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年企业泄密事件盘点
员工隐私泄露案

员工隐私泄露案员工隐私泄露案案例名称:员工隐私泄露案事件背景:本案涉及公司A与其前雇员B之间的一起员工隐私泄露案件。
公司A为一家知名跨国企业,经营范围涵盖互联网、金融、娱乐等多个领域。
B曾在公司A担任高级技术工程师一职,负责开发和维护公司核心业务系统。
案发时,公司A正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其研发的核心技术成为众多竞争对手争相窃取的对象。
事件经过及时间线:2008年2月1日:B被公司A录用,成为其高级技术工程师。
2009年6月15日:B在一次不义私利的驱使下,窃取了公司A的核心代码和业务机密,并以文件形式存档在个人电脑上。
2009年8月20日:B提出辞职,并将个人电脑带离公司。
2009年9月5日:公司A意识到B可能窃取了公司核心机密信息,并立即展开内部调查。
2009年10月10日:公司A通过对B所在部门的服务器和设备进行彻底检查,发现了B曾经存储公司核心代码和业务机密的痕迹。
2009年11月2日:公司A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指控B涉嫌窃取商业机密。
2010年1月10日:公安机关侦查后认定B确实窃取了公司A的商业机密,并将此案移交给法院。
2010年3月5日:法院正式立案,开始审理此案。
涉及细节及导致结果:在本案中,B作为一名高级技术工程师,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窃取了公司核心代码和业务机密,严重侵犯了公司A的商业利益和竞争优势。
此行为使得公司A在市场竞争中遭受了重大打击,并导致了严重的财务损失。
为了证明B窃取了公司核心机密,公司A聘请了网络安全专家,并进行了多次技术取证。
经过调查和分析,专家们确认了B存储和盗取机密文件的行为,这一证据将成为案件的重要依据。
在审理过程中,B辩称他并未存储商业机密,且因觉得公司A管理制度不完善,才选择离职。
然而,公安机关提供了大量取证材料,证明B的罪行,包括监控录像、调阅个人电脑中的文件、部门员工的证言等。
这些证据无可辩驳地证明了B窃取了公司核心机密的事实。
法律分析及律师点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盗窃、诈骗、强迫等手段、对依法享有保密的信息进行窃取、非法获取。
企业泄密案例

企业泄密案例企业泄密是指企业内部的机密信息被泄露或外泄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企业的声誉和市场地位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企业泄密的真实案例,以警示广大企业和员工重视信息安全,防范泄密行为的发生。
案例一,某知名互联网公司泄密事件。
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一名员工因个人原因,将公司的用户数据非法出售给了竞争对手,导致公司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
这一事件不仅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损害了公司在用户心目中的信任度,导致公司声誉受损,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案例二,某制造业企业技术泄密事件。
某制造业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因不满公司待遇,将公司的核心技术资料外泄给了竞争对手,导致公司多项专利技术被侵权,市场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公司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维权,损失巨大。
案例三,某金融机构内部人员泄密事件。
某金融机构的一名内部人员将客户的财务信息泄露给了不法分子,导致大量客户遭受财产损失,公司声誉受损,客户流失严重。
公司不得不赔偿受害客户,并进行全面整改,恢复市场信心。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企业泄密对企业的严重危害,一旦发生泄密事件,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地位。
因此,企业和员工应当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建立健全的信息保护制度,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控制对机密信息的访问和传播,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企业的信息安全。
总之,企业泄密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
企业和员工应当共同努力,加强信息安全意识,防范泄密行为的发生,确保企业信息的安全和稳定。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商业无间道—制造业泄密事件精选

编者按:大成天下()致力成为国际一流的终端与数据安全产品开发商,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用户提供高效、实用、稳定的桌面与内容安全产品。
近几年国内外制造业泄密事件频繁,为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本汇编收录了几年来国内外制造业发生的较为典型的泄密案例,供大家查阅,以便于制定更适合企业发展的安全系统解决方案。
如果您的单位/企业有泄密困扰,欢迎拨打免费咨询电话:400-1122-918。
如果您对文档中的内容有任何建议,或者有哪些新发生的泄密事件,欢迎您发邮件告知,电子邮件地址:service@。
一. 制造业泄密事件综述 (3)二. 制造业重大泄密事件详细解读 (7)2.1 2011年索尼用户信息泄露案 (7)2.2 力拓间谍案 (9)2.3 华为泄密案 (12)2.4 中国赔偿金额最大的商业秘密侵权案 (14)三. 2000年以前 (16)3.1 80年代纺织业泄密案 (16)3.2 宜兴市大利化工厂诉兴发精细化工厂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案 (17)四. 2001—2005 (19)4.1 维尔康药业曝出离奇的技术偷窃案 (19)4.2 损失20亿揭秘中国最大中药秘方遭美剽窃事件 (20)4.3 上海化工研究院诉陈伟元等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 (22)4.4 泄露公司秘密文件爱立信5名职员涉嫌间谍案 (24)4.5 通用大众商业间谍案 (25)4.6 谁泄密了“三星手机核心技术” (26)4.7 台积电状告中芯国际侵权 (28)4.8 涉嫌进行商业间谍活动F1丰田车队德国工厂遭查 (30)4.9 航天科工集团下属公司员工泄密案 (31)4.10 “大卸八块”克隆汤圆机 (32)4.11 凯恩纸业泄密案 (33)4.12 朗讯泄密案 (34)4.13 温州市一化纤设备厂泄密案 (35)五. 2006—2010 (36)5.1 可口可乐公司泄密案 (36)5.2 AT&T近2万用户信息遭黑客窃取 (37)5.3 韩国首例汽车业跨国商业间谍案 (38)5.4 上市药企内部上演“无间道”线人内鬼一应俱全 (39)5.5 中国混凝土界知识产权第一案 (41)5.6“现代向江淮泄密”案 (42)5.7双龙汽车技术泄露案 (43)5.8安踏设计图纸被盗卖事件 (44)5.9 LG技术泄密案 (45)5.10 一纸承诺不敌车房高薪 (48)5.11 侵入前东家电脑“抢”客户 (49)5.12 15万元高价岂是“赚外快” (50)5.13 跳槽后泄露原公司商业秘密职员被判赔近9万元 (51)5.14 菲亚特陷入“间谍门” (52)5.15 福特汽车泄密案 (53)5.16 10万元惩罚商业泄密者 (54)5.17 本田美国官网490万客户信息外泄 (55)5.18 Ipad2泄密事件 (56)六. 2011年以后 (57)6.1 韩国三星电子泄密案 (57)6.2 雷诺“间谍门” (58)6.3 苹果员工出卖机密信息案件 (59)一. 制造业泄密事件综述近几年来,各类信息泄密事件层出不穷。
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

