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中国文学之怪现象(20200623175403)

合集下载

浅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笑话、新闻

浅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笑话、新闻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笑话、新闻饶苏青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摘 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吴趼人所创作的一部具有再现晚清官场、商场、家庭等生活现实的社会小说,小说中多次用笑话、新闻的方式来叙述主人公九死一生所遇、所见、所感,使小说整体带有明显的戏谑精神和、实时价值。

关键词:怪现状;笑话;新闻[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3-088-02《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下文简称《怪现状》)是晚清小说家吴趼人的代表作品,它原连载于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中,后由广智书局陆续分册出版单行本,是报刊文学的产物。

本文将根据小说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笑话”、“新闻”,结合吴趼人本人以及创作特色来探讨《怪现状》所展现的笑话精神和新闻价值。

一、笑话、新闻中戏谑与实时的价值(一)新闻中晚清社会实况主人公九死一生所叙述的笑话、新闻中,一部分为他人转述,一部分为他在为吴继之管理商号而四处奔走时的所见所闻。

这些笑话、新闻大致分为官场、商场、家庭三类。

首先是官场生活,在九死一生的记载中,官场上的笑话、新闻不在少数,揭露了晚清官场混乱、官员作风不正问题。

其一,晚清官场中官爵买卖现象普遍,官员贪污贿赂严重。

如小说中重要角色苟才一生的起起落落,加官或被开除都与钱财挂钩,苟才曾为了保官把自己的儿媳送给了上司,但却没有捞到好处,后来成为银元局总办,打着为官的名义捞取钱财。

在最后苟才被查时,“化了六十万两银子,好钦差,就此偃旗息鼓地去了……化的六十万虽多,幸得他还不在乎此,每每自己宽慰自己道:‘我只当代他白当了三个月差使罢了。

’”[1]六十万两银子在苟才眼里只够得上三个月的差使,足以见得官差的腐败作态。

其二,官场行政的荒唐性,官员在执政时常是大动干戈而无所作为。

如第二十六回一位靠偷钱获得安徽臬台的职位后,继续偷官钱被抓,在审讯时臬台的伤被发现后各个官员的神情值得深思,“一时抚台怒了,藩台乐了,首道、首府惊的呆了,首县却一时慌的没了主了”[2]。

浅析十七年文学思潮中的怪现象

浅析十七年文学思潮中的怪现象

浅析十七年文学思潮中的怪现象作者:黄小玲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1期摘要:十七年文学思潮是指建国后的十七年文学思潮。

即1949年到1966年的文学思潮。

对文学来说,这本应该是一个包容开放繁荣发展的多元化的时代。

但实际上,在建国新时代下它却是在艰难的前行。

这是文学发展的一个怪现象,但此时说的“怪”在当时却是“怪”的那么的正常,那么的理所应当。

本文将对十七年文学思潮中的怪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学思潮;怪现象;原因一、对十七年文学思潮怪现象的分析一位学者曾说“照理说,经过五四新文化洗礼的一代知识分子,通过30年的磨练,应该更加成熟,更有驾驭文学向更高境界奋进的能力。

但是,谁曾想到,自由翱翔于心宇的凤凰折断了想象的翅膀;带刺的野玫瑰枯萎了挺拔的绿叶;冲破家的藩篱,却又走进非文学的国度;…夜莺‟亦只会吟唱“白天的歌曲”……缘何五四的宗师和宿将们在风和日丽的朗朗晴空下难以唱出无愧时代和历史的动人诗篇?甚至那圆润的歌喉居然几近失声了呢?为何诗人们只能鹦鹉学舌了呢?”由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建国以来的十七年里,文学家们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窘迫和困境,这是令他们窒息的噩梦。

在这十七年里,统治者管理着国家,也操控着文艺界。

统治者在三次文代会中一次又一次限定着文学发展的方向和任务。

政治的魔爪一点一点捏紧文学瘦弱的躯干,却不让其发出一点点呻吟声。

统治者亲自来为文艺界限定着一个个条条框框,这本就是一个怪想象。

可是当时却未及时遏制住这样的行为并让其变本加厉,这难道不更是怪中之怪吗?在三次大的文艺思想批判运动和“左倾”思潮的升级运动中,有多少不平的声音?在一次次不公的批判中,有多少枉死的冤魂?整风反右运动、大跃进和新民歌运动的兴起,这不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和在统治者的影响下展开的吗?十七年文学思潮其实并非是真正的文学,也并非是真正的思潮。

在某个程度来说,不过是被时代和政治把玩的玩物,阶级斗争的工具,它失去自己本该有的独立性和存在价值。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4 第九十九回老
叔祖娓娓讲官 箴少大人殷殷 求仆从
5 第一百回巧机
缘一旦得功名 乱巴结几番成 笑话
第一百一回王 1
医生淋漓谈父 子梁顶粪恩爱 割夫妻
第一百二回温 2
月江义让夫人 裘致禄孽遗妇 子
3 第一百三回亲
尝汤药媚倒老 爷婢学夫人难 为媳妇
4 第一百四回良
夫人毒打亲家 母承舅爷巧赚 朱博如
5 第一百五回巧
丧礼痛砭陋俗 祝冥寿惹出奇 谈
第八十回贩鸦 1
头学政蒙羞遇 马扁富翁中计
第八十一回真 2
愚昧惨陷官刑 假聪明贻讥外 族
3 第八十二回紊
伦常名分费商 量报涓埃夫妻 勤伺候
4 第八十三回误
联婚家庭闹意 见施诡计幕客 逞机谋
5 第八十四回接
木移花丫鬟充 小姐弄巧成拙 牯岭属他人
第八十六回旌孝子 瞒天撒大谎洞世故
心计暗地运机 谋真脓包当场 写伏辩
第一百七回觑天良 不关疏戚蓦地里忽
遇强梁
第一百六回符弥轩 调虎离山金秀英迁
莺出谷
第一百八回负屈含 冤贤令尹结果风流
云散怪现状收场
作者介绍
吴趼人 (1866—1910),原名宝震,又名沃尧,清代谴责小说家,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 海(佛山)人,号沃尧,出生于北京,因居佛山镇,在佛山度过青少年时代,自称我佛山人。以此为笔名,写了 大量的小说、寓言和杂文,名声大噪,成为近代“谴责小说”的巨子。清末(近代)小说家。活跃在清代文学时 期,代表作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九命奇冤》等。
我以为一个人要做善事,先要从切近地方做起。第一件,对着父母先要尽了子道,对着弟兄要尽了弟道,对 了亲戚本族要尽了亲谊之道,夫然后对了朋友要尽了友道。果然自问孝养无亏了,所有兄弟、本族、亲戚、朋友, 那能够自立、绰然有余的自不必说,那贫乏不能自立的,我都能够照应得他妥妥帖帖、无忧冻馁的了,还有余力, 才可以讲究去做外面的好事。所以孔子说:‘博施济众,尧舜犹病。’

