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试题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试题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1临床技能包括那些?()A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沟通技能、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B制定和执行诊疗计划C临床基本操作D以上全是12 .临床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是什么?()A临床教学时间不少于整个课程计划时间的1/3,在临床教学中实际接触患者的时间不少于整个课程计划时间的1/2B临床教学时间不少于整个课程计划时间的1/2,在临床教学中实际接触患者的时间不少于整个课程计划时间的1/3 询’」;)C临床教学时间不少于整个课程计划时间的1/2,在临床教学中实际接触患者的时间不少于整个课程计划时间的1/2D课程计划时间应以理论学习为主,应尽量减少临床教学及实际接触患者的课时。

3 .以下关于学业成绩考核方法的基本标准,错误的是?()A围绕培养目标制定并公布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总体原则和实施方案。

内容包括考核的方式和频次、成绩构成、通过考核的分数、界定成绩等级的标准、允许重修次数等。

B确保考核覆盖科学和学术、临床实践能力、健康与社会、职业素养各个方面。

C根据不同的考核目的,尽量采用单一的考核方法和方式。

,D建立并实施考核结果申诉制度4 .学业成绩考核方法的发展标准是什么?()A积极开展考核体系与方法的研究B探索新的、有效的考试方法并加以应用。

C确保考核得到校外专家的指导与监督。

D以上都是5 .如何理解终结性评价?()A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用于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结果的评价手段(答案)B忽略学生成绩和学习结果的评定C重视和强调教与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和改进D既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并优化教学,又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调整学习策略6 .下列哪项不是考试分析的内容?()A试题难度和区分度B考试信度和效度C专业内容分析以及对考试整体结果的分析D考试地点及环境,7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组进校考察时间约()A2天B5天CIo天D30天8 .桂林医学院上一次的临床医学认证是在什么时候()A2008年B2012年(IC2023年D2023年9 .校内主要利益相关方包括那些()A教师B保安C学生D教师、学生、校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10 .临床主要二级学科实习主要轮转科室()A内科、外科B口腔科C儿科D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二I1学校的办学发展定位是()A建设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良好声誉的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思考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思考
• (7)建立了PBL学习条件:PBL教学楼, 自主学习室,网络课程平台,图书馆等。
PBL教学效果显著
• 学生:认为自己刚开始学习医学就能从一 个准医生的角色入手,变枯燥的基础知识 学习为有兴趣的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学习,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 体。
• 教师: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远远超出教师 的想象,使教师也觉得不改变教学方法已 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课程计划专家组 考核专家组 评价专家组
医学教育研究所
医学教育研究 教师培训 课程发展
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
国际医学教育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 PBL; • 临床模拟
PBL
国 际
教学;
整合课程模式

• SP ;OS CE; OSPE
评价体系 质量保障体系
学 教 育 标
• 形成性评


认证后评价方法改革
• 淡化终结性评价。弱化以课程考试分数评价 学生优劣的传统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改革试 点;
• 强化形成性评价。加强评价结果的分析,及 时反馈学习过程中的信息,让学生自我反思 学习的不足并改进完善。扩大形成性评价在 课程考核成绩中的比例,充分发挥形成性评 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生。
一、认证后的行动与计划
• 1、行政措施 • 2、教学方法 • 3、课程整合 • 4、学生评价 • 5、保障体系
• 1、行政措施
• 认证后及时(第三天)将专家组步意见全 文向教师、学生和管理干部传达,并提出 初步改进意见;
• 学校召开医科发展战略研讨会;
• 《华中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快医科发展 的若干意见 》;
5、保障体系
• (1)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教师和学生 的主动参与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相关知识浅析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相关知识浅析

