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美育
让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
让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美育与语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教育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语文素养,塑造优美的语文情感和审美情趣。
一、阅读素材方面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美育教育中有力的手段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和经典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和艺术之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例如,对于经典诗歌《静夜思》,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意境、语言运用和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和体验诗歌的美。
二、写作方面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能力指标,也是展现个人文学才华的重要方式。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天赋。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写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并通过讲解作品的写作技巧和文学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良好的文学写作风格和技巧。
三、语言表达方面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表达工具,是语文教学和美育教育的核心。
在语言表达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演讲、朗诵等形式,教导学生语言表达的技巧和要领,培养他们的口语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借助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体验语言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修养和审美品位。
四、文化传承方面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语文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诗词、歌曲、故事等具有文化含义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真正做到语文教学和美育教育的融合。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让语文教学成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
同时,通过文学阅读、文学写作、语言表达和文化传承等层面的交叉引入,可以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语言和艺术的魅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全面成长。
语文美育学
语文美育学,也被称为语文美育,是一种在语文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它通过多种语文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审美知识,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语文美育学不仅关注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鉴赏能力的训练,还涉及各种艺术门类和艺术感觉能力的培养。
语文美育强调感性教学与体验的重要性,因为对作品意义的感受和领悟能力是关键,需要长期积累。
此外,对作品不同韵味的敏锐、精微的辨别力、审美判断力、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美学特征的辨别力等,也需要通过长期训练来培养。
在实施语文美育时,需要坚持一些原则。
例如,应长期坚持并立足培养,同时不断积累。
这意味着对美的感受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培养和积累。
此外,应将多种审美要素的训练相结合,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的来说,语文美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四年级语文与美育融合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与美育融合课教案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与美育融合课教学目标:1. 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其艺术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教学内容:诗词鉴赏与绘画创作相结合:以《静夜思》为例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所学习的内容,复习与美有关的知识点,如诗歌、绘画等。
Step 2:诗词欣赏(10分钟)教师向学生朗读《静夜思》。
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并解释生词和难句。
Step 3:绘画创作(25分钟)1. 鼓励学生根据《静夜思》中的意境进行绘画创作。
2. 提供绘画材料,如彩色铅笔、水彩笔等,并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色彩、线条和形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教师巡视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4:作品展示与分享(10分钟)让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绘画时的体验和感受。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赞赏。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总结诗词与绘画融合的方式以及通过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美育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教学辅助工具:1. 《静夜思》的课件或手写板书。
2. 绘画材料: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3. 学生绘画纸。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根据其他经典诗词进行绘画创作,拓宽学生的艺术表达方式。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增强他们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3. 鼓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如中国古代诗词、绘画等,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诗词鉴赏和绘画创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的绘画作品,包括表达能力、色彩运用等。
3. 收集学生的分享与反思,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请举例说明语文美育的内容
请举例说明语文美育的内容
语文美育是指通过语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使其具备欣赏、理解、表达语文艺术的能力。
以下是语文美育的几个具体内容:
1. 文学欣赏:通过学习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丽,还能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 语言表达: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需要学习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还需要学习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艺术创作: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朗读、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4. 文化传承:通过学习文化经典和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语文美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 1 -。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指的是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感和欣赏能力,
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创造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美育教学:
1. 文学鉴赏:通过导读文学经典、赏析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
