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实例解析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举例
夫文言文,古之文章也。
其辞简而意深,言古而志远。
然今之人,鲜有能通其意者。
故翻译之法,诚为重要。
今吾试述文言文翻译之法,并以举例明之。
一、直译法直译者,直译其词,不增不减,不删不添,以今之语言,达古之意也。
此法最为简便,然有时难以准确传达古人之意。
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云:“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直译为:“力能拔山,气盖世,时运不利,马不前行。
”此法虽简,然未能传达项羽之悲壮与无奈。
二、意译法意译者,不拘泥于字面,以今之语言,传古之意也。
此法较为灵活,可避免直译之局限,然易失原文之韵味。
例如:《诗经·关雎》中有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意译为:“河洲之上,雎鸠关关鸣叫,那位美丽的女子,正是君子所倾心。
”此法传达了诗之意境,但失却了古文之韵味。
三、增译法增译者,在原文基础上,增加一些字句,以使意思更加明确。
此法适用于原文意思不够清晰,或今人难以理解之处。
例如:《论语·为政》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增译为:“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所学知识是否习得?”此法使原文之意更加明确。
四、删减法删减者,删去原文中不必要的字句,以使意思更加简洁。
此法适用于原文意思重复,或今人容易理解之处。
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有云:“春,夏,秋,冬,其气不同。
”删减为:“春,夏,秋,冬,气异。
”此法使原文更加简洁明了。
五、综合法综合法者,将以上几种方法综合运用,以求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此法最为复杂,但效果最佳。
例如:《庄子·逍遥游》中有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综合译为:“然而,如果水的积聚不深,那么它就无法承载大船。
”此法结合了直译、意译、增译等方法,使译文更加准确、生动。
总之,文言文翻译之法,贵在灵活运用。
翻译者应结合原文之意,以今之语言,传达古人之意,使读者能够领略古文之美。
文言文翻译方法举例子
夫文言文,古人之遗言,其辞藻华美,意蕴深远,然于今人而言,阅读理解实为一大学问。
欲解文言文之奥秘,翻译之法不可不学。
兹举数例,以示翻译文言文之方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直接翻译文言文中的字词,力求保持原意。
此法适用于语句结构简单、意义明了的文言文。
例如:原文:《论语·为政》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孔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学习过了?”二、意译法意译法,即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文言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使意思更加通顺。
此法适用于语句结构复杂、意义深奥的文言文。
例如:原文:《庄子·逍遥游》逍遥游者,至德之世也。
彼至人者,无己、无功、无名。
译文:逍遥游,是道德最高尚的时代。
那些至高无上的人,没有自我、没有功名、没有名声。
三、增译法增译法,即在翻译时,根据语境和逻辑关系,适当增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词汇,使翻译更加完整。
此法适用于文言文中省略较多、意思不够明确的语句。
例如:原文:《史记·太史公自序》余闻之:天命难测,人事难料。
译文:我听说:天命难以揣测,人世间的事情难以预料。
四、减译法减译法,即在翻译时,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删除一些文言文中多余的成分,使翻译更加简洁。
此法适用于文言文中某些冗余的表达。
例如:原文:《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文公问于秦缪公曰:“吾闻秦缪公贤,敢问何以得贤?”译文:晋文公问秦缪公说:“我听说秦缪公很有才德,敢问您是如何得到贤人的?”五、注译法注译法,即在翻译时,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典故等进行注释,帮助读者理解。
此法适用于文言文中包含较多生僻字词、典故的语句。
例如:原文:《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文言文翻译实词方法总结
古文者,华夏文明之瑰宝,传承千年,博大精深。
然文言文语言古朴,词汇丰富,实词翻译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点。
本文旨在总结文言文翻译实词的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一、字面意义法字面意义法,即根据实词的字面意义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意义与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近或相同的情况。
例如:原文:“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译文:“太阳即将落山,气息微弱。
”二、词性转换法文言文中,实词的词性往往比较灵活,可以通过词性转换法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词性与现代汉语中的词性不同的情况。
例如:原文:“山川秀美,风景如画。
”译文:“山川美丽,景色如画。
”三、语境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即根据实词在文言文中的上下文环境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意义与字面意义不符的情况。
例如: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日夜不停。
’”四、对仗分析法对仗分析法,即根据文言文中的对仗句式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对仗句式中出现的情况。
例如: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译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落下,黄河奔腾入海。
”五、比喻分析法比喻分析法,即根据文言文中的比喻句式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比喻意义出现的情况。
例如:原文:“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译文:“岁寒时,才能看出松柏的坚韧;患难时,才能看出真情的可贵。
”六、成语分析法成语分析法,即根据文言文中的成语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成语意义出现的情况。
例如: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七、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即结合以上几种方法,对实词进行综合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意义复杂,难以用单一方法进行翻译的情况。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译文:“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总之,文言文翻译实词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文言文翻译法实例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简练而含蓄,意蕴深远。
