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丧习俗

合集下载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红白喜事礼仪一直被人们所重视。

不论是婚礼、寿宴还是丧礼,都离不开一系列的礼仪规范。

这些礼仪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际关系的维护和尊重。

下面将针对红白喜事礼仪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遵循中国传统礼仪。

红事礼仪
婚礼
婚礼是人生大事,参加婚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礼仪:
1.礼金:在婚礼中,亲朋好友送红包是一种传统习俗,表示对新人的
祝福。

2.穿着:参加婚礼时,男士通常穿西装,女士穿礼服或旗袍。

3.祝福语:可以说“恭贺新婚”、“百年好合”等吉祥话语来祝福新人。

庆寿宴
庆寿宴是对长辈寿辰的祝福,礼仪要点如下:
1.压寿礼:赠送寿礼时需要注意尊重和谦逊,不要过于昂贵或过于简
单。

2.敬酒:庆寿宴上通常要进行敬酒表示敬意,要注意敬酒顺序和敬酒
姿势。

3.敬茶:在长辈面前,应该学会敬茶,表达对长辈的尊重。

白事礼仪
丧礼
丧事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丧礼礼仪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朝仪:在丧礼上要遵循适当的哀思和朴素的礼仪,表示对逝者的尊
重和哀思。

2.吊唁:参加丧礼的亲友需要进行吊唁,表示对逝者的追思和悼念。

3.制片:在丧事中要遵循适当的礼仪规范,尊重逝者和家属的情感。

总结而言,红白喜事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遵循这些礼仪规范,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愿我们在生活中能够以礼仪之道相待,和睦共处,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地婚丧的习俗

各地婚丧的习俗

各地婚丧的习俗篇一:婚丧习俗一、传统中式婚礼习俗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

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抬床的人、铺床的人、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

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

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

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

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中国婚丧嫁娶习俗

中国婚丧嫁娶习俗

中国婚丧嫁娶一般人家婚礼第二步定婚家里人互相了解没意见后,由介绍人同两家商定地点男家或女家;或城镇市上饭馆举行定婚礼仪,男家购置定婚衣物,礼品,并负责办宴席,女家通知至亲届时到场。

定婚这天,气氛既严肃又热烈,双方儿女参加接待。

席间给双方父母及介绍人敬礼,双方父母及至亲,给儿女赠物或赠钱。

第三步:迎亲结婚日,女家准备的陪嫁被褥、衣物,由男方派人一早抬回。

新郎骑自行车或乘汽车、拖拉机、迎亲同伴8至12人内必须有迎姑2人,车上披红戴花,贴双喜字,一路鞭炮齐鸣,或播放录音,浩浩荡荡来到女家。

女家设小宴招待。

宴毕,新郎向女家长辈行鞠躬礼,到内室向新娘行鞠躬礼,请新娘登喜车起程。

新娘怀抱梳妆镜,胸前披戴红花。

由送姑工人扶持,迎姑伴随,伺新郎登车上路。

女家六亲陪送,一路过村放炮。

第四步:结婚典礼到男家后,播放乐曲迎新娘下车。

迎姑搀扶新娘;同其他相迎的中年妇女,簇拥新娘进入新房,上床,朝喜字而坐。

新郎请宾客人席,招待女家及其他宾客。

同时,举行结婚典礼,司仪人“唱礼”。

新郎新娘向男方长辈、至亲行礼时,长辈赠红包封钱。

新人人洞房后,举行晚宴,酒菜八道,饭菜八道。

宴间,新郎向各席宾客行鞠躬礼“谢席”。

娘家六亲饭毕,婆母陪同到新房内稍坐,就定回归日子;然后辞别返回,是夜,新郎向同辈人再开宴席在洞房里划拳行令,嬉笑闹房。

次日,娘家来亲人接新娘回门。

第三日送回。

一场结婚礼,男方开支少则千元,多至万元。

少数民族的婚礼水族婚俗礼仪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

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

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

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

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

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

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

中 国各地区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

中 国各地区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

中国各地区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这些风俗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各地,领略这些丰富多彩的风俗。

在东北地区,婚礼通常热闹非凡。

迎亲队伍会敲锣打鼓,新郎要历经各种有趣的考验才能见到新娘。

比如,伴郎们可能需要完成一些体力挑战或者智力游戏。

而在婚宴上,必不可少的是东北特色的菜肴,如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等,亲朋好友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新人的美好时刻。

在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例,传统的婚礼有着严格的流程和规矩。

新娘在出门前要蒙上红盖头,由娘家兄弟背出门,上轿时还要放鞭炮。

到了婆家,新人要跨过火盆,象征着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

而在丧礼方面,讲究停灵守孝,亲朋好友前来吊唁时,家属要跪地答谢。

华东地区的江浙一带,婚礼注重细节和礼仪。

新娘会穿上精美的旗袍或汉服,佩戴各种金银首饰。

在迎亲过程中,还有“拦门”的习俗,女方亲友会出题刁难新郎,只有回答满意才能进门接走新娘。

丧礼上则会请和尚或道士念经超度,以祈求逝者安息。

华南地区的广东,婚礼有着独特的“过大礼”环节,男方要准备丰富的礼品送到女方家。

在婚宴上,少不了美味的海鲜和精致的点心。

而在丧礼方面,有守夜和出殡时舞狮的习俗,以驱邪镇宅。

西南地区的四川,婚礼充满了麻辣的味道。

迎亲时会有热闹的“坝坝宴”,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美食。

新娘出门时会哭嫁,表达对娘家的不舍。

丧礼上,会有唱丧歌的传统,以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西北地区的陕西,传统婚礼中,新郎要骑着高头大马去迎亲,新娘则乘坐花轿。

