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引领的理解力四年级下册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表(3)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
3、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并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探究,总结出对人类有价值的信息,创造出对社会有价值的小发明。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编写了四篇课文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
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自然之道》教育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育我们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不破坏森林、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蝙蝠和雷达》教育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从中得到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教育我们要学会从自然界的生物中获得发明与创造,懂得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道理。
教学目标: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2、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受到有益的启示。
3、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总体构想:根据以上这些特点,特将本组课文组合为下列版块。
即:第一版块生字词学习及词语盘点,初读课文。
(2课时)第二版块探究大自然规律(2—3课时)第三版块激发社会责任感(1—2课时)第四版块深入领悟写作方法(2—3课时)第五版块汇报展示及习作(3—4课时)第一版块:生字词学习及词语盘点一、学习生字词1、认真填写。
2、生反馈学习情况,师总结出全班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生字和生词,并一齐想办法克服。
3、齐读生字生词,巩固学习成果。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齐读导读部分,生思考:导读部分给我们讲了什么?第一方面:本组课文是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基本信息单元主题】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了解现代诗主要内容】《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整理资料的方法;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单元研究目标】1.通过查找工具书及同桌合作,能认读19个字,能正确书写23个生字,能正确听写17个词语;能积累优美的词句,并能尝试运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2.能熟练朗读诗歌,能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情感和韵味;能背诵《短诗三首》和《绿》。
3.能结合整理的资料,体会现代诗的特点。
4.能与同学合作,编写小诗集;能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
【课时安排】8课时二、本单元研究设计三、研究主题】轻叩诗歌大门(2学时)【课型】整体感知课【研究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6首诗的主题与情感。
2、经由进程圈画、查字典、同桌合作等体式格局认识本单元的19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提高自力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惯。
3、借助关键词,归纳综合每首诗的主题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4、了解XXX及其作品,尝试背诵《短诗三首》和《绿》。
5、能结合朗读,总结诗歌的特点。
研究重难点】研究重点:熟练掌握生字词;体会每首诗的情感和韵味。
研究难点: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
研究过程】第一课时课前研究:1、朗读诗歌,圈画出生字词和关键词句,标出难字和生僻字的记忆要点。
2、初步概括每首诗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
研究任务一:(指向研究目标1)1、大声朗读《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说本单元的主题和每首诗表达的情感。
研究任务二:(指向研究目标2)1、有感情地朗读每一首诗歌,随XXX画出二会字和四会字。
2、老师通过巡视和学生反馈,有针对性地在黑板上板书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
研究任务三:(指向研究目标3)1、小组合作,讨论,形成小组最后概括出来的每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能复述课文大意。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新句型和表达方式,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解读。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文本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尊重多元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准确运用。
阅读策略与技巧的培养,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抽象、深刻的课文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和感悟。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自主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生字词,了解课文背景信息。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课堂讲解与讨论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预习中的疑惑和感受,教师给予指导。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探讨文中人物性格、情感变化等深层次问题。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新句型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第三单元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日照、昼夜和季节的影响等;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和理解;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日照、昼夜和季节的变化3.经纬度和时区的概念4.世界各地的不同时区及其特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影响;•日照、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原因和规律。
2.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理解日照、昼夜和季节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与学生互动提出问题。
2. 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日照、昼夜和季节的变化规律,辅以图片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实验探究(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日照、昼夜和季节的影响,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拓展活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活动,通过经纬度和时区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不同时区及其特点,并展开讨论。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总结学习收获,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总结归纳,以及课堂小测验等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通过观察家庭和周围环境,总结自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观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但在实验环节的指导和组织上还需进一步提升,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为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整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第五小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表(单元)博乐市第五小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表主备人辅备人备课时间2017.3.7科目语文单元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以“大自然的启示”编写的。
《自然之道》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育我们合理的规划,利用土地;《蝙蝠和雷达》教育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的启示》教育我们要学会从自然界中获得发明与创造。
本组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会写26个生字,会认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思维的品质。