21
形成性评价体系
探索形成性评价,多年来坚持教学病历 书写并由专家修改,
修改后反馈实习医生再次书写病历,
实习医生二次修改病历再次交于专家修 改
甲状腺教学查房 示例
22.如何正确处理考试与学习之间 的关系?
提倡进行综合考试,以鼓励学生融会贯 通地学习;提倡学生自我评估,以促进 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形成。同时,考试 频次和类型应注意发挥考试对学习的导 向作用。
教育进行全面客观的“自查诊断”,认真查找 学校医学教育与国际医学教育的差距,明确学 校医学教育的改革方向,为实施医学教育更大 力度的改革奠定基础。
(2)专家组进校考察-----2015年10月
专家组首先听取学校关于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 式、课程整合、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和质量保 障等方面的自评报告。然后,针对考察重点, 分组实地走访考察。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访 谈和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结束前,专家组提 出认证建议,形成对学校的初步认证报告,并 向学校进行简要反馈。
15.《标准》中明确了哪几方面人员在课 程计划制定方面的重要地位?
《标准》提出了课程计划从制定到管理的具体 要求,明确了教师、学生和其他利益方代表的 重要地位。
16.《标准》对课程计划的核心要 求主要有哪些?
(1)《标准》详细列举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 自然科学课程,生物医学课程,行为科学、社 会科学及医学伦理学课程,公共卫生课程,临 床医学课程等六类课程的基本要求;
浓厚的学术氛围,提倡创新和批判性思维,促进教 学与科研相结合; (3)提倡教师将科研活动、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 程,通过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 及科学精神; (4)必须加强对医学教育及管理的研究,为教学 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2.《标准》对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活动有哪些要求?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由中国教育部负责主持的一个重要机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保障医学院校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

该认证包括内容丰富、程序严谨等特点,对医学院校的办学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估。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专业的基本层次、教师队伍、课程设置、实验室设备、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

首先,教育部会对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进行评估,包括专任教师数量、专业背景、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考核。

这是因为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医学院校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基础。

教育部还会对医学院校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行评估。

这包括实习基地的数量、实习基地与医院之间的合作关系等方面。

实习基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水平,因此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也会对实习基地进行仔细的评估。

另外,教育部还会对医学院校的教学资源进行评估。

这包括教室设备、实验室设备、教材和教辅资料等方面。

良好的教学资源是保障医学生正常学习的基础,教育部会对这些方面进行检查,确保医学院校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

在整个认证过程中,教育部会全程监督和指导,确保认证程序的公平和公正。

认证的程序一般包括自评、专家评议、材料审查和现场考察等环节,这些环节都是为了确保认证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目的在于提高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

通过这种认证,医学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能够选择到通过认证的医学院校学习,意味着可以获取到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总之,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加强我国医学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这种认证,可以有效提高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保障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

这对于提升我国医疗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南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南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南一、认证目的:1.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2.统一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标准和要求,促进全国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规范性发展;3.规范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流程和教学内容,推动临床医学专业的持续发展。

二、认证依据: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基于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进行;2.相关教育规划:根据中国教育部相关教育规划文件,制定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3.行业需求和专业发展要求:通过调研行业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制定专业认证的具体要求。

三、认证内容:1.教师团队:认证机构将对参与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的教师团队进行评估,包括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学经验等方面。

只有具备一定资质的教师才能够从事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工作;2.教学设施:认证机构将对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设施进行评估,包括教学楼、实验室、临床实习场所等方面。

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施才能够保障学生的教学实践;3.教学资料和教学过程:认证机构将对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包括教材、教案、教学计划等方面。

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过程才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规范和有效性;4.学生培养成果:认证机构将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成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临床操作能力等方面。

必须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才能够获得认证。

四、认证程序:1.申请认证: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机构按照相关流程向认证机构申请专业认证;2.评估认证:认证机构将对申请认证的临床医学专业进行评估,包括上述提到的教师团队、教学设施、教学资料和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培养成果等方面;3.结果通知:认证机构将根据评估结果通知教育机构认证结果,包括认证通过、认证条件以及认证不通过等;4.认证有效期:认证机构将对通过认证的教育机构进行认证有效期的指定,一般为3至5年;5.定期复评:认证机构将定期对通过认证的教育机构进行复评,确保教育机构持续符合认证要求。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1. 介绍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由中国教育部主导的认证项目,旨在评估和确认各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培养能力。

