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课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教学系统设计ISD:是
1、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
2、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
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是以“教”为主和“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二、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P12-P14)答: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者从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以学习理论的措辞方式建构教学设计的措辞方式,从而促进教学设计研究方式的转变;
教学理论:揭示了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从各种教的理论中吸取精华,综合应用而保证教学设计过程的成功;系统方法:为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及系统方法论的取向的反思;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最大贡献在信息传播模式中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举例说明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P10-P11)
答: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为
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如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
网络教学系统等当做产品来设计;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如信息化教学教案的设计,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
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如企业培训方案的开发,这一层次的设计通常包括系统目标的确定,实现
目标方案的建立、试行、评价和修改等;
四、有人提出根据学习理论将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划分为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和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也有人认为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只是各个要素的不同组合形式,没有必要如此划分,浅谈自己对此有什么看法?(P19)
答:我认为它们都存在着各自的弊端,
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它是基于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虽然也说明了首先要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但是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这对教学效果不利,诸如教学系统设计不能最终落到对教学活动进程的设计上。
2、“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但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只强调了学生的学,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我认为“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习活动的社会文化属性。
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无论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理论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由于两类理论基础是不同的,必然使得教学设计的核心和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提出使得两种理论优势互补,此种教学设计模式涵盖了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也只有这种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状况灵活地转换以教为主或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也可以利用其公共部分和相互跳转特性实现主导----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所以目前这种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具有比较大的优势。
总结:如果单从教育这方面来考虑教学模式这个问题,我认为最好的模式就是没有模式,“事实上,尊重每一个人的多样性和特性是一个根本原则,这一原则应导致摒弃任何标准化的教学形式。”既知教,所以兴;既知教,所以废。我比较提倡“因材施教”,但是在现代这个社会中有它的局限性,因为一个人的发展是不可能超越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
五、有人认为“在运用线性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进行教学系统设计时,易使设计的教学机械、呆板、流于形式”,试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
答:我认为运用线性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进行教学系统设计时确实易使设计的教学机械、呆板、流于形式,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这种模式下设计出来的教学抑制了学生主观性、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使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局限化,机械化,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不利于学生全方面地发展,而且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相当辛苦;
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否定这种线性教学设计模式,它也有它的优点,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应试教育阶段,教学过程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教学设计模式完全有利于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形式,虽然它有很多地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它以教师为主,教师是权威者,能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的授课,教师能够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大方向,从而能够进行更好的教学。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也是如此的,有需要我们舍弃的一面,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一面。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
教学目的:对教学活动结束时的结果有一定的行为指向、意图、意愿的特定构想。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效果。
二、用自已的语言和案例来阐述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P38)
1 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1.识记:对先前的学习过的只是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概念、原则等。
2.领会:掌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1、转化:用自己的话或者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所学的内容;
2、解释: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
3、推断:预测发展的趋势
3.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运用。运用的能力以识记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组织结构。
5.综合:将所学知识的各个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
6.评价:对材料价值判断的能力。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构,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并要基于明确的标准才能做出评价。
2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