2020高考作文素材: 文学现象

2020高考作文素材: 文学现象

“反矫情文学”:不必拿“格调”来压人近日,随着豆瓣“矫情文学品鉴小组”的走红,网络开展了一场“反矫情文学”运动。

短短五个月内,“品鉴小组”便累积了4万多名成员、6000多条帖子,这股风潮还日益发展壮大,在微博等多个社交平台盛行。

“矫情文学”又称“咯噔文学”,指看到后心里会“咯噔一下”。

据品鉴小组各路网友整理,“矫情文学”包括“矫情语段”“金句”和“矫情”的文学文本。

典型“金句”从泛滥社交网站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到文辞不通的“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反矫情”的网友们还罗列了一众下笔具有“矫情”特征的作家,从郭敬明到张嘉佳,分别对他们的作品和句子进行嘲讽、调侃和吐槽。

“反矫情”的理由众多,但大多数人抨击的原因是,“矫情文学”往往过于堆砌文辞,流失了文字用以表情达意的真诚感,言过其实,矫揉造作。

而且,诸如“左眼明媚,右眼忧伤”之流的“矫情语段”大多徒显华丽,却常犯基本的语文错误,实在“格调不高”。

但是,当这种对于矫情文学的反感,发展成“反矫情文学”时,事情就有些不太对了。

“反矫情文学”的人们,多举出王小波、余华、毛姆等“正统的文学”作为矫情文学的反例,推崇真正“文学性”的表达,并对那些读、写“矫情文段”的人报以嘲讽,鄙弃诸如QQ空间、微博评论中被用滥的、文辞不通的句子。

澄清什么样的文学是格调更高的,是一件好事。

毕竟,《红楼梦》之辈和《小时代》之流,无论从文字审美还是思想深度上,不可同日而语。

要提升社会整体的审美,最起码要先分清楚“什么是好东西”。

可是,问题在于,“罗列好作家”“批判坏文字”,不能过于强调格调以至于上升到攻击和贬低人的程度。

“反矫情文学”到这一步,就流于铺排名词,标榜“文化”来立道统,这在无形中划分了审美圈层,过于凸显自我身份的“优越感”了——这样叫嚣、贬低过了,然后呢?有什么意义吗?如此“踩低捧高”,并无益于真正规范“矫情文学”的语用,也不能让人们对“文字表意应该有怎样的真情实感”有更多的了解。

目睹中国学术之怪象举隅

目睹中国学术之怪象举隅

作者: 孙培军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学术界
页码: 120-123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9期
主题词: 中国学术;怪象;崇洋媚外;霸权化;课题化
摘要:中国学术的生产、传播和评价等环节有许多令人不解的怪象,这其中比较典型的现象涉及到学术之"崇洋媚外"、学术之"霸权化"和学术之"课题化"。

这些怪象背后有其特殊的表现形态、内外原因和影响。

清醒冷静地认识这些怪象的本质,可以理解和反思中国学术的现状,从怪象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挖掘出改善学术环境,提高学术质量的理念和举措。

古代文学中的神奇异象

古代文学中的神奇异象

古代文学中的神奇异象古代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智慧,更是展现了人类对神奇异象的追求和想象。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发现各种神奇的现象和奇异的景象,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意义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思考。

古代文学中的神奇异象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超自然的存在。

在《山海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描绘自然景观和奇异生物的记载。

比如,《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描述了一个名为“瀛洲”的岛屿,岛上的景色美不胜收,有着奇特的风景和动物,令人难以置信。

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也展示了古代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古代文学中的神奇异象还可以是人物的超凡能力或者神奇的经历。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以及他的火眼金睛都是非常神奇的能力。

这些超凡的能力不仅给故事增添了趣味和刺激,更展现了人类对力量和自由的向往。

而在《红楼梦》中,作者以草木皆有灵的设定,让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

这种神奇的设定不仅给小说增添了浓厚的神秘氛围,也让读者对自然界的奥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古代文学中的神奇异象还可以是梦境和幻象。

在《聊斋志异》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关于鬼怪、妖魔的故事。

这些故事中的幻象和梦境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让人们对梦境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产生了思考。

同时,这些幻象和梦境也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和超自然力量的恐惧和迷茫。

古代文学中的神奇异象不仅是作者想象的产物,更是对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界和超自然力量的认识相对有限,因此,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神奇异象的想象。

这种想象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奇异和神秘的好奇心,也反映了人们对力量、自由和生命的思考和追求。

古代文学中的神奇异象不仅是文学作品的一部分,更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们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思考。

通过这些神奇异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

名著阅读怪现象溯源论文

名著阅读怪现象溯源论文

名著阅读怪现象溯源培根在《论读书》里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的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育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阅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除了课内阅读名篇外,还推荐了十八种课外名著阅读书目,希望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衷心希望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所以我经常去书店淘宝,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

前不久,我带着女儿去书店,给她买几本名著。

在名著区,放眼望去,一排排,一列列,外国名著浩如烟海,多如牛毛,而中国名著却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女儿疑惑地问我:“中国的书没外国的有名吗?”“当然不是!”我肯定地答道。

“那为什么中国的名著没外国的名著多呢?”我一时语塞,无法回答。

我突然想起,课堂上一个同学也问过类似问题,因为教育部推荐的十八种课外名著阅读书目中,外国名著十二部,而中国名著只有六部,我当时回答说:“你们对中国名著了解得多,对外国名著了解的少,所以推荐的外国名著多一些。

”事实果真如此吗?为此,我在班里做过调查,,每人写十部你最喜欢的名著,全班五十六个人,有三十八位同学的答案中,有六个以上是外国名著,甚至有的高达八个。

为什么外国名著比中国名著推荐的多,出版的多,喜欢阅读的多呢?针对此问题,我决定追本溯源,探究国人热衷外国名著的原因。

一、拓宽视野,增强语感,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是外国名著比中国名著推荐的多的原因教育部推荐的十八种课外名著阅读书目是从内容、形式和语言多个角度衡量考虑的。

如《西游记》《水浒传》《傅雷家书》《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等六部名著,从语言形式上看,有古代白话小说,现代小说,现代散文,现代诗歌和书信等;从内容上看,有描写古代社会生活和历史传奇的《水浒传》,有讽喻社会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有同情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揭露黑暗现实生活的《骆驼祥子》;有回忆个人生活经历的《朝花夕拾》;有教育子女成才的《傅雷家书》;,有表达对母亲依恋的《繁星·春水》。

文学作品变异的例子跨国作品

文学作品变异的例子跨国作品

文学作品变异的例子跨国作品
文学作品的变异是指作品在跨国交流、翻译和改编中逐渐产生的
变化。

以下是一些跨国作品变异的例子。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在日本被称为
《紅樓夢》并进行了许多翻译和改编。

其中,東海堂籍文库在1923年
出版了新本《紅樓夢》的日语译本,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这个版本在
日本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对后来的研究和改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被翻
译成多种语言,并且在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版本。

例如,法国的翻译
家在翻译时将原作中的情节、角色和对话做了一些改变,以适应法国
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

这些变异使得法语版《傲慢与偏见》与
原著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系列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全球广泛流传。

在不同国家的翻译中,译者通常会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和语言习惯对原作内容进行一些修改
和调整。

例如,在中文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译者为了更好
地适应中国读者的理解,对部分人名、法术名和地名进行了翻译和改编。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文学作品在跨国传播和翻译过程中的变异现象。

跨国作品的变异既保留了原作的精神和故事情节,又加入了相应国家
或地区的文化和习惯,使作品能够更好地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苟才之“怪”

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苟才之“怪”

MASTERPIECES REVIEW1980年创刊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苟才之“怪”⊙汪 梅 [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2]摘 要: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叙述了许多追名逐利的人与违背常理的现象,整部小说突出一个“怪”字。