该认证项目对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水平、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 认证标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教学资源评估高校是否具备充足的教师队伍和实验设备,以及是否拥有适当的教室、图书馆等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对于提供高质量的临床医学教育至关重要。

2.2 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评估高校是否明确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实现这些目标。

课程设置应包括基础医学知识、临床技能培训以及相关科研和实习环节。

2.3 师资队伍评估高校的师资队伍是否具备临床医学专业所需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师资队伍应包括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临床医生,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授和副教授。

2.4 学生培养和评价评估高校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和评价机制。

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实习实训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考核。

2.5 质量保障机制评估高校是否建立了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包括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教材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

这些机制对于不断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 认证流程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申请阶段高校向教育部提交认证申请,包括相关材料和信息。

申请材料应详细介绍高校的教学资源、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情况。

3.2 评估阶段教育部组织专家对申请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教学资源、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学生培养和评价等方面。

3.3 认证结果公示教育部对认证结果进行公示,向社会公布认证通过的高校名单,并对认证未通过的高校提出改进意见。

3.4 后续跟踪与评估教育部将对通过认证的高校进行后续跟踪与评估,确保其持续改进和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质量。

4. 认证效果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提高教学质量认证过程中,高校需要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资源、课程设置等方面,以达到认证标准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29
4、进行现场走访:如学院教学或研究中心、实践基地、临床 培训基地等教学相关部门;
5、查阅教学资料;如教学基本文件、教学管理制度、考试试 卷等;
6、反馈认证意见:专家组在充分走访与观察的基础上,给予 初步认证报。
30
四、我院专业认证准备工作
31
一、成立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领导组。 二、制定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准备工作方案。 三、完成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准备工作指南。 四、完成了专业认证准备工作任务分解及责任部门。
27
7、专家组组长现场考察后2个月内完成认证报告,并向认证 学校征求意见,呈报工作委员会审议和专家委员会批准。
8、申请认证学校按照认证报告要求,按时向工作委员会提交 整改报告,秘书处组织专家组跟踪认证学校的整改过程,并提供 咨询服务。
28
Hale Waihona Puke 四、专家组住进我院现场考察主要内容: 1、听取负责人报告:一般不超过30分钟; 2、召开各类座谈会:包括各级学术和管理委员会、学 院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广泛利益方代表等; 3、进行教学观摩:理论授课、教学查房、实验课、PBL 教学等;
证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的通 知(教高厅函[2008]7号),正式开始全国范围临床医学 专业的认证工作。
24
三、专业认证程序:
1、申请认证的学校每年4月或10月向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提 交认证申请,秘书处于1个月内完成审议,告知审议结果。
2、申请批准后,依据《标准》撰写自评报告;在现场考察 前2个月提交自评报告;如邀请境外专家参与,则同时提交英文 版自评报告。
4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高等教育质量成 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教育质量和质量保证成为上 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2.临床能力领域
2.1 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 人员等进行有效的交流。
2.2 能够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 2.3 能够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及精神状态评价,规范地书写病历。 2.4 能够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中的发现,形成初步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 提出合理的治疗原则。 2.5 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安全和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方 法并能说明其合理性,对检查结果能做出判断和解释。 2.6 能够选择并安全地实施各种常见的临床基本操作。 2.7 能够根据不断获取的证据做出临床判断和决策,在上级医生指导下确定 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并说明其合理性。
1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是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依 据。本科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 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 医学毕业生。本科医学教育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机构执业奠 定必要的基础。医学毕业生胜任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需要在毕业后医学教育、继 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提高。
与 2008 版标准相比,本版标准分为基本标准(Basic Standards)和发展标 准(Quality Development Standards)。基本标准为所有举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教育的院校都必须达到的标准,用“必须”来表达。发展标准为国际所倡导的本 科临床医学教育高标准,体现了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用“应当”来表达,达成 情况因各医学院校的不同发展阶段、资源状况和教育政策不同而有所不同。2016 版标准的主领域仍为 10 个,亚领域由原来的 44 个调整为 40 个。条目包括 113 条基本标准和 80 条发展标准。为增加可读性,新标准采用了数字索引方式,同 时为便于理解和操作,注释内容增加至 92 条。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应知应会手册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应知应会手册

