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相关知识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相关知识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相关知识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相关知识

一、医学教育认证的概念和要素

(一)认证的概念

认证是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证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是由指定的专门机构采用一套程序和标准对医学院校(院校)或教育项目(专业)进行审核与评价,判断其是否达到既定的教育质量标准,并协助院校和专业进一步改进教育质量的过程。

一般而言,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由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两部分构成,两者的区别在于认证的对象和认证的主体。院校认证由地区性或全国性认证协会把高校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证,是为了评判整所院校的教育质量;而专业认证是由专业协会对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计划进行认证,评估高等院校所开设的某种专业是否符合预先制定的基本标准,为进入专门职业工作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

医学专业认证特指医学行业的专门协会和医学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对医学领域的相关专业进行的质量评价,以保证从业人员进入医学行业所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并能根据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国际发展趋势逐步改进。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已经开展了专业认证工作。

(二)认证的基本要素

认证标准、认证程序和认证机构是认证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

认证标准是医学教育质量要求的基本规定,也是医学教育认证、评价的参照体系和行为准则。由于医学教育认证的地域范围、理念以及传统等因素的不同,世界各国的医学教育认证标准也不尽相同,但大体都涵盖了医学教育全过程,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资源、学生、师资队伍、教育管理和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应该说明的是,标准的确立并非意味着教育计划和内容的严格划一,而是以承认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差别、尊重每个医学院校的特点和不同发展状况、尊重其合理的自主权为宗旨,因此各医学院校在遵守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的总体原则下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来展现自身特色。同时,为鼓

励医学院校进行持续改进,国际标准不仅设定最基本的要求,还为超越基本标准的质量发展设立了参照。目前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认可的医学教育标准当属WFME于2012年修订发布的《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2012版)》,这一标准已成为区域或国家标准的模板,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许多国家以此为蓝本制定或修订自己的医学教育标准。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简称2016版《标准》)在保留2008版《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简称2008版《标准》)适用内容的基础上,主要依据WFME的《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2012版)》,同时兼顾我国的文化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等因素进行了修订。两版《标准》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主要包含了对医学教育办学过程的规范和对毕业生应达到目标的基本要求。

认证程序虽然不同国家、地区和机构的认证程序各有特色并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过程还是极为相似的,基本上都遵循:申请——自我评估并提交自评报告——认证小组现场考察——认证小组提交认证报告和结论建议——认证机构审核、确定认证结论并公布——认证有效期内医学院校改进并提交进展报告/综合报告——下一轮认证申请等一系列程序。

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程序还包括了专家网络预备会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前期考察和临床医学专业回访考察,为不同层次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认证机构作为认证的主体,认证机构可以是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也可以是非官方独立团体,主要发挥外部审核和评估的作用。目前世界上有二分之一的国家设立了医学教育认证机构,但不同国家的认证机构在性质、职责、目的、运行方式等方面差异很大。理想状态下,认证机构应该是独立、非营利、非官方的实体。世界上较为权威的认证机构有:英国医学总会(GMC)、北美的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LCME)、澳大利亚医学理事会(AMC)等。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实施机构为2008年由教育部成立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其组成人员包括医学专家、医学教育专家、医疗卫生职业协会

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人员等。工作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处理日常事务。

二、世界医学教育认证的发展与现状

20世纪初,美国医学教育和医院委员会开发制定了医学院的等级评价系统(该系统被后人称作医学院的理想标准),并发布了他们利用此评价系统、根据毕业生在医师资格考试中的通过率对医学院进行分类的结果。这一活动奠定了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石,开创了一种后来为其他专业和国家广泛采纳的模式。

(一)国家级或区域性认证体系的建立

从全球总体情况来看,截至2018年1月25日全球共有1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家级医学教育认证体系,约二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尚无认证体系。即使建立了认证体系的国家和地区,也是由不同的机构、依据不同的标准来开展认证,各国和地区间差异很大。迄今为止全世界并无统一的认证标准和程序。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认证体系和制度建立比较早、发展也日趋成熟和完善,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认证体系的建立也比较早,如印度和菲律宾(1957年)、巴基斯坦(1962年)、尼日利亚于(1964年)分别建立了各自的认证体系。多数国家的认证是强制性的,极少数国家在政府强制性认证之外还有自愿进行的独立认证。

WHO将全球医学教育划分为美洲、欧洲、非洲、西太平洋、东地中海和东南亚六大区域,美洲地区包括北美、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南美地区。美国1942年成立的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LCME)已成为北美地区医学教育认证的权威机构,负责美国和加拿大所有医学院校医学博士学位课程的认证;组建于2004年的加勒比海地区医学与其他卫生教育认证权力机构(CAAM-HP)则负责该地区所有国家医学院校的认证。西太平洋地区的澳大利亚医学理事会(AMC)的医学院校认证工作自1985年开始,承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所有医学院的认证工作。中国所属的西太平洋地区医学教育协会(WPAME,原称AMEWPR)以WFME标准为基

础制定了一套地区性标准。WFME标准已成为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等国制订本国标准的样板。

我国在同属西太平洋地区医学教育协会的AMC的帮助下,逐步建立起国家医学教育认证体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现状将在本手册的第四部分详细介绍。

(二)国际组织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为了适应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医学人力资源跨国界流动不断增加的趋势,规范医学院的办学行为,提升医学教育质量,切实保证医疗服务安全及医学专门人才的合理利用,一些权威国际组织开始通过制定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发布国际医学教育认证指南、建立信息数据库等一系列举措,积极与各国各地区的相关机构进行协作,全力推进全球医学教育认证体系的发展。WFME和WHO 的合作就是范例。这两个国际组织均不对医学院校进行认证,但它们本着推进国际性医学教育质量评估和资格认定体系的构建、促进医学教育改革的宗旨,在医学教育认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WFME于1997年开始着手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标准,2003年发布了包括本科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医学教育三部曲”)的医学教育国际标准。2004年WFME与WHO建立了“改进医学教育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其中一项活动计划就是为国家、地区或院校的教育改革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认证或认可制度的建立提供帮助。2005年WHO/WFME公布了“医学教育认证指南”,为认证医学院校及其教育培训项目提供了灵活的指导性建议,其中包括认证体系的基本要求、法律框架、组织结构、准则或标准、认证过程、认证结论的类型、认证结论的公布以及采用认证的效力等。2011年WFME启动对全球医学教育标准的修订,并于2012年完成修订。

(三)全球性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建立国际性医学院校信息及对其教育质量认可情况的数据库,有助于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质量评价提供可参照、比对和借鉴的信息和模板。2007年WHO与哥本哈根大学一起着手建立新的《全球卫生专业医学院校名录》(即《阿维森纳名录》),发布世界上所有医科类院校的信息,除了院校的基本信