婚宴上,少不了羊肉泡馍等特色美食。

在丧礼上,会有吹唢呐的传统,声音高亢悲切。

少数民族地区的婚丧嫁娶风俗更是各具特色。

蒙古族的婚礼,新郎要骑马绕新娘家的蒙古包三圈,以示诚意。

葬礼上,会有天葬等独特的方式。

藏族的婚礼,新人要在佛前许下誓言,接受祝福。

丧礼上,会有喇嘛念经超度,为逝者指引往生之路。

壮族的婚礼,对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男女双方通过歌声表达爱意。

农村婚丧礼仪

农村婚丧礼仪

农村婚丧礼仪农村婚丧礼仪篇一:栾城婚丧习俗省亲古时叫归省,即女儿出嫁后,在节日或闲暇时期回到娘家探亲。

栾城早有此俗。

正月初二、初三、初四,女儿带领子女到娘家拜年,礼品贵重,以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娘家称女婿为娇客,酒宴极丰盛。

初六,弟弟到姐姐家拜年,为回拜之礼,弟弟再次邀请新婚姐姐、姐夫到自家过节。

清明节前,女儿都要回娘家上坟,表示对祖先的思念和缅怀。

麦收之后,农活不多,趁此清闲之际,女儿多回娘家探视,互庆麦收。

十月初一为寒衣节,女儿们要回娘家上坟焚化纸钱、纸剪彩衣,让已故亲人在九泉之下免受饥寒之苦,极富人情味。

婚丧(一)婚嫁解放前,通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定亲完婚,称为明媒正娶;换亲、转亲、娃娃亲、指腹亲、童养媳、纳妾、殇婚、冥婚等均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1.定亲明媒正娶的婚姻礼仪最为隆重。

结亲注重门当户对,年龄相当,属相和谐,方位吉利。

先换小帖,男方向女方赠送聘金或聘礼,即为定亲。

到成婚年龄,送娶帖,请媒人等。

女方家境贫寒者,由男方付给女方购置嫁妆费,预购陪嫁品。

结婚日的前一天,男方长辈召集本家人员商议安排结婚事宜;派人到女家联系娶亲注意事项,以免娶亲过程发生争端,商定娶亲路线;同时,待嫁姑娘要请人将脸上茸毛用股绳绞掉,叫做“开脸”.表示处女生活结束,新生活开始。

开脸由长一辈的婶娘或舅母担任,她们须是夫妇双全,子孙昌盛的全福人。

待嫁姑娘身后垂一条大辫子,结婚后梳纂盘于脑后。

2.婚礼结婚日,新郎头戴礼帽,身穿礼服,插花披红,在乐声中给父母长辈行礼,三声起身炮响迎亲队伍排开,执事在前,依次三眼枪、七面鼓、八面锣、飞龙、飞风、飞虎、飞豹各旗紧跟,金瓜钺斧朝天镫,旗牌伞扇红蓝轿。

新郎乘红轿,娶客乘蓝轿。

栾城有“姑不娶,姨不迭”之说,娶客多是姐姐,姐姐娶来的媳妇发家。

过村过街.鸣锣开道,唢呐高奏。

好事人凑热闹,路中横放一长条板凳,上备茶烟,乐队暂停行进,吹奏答谢。

遇寺观庙堂都要放炮,以驱妖邪。

迎亲仪仗队到女方村,派人到女方家中递一投亲帖,以防错迎。

浙江的婚丧嫁娶习俗

浙江的婚丧嫁娶习俗

浙江的婚丧嫁娶习俗篇一:中国婚丧嫁娶习俗中国婚丧嫁娶一般人家婚礼第二步定婚家里人互相了解没意见后,由介绍人同两家商定地点男家或女家;或城镇市上饭馆举行定婚礼仪,男家购置定婚衣物,礼品,并负责办宴席,女家通知至亲届时到场。

