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案(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版画基础

使用教材:

授课学时: 72 授课班级: 18级绘画本科

***师:***

教师职称:

教研室:绘画

汉江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版画的历史渊源,版画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版画的表现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版画的构成特点和语言方式,熟练掌握版画的刀法组织及刻、画、印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对艺术有敏锐的洞察力,提高版画的审美修养,乃至其他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版画的语言特点和艺术的表现形式。

难点:版画的刀法组织及画面的黑白构成是难点所在。

教学课时:72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小四号宋体,行间距20磅)

第一章版画简史(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黑白木刻基本技法,逐渐深层次地理解黑白木刻艺术的语言特点,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审美趋向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版画史的了解。

难点:掌握每个时期的版画表现风格和版画家的创作。

教学课时:12

教学过程和内容

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来制作的一种绘画艺术。艺术家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在金属、石板、木版、纸板、麻胶版等不同板材上,进行绘制、雕刻、腐蚀等方法的制版过程,再通过自己印刷而完成的艺术作品都被认为是版画。

黑白木刻在所有版画当中是最基础的,也是普及最广的,流传的历史也是最久远。版画家在平面的木板上进行雕刻,将不需要的部分铲除,保留凸起部分形成画面,经上油墨,印刷所产生的作品称之为凸版画,也就是黑白木刻。印刷术是由文字印刷和图像印刷两部分组成,而图像印刷就是最初的版画,版画的起源是跟印刷术分不开的,而纸张的发明是印刷术的前提。

欧洲最早的图像印刷出现在德国南部和佛兰德斯的莱茵河南北两岸,主要是满足宗教的需要。印刷品以图像为主,题材多为圣经故事和圣哲生活,以满足识字不多的平民对文化的需求。

15世纪末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版画进入一个发展的全新时期,这时期最有代表性画家是丢勒。丢勒出生于德国,在铜版画,木版画,油画上都有杰出的贡献。1498年完成16幅木版组画《启示录》,人物造型准确,细节表现真实丰富。

丢勒的版画在构图和雕刻上所显示出来的深刻表现力,使版画雕刻技艺成为一个难与逾越的高峰。

19世纪,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版画进入一个创造的高峰期。绘画从传统的再现性向理性的综合和个性化表现,开启一个视觉的纪元。蒙克和高更对近代木刻版画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品,他们利用版画单纯、直接而且富有生命力的方式和独特个性化的技法,表现了身处那个时代的世界。

高更的木版画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朴拙的美感,追求形与色的平面化、装饰性,画面体现大块强烈的黑白对比,阴阳刻线反转交替,粗糙的自然文理,形成一种全新的版画形式。

20世纪初,欧洲的美术运动涌动革新的思潮,现代主义流派的出现标志着一个艺术新时期的到来,现在主义艺术冲破传统艺术的观念,展示了新的创作思维方式。德国表现主义木刻的画家把个性和艺术语言视作创作的生命,将现实背后蕴藏的内在精神表现出来,把对形式的探索和创造作为艺术的目标。德国表现主义最重要的、最突出的艺术形:严格的构图、强烈的对比、对平面和线条的强调产生独具特色的表现力。代表画家有“桥社”的基尔希纳、赫克尔、罗特卢夫;“青骑士”的康定斯基、马尔克等。

欧洲现代木刻;强调主观情感的表达、脱离对自然的模仿、寻求多样的造型方式,由客观的描写转为主观的表现。从塞尚的结构出发,经高更、凡高的个性强调,修拉的新奇手法,整个20世纪朝着个性化的表达去探索,代表画家有马蒂斯、毕加索、珂勒惠支等画家。

美国最著名的版画家是肯特,作品运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造型富有强烈的装饰性,在木版技法上运用光亮的黑白对比,简洁的黑白分界线和排线组成灰调子来表现物象,使画面达到高度的和谐与完美。

中国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汉画像石砖被称为中国版画的雏形,随着雕版印刷术的产生与发展,版画也迅速壮大起来了。现存中国最早的版画是唐代《金刚般若菠萝蜜经》的扉页画,古代的版画主要是雕版印刷的木版画。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比咸通本早约百年。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中国西北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明前期的版画秉承宋元遗风,线条粗犷,自然奔放,不拘细节,此时期的画工与刻工通常为一人兼任。如戏曲插图早期本子《娇红记》刻于宣德乙卯(公元1435年),图为半页式,风格古拙,继承了宋画遗风,构图饱满。明代中叶,造纸制墨,刻印书籍也有所发展,名画家与名刻工的分工合作,使得版画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时期的版画创作在质量与艺术水平上都大有提高,套印技术也在此时迅速发展,各地出现大批朱墨两色或多色印刷的通俗读物和戏曲小说插图。明后期,中国版画

步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版画以地域划分出现了许多流派,如金陵版画、徽州版画、吴兴版画、武林版画、建安版画等,大量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仅就《西厢记》的插图本来说就出现了数种版本。

明末清初,版画云集。由于此时涌现出的名画家与名刻工的通力合作,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版画。郑振铎在《版画史》序例中说:“故于陈(老莲)、萧(尺木)纵笔挥写,深浅浓淡,刚欲壁立千寻,柔如新毫触纸之处,胥能达诣传神,大似墨本,不类刻木”。由此可见,画与刻的相得益彰了。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陈洪绶的刻本《楚辞九歌》,与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萧云从所绘的刻本《离骚图》都是以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诗歌为主题的版画。这两套作品都是我国插图版画的精品,在我国版画史上地位颇高,反映了明末清初我国版画的繁荣。清朝后期,版画艺术渐见衰落。近代的印刷术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而传入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术以及由它派生出来的版画也开始遭受冷落了。

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把木刻版画从国外介绍进来并加以提倡,我国的版画艺术才得以进一步发展。解放以后,版画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手法千变万化,优秀的版画家层出不穷,创作风格各异,出现了繁花似锦的局面。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七十年来,新兴版画都是在人民大众火热的斗争中成长、发展和壮大的。

表现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和新社会的新人新事以及带有鼓动宣传性的作品,构成这一时期版画创作的基本内容。一方面,生活中的新生事物与作者的新鲜感受和激情,为版画创作带来新的生命与活力,另一方面,又由于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趋向单一而缺少丰姿多彩的审美的效应。版画家在这种创作方法的实践上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自然也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五、六十年代的版画最大特点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生活基础的重视以及对群众欣赏观点的适应。因而这时期的版画创作,大多具有明确的思想主题,浓郁的生活气息,通俗易解的表现形式,使版画能拥有更多的观众。

第二章技法(70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黑白木刻基本技法,逐渐深层次地理解黑白木刻艺术的语言特点,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审美趋向和表达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