学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绘画写作:在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写作活动,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
的情感、观察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审美和创造力。
3. 朗诵表演:通过朗读经典诗歌、散文、戏剧台词等,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演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4. 影视音乐欣赏:在语文课堂中,可以播放精选的电影片段、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
赏和分析影视作品中的美学元素,培养学生对影视音乐的鉴赏能力。
5. 写作创作:通过写作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情感抒发等,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思维逻辑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美育教学方法,可以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和启发。
小学语文教育中美育教育的实施与效果
VS
美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密切相关, 二者相互促进。美育教育可以通过艺 术手段和审美活动,丰富小学语文教 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同时,小学语文教育也 可以为美育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载 体,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象力的拓展
美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拓展想象空间,丰富想象内容,提 高想象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对文本的 深入分析和评价作者观点,能够培 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
情感的疏导
美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 中抒发内心情感,缓解心理压力
,保持心理健康。
THANKS
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的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图片等),营造美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通过朗读和背诵优美的诗文,让学生感受 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语言感受力 和表达力。
课外阅读中的美育拓展
01
推荐优秀读物
向学生推荐适合年龄段的优秀 读物,引导他们阅读具有审美 价值的文学作品,拓宽审美视
美育教育可以通过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 传承和弘扬,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 自信,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03
小学语文教育中美育教育 的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03
挖掘教材中美育因素
创设美的教学情境
强化朗读和背诵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 美等元素,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存在,培养 审美情趣。
鉴赏美的能力
学生能够在欣赏文学作品 的过程中,鉴别和评价不 同风格、流派和时代的美 。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为美育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有魅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指让学生学习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更是通过文字、语言本身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欣赏文字的艺术之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情节展开等对语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可以如何表达情感、塑造形象以及传递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培养情感体验美育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不仅仅是要阐释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作品的感染力,深刻体验到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语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生活感悟,通过美育的引导和解读,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增强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美育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3. 培养创新思维美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创造,并且将新的观点和想法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从课文选择入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首先要从对课文的选择入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精心策划课文内容,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通过合理的课文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
余映潮论语文美育
余映潮论语文美育1.引言1.1 概述语文美育是指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使其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语文美育在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文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通过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同时,语文美育还能够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此外,语文美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了解和熟悉各种文学作品,提高他们文学批判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余映潮是中国语文美育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致力于研究语文教育和语文美育,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理论和观点。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提倡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他认为在语文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倡导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重点探讨语文美育的重要性以及余映潮在语文美育方面的贡献。
通过分析和总结,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语文美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价值,并对余映潮的贡献给予评价和肯定。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和安排方式,它对于文章的逻辑性和凝练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根据以下章节结构来展开对余映潮论语文美育的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将概述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目的。
通过简洁明了地介绍语文美育的概念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同时,我将阐述文章的结构和章节安排,以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接着,在正文部分的第2.1节中,我将详细探讨语文美育的重要性。
通过引用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我将分析语文美育对个体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熏陶和提升。