然今之人,多不习古文,故而翻译之术,尤为关键。
本文将以一实例,阐述文言文翻译之法。
原文:昔者孟母三迁,择邻而教子。
子不学,断机杼。
子学成,游于诸侯,诸侯莫不称贤。
译文:昔日,孟子之母三次迁居,选择良邻以教其子。
孟子不学,其母断织机以示警。
孟子学成之后,周游列国,各国诸侯皆称其贤。
翻译法解析:一、直译法直译法,即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力求准确无误。
如“昔者孟母三迁”,直译为“昔日,孟子之母三次迁居”。
此法适用于原文意思明确,无歧义之处。
二、意译法意译法,即在保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适当调整。
如“子不学,断机杼”,意译为“孟子不学,其母断织机以示警”。
此法适用于原文意思含蓄,难以直译之处。
三、增译法增译法,即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原文的意思,适当增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表达成分。
如“诸侯莫不称贤”,增译为“各国诸侯皆称其贤”。
此法适用于原文表达不够完整,需要补充说明之处。
四、省译法省译法,即在翻译过程中,适当省略一些原文中的冗余成分。
如“择邻而教子”,省译为“选择良邻以教其子”。
此法适用于原文表达简洁,现代汉语中无需重复之处。
五、调整语序法调整语序法,即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原文的语序进行调整。
如“子学成,游于诸侯”,调整语序为“孟子学成之后,周游列国”。
此法适用于原文语序与现代汉语习惯不符之处。
综上所述,翻译文言文需运用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以达到准确、流畅、易懂的效果。
以下为文言文翻译实例: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当自强不息。
翻译法解析:1. 直译法:“天行健”,直译为“天地运行不息”。
2. 意译法:“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译为“君子当自强不息”。
3. 调整数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调整为“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当自强不息”。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掌握多种方法,结合原文语境,灵活运用,以达到准确、流畅、易懂的效果。
文言文翻译方法例析
文言文翻译方法例析
文言文翻译方法例析
1、文言对对应法:此法的核心内容是将文言翻译成对应的现代汉语,既注意文言的音义也注意其义义,利用一定的特殊表达方法来表达一致的意思,但具体的表达需要根据语种的习惯来改写。
例如:
文言:百步之所以乐者,其乐得其步也
翻译:人之所以快乐,是因为能快步走路。
2、精炼概括法:此法重点是准确理解文言,概括其含义,将多个具体细节合并起来重新表达,以减少文字数量,表意要清楚,例如:
文言:婚之欢,乐之乐,万事俱合于正室
翻译:婚礼兴高采烈,婚宴惬意欢乐,一切事情都顺利,得到婚宴的安定。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
初中考试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不愁不会翻译古文了“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举例
文言文,古汉语之遗音,历经千年,韵味悠长。
然其语言简奥,词汇繁多,对于现代人而言,阅读理解多有难度。
本文将举例指导文言文翻译方法,以期助学者一臂之力。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直接翻译,将文言文中的字词直接对译成现代汉语。
此法适用于字词意义明确,易于理解的情况。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二、意译法意译法即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对文言文进行灵活翻译,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此法适用于文言文中的成语、典故、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如:原文:“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译文:“烧毁船只,沉掉锅碗,楚军势不可挡,最终占领了秦国的关隘。
”三、增译法增译法即在翻译时,根据文言文的语境,增加一些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语,使译文更加通顺。
例如: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译文:“山不一定要很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闻名。
”四、省译法省译法即在翻译时,删去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助词等,使译文更加简洁。
例如:原文:“子路曰:‘敢问君子。
’”译文:“子路问:‘请问君子。
’”五、注释法注释法即在翻译时,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地名、人名等进行注释,帮助读者理解。
例如:原文:“晋文公,姓姬名重耳,字伯夷。
”译文:“晋文公,名重耳,字伯夷,姓姬。
”六、对比法对比法即在翻译时,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使译文更加准确。
例如: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总结:翻译文言文需要掌握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多阅读、多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以下是一些翻译文言文的实用技巧:1. 熟悉文言文常用词汇,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2. 注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3. 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
初中文言文教学文言文翻译技巧ppt课件
4
(2)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换成相应 的现代汉语。
既来之,则安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
5
(2)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换成相应 的现代汉语。
既来之,则安之
已经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
(换)(留)(换)(换) (换) (调、换)(换)
“对”、“换”、“留”、“删”、“补”、“24 调”
25
州太守。
7
④删――删略
• 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翻译 时应删除。
例1 夫战,勇气也。 例2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8
④删――删略。
• 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翻译时应删除。 例1夫战,勇气也。(……是……)判断句p215 作战,是要靠勇气的。(p80) 例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之,调整音节,无 实在意义)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 击鼓进军。(p80)
23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范氏 富, 盍 已
乎
范家 富贵,为什么不 停止这门婚事呢?
