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地域分异规律讲解
地域分异规律ppt课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0
200
热带稀树 草原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带)
100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大陆西岸
内陆
16 00 大陆东岸
( 以陆 北地 半自 球然 为带 例 )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
温带 荒漠
草原
51
(1)热带湿润地区
热带湿润地区
地貌 积温 气候 植被 土壤
低山、丘陵 ≥ 7500℃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淋溶强烈的砖红壤、红壤
作物
水稻一年三熟,经济作物种类多
52
(2)亚热带湿润地区
地貌 积温 气候
山地、丘陵、盆地 4500 ℃ ~ 75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
红壤,肥力较低
雪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是温带季风气候 和 温带海洋性气候 ;
(4)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 亚马孙河流域
,
(5)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是 低纬度 。
62
63
专题4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1
长江三角洲的“优越” 黄土高原的“脆弱”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
气候
地理位置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生物
水田农业
土壤
土壤肥沃
地貌
地势低平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水文
长江入海口
3
黄土高原景观的形成 水文变化
水 土
地貌变化
流
失
土壤侵蚀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的概念
概念
经度地带性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因地球 自转和公转导致的气候、植被、土壤 等自然要素在地球表面呈东西方向上 的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移动,引起不同纬度地区接收 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差异,进而影响气 候、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分布。
经度地带性的表现
气候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类型由 热带雨林、亚热带湿润、温带湿 润、温带干旱、寒带苔原和冰原 依次更替。
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现象也是非地带性的表现之一。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气候条件可能会与周围 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土壤类型多样化
由于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不均,土壤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母质、气候、地形 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类型可能会与周围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非地带性的影响因素
土壤类型更加温暖湿润。
地形
地形对经度地带性规律的影响表现在高山地区,由于地形抬升 引起的气候变化,使得同一纬度不同地形区的气候、植被和土
壤类型存在差异。
04
垂直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的概念
垂直地带性是指地理环境随海拔高度 而产生的垂直变化规律,即不同海拔 高度的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 呈现出的垂直分布特征。
THANKS
感谢观看
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之 一,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生物群落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不
同的影响。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地域分异的影响也非常显 著,不同的地形地貌会导致不同的水 热条件和土壤类型等。
人文因素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6章 第3讲 课时1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真题剖析
(2022·浙江1月卷)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 列各题。
(1)图中①②自然带分别是( )
A.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影响新西兰自然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 )
A.降水差异 B.海陆位置 C.热量差异 D.光照不同
2.新西兰南岛东部温带草原带形成的关键原因是( D )
A.受信风带影响 B.有暖流经过
C.沙漠广布
D.位于背风坡
解析 第1题,新西兰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故影响新西兰自然 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差异,和降水无关;新西兰面积小,光照差异 不大;新西兰属于岛屿,面积小,海陆位置对自然带影响小。第2题,新西兰南 岛东部温带草原带形成的关键原因是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 草原气候,新西兰南岛东侧为寒流;东侧无沙漠。
域分异。
2.举例:温带湿润区植被的分异 (1)地带性植被——温带 落叶阔叶林 。 (2)地方性分异的表现
温带湿润区
高而陡的山坡
土层薄,水分缺乏
低洼的河谷
地下水位浅,土壤过湿
地形平坦、高度适中
植被 针叶树、灌木
草甸 植被
落叶阔叶林
思维拓展·再提升 气候类型相同的不同地区,自然带一定相同吗? 提示 不一定。气候类型相同但因地势的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导致自然 带不同: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季雨林带,如 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西海岸;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 干高原。
第六章地域分异规律
开展自然区划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所在 区域的客观地域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为发 挥地区自然条件的优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改造不利自然条件,以及保持生态平衡提供科 学依据。
⒈部门自然区划叠置法 ⒉地理相关分析法 ⒊主导标志法 ⒋合并法
通过对同一区域的各部门自然区划(气候 区划、地貌压划、土壤区划、植被区划等)的 区划图进行叠置,划分出综合的自然区划单元。 首先将各部门自然区划图叠置,然后将相 重叠的界线作为综合自然区划单元的界线。
热带草原--“干”红壤带与热带森林相连, 广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印度中部、澳大利亚 东部和北部,以及巴西高原等地。 气温高,雨量较多,干、湿季分明。 稀树草原。树木具有各种适应干、湿季的 生理、生态特征。 红棕色土壤 (“干”红壤类)发育在红色风 化壳上的,土壤上层富有粘土质矿物。 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丰富。
北半球,撒哈拉、阿拉伯半岛、中亚,到 中国境内。南半球,澳大利亚中部,南非卡拉 哈里,阿根廷西部。 全年干燥少雨。 植物极其稀少,仅有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 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速生植物。 土壤中几乎没有腐殖质,按母质性质称为石 质土、粘土和沙土。 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很贫乏.
