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选择

合集下载

_十一届三中全会_以来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综述

_十一届三中全会_以来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综述

地方总县数的 (!, )#. ;全国有 )/ 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实 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民族聚居地区的入学率与全国平 均水平的差距由 ), & 个百分点下降至 /, & 个百分点。 边远山 区、牧区、经济困难地区也有一大批县级单位普及了初等义 务教育, 青壮年文盲率大幅度降低。少数民族人口较集中的 内蒙古、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青海、 贵州和云南 " 省区适 龄儿童平均入学率达 #&, $’. * 全国平均为 #", #%. + ,其增 长幅度, 尤其是女童入学率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 平。教育基础最为薄弱的西藏自治区, !##" 年适龄儿童入学 率已达 &", %/. , 比 !#") 年提高了 )’, % 个百分点, 有 !! 个 区 + 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目标。 县 * 市、 第二, 建立并逐步完善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的办学形 式。随着民族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 党和政府逐步摸索出了 一系列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 寄宿制学校是其中的一种主要 形式。 它主要针对部分人口稀少、 居住分散、 交通不便和长期 游牧的民族地区特点, 集中办学, 实行寄宿制, 由国家资助学 生的食宿。目前, 全国有寄宿制中小学 ’ , /// 多所。实践证 明,适合民族地区特点的办学形式的建立与完善, 有利于牧 区、山区义务教育的普及, 有利于提高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和 巩固率, 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学、 提高教育质量, 有利于对少数 民族人才的培养。 第三, 大力发展电化教育事业。电化教育凭借现代通讯 技术,突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 使交通不 便、人口分散的民族地区, 可以通过音像教材与远距离广播 电视教学网络,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高质量的教学,以及 进行教师培训等活动,有效地缓解了民族地区教师不足、教 学水平不高等困难。 国家对民族地区的电化教育事业的建设 “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 十分重视, 国务院提出: !##( 年, 学校电化教育, 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到 %/// 年基本建 成全国电教网络,全国 &/. 左右的县要建立起教育电视台 * 收转台 + , &/. 左右乡镇中学以上的学校和少数民族寄宿制 学校要能够直接收看教育电视节目。 ” 电化教育现代化手段 的广泛运用的将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 第四, 采取异地办学, 发展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事业。 把发 展西藏和新疆教育作为重点加以扶持。根据党中央决定, !#"$ 年,在京、津、沪等全国 !" 个省、市开办内地西藏班 “九五 ”期 * 校 + ,首届 !)// 名西藏的小学毕业生进校学习。 间,进一步扩大了内地西藏班办学规模,到 %/// 年 # 月为 止, 累计招收 %% , 已有 " , &// 余名西藏小学毕业生, %// 余名 大、 中专毕业生返回西藏参加当地社会主义建设。 目前, 全国 分布在全 各类内地西藏班 * 校 + 在校生总数有 !( , $// 余名, 国 %’ 个省、 市、 自治区和有关部委所属的 !$/ 多所各级各类 学校, 形成了全国支援西藏发展教育事业的大好局面。 从 %/// 年起, 在北京、 上海、 天津、 大连、 青岛、 南京、 无 锡、 苏州、 宁波、 广州、 深圳等 !% 个东部发达城市举办内地新 疆高中班, 首批招收了 -, /// 名新疆各民族初中毕业生。 根据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 %/// 年,教育部组织实施 “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 ” “西部大 、 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 * 自治区、 直辖市 + 贫困地区学校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5.08.11•【文号】国发〔2015〕46号•【施行日期】2015.08.1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族教育正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

经过各地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广泛开展,双语教育积极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人才,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民族教育发展仍面临一些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整体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为了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现就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作出以下决定。

一、准确把握新时期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为导向,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受教育权利,提高各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贯穿到民族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等教育理论综合(高等教育学)真题

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等教育理论综合(高等教育学)真题

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等教育理论综合(高等教育学)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填空题 6. 简答题7.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

A.被动学习B.自主学习C.间接学习D.接受学习正确答案:B解析: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并不是其他形式的学习。