定婚这天,气氛既严肃又热烈,双方儿女参加接待。

席间给双方父母及介绍人敬礼,双方父母及至亲,给儿女赠物或赠钱。

第三步:迎亲结婚日,女家准备的陪嫁被褥、衣物,由男方派人一早抬回。

新郎骑自行车或乘汽车、拖拉机、迎亲同伴8至12人内必须有迎姑2人,车上披红戴花,贴双喜字,一路鞭炮齐鸣,或播放录音,浩浩荡荡来到女家。

女家设小宴招待。

宴毕,新郎向女家长辈行鞠躬礼,到内室向新娘行鞠躬礼,请新娘登喜车起程。

新娘怀抱梳妆镜,胸前披戴红花。

由送姑工人扶持,迎姑伴随,伺新郎登车上路。

女家六亲陪送,一路过村放炮。

第四步:结婚典礼到男家后,播放乐曲迎新娘下车。

迎姑搀扶新娘;同其他相迎的中年妇女,簇拥新娘进入新房,上床,朝喜字而坐。

新郎请宾客人席,招待女家及其他宾客。

同时,举行结婚典礼,司仪人“唱礼”。

新郎新娘向男方长辈、至亲行礼时,长辈赠红包封钱。

新人人洞房后,举行晚宴,酒菜八道,饭菜八道。

宴间,新郎向各席宾客行鞠躬礼“谢席”。

娘家六亲饭毕,婆母陪同到新房内稍坐,就定回归日子;然后辞别返回,是夜,新郎向同辈人再开宴席在洞房里划拳行令,嬉笑闹房。

次日,娘家来亲人接新娘回门。

第三日送回。

一场结婚礼,男方开支少则千元,多至万元。

少数民族的婚礼水族婚俗礼仪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

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

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

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

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

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

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

婚丧嫁娶制度

婚丧嫁娶制度

婚丧嫁娶制度婚丧嫁娶制度是指社会中对于婚姻、丧葬、嫁娶等方面的规范和制度。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婚丧嫁娶制度存在差异,本文将以中国传统婚丧嫁娶制度为例,详细介绍其相关内容。

一、婚姻制度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之一,是人们建立家庭、繁衍后代的重要方式。

中国传统婚姻制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婚姻的形式:中国传统婚姻制度主要包括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婚姻两种形式。

在包办婚姻中,父母或者其他长辈会为子女选择合适的对象,而在自由恋爱婚姻中,男女双方可以自由选择伴侣。

2. 婚礼仪式:中国传统婚姻制度中,婚礼仪式非常重要。

婚礼通常包括迎亲、过门、拜堂、敬茶等环节,以及举行喜宴等。

婚礼仪式的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婚姻家庭角色:在传统婚姻制度中,男性通常承担家庭的经济支持和外出工作的责任,而女性则负责照应家庭和养育子女。

这种分工在现代社会逐渐发生变化,但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于一定程度上。

4. 婚姻法律制度:中国现行的婚姻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规定了婚姻的结婚条件、离婚程序、夫妻财产等方面的内容,保障了婚姻关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二、丧葬制度丧葬制度是指社会中对于死者的丧葬仪式和相关礼仪的规范和制度。

中国传统丧葬制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丧葬仪式:中国传统丧葬仪式通常包括三步走,即丧家、告丧、入殓。

丧家是指家属为死者办理丧事,准备丧葬所需的物品和场所;告丧是指家属通知亲友死者的消息,接受慰问;入殓是指将死者遗体安放在棺材中,准备入土安葬。

2. 丧葬礼仪:中国传统丧葬礼仪非常注重尊重和祭奠死者。

在丧葬仪式中,家属和亲友会进行祭祀、磕头、焚香等一系列礼仪,以表达对死者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3. 丧葬习俗:中国传统丧葬习俗包括忌日、白事、祭祀等。

忌日是指死者的忌日,家属在忌日期间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如不举行婚丧喜庆之事。

白事是指死者丧葬期间的一系列活动,如家属穿孝服、亲友前来吊唁等。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37-我国传统丧葬习俗拾零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37-我国传统丧葬习俗拾零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37:我国传统丧葬习俗拾零篇一:传统丧葬与习俗传统丧葬与习俗随州市地域广阔,北与河南省接壤,南与荆门、京山、钟祥相邻,南北相距近200公里,各种民俗与习俗因地域不同而不同。

以传统丧葬的习俗为例,南北差异就很大。

不仅如此,相邻的乡镇也有不同,只是差距略小而已。

笔者知道最多的当属随中一带的丧葬习俗与礼节,当然,前面说过,民间习俗因地而异,虽然是相邻的乡村因为继承老一辈的传统不一样,丧葬习俗与礼节也就会有不尽相同的地方。

尸首的停放逝者不管是自然死亡,还是因病去世,还是意外死亡,停放地方是有不同的讲究的,不管逝者属于何种方式死亡,如果在家里断气,那么,逝者的尸首(棺椁)就会很自然地停放在家里(堂屋正中),一般情况下,如果逝者有几个儿子,会选择停放在长子家中,也有逝者随谁生活便停放在谁家的。

但如果逝者是在外面断气,则他(她)的尸首就不会停放在堂屋里,而是在院子或场子里搭一个棚子停放,其原因是因为逝者“死不回家”,于是就干脆将其尸首停放在外面,如果这个时候强行将尸首停放在室内,会不吉利。

当然,如果孝子尽孝,像这种情况也可以停放在室内,但必须要有一个仪式:孝子先行祷告一番,祷告内容大体是一些要求逝者理解和原谅之类的,然后将逝者脸部用白布蒙上,由孝子反背着逝者进入堂屋停放。

床草和衣物逝者去世之后,他(她)的部分衣物会在逝者去世当日烧掉的,包括逝者生前睡过的床铺草。

烧床铺草和衣物的时候有讲究的,一是看燃烧时的烟雾飘向哪个方向,便意味着逝者将安葬在哪个方向,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烟雾飘散的越远,逝者的子孙的幸福就会越长。

二是在第二天看燃烧后的灰烬中间坍塌的效果,坍塌的面积越小,证明逝者的后代就会越发(财),反之,就会变得贫穷,因此,在烧床铺草和衣物之前,孝子们一般会人为地把中间放一些硬物,防止坍塌。

同时,家人们在当晚还要防止猫狗什么的踩到灰烬,因为有灰烬上是什么动物的脚印逝者来生就会变成什么动物一说,所以家人当晚会尽量避免这些动物踩踏灰烬。

古代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具体是哪些?