(留)(换)(换) (换)(补)(换)
献子 执 而 纺 于 庭 之 槐
范献子把董叔抓来 绑 在 庭院中 的 槐树上。
(留)(换、增)(删)(换) (换)(换)(换)
欲 而 得 之, 又 何请 焉
想要 而 得到 它了, 还 请求什么 呢?
何陋之有? (即“有何陋”。之, 助词,无实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 (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 么简陋呢?(p69)
11
文言文句子翻译口诀
•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 • 对着词语,字字落实。 • 切勿漏译,准确第一; • 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 • 遇有省略,补充完整。 •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 • 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文言文常见的翻译方法
夫文言文者,古人之语言也。
自汉魏以降,历唐宋而至于明清,文言文成为我国文学艺术之瑰宝。
然而,时代变迁,语言演变,今人阅读古文,往往难以理解其意。
因此,翻译文言文便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常见的翻译方法,以供参考。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按照文言文原句的语序、语法和意义进行翻译,力求忠实于原文。
此法适用于句子结构简单、意义明了的文言文。
例如:原文:昔孟母,择邻而处子。
译文:昔日孟母,选择邻居居住。
直译法优点在于忠实原文,但有时会导致译文生硬,不易理解。
二、意译法意译法,即根据文言文原意,采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翻译。
此法适用于句子结构复杂、意义深奥的文言文。
例如: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译文:山不一定要很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气。
意译法优点在于使译文通顺易懂,但有时会失去原文的韵味。
三、注释法注释法,即在翻译过程中,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字、难懂词汇、成语等进行注释,帮助读者理解。
例如:原文:朝三暮四。
译文:比喻说话做事反复无常。
注释法适用于文言文中含有较多生僻字、难懂词汇的句子。
四、增译法增译法,即在翻译过程中,根据文言文原意,增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词汇,使译文更加完整。
例如: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译文:天地是万物生存的旅舍。
增译法可以使译文更加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五、省译法省译法,即在翻译过程中,根据文言文原意,省略一些不重要的词汇或句子,使译文更加简洁。
例如:原文: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译文:白天还是田间劳作的农民,晚上就能进入皇宫。
省译法可以使译文更加精炼,但需注意不要遗漏原文的重要信息。
六、综合法综合法,即根据文言文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法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文言文中句子结构复杂、意义深奥的句子。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力求使译文忠实于原文,同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文言文各种翻译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将文言文中的字词直接翻译成白话文,力求保持原文的句式和结构。
这种方法适用于表达简洁、语法清晰的文言文。
例如:原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二、意译法意译法是根据文言文的语义,将其翻译成白话文,力求传达原文的含义。
这种方法适用于表达复杂、内涵丰富的文言文。
例如:原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译: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三、注释法注释法是在翻译文言文时,对一些生僻的词语、典故或语法结构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言文中的专业术语或特殊表达。
例如: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注释:拂堤,指拂过堤岸;醉春烟,形容春天的烟雾弥漫,如同醉酒一般。
四、增译法增译法是在翻译文言文时,根据语境的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扩展,使译文更加流畅、易懂。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或倒装句。
例如:原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增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五、减译法减译法是在翻译文言文时,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词语或句子,使译文更加简洁。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言文中的重复句或累赘的表达。
例如:原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减译: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处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学习是否勤奋?总之,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样,应根据具体语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在翻译过程中,要力求保持原文的韵味和美感,同时使译文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
初一文言文翻译方法
初一文言文翻译方法翻译古文实在是太难了,初一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一文言文翻译方法,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一文言文翻译方法:一、对,即对译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如:“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 (《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二、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
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
如:“问:‘何以哉?’”(《曹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做补充。
译文则为:“(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三、删,即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如: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夫,发语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者,起提顿作用。
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四、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
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例如:①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陆离”是修饰“长铗”的,“崔嵬”是修饰“切云”的,翻译时应移到被修饰的中心语前。
五、留,即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如:①庆历四年春,滕子室谪守巴堕郡。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第一篇范文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其特点是简练、含蓄、典雅。
要翻译好文言文,首先要了解其特点,才能准确传达其意义。
1.简练:文言文用词简洁,一个字往往代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甚至多个词。
因此,在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字义。
2.含蓄:文言文表达往往含蓄而委婉,需要译者充分理解文化背景,恰当表达其含义。
3.典雅:文言文语言典雅,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夸张等。
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修辞效果。
二、掌握翻译原则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忠实于原文:翻译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不添加个人理解,不随意删减或增补。
2.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翻译时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程度,尽量用现代汉语表达,同时保持原文的风格。
3.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翻译时要保持原文的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使译文通顺、符合逻辑。
三、翻译方法与技巧1.直译:对于可以直接对应翻译的词语和句子,采用直译的方法,确保翻译准确。
2.意译:对于无法直接对应翻译的词语和句子,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意译,使译文通顺。
3.留白:对于原文中含糊不清或有意留下的空白,可以适当留白,不必强求翻译。
4.注释:对于一些特殊用法或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的词语,可以在译文后加注释,帮助读者理解。
四、实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实例: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此句中,“学而时习之”是一个完整的意群,表示学习的动作和方式;“不亦说乎”是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也令人高兴吗?”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到翻译文言文时,要根据上下文理解原文的意义,同时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修辞效果。
