(14)每至晴初霜旦晴初:(15)每至晴初霜旦霜旦:(16)属引凄异属引: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3.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 )(2)绝①沿溯阻绝( )②绝多生怪柏( )③哀转久绝( )(3)清①回清倒影( )②清荣峻茂(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2)良多趣味良:(3)空谷传响空谷: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谢中书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交辉:(2)四时俱备四时:(3)晓雾将歇歇:(4)沉鳞竞跃沉鳞:(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2.解释下列多义词。
欲①夕日欲颓(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晓雾将歇.古义:今义:(2)夕日欲颓.古义:今义: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夕日欲颓.颓: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八上文言文翻译加注释
![八上文言文翻译加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ff57c16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e.png)
《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夫子哂之。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注释:1. 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孔子的四位弟子。
2. 侍坐:陪伴坐着。
3. 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我比你们年纪稍长。
4. 毋吾以也:不要因为我年纪大而不敢发言。
5. 居则曰:‘不吾知也。
’:平时说:“没有人了解我。
”6. 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
7. 则何以哉: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8. 率尔而对:不假思索地回答。
9. 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10. 摄乎大国之间:夹在大国之间。
11. 加之以师旅:加上军队的侵扰。
12. 因之以饥馑:接着又是饥荒。
13. 由也为之:如果由我来治理。
14. 比及三年:等到三年之后。
15. 可使有勇:可以使人们勇敢起来。
16. 且知方也: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17. 夫子哂之:孔子微微一笑。
18. 求,尔何如:冉求,你怎么样?19.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
20.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等待君子来完成。
21. 鼓瑟希: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
22. 铿尔:突然停止。
23. 舍瑟而作:放下瑟站起来。
24. 异乎三子者之撰: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人不同。
25. 莫春者:暮春时节。
26. 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
27. 冠者五六人:戴冠的成年人五六人。
28. 童子六七人:童仆六七个。
29. 浴乎沂:在沂水中沐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古文翻译
原文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
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注释
1. 羁:拘束,束缚。
2. 环堵:四壁。
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3.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4.辍:停止,停下。
5.畜:同“蓄”,储蓄。
6.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7.适:满足。
8.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9.尝:曾经
10.蔽:遮挡
11.此:这样 12.解:理解 13.具:具备
译文
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
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
曾写作《五柳先生传》说:“家里四壁很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穿破了,盛饭的容器屡次空着,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
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
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
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
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何必要有琴的声音呢?”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原文
赵襄主①学御②于王子期,俄而③与子期逐④,三易⑤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⑥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⑦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⑧远。
今君后则欲速⑨臣,先则恐逮于⑩臣。
夫⑾诱⑿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13)君之所以后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
( 1 )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君王。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此处指王良。
( 2 )御:通“驭”,驾车。
( 4 )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 5 )易:更改,改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 6 )尽:穷尽。
(7 )调:相协调。
(8 )致:达到。
( 9 )逮:追捕。
这里是“追赶”的意思。
(10 ) 于:被,表被动
(11 )夫:语气词,不译,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12 )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
诱,引导,这里指沿着同一路线奔跑。
(13 )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14 )“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中的“于”字:向,介词
(15)上何以调于马”中的“于”字:与。
上:同“尚”,还。
语句注释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我的本领已经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
(2)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
(3)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如今国君
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驾车赛跑,不是领先就是落后。
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
(4)此君之所以后也:这就是您会落后的原因了。
译文
战国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术。
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比赛之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次都落在王子期后边。
襄主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没有完全教给我。
”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你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时候有问题。
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重要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
现在,你在我后面,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来。
其实,驾驭(引导)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
而你的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
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山中野味,田野蔬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的举行酒宴。
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