欧亚大陆、北美中部和南美南部。 年降水量较少,夏季气温高,冬季严寒。 草本植物的种类复杂多样。 主要土壤是腐殖质丰富,肥力高的黑钙土。 温带草原动物适应于浓密草本植物覆盖的 平坦、开阔和无林的环境,许多动物具有穴居 和善跑的特征。
相对一致性原则要求在划分区域单位时, 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 划单位的一致性也是相对的,各有不同的标准。
自然区划综合性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在自 然区划中,必须将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往往有 主次之分,必须深入分析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 性因素,查明自然区域形成的主导因素,找出 体现主导因素的主导指标.据以对自然区域作 出划分。综合性原则也包含了“主导因素原 则” 。
2024年自然地理复习之地域分异规律
03
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与气候因素
太阳辐射
是地表能量的主要来源,影响地 域分异的基本因素。不同纬度地 区接收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热 量带和气候类型的差异。
气候因素
包括气温、降水等,对地域分异 有重要影响。气候的纬向地带性 和非地带性变化,导致自然景观 的相应变化。
地貌与地势因素
地貌类型
进行描述和解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学科交叉融合的 发展,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逐渐深入,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
。
目前,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正朝着更加 精细化、定量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模型方法对自 然地理环境的分异现象进行模拟和预测
。
02
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
纬度地带性分异
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和植被分布产 生重要影响,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 气候的影响。
06
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方法 与展望
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野外考察与观测
通过实地考察、观测和记录地 域分异现象,获取第一手资料
。
遥感与GIS技术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进行空间分析和数据处 理,揭示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是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 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地域分异规律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地域分异规律还为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悠久,早在古 代就有学者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现象
。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地域分异规律导致了不同地域生物种类的差异,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应注重生物多 样性的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课时38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______的变化。
2.分异基础:水热状况不同。
3.分异规律:山麓与______自然地带一致,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4.垂直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5.同一山体的垂直带,又有阴坡和阳坡的明显差异。
概念辨析草甸和草原①草甸是一类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的多年生中生草本植被类型。
它不同于湿生植被的沼泽和旱生植被的草原。
草甸是地方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草层高而茂密,种类繁多,植物在不同季节开花,典型的有高山草甸和河漫滩草甸。
②草原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主要有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类型。
1.垂直带分布特点地表景观随海拔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
(1)垂直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垂直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陆地自然地带相一致。
(3)山地垂直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处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
(4)同一垂直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2.雪线(1)概念:终年积雪的下限,年平均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受热融化、蒸发)。
(2)影响因素:雪线高度一般与温度、降水、坡度等有关。
具体情况如下:因素影响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坡度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反之偏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荒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3.林线(1)概念:森林分布的上限,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生长乔木的界限。