在众多人物中,苟才的官场历程是比较完整的,并且小说通过连接官场与家庭展现了道德为利益所驱使而产生的“怪现状”。

关键词: 怪现状 苟才 官场 家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a是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清末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官场上的怪现象。

小说中除了刻画“九死一生”、吴继之、蔡侣笙等几个正面人物外,其余各色人物皆为鬼蜮世界的代表。

下面以苟才为例,分析小说中官员的特点。

一、 官场之“怪”做官自古以来就是一件令人称羡的事,多少文人志士前赴后继地奔向官场,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至清朝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国家机器的运转已大不如以前,官员的个人私欲取代国家利益与社会道德,“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成了官场的生动写照。

(一) 苟才之于官场 作为小说《二十年》的主要人物之一,苟才一生的官宦之路可以视作清末官员“混”官场的缩影。

苟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给“我”留下了礼贤下士的印象,向人细细访来才知其中究竟:苟才本是京都旗人出身,初为政时大想有所作为,但因得罪上司而被一路抹黑、穷困潦倒。

后经大帅亲信“保荐”,才又踏入官场。

小说第十二回描写了“我”与苟才的第一次会面。

在伯父酬谢继之的宴席上,迟到的苟才俨然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未等主人寒暄便先自我显摆身份;与人交谈未等对方回话便已转过身;再有一系列换衣的动作,如卸朝珠、宽外褂、解腰带等,都揭示了旗人摆阔的心理。

然后由对“我”态度的转变也能看出苟才的势利:在伯父未说明与“我”的关系前,苟才直接忽视“我”,后伯父说明宴请目的时,苟才正式与“我”打招呼,并对“我”说了许多恭维的话;而后的席中交谈,更是将“礼贤下士”四字从其身上剥离开来。

浅谈文学作品中的现象异化

浅谈文学作品中的现象异化

浅谈文学作品中的异化现象内容摘要:异化本是一个哲学术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纵观世界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人异化成动物这样的故事情节。

无论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促织》,抑或是古罗马文学作品《变形记》.以及后来英国作家麦克尤恩受启发后所写的《梦想家彼得》等等.文学作品中的异化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社会,异化的文学作品依然层出不穷,有的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思考。

异化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异化传奇故事荒诞的情节社会压力时代发展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存在异化这个主题,几乎成了种执迷。

《梁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源于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包办婚姻的抗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变作蟋蟀,其目的是揭露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表现百姓命运的可悲和痛苦。

再观卡夫卡的《变形记》,格尔高斯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一夜之间突兀的变成一只大甲虫,最后被“心爱的”家人摒弃,在黑屋子里自生自灭.以及《梦想家彼得》中的小男孩,因内心滋生出对各种事物及各类人的不满,而异化成各种形态去感受使他烦扰的事物是如何生存的。

在古典诗歌中,也不乏有异化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把自己说成是“春蚕”和“蜡炬",表达自己对女友的思恋之情.现在我就将文学作品中的异化现象分析如下。

一、文学中异化现象的形成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和社会中,无论是群体或个体都会碰到不可战胜的自然力或社会力的压迫,于是人们会通过幻想把自己异化为一种能战胜自然力的物,或异化为能摆脱人世间的苦难的物.这种幻想的产物,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为人们所喜爱。

文学作品中有了异化现象,读起来诡谲怪异,产生奇特的艺术魅力。

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人类在生活生产的过程中经常要与自然界发生正面冲突,因此,当时出现的异化文学作品往往与自然有关,并且通常是以神话形式出现的。

从历史文学中看民族文化异象

从历史文学中看民族文化异象

从历史文学中看民族文化异象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文学一直是一种可以流传至今的艺术形式。

而在文学中,历史文学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学形式。

历史文学既有史官笔下的正史,也有普通百姓口中的野史。

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背景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正是由于这种反映,历史文学成为了研究民族文化和了解民族文化异象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历史时期所写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民族文化异象是不同的。

在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中,文学繁荣发展的时代不可谓不多,但是在这些文学时代中,有一些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民族文化异象尤其引人注目。

首先是西周的《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收录了大约300篇诗歌,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礼仪、风俗、情感和祭祀等。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时期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了一系列的规范,如施工礼仪、父母教养、配偶关系等。

这种规范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逐渐向秩序化发展的趋势。

《诗经》中所表现的这种文化异象,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

其次是唐代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一位名叫白居易的诗人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长达294个字,以抒发作者对杨贵妃的爱慕以及对唐朝乱象的看法为主线。

在《长恨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皇帝与妃嫔之间情感纷争、官场腐败以及连年战乱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唐代社会中是十分普遍的,也是妨碍唐朝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恨歌》所表现的民族文化异象,凸显了唐代社会的政治腐败和生存状态,更让人们反思当今的人际关系和政治生态。

最后是明代的《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曲的一部代表作,全剧共有三十一个本子。

它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表现了民间爱情的真挚和坚贞,尤其强调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相互善待之道。

这种以爱情为前提的人际关系不仅在古代受到注重,在现代同样具有普遍的应用性。

【推荐下载】浅谈现当代文学的一个奇异主题叙事

【推荐下载】浅谈现当代文学的一个奇异主题叙事

浅谈现当代文学的一个奇异主题叙事 现当代文学的一个奇异主题叙事,从而彰显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在各种语境作用下演变的轨迹。

 土匪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个奇异的主题叙事,这是中国现代独特的历史文化语境的产物。

土匪题材为新文学史上少见的题材,再加上土匪自身的复杂性和中国文学环境的特殊性,使新小说家选择土匪故事时慎之又慎。

姚雪垠广为人知是因为六十年代的长篇小说《李白成》(李即明政府所谓的匪首),殊不知他在四十年代的小说《长夜》就显示了讲述土匪故事的才华;《林海雪原》是革命出身的曲波在五十年代写作的一部著名的传奇性革命历史小说;《红高梁》是新时期探索性小说的代表性作品;《青木川》则是格格作家叶广芩挂职乡间的文学收获。

正是因为这四部作品特殊的文学史地位和共同的题材,将它们放在一起论述更易于看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在叙述方式上的流变,以及这种变化和其产生的社会、文化、文学语境的关系,从而彰显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在各种语境作用下演变的轨迹。

 一、《长夜》真实的自传 《长夜》是姚雪垠写于抗战时期的一部别开生面的作品,一九四七年由上海怀正文化社出版。

小说讲述了作者在一九二四年冬天到次年春天大约一百天的时间在土匪中生活的经历,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而且,在写作的时候,为忠实于现实主义,我决定不将主人公陶菊生的觉悟水平故意拔高,也不将贫雇农出身的绿林豪杰们的觉悟水平和行为准则拔高。

忠实的反映二十年代河南农村生活的重要侧面和生活在那样条件下的人物的精神面貌,是我要写这部小说的中心目的。

小说中当然反映了我的世界观和我的思想感情,但是我决不背离历史生活的真实,故意加进去某些思想宣传。

豫西是有名的土匪世界,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追求写实的创作态度,使《长夜》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睹真实的土匪故事的机会。

从审美的角度发现真实的土匪上。

《长夜》可以和萧军的《第三代》并列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两部奇特的书。

 《长夜》的真实感主要源于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人物形象的写实性描写。

二十四年怪现象赏析

二十四年怪现象赏析

二十四年怪现象赏析《二十四年目睹之怪现象》赏析《20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著,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以主人公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