3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思考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默读和自学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问题解决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诵读,质疑探究等多种手段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 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究科学精神。
课时划分9自然之道(2课时)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课时)11、蝙蝠和雷达(2课时)12、*大自然的启示(1课时)语文园地三(4课时)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研讨记录: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
《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张敏:《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韩玲美:本组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取材。
启示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保护好生态平衡,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二是要从大自然获得启示,从而进行发明创造。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整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整教案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语言知识: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式,以及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2.语言技能: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文化背景: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西方国家的节日,如感恩节、圣诞节等,以及相关的习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已经掌握了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表达方式,对于新的时态和词汇,他们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对一般过去时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景进行讲解。
2.部分学生可能对西方的节日和文化习俗不太了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式,掌握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一般过去时进行交流。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西方的节日和文化习俗,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式,相关词汇和短语的运用。
2.难点:对一般过去时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西方节日和文化习俗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2.交际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语言交流。
3.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词汇和短语,以及情景对话。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阅读材料,介绍西方的节日和文化习俗。
3.教学卡片:制作单词卡片,用于课堂上的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表达方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PPT展示本课的词汇和短语,如“yesterday”,“last week”等,并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式。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一、单元内容概述1.1 单元主题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关爱”为主题,通过一组生动的故事和散文,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1.2 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5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两首》、《小燕子》、《荷叶母亲》、《乌鸦喝水》和《触摸春天》。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古诗的韵味,又有生动的故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意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2.1 教学策略- 以情境教学为主线,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思维能力。
-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2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培养语感。
-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出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5. 总结与拓展: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空间。
3.2 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5分钟- 自主学习:15分钟- 课堂讲解:20分钟- 实践活动:10分钟- 总结与拓展:5分钟四、评价与反馈4.1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组织编写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
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选编本组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本组四篇课文有叙事性文章,也有说明性文章。
有的是讲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的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在实施教学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联系以前所学过的“保护环境”等相关专题课文,在教学内容上统筹安排,把“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有机整合起来;2.要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3.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
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可能是前人已经有了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新意”,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4.本组多篇课文涉及到一些科学常识,在课上,对这些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要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
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表格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表格教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年月日一次备课二次备课9短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个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教学难点:1.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整理资料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个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初读课文,读出节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释义诗题1.《纸船》——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泄气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痛归去。
这是XXX先生的一首小诗。
让我们一起朗读欣赏。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XXX先生的三首短诗。
2.(板书课题:繁星)学生齐读课题“繁星”。
解释“繁星”,指导誊写“繁”字,上下结构,留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3.诗集引见:《繁星》:是XXX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墨客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后发于北京的《晨报》。
《繁星》是XXX在印度XXX《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琐屑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天然的崇敬和歌颂。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合教学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由4篇课文、“综合性练习”和“语文园地”组成。