五、结语文言文翻译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掌握翻译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课件
方法二
——练习
❖ 例一:
❖ 还自扬州—— ❖ 求石兽于水中——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见之于舅家——
❖ 例二:
❖ 甚矣,汝之不惠 —— ❖ 屠惧,投以骨—— ❖ 异哉小童 ——
❖ 小结: ❖ 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介词的位置要注意,它很可能涉及倒装
的问题;至于谓语倒装,后面会跟语气词,赞扬和批评的语气 都很强烈,它强调的就是谓语。
❖
——又七年, 余 还自扬州;
❖ 6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山门 ;
总结
❖ 文言文翻译,一般采取这样的过程:
❖ 逐字翻译 ❖ 省略补充
调整语序 整体润色
适当替换
❖ 以上过程,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过程,我们现阶 段文言文的学习,必须认真掌握以上方法,努力遵循 这个过程。
试试看
❖
问令尊
❖ 一人远出,嘱其子曰:“如有人问你令尊,可以 ❖ 小事出外,请进拜茶。”又以其呆,恐忘也,书纸 ❖ 付之。子置袖中,时取看,至第三日,无人来问, ❖ 以此纸无用,付之灯火。第四日忽有客至,问令尊, ❖ 觅袖中纸不得,因对曰:“没了。”客惊曰:“几 ❖ 时没当替换 1
❖ 解说: ❖ 主要是指人和指物的代词的替换。人称代词替换要符合现
代人称谓的习惯, ❖ 如果是“之”、“其”等,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 例一:
❖ 余闻之也久——
❖
余:我;
❖ 吾日三省吾身——
❖
吾:我;
❖ 卿言多务,孰若孤 ——
❖
卿:你;孰:谁;孤:我;
方法三
——适当替换 2
❖
❖
❖ 没:同“殁”。
《笑林》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其例句
夫文言文,古之遗言也,其辞约而义丰,其句奇而意深。
然今之人,多不解其意,遂使千古佳句,尘封于故纸堆中。
故翻译文言文,实为传扬古文化、启迪后人智慧之要务。
本文将略述文言文翻译方法,并附以例句,以飨读者。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直译原文,不增不减,力求忠实于原文。
此法适用于文辞简练、意义明了的句子。
例如:原文:子路曰:“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译文:子路说:“我听说君子学习,亲近自己的亲人,这就是仁;教导民众,这就是善。
”二、意译法意译法,即根据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重新表达。
此法适用于文辞含蓄、寓意深刻的句子。
例如:原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译文:月光明亮,星星稀疏,乌鸦向南飞去。
三、增译法增译法,即在翻译时增加一些现代汉语的成分,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此法适用于原文省略较多,或原文意思不够明确的句子。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四、删译法删译法,即在翻译时删除一些与文意无关或重复的词语。
此法适用于原文中存在一些不必要的修饰或重复。
例如:原文: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五、换译法换译法,即用现代汉语中相对应的词语或句子替换原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此法适用于原文中的某些词语或句子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对应的意思。
例如: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文: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例句:原文:昔孟母,择邻而处子。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的女子(居住)。
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译文: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遵循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意思、通顺易懂的原则。
掌握以上翻译方法,并结合具体语境,方能将文言文翻译得生动有趣。
文言文翻译技巧及举例
文言文,古汉语之遗风,历久弥新。
然于今之学子,读之难,译之艰。
故翻译技巧之掌握,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文言文翻译之技巧略作阐述,并以实例佐证。
一、直译与意译文言文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之分。
直译,即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力求忠实原文;意译,则根据原文的意义进行翻译,力求表达原文的精神。
二者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1. 直译直译法适用于字面意思明确,且不影响整体意义的句子。
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译文: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2. 意译意译法适用于原文意义丰富,字面意思难以理解,或字面意思与整体意义不符的句子。
如: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
译文:与别人同行,总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
二、词类活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普遍。
翻译时,应根据具体语境,正确理解词类活用。
如:原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译文: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样。
三、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翻译时,应准确把握句式特点,进行相应调整。
1. 判断句如:原文:此乃孟尝君之鸡鸣狗盗之计。
译文:这真是孟尝君的鸡鸣狗盗之计。
2. 倒装句如:原文:吾谁与归?译文:我要归向谁呢?3. 省略句如:原文: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
四、举例以下为文言文翻译实例: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睡觉不知天亮,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昨晚风雨交加,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吹落了。
原文: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译文: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总之,文言文翻译技巧的掌握,对于理解古代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直译与意译的结合,准确把握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力求忠实原文,传达原文精神。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附例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附例题及答案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
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译文明确通顺,没有语病。
雅:译文优美生动,有表现力,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要求将原文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之中。
意译:是指直译不够通畅,无法达意时根据原文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某些字句的落实。
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五种:留、补、换(增)、改(调)、删。
1、留。
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
例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打鱼为生。
例②:南阳刘子冀。
《桃花源记》翻译:南阳人刘子冀。
2、补。
即补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句子更顺畅。
补充部分要加小括号。
例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翻译:村里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例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
翻译: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
例③: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游褒禅山记》翻译:距离华山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3、换(增)。
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
例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翻译: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以及桑树、竹林之类。
例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翻译: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的人。
4、改(调)。
改变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
主要有下列几种:汉语句子结构图:(定语)主语+[ 状] 谓语<补>+(定语)宾语<补>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 (专业) 课程。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九、替 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 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 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 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 构。 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 么……”;“何以………?”换成“根据什 么……”。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 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 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 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 雄心。”