通过“九死一生”二十年闻的遭遇和见闻。

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揭露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

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我觉得还是吴研人的《二十四年目睹之怪现象》更好地表现出了晚清社会黑暗。

它是以主人公的行迹为线,将主人公亲身体验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个个小故事记录下来。

看完之后,我是感叹不已,我想只有在那时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人心叵测”,什么叫“无奇不有”,什么叫“怪现状”!书的题目是“怪现状”,“怪现状”由人而起,所以此书大致写的就是晚清形形色色的各路人及他们的经历、命运。

第一种是怪人,或坏人,或愚人。

他们中有人为恶,有人不辨善恶为虎作伥,有人昏昏碌碌,有人靠小聪明图一时之利……总之大约脱不了“贪嗔痴”三个字。

书中在描写此种人及其所行之事时,不遗余力,或有夸张,却生动又典型,让人玩味。

比如再穷也摆架子的旗人、满口仁义行苟且的“孝子”、怕老婆的好色徒……以至读者合上书,总觉得能在自己身边或身上看到书中的影子,感叹世事变迁,人之劣性却总有相似,不断轮回。

虽大致是些不怎么光彩的人和不怎么光彩的事,但读起来感受到的不只是丑,还有趣。

第二种是不恶的人,有刚正不阿却未得赏识之人,有处事老练却不失本心之人,有明理智慧的女子……还有一个性善而聪慧、不断成长的“我”。

文章里虽恶人恶事较多,在“我”身边最亲密的却很多明理可靠之人,每每回到这样与“我”有关的段落,总能让人舒心,仿佛浊世的一股清流。

虽然在大环境里,世事险恶,国家忧患,总有一个落脚的安心之所。

文中有许多场景让人读后便不能再忘,比如旗人蘸口水装写字沾芝麻,悍妇开快船阻纳妾……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悲。

2019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doc

2019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doc

2019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篇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书笔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书笔记我在学期期末临近之际,我在百忙之中粗略的品读了吴趼人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也就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怪现状》是继《官场现形记》之后,清末又一著名的谴责小说。

读过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部书比儒林外史好看。

书中自我介绍说:“只因我出来应世的二十年中,回头想来,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虫蛇鼠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

小说就是展示这种怪现状,笔锋触及相当广阔的社会生活面,显示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肌体的溃烂不堪。

全书由“死里逃生”在市集上碰到一位大汉卖“九死一生”的笔记展开序幕。

“九死一生”是这部小说的第一人称主人翁,由于其认为在乱世中能够侥幸活着实在是九死一生,因以此为号焉。

一开始时主人翁为父奔丧,但家族的长辈与父亲的友人却觊觎他家的财产。

所幸受到一位官人的帮助,并与之结交,之后便在他手下经商,游遍中国各地,借此描写当时乱世的总总现象,最后终于经商失败。

书文中蕴含着一种中国人独有的小聪明,那种小聪明,让中国显得那样难以猜透,那样让人着迷。

读完之后,我很欣赏吴继之的处世态度。

因为吴继之是个聪明人,他清透,有着中国人特有的小聪明。

可以在官场全身而退,豁达慷慨,也算那个年代的英雄。

最后生意失败的时候,告的都是他自己,这究竟是不是继之有意为之,谁又说得清呢。

他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大意是这样的:有些事情你知道了,就知道了,犯不着去揭穿他,揭穿他就讨人嫌,处处讨人嫌就没法在这世上活了。

这里面蕴含着一种作者描绘的处事待人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便是:“同流,但不合污;不合污,却也不对别人的合污愤世嫉俗。

”可见从古代到今天,这种态度终究是不被认可的。

儒家思想提倡的是“取义成仁”,现如今我们国家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的态度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这种态度可以用简单的四个字概括,即是——“明哲保身”。