课文包括《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材简析:《短诗三首》均出自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繁星》,对母爱,对童心,对自然的赞美是冰心《繁星》诗集永恒的主题。
《绿》创作于1979年,作者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春回大地到处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
《白桦的作者》诗人叶赛宁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展现了白桦高洁之美,流露了作者对故乡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戴望舒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体现了真实与想象的融合,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景象。
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4个栏目组成。
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字词,并掌握字词的基本应用。
4.学会积累手机古诗,创作小诗。
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诗歌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教学课时分配:基础知识及主要内容 1课时理解课文及表达手法 1课时共计 2课时第一课时:第三单元基础复习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能读会写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或者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短诗三首》《绿》。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读会写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或者句子。
2.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短诗三首》《绿》。
教学具准备:课件第二课时:第三单元理解巩固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现代诗饱含情感、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独特的特点。
3.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教学目标:1.研究认识“漫、涛”2个生字,掌握“繁、漫”等8个字和“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的写法。
2.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理解现代诗的特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研究认识“漫、涛”2个生字,掌握“繁、漫”等8个字和“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的写法。
2.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现代诗的特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歌,那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请问大家,你们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3.今天,我们将研究现代著名诗人XXX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
1.介绍作者XXX的简介。
XXX(1900—1999),原名XXX,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XXX受到XXX《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
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4.请同学们读出你们最喜欢的一首诗歌。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研究《繁星》(七一)。
1) 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 读完这首诗,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想象“月亮、XXX、母亲的膝上”这些形象的样子。
)3) “这些事”指的是什么?(童年的那些事。
)4) “月明的园中,XXX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句话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 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 试着背诵诗歌。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整体解读本单元教材全部选编现代诗歌,意在引导学生感受简单诗歌中的语言美、韵律美,从中感受深厚的情感,如第一篇《短诗三首》选自冰心的诗集《繁星》,让孩子们感受冰心诗作中的母爱主题,初步奠定对大海大自然的喜悦情感基调。
第二篇《绿》意在让学生感悟绿的美,春天的美与活力。
第三篇《白桦》是苏联作家的作品,翻译为中文后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部分寓意和语境难以理解,但主题还是相当鲜明,以俄罗斯的国树白桦歌颂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篇《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自然中的自由与欢乐。
初步的学习后,也要求学生能学习基本的写作方法进行是诗歌创作,综合性学习通过诗歌朗诵会、编小诗集都较好地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结合以上分析,可将本单元的阅读语文要素规划为:1.通过与各种文体的对比阅读,如古诗,发现现代诗具有有节奏,大致押韵,和分行排列的特点。
(理论知识)2.以多种朗读方式读出诗歌的节奏,初步感受情感。
(方法)3能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进行自我创作。
(能力)4.了解收集现代诗的多种途径,能通过书籍、杂志、报纸、网络等方式,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5.初步学习整理现代诗的方法,可按照作者和出处,将喜爱的诗歌摘抄下来;再按诗歌内容或作者等方式,小组归类整理。
6.了解如何编排小诗集,例如取题目、设计封面和插图、编写目录等,小组合作编小诗集,装订后在班里展示。
7.班级分工,举办诗歌朗诵会。
在朗诵时注意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表情、手势要自然。
二、教学规划板块一:阅读导语页板块二:品读诗歌板块三:综合性学习板块四:日积月累三、教学设计9短诗三首1.诗集介绍。
(出示多媒体)《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概念引领的理解力四年级下册三单元整体教案设计单元表
概念引领的理解力四年级下册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表基本信息:1 / 25 1/ 25学习目标:2 / 25 2/ 253 / 25 3/ 254 / 25 4/ 25评估:5 / 25 5/ 256 / 25 6/ 25概念引领的理解力课时整体教学设计课时表基本信息: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学习目标:7 / 25 7/ 25学习与教学过程8 / 25 8/ 259 / 25 9/ 2510 / 25 10/ 2511 / 25 11/ 2512 / 25 12/ 25基于核心价值的课时教学设计表13 / 25 13/ 25基本信息:学习目标:14 / 25 14/ 25学习与教学过程15 / 25 15/ 25一、看图列式,初步认识出示方块图: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求出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吗?颜色分明的方块图能帮助学生自然清晰的运用数形结合写出乘法分配律下面的两种基本形式。
生:16 / 25 16/ 25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导学生分别从横向观察和纵向观察两个方面进行思考)生:横向观察。
先算3行白色的方块个数,每行有5个,一共有3行,所以白色方块的总数有3个5,就是3×5;再算4行蓝色方块的个数,每行有5个,一共有4行,所以蓝色方块的总数有4个5,就是4×5。
最后把白色的总个数与蓝色的总个数相加,列出算式:3×5+4×5。
纵向观察。
把每列的3个白色方块和4个红色方块合起来看成一列,每列都有一个(3+4),一【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运用加法和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为理解乘法分配律打下基础,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 25 17/ 25共有5列,就有5个(3+4)。
师:同学们的解释非常细致,老师为你们点赞。
通过同学们的解释,我们发现求一共有多少个方块时,先分别乘、再合起来,也可以先合起来再乘二、情境呈现加深认识师:一块地里种着芍药和牡丹两种植物。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备课设计
写作方法训练点
1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得。
学
情
分
析
学生已有基础
“这一单元是科普文单元,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要教给他们什么呢?首先我们从四年级孩子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分析,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而四年级的教学是段到篇的过渡,我们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括能力。
②教师准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组元
推荐
阅读
书目
生命的密码》《六大洲动物考察记》《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全国大中小学生“珍惜爱护水资源”系列优秀作品集》