九江学院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手册(Ⅲ)1.什么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认证:是指由外部专家通过现场考察某一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是否符合(或达到)认定的标准规定的要求。

认证是外部质量保证制度。

教育认证是为了保证教育质量而实施的外部质量保证制度。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依据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通过学校自评和外部专家考察评审,以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同时帮助学校找出弱项或者差距,指出改进医学教育的方向,保证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已在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开展认证工作。

2、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2008年10月教育部、卫生部颁布“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共有10大领域:1.宗旨及目标;2.教育计划;3.学生成绩评定;4.学生;5.教师;6.教育资源;7.教育评价;8.科学研究;9.管理和行政;10.改革与发展。

每个领域包含有二级指标都有相应的操作指南。

3.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依据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标准,对学校医学教育进行全面客观的“诊断”,总结优势,查找不足,明确持续改进的方向。

(2)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②有利于更好实现各方利益;③有利于促进医学教育国际化。

4.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主体和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主体是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

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是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医学部。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标准是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

5.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实施到2014年6月,已有22所医学院接受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6.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原则(1)保证认证过程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2)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教育模式的多样性。

(3)重点考察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目标、办学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实现状况,并确认学校呈报材料的有效性。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问答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问答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问答1.医学教育认证的形式与宗旨形式:同行评议;外部质量审核。

宗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同时鼓励超越基本标准的质量发展;尊重院校合理的自主权和学术自由。

2.什么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依据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通过学校自评和外部专家考察评审,以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同时帮助学校找出弱项或者差距,指出改进医学教育的方向,保证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医学专业认证的目的是什么?促进专业改革,促进创新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的信誉;促进医学院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衔接;促进学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促进与国际医学教育的衔接,建立起国际认可的、有中国特色的国内认证体系。

4.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标准是什么?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试行)》(教高[2008]9号)(以下简称《标准》)。

第一部分,毕业生质量标准:含思想道德职业素质目标12项、知识目标10项、技能目标13项;第二部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办学标准:(1)宗旨及目标;(2)教育计划;(3)学生成绩评定;(4)学生;(5)教师;(6)教育资源;(7)教育评价;(8)科学研究;(9)管理与行政;(10)改革与发展。

5.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程序有哪些?(1)医学院校提出认证申请;(2)认证机构与医学院校协商确定考察时间;(3)医学院校进行自我评估并提交自评报告;(4)专家研读自评报告并提出初步意见;(5)认证机构派遣专家组进行现场考察;(6)专家组提交认证报告和认证结论;(7)医学院校对认证报告中可能不符的部分提出实证材料或申诉请求;(8)医学院校按认证报告限期整改等。

6.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现场考察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⑴院长报告:一般不超过30分钟;⑵座谈会:包括各级学术和管理委员会、院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广泛利益方代表等;⑶教学观摩:理论授课、教学查房、实验课、PBL教学等;⑷现场走访:如各学院、系、教学或研究中心、直属与非直属附属医院、实践基地、临床培训基地等教学相关部门;⑸教学资料查阅;⑹认证意见反馈:专家组在充分走访和观察的基础上,给予初步认证报告和反馈意见。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应知应会三十六问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应知应会三十六问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应知应会三十六问(内部资料妥善保存)一、什么叫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依据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高教〔2008〕9号,通过学校自评和外部专家考察评审,以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同时帮助学校找出弱项或差距,提出改进医学教育方向,保证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认证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专业认证的目的是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改进。

保证质量:注重培养目标的实现,即判断专业是否达到基本质量的要求。

改进质量:帮助医学院明确缺点和弱项,不断改进与完善以促进教育质量的发展。

三、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依据是什么?它的本质和基本要素是什么?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依据是《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

本标准是对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的要求和规定。

它涵盖了两大要素:一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即知识、技能、态度/素质),二是培养过程的规范(即办学和教学的规范)。