息之外,还包括外部评估在内的质量保证情况。2010年该名录转由WFME负责维护。除了阿维森纳名录之外,国际医学教育与研究促进基金会(FAIMER)建立的《国际医学教育名录数据库》和《医学院校认证机构名录》也是重要的信息渠道。《国际医学教育名录数据库》收录的是经所在国卫生部或教育部等官方机构认可、并且正在运行的医学院校;《医学院校认证机构名录》则汇聚了所有医学教育认证机构,包含拥有官方认可的认证机构的国家名单、认证机构名称及网站链接、认证机构的性质、强制认证还是自愿认证等详细信息。

2012年,WFME与FAIMER达成协议,合并《阿维森纳名录》和《国际医学教育名录数据库》,形成唯一的《新世界医学院校名录》,该数据库已于2016年4月正式上线。截至2017年8月,数据库中已有2918所院校的信息。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受WFME的委托,负责收集中国医学院校的“新世界医学院校名录调查问卷”,用于更新名录内的信息。

(四)认证机构认定

2010年,美国的外国医科毕业生教育委员会(ECFMG)发布新规:自2023年起,所有要申请ECFMG证书的外国医科毕业生,其毕业的学校必须经过被国际机构正式认定的认证机构的正式认证。为响应该政策,进一步规范医学生培养过程,促进医学教育质量发展,WFME于2012年推出一项新计划,对各国认证机构的资质和水准进行国际认定,即所谓的认定“认证者”。

WFME就认证机构的资质、认证采用的标准及流程均有明确要求。与医学教育认证相似,认证机构的认定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根据认证机构的制度及运行的实际情况,给予为期十年的认证有效期。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有10个认证机构申请并接受了WFME的认证机构认定。

三、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现状

(一)医学教育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为促进中国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全球化,确保中国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中国开始逐步引入国际医学教育标准。2002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举办了“医

学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引入了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并成立了“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本土化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此课题组的基础上,教育部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组建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该课题组参照WFME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WHO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和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所属的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并参考了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相关标准,研究拟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2008年,教育部、原卫生部联合颁布了此标准,并将其作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依据。

2014年,教育部医学教育研究基地成立了“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实施战略研究”课题组。该课题组根据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并结合十年来积累的认证经验,对2008版《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此次修订保留了2008版《标准》中的适用内容,主要依据WFME的《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2012版)》,并参照了AMC、LCME、GMC等认证机构的标准。课题组经过广泛的调研、专家咨询,历时两年完成了修订工作,形成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

(二)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相关政策

2007年2月,教育部(教高〔2007〕2号)提出,“要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认证、医学教育认证等试点工作,逐步建立高等院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008年3月,教育部成立了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同年9月,教育部、原卫生部联合发布《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

2009年3月,教育部、原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政府、社会和院校有机结合的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开展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依据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以认证结果作为审核医学教育招生规模的依据,并将认证结果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2012年5月,教育部、原卫生部发布《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应建立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开展以《标准》为依据,以院校自评为基础,教育部门和卫生行业共同组织实施的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十二五’期间,总结经验,研究借鉴国际医学教育规范,进一步完善符合国际医学教育规范的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扩大试点范围,完善政策体系;2020年完成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首轮认证工作,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医学教育实质等效的医学专业认证制度。建立健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准入制度”。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意见指出:“建立健全医学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制度,到2020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院校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

(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实施

2006 年5月18日至20日,由WFME推荐的Theanne Walters女士(时任AMC执行副主任)、西太区医学教育协会前主席及澳大利亚医学院校认证委员会前主席Laurean Geffen教授、澳大利亚医学院校认证委员会Michael Field教授(时任AMC主席)与教育部“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组长、北京大学程伯基教授等共同组成认证小组,参照WFME《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对哈尔滨医科大学进行了临床医学专业试点认证。对照标准,哈尔滨医科大学36项办学指标全部达到WFME《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的基本要求,其中25项指标达到高质量标准要求。2007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接受认证回访。

2008年,由国内外认证专家组成的认证小组首次依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讨论稿),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进行了临床医学专业试点认证,取得圆满成功。

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有73所院校(约占待认证院校总量的47.7%)接受首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其中16所院校邀请了外籍专家参与认证现场考察工作。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学校有序进入第二轮认证申请。

四、认证程序

(一)现场考察前院校的准备工作

现场考察前,被认证院校主要应该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提交认证申请表及相关材料;

●撰写认证自评报告;

●做好认证小组现场考察的准备。

1.认证申请的提交

教育部批准的举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医学院校(包括综合大学的医学院和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均可向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提出认证申请。按认证指南的要求,院校应在计划认证前一年的4月或者10月告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认证申请意向。秘书处为院校在认证工作系统内创建认证项目,之后院校可在认证工作系统内提交申请材料。(认证工作系统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4a8589352.html,/)

在线填写《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申请表》时,院校应对照认证标准,简述学校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手段和实施过程,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师资队伍建设与成长、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优势与不足。除此以外,还应如实填写学校和专业的基本情况,实践教学基地情况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情况,并提交现阶段使用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计划等支撑材料。认证申请表中的联系人应熟悉学校医学教育情况,在认证的整个过程中负责与工作委员会秘书处以及认证小组的联络与沟通。

医学院校可依据自身条件,在提交认证申请表时向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提出境外专家参与认证的申请,并同时提交拟提供英文资料的目录清单。工作委员

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对学校申请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秘书处将安排相关境外专家参与学校认证工作。

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审读院校申请材料之后,告知学校申请结果及审读意见。通过认证申请的院校,应按照认证标准和指南的要求,积极开展自评,为认证现场考察做准备。未通过认证申请的院校,应按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专业建设,为再次申请认证进行积极准备;审读结果为前期考察的院校,应准备前期考察材料,与前期考察小组秘书沟通考察安排。

2.认证前的动员与宣传

院校最好为认证留有至少一年的准备时间,在这一年中,院校应组织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广泛学习认证标准,明确认证的目的,了解认证的程序,解读认证标准并宣传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和改革趋势。

建议院校动员全校共同参与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成立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做好认证自评报告的撰写、与认证小组协商制定考察日程、接待认证小组现场考察以及认证后的改进等一系列工作。

3.自评报告的撰写与提交

撰写自评报告是认证自评阶段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认证申请的院校应对自身办学状况、办学质量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估,包括办学宗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办学条件、教育计划、培养过程、培养质量等是否达到专业认证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借此督促学校不断总结办学优势和特色,正视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的方向。自评报告也为认证小组全面客观地了解专业现状和发展规划、确定进校后现场考察内容及认证报告的撰写提供重要依据。

首轮认证院校,自评报告撰写以2008版《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为依据。自评报告的撰写,应该在全面掌握认证标准的基础上,紧密围绕认证标准逐条撰写。自评报告要清晰地描述本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及能力水平,并说明为达到培养目标所实施的教学过程以及所采用的评价方法。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清晰详实的表格以及定性与定

