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3 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观察、讨论法。

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

(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

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呈现生活实例,引出课题。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是旅游的最佳时节,你们喜欢春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一看。

(出示图片)想看嘛?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风车是怎样运动的?(旋转)板书课题:旋转(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爱玩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举例。

旋转这个词,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认识过,谁来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我们比一比谁知道得多,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生答。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旋转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旋转还隐藏着什么知识呢?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旋转三要素及性质。

2、会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三、学习探究新知1、下面老师想要考考同学们的眼力,看谁是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些物体都是怎样旋转的?(同桌互相说一说)生答。

(引出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含义。

)板书师:这个点或轴,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叫“旋转中心”或“旋转点”。

(板书:旋转中心)(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引出图形的旋转运动。

《图形的运动(一) 轴对称图形》教案(七套)

《图形的运动(一) 轴对称图形》教案(七套)

《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经过深入研读教材,并结合新课标三维目标的理念,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无提供或者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并且在生活中经历过图形的运动,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虽然不清楚,但是学生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教学中需要借助身边有趣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图形运动这样抽象的概念。

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借助直观的形象支持。

比如观察、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直观的感受图形的运动特征。

【重点难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游戏引入、紧扣主题1、今天孙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图形的运动。

2、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孙老师这里有一个游戏,想玩吗?学生热情回应。

3、听清游戏规则:只看物体的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吗?男女生比赛,看谁猜的又快又准。

女生一次就猜对,男生的答案却要尝试几次。

4、为什每次女生都能异口同声的猜对呢?5、女生的简单在哪儿?6、原来,女生看到的部分和遮住的部分完全一样,所以女生猜的快。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将猜测图形分为两类,在这个看似不公平的游戏中,激发学生对图形设置的思考。

紧扣主题。

活动2【活动】二(一)、合作探究轴对称特征1、出示实物照片;这是四个不同的物品,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先思考,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2、点名学生全班交流。

3、我们把它们画下来(课件),再剪一剪就成了这样的图形(示手中的道具);每人一个这样的图形,先折一折,再比一比,然后在小组了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图形的运动》教案

《图形的运动》教案

《图形的运动》教案《图形的运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认识对称轴。

2、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辨认出轴对称图形。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情分析:轴对称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好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一、激法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现在它们就在你们小组的桌子上,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那就快点儿拿出来看看吧。

(学生分别拿出图片)谁能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图片?(学生汇报)二、讲授新课1、初步感知对称现象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观察图片?(电脑课件,大屏幕出示)找生读问题:思一思,想一想:1、你手中的图片有什么特征?2、你用什么方法验证?3、验证后你发现了什么?温馨提示: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

学生活动,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根据问题来说一说?(听汇报,同时板书:特征、两边形状完全相同、方法、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师:像你手中的这些图片那样,沿图片中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教案标题: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的运动概念。

2. 掌握图形在平面上的平移运动。

3. 能够通过图形的平移运动描述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

2. 平面图形的卡片或图片。

3. 学生练习纸和铅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运动现象,例如车辆的行驶、人的奔跑等。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图形也可以运动吗?请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运动方式,例如平移、旋转和翻转等。

概念讲解:1. 使用教学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一个平面图形,并解释平移运动的概念。

平移是指在平面上保持图形形状不变的情况下,将图形整体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2. 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的物体演示,让学生理解平移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示例练习:1. 分发学生练习纸和铅笔,给出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例如正方形或长方形。

2. 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给定图形,并进行平移运动,将图形沿着指定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例如,将正方形向右平移3个单位。

3. 检查学生的练习结果,让他们相互交流并讨论。

拓展活动:1. 给出更多的图形和平移运动的练习,逐渐增加难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平移运动对图形的影响,例如图形的位置、方向和大小是否改变。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总结:1. 总结平移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强调图形的平移运动可以通过指定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更多的图形运动现象。

扩展活动建议:1. 引入旋转和翻转运动的概念,并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

2. 将平移运动与坐标系的概念结合,引导学生使用坐标表示图形的平移运动。

3. 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难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图形的运动现象。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例2、例3及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懂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直观区分这两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经历观看、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看能力、想象能力和制造能力,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有丰富的平移和旋转生活体会的基础上定位。

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入,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看、操作直观懂得和辨认平移、旋转现象。

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运动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今后学习抽象的图形运动积存感性体验,进展几何直观;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懂得度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推倒等)作好铺垫;通过依据描述想象出物体的运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懂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预备:课件、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一)出示教材第28页的主题图“游乐园”。

1.这是什么地点?你看到了什么?2.在主题图中找出轴对称图形。

3.还有那些运动项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二)分类交流,导入新课。

1.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

2.交流分类结果,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中,既巩固复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又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对各种游乐项目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探究图形的平移现象。

1.操作交流,认识平移现象。

(1)课件出示第一类:(2)手势比划:这些物体是如何样运动的?(3)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4)归纳小结:物体沿着直的路线移动,同时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就近似地看作平移现象。

图形的运动教案(推荐5篇)