第六章_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六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一、名词解释:1、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沿水平方向呈带状的地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2、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
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3、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能按纬度方向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纬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支配这种现象发生的规律就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4、省性:指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
5、地方性:是局部地貌、小气候、岩性、土质、地表水和潜水的排水条件等因素的差别造成的分异现象,是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也是最低级的地域分异。
6、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带性指由太阳能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沿纬度的变化而发生分异的规律。
非地带性指由地球内能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不沿纬度的变化而发生分异的规律。
7、带段性:指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
8、基带:在高大的山地区,自山麓到山顶,可分出一系列垂直自然带,最下面的一个叫基带。
二、简答题1、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有何异同?①概念: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沿水平方向呈带状的地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垂直地带性—随地势高度的变化,沿垂直方向呈水平环带状的地域分异,受水平地带性影响,又不同于水平地带性。
②相似性:a.带谱相似,但方向不同;b.成因相同。
③差异性:a.自然带的宽度不同;b.湿度变化不同;c.光照不同;d.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不同。
2、说明各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性特点,但整体性是由各级之间的等级从属和制约关系所决定的,高级分异规律是低一级分异规律的背景和基础,低级分异是高级分异的进一步分化,小的分异规律受大的分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1 第6章 第15讲 考点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 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 坡降水少,冰雪量小,因此雪线高。)
1234
近年来祁连山山麓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玉米良种繁育基地。下图为“我国祁连 山区不同海拔、南北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山地垂直自然带丰富,山麓最常见的自然带是 A.胡杨林 B.云杉林 C.荒漠带 D.冲积扇
4.下列对祁连山玉米育种基地区位说法正确 的是 A.甲坡,地广人稀 B.甲坡,光照充足 C.乙坡,蒸发较小 D.乙坡,利于冬储
考点二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图形判读系列 7 垂直带谱的判读
知识梳理
1.形成基础:热量、水分随 海拔 的变化而变化。 2.分异特点: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知识回顾的因素
纬度 海拔 相对高度
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 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 高 ,自然带谱越复杂
4.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 其高度一般与温度、降水、坡度等有关。具体情况如下:
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
降水
影响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 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 坡雪线高
坡度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反之偏低
第六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一)地带性区划单位 地带性分异因素决定了地带性区域单位及其等级系统的 客观存在,因此, 客观存在,因此,这类单位应主要依据区域的地带性属 性划分。主要的地带性区域单位主要包括: 性划分。主要的地带性区域单位主要包括: 1.带 带是最高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在区划中,带是 1.带 带是最高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在区划中, 作为自然综合体的地理带或景观带而非单纯的热量带。 作为自然综合体的地理带或景观带而非单纯的热量带。 具体指标有: 10℃积温、辐射平衡值,以及土壤、 具体指标有:≥10℃积温、辐射平衡值,以及土壤、植 被所反应的气候特点等。 被所反应的气候特点等。
1. .C.马 .C.马 克耶夫以欧亚 大陆作为理想 大陆, 大陆,划分出 27个自然带, 27个自然带 个自然带, 并对其相互关 系做了图解, 系做了图解, 见右图: 见右图:
2.布 布 迪科与 格里高 里耶夫 为了阐 明自然 地带分 布与水 热对比 的关系, 的关系, 做了左 图:
3.我国青藏高原研究者在20世70年代发现,珠穆朗玛峰地区作为 3.我国青藏高原研究者在 世70年代发现 我国青藏高原研究者在20 年代发现, 热带北缘山地,其垂直带从热带季雨带开始至高山冰雪带, 热带北缘山地,其垂直带从热带季雨带开始至高山冰雪带,引人瞩 目地缺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苔原带,见下图: 目地缺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苔原带垂直带有较强的理想色 .C.马克耶夫所提出的两类垂直带有较强的理想色 彩:
5.地域分异表现形式多样,相互关系复杂,它们共同作用于地 5.地域分异表现形式多样,相互关系复杂, 地域分异表现形式多样 形成水平地域结构、 表,形成水平地域结构、垂直结构及水平地带与垂直带相结合的多 维空间结构: 维空间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三.省性(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一定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非地带性表现。 分异因素: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派生地域分