四、“21世纪医生”的要求?建立医学教育标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适应卫生保健服务国际化的要求,力求与公认的全球标准接轨,为医学人力资源的全球流动和交流,从事跨国界服务奠定基础。

因此有必要了解国际医学教育界对未来医生提出的要求,作为我们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参考。

1993年世界医学教育峰会公报(又称爱丁堡宣言):医生应促进健康,防止疾病,提高初级卫生保健。

医生要遵守职业道德,热心为病人治病和减轻病人痛苦。

医生还应该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病人和社区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知识的开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者。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人力开发处的Charles Boelen博士首先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的概念。

所谓“五星级医生”是指未来医生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

(1)Care Provider,即:能根据病人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总体需要,提供卫生服务;(2)Decision Maker,即:能从伦理、费用与病人等多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和合理选择各种诊疗新技术;(3)Health Educator,即:医生不只是诊疗疾病,更应承担健康教育的任务,主动、有效地增强群体的健康保护意识;(4)Community Leader,即:能参与社区保健决策,平衡与协调个人、社区和社会对卫生保健的需求;(5)Service Manager,即:协同卫生部门及其他社会机构开展卫生保健,真正做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教师版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教师版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教师版)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10问一、认证的概念医学教育认证是指由指定的机构、采用既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医学院校或培训项目进行审核与评估的外部质量评价机制。

主要目的:一是评判教育项目是否达到基本的质量标准,二是鼓励医学院校不断改进与完善以促进教育质量发展。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依据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通过学校自评和外部专家考察评审,以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同时帮助学校找出弱项或差距,指出改进医学教育的方向,保证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认证的机构认证由“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实施。

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包括医学院校领导与管理人员、医学学术专家、医学教育专家、临床医生、医疗卫生职业协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人员等。

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国范围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宏观指导和审批,工作委员会负责认证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落实。

工作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处理日常事务。

三、认证的专家专家组由工作委员会任命,受其委派实施现场认证考察。

成员为6或8人。

8人组中设组长1人、副组长1人、成员5人、秘书1人。

6人组中设组长1人、成员4人、秘书1人。

根据学校需要,可邀请境外专家(2人)参与认证。

秘书处确定专家组成员名单时,原则上征求学校意见。

四、认证的内容依据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教高[2008]9号)。

具体认证以下内容:(1)硬件建设:大学办学的必备条件;(2)内涵建设:办学宗旨、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3)办学过程中每一项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保证等实际工作;(4)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5)注重社区或农村医疗卫生实践;(6)推进课程纵向和横向的整合;(7)拓展学生的国际交流经历;(8)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9)教学工作亮点与优势、不足与对策、计划与目标。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基本知识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基本知识

江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宣传动员手册江苏大学医学院二零一七年六月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基本知识1.医学教育认证的形式与宗旨医学教育认证是由指定的专门机构采用既定标准和程序对医学教育机构进行审核与评估的过程。

形式:同行评议;外部质量审核。

宗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同时鼓励超越基本标准的质量发展;尊重院校合理的自主权和学术自由。

2.什么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依据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 号),通过学校自评和外部专家考察评审,以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同时帮助学校找出弱项或者差距,指出改进医学教育的方向,保证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医学专业认证的目的与意义(1) 更新教育思想,促进创新发展,提高人才质量;(2) 依据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学校医学教育进行全面客观的诊断,查找目前医学教育的不足,明确改革方向;(3) 促进医学院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衔接;(4) 促进我国医学教育进入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平台。

4.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原则(1) 保证认证过程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2) 尊重教育机构的办学自主权和教育模式的多样性;(3) 重点考察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目标、办学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实现状况,并确认呈报材料的有效性;(4) 确保认证标准的稳定性和认证程序的严肃性,在广泛收集客观证据和信息的基础上得出认证结论的建议。

5.医学院校申请临床专业认证态度(1) 诚信求实;(2) 为改进而认证;(3) 为发展而认证。

6.专业认证的关键是什么?专业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毕业后进入该领域从事专业工作的要求和期望,是否符合该专业资格证书或执照的申请条件。