图形的运动教案(推荐5篇)

图形的运动教案(推荐5篇)图形的运动教案(1)教学内容:轴对称;平移。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章节名称图形的运动(二) 课时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内容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教学策略轴对称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出示轴对称图片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方案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方案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方案《《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方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主题介绍学习主题名称:图形的运动(一)主题内容简介: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学情分析前需知识掌握情况: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对微课的认识: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

2、“微课”的上课时间短,反馈及时。

教师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

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精选7篇)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精选7篇)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图形的运动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图形的运动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篇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情境激趣。

(课件出示教材92页情境图)说一说图中三个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设计的图案和制作的板报花边各采用了什么运动方法。

(生回答,师板书)2.导入揭题。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复习图形运动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

回顾与整理1.平移。

(1)什么是平移?(把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移动一定距离的过程叫做平移)(2)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几点?(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两点: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

(电梯的上下运动、抽屉的推拉等)2.旋转。

(1)什么是旋转?(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固定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的过程叫做旋转)(2)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旋转的三要素:一是旋转中心,二是旋转方向,三是旋转角度)(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

(电风扇扇叶的转动、汽车行驶时车轮的转动等)3.轴对称。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2)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预设生1: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圆等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2:线段也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一条对称轴。

生3: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生4: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典型例题解析课件出示典型例题。

先把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6格。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面内的图形;2.学习图形在平面内的平移和旋转;3.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平移和旋转规律。

二、教学重点1.图形的平移;2.图形的旋转;3.图形运动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平移和旋转规律;2.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图形卡片、板书、教学PPT等教学辅助工具;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老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出图形的运动;2.利用图形卡片展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卡片观察和理解。

第二部分:讲解1.老师利用板书和PPT介绍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2.老师示范如何进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让学生跟随操作。

第三部分:练习1.学生进行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互相观察和纠正。

第四部分:总结1.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到的知识点,强调平移和旋转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提出疑问和心得。

六、课堂延伸1.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做的图形平移和旋转;2.学生可尝试设计自己的图形运动题目,展示给同学。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练习书上与图形运动相关的习题。

八、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图形的运动一》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三、图形的运动(一)一、本单元课标要求及解读:课标内容:《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课标解读:在课程实施中,只要求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不要求学生掌握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及在方格纸上作图、定量刻画图形运动的内容。

1.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使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变换、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二、本单元教材、学情分析:单元教材简介:本单元学习的是第一种图形运动形式,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图形的运动”。

它主要包括: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旋转;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的起始单元。

在课程实施中,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积累学习抽象图形运动的感性经验,也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理解度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推导等)做好铺垫。

三、单元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

4.使学生能够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 图形的运动(一)1-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 图形的运动(一)1-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 图形的运动(一)1-冀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方式。

2.能够理解图形的左右、上下、前后、内外等方位关系。

3.能够通过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和旋转操作。

教学准备1.物品:教师用白板、彩色粉笔、几何图形卡片、彩色布、透明胶带。

2.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几何图形的种类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导入1.让学生回忆所学几何图形的种类,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和性质。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并说出它们的简单几何形状和位置关系。

讲解1.让学生观察几个不同几何图形卡片,并讲解图形的位置和运动方式,强调图形在运动中的位置、朝向等变化。

2.引导学生理解图形的左右、上下、前后、内外等方位关系,以及平移、旋转等基本概念。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图形的移动和变形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1.在白板上画出一些几何图形,要求学生找到它们之间的方位关系,如“红色三角形在蓝色正方形的上方,黄色矩形在绿色正方形的左边”等。

2.引导学生在彩色布上摆放几何图形卡片,要求根据要求将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翻转等操作,例如“将红色三角形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再向后旋转90度,最后将它翻转”。

拓展1.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图形的运动过程,并交换任务由其他学生去完成。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如汽车、房子等。

课堂设计时间内容5分钟导入:复习几何图形的种类10分钟讲解:图形的位置和运动20分钟练习:实际操作图形10分钟拓展:自己设计图形的运动5分钟总结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题目。

2.在家中观察物品,尝试用几何图形描述它们之间的方位关系,例如“电视在茶几的正上方,沙发在电视的左边”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简单地理解图形的位置和运动方式,能够用基本几何图形来描述物品之间的方位关系。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还是不太会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操作,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注重练习和巩固这些基本技能。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通过观察推断、操作验证等,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

3、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1、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

教学难点平移的距离。

教具学具课件、尺子、活动角、图钉,圆纸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要求分类,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1、出示引入场景图。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汽车的运动、见过彩云在天空中随风飘动和时钟永不停息的运动,那么你们想过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嘛?2、根据他们运动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类。

学生分类(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小组选代表发言。

3、说说分类的理由。

汽车和云彩都是平移,时钟是旋转。

二、动手操作,体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学习用品移一移、转一转,看看能否创造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分别请同学上台演示,并说明理由。