异规律) 分布:一定区域 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规模)
建立在海陆对比性分异基础上
荒漠
草原
森林草原 森林
➢ 纬向——东西延伸的山脉,与纬度地带性结合,成为重要的地 理分界线;
➢ 经向——南北延伸的山脉阻挡海洋潮湿气流进入内陆,成为干 湿气候的分界线。
二.大洋地域分异规律
1.大洋表层(地带性)
分异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
表现形式:水温、生物群(浮游生 物的多度)
➢ 极地:冷水,浮游生物极少,属海 洋生物极贫乏型地带
150 RO
100
Re
Rc
50
北纬
南纬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二.海陆对比性(非地带性)
分异因素:地球内能 分异特点:海陆分异(景观、起伏) 分异方向:海陆景观分异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从沿海向内陆发生
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产物; 纬向、经向、斜交; 分布规律由水热对比关系所决定。
方形 理想 大陆 水平 地带 图谱 (马克耶夫)
1.长寒地带 2.苔原地带 3.森林苔原地带 4.泰加林地带 5.混交林地带 6.阔叶林地带 7.半亚热带林地带 8.亚热带林地带 9.热带林地带 10.赤道雨林地带 11.桦树森林草原地带 12.栎树森林草原地带 13.半亚热带森林草原地带 14.亚热带森林草原地带 15.热带森林草原地带 16.温带草原地带 17.半亚热带草原地带 18.亚热带草原地带 19.热带草原地带 20.地中海地带 21.温带半荒漠地带 22.半亚热带半荒漠地带 23.亚热带半荒漠地带 24.热带半荒漠地带 25.温带荒漠地带 26.半亚热带 27.亚热带荒漠地带
高考地理一轮课件地域分异规律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区
01
海拔高,气温低,全年寒冷干燥,植被以高寒草甸、高寒荒漠
为主,农作物生长季节短,产量低。
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02
地势低洼,气候湿润,冬暖夏热,年降水量大,植被以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为主,农作物多为水稻、油菜等。
影响因素
03
地形地貌、纬度位置、大气环流等。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 地域分异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 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 地域分异规律的分类:包括地带性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其中地带性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分异、 经度地带性分异和垂直地带性分异。
•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而地球内能则是奠定地表差异的基础,地壳运动 引起海陆、地势和地表形态变化,形成不同的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又受其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
关注时事热点,了解最新研究成果
关注国内外时事新闻,了解与地域分异规律相关的热点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 护等。
了解地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 题中。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加深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和 应用。
05
从赤道向两极,依次划分为热带、亚 热带、温带、寒带等热量带,各带自 然景观差异显著。
经度地带性差异
01
02
03
海陆位置
距海远近不同,导致水分 条件差异,形成从沿海到 内陆的自然景观变化。
降水分布
受海洋气流影响,沿海地 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 水较少,形成干湿不同的 自然景观。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第2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体系架构]域分异规律。
[基本概念]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热量、水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雪线、林线;地带性、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
[基本原理]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产生地域分异的原因。
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考点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差异(1)形成①同纬度地区地区沿海地区大陆内部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________强烈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______ 水分湿润→干旱景观______区景观干旱区景观②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__________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______不同的景观。
(2)空间尺度空间尺度特征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______分异较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更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________的差异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分异基础________变化水分变化分布规律______向延伸、______向更替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典型地区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及中纬度地区一定范围内________地区举例特别提醒自然地带与典型植被的区别植被是自然地带最明显的标志,因此自然地带多以植被名称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如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个“带”字,则代表自然地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
