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二)平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图形的运动(二)平移(教案)教学目标1. 1. 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物体平移运动。
2.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运动进行图形变换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3. 引导学生运用平移运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几何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平移的概念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平移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准备:教具(如滑块、图形卡片等)、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平移现象,如电梯上升、地铁行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
2.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学生举例,教师总结。
二、探究平移的概念1. 1. 利用教具(如滑块)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平移运动。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滑块在平面上的运动特点。
2.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平移的概念,教师适时补充完善。
3. 3. 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移运动,哪些不是。
引导学生理解平移运动的关键特征:方向、距离、路径。
三、平移运动的性质1. 1. 利用教具和多媒体展示平移运动的性质,如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保持方向不变等。
2.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平移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地图上的位置标记、建筑设计等。
四、平移运动的运用1. 1. 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平移运动进行图形变换?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2. 2. 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移运动解决。
如:将图形A平移到图形B的位置,求平移的距离和方向。
3.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拓展1.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 2.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平移运动的应用?学生举例,教师总结。
3. 3. 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实例分析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平移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主要包括平移和旋转两种图形的运动。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学会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图形的运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和应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辨认平移和旋转,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学会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平移和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3.问题解决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片、操作材料等。
2.学具准备:学生操作材料、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卡片,让学生找出平移和旋转的图形,并说明理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操作材料,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平移和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展示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图形的运动二教案教案标题:图形的运动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的运动概念,包括平移、旋转和翻转。
2. 能够通过使用适当的词汇和术语描述图形的运动。
3. 能够应用所学概念解决与图形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白板、彩色粉笔、图形卡片(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 学生材料:练习册、铅笔、橡皮擦。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图形卡片(如正方形),向学生询问图形的运动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图形运动概念,并与他们分享一些有趣的图形运动实例。
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使用白板和彩色粉笔,向学生简要介绍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概念,并提供适当的示例说明。
2. 在白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图形,例如一个正方形,然后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平移、旋转和翻转操作。
解释每种运动方式的特点和规则。
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些图形卡片和练习册。
2. 学生根据练习册上的指导,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些图形运动练习。
鼓励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术语和词汇描述图形的运动。
3. 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图形运动概念。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提醒他们图形运动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实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图形运动情景,并鼓励他们分享和讨论。
3.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观察和思考图形的运动。
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并在下节课前提交。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图形运动的概念,例如图形的缩放和反射。
2. 给予学生更复杂的图形运动问题,要求他们运用所学概念解决。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图形运动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册,评估他们对图形运动的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充分参与,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巩固所学概念。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教案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教案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轴对称;平移。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章节名称图形的运动(二)课时课标要求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内容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教学策略轴对称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主要包括平移和旋转两种图形的运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学会用图形运动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初步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平移和旋转的实例。
但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同时,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难点: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平移和旋转的定义。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操作图形,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的基本方法。
2.能够绘制直线的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图形。
3.能够解决问题中有关图形变化的具体计算。
二、教学重点
1.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
2.绘制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平移、旋转、翻折的概念及实现方法。
2.解决问题中的具体计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并让学生想象图形做不同的动作,引出图形的运动概念。
2. 学习平移
1.讲解图形的平移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平移操作。
3.练习平移的相关题目。
3. 学习旋转
1.讲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旋转操作。
3.练习旋转的相关题目。
4. 学习翻折
1.讲解图形的翻折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翻折操作。
3.练习翻折的相关题目。
5. 综合练习
让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将平移、旋转、翻折运动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拓展练习:在纸上绘制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翻折操作,并计
算每次的移动距离和角度。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运动方法,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和拓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2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的概念及特点,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平移、旋转的过程,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本节课是该章的第二个教案,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平移、旋转进行图形的变换,以及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平移、旋转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的概念及特点,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平移、旋转的过程,能运用平移、旋转进行图形的变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旋转的概念及特点,图形变换的方法。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平移、旋转进行图形的变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的概念及特点。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平移、旋转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平移、旋转的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用于教学实践。