2、刚才同学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了平移与旋转现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你能试着说一说吗?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说:推拉窗户、拉拉索、滑滑梯、射箭、运动中的汽车等都是平移,飞机的螺旋桨、转动的风车、转动方向盘、玩陀螺等是旋转。

当学生提到汽车时,要特别强调汽车行驶在笔直的公路上,整个车身是在做平移,而车轮是在做旋转动作。

三、观察操作,研究平移距离。

1、做一做。

做一做“练一练”的第一题。

2、画一画。

画一画“练一练”的第3题。

五、回顾与体会。

说一说,今天学了《图形的运动(一)》你有什么收获?是不是对生活中的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了?。

《图形的运动(一) 平移和旋转》说课稿(三篇)

《图形的运动(一) 平移和旋转》说课稿(三篇)

《图形的运动(一)平移和旋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平移和旋转》。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关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因此,教学的认知要求是初步认识,对于旋转的知识只要能分辨旋转现象即可;对于平移的知识,除了知道生活中平移的现象之外,要能在方格纸上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已经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只是没有很清晰的认识。

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活动,多动手,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去感知“平移和旋转”,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落到实处,为后续学习空间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推断、操作验证等,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说教法、学法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

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应多次加以利用。

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让他们在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辩一辩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感知并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主要包括旋转和平移两种图形的运动。

本单元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旋转和平移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并能够运用旋转和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知识,对图形的名称和特征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图形的运动,特别是旋转和平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和体验旋转和平移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旋转和平移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图形表达旋转和平移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旋转和平移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旋转和平移的辨别,以及如何运用旋转和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旋转和平移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旋转和平移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形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旋转和平移现象,如旋转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卡片,向学生展示旋转和平移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旋转和平移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旋转和平移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旋转和平移的过程。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图形的运动该单元帮助学生到了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下面是的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28页的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现象?2、(学生自由回答)3、(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

【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看书第29页的树叶、蝴蝶、天安门的图,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门城楼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3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3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剪一剪》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32页例4,第33页练习七第8-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

2.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发现连续的对称图案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彩纸数张、剪刀、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教师先展示已经剪好的图形让学生观察。

每个图形上的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吗?为什么有的小人是并排排列的,有的是围成一圈的呢?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揭示课题:剪一剪)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4(1)你能剪出这样的图案吗?学生观察。

思考。

(2)你知道了什么?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

2、教师出示一个小纸人的图形,沿中线对折,让小人重合为半个小人。

一个小纸人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对称图形)要剪一个小纸人,怎样剪得又快又好看?(只要把纸对折,再在对折线边剪下半个小人,然后展开,就能剪出一个小纸人)3、指导学生剪一个小纸人。

(1)先把纸对折。

(2)再沿对折线画好半个小人(如右图)。

(3)沿画好的线剪开,然后展开。

组织学生动手剪一剪,剪好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为什么只画了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纸人呢?使学生明确:小纸人是对称图形,把纸对折后,剪下半个小纸人,展开后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纸人。

3、指导学生剪两个连续的小纸人。

(1)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小组讨论,组员每人拿一张纸,边思考边分析,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方法一: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二: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教案标题: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图形的运动是指图形在平面上的位置变化。

2. 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运动。

3. 能够通过示例和实践活动,描述和演示图形的运动方式。

教学资源:1. 平面上的图形模型(可以使用纸板剪刀制作,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平面上的绘图工具(如铅笔、彩色笔等)。

3.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引入:1. 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一些平面上的图形,并询问学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运动是指什么,以及图形的运动有哪些方式。

探究: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图形模型。

2. 让学生通过手动操作图形模型,尝试进行平移、旋转和翻转运动,并观察图形的变化。

3. 引导学生讨论各种运动方式对图形的影响,以及如何描述这些运动。

讲解:1. 通过示例和图示,向学生介绍平移、旋转和翻转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解释平移运动是指图形在平面上沿着某个方向移动,旋转运动是指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翻转运动是指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翻转。

3. 强调每种运动方式的基本要素,如平移运动需要指定方向和距离,旋转运动需要指定旋转中心和角度,翻转运动需要指定对称轴。

实践:1. 让学生在纸上绘制一个图形,然后尝试进行平移、旋转和翻转运动,并记录下图形的变化。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运动结果,并描述自己的运动方式。

总结:1. 回顾图形的运动方式,让学生总结平移、旋转和翻转运动的要点。

2. 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观察到图形的运动,如钟表的指针、车轮的旋转等。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在平面上的其他运动方式,如放大缩小、拉伸等,并鼓励他们进行实践和探索。

2. 提供更复杂的图形模型,让学生尝试进行运动操作,并观察图形的变化。

评估:1.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图形的描述或图示,判断给定的运动方式是平移、旋转还是翻转。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图形的运动操作,并描述运动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图形的运动(一)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
观察、讨论法。

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
下吧。

(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

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

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

(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找,互相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题。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这里有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确认的?
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

教师小结:这里的五角星,乒乓球拍和飞机的图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学生互相指一指,并指名上台指。

)谈话: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

交流汇报。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3题,连一连。

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