量的文字来表述。如有境外专家参与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现场考察,学校应同时提交中英文版自评报告。

撰写自评报告应注意以下事项:

●以事实为基础,以详实数据为依据,对照认证标准逐条提供是否能够达

到标准要求的事实描述和数据支撑。

●对照认证标准,结合培养目标,找出在教育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制订

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措施以及发展规划。

●报告中所陈述的事实应有翔实材料证明,无需进行文字渲染与包装,没

有证据支持的修饰用词常常会引起认证专家的质疑。正文中可以通过汇

总数据表说明,在正文后面要以附件的形式提交相关的文档索引或明细

表,这些数据必须真实客观、具有相关性和代表性、有次序和逻辑性,

并支持结论。原始材料在现场考察时要能够提供。

●自评报告中的时间信息要明确。例如,用“过去”表明以前做的,对现

在所产生的影响和实施步骤等;用“现在”说明正在进行的改革,描述

对现在产生影响的程度等;用“将来”展望今后特定时间内要采取的措

施和期望的效果等。

●自评报告应具备以下三大特征:对证据有分析和说明;代表的不是一个

瞬间,而是一种趋势;结论来自多个不同类型并彼此独立的证据支持。

●自评报告必须建立在充分全面自评的基础上。自评过程必须有各方面的

代表广泛参与,如医学教育专家(包括基础和临床教师)、财务人员、

管理人员、学生(低年级、高年级)等。学校可以组成自评工作组和若

干自评工作小组。各自评工作小组应具有专业性和代表性,负责各自承

担的领域。认证标准中涉及的学生部分,应由学生负责根据认证标准中

的内容进行评估。

●自评报告文字应简单明了,避免包括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

●申请外籍专家参与的院校应同时提供中英文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撰写完成后,院校应在认证小组进校考察前2个月登录认证工

作系统提交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同时将纸质版寄给秘书处和认证小组

成员。

4.认证小组的遴选和意见征询

工作委员会将在认证现场考察前3个月组建认证小组,并征求认证院校对认证小组组成的意见,以确定认证专家和被认证院校没有重大利益冲突。

认证专家和被认证院校之间的利益冲突可归纳为如下情况:

●专家曾在被认证院校工作过,或者是被认证院校的毕业生;

●专家是被认证院校的各种形式的顾问、名誉教授或者考官等;

●专家曾申请被认证院校职位未被录用,或者正在申请该院校职位;

●专家的学术、教育、价值观念与被认证院校有严重的冲突;

●专家所在院校和被认证院校存在较为明显的竞争关系;

●其他相关的利益冲突。

被认证院校也可因利益冲突的原因,在工作委员会征询院校对认证小组组成的意见时提出异议,并据实陈述利益冲突的具体相关事宜。除了重大利益冲突外,认证院校不能提出更换认证专家的要求。

5.现场考察日程的商定

认证小组秘书应将认证小组商讨的初步考察计划、希望进行访谈的群体和个人、以及需要走访的部门等信息反馈给接受认证的院校,由院校拟定考察日程的初步方案,通过双方进一步的沟通和调整确定现场考察日程。认证现场考察的日程由认证小组组长最后确定。对于院校提出的与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无关的行程,认证小组有权拒绝或者更改。

现场考察的工作时间一般为4天,认证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延长现场考察1至2天。现场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院(校)长报告:一般不超过30分钟;

●座谈会:包括各级学术和管理委员会、院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广

泛利益方代表等;

●教学观摩:理论授课、教学查房、实验课、PBL教学等;

●现场走访:如各学院、系、教学或研究中心、实践基地、临床培训基地

等教学相关部门;

●教学相关资料查阅;

●认证意见反馈:认证小组在充分走访与观察的基础上,给予初步认证报

告和反馈意见。

(二)现场考察

认证小组的现场考察工作从正式考察前的预备会议开始,会上认证小组就任务分工和考察安排的相关事宜进一步交换意见,明确并落实相关责任,对认证目的和认证小组成员的任务达成共识。在现场考察期间,认证小组每天晚上都要召开例会,分享当天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讨论认证的进展情况,逐渐形成认证报告和结论建议,并不断修改和完善。

认证小组进驻被认证院校进行现场考察时,被认证院校主要应该做好如下两方面的接待工作:

一是与考察工作相关的接待:

●由认证申请表中的联系人负责与认证小组沟通联络;不为专家配备“一

对一”联络员(专家的考察行程安排和所需资料,均由认证小组秘书与

学校联系人沟通)。

●安排现场考察时走访、座谈会、教学观摩等相关准备工作;除新闻宣传

及留档需求外,原则上禁止院校在专家考察活动时的过度拍照、录音和

录像(尤其是座谈和访谈环节)。

●为认证小组成员提供相应权限,方便专家考察院校的相关网站资源;

●为了方便认证小组工作且提高其工作效率,院校应就近提供一间会议

室,供认证小组讨论和每日工作例会使用;

●事先准备好专家工作所需的电脑、打印机、网络等与认证工作相关的设

备(认证结束时将交还给院校)。

二是生活安排与接待:

院校安排专家交通和现场考察期间的食宿,相关标准参照国家有关要求,接待工作应杜绝铺张浪费。为保证专家集中精力参加认证工作,院校应避免不必要的宴请和招待,而应以方便快捷的工作餐为主。

邀请境外专家参与认证的院校需协助境外专家办理签证等相关手续,并为每位境外专家配备熟知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情况的随行翻译,承担认证现场考察期间实地考察和公开会议的翻译工作。

(三)认证报告

认证小组在完成现场考察之后,需提交两份报告,一是初步认证报告,在现场考察结束时完成并向院校宣读,是即时的反馈;二是认证报告,在现场考察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完成,是工作委员会审核并确定认证结论的依据。

1.初步认证报告

初步认证报告向接受认证的院校提供即时反馈,内容按照认证标准中的主要条目逐一阐述,主要关注院校的长处及需要改进之处。在现场考察的最后一天,认证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就认证现场考察的重大发现和初步结果向院校领导进行反馈,征求院校领导对初步结果和报告的意见和建议,之后由认证小组组长向院校宣读初步认证报告。

初步认证报告并不提出建议的认证期限,最终决定将由工作委员会做出。

2.认证报告

认证小组成员依据《标准》共同完成认证报告的撰写,报告将根据标准逐条详细阐述认证小组在学校的主要发现,并提出建议。工作委员会要求认证小组在现场考察结束后2个月内向接受认证的院校提交认证报告,并征询其对报告事实部分的意见和建议。