3.教学用具:三角板、直尺等,用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向学生介绍平移、旋转的概念,并用语言描述平移、旋转的过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二)》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运动,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图形的运动概念,对平移和旋转有了直观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平移和旋转的性质理解不透彻,难以准确判断图形运动的方向和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判断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方向、距离,并能运用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判断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方向、距离。
2.难点: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图形运动的特点。
3.交流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和活动。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练习题和设计图案的素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板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运动。
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定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图形的运动。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运动的方向和距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学具进行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二)》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应用。
2.观察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图形的变化,发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3.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4.交流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图形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提问:你们对这些现象有什么认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在平移和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利用教具或学具,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图形的运动(二)》教案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教学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页。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经历确定轴对称图形以及有几条对称轴的过程。
(2)能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知道简单图形有几条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对称图案的美,积极参预动手操作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愉快地学习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学具教学课件、铅笔、直尺、剪刀、印有平面图形的方格纸、镜子。
教学设计—、复习引入1.出示教材第1页的两幅图和课件中补充的图形,让学生一起欣赏各种各样的图案。
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过渡:对于这些轴对称图形,大家已经初步认识过,今天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案,引起对轴对称图形的回顾和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感性认识。
3.在日常生活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彻底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轴对称图形,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二、自主动手,探求新知1.课件出示例1中的六幅图形,问: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折一折,然后在小组展示。
汇报交流: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展示自己的折纸过程和结论。
小结:通过折纸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以上图形均是轴对称图形,那末每一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呢?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第1题,出示“甲”、“王”两字,根据对称的特点判断这两个字 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然后每一个小组写出10个这样的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例1、例2)优秀教学案例
3.动手操作与实践: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如寻找对称轴、设计对称图形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对称知识,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评价环节使学生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批判性思维。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我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创造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我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例1、例2)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体系中,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内容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通过例1、例2让学生体会轴对称的意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观念。
(四)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的概念、判断方法和应用。
2.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强调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可设置一些拓展问题,如“如何创造一个既有轴对称又有非轴对称的复合图形?”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设计一个对称图案,并写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设计过程和感受。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说课稿(2)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运动一》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在《图形的运动一》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
而在本章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轴对称以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从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然后,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能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缺乏一定的策略和方法,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轴对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轴对称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发学生对轴对称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横向联系图形的运动(二)包括轴对称和平移,轴对称包含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1,根据据对称轴补全轴对称图形例2;平移包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例3,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例4。
本单元主要是对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会运用平移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图形运动经验,描述或画出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促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单元纵向联系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一共安排了三次,第一学段二年级下册学习了图形的运动(一),侧重于整体感受现象,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
本册内容图形的运动(二)是第二次学习,主要是对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也是为第三次学习五年级下册学习图形的运动(三)做好铺垫。
这样的教学设计,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顺应了学生的认知需求。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图形的运动(一)已经初步感知了对称、平移和旋转,能在生活中辨别对称、平移和旋转。
学生到了四年级也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对于进一步研究对称和平移有了一定能力。
学生对于轴对称的性质,借助于直观图的观察与分析,对轴对称的认识能顺利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对于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根据平移的图形判断是怎样平移的学生会很容易接受,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相对难度大一些。
尤其是利用平移去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平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三、单元课标(一)内容要求在感受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二)学业要求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出生活中的平移和轴对称现象,直观感知平移和轴对称的特征,能利用平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形成空间观念。
《图形的运动(二)》(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图形的运动(二)》-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旋转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2. 学会使用基本图形进行旋转,并能够描述旋转后的图形。
3. 能够应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性质。
2. 旋转中心点、方向和角度的识别。
3. 应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旋转角度的判断。
2. 旋转后的图形描述。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如旋转卡片、模型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图形运动知识,如平移、对称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图形有哪些运动方式吗?二、新课导入1. 介绍图形旋转的概念,解释旋转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2. 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旋转的过程。