论现当代文学的一个奇异主题叙事

论现当代文学的一个奇异主题叙事

论现当代文学的一个奇异主题叙事“土匪”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个奇异得主题叙事,这是中国现代独特得历史文化语境得产物.土匪题材为新文学史上少见得题材,再加上土匪自身得复杂性和中国文学环境得特别性,使新小讲家选择土匪故事时慎之又慎.姚雪垠广为人知是因为六十年代得长篇小讲《李白成》(李即明政府所谓得“匪首”),殊不知他在四十年代得小讲《长夜》就显示了讲述土匪故事得才华;《林海雪原》是革命出身得曲波在五十年代写作得一部闻名得传奇性革命历史小讲;《红高梁》是新时期探究性小讲得代表性作品;《青木川》则是“格格”作家叶广芩挂职乡间得文学收获.正是因为这四部作品特别得文学史地位和共同得题材,将它们放在一起论述更易于看出二十世纪中国小讲在叙述方式上得流变,以及这种变化和其产生得社会、文化、文学语境得关系,从而彰显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在各种语境作用下演变得轨迹.一、《长夜》——真实得“自传”《长夜》是姚雪垠写于抗战时期得一部不开生面得作品,一九四七年由上海怀正文化社出版.小讲讲述了作者在一九二四年冬天到次年春天大约一百天得时刻在土匪中生活得经历,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得小讲”.而且,“在写作得时候,为忠实于现实主义,我决定不将主人公陶菊生得觉悟水平有意拔高,也不将贫雇农出身得‘绿林豪杰’们得觉悟水平和行为准则拔高.”“忠实得反映二十年代河南农村生活得重要侧面和生活在那样条件下得人物得精神面貌,是我要写这部小讲得中心目得.小讲中所以反映了我得世界观和我得思想感情,然而我决不背离历史生活得真实,有意加到里面去某些思想宣传.wWwM”豫西是有名得土匪世界,作者得亲身经历和追求写实得创作态度,使《长夜》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睹“真实”得土匪故事得机会.“从审美得角度发觉‘真实得土匪’上.《长夜》能够和萧军得《第三代》并列为中国现代小讲史上两部奇特得书.”《长夜》得真实感要紧源于复杂得人物关系和人物形象得写实性描写.“在这部小讲中,我写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得中国,农民因没有生活出路而叛乱.我写出他们得痛苦、盼望和仇恨;他们‘下水’(当土匪)后如何同地主阶级存在着又拉拢又矛盾得关系,其中一部分人如何不得不被地主中得土豪利用;我写出来杆子与地点小军阀之间得复杂关系;我还写出来杆子内部存在着等级差不:有人枪多,放出一部分枪支给不人背,坐地分赃;有人背不人得枪;有人当‘甩手子’,地位非常低.小讲中所反映得社会现象,人与人得关系,阶级关系,正是我在青年时代曾经生活于其中得历史现实.”“一支人数较多得土匪武装,其阶级成分是复杂得:有真正得失业农民,有农村中得二流子,有离开军队得兵油子,有破落地主家庭出身得人;还有曾经受过招安成了官军,因打败仗或不得意而重新下水得军官.”正是这种“人与人得关系”、“阶级关系”和土匪内部阶级成分得复杂性,为读者带来了五、六十年代阶级理论图解式得作品所缺失得“真实感”.复杂得人物关系描写是建立在复杂得人性、性格刻画得基础上得,土匪头目李水沫、薛正礼和土匪赵狮子、刘老义基本上令人难忘得“强人”形象.赵狮子在与地主武装红枪会、地点军阀马文德得交战中彪悍勇猛;对待“肉票”和抵抗得农民则透着凶残,尤其是攻打胡刘庄时将其大舅、二舅枪杀得细节更是令读者触目难忘;而面对土匪头目薛正礼得母亲、妻子,他在亲热和淘气中流露出对家庭温暖得渴求.强悍、凶残、讲义气、重感情如此复杂矛盾得个性合于一体,显示了作者对特别家庭(赵五岁即沦为孤儿,他母亲被其舅逼迫下自尽)、社会(兵荒马乱,强人盛行)环境下形成得性格特点得精确把握.薛正礼则沉稳精明、强悍机警、善良义气.他劝同村青年不要做土匪而自己又不得不为,他眼见土匪烧杀奸淫劝阻不成而又任其所为,他是一个集农民得善良、宽厚和土匪头目得精明、强悍于一体得复杂人物.值得注意得还有这部小讲得叙事视角.作者自陈“因为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得小讲,因此我在进行写作时,不追求危险离奇得故情况节,不追求浪漫主义得夸张笔墨,而力求写出我青年时代一段生活得本来面貌”第一人称全知视角为自传最常用得叙事方式,而且也更有利于还原“生活得本来面貌”.对读者而言,由“我”来讲述“我”得故事和“我”所目睹得土匪故事更具可信度和真实感.但作者写作《长夜》时打算把它作为“三部曲”得第二部来构思,定名为《黄昏》、《长夜》、《拂晓》得“三部曲”是旨在反映河南农村从清末至北伐近三十年历史变迁得史诗,由“我”来讲述显然难负其重.“由于《长夜》带有自传性质,最容易写,因此我先从《长夜》动笔.然而缺点也在自传性质上,局限了我,不曾写出来那个时代得较为宽阔得社会生活.”这种要反映“宽阔得社会生活”得写“史诗”得雄心逼着姚雪垠选择第三人称视角,而对“真实感”得追求又要求他运用第三人称时不能时时处处“全知全能”,二者相互妥协得结果是第三人称眼知视角,如此既可保留真实感又扩大了社会生活描写得宽阔度.“一九二四年得冬天,从伏牛山到桐柏山得广阔地区,很多得田地差不多荒凉.”“半个月往常,吴佩孚正指挥直系军对在山海关和九门口一带同奉军鏖战,不提防冯玉祥从察哈尔回师进入北京,拘留了大总统曹锟,断了吴佩孚后路.”——当需要将宽阔得自然风貌和历史背景告诉读者时,叙述人几乎无所不知;而当进入具体得故事层面时,叙述人经常会不自觉转入主人公陶菊生得个人视角——“小讲得主人公确实是我自己”.这种叙事角度事实上是由两个“我”共同承担:一个是现在(写作《长夜》时)得“我”负责为读者交代故事得进展和背景,一个是过去得“我”(陶菊生)讲述不同境况下得见闻和感触,两个“我”不断交替换位,共同完成两个一直难于完全和谐得任务:自传和史诗.而陶菊生是一个年仅十四岁得青年,读过书,“思想进步”,但也不乏家乡得“强人”思想,“把冒险当作游戏和英雄事业”,而且又身兼土匪得“肉票”和土匪头目义子得双重身份.“肉票”和“进步”读书人得身份使他感到土匪杀人放火得恐惧、残忍,“强人”思想和义子身份让他看到土匪得勇敢、讲义气甚至人性得美好.由这两个“我”共同讲述得土匪故事,带给读者得阅读体验是爱恨交错得复杂体验.二、《林海雪原》:新英雄得“革命式”传奇《林海雪原》是五十年代闻名得传奇性革命历史小讲.这部小讲是依据作者在四十年代得剿匪经历写成,“这几年来,每到冬天,风刮雪落得季节,我便本能地记起当年战斗在林海雪原上得艰难岁月,想起一九四六年得冬天.”作者在扉页上注明了写作得要紧目得:“以最深得敬意,献给我英雄得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同时,将之传给人民教育后代则是作者得现实考虑.但是如何将英雄得故事讲给“人民”以及“后代”而又让他们喜爱听,作者不得不在叙事得诸多层面加以考虑.“在写作得时候,我曾力求在结构、语言、人物得表现以及情与景得结合上都能接近于民族风格,我如此做,目得是要使更多得工农兵群众看到小分队得事迹.我读过《钢铁是怎么样炼成得》等文学名著,其中人物高尚得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英雄主义得气概曾深深地教育了我,它们使我陶醉在伟大得英雄气概里.但叫我讲给不人听,我只能讲个大概,讲个精神,或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是叫我讲《三国演义》、《水浒》、《讲岳全传》,我就能够像讲评书一样地讲出来,甚至最好得章节我能够背诵.”同时作者又要站稳阶级立场,“爱谁,恨谁,爱什么,恨什么,歌颂什么,打击什么,都不容许有一点模糊.”但是作者如何在“阶级立场”、“新英雄”故事与自己得经历之间保持平衡,必要时三方怎么样作出让步——这基本上作者写作时必须考虑得咨询题.《林海雪原》是在“敌”(匪)、“我”(解放军)对立分明得叙事结构中完成革命历史得讲述任务得.和《长夜》相比,《林海雪原》只保留了“官”(解放军)和匪得对立冲突,至于“官”得内部和土匪内部以及官匪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拉拢、相互转化得错综关系差不多上被忽视和改写.能够讲,《林海雪原》是对《长夜》得叙事结构进行减法得结果.与此对应,作者还要在敌我得阶级来源和双方形象得塑造上进行调整.我方人员杨子荣、少剑波、高波等人皆为“无产”阶级出身,他们身上也都凝聚着各有差异但同为美德得品质:杨子荣得“大智大勇”,少剑波得“机智多谋”,栾超家得“诙谐乐观”……敌方则成分复杂,“伪满官吏、警察宪兵、地主恶霸、盗寇惯匪、流氓大烟鬼”以及国民党残余军队,但他们得品质一律都有咨询题:凶残、狡猾……——如此得故事结构和人物形象和中国古代得“土匪”小讲《水浒传》极其相似,只只是将“官”(以高俅等人为代表)和“匪”(梁山好汉)得行为和品质进行了置换.《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行侠仗义,政府官兵则趁火打劫,因此官逼民反;《林海雪原》上则是人民军队处处为群众(林业工人、贫农、猎户)着想,土匪对群众凶残无比,因此官方胜利剿灭土匪.能够讲,《林海雪原》确实是改装版得《水浒传》.但如此得叙事结构必定带来对现实复杂性得排斥:“英雄们得事迹也绝非四十万字所能写完,有许多情况我把它删掉了,没有写到里面去.最近我见到过好几位当年一同参加过林海雪原斗争得战友,他们总是咨询我,某某事你如何没写到里面去,某某事又什么原因没有写到里面去?可见我还远没有把林海雪原得斗争表现得更完整更充分.”到底是什么情况令当事人难忘而又不便于写进英雄得故事里哪?战友得责咨询显示了曲波在阶级立场(政治考虑)、动人故事(读者考虑)和个人经历之间牺牲了后者、成全了政治和读者.与《长夜》相比,《林海雪原》故事结构得改变紧连着叙事视角得转移.《长夜》得叙述方式虽为第三人称叙事,但与常规得第三人称叙事有所不同:叙述者在空间上尽管完全不受限制能够自由出入人物得内心,但作者却有意将叙事得任务交给“我”(小讲主角,早年得作者),而“我”得特别身份造成了既站在土匪立场表达对他们得钦佩和同情,又不时游离土匪立场讲述他们得残忍和无情.