语文与美育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汇报
语文与美育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汇报在今天的课堂上,咱们来聊聊“语文与美育的跨学科融合”这件事,嘿,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就是把咱们的语言学习和艺术感受结合起来,嘿嘿,真是个妙招呢。
想象一下,学生们不光在教室里朗朗书声,还能在画笔飞舞中,或是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真是太棒了吧!这就好比把一碗白粥加点儿糖,立马就有了甜味,让人胃口大开。
咱们的语文课,除了背古诗,写作文,何不让它更有趣一点儿呢?就像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心里那叫一个舒服。
美育,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感觉特别高端。
咱们说的美育就是帮助孩子们感受美,创造美。
美的东西到处都是,看看花儿的娇艳,听听鸟儿的歌唱,都是一种享受。
通过语文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学会怎样写出好文章,还是在欣赏文学作品中,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唉,真是美滋滋啊!这时候,老师的角色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去寻找那些字里行间的美。
就好比捉迷藏,学生们需要在文字中寻找那份独特的美感。
再说到课堂活动,嘿,真是五花八门。
咱们可以组织一场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去传达情感。
再来点儿绘画,让他们把自己心中的诗意画出来。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把自己的想法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真是好事一桩!这种融合,能让语文变得生动,变得有趣,嘿,学习不再是件苦差事,而是一场场精彩的演出。
想象一下,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他们心中最爱的诗歌。
有人说喜欢李白的豪放,有人偏爱苏轼的婉约,大家争论得不可开交,教室里那气氛,简直就像过年一样热闹!这时候,老师在旁边微笑着,默默欣赏着这场思想的碰撞。
正是这种跨学科的融合,让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简直就是一举多得。
美育的方式多种多样。
咱们可以引导孩子们用诗歌来写日记,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然后,再让他们把这些美好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像是做手工,或者拍照,甚至是制作小视频。
这种方式,不仅让孩子们有了表达自己的机会,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真是一箭双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美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让美育渗透到教学中?本文将从文学欣赏、语言表达和阅读习惯三个方面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一、文学欣赏文学是美的载体,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背诵古诗词、讲述寓言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演讲、朗诵、剧本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文学之美。
通过文学欣赏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水平,还能够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语言表达语言是美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表达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指导、口语表达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富有想象力和情感的写作题目,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语言之美的感悟和追求。
三、阅读习惯阅读是美的享受方式,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读、朗读、讲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读书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美的快乐。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还可以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美的乐趣。
美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美育渗透到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悟。
只有在教学中贯彻美的理念,不断丰富美的内容,才能真正实现美育渗透的目标。
语文教育中美育的困境与出路
语文教育中美育的困境与出路语文教育一直是我们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语文教育面临着一些困境,特别是与美育相结合的语文教育。
本文将从语文教育与美育的融合、困境和出路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语文教育与美育本就是一体两面的,语文是文学的载体,而文学又是传达美的重要方式。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美育的渗透度并不高。
语文课堂上大多以文言文、现代文为主,注重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诠释,而较少涉及到文学艺术的鉴赏和欣赏。
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并不够深刻,造成了美育与语文教育的脱节。
在教育实践中,语文教育与美育的融合,不仅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审美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名著经典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中蕴含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艺术类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书法绘画展览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感受美的魅力,从而形成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
当前,语文教育与美育的融合并不顺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的语文教学内容主要以语法知识和文学作品为主,对于美术、音乐等艺术类的内容涉及较少,导致学生对美的认知受到了限制。
2. 教学手段传统。
语文教育大多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新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3. 教师专业水平不足。
部分语文教师对美术、音乐等文学艺术领域了解不够深入,无法很好地将美育融入到语文教育中。
4. 学生学习压力大。
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美育活动,也影响了美育和语文教育的融合。
这些困境导致了语文教育和美育的脱节,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育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当前我们应该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推动语文教育与美育的深度融合。
1. 更新教学内容。
学校可以适当调整语文教学内容,多引入一些与美育相关的素材,如美术、音乐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的力量。
浅谈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
活动 的主体性 、情感 的活跃 性 ,都取 决于教 师的教学 艺术 。
而言 ,可分为 两类 :认识 性语 言和情感性语 言 。语 文学科美
在语 文学科教 育 中创 造美 的氛 围并不 是抽象 的。作为 教学 的 育在一般 情况下凭 借情感 性语 言进 行 ,这一 类语言不 只包括 主导 ,教师 的教学语 言美是创 造美 的氛 围的 第一要义 。教学 形 象描绘语 言 ,而且也包 括议论抒 情语言 。 “ 寡情 即无鉴赏 语言 美取决于 教师具备 热爱学 生的情感 ,科 学思 维的 头脑 , 力 ” ,激发情感便是美育 的主要 中介。 对课 文思想 内容 、情感特点的把握 ,以及语 言的表现力 。 形象性 是美 的基本特 征之一 。语文学科 美育还应 当结合
二 、 加 强 朗读 。诱 发 通 感
时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 源自总之 ,美育教 育是 强化语文教 学的重要 手段 ,对 学生 的 便于 阅读者思 考 ,发 现问题 。在这个 意义上讲 ,它具 备了一 全 面发展也 会起 到积极 的促进作用 。作为语 文教师 ,要不断 定的科 学美 的形态 。朗读时书 面语言 的有声化 ,具有 移情 的 地进行尝试 和探索 ,使美育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 的作用 。 作 用 ,能够激 发美感 ,唤起 内心视像 ,感受文字 意境 ,并 能 引起 群体 效应 。同时 ,朗读也是 一种解 析 ,能 以声音增强 原 作 的力 量 ,诱 发 通感 ,起 到 审美 感 知能 力 的作 用 。 听别 人 读 ,可 以 自觉进行 审美判 断 ,真切 的感受 到作品 的情 韵和气 势 ,产生共 鸣 ,受 到感染 ,怡情怡性 , 自觉接受语文教育。