古代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具体是哪些?

古代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具体是哪些?结婚“结昏”的由来“结婚”,在古代也可叫作“结昏”,就是在黄昏成亲的意思。

古⼈认为,黄昏时分,是昼夜交替的时刻。

阴阳调和,相⽣相长,此时结婚正是调和阴阳之⽓的好时候。

男⼈谓之阳,⼥⼈谓之阴,如若两⼈结合借助于天时地利,必然⼤吉⼤利。

不但符合礼法规范,还遵从了阴阳之术。

因⽽,古⼈认为黄昏举⾏婚礼,可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的。

为了与阴阳相交替的黄昏融为⼀体,迎亲队伍以及新郎必须穿着⿊⾊礼服。

此时的婚礼被称为“昏礼”(婚礼)。

意为黄昏举⾏的典礼。

据《⾣阳杂俎》记载,婚礼在黄昏举⾏的定式直到唐朝才被打破。

(不过,当下还是有很多地区依然保留着傍晚结婚的习俗。

我们家乡江苏,此地就有很多地区如此!)古婚礼所⽤的⿊⾊,也逐渐被喜庆的⼤红⾊取代。

后来,⼈们淡化了婚礼的阴阳观念,除了婚俗礼数讲究仍然保留外,喜庆热闹的庆祝氛围更加突出。

“三书六礼”是哪些?说到古⼈结婚,肯定是少不了说“三书六礼”了!三书指的是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聘书就是订亲书,即男⼥双⽅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定)时⽤。

礼书就是礼物清单,书中详列礼物种类和数量,纳征(过⼤礼)时⽤。

迎亲书指迎娶新娘之书,⽤于结婚当⽇(亲迎)接新娘过门时。

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采:男⽅请媒⼈去⼥⽅家提亲,若⼥⽅答应后,男⽅备礼(通常以活雁作礼,表⽰忠贞不⼆)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字”。

男⼥双⽅互换⽣⾠⼋字,将⼋字放置在祖先灵案之上三⽇,若三⽇后家中相安⽆事,男⼥双⽅就同意缔结婚姻。

纳吉:⼜称⼩定或⽂定,也就是订婚的意思。

纳征:⼜称纳币、⼤聘或完聘,即男⽅家送聘礼给⼥⽅家。

请期:⼜称择⽇。

即男家择定婚期,并征得⼥⽅家同意。

亲迎:即新郎到⼥家迎娶新娘。

丧葬“九族”是哪九族?要了解中国古代的丧礼⽂化,就必须了解⼀种关系——九族!何为九族?简明扼要地概括:加上⾃⼰在内,⼀共有九辈⼈!⾃⼰往上是:⽗、祖、曾祖、⾼祖;⾃⼰往下是:⼦、孙、曾孙、⽞孙,共九世(辈),称直系亲九族。

婚丧嫁娶中 国人生礼仪的习俗

婚丧嫁娶中 国人生礼仪的习俗

婚丧嫁娶中国人生礼仪的习俗婚丧嫁娶中中国人的生礼仪习俗在中国,婚丧嫁娶是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人们对生命、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尊重与表达。

婚礼,作为人生中的一大喜事,有着诸多讲究和程序。

从说媒开始,到订婚、迎亲,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祝福和期待。

说媒,多由亲友或专门的媒人牵线搭桥。

他们会根据双方的家庭背景、年龄、性格等因素进行匹配。

如果双方有意,便会进入订婚环节。

订婚时,男方通常要准备聘礼,包括礼金、首饰等,送到女方家中。

这不仅是对女方的尊重,也是对未来婚姻的承诺。

迎亲是婚礼中最热闹的环节之一。

迎亲当天,新郎会带着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

迎亲队伍通常会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新娘则会在闺房中等候,经过一系列的堵门游戏和红包“考验”,新郎才能接到新娘。

新娘出门时,脚不能沾地,通常会由兄弟背着或抱着上花轿(如今多为婚车)。

到达新郎家后,还有拜堂的仪式。

新人在堂前一拜天地,感谢天地的恩赐;二拜高堂,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夫妻对拜,象征着从此相互尊重、携手一生。

之后便是喜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新人的结合。

而丧礼,则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丧礼的庄重和肃穆至关重要。

当亲人离世后,家人会第一时间为逝者净身、换衣。

接着会通知亲友,并设置灵堂。

灵堂中摆放着逝者的遗像、鲜花和香烛,以供亲友前来吊唁。

在丧礼期间,家人会守灵,日夜陪伴逝者。

前来吊唁的亲友会送上花圈、挽联,并向逝者鞠躬默哀。

出殡时,通常会有长长的送葬队伍,伴随着哀乐,将逝者送往墓地安葬。

在一些地区,还有守孝的习俗。

子女在一定时间内要穿着素服,不参加娱乐活动,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嫁娶和丧葬习俗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所差异,但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亲情的珍视。