认证报告是工作委员会确定该校认证年限的基础,其中必须有充足的细节让委员会能据此做出决策。报告同时也向院校提供了对其优势和不足的评价意见。认证报告为公开的文件。

(四)认证决策

认证小组在认证现场考察后,将会以记名投票的形式提交对认证结论的建议。该认证结论建议在工作委员会审议前是保密的,由工作委员会秘书处保存。工作委员会最终确定学校的认证结论及有效期内提交进展报告的时限。

1.认证结论

认证小组按照认证指南的规定和考察的实际情况对认证结论建议进行记名投票。认证结论分为“通过认证”和“不予认证”两种。“通过认证”的有效期限因医学院校的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反映的是院校是否有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并不适用于医学院校的排序。

2.认证结论决策过程

认证小组对认证结论建议的投票在认证工作委员会年度会议上现场拆封。工作委员会通过听取认证小组对认证学校情况的汇报、审阅认证学校的认证报告,讨论确定认证结论以及认证报告的用辞。

认证结论经工作委员会审议后在工作委员会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公示期结束后向社会公布。如有异议,接受认证院校需在公示期内向秘书处提出书面申诉,秘书处将申诉材料递交专家委员会,申请仲裁;专家委员会的仲裁结果即为最终结论。

(五)进展报告

1.进展报告的撰写

认证有效期及延长有效期内,接受认证的医学院校应按时提交进展报告,具体的提交时间由认证小组根据院校的情况提出建议,工作委员会讨论确定,原则上每两年提交一次,视情况可增加频次。进展报告以认证考察后针对认证报告建议的改进情况、相关领域其它进展以及重大变化为主要内容。重大变化包括校名、校址、管理体制、招生、资源、教育计划等领域的变化。如有境外专家参与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现场考察,学校应同时提交中英文版进展报告。

工作委员会通过院校提交的进展报告监控其发展与改进。这些报告应能保证工作委员会及时了解院校的发展动态,包括在其认证报告中所提及的需要关

注和改进的问题、院校的新发展以及出现的新问题等。认证是一个长期和持续的过程,提交阶段性进展报告的做法是保证院校办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2.进展报告审读和反馈

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审读学校提交的进展报告,并将审读意见及时反馈给学校。原则上审读专家应从学校当时的认证现场考察专家组中选取。

如果进展报告中发现新问题,工作委员会可能要求院校提供额外的报告或补充材料,或者组织回访考察。

(六)综合报告

1.综合报告的撰写

通过认证的医学院校应在认证有效期限结束前半年提交综合报告,申请延长认证期限或重新认证。如有境外专家参与学校的现场考察,学校应同时提交中英文版综合报告。综合报告以总结本轮认证历次提交的进展报告的改进情况和认证有效期内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的重大变化为主要内容。

2.综合报告的审读与反馈

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审读综合报告,确定是否延长期限或重新认证。原则上审读专家应从学校当时的认证现场考察专家组中选取。学校的认证期限只可延长1次,最多延长4年,最长延长至10年,延长期间学校应按要求提交进展报告。如综合报告中发现新问题,工作委员会可要求院校提供额外的报告或补充材料,或者组织回访考察。

重新认证的院校需在认证有效期限结束前半年向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提出新一轮认证申请。

(七)前期考察

未通过认证申请的院校,工作委员会可组织专家对院校进行前期考察,了解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办学情况。前期考察小组一般3-5人,其中设组长1人,秘书1人。

前期考察工作时间一般为1天。学校应配合考察小组要求,提供前期考察支撑材料,与考察小组秘书沟通确定考察日程,并协助安排考察小组的交通食

宿。考察小组在前期考察结束时向学校进行即时反馈,并在考察结束一个月内向学校和工作委员会提交书面前期考察报告。

学校应按照考察报告中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并按时提交整改方案。工作委员会根据学校的前期考察报告和整改方案,确定何时接受学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申请。

(八)回访考察

如接受认证院校进展报告或综合报告中发现新问题或专业建设进展成效缓慢,工作委员会可组织专家对院校进行回访考察。回访考察小组一般3-5人,其中设组长1人,秘书1人。原则上,回访考察小组成员应从学校当时认证现场考察小组成员中选取。

回访考察工作时间一般为1天。学校应配合考察小组要求,提供回访考察支撑材料,与考察小组秘书沟通确定考察日程,并协助安排考察小组的交通食宿。考察小组在回访考察结束时向学校进行即时反馈,并在考察结束一个月内向学校和工作委员会提交书面回访考察报告。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 (摘要) ■办学宗旨和目标 办学定位:根据学校“建设高水平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绍兴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立足绍兴、服务浙江、联系行业、面向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医学院提出了“以人文学科为基础,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线,以相关医学专业为特色”的办学定位。 以人文学科为基础,即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优势,更好地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线,即把临床医学专业为医学院最核心最根本的支撑专业,其专业定位为“培养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意识和临床技能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以相关医学专业为特色,即把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办出专业特色和水平,为做大医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办学理念: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秉承“修德求真”校训,坚持“质量为重、人才为本、特色为上、协同为要”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内涵式发展,加快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遵循学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卓育英才”的院训,医学院进一步完善了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推进临床医学专业“2.5+2.5”教育新模式,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训练,造就致力于服务地方医疗卫

生事业并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发展规划:在稳定本科教育规模的前提下,着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把医学院建设为“立足浙江,面向全国,面向基层,以医学人文为特色优势的区域性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学院”,使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在浙江高等医学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力争办学水平进入全省同类医学院校前列。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初步临床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在基层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 1.学校具有悠久的越文化办学历史和丰富的人文环境。 2.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培养得到了学校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有力支持。 3.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交叉融合,扩大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发展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交流、合作的机会。 4.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综合性大学为医学教育提供的教学基础设施、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图书信息资源、后勤保障服务等,为医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了人、财、物的有力支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相关知识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相关知识 一、医学教育认证的概念和要素 (一)认证的概念 认证是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证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是由指定的专门机构采用一套程序和标准对医学院校(院校)或教育项目(专业)进行审核与评价,判断其是否达到既定的教育质量标准,并协助院校和专业进一步改进教育质量的过程。 一般而言,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由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两部分构成,两者的区别在于认证的对象和认证的主体。院校认证由地区性或全国性认证协会把高校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证,是为了评判整所院校的教育质量;而专业认证是由专业协会对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计划进行认证,评估高等院校所开设的某种专业是否符合预先制定的基本标准,为进入专门职业工作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 医学专业认证特指医学行业的专门协会和医学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对医学领域的相关专业进行的质量评价,以保证从业人员进入医学行业所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并能根据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国际发展趋势逐步改进。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已经开展了专业认证工作。 (二)认证的基本要素 认证标准、认证程序和认证机构是认证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 认证标准是医学教育质量要求的基本规定,也是医学教育认证、评价的参照体系和行为准则。由于医学教育认证的地域范围、理念以及传统等因素的不同,世界各国的医学教育认证标准也不尽相同,但大体都涵盖了医学教育全过程,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资源、学生、师资队伍、教育管理和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应该说明的是,标准的确立并非意味着教育计划和内容的严格划一,而是以承认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差别、尊重每个医学院校的特点和不同发展状况、尊重其合理的自主权为宗旨,因此各医学院校在遵守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的总体原则下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来展现自身特色。同时,为鼓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模拟提问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模拟提问 (一)通用部分 1.你知道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吗?(见P2第6条) 2.你知道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目的和意义吗?(见P1第3条) 3.在你校准备接受认证过程中,学校要求你做了哪些具 体工作? 4.你知道南昌大学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吗?(见P22第8条) 5.你知道南昌大学医学部的办学定位吗?(见P22第8条) 6.你知道南昌大学的办学宗旨和目标的确定程序吗? (见P56第100条)是否参与过制定过程?是通过何种方式参 与的? 7.你知道南昌大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作了 哪些探索吗?(见P23第10条(2)(3)) 8.南昌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见P23第10条(1)) 9.南昌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采用何种课程设置模式?(见 P28第21条) 10.你知道南昌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的修订程序吗?(见P27第18条)是否参与过修订过程?是通过何种方式参与的?(见P35第41条) 11.你了解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吗?是通过什么途径知晓的? 12.南昌大学的医学教育教学资源是否充足?你认为还 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建设? 13.南昌大学教务处、医学部和临床医学院是什么关系?都有什么职能?(见P55第99条) 14.如何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促进医学的发展?(见P25第15条)