的情感 ,取决 于对 教材 透彻 的理解 ,这样方 能做 到 “ 辞 以情 练 习 ,提高学 生对美 的感 知 的基础上又 提高 了学 生的写作 能 发 ” ,而不 故作姿 态 。教 学中 ,教 师或娓娓 道来 ,或 抑扬顿 力 。 挫 ,都应是情 不 自禁 、油然 而生 。此 外 ,教 学活 动中 ,人 的 四、直观效应 ,激 发情 感 活 动 、人 的情 感又 主要表现 在学 习主体—— 学生身上 。他们 语 文教材是 以语 言材 料建 构而成 的。语 言就其 总体作用
语文教育中美育的困境与出路
语文教育中美育的困境与出路语文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的学科之一。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当前我国的语文教育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而美育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补充,同样也面临着困境与挑战。
本文将从语文教育和美育的现状出发,探讨其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出路。
1. 学习压力过大2. 教学内容单一传统的语文教育以应试为导向,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和学生过分关注课本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对于语文学科的本质和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
导致学生缺乏对语文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的思考,也无法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
3. 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语文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教学水平不一、教学理念不同、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一些语文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
而另一些语文教师则积极创新,并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由于种种限制和条件,很难将这些方法和手段真正付诸实施。
4. 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欠缺。
这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美育的困境1. 美育资源匮乏美育资源的匮乏是当前美育面临的一个困境。
许多学校缺乏美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专业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导致了美育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甚至因为经费不足而放弃了美育教育,这使得学生的美育教育相当薄弱,无法真正得到良好的培养。
2. 美育教学理念陈旧目前,一些学校的美育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技能培养”层面,更多地注重学生的绘画技巧、音乐节奏感等方面知识的传授,但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语 文 教 学 与 美 育
语文教学与美育提纲:一、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二、发掘语文教学的美育资源。
1、发掘语文教材的美育资源。
(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语言美。
)2、发掘教师教学语言的美育资源。
(语言与语态美。
)3、发掘教学板书设计的美育资源。
三、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2、通过课外、校外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3、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我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该包涵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内容。
“美”就是审美教育,简称美育。
美育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等审美能力。
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他们智育、体育和技能的发展,而且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因此,美育是关系到合格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前途的大事,其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途径很多,语文教学是主要渠道之一。
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知识,高尚的审美情操,高超的审美创造力,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是长期以来,不少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使用识字、解词、分段、归纳中心等肢解术来分析课文,只注重知识、技能和品德的教育,常常忽视了美育。
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探讨和强化语文的美育功能尤为重要。
鉴于以上原因,根据几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我在这里粗浅的谈谈关于语文美育方面的尝试。
主要谈两点:一是发掘和利用语文教学的美育资源,二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发掘和利用语文教学的美育资源。
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的美育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的。
(一)、发掘和利用语文教材的美育资源。
作为审美对象,初中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仓库,集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人物美等于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实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实践摘要: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研究者的深入探讨,这与我国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审美教育的不够重视有关。
通过对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对中学语文学科审美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方法语文教学中的美是丰富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而这里的美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重视语文教育中对美的实践。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弄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进行审美教育。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和语文美育的实践经验,可侧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进行美育。
一、在美读过程中充分感受美美读既指教师富有魅力的范读,也包括学生自己在掌握朗读技巧后的表情朗读。
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
如,在朱自清《春》的教学中,教师就可用较为舒徐、轻柔、欣喜的语调语气,使学生感受并领略散文内容的意境美、语言的形式美。
读高尔基的《海燕》,就要把“热情”“渴望”“高亢”的感情基调,由低到高,由缓到急,读出景物充满阳刚之气的壮美。
当前,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弊端是忽视美读,在课堂上听不到或很少听到琅琅读书声,在课文后学生也很少吟诵课文。
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失策。
不美读,不多读,学生缺乏情感,缺乏对课文美的感受,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负担,既不可能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语文教育界有识之士早已呼吁加强朗读,训练美读,这应成为语文教改的当务之急。
如果真能从美读入手来改革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会出现一个新面貌,必将使他们在美的感受中增长学习兴趣,增进学习能力,收到语文美育的良好效果。