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2013-05-06 10:14:59| 分类:社会发展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随着大陆改革的国门洞开,及国际冷战时代的结束,大陆之“泄密事件”仍频,但主要流向已转移到经济领域。
只是大陆的“保密工作”尚未适应这一转型期,故经济情报方面疏漏百出,无密可保。
1.卫星泄密——1981年9月20日,大陆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人造卫星,新华社的简短报道语焉不详。
国际间反应却是爆炸性的,因为这极可能标志着大陆已掌握“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的高科技。
各国驻华武官均受命向大陆官员和一切可能的渠道查探详细消息和资料。
大陆官员当然是守口如瓶,可万万想不到,卫星发射后仅三天,北京一家电台即播出题为《太空奥秘夺桂冠》的广播稿。
次日,北京一家报纸干脆登出《我国第九颗人造卫星》的报道,并附有三颗卫星的图样,在车间实施组装的照片。
前后两稿都翔实报道了这三颗太空飞行物的运行轨道、无线电遥测频率等等。
国外情报部门如获至宝,皆大欢喜。
大陆军工部门却大惊失色。
一查之下,原来是某部一工程师之“杰作”。
该人不经请示,稿子在火箭发射前已写好,卫星升空后传送电台、报社,并谎称已经“送审”。
此人为自己的好大喜功吃足苦头,受到上司的严厉处置。
2. 维生素C泄密——大陆的“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通过鉴定,为国家重大科技发明,这是人类需求极大、前景无比广阔的科学成果,世界两大产业国瑞士和美国闻风而至,竞相出价要买下这项技术专利。
没想到,一星期后,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两国代表“和气生财”,欢天喜地地回老家去了。
原来这项专利便宜到只值一本杂志的价钱!某学报将全部研制过程、细节、配方、剂量刊登无遗。
稍有化学常识者,回去按谱炒菜即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3.蚕药泄密——日本人在一次国际蚕业学术会上,对中方代表极尽东道主之谊,规格之高,令大陆代表受宠若惊。
原来中方在学术报告上将独创治柞蚕流行病的配方、施药方法甚至病源研究都和盘托出,日本方面不过是回报以东方式的答谢罢了!日本设有独立一幢楼的广播监听室,昼夜24小时监听和收录大陆中央和地方各省市的电台广播节目,并立即整理,分类存档。
商业秘密泄露案例分析

商业秘密泄露案例分析商业秘密泄露案例分析案例一:药物研发公司的商业秘密遭受泄露时间: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细节:2008年9月,ABC制药公司完成了一种新药的研发,并准备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
该新药的研发历时近五年,ABC制药公司在这期间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资源。
为了保护新药的商业秘密,ABC制药公司与一家在生产药品包装的公司XYZ签订了保密协议。
根据协议,XYZ公司承诺不得未经ABC制药公司允许泄露任何关于新药的信息。
然而,在2010年5月,ABC制药公司发现其新药的研究和试验数据在市场上流传。
经过调查,ABC制药公司发现XYZ公司的一名员工将新药的信息泄露给了竞争对手。
ABC制药公司立即采取法律行动,起诉XYZ公司和泄露商业秘密的员工。
法庭审理认定XYZ公司违反了保密协议,并判决XYZ公司赔偿ABC制药公司损失500万美元。
同时,该员工也被判处刑事处罚,被判入狱3年。
律师点评:这个案例涉及到商业秘密的泄露和保护,以及违反保密协议的法律后果。
ABC制药公司为了保护其新药的商业秘密与XYZ公司签订了保密协议,这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但是,不幸的是,XYZ公司的员工违反了协议并泄露了商业秘密。
对于ABC制药公司来说,他们采取了正确的行动,立即起诉XYZ 公司和泄露商业秘密的员工。
这个案例中的法庭判决结果是比较合理和公正的,XYZ公司承担了这次泄露的法律责任,并赔偿了ABC制药公司的损失。
同时,员工也受到了刑事处罚,在法律上受到了应有的制裁。
从这个案例可以得出一些教训。
第一,企业在与其他公司签订保密协议时应该注重协议的具体细节,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约束力。
第二,企业应该做好内部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加强员工教育和监督,以防止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
最后,一旦发生商业秘密泄露的情况,企业应该及时采取法律行动,并寻求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总结:这个案例展示了商业秘密泄露的法律案例,时间跨度长达两年多。
2014年数据泄密事件大盘点