• 七、直 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 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 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 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 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 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 是趣味无穷。”
十、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 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 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 “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 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 “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 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2、比喻 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 “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 “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 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 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 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 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 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 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 “更衣”。
文言文初中句子翻译方法
古者,文言文盛行于世,其言辞简练,意义深远。
然今之人,鲜有通文言文者。
初中生学文言文,往往觉得晦涩难懂。
故余撰此文,以述文言文初中句子翻译之法,俾学者得以窥文言文之奥妙。
一、直译法直译者,依原文直译,不增不减,不改其意。
此法最为简单,适用于字面意义清晰之句子。
例如: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二、意译法意译者,以现代汉语表达原文之意,不求字字对应,但求传达原文之意。
此法适用于原文意义较为复杂,字面意义难以理解之句子。
例如:原文:昔者孟母,择邻而处子。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让她居住。
三、增译法增译者,根据原文之意,添加必要的词语,使译文更加通顺。
此法适用于原文中省略了某些词语,而译文需要补充之句子。
例如:原文:孔子游于夏台之上,见有客止于门外。
译文:孔子在夏台上游玩,看见有客人停留在门外。
四、删译法删译者,删除原文中不必要的词语,使译文更加简洁。
此法适用于原文中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意义,而译文可以省略之句子。
例如:原文:子路曰:“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译文:子路说:“我听说君子学习,亲近自己的亲人,这就是仁;教育民众,这就是善。
”五、调序法调序者,调整原文中的词语顺序,使译文更加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此法适用于原文中词语顺序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句子。
例如:原文: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孔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六、注释法注释者,对原文中难以理解之处进行解释,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
此法适用于原文中存在生僻词语、典故或古代习俗之句子。
例如: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实例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在具体运用时,需要几种方法结合灵活运用。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就是扩展。
1.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六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
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讳。
●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九替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2.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3.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十选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
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附: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例句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危险。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7.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8.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9.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10.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1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说说笑笑的都是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1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成堆的)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1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只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1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17.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把天空和太阳的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18.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19.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20.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庭院)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
2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人罢了。
23.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2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想要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5.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因此人家大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27.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译文: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8.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文:(我)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书,(借来)就亲自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9.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我)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30.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32.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4. 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游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6.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37.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3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就忧愁,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
3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4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4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42.亲贤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文: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落到衰败的原因。
4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4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