《林海雪原》仍然采纳第三人称叙事方式,但将叙事任务得权利交给了“我方”.除了保持叙述者在时刻上完全受到限制,按事件得进展作顺时态叙事以保留传奇得“悬念”外,叙述者在空间上也是有所限制.关于“我方”和土匪方得外部行为,以“我方”为主,而且叙述者只在“我方”人员得内心出入.而让土匪一方保持内部得“沉默”状态.如此得叙事视角更易于将读者得心拉向“我方”,以达到宣传英雄事迹、教育人民大众得目得.三、《红高梁》:关于“我爷爷”得后设叙事一九八六年《红高梁》发表后,评论家雷达在《文艺报》刊文赞扬它“救活了革命历史题材”,言下之意革命历史题材差不多奄奄一息.同时,更多得评论家注意到它和美洲作家福克纳、马尔克斯等人作品得联系,惊叹其艺术上得革命和探究.稍后,张艺谋电影版得《红高粱》更是推波助澜,莫言及其小讲《红高粱》红透了中国文坛.《红高粱》何以“发红”、何处“探究”,并用什么救活革命历史题材?《红高梁》用来救活革命历史题材得“药方”要紧有三个:一是叙事结构上将土匪故事放在国、共相争和打“日本鬼子”得历史背景得中心;二是叙事方式得巧妙运用;三是叙事语言上两种语汇系统得交错运用.通过如此多方面叙述“技巧”得调整,《红高粱》传达了关于民族得骁勇血性得那种理想状态得查找.故事得主线按照顺时序讲述“我爷爷”带领“土匪”伏击日军并几乎全军覆灭得过程,其间不断穿插“当事人”意识流得往事回忆和“我”(土匪后裔兼叙述人)站在“当代”(和读者同一时代)得事后评价.土匪头目“我爷爷”是纯正得贫农出身,其手下得“匪徒”们也基本上穷苦出身.尽管叙述人一再提醒他们得“土匪”身份和“杀人越货”得行径,但“故事”却极少透漏他们是如何杀人并越货得细节.唯一详尽叙述得是“我爷爷”如何杀劫匪、抢劫“我奶奶”并与之高梁地里“野合”、杀死单扁郎父子夺其家产得过程,但都因为劫匪和财主自身得“不仁”(前者欲劫财劫色,后者利用财势为麻风病人“强”娶农家漂亮女子)消解了“我爷爷”得凶残.而“我奶奶”高粱地中欢快得“呻吟”和之后与“我爷爷”得明来暗往也进一步“告诉”读者:“我爷爷”并非强霸民女.通过“我父亲”和“我奶奶”不断回忆和“我”得补充、评价,在读者心中逐渐确立、丰富了“我爷爷”得土匪英雄本色.与之相比,国民党军队冷支队则充当了事后打劫得角色.在国、共和日本人三方较量得历史背景中,将土匪放在叙事结构得中心,再利用“我”那个特别身份得叙事人和“我父亲”、“我奶奶”等叙事视角得不断介入,从而完成了“我爷爷”那个连接《水浒》英雄传统得民间英雄形象.能够讲《红高粱》是站在土匪得角度.重新讲述“中国抗战史”.《红高粱》之因此让读者感到“焕然一新”,还离不开“后设叙述”得技巧更新.香港学者许子东详尽地分析了这种技巧:“一是叙述时刻上得‘后设’,即在讲述往事历史时处处有意凸现今天(或‘后来’)得叙事角度,或干脆打断故事得顺时态进程,忽然插入一段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式得句型:多年以后,当主人公回想起那一瞬间……这种提早出现得结局就逼使读者得兴趣,从故事‘后来怎么样进展’转到‘如何会进展到如此’.二是叙述态度上得‘后设’,即在叙述者叙述故事得同时或前后,另有一个叙述得声音在旁边解释和评判叙述者得叙述行为.在《红高梁》里,这两个叙述者基本上‘我’,因此我们一面看到‘我’在讲述‘我父亲’当年目睹得高梁地伏击战,一面又看到‘我’如何去家乡查县志访老人寻史料,以及什么原因‘我愿扒出我得被酱油腌透了得心’去祭奠先人英灵.”在这部作品中“后设叙述”成了“有意味得形式”,逼着读者不时从“现场”得精彩剧目中回头反思历史.叙事语言也是《红高梁》引人注目得缘故之一,它和“后设叙述”一起完成了对五六十年代革命历史小讲得解构.评论家季红真曾经非常精辟地分析过《红高粱》得两套语汇系统:奶奶、槐树、高粱……一系列渗透着宗法文化和泥土气味得语汇,和性解放、抗日先锋、妇女自立得典范……一系列现代文明得词汇.这两种一旦混合起来,便产生了奇特得阅读效果.如“我奶奶是个性解放得先驱”,确实是由两套不同得语汇系统组成:“我奶奶”代表家族宗法文化血缘,“个性解放”则是现代都市语言体现现代文化观念,两套语汇系统得并置产生了城与乡、今和昔对比下得张力.四、《青木川》:“民间格格”关于“土匪”得多角度立体影像当代闻名作家叶广芩是皇宫得“格格”落临民间,这是不得不提早讲明得咨询题.《北京姑奶奶叶广芩》在介绍这位风格独异得闻名作家时如此讲:“闺秀气、姑奶奶派、陕西婆姨劲儿,被叶广芩糅合于一身,那叫一个和谐!”叶广岑是清朝皇亲叶赫那拉得直系后裔,二十世纪初得革命浪潮虽将其家族赶出侯门深院,但贵族文化血统却并未断绝.1968年革命得浪潮再次席卷差不多落入四合院得叶家,19岁得叶广芩从此迁出皇城根到了黄土高原,可谓真正落草为民.家族兴衰得历史经历与民间疾苦得现实感触,孕育着叶广芩独特得文化个性,也为她反思自身得文化传统提供了丰富得现实基础.她讲:“人活着,什么时候都不装,活一个自然,活一个真.”,那份洒脱里就透着“陕西婆姨”与皇家“姑奶奶”融合而成得率真与自信.如此一个有着丰厚民间文化基础得“皇家格格”讲一个土匪得故事,自然会透露出与风格迥异得文化色彩,这在其闻名作品《青川木》中彰显无疑.《青木川》得主线是退休干部、当年(1952年)得解放军三营指导员、剿匪英雄——冯明重回故地青木川查找当年得历史足迹和失落得一份爱情,与他同行得是女儿也是作家得冯小羽,以及女儿得同学——一个留日得历史学者钟一山.至于土匪魏富堂当年如何为匪又怎么样被剿灭得故事则组成小讲得另一半内容,也是小讲得另一条线索.小讲采纳了与众不同得叙事方式,这种叙述方式我们在福克纳得小讲中差不多看到.土匪魏富堂得故事是通过四个不同得视角展开得:一、第三人称但并非全能得叙事角度;二、冯明——《林海雪原》中得少剑波与作者曲波——得回忆;三、许忠德、青女等人得追忆,他们基本上土匪魏富堂当年得下属现在得平头百姓——这有点类似于《红高粱》中讲述“我爷爷”“我奶奶”中得“我”;四、省城作家、冯明得女儿冯小羽,她感兴趣于一个历史上失踪得女得,因此查阅文献、寻访当事人——一个中立得叙事视角.其中一、四两个视角客观中立,它们承担得任务是讲述魏富堂生在何种家庭、如何倒插门入赘当地地主家、又如何做了土匪……等故事得主干,展示了魏富堂为环境所迫、令人同情和理解得一面;至于解放军如何进入青木川、冯明得未婚妻如何被-土匪剖腹身亡等故事细节,则通过冯明得回忆展开,冯明——少剑波——得视角带给读者得是一个残酷狡猾得土匪魏富堂;许忠德与青女等人则补充魏富堂为民修建大桥、兴办学堂、迎娶大小李、谢静仪校长如何办学等细节,这一视角带给读者得是开明绅士得魏富堂.这四个不同得视角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扑朔迷离、矛盾复杂得土匪魏富堂——其叙事效果类似于《长夜》中得“真实”土匪.《青木川》与前面论述得三部小讲比较,最大得创新是“过去”(历史)得故事与“现在”(现实)得故事得并置,在对比得故事结构中显示了作者完全不同得历史感受.其中,冯明——少剑波——得还乡与追忆解构了《林海雪原》得阶级文化得主题:第三人称讲述冯明还乡得历程,其中一些细节颇能显示为民除匪得冯明早已远离人民沦为“官僚’’;冯明对历史得回忆既呈现英雄当年得壮举,也构成了自我得反讽——解放大众依然台升自我?许忠德、青女等人关于魏富堂兴教育、修桥梁得回忆与文革中筹建青木川阶级教育纪念馆、现今镇政府为进展旅游业将魏家大院作为文物保存,展示个人历史如何在新得时代下被重新解释、重新措置得无奈现实.与之相比,《长夜》、《林海雪原》是依照时刻顺序讲故事,艺术效果是带给读者以强烈得“现场直播感”,让读者跟着故事走;《红高粱》则以后设叙事得方式打破当年得故事,但叙事人只告诉读者后来得结果却决不讲述现在得故事;《青木川》则依靠历史与现实“镜头”得不断切换与转移,让两个故事(现在与过去)启发读者考虑历史复杂得复杂性与现实得各种纠葛,而这正是目前各种文化理论所反复探讨得主题.故事结尾,青木川镇修建了三个墓碑,其碑文透露出民间“格格”叶广芩得历史文化态度.土匪魏富堂得碑文:“民国中期,政乱匪患,父亲草创地点武装,进展经济,捍卫家乡.历任民团团长、司令等旧职务.父亲一生建宅众多,高楼栉比,工技精美,规模壮观.又临河建桥,取材建校,堂构凌空,工程浩大,邻无左右.后开办富堂中学,聘校长,延名师,博收群秀培植人才.其重教兴学之精神意志,树当时之典范.父致力地点二十年,建青木川一方之特别局面,不泯其建树前功,后辈刻石事迹,是为志略.”革命烈士林岚得碑文:“林岚,陕西米脂人.1947年参加革命,194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文化干事.师文工团演员队副队长.1949年12月,陕南全境解放,解放军171团三营进驻青木川地区.宁羌西部,‘反共地下游击队’司令姜森部李树敏及妻刘芳(特务)拒向我解放军投落,隐藏在深山密林中,负隅顽抗.1950年6月2日,李树敏匪伙包围区公署,广坪街一度被占据,林岚随区干队抵御,在激战中不幸被捕,在敌人得严刑拷打下坚强不屈,英勇就义,时年22岁.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用生命换来了青木川人民翻身解放,她永久活在我们心中.”一个墓碑是当年青木川校长谢静仪得:“水磨坊得旁边也立了一个碑,简单朴实,没有碑文也没有多余得点缀,碑面上除了‘谢静仪长眠之地’几个字之外再无其他,本地得青石本色得字,那些字甚至没有用漆描过,然而刻得非常深.”土匪魏富堂得碑文由许忠德——当年受土匪资助谢校长看重,后来力助土匪投共——代魏得女儿撰写;林岚得碑文由剿匪英雄冯明撰写;谢校长得碑文则没有交代撰写人,然而由民间资助建成.从这些简单得墓碑叙事中,作家向我们揭示了立体得“土匪”历史影像,其复杂性由民间与官方、参与者与叙述者得多角度历史文化立场得复杂纠葛而彰显无疑,同时在艺术得呈现方式上也富有深度与强烈得现实感.而叶广芩借助了其自身复杂得家族历史变故,在“陕西婆姨劲”与“皇家姑奶奶派”得融合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多视角得、不仅仅由于现实得复杂性更由于叙述者得多元立场而善恶难辩得土匪故事,而这种文化历史感得强烈复杂性正是我们从未完全解决得关于历史与现实关系得复杂得难于理清得困惑.五、“土匪”得叙事与“土匪”得角色作为特别得社会群体——土匪——因其自身得复杂性而在社会、文化中呈现着不同得面目,扮演着不同得角色.如何“看”土匪,则体现出“看”得人(作者与读者)不同得社会、文化心理需。