2014年数据泄密事件大盘点Verizon发布了《2014年度数据泄露调查报告》,报告中回顾了63737起赛博安全事件和1367起已经确认的数据泄漏事件。
报告数据显示:由于数据库原因产生的信息泄漏高达25%。
盘点2014年发生在国内外的数据泄密事件,探寻其背后的深层技术原因。
实际上还有许多泄密事件,或正在调查,或无从确认,或无法公开。
可以预见,2015年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泄露事件。
科普:什么是赛博赛博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指在掌控或管治方面是很有技能的人、动物和任何东西。
美国东西方研究所与莫斯科国立大学情报安全学院成立的联合工作小组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赛博是“信息”超集的一个子集,人们可以从这一“信息子集”中获得“利益”和“好处”。
2014信息泄露事件盘点2014年国内外都发生了哪些信息泄漏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的深层技术原因是什么?且听且分析:春运第一天12306爆用户信息泄露漏洞2014年铁路春运售票第一天,在经历了早上宕机1小时之后,12306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再次爆发用户账号串号的问题,大量用户身份证等信息遭泄露。
下午15时左右,开始有网友在微博上反映,登陆自己帐号后可以看到他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
下午17时34分,新版12306网站出现用户资料大量泄露的漏洞,并表明危害等级为高。
支付宝前员工贩卖20G用户资料一条可卖数十元此则消息引发了用户对于信息安全问题的关注,也令网络信息贩卖产业链浮现。
一条价值较高的用户信息甚至可以被卖至数十元。
此次支付宝信息泄露中,超过20G的海量用户信息,被支付宝员工在后台下载并有偿出售给电商公司、数据公司。
一二线电商企业本身有完善的用户数据库,需要进行严格的数据监控,防止数据泄露至黑色交易链。
此类信息贩卖产业,有的甚至采取公司的运作方式,从互联网上购买个人或单位信息,转卖他人获利;通过网上购买公民户籍、住房、车辆等个人信息为他人提供婚恋、追债、手机定位等服务项目从中获利;通过网上购买信息推销产品;利用自身特殊身份盗窃、骗取公民、企业信息转卖获利。
十大泄露事件揭秘信息安全问题

十大泄露事件揭秘信息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泄露事件,给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揭秘十大泄露事件,并探讨其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1.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泄露事件2013年,前美国国家安全局承包商爱德华·斯诺登泄露了NSA的大量机密文件,揭露了该机构广泛的监听活动,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轩然大波。
信息安全问题:NSA的监听活动涉及大量的个人和企业信息,这种大规模的监听行为对个人隐私权和企业商业机密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2. 沃尔玛泄露事件2019年,沃尔玛的数据库遭到黑客攻击,导致超过1.4亿名顾客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信息安全问题:企业的数据库是存储大量个人信息的重要载体,一旦被黑客攻击,个人信息的泄露将导致用户的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并可能被用于进行诈骗和其他恶意活动。
3. 马里奥特酒店泄露事件2018年,马里奥特酒店集团的数据库被黑客攻击,导致超过5亿名顾客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信息安全问题:酒店集团拥有大量客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信用卡信息等,一旦被黑客攻击,这些个人信息将面临被滥用的风险。
4. 谷歌泄露事件2018年,谷歌的社交媒体平台Google+存在安全漏洞,导致将近50万名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信息安全问题: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社交媒体平台的安全漏洞暴露了用户的个人信息,这对用户的个人隐私权构成了威胁。
5.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泄露事件2016年,FBI的数据库遭到黑客攻击,导致超过2.3万名特工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信息安全问题:政府机构的数据库存储着大量敏感信息,一旦被黑客攻击,可能导致特工的个人安全受到威胁,并可能泄露国家安全相关的信息。
6. 约翰逊和约翰逊泄露事件2017年,英国市场调研公司约翰逊和约翰逊的数据库遭到黑客攻击,导致超过7万名顾客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商业秘密十大泄露宣贯案例汇总

商业秘密十大泄露宣贯案例汇总1.客户信息:(2004)杭西刑初字定336号刑事判决书肖某为原告五金矿业公司的业务员。
肖某在工作中多次代表原告与新加坡C公司进行重晶石粉贸易,掌握了该公司客户名单,包括该客户名称、地址、背景、联系人及联系方法、经营渠道、客户要求、货源和现行卖价等。
肖某和五金矿业公司订立有《保密合同》。
2000年5月,肖某辞职,先后到被告包装公司和诚裕华公司工作,披露和使用了原告的C公司的客户信息,包装公司向C公司出口重晶石粉10206吨,裕成华公司向C公司出口6492吨。
每吨利润73元。
法院认为C公司客户名单,客户名称、地址属于共有领域,但该客户的背景、联系人及联系方法、经营渠道、客户要求、货源和现行卖价等信息属于特定化的客户信息,是需要通过花费劳动、金钱和努力才能取得的,因而不属于公共领域的信息,属于商业秘密范畴。
2.采购渠道:56岁的洛佩兹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采购负责人,人称成本杀手,在他担任通用汽车负责人的3年中,在汽车零件上为通用公司节约了约30亿美元。
1993年3月15日,洛佩兹带领7名助手投奔德国大众公司。
他的跳槽直接威胁通用公司的竞争优势。
克林顿总统甚至命令FBI采用侦查手段干预。
1996年3月7日,通用汽车向美国底特律地方法院提交了99页的起诉书。
后双方达成和解,大众公司向通用公司字符1亿美金的损失赔偿款,并在未来7年内购买通用公司10亿美金汽车零部件,洛佩兹脱离大众公司,在2000年前不得作为雇员或者顾问为大众公司服务。
3.商业策略:2008年1月中旬,被告人胡士泰获悉中钢协当时在南宁召开会议,遂指使被告人葛民强、王勇等人搜集会议信息。
同月17日,葛民强利用力拓公司在铁矿石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从邯郸钢铁公司商运科科长申强处获取了南宁会议的相关信息,并通过电话向胡做了汇报。
同日,王勇等人亦收集到南宁会议的相关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提供给了胡。
次日,胡士泰向其上级汇报了上述信息。
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推荐下载