3. 引导学生观察旋转后的图形,学会描述旋转后的位置和形状。
三、课堂练习1. 发放旋转卡片,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图形旋转。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旋转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评价和总结。
四、拓展与应用1.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评价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图形旋转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图形旋转的题目。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图形旋转,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拓展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掌握图形旋转的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的讲解与演示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图形旋转的概念图形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2)》教学设计.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巩固熟悉平移的基本概念,掌握平移变换的描述方法。
2、学会用平移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别对称轴图形并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难点:掌握对称轴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三、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经验,《图形的运动》一课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感悟。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再设计了简单图形的平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画图的过程中感受、认识图形的平移,学习把图形向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的方法;最后设计了在方格中求面积,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平移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材呈现了多个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形成复杂图形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运动的过程,通过用语言表达和相互交流,加深学生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理解,体验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主备人:蓝天小学熊卫民审核:陈丽曹建伟杨成伟1、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认识和判断軸对称图形教学内容:教课书第1-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理察、折紙、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 确定軸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1、激情引趣: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 蝴蝶、红心、书、树叶、剪刀、天平。
初步感知:(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2)学生观察,回答同題; (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 (学生回答)(2)师板书课题:认识和判断轴对称图形3、出示学习目标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軸对称图形有儿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二、学习指导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 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軸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五年级数学教案(下) -3-预设时同: 6分钟三、自研共探1、看一看(白研探究)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同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图形的运动2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二)教学内容:平移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主要来学习图形的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由原始图形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感受平移今天早上,同学们是怎样到校的?(骑车、走路)骑车、走路是运动,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也是运动的,你们愿意看一看吗?1、出示汽车图片,请你说一说汽车是怎样运动的?2、出示电梯图片,请你说一说电梯是怎样运动的?3、出示蝴蝶图片展开,请你说一说蝴蝶图片展开是怎样运动的?师: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样的运动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好,就以大家说的来命名(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师: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图形的平移是图形上所有的点沿着平行的方向等距离移动。
平移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方向,一个是距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它的位置。
(板书: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二、怎样平移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亭子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2、你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先回忆我们过去学习过的平移方法,看他先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个格子,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可以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尝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平移。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指点和帮助)3、小组交流4、反馈汇报怎样才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
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着过去。
5、电脑演示三种方法指导画法,选择一种方法,投影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归纳提炼:学生自由发言,再次电脑演示,及时小结。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师准备 PPT课件⊙谈话揭题关于图形的运动,除了上节课复习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种外,我们还学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 ⊙回顾与整理1.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有什么特点?(一个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与原图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2.完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步骤。
(1)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2)教师明确:先按一定的比将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也就是计算出放大或缩小后相应各边的长度,再按算出的新边长度画出原图形的相似图形。
3.为什么要按相同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呢?如何理解“相同的比”中的前项和后项?(1)图形变换后,如果要和原图形的形状相同,就必须做到各部分按相同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
(2)这个相同的比的前项可以理解为变换后图形的大小,后项可以理解为原图形的大小。
(3)如果按3∶1变换,就是说变换后的图形的大小是原图形的3倍。
如果按1∶2变换,就是说变换后的图形的大小是原图形的。
⊙典型例题解析1.课件出示典型例题1。
把下面平行四边形的各边按1∶3缩小。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缩小的知识。
原平行四边形的上、下边均为9格,缩小到原来的后都变为9×=3(格),原平行四边形的左、右边分别是一个长6格、宽3格的长方形的一条对角线,缩小到原来的后变为长2格、宽1格的小长方形的对角线。
解答2.课件出示典型例题2。
把下面的左图按2∶1放大,右图按1∶2缩小。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知识。
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因此按2∶1放大,应把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再画圆。
梯形面积的大小取决于上、下底和高,因此按1∶2缩小,应先求出新图形的上底(2÷2=1)、下底(4÷2=2)和高(4÷2=2),再画图。
解答⊙探究活动1.出示探究题目。
把一个长3 cm、宽1 cm的长方形的各边按3∶1放大,它的周长和面积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小组合作,分析、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
单位名称冷水小学
授课教师赵俊杰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再设计了简单图形的平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画图的过程中感受、认识图形的平移,学习把图形向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的方法;最后设计了在方格中求面积,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平移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重点难点
能识别对称轴图形并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掌握对称轴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合作探索
1、进一步研究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1)课件出示五环图的一半,请学生观察想象,这应该是一个什么图案?(奥运五环图)
讲述:看到五环图,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奥运会的情景。
奥运会的参赛队和游客来自世界各地,而国旗就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象征。
(2)课件出示信息窗中的几张国旗和区旗图案。
请学生观察思考后,根据自己要了解什么提出问题。
预设:这都是哪些国家哪些地区的旗帜?这些旗子上的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教师提议:我们在课堂上研究第三个问题,把前两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去查资料找答案,另外找时间交流。
(3)思考:
①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1:它们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生2:他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②你是怎样发现这一特点的?