(二)教师部分 1.你了解你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培养目标吗?(见P23第10条(1))在教学活动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培养目标的? 2.你了解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在校学习期间的整体教学安排吗? 3.你了解课程整合的意义吗?(见P28第22条)你对课程整合改革有何思考? 4.学校医学部近年来持续开展教学改革(见P54第96条),你参与了哪些改革吗?成效如何? 5.对PBL相关背景知识了解吗?(见P30第24条(3))你有开展PBL教学经历吗?对这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有何 思考? 6.学校和学部、学院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教职工代表会议,你曾参加过哪些会议?最近一次参加的相关会议是何时召开的?关于什么内容? 7.学校设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你对教师发展中心开展的工作有何建议? 8.学校设有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你参加过其中的活动吗? 9.你了解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吗?(见P46第75条)有何建议? 10.你了解学校“215人才工程”吗?有何建议?(见同上) 11.学校和医学部、学院(医院)不定期举办教育教学专家报告或讲座,你是否经常参加? 12.学校有教师培训机制,你是否参加过教学进修学习?是否有出国学习的机会? 13.你所承担的课程是如何组织教学的?采用哪些教学 方法?近年来进行了哪些改革? 14. 教研室在师资较为有限、科研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是

(完整word)卫生部人事司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临床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实现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特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临床医学各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主治医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第三条按照本评审条件通过评审或考试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者,表明其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可以被聘为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适用范围 第四条本评审条件的适用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行医权的医师。 第五条根据医疗机构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临床医学专业评审条件分为两个部分: (一)按二级学科分类的评审条件,适用于按二级学科设置的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共分为十四个专业:全科/家庭医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病与

性病、精神病、肿瘤、病理、医学影像、计划生育。 (二)按三级学科分类的评审条件,适用于三级学科设置的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共分为三十二个子专业: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血液病、结核病、传染病、风湿与临床免疫、老年医学、急诊医学、普通外科、骨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烧伤外科、整形外科、麻疹、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妇科、产科、口腔内科、口腔领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整形、核医学、放射治疗、医学检验。 申报条件 第六条申报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 第七条有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任务的专业,申报人应当按有关规定完成下基层工作任务。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医疗事故责任者三年内;医疗差错责任者一年内;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时期内。 第九条申报人应当符合下列学历和资历的要求 (一)主治医师 1. 医学中专毕业,在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七年; 2. 医学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应知应会三十六问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应知应会三十六问 (内部资料妥善保存) 一、什么叫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依据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高教〔2008〕9号,通过学校自评和外部专家考察评审,以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同时帮助学校找出弱项或差距,提出改进医学教育方向,保证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认证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专业认证的目的是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改进。 保证质量:注重培养目标的实现,即判断专业是否达到基本质量的要求。 改进质量:帮助医学院明确缺点和弱项,不断改进与完善以促进教育质量的发展。 三、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依据是什么?它的本质和基本要素是什么?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依据是《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本标准是对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的要求和规定。它涵盖了两大要素:一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即知识、技能、态度/素质),二是培养过程的规范(即办学和教学的规范)。 四、“21世纪医生”的要求? 建立医学教育标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适应卫生保健服务国际化的要求,力求与公认的全球标准接轨,为医学人力资源的全球流动和交流,从事跨国界服务奠定基础。因此有必要了解国际医学教育界对未来医生提出的要求,作为我们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参考。 1993年世界医学教育峰会公报(又称爱丁堡宣言):医生应促进健康,防止疾病,提高初级卫生保健。医生要遵守职业道德,热心为病人治病和减轻病

人痛苦。医生还应该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病人和社区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知识的开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者。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人力开发处的Charles Boelen博士首先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的概念。所谓“五星级医生”是指未来医生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 (1)Care Provider,即:能根据病人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总体需要,提供卫生服务;(2)Decision Maker,即:能从伦理、费用与病人等多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和合理选择各种诊疗新技术;(3)Health Educator,即:医生不只是诊疗疾病,更应承担健康教育的任务,主动、有效地增强群体的健康保护意识; (4)Community Leader,即:能参与社区保健决策,平衡与协调个人、社区和社会对卫生保健的需求;(5)Service Manager,即:协同卫生部门及其他社会机构开展卫生保健,真正做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五星级医生”也可作为确立我国21 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参考标准。 五、教育部、卫生部何时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标准》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 答:2008年9月16日,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 《标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含3大领域35个目标;二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办学标准,分10大领域44项标准。 六、我国开展医学教育认证的三个理由是什么? 答:①全球推进教育质量保证,认证是其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国医学教育形势严峻(核心教育资源明显匮乏、临床实践因考研就业及缺乏法律保障等原因而受到严重冲击、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不完善),认证是治本良药;③医学教育国际化来势迅猛,认证是顺应国际形势的必然之路。 七、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有哪些?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 教高[2008]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教育部有关直属高等学校,卫生部有关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学质量,规范医学教育管理,教育部、卫生部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研究制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经部分院校自评检测,教育部、卫生部审核,并经过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讨论修改,现将《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标准》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为适用对象,提出该专业教育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是该专业教育质量监控及教学工作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教育部将根据此《标准》组织开展对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认证工作。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通知转发至所属有关高等学校。各有关高等学校在依据本《标准》开展教学工作自评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便适时调整《标准》。 附件: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六日 抄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附件: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 前言 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药卫生人力资源。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证工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卫生保健服务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需要。 1998年,经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医学协会批准,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建立了“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项目。2001年6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执行委员会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制订的区域性医学教育标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也于2001年7月出版。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

.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方案 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及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明确学院医学教育改革方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院本科专业建设快速高水平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决定于2019年10月参加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同期参加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63号),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教高[2008]9号),《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9]9号),《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9]10号)文件精神,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石河子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突出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重点考察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 . .