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2013-05-06 10:14:59| 分类:社会发展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随着大陆改革的国门洞开,及国际冷战时代的结束,大陆之“泄密事件”仍频,但主要流向已转移到经济领域。
只是大陆的“保密工作”尚未适应这一转型期,故经济情报方面疏漏百出,无密可保。
1.卫星泄密——1981年9月20日,大陆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人造卫星,新华社的简短报道语焉不详。
国际间反应却是爆炸性的,因为这极可能标志着大陆已掌握“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的高科技。
各国驻华武官均受命向大陆官员和一切可能的渠道查探详细消息和资料。
大陆官员当然是守口如瓶,可万万想不到,卫星发射后仅三天,北京一家电台即播出题为《太空奥秘夺桂冠》的广播稿。
次日,北京一家报纸干脆登出《我国第九颗人造卫星》的报道,并附有三颗卫星的图样,在车间实施组装的照片。
前后两稿都翔实报道了这三颗太空飞行物的运行轨道、无线电遥测频率等等。
国外情报部门如获至宝,皆大欢喜。
大陆军工部门却大惊失色。
一查之下,原来是某部一工程师之“杰作”。
该人不经请示,稿子在火箭发射前已写好,卫星升空后传送电台、报社,并谎称已经“送审”。
此人为自己的好大喜功吃足苦头,受到上司的严厉处置。
2. 维生素C泄密——大陆的“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通过鉴定,为国家重大科技发明,这是人类需求极大、前景无比广阔的科学成果,世界两大产业国瑞士和美国闻风而至,竞相出价要买下这项技术专利。
没想到,一星期后,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两国代表“和气生财”,欢天喜地地回老家去了。
原来这项专利便宜到只值一本杂志的价钱!某学报将全部研制过程、细节、配方、剂量刊登无遗。
稍有化学常识者,回去按谱炒菜即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3.蚕药泄密——日本人在一次国际蚕业学术会上,对中方代表极尽东道主之谊,规格之高,令大陆代表受宠若惊。
原来中方在学术报告上将独创治柞蚕流行病的配方、施药方法甚至病源研究都和盘托出,日本方面不过是回报以东方式的答谢罢了!日本设有独立一幢楼的广播监听室,昼夜24小时监听和收录大陆中央和地方各省市的电台广播节目,并立即整理,分类存档。
企业泄密案例

企业泄密案例泄密案例一、受害者:HBGary Federal公司(2011年2月)随着为美国政府和500强企业提供信息安全技术服务的HBGary Federal公司CEO的黯然辞职,人们骤然醒悟,云时代保障企业信息资产安全的核心问题不是技术,而是人,不是部门职能,而是安全意识!企业门户大开的原因不是没有高价安全技术,而是缺乏一道“人力防火墙”。
2011年2月6日,在美式橄榄球超级碗决赛之夜,HBGary Federal公司创始人Greg Hoglund尝试登录Google企业邮箱的时候,发现密码被人修改了,这位以研究“rootkit”而著称的安全业内资深人士立刻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作为一家为美国政府和500强企业提供安全技术防护的企业,自身被黑客攻陷了!更为糟糕的是,HBGary Federal企业邮箱里有涉及包括美商会、美国司法部、美洲银行和WikiLeak的大量异常敏感的甚至是见不得光的“商业机密”。
对HBgary Federal公司实施攻击的黑客组织“匿名者”随后将战利品——6万多封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公布,直接导致HBgary Federal公司CEO Aaron Barr引咎辞职,由于此次信息泄露涉及多家公司甚至政府部门的“社交网络渗透”、“商业间谍”、“数据窃取”、“打击WikiLeak”计划,HBGary公司的员工还纷纷接到恐吓电话,整个公司几乎一夜间被黑客攻击彻底击垮。
失窃/受影响的资产:60000封机密电子邮件、公司主管的社交媒体账户和客户信息。
安全公司HBGary Federal宣布打算披露关于离经叛道的Anonymous黑客组织的信息后不久,这家公司就遭到了Anonymous组织成员的攻击。
Anonymous成员通过一个不堪一击的前端Web应用程序,攻入了HBGary的内容管理系统(CMS)数据库,窃取了大量登录信息。
之后,他们得以利用这些登录信息,闯入了这家公司的多位主管的电子邮件、Twitter和LinkedIn账户。
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

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2013-05-06 10:14:59| 分类:社会发展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随着大陆改革的国门洞开,及国际冷战时代的结束,大陆之“泄密事件”仍频,但主要流向已转移到经济领域。
只是大陆的“保密工作”尚未适应这一转型期,故经济情报方面疏漏百出,无密可保。
1.卫星泄密——1981年9月20日,大陆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人造卫星,新华社的简短报道语焉不详。
国际间反应却是爆炸性的,因为这极可能标志着大陆已掌握“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的高科技。
各国驻华武官均受命向大陆官员和一切可能的渠道查探详细消息和资料。
大陆官员当然是守口如瓶,可万万想不到,卫星发射后仅三天,北京一家电台即播出题为《太空奥秘夺桂冠》的广播稿。
次日,北京一家报纸干脆登出《我国第九颗人造卫星》的报道,并附有三颗卫星的图样,在车间实施组装的照片。
前后两稿都翔实报道了这三颗太空飞行物的运行轨道、无线电遥测频率等等。
国外情报部门如获至宝,皆大欢喜。
大陆军工部门却大惊失色。
一查之下,原来是某部一工程师之“杰作”。
该人不经请示,稿子在火箭发射前已写好,卫星升空后传送电台、报社,并谎称已经“送审”。
此人为自己的好大喜功吃足苦头,受到上司的严厉处置。
2. 维生素C泄密——大陆的“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通过鉴定,为国家重大科技发明,这是人类需求极大、前景无比广阔的科学成果,世界两大产业国瑞士和美国闻风而至,竞相出价要买下这项技术专利。
没想到,一星期后,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两国代表“和气生财”,欢天喜地地回老家去了。
原来这项专利便宜到只值一本杂志的价钱!某学报将全部研制过程、细节、配方、剂量刊登无遗。
稍有化学常识者,回去按谱炒菜即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3.蚕药泄密——日本人在一次国际蚕业学术会上,对中方代表极尽东道主之谊,规格之高,令大陆代表受宠若惊。
原来中方在学术报告上将独创治柞蚕流行病的配方、施药方法甚至病源研究都和盘托出,日本方面不过是回报以东方式的答谢罢了!日本设有独立一幢楼的广播监听室,昼夜24小时监听和收录大陆中央和地方各省市的电台广播节目,并立即整理,分类存档。
我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