1.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任何一个自然地带,都具有一定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世界陆地上的自然地带及其气候、植被、土壤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地区陆地自然地带典型植被典型土壤低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砖红壤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燥红土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热带荒漠土中纬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褐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黑钙土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温带荒漠土高纬度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苔原带苔原冰沼土冰原带冰雪裸地未发育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地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
第六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方向相一致原则 三 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方向相一致原则 开展自然区划的主要目的, 开展自然区划的主要目的 , 在于揭示所 在区域的客观地域分异规律。 在此基础上, 在区域的客观地域分异规律 。 在此基础上 , 为发挥地区自然条件的优势, 合理利用自然 为发挥地区自然条件的优势 , 资源, 改造不利自然条件, 资源 , 改造不利自然条件 , 以及保持生态平 衡提供科学依据。 衡提供科学依据。
(二)发生学原则 二 发生学原则 发生学原则, 又称发生统一性原则。 发生学原则 , 又称发生统一性原则 。 它是指自然区划所划分出的任一自然区 域单元应在其成因上有相对一致性。 域单元应在其成因上有相对一致性。任 何一个自然区域单位都有其发生发展历 史,这种发生发展历史的一致性也是在 自然区划中划分自然区域单位的重要依 据之一。 据之一。 在自然区划中运用发生学原则时, 在自然区划中运用发生学原则时,不 仅要考虑到非地带性因素, 仅要考虑到非地带性因素,而且也必须 考虑到地带性因素。 考虑到地带性因素。
四、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一)自然区划单位 一 自然区划单位 可以把自然界存在的自然区域单位分 为两种基本的类型, 为两种基本的类型 , 即地带性自然区域单 位和非地带性自然区域单位。 位和非地带性自然区域单位 。 而作为地带 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最一致的 区域——自然景观, 在自然区划的等级单 自然景观, 区域 自然景观 位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位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二)垂直带分异图式 二 垂直带分异图式
(三)垂直带与水平地带之间的关系 三 垂直带与水平地带之间的关系 首先, 首先 , 每一个水平纬度带内的山地只要达 到一定的海拔高度, 到一定的海拔高度 , 就会出现垂直带分异 , 而其垂直带谱的类型则依存于它所处的 水平地带。 水平地带。 其次, 只要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高度, 其次 , 只要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高度 , 就 会在所在水平地带基础上, 会在所在水平地带基础上 , 依次出现相当 于从该山地直到极地的所有类似垂直带。 于从该山地直到极地的所有类似垂直带。 再次, 再次 , 同一类型和性质的山地垂直带的出 现高度, 现高度 , 在不同水平地带范围内是不同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带草原--“干”红壤带与热带森林相连, 广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印度中部、澳大利亚 东部和北部,以及巴西高原等地。 气温高,雨量较多,干、湿季分明。 稀树草原。树木具有各种适应干、湿季的 生理、生态特征。 红棕色土壤 (“干”红壤类)发育在红色风 化壳上的,土壤上层富有粘土质矿物。 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丰富。
③每个山区都有其垂直带性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平自然地带的宽度以百公里为单位来度 量,常常可达数百公里宽。而垂直带的幅度一 般只有几百米。
首先,水平地带的湿度变化主要决定于大 气环流和海陆对比关系,而垂直带的湿度变化 取决于海拔高度及坡向。 其次,光的强度和组成也有很大的差别。 水平地带太阳高度角、昼夜长度随纬度而变化, 垂直带无此变化。 第三,垂直带的地貌、气候均很复杂,出 现纬度地带没有的特征(土壤、生物群落特征, 甚至冰川特征)。
相对一致性原则要求在划分区域单位时, 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 划单位的一致性也是相对的,各有不同的标准。
自然区划是按自然特征相对一致性原则, 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众多处于不同等级水平的自 然区域。
⒈发生统一性原则 ⒉相对一致性原则 ⒊综合性原则 ⒋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一致性原则
发生统一性是每个区域单位都具有的特征. 任何区域单位都是在地域分异因素作用下的历 史发展的产物,是一个自然历史体。它们都具 有自己的年龄,而历史发展道路的共同性则使 其具有自己的发生统一性持征。因此,必须以 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区域单位的划分。
北半球,撒哈拉、阿拉伯半岛、中亚,到 中国境内。南半球,澳大利亚中部,南非卡拉 哈里,阿根廷西部。 全年干燥少雨。 植物极其稀少,仅有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 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速生植物。 土壤中几乎没有腐殖质,按母质性质称为石 质土、粘土和沙土。 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很贫乏.