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持续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中的医学院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以审核性评估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依据,以认证、评估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明确学院医学教育改革方向,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整合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性地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探索和建立健全学院部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使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三、认证及审核评估的主要容(一)总体要求坚持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五项基本原则,实行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判断的评估方法。 主体性原则: 注重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体现学院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 目标性原则: 注重以校、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关注校、院、专业目标的确定与实现。 多样性原则: 注重学院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尊重自身特色。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该具备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该具备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11T14:44:54.1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作者:殷子凯 [导读] 新时期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模式与医患关系的不断变化,这也就对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吉林省敦化市实验中学 133700 摘要:现阶段社会的高速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主要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该具备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相关的分析,通过对研究背景的阐述以及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该具备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词:临床医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前言:新时期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模式与医患关系的不断变化,这也就对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是医学生未来从事医疗事业打下坚实知识储备的基础教育,现今的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具有了更广泛的内容,医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还需要具有例如心理素质等其他素质,从而实现医学生的全面提高。 1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该具备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背景 1.1医疗改革下的医学模式 科学技术不断革新,也影响到医学的发展水平,医学的发展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的社会进程中有着不同的医学模式,从有神论的医学模式到自然科学的医学模式再到仪器设备医学模式,进而进入到生物医学的医疗模式,并且逐渐向身、心、环境统一发展的医疗模式转变。 1.2高等教育改革下的新目标 高等教育是将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升华,是学生接受新科学技术知识的起点,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新时期的发展,配合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特点,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也要配合时代的发展进程,根据时代的要求从而培养出与时代相接轨的高素质人才[1]。 1.3新时期背景下的挑战 在当下信息大爆炸的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在教学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构上都产生了变化,这就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中的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国际上医学相关知识的最新动态,从而与时代相结合。分析当前的医患关系和药物的价格情况,都有可能使医生出现价值观以及思想上的变化,从医者为民到为己谋利,变相的向患者收取医药费等,因此要根本解决这类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医生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2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该具备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 2.1教育体制的缺陷问题 中国的教育体制更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就是俗称的应试教育,学生对于教育要求的知识内容掌握情况良好,但是与国外的教育相比,我国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都有待提高。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素质教育同样也是教育的重点,高等学校也开始适应社会的需求,开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教育,但是由于教学目标以及缺少系统标准化的评价体系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学校的教育结果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 2.2培养目标中的问题 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所以专业教育的教学培养目标不同,这也导致对于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也不同,如果贸然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统一的评定,可能会影响到对学生专业教学目标的培养。例如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而体育专业可能会忽视学生对文化课知识的掌握,更加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所以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定指标要经过系统的科学研究进行计算,要将学生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从而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2.3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指标问题 根据对部分学校进行调查显示,临床医学专业目前对于学生该具备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大多数都是高校自己制定的,每个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并不统一,而且仍然存在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的评价指标,缺乏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其他素质的综合评价指标,而且评价指标系统不完善,对综合素质中的各个维度素质界定不够清楚,而且在评价指标系统中缺乏科学的比重计算,每项素质的占有比重不合理,这样也会导致综合素质的结果不够准确,容易造成学生对自身素质产生误解。 3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实例 实例一:在杨敏的《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文中采用实践研究的方法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究。研究对象是广东省211重点医学院校的学生,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专家访谈的方法结合Delphi法以及Fuzzy综合评价法,通过对现有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该具备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从而制定出新的体系方案[2]。 最终的体系建立是“雷达图”分析法,雷达图的各个维度代表的含义不同,通过计算的出数据后,数据的数值结果越大就代表评价对象的整体综合素质越高,如果雷达图的形状越近似圆形,那么代表评价对象的综合素质里的各个维度素质更均衡。 实例二:张肖《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中也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透彻的研究,从而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了两个评定指标,分别是课程分数与费课程分数指标,在这两个总指标下课程分数指标还包含有医学类、人文类、技能类、其他等四个子系,在这四个子系指标下还包含十一个维度指标,非课程分数指标也包含四个子系指标,在四个子系指标下含有十二个维度指标,从而建立了一个包含内容广泛的评价指标体系[3]。 结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成长和发展,从而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就需要高校对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创新,将素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不仅掌握临床医学专业的必须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创新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多元化的,所以建立一个科学的、标准的、统一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标准操作指南 1.宗旨与目标 1.1 宗旨与目标医学院校必须明确其办学宗旨和目标,包括学校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等。 1.查阅学校发展规划,了解学校办学宗旨和目标; 2.了解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实际条件的符合程度。 1.2 宗旨与目标的确立宗旨和目标的确定必须经过各利益方认真讨论,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所属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批准,使全校师生周知。 1.查阅有关文件、资料,了解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的制订程序,是否有各利益方参与; 2.是否有师生可以看到的成文的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 3.组织座谈会,了解师生对学校办学宗旨的理解情况。 1.3 学术自治独立的或综合大学中的医学院校必须根据各自的规划要求,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应能自主制定课程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能自主决定人员的任用和自主分配所拥有的教育资源。综合大学中的医学院应该得到大学社会人文学科及自然学科的学术支持,同时努力加强大学各学科间的融合。 1.查阅并分析教学计划、办学情况与办学目标之间的符合程度; 2.查阅综合大学中医学院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使用综合大学资源情况;了解学科交叉融合的情况及大学对医学教育的支持措施和保障。 3.查阅有关文件,了解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并了解其执行情况和效果; 4.查阅学校相关部门的经费使用机制及使用情况。 1.4 教育结果医学院校必须根据学生毕业时应具有的素质,制订合适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通过教育计划的实施和学业成绩评定,确定学生在五年有效修业期内完成学业达到上述要求,颁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成为符合要求的医生。对长学制的本科学生,则必须按照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相应毕业证书、授予相应医学学位。 1.查阅有关文件,了解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 2.分析学校为保证达到规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所采取的保证措施及具体的评估考核办法。 3.查阅医学院校毕业生调查有关资料,如毕业生调查次数、结果、结果反馈情况、学校利用调查结果完善教育计划情况。 2.教育计划 2.1 课程计划 1.医学院校必须依据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医学科学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计划。 1.查阅课程计划,了解其先进性及是否符合学校定位; 2.查阅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有关资料,了解课程计划改革的总体思路、具体计划及配套措施; 3.考察课程计划落实情况。 2.医学院校制定的课程计划,必须明确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 1.查阅课程计划,了解其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方案 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及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明确学院医学教育改革方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院本科专业建设快速高水平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决定于2019年10月参加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同期参加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63号),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教高[2008]9号),《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9]9号),《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9]10号)文件精神,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石河子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重点考察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办学定 1 / 11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基础知识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基础知识