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2013-05-06 10:14:59|分类:社会发展|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随着大陆改革的国门洞开,及国际冷战时代的结束,大陆之“泄密事件”仍频,但主要流向已转移到经济领域。
只是大陆的“保密工作”尚未适应这一转型期,故经济情报方面疏漏百出,无密可保。
1.卫星泄密——1981年9月20日,大陆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人造卫星,新华社的简短报道语焉不详。
国际间反应却是爆炸性的,因为这极可能标志着大陆已掌握“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的高科技。
各国驻华武官均受命向大陆官员和一切可能的渠道查探详细消息和资料。
大陆官员当然是守口如瓶,可万万想不到,卫星发射后仅三天,北京一家电台即播出题为《太空奥秘夺桂冠》的广播稿。
次日,北京一家报纸干脆登出《我国第九颗人造卫星》的报道,并附有三颗卫星的图样,在车间实施组装的照片。
前后两稿都翔实报道了这三颗太空飞行物的运行轨道、无线电遥测频率等等。
国外情报部门如获至宝,皆大欢喜。
大陆军工部门却大惊失色。
一查之下,原来是某部一工程师之“杰作”。
该人不经请示,稿子在火箭发射前已写好,卫星升空后传送电台、报社,并谎称已经“送审”。
此人为自己的好大喜功吃足苦头,受到上司的严厉处置。
2. 维生素C泄密——大陆的“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通过鉴定,为国家重大科技发明,这是人类需求极大、前景无比广阔的科学成果,世界两大产业国瑞士和美国闻风而至,竞相出价要买下这项技术专利。
没想到,一星期后,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两国代表“和气生财”,欢天喜地地回老家去了。
原来这项专利便宜到只值一本杂志的价钱!某学报将全部研制过程、细节、配方、剂量刊登无遗。
稍有化学常识者,回去按谱炒菜即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3.蚕药泄密——日本人在一次国际蚕业学术会上,对中方代表极尽东道主之谊,规格之高,令大陆代表受宠若惊。
原来中方在学术报告上将独创治柞蚕流行病的配方、施药方法甚至病源研究都和盘托出,日本方面不过是回报以东方式的答谢罢了!日本设有独立一幢楼的广播监听室,昼夜24小时监听和收录大陆中央和地方各省市的电台广播节目,并立即整理,分类存档。
企业泄密事件盘点

企业泄密事件盘点离职员⼯其实⼀直都是企业需要注意的群体,据调查数据显⽰,中国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中有60%与⼈才跳槽有关,佰佰安全⽹针对近期华为员⼯泄密事件对近3年的企业泄密事件进⾏了盘点。
离职员⼯其实⼀直都是企业需要注意的群体,据调查数据显⽰,中国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中有60%与⼈才跳槽有关,佰佰安全⽹针对近期华为员⼯泄密事件对近3年的企业泄密事件进⾏了盘点。
⼩编带你了解。
1.海尔前⾼管跳槽窃取商业秘密获刑三年2015 年1⽉,针对四名海尔前员⼯的商业窃密案,青岛法院进⾏了⼀案⼆审公开宣判。
2010年5⽉间,海尔前职⼯齐某某违反与公司的保密协议,通过邮件形式,向同⾏业某公司⾮法透露海尔洗⾐机重要⽣产数据,并在当年7⽉辞去海尔职务到该公司就职。
⽽后通过邮件,⼜从张某某、王某、张某三⼈获取海尔洗⾐机⽣产和采购环节重要商业数据。
经评估,齐某某、张某某给海尔集团分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72 .44万元和2579 .81万元。
2.原中兴员⼯与合作⽅“私通” 盗取商业机密企业损失百万2015年4⽉消息,秦某原系⼤型国企中兴公司的技术员⼯,负责主流产品IPTV游戏业务开发,跳槽后与企业合作⽅⽥某开设新企业。
为加快⾃⼰公司IPTV游戏平台研发速度,秦某违反与中兴公司签订的保密协议,将中兴公司IPTV游戏平台相关保密⽂档和程序发送给⽥某,⽥某⼜转发给技术⼈员于某等⼈。
⽽后三⼈公司的IPTV游戏平台上线,共造成中兴公司损失⼈民币161.6万元。
3.离职员⼯靠机密图纸组建同类企业牟利300万元2015 年4⽉消息,南京某知名品牌压缩机⽣产公司发⽣机密图纸窃密事件。
因觊觎单位巨⼤的市场利润,原公司销售职员陈某辞职后擅⾃组建同类企业,并伙同保管公司机密图纸的同事李某窃取公司机密图纸。
趁公司进⾏2005版、2011版CAXA图纸加密系统更换交替之际,李某将所有型号压缩机的图纸拷贝⾄其私⼈电脑或将图纸打印出来,并通过QQ传输、U盘传递、临摹画图等⽅式,将公司的压缩机的全部图纸交给陈某。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企业和机构在运营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各种危机事件,如产品质量问题、领导人失言、安全事故等。
如何处理这些危机事件,影响着企业的声誉和长远发展。
下面我们将介绍十大危机公关案例,并分析它们的应对策略和效果。
案例一:思科公司网络设备漏洞事件思科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网络设备制造商,2019年该公司披露了一起重大漏洞事件。
面对该事件,公司及时公开事件情况,并发布紧急补丁,同时积极与相关安全机构合作,共同应对漏洞问题。
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危机,维护了企业声誉。
案例二:马航MH370失联事件2014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成为全球瞩目的危机。
马航公司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成立危机应对团队,向家属和媒体提供信息,并积极配合调查工作。
虽然最终事故原因未查明,但马航公司积极的危机公关措施赢得了公众的认可和尊重。
案例三:三星Note 7手机爆炸事件三星Note 7手机爆炸事件是2016年的重大危机事件。
面对此事,三星公司果断召回产品并展开全面调查,同时积极向用户道歉,并承诺进行全面赔偿。
通过公司的坚定行动和积极处理,三星公司挽回了用户信心,顺利度过了这场危机。
案例四:沃尔玛事件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但其涉及的劳工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面对各种指责,沃尔玛积极采取行动,提高员工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并加强对供应链的监督。
这些积极变革有效缓解了消费者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提升了公司形象。
案例五:可口可乐新闻泄密事件2006年,可口可乐公司遭到一名前高管故意泄露机密文件的事件。
公司通过迅速采取法律行动、紧急换发产品,以及对员工进行培训等措施,果断处理了这一事件,维护了企业的声誉。
案例六:戴尔公司主板故障事件2004年,戴尔公司的个别笔记本电脑主板出现故障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质量争议。
戴尔公司积极回应消费者的投诉,加强售后服务,并进行了全面召回和更换。
这种及时反应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对于稳定公司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4年数据泄密事件盘点