5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6加强学科整合意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
重难点
1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2读中感悟,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和受到的启发,最后,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组元
训练点
阅读方法训练点
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通过理清文中几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课时
分配
安排
9《自然之道》2课时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课时
11《蝙蝠和雷达》2课时
12《大自然的启示》1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机动课时2——4课时
作文及口语交际准备
要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从习作与口语交际的素材、方法两个角度提前做好准备,课堂教学才能省时高效。
1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的整体学习思路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的整体学习思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的整体设计第3单元按照“走进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短诗三首》《绿》《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4首诗歌组成。
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不同的意境,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了解诗歌的特点,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本单元重点:(1)掌握生字词,完成生字词的预习笔记。
(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语言的魅力。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4篇诗歌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比如,《短诗三首》中的提到的“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写出了对母亲的依恋;《绿》中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写出了对绿的感受和热爱;《白桦》中通过对白桦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具有白桦精神的守林人的赞美。
《在天晴了的时候》描写了作者看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表达作者对雨后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本单元课后题安排了收集诗歌资料,制作摘抄本的作业。
如《短诗三首》课后“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准备一个摘抄本,抄写下来,写明作者及出处。
《白桦》一文中,收集诗歌,交流自己的摘抄本。
(4)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本单元有一个“综合性学习”要求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要求: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拓展阅读: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冰心的《繁星》、金波的《儿童诗选》、余光中的《乡愁》、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等。
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本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
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本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一、单元解读(一)单元页解读1.人文主题解读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诗歌”二字,告诉了课文体裁;“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既道出了诗歌的作用和功能。
“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与“用眼睛看美丽的世界”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者强调的是眼睛的美丽,即读诗歌要擦亮眼睛,要慧眼识珠,当然也暗示着读诗歌的过程也是让自己眼睛美丽的过程。
2.语文要素解读这个单元有三个语文要素。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是“学什么”的要求,关键词是“初步了解特点”“体会情感”,说明特点与情感是诗歌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是“怎么学”的要求,强调诗歌学习一定要收集相关资料,并学习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是拓展性要求,旨在通过课内到课外的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熟悉诗歌,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课文解读这个单元共有四篇课文:《短诗三首》《绿》《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
《短诗三首》是冰心的作品。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省长乐市(今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
《短诗三首》选自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繁星》。
《繁星》共有诗歌164首,写于1919年冬至1921年秋。
课文所选的三首分别是诗集中的第71首、第131首和第159首,所以依次以《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为题。
《繁星》的所有诗作篇幅都不长,两三行、三五行,有的只有一行。
但在艺术上,《繁星》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书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却意味深长;在语言上,清新淡雅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引领的理解力四年级下册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表基本信息:
1/ 25
学习目标:
2/ 25
3/ 25
4/ 25
评估:
5/ 25
6/ 25
概念引领的理解力课时整体教学设计课时表基本信息: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学习目标:
7/ 25
学习与教学过程
8/ 25
13/ 25
基于核心价值的课时教学设计表基本信息:
学习目标:
14/ 25
学习与教学过程
15/ 25
一、看图列式,初步认识
出示方块图:
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求出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吗?
颜色分明的方块图能帮助学生自然清晰的运用数形结合写出乘法分配律下面的两种基本形式。
生:
16/ 25
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导学生分别从横向观察和纵向观察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生:横向观察。
先算3行白色的方块个数,每行有5个,一共有3行,所以白色方块的总数有3个5,就是3×5;再算4行蓝色方块的个数,每行有5个,一共有4行,所以蓝色方块的总数有4个5,就是4×5。
最后把白色的总个数与蓝色的总个数相加,列出算式:3×5+4×5。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运用加法和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为理解乘法分配律打下基础,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25
纵向观察。
把每列的3个白色方块和4个红色方块合起来看成一列,每列都有一个(3+4),一共有5列,就有5个(3+4)。
师:同学们的解释非常细致,老师为你们点赞。
通过同学们的解释,我们发现求一共有多少个方块时,先分别乘、再合起来,也可以先合起来再乘
二、情境呈现加深认识
师:一块地里种着芍药和牡丹两种植物。
芍药有4行,每行有5棵;牡丹也有4行,每行有6棵。
想要知道芍药和牡丹一共有多少棵?请你将数学信息用方格画出来、借助于数方格的方法说一说你的解决方法。
生:可以先求芍药的棵树,再求牡丹的棵树,最后求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
列出算式:5×4 + 6
18/ 25
19/ 25
20/ 25
师:请你观察上面等号两边的算式,在结构上,左边具有什么特点?右边具有什么特点?生:左边是两个数分别跟第三个数相乘,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
师:继续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两个数分别跟第三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
生: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先相乘再相加。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得很准确!两个数分别跟第三个数相乘,就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说,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先相乘再相加。
21/ 25
22/ 25
23/ 25
24/ 25
25/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