————————————————————————————————作者:————————————————————————————————日期: ?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基础知识(供参考) “认证”知识 1.《标准》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本标准以修业五年为基本学制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为适用对象,只对该专业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面提出最基本要求。 2.《标准》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提出了哪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2)知识要求;(3)技能要求。 3.《标准》对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提出了哪几方面的基本标准? 《标准》围绕宗旨及目标、教育计划(培养方案)、学生成绩评定等10大领域和44个亚领域分别制定了标准要求,具体的十个方面为: ①办学宗旨及目标的标准; ②制定教育计划的标准; ③学生成绩评定的标准; ④与学生相关的标准; ⑤与教师相关的标准; ⑥教育资源标准; ⑦教育评价的标准; ⑧科学研究的标准; ⑨管理和行政的标准; ⑩改革与发展的标准。 4.《标准》中明确了哪几方面人员在课程计划制定方面的重要地位? 《标准》提出了课程计划从制定到管理的具体要求,明确了教师、学生和其他利益方代表的重要地位。 5.《标准》对课程计划的核心要求主要有哪些? (1)《标准》详细列举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自然科学课程,生物医学课程,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及医学伦理学课程,公共卫生课程,临床医学课程等六类课程的基本要求; (2)强调了预防医学、人文科学以及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课程的教育; (3)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纵向或(和)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基本知识解读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基本知识解读 1. 医学教育认证的形式与宗旨? 医学教育认证是由指定的专门机构采用既定标准和程序对医学教育机构进行审核与评估的过程。 形式:同行评议;外部质量审核。 宗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同时鼓励超越基本标准的质量发展;尊重院校合理的自主权和学术自由。 2. 什么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我国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依据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通过学校自评和外部专家考察评审,以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同时帮助学校找出弱项或者差距,指出改进医学教育的方向,保证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 医学专业认证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1)更新教育思想,促进真正意义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观念的形成,保证受教育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体现; (2)依据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学校医学教育进行全面客观的诊断,帮助学校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远景,以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 (3)认真查找与国际医学教育的差距,明确学校医学教育的改革方向,为更大力度的改革奠定基础; (4)促进我国医学教育进入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平台,建立起国际认可的、有中国特色的国内认证体系。 4.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原则有哪些? (1)保证认证过程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2)尊重教育机构的办学自主权和教育模式的多样性;(3)重点考察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目标、办学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实现状况,并确认呈报材料的有效性; (4)确保认证标准的稳定性和认证程序的严肃性,在广泛收集客观证据和信息的基础上得出认证结论的建议。 5. 医学院校应以何种态度申请临床专业认证?

口腔医学专业认证标准指标体系

口腔医学专业认证标准指标体系(讨论稿)序号检查内容检查方法评分标准评分一办学宗旨与目标(100分)办学目标清楚、办学理念明确(20分)办学目标清楚、办学理念明确,定 位科学合理,办学特色突出:(40分)定位科学合理,办学 特色突出(20分)根据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制定 科科学的教学计划(10分)学的教学计划,并得到学校或上级 主管部门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批文(10分)的批准:(20分)学科定位查阅相关学校文办学宗旨全院教师知晓相关信 息(5分)办学理念相关信息全院师生知晓,并贯彻始终:(25 件、会议纪要等1 与目标全院学生知晓相关信息(5分)贯彻力度分)材料(100分)教育目标相关政策贯彻情况(15分)自主制定课程计划(5分)自主制定课程计划,自 主决定人员配用,加自主决定人员配用(5分)强与各相关 学科和医学学科之间的融合交与各综合学科和医学学科之间的融合交流(20分)流情况(10分)二教学队伍(200分)具有完善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10分)所聘任教师应实施教师 资格认定制度和教具有完善的教师聘任制度(10分)师聘任 制度,同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和义师资政策查阅相关文件资 具有制度或措施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和务:(30分)师资建设 1 师资培养料及相应财务支义务(10分)(100分)师资配比

出等具有规范的教师队伍建设计划(5分)具有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保证教师的培养、考核和交流,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30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及成分)效(5分) 优秀骨干教师简介及其教学科研方向(5 分)教师的培养制度及执行情况(5分)教师的考核制度及执行情况(5分)教师的学术交流制度及执行情况(5分)专任教师及实践教学人员名册(5分)外聘教师名册(含外籍教师、返聘离退满足专业课教师数与本专业在校学生数(含休教师、校外兼职教师)(5分)毕业实习生)之比为1:6-1:8;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数与本专业在校学生数(含中,本校专、兼职教师不少于80%;(20分)毕业实习生)之比为1:6-1:8(5分)本校专、兼职教师不少于80%(5分)主要课程的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近三年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的情况(至主要课程的教师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10分)少达到人均1篇以上)作者发表本专业学术、教改论文或主(参)编正式出版教材总数至少达到人均1篇主要课程的教师近三年主编或参编正式(种)以上。(20分)出版教材的情况(至少达到人均1种以上)(10分)重点学科、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状况分析(5分)口腔临床医学和口腔基础医学课程每门至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案等相关材料少有1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课程负责(5分)人;(20分)教授、副教授为本科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心得体会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心得体会 人生最过瘾的就是因为它有很多转角,有的转角很惊险,有的转角又充满惊喜,是惊喜?还是惊险?不走过去,当然就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你会遇到什么。这是我在一部电视剧中得到关于人生的答案。 回望我们刚踏入大学时的青涩与天真,满怀着的是饱满的热情和些许的新鲜,面对未来,我们涂上了最最亮丽的色彩。还记得我第一次介绍自己时的瑟瑟发抖,也记得我朗诵医学生誓词的那份坚定与执着;记得第一次在礼堂主持的惴惴不安,同样记得自己文章发表时的那份兴奋与喜悦。大学就是这样一个舞台,将我们的潜能最大化。我们并不满足于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有限的空间里不断延展着自己的能力,展现着我们当代医学生的风采。时间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改变着事物的静态发展。时间推移到为期11个月的实习生活上,大家第一次正式的接触到临床。我们从不适应到慢慢融合,直到配合带教老师完成诊疗过程,个个科室都有我们奔波的身影,在手术台上也有我们配合手术的“二助们”。我们的实习生活得到了带教老师和院领导的肯定,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欲回首,曾经的林林总总、甜蜜与欢笑,还有那淡淡青涩的味道;言回首,也只是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难以自拔而已。而当学士帽的帽穗由右拨向左时,我向青春做了最后的告别,把青春关在了这个夏天的门外。 我们怀念大学,是因为那里有我们美好的记忆;我们来到XX医院,是因为这里有我们成长的平台,来实现我们更高的理想和追求。第一次来到XX医院,就被医院户外“拉起手,让我们做个健康朋友”的标语深深吸引,这句平时而不失温暖、热情而不张扬的话语,彰显着医院的整体面貌。现在我有幸能成为其中一员,深感自豪。 三周短暂而忙碌的岗前培训,也让我们对医院有了更为深刻的整体认识。XX主任让我们全面了解了有关XX医院的文化,让我们记住了医院文化的“创新、关爱、服务、责任、诚信”的十字精神和大家一直秉承的“患者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患者满意就是服务的标准”的理念。这些文化是对“咱老百姓自己的医院”这个理念的最好诠释。XX院长介绍了我们医生的神圣职责和怎样规划我们的医疗生涯,并给我们展示了《希波克拉底医师誓词》的魅力。XX科长介绍了医院的人事制度,我相信我们会一直朝着“上岗靠竞争、管理凭合同、分配看贡献”的目标前进。XX主任介绍了医德医风建设,让我们知道该怎样树立良好健康的医生形象。XX主任介绍了护理核心制度,让我们对护理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深深知道“三查七对”等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XX老师的礼仪指导,让我们明白我们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进交往,应该常常将“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慢走、再见”基本文明用语用于工作当中。 每一位科室主任对自己科室的介绍,让我们对医院医疗系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我们了解了科室的目前状况、人员配比、软硬件设备配置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我们即将踏入的临床工作多了一份信心和一个努力的方向。 即将!即将!我们即将开始一种崭新的生活,进入传说已久的临床工作当中。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抱怨。正如“打工皇帝”唐骏说:我觉得有种人不要跟别人争利益和价值回报,那种人就是刚刚进入企业的人,头5年千万不要说你能不能多给我一点儿工资,最重要的是能在企业里学到什么,对发展是不是有利。多么深刻的道理呀,我们应该多在临床实践,打