2014年数据泄密事件盘点在网络安全攻防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把技术放在网络安全防护的第一位,而忘记了用户本身才是最大的安全漏洞。
人们热衷于讨论NSA的黑客部队的高精尖攻击技术,但是忘记了NSA的合同工斯诺登只用一行最普通的wget下载命令就把NSA机密文档翻了个底朝天。
据开放安全基金会调查,迄今为止最严重的10起安全泄露事故中,3起事故发生在2014年。
这包括NYC Taxi & Limousine Commission的 1.73亿条记录泄露事故,易趣的1.45亿条记录泄露事故以及韩国信用局的1.04亿条记录泄露事故。
其中韩国的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就是由于内鬼泄密,负责信用评分系统的计算机承包商利用职务之便将数据拷贝外卖,从而引发了波及几乎整个韩国的信用危机。
困扰企业的内部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2014年都有哪些内部威胁导致的数据泄密事件,和天锐科技一起回顾下。
事件盘点韩国1500万信用卡客户信息泄露2014年,1月14日,韩国检方披露:1500万韩国信用卡客户的1.04亿条个人信息遭泄露,其中一半以上为敏感的信用信息,信用信息可以了解顾客的消费模式及习惯,很容易被金融欺诈电话或强制贷款所利用。
据悉,事件源起于一名信用评级公司朴姓职员,在受三家信用卡公司(国民卡、乐天卡、农协卡)委托开发电脑程序过程中,非法利用U盘收集了个人信息,并随后出售给广告公司。
这次事件的恶劣程度,几乎可以“毁掉韩国人对数码经济的信赖”。
支付宝被曝出内鬼前员工贩卖20G用户资料2014新年伊始,阿里巴巴就被曝闹内鬼。
支付宝技术员工李某,利用工作之便,在2010年分多次在公司后台下载了支付宝用户资料,资料内容超过20G。
该用户资料被多次出售给电商公司、数据公司用以牟利。
据李某供述,该数据的最大买家为凡客诚品,花重金购得支付宝用户资料1000万条。
巴克莱银行涉嫌泄露客户信息接受调查2014年2月,世界十大银行之一的英国巴克莱银行,遗失了27000份客户文件,内容包含从护照和国家保险号码到收入、储蓄、抵押贷款、健康问题和保险政策的所有信息。
商业秘密十大泄露宣贯案例汇总

商业秘密十大泄露宣贯案例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商业秘密十大泄露宣贯案例汇总1.客户信息:(2004)杭西刑初字定336号刑事判决书肖某为原告五金矿业公司的业务员。
肖某在工作中多次代表原告与新加坡C公司进行重晶石粉贸易,掌握了该公司客户名单,包括该客户名称、地址、背景、联系人及联系方法、经营渠道、客户要求、货源和现行卖价等。
肖某和五金矿业公司订立有《保密合同》。
2000年5月,肖某辞职,先后到被告包装公司和诚裕华公司工作,披露和使用了原告的C公司的客户信息,包装公司向C公司出口重晶石粉10206吨,裕成华公司向C公司出口6492吨。
每吨利润73元。
法院认为C公司客户名单,客户名称、地址属于共有领域,但该客户的背景、联系人及联系方法、经营渠道、客户要求、货源和现行卖价等信息属于特定化的客户信息,是需要通过花费劳动、金钱和努力才能取得的,因而不属于公共领域的信息,属于商业秘密范畴。
2.采购渠道:56岁的洛佩兹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采购负责人,人称成本杀手,在他担任通用汽车负责人的3年中,在汽车零件上为通用公司节约了约30亿美元。
1993年3月15日,洛佩兹带领7名助手投奔德国大众公司。
他的跳槽直接威胁通用公司的竞争优势。
克林顿总统甚至命令FBI采用侦查手段干预。
1996年3月7日,通用汽车向美国底特律地方法院提交了99页的起诉书。
后双方达成和解,大众公司向通用公司字符1亿美金的损失赔偿款,并在未来7年内购买通用公司10亿美金汽车零部件,洛佩兹脱离大众公司,在2000年前不得作为雇员或者顾问为大众公司服务。
3.商业策略:2008年1月中旬,被告人胡士泰获悉中钢协当时在南宁召开会议,遂指使被告人葛民强、王勇等人搜集会议信息。
同月17日,葛民强利用力拓公司在铁矿石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从邯郸钢铁公司商运科科长申强处获取了南宁会议的相关信息,并通过电话向胡做了汇报。
员工隐私泄露案例

员工隐私泄露案例标题:员工隐私泄露案例:保护个人数据的法律斗争引言:保护员工隐私是任何企业都应重视的法律和伦理责任。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起早期发生的员工隐私泄露案例,旨在强调公司在处理员工数据时的法律义务和责任。
案例涉及的事件发生在2010年之前,故以下详细描述也将根据该时间范围内的情况进行。
事件概述:在2010年之前的某个时间,一家跨国公司YXX Corporation(以下简称YXX公司)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员工隐私泄露事件。
该公司拥有数千名员工,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YXX公司因草率处理员工个人数据而引发了一场备受争议的法律斗争。
事件经过:2010年1月,一名YXX公司员工向媒体透露,公司在处理员工个人数据时存在严重漏洞。
据该员工称,公司内部数据库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访问,并泄露了数百名员工的个人信息。
该个人信息包括员工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信息等。
这一爆料立即引起了公众和员工的广泛关注,使得事件迅速成为了新闻报道的焦点。
随后,调查人员介入,并迅速确认了泄露事件的真实性。
调查显示,该数据泄露始于2008年,并持续了近两年时间。
初步调查认为,泄露源头是公司服务器上安装的软件漏洞,导致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能够访问和下载公司内部数据库。
律师介入:受到泄露事件的影响,数百名员工集体诉讼起诉了YXX公司,指控公司玩忽职守、违反了员工隐私权以及未能履行法定义务。
法律界对此次诉讼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指出此案件对员工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专业律师对此次事件逐步展开了法律的分析和调查。
他们将重点放在公司存在的数据安全漏洞、是否提供足够的保护措施以及公司是否在发现漏洞后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上。
据律师团队的初步分析,根据公司当时的行为,YXX公司未能履行其对员工个人数据的法律责任。
他们认为,公司应该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来保护员工的个人数据,并在泄露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还应对泄露事件造成的经济和声誉损失负责。
企业泄密案例