2.下列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是()。

A.鲜明的阶级性B.广泛的群众性C.很强的实践性D.严密的逻辑性正确答案:D解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质就是以人为工作对象,做人的思想转化工作,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即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群众性、很强的实践性。

D 项,严密的逻辑性不包含在内。

3.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为()。

A.通识教育B.公平教育C.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人的自由发展学说正确答案:C解析:高等教育目的是依据总的教育目的,从高等教育实际培养任务出发制定的。

我国对教育目的有明确的规定,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高等教育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

4.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确立的专业数是()。

A.510个B.671个C.504个D.249个正确答案:D解析: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类》中确立了11个学科大类,设立的专业数是249个。

主要包括:哲学3种,经济学4种,法学12种,教育学9种,文学66种,历史学5种,理学30种,工学70种,农学l 6种,医学16种,管理学18种。

5.整个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A.教师的主体性B.学生的主体性C.教师的指导作用D.活动的灵活性正确答案:B解析: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弱化,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具体的组织者、实行者和评价者,在实践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预测最新版(二)_26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预测最新版(二)_26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预测最新版(二)1、单选题我国当代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

A : 班集体建设B : 搞好教学工作C :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D : 教书育人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我国学校教师现阶段为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就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2、单选题“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惧中的_____。

A : 心境状态B : 应激状态C : 激情状态D : 热情状态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心有余悸”是一种应激状态。

3、多选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_____。

A : 互访B : 民主评议C : 召开家长会D : 组建家长委员会参考答案: A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需要三者相结合统一。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配合的方法有三种: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

4、多选题当代的迁移理论有_____A : 概括化理论B : 关系理论C :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D : 产生式理论E : 情境性理论参考答案: CDE本题解释:【答案】CDE 解析:概括化理论和关系理论是早期的迁移理论。

5、单选题下列学习迁移属于具体迁移的是_____。

A : 对“蜜蜂”“蜻蜓”等具体概念的理解影响着对“昆虫”这一概念的掌握B :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C : 将已掌握的字母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词D : 学生学会写牛这个字,有助于学习写“犇”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具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D 选项符合。

A 选项属于垂直迁移;B 选项属于同化性迁移;C 选项属于重组性迁移。

6、填空题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形式中,____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作者简介:苏海莎(1973~),女,壮族,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代红兵(1969~),男,云南思茅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收稿日期:2019-02-18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苏海莎1,代红兵21.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33;2.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650228摘要: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在高等教育领域表现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水平高等教育的要求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高等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持,要充分正视这一矛盾,并在发展中逐渐加以解决。

关键词:新时代;高等教育;主要矛盾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734(2019)01-0096-0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对我国社会发展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反映了我国发展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斐然。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在高等教育领域同样有具体的体现。

同样的需要我们在推动发展的基础上,逐渐解决这些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一、高等教育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支撑力量,教育部先后在普通高等教育领域实施了“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示范院校建设、“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优质院校建设,有效推动各学科各专业的发展,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实施。

1999年,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壮大,2016年毛入学率达42.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f Liaon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谢晓娟1杨颖颖1,2(1.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36;2.大连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622)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人力支撑和智力保障。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和新的历史使命。

因此,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以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为核心任务,以改革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19)02-0187-08中共十九大提出了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也是高等教育的目标。

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的使命和责任。

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要求,适应当前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明确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发挥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各种具体的措施培养和储备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明显,国际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

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要素、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的核心因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依靠力量。

第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随着高等教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随着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进入新时代。

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

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

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民办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西周时期,而现代意义上的民办高校诞生于晚清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运动中。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宗教、灌输侵略者的政治思想,兴办了一批教会学校。

面对衰微的国运和列强的疯狂侵略,以救亡图存为宗旨的洋务派人士发起了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运动,一批新式洋务学堂随之兴起。

1878年,张焕伦在上海创办了正蒙学院,开创了近代中国民办高校之先河。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办高校得以迅速发展。