7.临床专业认证的形式有哪些?认证的主要形式为听取自评报告、专家组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三种。

8.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过程学校自评、专家组进校考察、形成认证报告三个阶段。

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促进医学教育改革

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促进医学教育改革

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促进医学教育改革摘要: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是目前医学院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解析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发展背景与现状、认证程序及重点考核内容,学习首家获得认证的汕头大学医学院在医学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功经验,阐明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促进医学教育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医学教育改革教育部、卫生部颁布教高[2008]9号文件“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标志我国医学专业认证的开始。

汕头大学医学院成为首家接受认证的学校。

[1]专业认证工作是医学院校目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背景与现状1.1背景1998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建立了“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项目。

2001年6月,wfme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

2001年7月,who西太区办事处制订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cmb的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随后制订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

1.2现状2002年,教育部召开医学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部署国际标准“本土化”的研究工作。

会后,教育部、卫生部设立专门项目,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组建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

200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成为国内首家以wfme《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进行试点性认证的学校。

2008年2月,在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公布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试行)。

2008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教高厅函[2008]7号文件“关于成立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的通知”。

2008年3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专家首次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试行)为依据,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专业(包括五年制、六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专业)进行了试点认证。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学习报告 - 捷点科技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学习报告 - 捷点科技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2012年12月12 日
汇报提纲
一、国内外医学认证情况 二、认证专家组成和程序 三、认证指标考察关键点 四、医学专业认证的思考
一、国内外医学认证情况
认证( accreditation)
认证是指由外部专家通过现场考察某一事件的过 程和结果是否符合(或达到)认定的标准规定的 要求。教育认证是为了保证教育质量而实施的外 部质量保证制度。
➢3.SP和OSCE考试情况? ➢4.三段式考试情况,每阶段如何开展等?
三、指标考核的关键点——学生管理
• 1.优秀学生国外学习和交流机会情况,占比?
• 2.非直管附属医院管理人员情况,与学校管理人员沟通情况, 学生有问题反馈和解决,机制如何?
• 3.学生学业帮扶情况?
三、指标考核的关键点——教 师
被许多国家进行了本土化的修 订 • 已被世界各地区70多个国家、 250多所医学院校用于试点认 证或评估
一、国内外医学认证情况
背景 国外环境
• 医学教育国际化 • 医学人力资源跨国界、跨地区流动
• 医学教育的多元性 教学传统、管理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评价原则、临床实践机会、可利用的资源…
一、国内外医学认证情况
教育结果
AMC (澳大利亚/新西兰)
中国
十项标准
十项标准
42个亚标准 44个亚标准
宗旨及目标 医学课程 学生考核 学生 教学人员和临床教师 教育资源 课程评估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行政管理 持续更新
宗旨及目标 教育计划 学生成绩评定 学生 教师 教育资源 教学评价 科学研究 行政和管理 改革与发展
基本标准 →‘must’
• 1.招生规模扩大,教师的数量增多,教学改革,教师发展等 方面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相关知识一、医学教育认证的概念和要素(一)认证的概念认证是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证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是由指定的专门机构采用一套程序和标准对医学院校(院校)或教育项目(专业)进行审核与评价,判断其是否达到既定的教育质量标准,并协助院校和专业进一步改进教育质量的过程。

一般而言,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由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两部分构成,两者的区别在于认证的对象和认证的主体。

院校认证由地区性或全国性认证协会把高校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证,是为了评判整所院校的教育质量;而专业认证是由专业协会对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计划进行认证,评估高等院校所开设的某种专业是否符合预先制定的基本标准,为进入专门职业工作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

医学专业认证特指医学行业的专门协会和医学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对医学领域的相关专业进行的质量评价,以保证从业人员进入医学行业所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并能根据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国际发展趋势逐步改进。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已经开展了专业认证工作。