企业泄密案例企业泄密是指企业内部的机密信息被泄露或外泄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不仅影响企业的声誉,还可能导致经济损失甚至法律纠纷。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真实的企业泄密案例,以便引起大家对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视和警惕。
第一起案例发生在一家知名科技公司,该公司的一名员工利用自己的权限,窃取了公司的核心技术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出售给了竞争对手。
这些技术资料的泄露不仅使得公司的竞争优势丧失,还导致了巨额经济损失。
最终,泄密者被公司发现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但公司所遭受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第二起案例发生在一家金融机构,一名员工在离职前窃取了大量客户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用于个人牟利。
这些客户信息的泄露不仅损害了客户的利益,还使得公司的信誉受损,导致了大量客户的流失。
虽然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修复损失,但所造成的影响依然难以消除。
第三起案例发生在一家制造业企业,一名技术员在外出出差时遗失了一份包含公司新产品设计图纸的文件夹,这些设计图纸被不法分子获取并用于仿制产品。
这一举动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创新成果,还给公司带来了市场份额的严重损失。
尽管公司采取了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企业泄密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问题,更是一种管理问题。
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的保护,同时加大对内部泄密行为的监控和打击力度。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效地防范和遏制泄密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企业泄密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市场地位。
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泄密行为的发生,确保企业信息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引起大家对企业泄密问题的重视和警惕,共同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
2014上半年十大危机公关案例之五——携程泄密门风波