生3:观察出来的。
③用眼睛直接观察会不会出现偏差呢?你能想办法验证吗?
(4)学生拿出学具中的旗帜图片动手操作,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办法对其轴对称性进行验证。
可进行小组交流。
(5)请几位拿着不同图片的同学上台依次在展示台上边演示边汇报。
预设:生1:我把图片从中间对折,两边就完全重在一起了。
生2:我把图片对折后,发现两边不多不少都一样。
课件再动态演示把澳门行政区的区旗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情境。
结合课件演示教师小结:其实刚才大家要表达的意思都是“把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
强调
“对折”和“完全重合”。
(6)请学生把对折的图片展开,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发现图片中间有一条折痕。
教师告诉学生:在教学上,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7)课件完整的出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学生朗读一遍,以形成完整的印象,同时学习如何较为准确地表述。
(8)请学生把书翻到82页,选出你最喜欢的五个图案画上对称轴。
提示学生:对称轴通常要画成虚线。
请几个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提前贴上的大的图案上画对称轴。
课件出示画好对称轴的所有图案,学生对照检查。
(9)请学生用数学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图片,发现对称的美,感悟对称的美。
2、探究以学过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并找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1)请学生回忆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图形。
学生列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
(2)提问: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的就找出它所有的对称轴。
学生借助学具袋里各种形状的图片,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边动手操作边交流,共同寻找答案。
说明:教师在为学生准备学具时,要进行充分的预设。
要准备好包括任意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梯形、等腰梯形等各种形状的纸片。
(3)请学生代表针对每一种图形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可质疑、辩论。
教师要组织好课堂,做到学生发言既热烈有有序。
预设: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论。
可适当提示:判断某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关键看它对折后能否完全重合。
(4)达成共识。
3、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小树图案。
提问: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1)请大家都用数方格的方法看一看,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在数的过程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2)汇报。
(3)课件动态演示证实学生的发现。
(4)小结归纳:数学上的轴对称现象很有趣,他可以是一个图形对于某条直线对称,也可以是两个图形对于某条直线对称。
大家还发现一个重要性质,就
是每一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1)出示教材第83页例2。
请学生思考:如何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提示:
①你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②既然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说明对应点相对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③怎么画可以画得既准确又节省时间?
(2)学生结合提示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再请部分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汇报预设:
①因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重合,所以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应该相等。
②画图时,只要找到左边图形中几个转折位置的关键点的对称点,再仿照左边
的样子顺次连起来就行了。
说明:学生叙述起来可能没有这么精确,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地规范。
(3)根据刚才的讨论和汇报,请学生在书上尝试作图。
提醒学生:要充分利用方格纸的特点进行作图,这样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用铅笔、直尺作图,并注意保持画面干净整洁。
(4)师生归纳作图步骤:找关键点——描对称点——连线。
要想把图画得既准确又节约时间,就需要在动手之前,先想好画图的步骤和方法。
4、综合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方格纸上创作一幅美丽的轴对称图案。
创作活动完成后进行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作品,让学生体验创作带来的愉悦心情,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巩固练习
教材第84~85页练习二十的1~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点拨指导。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那些收获?
预设:
(1)我认识了很多成轴对称的美丽图案。
(2)我学会了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我找出了我们学过的所有图形的轴对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