据有关史料统计,新中国成立前,民办高校的数量和在校生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1/3强。

部分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超过当时多数国立高校,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民办高等教育经历了从接受改造、沉寂消失到恢复重建、蓬勃发展的曲折历程,与共和国一起走过60年的风风雨雨。

在跨入科学发展新阶段之际,有必要对其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进行总结,以资借鉴。

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5个历史阶段1.接收改造阶段(1949年~1952年)1949年10月,新中国刚刚诞生,一方面要继续开展军事斗争彻底解放全中国,另一方面还要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保障基本民生。

在这种情况下,政务院对当时69所民办高校采取了“积极维持,逐步改造,重点补助”的方针,使得多数民办高校得以正常运转,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随着新生政权的逐步巩固,对民办高校的改造逐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1950年8月,政务院通过《私立高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无论是接受西方教会资助的教会大学还是由民族资本创办的私立高校,都要重新办理申请登记手续,由此拉开了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序幕。

民办高校或停办,或由政府全面接手转制为公办高校,或在1951年~1952年的院系大调整中被拆散与其他高校重组,如燕京大学各院系按文理科和工科的不同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而辅仁大学主体被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部分院系则成为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一部分。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剖析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剖析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顾明远2012-11-22 14:10:08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5期作者简介: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顾明远(1927—),男,江苏省江阴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内容提要:世界高等教育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是在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化、信息化、国际化。

高等学校改革的基本动向是:学校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提倡学生参与学习、拓宽知识面,改革培养模式、开展评价与反馈、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世界高等学校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开放、产学研合作、建立学术中心。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终身化一、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背景高等教育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的巨大变革。

这半个世纪的最大变化莫过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并由此引起的社会变革,从而影响到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

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

前中科院院士卢嘉锡曾在1995年对战后50年的科技发展作过一个概述。

他说,概括起来,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如下特色:(一)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过程上具有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特点;(二)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三)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他列举战后50年现代科学技术经历了五次伟大的革命,每十年一次[1] (P1—12)。

科学技术这样迅速的发展是历史上空前的,给人类的认识带来了重大影响。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知识经济的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不仅是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要素,而且带来了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各种变革。

而最大的变革是人们价值观的变化。

知识经济使人们看到了人的价值,知识的价值。

知识经济使人们认识到,人不是简单的创造资本的工具,人是社会的主人,人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是第一位的,人的创造,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试卷答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试卷答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试卷答案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一、填空题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 7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共设有4部分,22章,70条,约27000字,实施时间是2010年7月28日。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4、《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5、《纲要》中教育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6、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7、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8、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

深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

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

关于新时期民族院校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关于新时期民族院校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第3 O卷 第 3 期
21 0 0年 5月
中 南 民 族大 学 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 u n l o t — n rlU nv riy frNain l is( ma iisa d S ca ce c s o r a S u h Ce ta iest o to ai e Hu nte n o ilS in e ) of t
绩, 但是 , 我们还应 当清醒地看到所面临着许多 困难与
问题 :1 在办学指 导思想 方面 , () 一些学 校的办学定位 不 明确 , 目追求所谓 的上层 次 、 盲 上规 格 , 导致人才 培
作 者 简 介 : 召 海 (9 1 )男 ( 族 ) 湖北 省 竹 溪 县 人 , 雷 15一 , 回 , 中南 民族 大 学 研 究 员 , 要 研 究 民族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 主
1 O 6
第3 0卷
雷 召 海 : 于新 时 期 民族 院 校 发 展 战 略 的 若 干 思 考 关
收 稿 日期 : O O一0 —2 21 1 O
新挑战。 当前 , 国家对 高等教育作 出新部署 , 高等 要求
教育全 面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 观 , 切实把重 点放在提 高 质量上 , 以适 应从人 力资源 大国 向人力资 源强 国的转 变 。这些 年来 , 民族 院校在 发展 中取得 了一 系列 的
展 观 指 导 下 , 办 学 理 念 到 实 践 模 式 多方 面进 行 战 略 调 整 、 革 , 断提 高 办 学质 量 , 强 办 学 实 力 , 升 核 心 竞 从 改 不 增 提
关键词 : 民族 院校 ; 时期 ; 学 治校 ; 展 战 略 新 办 发 中 图 分 类 号 : 5 . G78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3X(00 0 —1 00 1 7 —4 3 2 1 ) 306 —4