近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散文与散文批评

近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散文与散文批评

近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散文与散文批评
邹菡
【期刊名称】《当代文坛》
【年(卷),期】2002()5
【总页数】3页(P39-41)
【关键词】散文批评;文学;散文创作;文坛;小说家;诗人;主角;学时;读者;队伍
【作者】邹菡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I267
【相关文献】
1.弘扬自我的散文批评理论建构--评范培松的《中国散文批评史》(20世纪卷) [J], 啸尘
2.独具特色的散文批评实践和散文理论研究——评曾焕鹏《中国当代散文论》和《当代散文再论》 [J], 古大勇
3.非女性化的女性散文批评r——论辽宁女性散文批评之批评 [J], 蒋尧尧
4.余光中散文批评的魅力及局限--兼谈新世纪初的散文创作和批评 [J], 王聚敏
5.乡土散文中的“三农”书写——以近十年来的乡土散文创作为考察对象 [J], 李保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得在晚清的时候,当时有这样的一位非主流作家,我几乎已经想不起他的名字来了,他写了一本书叫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通过他二十余年来九死一生的见闻和遭遇,揭露出晚清时社会的混乱和黑暗。

我想,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学来说,当然不是这样,我们现在中国的文学就要进入一个蓬勃生辉,兴盛而灿烂的时代了,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个叫做网络文学的名词已经登上了主流舞台了,我们的中国即将进入一个全民文学时代,这何其不是一件幸事,何其不是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我们难道还不应该为此欢呼雀跃,万众欢腾吗?而我,也就借用一下上面那位非主流作家的书名,来开始今天我的这篇文章。

引子
我并非是中国文学这条道上的人,我已不在这个江湖里混好多年,我现在掐指一算,我整整的隐匿在这个喧嚣而浮华的社会里已经有四年多,我在一个美丽而清幽的大学里,每天清晨起来,在公园里跑跑步,读读书,跑累的时候坐在石凳上泡一壶清茶,偶尔作上一首小诗,倒也自得其乐,只是,当我站在这偌大的校园里,望着悠悠之天地间,人间却依旧满是沧桑,我心里纵有感慨万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个冬天里寒风凛冽,我们所有人在这个充满经济危机的冬天里第一次感受到经济寒冬的冷酷。