再说嫁女,女方家庭在准备嫁妆时也十分用心。

嫁妆的种类和数量因地区和家庭条件而异,但通常都会包含一些生活用品和象征吉祥的物品。

比如,被褥、家具、首饰等。

婚丧寿诞的习俗

婚丧寿诞的习俗

婚丧寿诞的习俗篇一:婚丧节庆禁忌大全婚丧节庆禁忌大全(1)婚丧:①婚姻古时婚姻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佳期、亲迎。

今日简约为相亲、订婚、结婚、回门四部曲,现在青年男女交往结识的机会增多,表答直接,第一部曲多由自己完成,但后三部曲基本按部就班。

婚礼时临时成立的管理机构颇有讲究,将帮忙人员分为总管、照客、礼房、菜房、饭房、水房、看酒、洗刷、打杂等”九支柱”,写好执事单贴于墙上,各人等各司其职,各司其责,做到忙而不乱。

主人确定了总体花多少钱等大事后,一切权力交给总管。

其中包括着许多管理学的精髓。

男方家的一位长辈和一位晚辈去娶亲,晚辈手提花酒坛子和离娘肉(猪肉)。

新娘上轿前请”全可人”(丈夫儿女齐全的头婚妇女)为其梳洗打扮,由兄长或叔、舅抱上车,新娘无论冬夏需穿棉衣裤,一手握一双红筷子、一手握一棵双头大葱。

到男方家由”全可人”搀扶进屋,洗脸、梳头、纹脸,洗脸水由童男童女倒,内放钢蹦。

晚闹洞房,听房儿。

旧时,结婚的年龄小没人对听其房内的动静感兴趣,长辈也要在其窗户下戳把扫帚作象征。

新娘在婆家住七天,需由娘家人长辈搬回娘家住八天,俗称”婆七娘八,越过越发”;若新娘在婆家住八天,需由娘家人长辈搬回家住九天,俗称”婆八娘九,越过越有”。

②丧葬老年人奄奄一息时,要穿好寿衣,若断气后再穿,被认为到阴府里是光身鬼。

断气后,先撕破窗户上一空窗纸,称”放丧气”。

家人按称呼呼唤”回来吧,回业吧”称”叫魂”。

给死者手里握一只用莜麦面捏的棒,称”打狗棒”。

入殓不能超过晚上子时,超过子时要等到第三天才能入殓。

门口挂倒头纸,倒头纸是成串的小纸束挂。

小纸的张数比死者年龄多两张,有天地各一张。

送孝人送信,到谁家都得给送葬人点吃的,称”空不得嘴”。

未接通知不去悼唁,有”孝不到纸不悼”之说。

悼唁活动在出殡前一天举行,悼唁人到礼房上礼,送钱叫”礼金”,送帐子叫”挽联”,送小馒头称”大饭X盒”,送点心者称”茶食八品”,送纸扎二斗称”金银二斗”,抬食罗称”堂祭壹设”。

婚丧嫁娶的习俗

婚丧嫁娶的习俗

婚丧嫁娶的习俗婚丧嫁娶的习俗篇一:中国婚丧嫁娶习俗中国婚丧嫁娶一般人家婚礼第二步定婚家里人互相了解没意见后,由介绍人同两家商定地点男家或女家;或城镇市上饭馆举行定婚礼仪,男家购置定婚衣物,礼品,并负责办宴席,女家通知至亲届时到场。