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手册

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手册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 1.新时期高等教育“五位一体”评估新体系:状态数据常态监测、自我评估、院 校评估(审核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 2.临床医学专业认证:10月20-24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组 织专家对我校进行专业认证。意义在于:保证教育质量(基本要求)、促进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国际同质等效(医学人才流动需求)。 3.认证标准和内容: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08/2016)》 为标准;内容包括宗旨和结果、教育计划、学业成绩考核、学生、教师、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科学研究、管理与行政、持续改进等10方面;结论包括通过认证(有效期3-8年)、不予认证。 4.医学教育认证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区别 认证评估 目的准入性评估选拔性评估 方法现场考察、座谈访谈现场考察、查阅资料 内容重点是软件,如理念、改革、质量等有指标体系,包括硬件指标 机制重在认证后的持续改进重在评估前的以评促建 5.“以本为本”: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四个回归”:回 归常识,学生要刻苦学习;回归本分,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回归梦想,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强国梦。 6.新医科建设内涵:1)践行教育新理念,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推进基础 与临床融通;树立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2)推进专业改革,加强传统医科专业内涵建设,建设新兴医科专业;3)金课建设,包括线下、线上、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金课特质:“高阶性”--培养解决临床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临床思维;“创新性”--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形式先进,结果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从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结果等各环节进行改革创新,提升课程学习的难度、广度和深度。); 4)课堂教学革命。 第二部分认证要点 第一节宗旨与结果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准备情况汇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我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进展 教务处 我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自2015年5月份学校召开了动员大会并印发了《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准备工作方案》文件之后,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全面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各项任务,进入了积极的准备之中,并进行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相关工作各项任务的的分解和落实。 一、准备工作基本情况 1、教务处人员开展专业认证学习调研活动,明确认证目的意义、熟悉认证标准、指标内涵和工作程序。 2、2015年5月,我院教务处按照学校文件要求,起草了我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准备工作方案》,并提交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 3、2015年7月26日,召开了科主任、教学秘书会议,就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进行了专题动员和部署,要求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并对照标准逐项进行自查、自评。 4、2016年2月4日,我院核磁六层小学术报告厅,召开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动员大会。会议由赵长青副院长主持,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科室正、副主任、护士长、党支部书记参加了此次会议,赵长青副院长就我院认证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明确了认证工作的组织领导,武晋院长重点强调了认证工作的重要性。会上,印发了我院《关于成立临床医学专

业认证工作组织机构的通知》和医科大学印制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手册》(一)及《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 5、安排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办公室和认证支撑材料陈列室,配备了相关办公设施。 6、做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专项经费预算。 7、撰写认证报告,梳理、收集、整理支撑材料,并于2016年3月31日前给医科大学认证办公室提交了自评报告和第一批临床专业认证支撑材料。 8、按照学校反馈意见,继续修改、完善自评报告,充实支撑材料,编制了第二批支撑材料目录,于规定时间提交了修改后的自评报告和第二批支撑材料。 9、学习讨论学校的自评报告讨论稿,并提交意见和建议。 10、制作了新标准宣传栏,对全院各科室下发了2016版《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手册。 11、11月10日,医院中层干部会议上,赵长青副院长传达了医科大学段之光校长在10月22日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推进会上作的题为《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再思考》的讲话精神,并结合医院认证工作实际对各科室及教研室提出了相应要求。会上,李保院长就医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进行了重点强调。 二、认证知识的学习培训 1、组织部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了医科大学带队外出赴上海、湘雅医学院、西安、北京等地参加了整合课程及“PBL”教学等临床医学本科生课程改革的培训班学习。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高等学校本科口腔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试行) 前言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遵循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深化高等学校本科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口腔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教司举办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会议精神, 同意医药专业类的专业认证标准可以替代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中国口腔医学专业认证标准指标体系》及制定要求,设置本标准。 口腔医学教育是培养从事口腔医疗卫生保健的专门人才的教育,规范的培养过程是培养合格口腔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加强质量监管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在研究拟订《高等学校本科口腔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试行)》过程中,以教育部有关医学教育政策为依据,参照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全体委员酝酿、成稿、讨论、同意后经3年认证试点工作基本确定的《口腔医学专业认证实施评分体系(修订稿)》。 本标准以五年制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为主要适用对象,针对我国本科口腔医学教育的基本方面提出最低要求。长学制教育可以参考此标准,适当提高要求。本标准既通用于全国各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也承认不同地区和各个学校(系、专业)之间的差异,尊重各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办学特色,根据本标准制定法学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可对本标准中的条目进行细化规定,但不得低于本标准相关要求。鼓励各高校高于本标准办学。 适用专业范围 1.专业代码(2012年9月) 口腔医学类代码为1003 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100301K 口腔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