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平面镜教案五 苏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教案苏科版物理五
三、平面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实验探究中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实验探究中学会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2.能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仪器,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增强同学们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1.用科学探究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难点:1.探究活动中平面镜中像的位置的确定以及物与像的对称关系。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观察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两个相同的物体(棋子、蜡烛等)、方格纸、刻度尺、透明玻璃板、平面镜、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图片欣赏:水中的倒影。
小游戏:水中点燃的蜡烛。
表演魔术:将只有一面开口的魔术箱向同学展示,请一名同学将一张十元纸币从想顶端的投币口投入,钱不翼而飞。
分析原来是都是平面镜惹得祸。并描述其特征:平、滑--平面镜。
二。师生共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
(1)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相同
(3)像可能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方向可能相反
(5)像与物体颜色、亮度可能相同
……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中的大小关系,位置关系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师生讨论最佳实验方案:
A.用点燃的蜡烛做实验,效果明显
B.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容易确定像的位置
C.用另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代替像
4.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师巡视,视各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5.分析,论证与总结
①让实验合作小组上台汇报并示范其探究过程及探究结果
②形成共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A.像物等大
B.像物等距
C.物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填空:
1.平面镜所成的像(能/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实/虚)像。
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不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不垂直)
4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不相等)
5像与物(是/不是)上下颠倒的,(是/不是)左右相反。
三。平面镜作图(对称性)
教师示范,学生观看并完成练习。
四。讨论、交流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不同反射面类似平面镜成像的活动展示,介绍我国古代镜子发展史
2.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梳妆镜,练功房内,商场内
3.在军事上的应用:潜望镜(学生利用潜望镜模型辨认同学)
五。光污染
介绍光污染并解释一些现象。
六。小结:
①。知识方面
②。学习过程的体会
七。巩固与评价
八。课外延伸(小制作和作业)
1.利用两块平面镜制成潜望镜
2.利用三块平面镜制成万花筒
3.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第四节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
2.平面镜成像作图
3.平面镜的应用
教后记:本节课是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题的一堂实验教学课。这个实验对刚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方法、原理,较难理解,以往这个实验教学是教师先演示,学生依葫芦画瓢照做,就像是在咀嚼别人刚吃过的馍馍,滋味不浓,这也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参与探究的学习活动机会。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后,克服了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以是探索,追求物理规律为出发点,以实验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学模式,整节课都使学生处于动口、动脑、动手中,并充分给予他们表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原本教学上的一些难点迎刃而解,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
1、创设探究环境,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以往尽管学生实验做过,教师也反复强调,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器材使用的是玻璃板而并非玻璃镜,可每到做题时仍有许多同学会写玻璃镜。而本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做实验,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我有意多放置了一块玻璃镜,学生在实验初受课题影响,很多都选择了玻璃镜进行实验,当发现实验无法做下去时,才分析讨论发现是实验器材选择错了,在发现错误到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实验巧妙的借助了玻璃板能成像并可透视的原理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从课后的反馈中看到这一错误率大大降低。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2、恰当的点拔促进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据观察认为,像的大小随物离镜面的距离变化而改变,而实验结果却与之相矛盾。此时如果教师直接将原因告诉学生,受思维贯性作用,学生以后仍会再犯这一错误,而通过高质量的提问和恰到好处的点拔,点燃其思维中的火花,使其自己解决了疑难,对物与像大小相等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3、对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技能培养应按班级的知识水平,能力程度,确定铺设合理思维坡度的探究内容。使学生尝到跳一跳,自己也能摘到果子的快乐。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要让学生独立分析操作完成较困难,而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阅读实验内容,并分组讨论实验所需的器材,步骤及原理,然后由学生尝试着去做一做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理解情况,最后请一组完成较好的同学上来为大家演示实验过程,使全体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
4、不足之处。这节课的思维强度较大,思维始终在紧张的运作,个别学习能力层次较低的学生还不能适应,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观望。如何才能让这些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是我要进一步思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