欧亚大陆、北美中部和南美南部。 年降水量较少,夏季气温高,冬季严寒。 草本植物的种类复杂多样。 主要土壤是腐殖质丰富,肥力高的黑钙土。 温带草原动物适应于浓密草本植物覆盖的 平坦、开阔和无林的环境,许多动物具有穴居 和善跑的特征。
欧洲大部,亚洲、北美北部。 北部,冬严寒,夏气温不高,年雨量不多, 分布云杉、落叶松等针叶林。中部,较温暖湿 润,渐渐出现阔叶树,成为针阔叶混交林。阔 叶林多分布在雨量更多的南部地区。 土壤一般多呈酸性,少腐殖质,有灰烬一 样的沙质土层,称灰化土。 动物主要是毛皮兽,啮齿类和有蹄类。
欧亚大陆最北部、北美最北部和南极洲。 冬季长寒,夏季短凉。土壤或常年冻结, 或冰雪覆盖。不能生长树木,只能生长苔藓、 地衣。 在冻土带内,表面土壤积水多,易产生沼 泽土。 动物较单一贫乏,种数不多。北极圈附近 有驯鹿、北极狐、北极熊。南极大陆沿岸有企 鹅。
⑴概念 ⑵成因 ⑶特征
植被和土壤随高度而分异的现象,称为自 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或高度地带性规 律。
山地高度不同而引起的热量、水分及水热 对比关系的变化。
①垂直带性分异的基本前提是气温随海拔 增加而降低,且降低速度与由赤道向两极的变 化相比要快得多。 ②各个纬度自然地带与相应垂直带之间, 具有明显相似之处,因为两者均具有温度递降 这一共同原因,但是也存在着差异。
不同纬度地带具有不同的垂直带谱,基带 把垂直带与水平地带联系起来。 通过质和量的对比关系区分带性谱的差别。 质的对比关系,是指带谱组成和各垂直带之间 关系;量的对比关系,指各垂直带占据的海拔 高度上下限和分布面积比例。
⒈概念 ⒉成因 ⒊表现
指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它们的地理分 布都具有地方性,可以是带状,也可以不是带 状,而且分布区之间,不一定有严格的顺序。 有时呈条状,有时呈斑块状等,破坏了地带性 的一般图式。
主要取决于小尺度非地带性因素,如地貌, 地质构造和岩性、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因素, 即根据下垫面(包括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一切 与地表自然现象有关的成分和因素)的性质而 产生的地域分异现象。
由非地带性因素控制的草甸、沼泽和盐碱 类型的植被、土壤构成的自然地域。
一、自然区划的概念 二、自然区划的原则 三、自然区划的方法 四、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五、我国自然区域的划分
⑴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⑵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①概念 ②成因 ③表现
经度地带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自 然综合体按经度方向由海洋向内陆变化的规律。
由于海陆分布,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 相联系的海陆相互作用,但海陆分布是主要因 素。
秦岭—淮河线以北,由东(沿海)而西 (内陆),依次出现湿润、半湿润、半干旱的 季风气候,依次发育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 植被类型和相适应的土壤类型。自然带也大致 是沿经度方向延伸,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更替。 再向内陆如内蒙古西部、宁夏和新疆,距 海更远,夏季风不能到达,因而气候变为干旱 的大陆性气候,发育荒漠草原和荒漠类型的植 被和相应的土壤。
⑴热带雨林—红壤带 ⑵热带草原—“干”红壤带 ⑶荒漠—荒漠土带 ⑷温带草原—黑钙土带 ⑸温带森林—灰化土带 ⑹寒带苔原—冰沼土带
热带雨林--红壤带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 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树木高大挺立,种类繁多,终年常绿,层 次多,攀缘植物和附生植物到处可见。热带森 林动物种类丰富多样。 土壤呈红色,称红壤,腐殖质的含量很少。
第六章
地域分异规律与自然区划
第一节 地域分异规律 第二节 自然区划
一、地带性分异规律 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⒈大尺度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⒉小尺度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⒈概念 ⒉成因 ⒊表现
纬度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组 成大致沿纬线方向延展,并按纬度方向有规律 的变化。
纬度地带性受制于太阳能的纬度变化。由 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它的形态和绕轴自 转以及因赤道与黄道倾斜相交,使地面各部分 受热不均匀等原因,使得太阳能在地理环境中 按纬度作条带状分布,因而引起热量、降水、 蒸发以及风化、成土过程等一系列自然过程有 规律的变化,从而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 要素的地域分异的纬度地带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