二、在课文分析中正确鉴赏美审美鉴赏力指的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的能力。
它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美丑的识别,也包括对审美对象性质的深层理解,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类型、形态的领悟与鉴别的程度,并能给予审美评价。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审美鉴赏。
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当前,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而美育的任务就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审美能力。
因此,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密不可分。
首先,中学语文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承担着传递文化的任务。
语文教材中除了语言的基本知识外,还包含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
透过这些作品,可以使学生对于文化的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审美分析。
其次,中学语文教学关注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而美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美育让学生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此外,美育和语文教学在文化传承和美感教育方面也有相互的联系。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文化传承,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美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而美育可以通过艺术品的欣赏和鉴赏,让学生学习欣赏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学识和艺术修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感。
最后,美育和语文教学相辅相成,其中也存在相互独立的特点。
美育注重的是艺术形式的表现和审美感受,而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文学作品和语言的应用和传递。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艺术和文学可以作为互补的资源,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感受到人类文化的真谛和内涵,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人文素养。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美育是指以美的观念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以及主动欣赏美的情感和表现美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美育的渗透,可以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语文,更加善于表达,更加具有创造力。
一、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1. 文学作品的欣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选择文学作品进行欣赏。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诗歌或者散文,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来感受美的情感和美的表现。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语文课堂的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配乐朗读诗歌,通过美术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语文的热爱。
3. 学生作文的指导4. 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美育是一项全面的教育,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将美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比如可以与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美的情感和美的表现。
三、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1. 提高语文素养通过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文。
2. 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使学生更加具有创造力。
通过欣赏美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受到启发,从而在写作中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3篇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一)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在语文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文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诗、散文、小说等。
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培养其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也能够渗透美育的内容。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活动,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表达个人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表达的美感和艺术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入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通过欣赏、演绎和创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戏剧片段等进行学习和欣赏,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略到美的魅力,同时也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积累了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成长体会。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兴趣、风格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例如,对于文学阅读,有的学生喜欢小说,有的学生喜欢诗歌,有的学生喜欢散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引导他们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关于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于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现今教育的趋势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今后教育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才能适应人才需求“通才型”、“一专多能型”和“复合型”的社会。
美育作为五育中的一育,也忽视、马虎不得。
我就结合我执教的语文这门学科谈一点看法和意见。
语文课作为学校中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就得在课上重视和强化美育,在语文课中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让美育融于教学,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能够鉴赏美和表达美,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达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美育因素虽然在语文学科中大量出现,同时美育特点也符合青少年特点,但是要很好体现它,让它发挥重要作用还得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美的能力所谓感受美,就是培养学生对于艺术和现实中的美好事物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如果学生对作品中优美的词语,诗一般的意境,素淡朦胧的景物特征等感受不出,那么他们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就比较迟钝,感受美的能力就差,所以对于这一部分学生就得强化美育。
因为若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差,他们对美的欣赏和表达能力就相对来说要困难得多。