定婚这天,气氛既严肃又热烈,双方儿女参加接待。

席间给双方父母及介绍人敬礼,双方父母及至亲,给儿女赠物或赠钱。

第三步:迎亲结婚日,女家准备的陪嫁被褥、衣物,由男方派人一早抬回。

新郎骑自行车或乘汽车、拖拉机、迎亲同伴8至12人内必须有迎姑2人,车上披红戴花,贴双喜字,一路鞭炮齐鸣,或播放录音,浩浩荡荡来到女家。

女家设小宴招待。

宴毕,新郎向女家长辈行鞠躬礼,到内室向新娘行鞠躬礼,请新娘登喜车起程。

新娘怀抱梳妆镜,胸前披戴红花。

由送姑工人扶持,迎姑伴随,伺新郎登车上路。

女家六亲陪送,一路过村放炮。

第四步:结婚典礼到男家后,播放乐曲迎新娘下车。

迎姑搀扶新娘;同其他相迎的中年妇女,簇拥新娘进入新房,上床,朝喜字而坐。

新郎请宾客人席,招待女家及其他宾客。

同时,举行结婚典礼,司仪人“唱礼”。

新郎新娘向男方长辈、至亲行礼时,长辈赠红包封钱。

新人人洞房后,举行晚宴,酒菜八道,饭菜八道。

宴间,新郎向各席宾客行鞠躬礼“谢席”。

娘家六亲饭毕,婆母陪同到新房内稍坐,就定回归日子;然后辞别返回,是夜,新郎向同辈人再开宴席在洞房里划拳行令,嬉笑闹房。

次日,娘家来亲人接新娘回门。

第三日送回。

一场结婚礼,男方开支少则千元,多至万元。

少数民族的婚礼水族婚俗礼仪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

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

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

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

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

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

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

中国的婚丧习俗

中国的婚丧习俗

四、悬棺葬
• 中国古代葬式的一种。即 人死后,亲属殓遗体入棺, 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 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 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 外。往往陡峭高危,下临 深溪,无从攀登。其俗流 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悬置越高,表示对死者越 是尊敬。
五、天葬
• 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 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场 举行,各地有固定地点。人死后,停尸数日,请 喇嘛念经择日送葬。出殡一般很早,有专人将尸 体送至天葬师首先焚香供神,鹫见烟火而聚集在 天葬场周围。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 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骨头用石头捣碎, 并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最后用哨声 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分别喂食,直到吞食净尽 。
回族
中国丧葬方式
一、土葬
• 土葬,葬式之一,又 称埋葬,处理死人遗 体的一种方法,流行 于世界各地,一般是 把尸体先装在棺材里, 然后再把棺材埋在地 里(区别于‘火葬、 水葬’等)。
二、火葬
• 火葬是一种处理尸体的方式,具体而言是 以火把尸体烧成骨灰,然后安置在骨灰瓮 中、埋于土中、撒于水中或空中,甚至以 火箭射上太空。 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 儒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则盛行土葬。自 从二十世纪开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 以节约稀少的耕地。现时中国大陆的火葬 比例为53%,美国为26%,英国为70%, 日本则超过90%。
火葬坑
骨灰
火葬仪器
三、水葬
• 水葬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葬法,即将死者 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这种葬式在中国古代和现在的西藏地区比 较常见,一般是经济条件较差,亡雇不起 喇嘛念经超度的人家,对死者多采用此法, 另外,对死亡的孤寡人、幼童也用此葬法
水葬的三种方式

中国与斯里兰卡婚丧文化的比较

中国与斯里兰卡婚丧文化的比较

中国与斯里兰卡婚丧文化的比较婚丧文化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习俗之一,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和斯里兰卡作为两个代表性的东方国家,虽然在婚丧习俗上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婚丧文化进行比较,展示它们之间的异同。

婚礼习俗在中国,婚礼被视为一个家庭的重要事件,往往要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中国传统婚礼通常包括“过大礼”、“拜堂”、“敬茶”等环节。

新娘在婚礼上会穿上华丽的婚纱,而新郎则会身着传统的礼服。

相比之下,斯里兰卡的婚礼较为简单,主要注重宗教仪式。

斯里兰卡人通常会在寺庙或教堂进行婚礼仪式,由一位宗教领袖主持。

新娘和新郎会穿上传统的斯里兰卡服饰,在仪式中,新娘会戴上一顶华丽的头饰。

婚礼宴席也是两国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婚宴上,宾客们会品尝各种传统美食,如鲍鱼、燕窝等。

斯里兰卡婚宴则以其特色的香料和海鲜料理而闻名,例如咖喱烤鳕鱼和椰子饭。

丧葬习俗在中国,丧葬习俗因地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然而,大部分中国人仍然坚持进行传统的丧葬仪式。

一般来说,中国人会举行告别仪式、火化和安葬等环节。

家属和亲朋好友还会戴上白色丧服,表达对逝者的哀悼。

相比之下,斯里兰卡的丧葬习俗更加注重宗教仪式。

斯里兰卡人主要信奉佛教和印度教,丧葬仪式往往与宗教仪式相结合。

在丧葬期间,家属会举行传统的宗教仪式,祈求逝者在来世获得安宁。

此外,斯里兰卡人还会举行纪念活动,例如每周的抄经仪式和为逝者祈祷。

附加习俗除了婚礼和丧葬的基本仪式,中国和斯里兰卡还存在一些独特的附加习俗。

在中国,新娘的“闺蜜团”是婚礼中的重要角色。

她们会穿上统一的服饰,帮助新娘打扮和应对各种情况。

此外,中国人还有撒喜糖、抛洒红枣等一系列习俗来祝贺新婚夫妇。

而在斯里兰卡,有一种特殊的婚礼形式叫做“波情婚礼”。

这是一种由拿着一束鲜花的男性主持的游戏婚礼,新娘和新郎必须玩游戏,以展示他们彼此之间的爱情和配合程度。

总结中国和斯里兰卡在婚丧习俗上各有特色,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国不同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

婚丧嫁娶风俗礼仪

婚丧嫁娶风俗礼仪

婚丧嫁娶风俗礼仪篇一:婚丧习俗一、传统中式婚礼习俗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

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抬床的人、铺床的人、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

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

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

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

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婚丧嫁娶制度

婚丧嫁娶制度

婚丧嫁娶制度简介婚丧嫁娶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婚姻制度、丧礼制度、嫁娶礼仪等内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制度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文明、有教养的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丧嫁娶制度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

婚姻制度中国传统的婚姻制度是以男女双方及家庭为单位的,强调家族间的联姻关系,重视家族的延续和承传。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婚姻通常是由父母、长辈以及媒婆等人物进行撮合和安排的,而且通常是包办型的。