(二)认证的基本要素认证标准、认证程序和认证机构是认证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

认证标准是医学教育质量要求的基本规定,也是医学教育认证、评价的参照体系和行为准则。

由于医学教育认证的地域范围、理念以及传统等因素的不同,世界各国的医学教育认证标准也不尽相同,但大体都涵盖了医学教育全过程,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资源、学生、师资队伍、教育管理和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

应该说明的是,标准的确立并非意味着教育计划和内容的严格划一,而是以承认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差别、尊重每个医学院校的特点和不同发展状况、尊重其合理的自主权为宗旨,因此各医学院校在遵守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的总体原则下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来展现自身特色。

同时,为鼓励医学院校进行持续改进,国际标准不仅设定最基本的要求,还为超越基本标准的质量发展设立了参照。

目前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认可的医学教育标准当属WFME于2012年修订发布的《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2012版)》,这一标准已成为区域或国家标准的模板,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许多国家以此为蓝本制定或修订自己的医学教育标准。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简称2016版《标准》)在保留2008版《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简称2008版《标准》)适用内容的基础上,主要依据WFME的《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2012版)》,同时兼顾我国的文化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等因素进行了修订。

两版《标准》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主要包含了对医学教育办学过程的规范和对毕业生应达到目标的基本要求。

认证程序虽然不同国家、地区和机构的认证程序各有特色并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过程还是极为相似的,基本上都遵循:申请——自我评估并提交自评报告——认证小组现场考察——认证小组提交认证报告和结论建议——认证机构审核、确定认证结论并公布——认证有效期内医学院校改进并提交进展报告/综合报告——下一轮认证申请等一系列程序。

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程序还包括了专家网络预备会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前期考察和临床医学专业回访考察,为不同层次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认证机构作为认证的主体,认证机构可以是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也可以是非官方独立团体,主要发挥外部审核和评估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有二分之一的国家设立了医学教育认证机构,但不同国家的认证机构在性质、职责、目的、运行方式等方面差异很大。

理想状态下,认证机构应该是独立、非营利、非官方的实体。

世界上较为权威的认证机构有:英国医学总会(GMC)、北美的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LCME)、澳大利亚医学理事会(AMC)等。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实施机构为2008年由教育部成立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

其组成人员包括医学专家、医学教育专家、医疗卫生职业协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人员等。

工作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处理日常事务。

二、世界医学教育认证的发展与现状20世纪初,美国医学教育和医院委员会开发制定了医学院的等级评价系统(该系统被后人称作医学院的理想标准),并发布了他们利用此评价系统、根据毕业生在医师资格考试中的通过率对医学院进行分类的结果。

这一活动奠定了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石,开创了一种后来为其他专业和国家广泛采纳的模式。

(一)国家级或区域性认证体系的建立从全球总体情况来看,截至2018年1月25日全球共有1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家级医学教育认证体系,约二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尚无认证体系。

即使建立了认证体系的国家和地区,也是由不同的机构、依据不同的标准来开展认证,各国和地区间差异很大。

迄今为止全世界并无统一的认证标准和程序。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认证体系和制度建立比较早、发展也日趋成熟和完善,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认证体系的建立也比较早,如印度和菲律宾(1957年)、巴基斯坦(1962年)、尼日利亚于(1964年)分别建立了各自的认证体系。

多数国家的认证是强制性的,极少数国家在政府强制性认证之外还有自愿进行的独立认证。

WHO将全球医学教育划分为美洲、欧洲、非洲、西太平洋、东地中海和东南亚六大区域,美洲地区包括北美、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南美地区。

美国1942年成立的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LCME)已成为北美地区医学教育认证的权威机构,负责美国和加拿大所有医学院校医学博士学位课程的认证;组建于2004年的加勒比海地区医学与其他卫生教育认证权力机构(CAAM-HP)则负责该地区所有国家医学院校的认证。

西太平洋地区的澳大利亚医学理事会(AMC)的医学院校认证工作自1985年开始,承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所有医学院的认证工作。

中国所属的西太平洋地区医学教育协会(WPAME,原称AMEWPR)以WFME标准为基础制定了一套地区性标准。

WFME标准已成为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等国制订本国标准的样板。

我国在同属西太平洋地区医学教育协会的AMC的帮助下,逐步建立起国家医学教育认证体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现状将在本手册的第四部分详细介绍。