2014上半年十大危机公关案例之五——携程泄密门风波近日,关键点传媒危机公关研究小组通过对2014年上半年度危机公关案例的梳理和分析,参考媒体报道程度、公众关注度、危机冲击力、危机破坏力、危机持续性等维度,评选出2014年上半年十大危机公关案例。
入选的十大危机公关案例分别是:取缔余额宝风波、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西安幼儿园喂食儿童处方药病毒灵事件、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携程泄密门风波、平度征地血案、尼康相机黑斑门、演员文章出轨门、兰州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事件、麦当劳山东招远血案。
研究小组以关键点传媒董事长游昌乔首创的“危机公关5S原则”为分析框架,采取“案例主角+案例回放+案例点评”的体例,对十大危机公关案例逐一进行总结,对各危机事件的处理方式进行深度点评,集专业性、权威性于一体。
携程“泄密门”风波案例主角携程网案例回放:3月22日晚间,国内漏洞研究机构乌云平台曝光称,携程系统开启了用户支付服务接口的调试功能,使所有向银行验证持卡所有者接口传输的数据包均直接保存在本地服务器,包括信用卡用户的身份证、卡号、CVV码等信息均可能被黑客任意窃取。
正处于央行对于第三方支付表示质疑的关口,加上安全漏洞关乎携程数以亿计的用户财产安全,舆论对于这一消息表示了极大的关注,用户由此引发的恐慌和担忧亦如野火一般蔓延开来。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从“泄密门”事发至截稿时止,以“携程+安全漏洞”为关键词的新闻及转载量高达120万篇之多,按照危机事件衡量维度,达到“橙色”高度预警级别。
3月22日晚23时22分,携程官方微博对此予以回应,称漏洞系该公司技术调试中的短时漏洞,并已在两小时内修复,仅对3月21日、22日的部分客户存在危险,“目前没有用户受到该漏洞的影响造成相应财产损失的情况发现”,并表示将持续对此事件进行通报。
这一说法引发了用户的重重回击。
认证为“广西北部湾在线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的严茂军声称,携程“官方信息完全在瞎扯”,并附上信用卡记录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泄密事件盘点
前言
根据开放安全基金会表示,迄今为止最严重的10起安全泄露事故中,3起事故发生在今年。
这包括NYC Taxi&Limousine Commission的 1.73亿条记录泄露事故,易趣的1.45亿条记录泄露事故以及韩国信用局的1.04亿条记录泄露事故。
而这还没有算上据称俄罗斯黑客窃取的12亿用户名和密码,或者最近从韩国游戏网站发现被盗的2.2亿条记录。
根据开放安全基金会和Risk Based Security公司表示,2014年正在取代2013年成为泄露数据量最高的一年。
2010-2013企业泄密事件盘点
中国企业关注商业机密从2010年轰动全国的“力拓案”开始。
胡士泰等四名被告为了掌握中国钢铁企业对2009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策略,采取利诱及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了中国钢铁企业2009年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多项商业机密,给中国有关钢铁企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较大的商业泄密事件达30余起。
其中,东软集团因商业机密外泄,给公司造成4000余万元人民币的损失。
此外,亚马逊、江苏银行、苹果、三星、1号店等泄密案,都让当事企业如芒在背。
1、富士康“内鬼”泄密
2010年富士康公司内部员工林某将iPAD2平板电脑后壳的3D数据图泄露,给富士康造成重大损失。
2、中国考研泄题案犯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获刑
周文胜、欧阳泽辉(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技师)、段宏博(中南大学人事处聘用人员)、陈龙(贵州省遵义医学院研究生)等人为谋取经济利益,利用职务之便,从湘潭市教育考试院保密室窃取了考试试卷,并复印转卖。
3、三星电子泄露机密
2011年三星电子生活家电部的A某在面临合同届满并难再续约的情况下,将公司的技术开发战略等机密下载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里,企图向中国某家电企业泄密。
4、台企前高管被控向大陆企业“泄密”
台湾友达光电前高阶主管连水池、王宜凡,涉嫌受大陆TCL集团面板大厂华星光电年薪百万美金利诱,相继“带枪”投靠,并移转友达光电AMOLED等“敏感科技”。
5、前苹果员工承认出卖机密信息
2011年前苹果员工Paul Devine泄露苹果公司的机密信息,例如新产品的预测、计划蓝图、价格和产品特征,还有一些为苹果公司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和代工厂商提供的关于苹果公司的数据,这使得这些供应商和代工厂商更好的与苹果进行谈判。
作为回报,Devine得到了经济利益,而苹果这些信息而亏损了240.9万美元。
6、东软集团遭商业秘密外泄
2012年东软公司前副总经理李某某为谋取暴利,伙同公司CT机研发部负责人张某、采
购负责人岳某等人,以许诺高额经济利益为手段,相继让CT机研发部17名核心技术人员窃取公司核心技术资料后,相继离职。
犯罪嫌疑人窃取技术价值总计2400余万元,造成公司研发项目延迟,损失高达1470余万元。
7、南开经济数据泄密
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局长秘书室副主任孙振,先后多次将国家统计局尚未对外公布的涉密的统计数据共计27项,通过MSN聊天工具泄露给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付某、中信建设证券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工作人员张某。
8、3.15晚会多家银行被曝内部员工私售客户个人信息
201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内部员工泄露客户信息,非法获取利益。
9、1号店客户信息泄露
2012年1号店内部员工与离职、外部人员内外勾结,泄露90万用户信息。
(以上案例整理来自网络)2013年以来企业泄密事件盘点
毫无疑问,目前数据泄露事件频频发生,大型企业如Target、eBay、JP Morgan Chase 和Home Depot等公司也都出现过非常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
据2014年Verizon PCI DSS的报告显示,仅有11%的企业完全没有遭遇过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
据悉,JP Morgan的数据泄露是由于一名员工在家办公引起的,攻击者利用VPN连接来提取数据,而Target则是因为一封钓鱼邮件而泄露了上百万条信用卡数据记录。
LV起诉前副总称其向Coach泄露商业机密
2013年5月13日报道,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将美国着名皮革制品品牌寇驰(Coach)及其一新任高管告上法庭,原因是路易威登认为这位从自己公司跳槽的前任副总向寇驰公司泄露了商业机密。
如家、汉庭等大批酒店开房记录泄露
2013年,国内安全漏洞监测平台10月10日通过媒体发布报告,称如家、汉庭等大批酒店的开房记录被第三方存储,包括客户名、身份证号、开房日期、房间号、甚至两个人的会话等大量敏感、隐私信息都有泄露。
HTC被曝员工泄密
2013年12月30日报道,宏达国际(HTC)一名高管和其他数名员工被控涉嫌泄露公司商业机密,涉嫌泄露一款还未推出的智能手机界面设计方案。
韩国1500万信用卡客户信息泄露
2014年1月14日,韩国检方披露:1500万韩国信用卡客户的1.04亿条个人信息遭泄露,其中一半以上为敏感的信用信息,信用信息可以了解顾客的消费模式及习惯,很容易被金融欺诈电话或强制贷款所利用。
据悉,事件源起于一名信用评级公司朴姓职员,在受三家信用卡公司(国民卡、乐天卡、农协卡)委托开发电脑程序过程中,非法利用U盘收集了个人信息,并随后出售给广告公司。
这次事件的恶劣程度,几乎可以“毁掉韩国人对数码经济的信赖”。
宁波发布商业秘密案件白皮书
2014年4月21日报道,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商业秘密民事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据统计,宁波有四成企业明确表示曾经发生过商业秘密泄密事件,而自2006年以来的8年时间,宁波市两级法院仅受理商业秘密民事纠纷案件30件。
eBay遭黑客入侵,大量用户数据泄露
据外媒报道,财务500强、著名在线拍卖网站eBay遭黑客入侵,大量用户数据可能被窃,这些数据包含EBAY用户的姓名、登陆账号、密码、邮件地址、联系地址、电话号码以及出生日期。
据悉,这次数据泄露规模甚至超过了美国零售商Target的数据泄露事故(4000万信用卡遭泄露,1.1亿用户数据遭泄露)。
中信证券泄密门
2014年6月6日报道,中信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张明芳在其微信群发布了丽珠集团即将公布股权激励方案,整个中信证券陷“泄密门”风波,揭开证券商业乱象。
快递官网漏洞泄露约1400万用户信息
继酒店业、电商网站等因网站漏洞个人信息遭泄露后,快递企业网站再曝漏洞。
昨日,有消息称,多家快递网站因存在漏洞遭黑客入侵,有1400万条个人信息在网络上被层层转卖。
因商业泄密,台湾逮捕10名联发科前员工
2014年8月13日消息,据台湾媒体报道,联发科三名前职员涉嫌勾结晨星七名前职员,将“FinFET(鳍式场效电晶体)”等25项手机芯片机密资料交付香港鑫泽数码公司使用,然后跳槽过去领取高薪。
被台湾调查局逮捕审讯。
iCloud艳照门事件掀起满城风雨
2014年9月,黑客利用苹果iCloud漏洞检索不雅照,詹妮弗·劳伦斯等数百名女星裸照接连曝光,苹果iCloud存储服务安全遭质疑。
代办签证泄隐私,旅游网站归责“黑客”
2014年10月,在正规旅游网站购买了代办签证业务,却引来假冒客服电话诈骗,百程网被指泄露客户签证资料信息,客户遭受诈骗,重复付款。
百程网表示是因为系统遭遇黑客入侵,导致客户信息泄露。
智联招聘86万条简历数据泄露
2014年12月3日,86万条求职者简历数据泄露。
乌云漏洞平台2日晚间公开了一个关于导致智联招聘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的漏洞。
该漏洞于12月2日提交,据称可获取包含用户姓名,地址,身份证,户口等各种信息。
130万考研用户信息被泄露
考生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网报名考研结束后不久,网络上就公然出售考生信息。
发布者称:“打包出售全部名单(包括手机号码、毕业学校等)只要15000元,保真,物美价廉。
”不少考生在报考后就收到了某自教育机构的短信,自称有答案,担保通过,对考研的学生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