而我,如同中国千千万万个即将要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我马上就将面临着失业的问题,我被中国教育按照它的模式硬生生的培养出来了,他们告诉我,我是个人才,可是我们的社会却告诉我,我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没有一项工作需要我。

甚为可笑的是,我们的教育家,我们伟大的改革者,我们忧国忧民的热心网友们,他们在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即将要饿死的时候,却在激烈争论着中学的教育是不是应该文理分科。

于是,我不得重新拿起了我的笔,我不得靠写文章来挣些稿费以维持我的生活,偶尔,我也会发发牢骚,以我独有的观点来评论评论我们的这个社会,这就是我现在的待业生活,简单而又无聊。

这不,我昨天在网上因为写了一篇带有点批判性的文章,结果引来网友们的痛骂,新浪也将我的文章推到首页上,供人们来玩味和评判。

我其实不想引起争论,我更不想炒作自己,我不过是个性格有点拗的社会主义文学青年,我敢说些真话,能比别人看的更深刻一点,看来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坛如此的衰败和混乱,我本想投身中国的文学事业,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奉献给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的建设,没想到,我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我被他们所排斥在外,直到现在,我仍然是一事无成,原因就是我与现在所谓的主流文学格格不入。

二)目睹中国
文学之怪现象
有人说纯文学从古至今根本就是个伪概念,它根本就不符合历史潮流,
是到了它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因为文学自古以来,只有流行与不流行,并没有纯与不纯的这一说。

他说到这,话锋一转,那么现在,什么是最流行的呢,当然是时下最流行的网络文学了,把网络文学扶正,坐上主流文学的宝座,当然是名至实归,民心所向了。

在这,我先不跟大家谈网络文学与纯文学,大家注意到没有,说这些话的这位先生是什么身份,他可不是一般人啊,他是盛大文学公司的CEO也就是现在网络小说类点击率第一的起点中文网的大当家。

我先声明一点,我从来没有在起点中文网发表过一篇文章,不过最近,我倒有在起点中文网发表我的连载小说的打算,因为起点实在是太火爆了,我何尝不乐意让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看到呢,我又不是自命清高的文人雅士,名利双收的事情,我何乐而不为呢?希望您不要因为我上面所说的话而封杀我,想必您也是公私分明的人,我们仅就学术问题讨论讨论,让我们能带动我们的文坛来一场大讨论,每个人都来参与参与,辩一辩,这样,才能明辨出什么是真知,什么是灼见,让我们的中国文学能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向着理性而又蓬勃的方向发展下去。

言归正传,您在IT 方面是高手,但您因为在中国最大的文学网当了个一把手,看了几本网络小说,也想众人面前耍一耍大刀,来文学这条河里搅一搅浑水,就未免显得太自不量力了。

为什么呢,大家别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您说纯文学根本就是个伪概念,只有流行的才是主流的,那么我问你,既然纯文学是伪概念,那么什么是真概念呢,网络文学么?按您的意思,文学本身就是个伪概念,只要码上的一堆字,不管是呈什么排列组合的,它是人们想看的,并且大部分人看过它,它就是主流的。

那么照这说法,我家的大慈大悲咒更具备这种资格,中国上了一点年纪的人们,哪个人没看过,哪个人没有一本,他们哪个人又没有向观音菩萨祷告过。

再者说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纯文学这一流派,文学从来就是万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没有哪个人把文学写的纯得跟初恋似的,即使他写了,也从来没有举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纯、纯、纯文学派”,所以我想,您批判的时候选错了对象,因为这个对象根本就不存在。

但是,您批判就批判吧,却非得要摇旗呐喊,把网络文学扶上老大的位置,一幅天下之大,唯我独尊的样子,这我们就有点看不过眼去了。

你口口声声网络文学,我们从来没有排斥和反对过网络文学,文学从来就是开放和包容的,我们欢迎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

但是我想问你一句,在现在的中国,究竟什么是网络文学?我想,我们所说的网络文学其实早已变质变味,根本就不是原来那个样子了。

网络文学其实从其定义上来,它根本就与传统文学没有任何冲突,它只是一种文学实现的技术手段,是一种文学的表现形式,我们用笔写文章和用键盘打文字没有任何区别,而且,随着现在网络的发达程度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学青年的创作和发表途径更为简便易寻,这应该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但是现在,网络文学根本演变成了魔幻和玄幻小说的代表词,像当年痞子蔡那样给我们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那是何等的让我们欢欣鼓舞,让我们值得期待。

可是,现在,我们的网络文学却仿佛成了混乱和低俗的代名词,我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的网络写手如此的
曲意逢迎,疯狂追求商业利益,刻意的去满足大众的各种需求,您最为起点文学网的一把手,我想,这其中,难道没有你们文学网站的推波助澜吗?你们的身上是不是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负一点责任?
进一步说,你说只要是流行的就是主流的,只要是人们喜欢看它就是代表我们中国文学的,换而言之,我想,是不是说只要是点击率高的就是主流的,它就能统治我们整个文坛,或者说,在中国,只要是点击率高的,它就一定代表中国文学的最高水平?如此而来,我们还争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每年参赛的时候,在百度上搜一下,把点击率最高的作品送去瑞士就行了,包管手到擒来。

有人问我,玄幻小说怎么了,他们也有他们的长处啊。

我并没有全盘否定玄幻小说,这些小说是很好的剧本,起码能为我们现在乏味而又缺乏的创新的电影提供一些新鲜的灵感。

但是问题是玄幻小说现在已经是过度泛滥了,我为我们的青少年每天沉迷于这类的小说中,而担忧不已,在当前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空前空虚的时候,他们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容易沉浸在玄幻小说编织的各种幻境中而不能自拔。

我们的文学需要负起责任来,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迎合大众口味。

有人拿《红楼梦》、和《西游记》来对比现在的玄幻小说,说古代也有玄幻小说啊,你怎么不去批判红楼梦?对此,我只能说一句,我真是服了YOU你拿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来对比现在的网络魔幻、玄幻小说,也亏你想的出来,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学必然代表那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而好的文学作品是人民集体文化智慧的结晶,它闪耀着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深刻,最具理性的光芒,好的文学作品不是吹捧和炒作出来的,历史最能检验出一部作品的真正水平,因为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它不论经过多少争辩和批判,它总能闪现出它最耀眼的光芒,我们说越磨砺,越光芒,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我真的想象不到,在几百年之后,一帮子后人们指着我们几万本的玄幻小说说,看,我们的先人,原来那时他们每天想的就是这个。

依我现在看来,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学是个不折不扣的怪胎,我真不知道它是怎么长成这样的,它的脑袋大,脖子粗,一只胳膊长一只胳膊短,下半身还小儿麻痹,最为奇怪的是他的内心,因为他现在已经毫无责任感可言,它对现在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毫不关心,他有一句著名的口头禅,叫做关我屁事。

他现在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依据人们的需求,向人们摆出各种各样扭捏的姿态,供人们玩笑,然后完事收钱。

我真的不希望他这样,我希望他能慢慢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能像以前,用美妙而又蕴含哲理的文字去激励人们不断前进,不断的提升我们的文化氛围,不断的一起拼搏和奋斗,永不放弃。

好了,这就是我的结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