婚前要举行订婚仪式和婚礼仪式,并按照一定的礼仪程序进行。

而现代的婚姻则多数由双方自由决定,强调个人权利,而且在订婚仪式和婚礼仪式上也更加形式多样化。

丧礼制度中国传统的丧礼制度十分复杂,体现了中国家族观念和亲情道德规范。

家族对丧事的组织和规制主要集中在长辈和有关亲属身上。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丧礼一般分三个阶段,分别是丧、守、葬。

在丧期中,亲人和朋友需要在丧家陪伴,进行祭祀、悼念等活动。

在守期中,则需要听从一系列规定,避免染病、避免守夜等。

在葬期中,则需要进行焚化、埋葬等活动。

嫁娶礼仪中国传统的嫁娶礼仪是为了表达起嫁之家对新娘的看重和欢迎,同时也是新娘对起嫁之家的感恩表达。

嫁娶礼仪中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其中用品礼物的选择和举行仪式的方式、程序都有着一定的规定和讲究。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嫁娶礼仪安排也非常高调庄重,需要按照一定的钮婚程序进行。

而现代社会,则更多地注重情感和实用性,更加灵活多样。

结语总体来看,中国传统婚丧嫁娶制度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和道德规范,现代社会中的这些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选择婚姻、处理丧事、安排嫁娶时更多地强调个性和实用性,制度内容和程序多样化了,但基础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却是永远都不会变的。

婚丧习俗

婚丧习俗

一、传统中式婚礼习俗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

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抬床的人、铺床的人、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

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

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

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

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中国古代的社会风俗与习俗

中国古代的社会风俗与习俗

中国古代的社会风俗与习俗中国古代的社会风俗与习俗是中国文化独特的体现。

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古代社会风俗与习俗。

本文将从婚嫁、丧葬、饮食、礼仪等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的社会风俗与习俗,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婚嫁风俗婚嫁在中国古代被视为重要的家庭事件。

婚礼通常采用隆重的仪式进行,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

在古代,父母通常会为子女挑选合适的配偶,婚姻往往是经过家族之间的协商达成的。

婚前,有许多准备工作,如媒婆的介绍、彩礼的交换等。

婚礼当天,新郎新娘会穿上华丽的婚礼服饰,并进行传统的拜堂和拜天地仪式,以示对祖先和天地的敬意。

随后进行敬茶、交换婚戒等环节,最后是酒宴和庆祝活动。

丧葬风俗中国古代的丧葬风俗也有着严格的仪式和规定。

在古代,丧家通常会进行为期数日的丧葬仪式,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思。

丧葬仪式包括布置灵堂、设立神主、焚香祭祀等环节。

在传统观念中,安葬的地点和方式也非常重要。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扫祖先坟墓的节日,人们会前往坟墓祭拜祖先,献上鲜花、食品和烧纸钱等。

饮食习俗中国古代的饮食习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文化内涵。

中华饮食文化讲究“五味调和”,注重食材的平衡和烹饪的独特技巧。

古代的饮食中,米饭和面食是主食,而汤是非常重要的一道菜。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特色的美食,如炒菜、炖煮、蒸、糖醋等烹饪方法。

饮食还与节日、婚嫁等特殊场合有着紧密的联系。

比如,春节期间,中国人会吃饺子来象征团圆和吉祥。

礼仪习俗中国古代的礼仪习俗在社交和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传统礼仪强调的是尊重和和谐的价值观。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一系列礼仪规则,如尊重长辈、宴请客人时的主人礼仪等。

古代的宴会有着独特的礼仪,如宴会座次的设定、宾主相互敬酒等。

此外,礼仪还包括对神灵的崇敬仪式,如拜庙和祭祀等。

总结中国古代的社会风俗与习俗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从婚嫁、丧葬、饮食到礼仪等方面,中国古代的社会风俗与习俗都展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传统道德观念。

古代婚丧嫁娶的礼仪

古代婚丧嫁娶的礼仪

古代婚丧嫁娶的礼仪篇一: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

礼仪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古代所谓礼仪,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诸如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灾害祈禳、学校科举、军队征战、行政区域划分、房舍陵墓营造,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举止,无不与礼仪有关,它几乎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的庞大的概念。

直到近代以后,礼仪的范畴才逐渐缩小,现在则一般只有礼节和仪式的意思。

本章所述礼仪制度,基本上仍然沿用传统的概念,依照“吉、嘉、宾、军、凶”五礼,分门别类地加以介绍,但对有些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删节或压缩。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

应当说,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礼仪就伴随着人的活动,伴随着原始宗教而产生了。

荀子说过,“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荀子·礼论》)。

礼仪制度正是为着处理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的三大关系而制定出来的。

郭沫若说:“大概礼之起源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的各种仪制。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从考古资料来看,在辽宁喀左发现的距今五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有大型的祭坛、神庙、积石冢等,是举行大规模祭祀活动的场所;有裸体怀孕的妇女陶塑像,可能是受先民膜拜的生育女神。

更早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人面虫身图像,墓葬中死者头颅西向而卧,也都透露出远古时代礼仪制度的若干信息。