同时他们对作品中词语所表示的特殊含义的理解、意境的把握、主题的升华也就不能准确无误地掌握,对作品的理解就会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美的能力。
可从简单的声音、颜色、线条、形状等的感受到复杂的美感。
如我在讲解《荷塘月色》一课时,文中的“文眼”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作者开门见山地提了出来,对于初次接触这篇课文的学生来说,作者那种不宁静的苦闷心情一时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于是我在课前就寻找带点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的磁带,然后自己先配乐朗诵,感受效果,在音乐低沉的地方是否正巧体现作者的哀愁,在音乐舒缓的地方是否正好体现作者淡淡的喜悦。
等一切准备好后,上课让学生分段配乐朗读,朗读完后让他们回答他们所读的那段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景物特征又如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浅析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
感 受 和 发 现 大 自然 的 美 ,特 别 是 感 受 和 发 现 大 自然 的雄 伟 壮 丽 、 丽 多 彩 。 2 组 织 学 生 进行 社 会 热 点 问题 调 查 , 绚 () 如土 地 沙 化 、 态 平 衡 失 调 、 球 气 候 变 暖 等 , 学 生 感 受 、 现 社 会 生 全 让 发 美 、 术 美 。 3 组 织 学 生参 观烈 士 陵 园 , 学 生感 受先 烈 们 不 艺 () 让 屈 不挠 的 斗争 精 神 , 以及 胸 怀 祖 国 , 中华 民族 的 独 立 和 解 放 为 而 宁死 不屈 的伟 大 灵 魂 , 以让 学生 发现 、 受 教育 美 。 4 组 织 感 () 学生深入调查 了解农业 、 民、 村问题 , 会关 心 、 解“ 农 农 学 了 三 农 ” 题 , 负起 历 史 责 任 感 , 这 其 中让 他 们 去 发 现 美 、 受 问 担 在 感 美 , 学生发现 、 受现实美。 让 感 二 、 种 方 法 培 养 学 生欣 赏 美 。 现 美 多 表 1 面展示 , 乐渲染 , . 画 音 培养 学生 欣 赏 美 . 现 美 。例 如 我 表 在 教 授 《 丽 的 小 兴 安 岭 》 文 时 , 过 播 放 幻 灯 片 和 音 乐 的 美 一 通 形 式 , 学 生伴 着欢 快 的音 乐 去 欣 赏 图画 。 上 我 声 情 并 茂 的 让 加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997年《北京文学》提出了有关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时间掀起了一场有关语文教学的大讨论。
在此推动下,中学语文教学让人看到了可喜的一面。
但是,在充分肯定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所取得的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看到,正处在改革之中的中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1、强调语文教学的现实功利性,应试教育色彩浓厚语文教学现实功利性的增强,是当今中国语文教学最显著的特点。
它集中体现为现在人人都批判的“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的结果只能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扼杀了个性,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学生高分低能现象越来越多也就不为其怪了。
2、忽视语文课堂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僵化,教学过程模式化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它自己的特点,它非常注重感情的交流和个性的发挥。
语文教材中不乏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个性、才华、情感及思想感情的结晶和体现,每一个单元的练习,教授的知识点,都有着鲜明的特点,所以,不同的课文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式。
除此之外,由于每一个教师的个性气质、学识修养的不同,对每篇文章的感受、理解、领悟的不同,因此教法也可能因人而异。
但是现在,无论教师是何人,教授哪一篇课文,面对哪些学生,都是千篇一律的一个模式,整个一个形而上学。
3、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生曾这样形容如今的语文课:“一是灌,二是串,再不就是满堂练。
”这种程式化、僵化的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确实,像那样教师唱独角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让学生感兴趣的。
因此,学生学得被动,导致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
二、中学语文审美教学积极意义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
它借助于人们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范畴,如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培养人类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稳固的审美情操,并激发其丰富多彩的审美创造力。
美育教育在语文教育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语文审美化教学一改过去呆板,平淡乏味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动之以情”的美感熏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美的世界。
语文审美化教学注重教与学之间的审美情感交流,通过物我融合,移情和认同,使审美主体与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的艺术形象产生共鸣,可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2、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是智能发展的重要内容,语文审美化教学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大有裨益。
教学中对美的事物的欣赏与创造,是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的,无论是引导学生欣赏美景的描绘,还是指导学生朗诵诗歌、阅读,都需要通过形象思维体味其中的意境,领略其中的乐趣,把握其中的主旨,获取美的享受,扩展了形象思维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中学语文审美教学,以焕发着真善美光辉的美的事物为生动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
通过形象生动的美的事物,美的语言,美的节奏,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天长日久,耳濡目染,提高审美鉴赏力,能分清美丑,识别美的性质、类型及程度,得到韵味无穷的审美享受,最终落实到表现美、创造美的社会实践,进一步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语文审美创造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审美创造力。
4、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当今社会需要有较高审美修养和人格健全的一代新人,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应试教育的苦果引发了教育界对美育的反思,而美育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它是未来各科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化教学,能切实改变以往单调僵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师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对传统教学方法模式的挑战。
三、中学语文审美化教学渗透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进行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以审美心理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完善的审美个性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有效训练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实施中学语文审美化教学无外乎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学,二是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实施审美教学。
1、备课:挖掘美(1)研究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经验、审美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
”[①]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深入研究学生。