(二)国际组织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为了适应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医学人力资源跨国界流动不断增加的趋势,规范医学院的办学行为,提升医学教育质量,切实保证医疗服务安全及医学专门人才的合理利用,一些权威国际组织开始通过制定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发布国际医学教育认证指南、建立信息数据库等一系列举措,积极与各国各地区的相关机构进行协作,全力推进全球医学教育认证体系的发展。

WFME和WHO 的合作就是范例。

这两个国际组织均不对医学院校进行认证,但它们本着推进国际性医学教育质量评估和资格认定体系的构建、促进医学教育改革的宗旨,在医学教育认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WFME于1997年开始着手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标准,2003年发布了包括本科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医学教育三部曲”)的医学教育国际标准。

2004年WFME与WHO建立了“改进医学教育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其中一项活动计划就是为国家、地区或院校的教育改革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认证或认可制度的建立提供帮助。

2005年WHO/WFME公布了“医学教育认证指南”,为认证医学院校及其教育培训项目提供了灵活的指导性建议,其中包括认证体系的基本要求、法律框架、组织结构、准则或标准、认证过程、认证结论的类型、认证结论的公布以及采用认证的效力等。

2011年WFME启动对全球医学教育标准的修订,并于2012年完成修订。

(三)全球性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建立国际性医学院校信息及对其教育质量认可情况的数据库,有助于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质量评价提供可参照、比对和借鉴的信息和模板。

2007年WHO与哥本哈根大学一起着手建立新的《全球卫生专业医学院校名录》(即《阿维森纳名录》),发布世界上所有医科类院校的信息,除了院校的基本信息之外,还包括外部评估在内的质量保证情况。

2010年该名录转由WFME负责维护。

除了阿维森纳名录之外,国际医学教育与研究促进基金会(FAIMER)建立的《国际医学教育名录数据库》和《医学院校认证机构名录》也是重要的信息渠道。

《国际医学教育名录数据库》收录的是经所在国卫生部或教育部等官方机构认可、并且正在运行的医学院校;《医学院校认证机构名录》则汇聚了所有医学教育认证机构,包含拥有官方认可的认证机构的国家名单、认证机构名称及网站链接、认证机构的性质、强制认证还是自愿认证等详细信息。

2012年,WFME与FAIMER达成协议,合并《阿维森纳名录》和《国际医学教育名录数据库》,形成唯一的《新世界医学院校名录》,该数据库已于2016年4月正式上线。

截至2017年8月,数据库中已有2918所院校的信息。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受WFME的委托,负责收集中国医学院校的“新世界医学院校名录调查问卷”,用于更新名录内的信息。

(四)认证机构认定2010年,美国的外国医科毕业生教育委员会(ECFMG)发布新规:自2023年起,所有要申请ECFMG证书的外国医科毕业生,其毕业的学校必须经过被国际机构正式认定的认证机构的正式认证。

为响应该政策,进一步规范医学生培养过程,促进医学教育质量发展,WFME于2012年推出一项新计划,对各国认证机构的资质和水准进行国际认定,即所谓的认定“认证者”。

WFME就认证机构的资质、认证采用的标准及流程均有明确要求。

与医学教育认证相似,认证机构的认定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根据认证机构的制度及运行的实际情况,给予为期十年的认证有效期。

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有10个认证机构申请并接受了WFME的认证机构认定。

三、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现状(一)医学教育标准的制定与修订为促进中国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全球化,确保中国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中国开始逐步引入国际医学教育标准。

2002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举办了“医学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引入了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并成立了“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本土化研究与实践”课题组。

在此课题组的基础上,教育部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组建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

该课题组参照WFME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WHO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和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所属的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并参考了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相关标准,研究拟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

2008年,教育部、原卫生部联合颁布了此标准,并将其作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依据。

2014年,教育部医学教育研究基地成立了“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实施战略研究”课题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