在古代文献方面,有“自伏牺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的说法。

(1)实际上,礼仪制度的演变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真正比较完备、系统的是西周的礼制。

周以前的礼仪制度,由于材料匮乏,文献不足,已经难以详考了。

由儒家学者整理成书的礼学专著“三礼”——《周礼》、——祫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夏禴(礿)、秋尝、冬烝,享祭先王、先祖;以上是祭人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婚丧习俗篇一:中国少数民族婚丧风俗《中国少数民族婚丧风俗》一、资料介绍严汝娴、刘宇着,《中国少数民族婚丧风俗》(台北市: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4)本书主要介绍中国在几千年的漫长发展中,创造出的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经由包括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等五十六个民族长期不断的交流、竞争和融合的结果。

对于旧有的中国文化遗产并非毫不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要择其优而从之,并将之发扬光大。

全书围绕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的婚丧嫁娶习俗的介绍与引介,让民族文化中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那一部分能够为世人所知,并弘扬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份。

二、章节目录第一章引言……………………………………………………………………...p.1第二章婚娶风俗………………………………………………………..………p.3第一節人类婚姻的起源与发展…………………………………...……..p.3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第六節第七節叩开婚恋之门的成年礼…………………………………….…..p.13情趣各异的求爱方式……………………………………….…..p.19丰富多彩的缔婚礼仪……………………………………….…..p.37千姿百态的结婚典礼……………………………………….…..p.51繁简不一的离婚与再婚…………………………………….…..p.91多种多样的婚姻家庭型态………………………………...…..p.101第三章丧葬风俗…………………………………………………………….p.133第一节人类葬俗的起源……………………………………………....p.133第二節土葬…………………………………………………...………..p.139第三節火葬………………………………………………………...…..p.151第四節天葬………………………………………………………….....p.153第五節树葬………………………………………………………….....p.155第六節崖葬………………………………………………………...…..p.157第七節水葬………………………………………………………….....p.157第八節塔葬…………………………………………………………….p.158三、研究架构图图1:本书理论架构图(古杰夫整理《中国少数民族婚丧风俗》)四、重要内容第一章:引言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的婚丧嫁娶习俗,是民族文化中内涵深广、又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重要部分。

他们都是我国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且早已受到世界许多学科的重视,并有许多足以影响世界的专著诞生。

不少民族的婚丧礼俗舞已走向世界,受到其它民族的欢迎与喜爱,成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

某些民族对于一些已过时的婚丧礼俗进行改革,不遗余力,也从未间断过。

第二章:婚娶风俗第一节:婚姻的起源与发展婚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是人类赖以繁衍、绵延的方式。

任何民族的通俗,既是一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也蕴含着人类婚姻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共性历程。

图2:人类婚姻制度的转变1.→2.→3.→→4.→表1:婚姻形式的起源与发展资料来源:由古杰夫整理《中国少数民族婚丧风俗》而得本表第二节:叩开婚恋之门的成年礼在氏族部落社会里,为了保证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从而保障人类自身的正常繁衍,于是依赖习俗的制约,形成了所谓「成年礼」或称作「成丁礼」、「入社礼」、「成年式」的习俗。

在此之前,少男少女们都还属于儿童,不得谈情说爱;成年礼过后,才取得婚恋权,负起成人的义务与责任。

表2:各族各样的成年礼资料来源:由古杰夫整理《中国少数民族婚丧风俗》而得本表第三节:情趣各异的求爱方式南方一些民族,或尚处于原始社会,或已进入封建社会制度,对未婚青年的礼教约束不严。

因此一些民族婚恋自由;一些民族婚姻虽由父母作主,恋爱却任由年轻人浪漫,从而形成了众多风趣的求爱方式。

表3:各族求爱方式的比较篇二:婚丧习俗一、传统中式婚礼习俗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

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抬床的人、铺床的人、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

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

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

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

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婚嫁习俗。

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但其最传统的婚礼流程依然呈现在美满幸福的吉祥状态,无论在中国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中式婚礼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

二、传统中式婚礼流程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婚嫁习俗。

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但其最传统的婚礼流程依然呈现在美满幸福的吉祥状态,无论在中国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中式婚礼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

基本流程: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三、传统中式婚礼用品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寓典礼,所以称为庆典。

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

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上大红绸等等。

这些红钯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汉民族传统婚礼《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

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亲迎便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当然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

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篇三:中国婚丧嫁娶习俗中国婚丧嫁娶一般人家婚礼第二步定婚家里人互相了解没意见后,由介绍人同两家商定地点男家或女家;或城镇市上饭馆举行定婚礼仪,男家购置定婚衣物,礼品,并负责办宴席,女家通知至亲届时到场。

定婚这天,气氛既严肃又热烈,双方儿女参加接待。

席间给双方父母及介绍人敬礼,双方父母及至亲,给儿女赠物或赠钱。

第三步:迎亲结婚日,女家准备的陪嫁被褥、衣物,由男方派人一早抬回。

新郎骑自行车或乘汽车、拖拉机、迎亲同伴8至12人内必须有迎姑2人,车上披红戴花,贴双喜字,一路鞭炮齐鸣,或播放录音,浩浩荡荡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