在审美化教学中,尤其要对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经验、兴趣爱好、心理承受力等进行估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感知思维方式和知识技能水平,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审美设计。
如冰心的《小桔灯》一课,教师可事先制作一个小桔灯,美丽的小桔灯必将吸引学生的目光,使他们一下子兴奋起来。
(2)从教学内容中提炼美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②]。
语文教学中客观地存在着大量的美学因素,审美化教学活动犹如“登山探宝”,教师是向导,怎样带好路探明知识的宝库是非常重要的。
这首先要求教师深钻、吃透教材,教师应以美学的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美、欣赏美、品尝美。
把自己融入进去,然后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分享。
教师在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和创造美时,也必须经历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三个阶段。
2、授课:激发美、传输美(1)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做好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集中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教师需要进行精心的组织与指导。
巧妙的课堂组织,能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充盈着美的气息。
要搞好组织教学,开讲艺术不容忽视。
上课的头几分钟,对一堂课来说至关重要,有时甚至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艺术性的一面,忽略了把美学思想渗入进去,忽视了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开讲生动,导说精彩,往往能引人入胜,瞬间就可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心灵的震颤,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能爱教师之所爱,充分调动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如教《朝发白帝城》时,有位老师这样开讲:“李白在唐乾元二年春天突遇大赦,就在他离白帝城东下时作了这样一首诗,在诗里他创造出一个富于神话色彩的艺术画面。
你看,晨曦初露,彩霞满天,从白帝城飞出一叶扁舟沿着长江顺流直下,两岸猿叫声不断地响在耳边,重叠起伏的山峰,像在夹道迎着小舟。
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长江三峡行舟图啊!同学们,你们说李白的诗写得好吗?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诗句来呢?”这样的开讲,使学生能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两化。
(2)创设课堂气氛热烈轻松而又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诱发美感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师生情感交流自然,教师思维敏捷,把课讲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学生兴味盎然,积极开动脑筋,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在轻松中传递知识,学生在美感中汲纳知识。
语文审美化教学中,教师的主观设计符合学生的主观实际,才是合情的节奏;教师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并能促使其有机的统一,才是合理的节奏,才是符合美学属性的美学节奏。
于漪老师指出:“课一定要有鲜明的节奏,语文课最怕上成模糊一片,因此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有很强的目的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创设不同的教学节奏,如教学思维严密的议论文,则采用层层推进的逻辑型节奏: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诗歌、散文,则采用易诱发联想和想象的跳跃式节奏;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改变教学节奏。
3、课外活动:延伸美课外活动是在课堂之外的,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教育形式,它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实践美,延伸美,创造美的重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园地。
它能打破单调、固定的课堂教学结构,冲破时空局限及封闭式的教育模式,把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等有机地、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形式有机地使学生从课堂走出来,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
它没有考试的压力,也不受课堂的约束,让学生自愿参加,自由结合,自我管理,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观察力得以提高,审美情趣得以陶冶,审美能力得以提高。
如有教师在教了《春》之后,就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
除此之外,还可开展各种集会活动,文娱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
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渗透美学思想,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形成美的品质,得到创造美的能力的锻炼。
参考文献:[1]马国强《语文素质教育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周庆元《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王守恒《美育原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
[4]曹明海《感应与塑造一语文审美教育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
[5]曾永成董志强《美学原理与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
[6]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7]于亚中,鱼浦江《中学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8]邹贤敏《欧阳代娜:呼唤整体改革》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素质教育的难以实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改进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是摆在新世纪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语文审美教学积极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素质教育的难以实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改进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是摆在新世纪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指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应试教育色彩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僵化,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分析指出问题关键出在教学观念,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模糊不清,导致人文因素流失;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学生变成了语言知识的“研究员”、“解题机”;尤其忽略了美学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导致教学方法日趋僵化,学生逐渐失去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进而阐述了实施中学语文审美化教学的可能,即教学目的、对象需要美,教学内容存在美,教学过程体现美:指出中学语文学科实施审美化教学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论文第二部分主要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角度论述了实施中学语文审美化教学的途径。
备课是审美的挖掘过程,需要充分研究中学生审美心理、审美经验、审美需求;应从教材里提炼美,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为上好一堂审美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上课是激发美、传输美。
组织教学中,开讲艺术不可忽视,要符合一定的美学原理;创设优美的课堂气氛,保障课堂教学美感的诱发;教师要动情,创设情境、挖掘内涵、用美的教学语言去传情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