高校职业道德试题-判断

高校职业道德试题-判断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本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1、孔子没有提出“以身作则”的思想。

X2、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教师道德传统都强调教师的自我修养,强调内部的道德养成。

X3、对于传统师德也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师德的师范作用,是由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作用决定的。

√5、市场经济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6、教师职业道德只能调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X7、正确处理高校教师与同行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其立足点首先在于对高校教师进行政治教育。

X8、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而穿着打扮等生活习惯纯属个人的私事。

X9、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首要和基础作用。

√10、严师出高徒,亲切和蔼不能发挥教师的权威。

X11、教师职业面向不特定的学生,所以教师职业道德也没有适用的针对性。

X12、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仅仅限于教师行业,因此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内容比较单一。

X13、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工作的促进作用已经逐渐被淡化了。

X14、教师道德属于较高层次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它对学生的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作用功效长。

√15、教师作为一种备受社会敬重的职业,其道德行为直接对全社会产生示范作用。

√16、博学多才要求教师掌握一切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X17、教师是教学的主人,学校的主人。

办学应以教师为中心。

X18、教师职业道德对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作用很大,而社会精神文化因素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则非常微弱。

X19、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这就是它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20、新时期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经没有必要了。

X31、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在国际间的流动是大势所趋。

(√)32、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人才的跨国流动必然造成本国人才奇缺。

( X )33、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给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了挑战。

(√)34、我国高等教育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渠道投资体制,有助于高校教育自主发展。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_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_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发展简况1、成长中的高等教育(1)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高等教育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专业教育性质模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

(2)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学机构。

(3)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大学开始围绕着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组织其教育形式和内容,才有了今天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即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4)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高等学校产生新职能——为社会服务.基于知识分化、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多种类型的专业学院大量涌现。

2、扩张中的高等教育(1)规模化:二战后从精英走向大众(2)中心化:逐渐走进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

(3)综合化:出现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目标、内容、过程、教育方法)的趋势。

(4)国际化:20世纪50年代后日益明显,即一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或全球发展的过程和总趋势,是把国际的、全球的、跨文化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诸项职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职业准备课程更多开设,是经济巨大发展的产物。

(6)终身化: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提供教育一体化,注重教育的整体性。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二、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1、个别研究阶段: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研究的成果也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2、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20世纪70年代,有组织的研究在西方的高等教育已开始。

1978年5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3、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1979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会筹备工作会议。

高等教育战略目标

高等教育战略目标

——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1、高等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成就
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来,中国教育包括高等教 育,已经为共和国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做出了重 大贡献。特别是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实施大规模扩招政 策后快速发展,实现了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 转变,明显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成就: ——我国高等教育自上个世纪末年大幅度扩招,2012年就迅速进入大 众化发展阶段(指标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2012年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6.5%,部分城市地区已经率先进入 普及阶段(指标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受益于高考 升学率不断提高,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降低,越来越多的工农 子女作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历史性成就,恰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适龄 人口规模逐步扩大(2008年18岁人口已经增加到2600多万)的背景情 况下取得。如果没有高等教育大幅度扩招后的快速发展,仅仅是高考 升学压力就可能带来无数的社会问题,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势 必更为难以化解。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是:当我们忽然 发现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之际,我们有理由提出:中国已经 开始拥有“人力资源红利”,可以籍此继续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清华国情研究所胡鞍钢观点
2、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2009年后,当国务院为明晰未来愿景、预见发展目标、谋划改革举措, 领导教育部开展《2010—2020年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调研工 作之时,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站在人力资源大国的新起点上,向着人力 资源强国的目标奋进。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时期,中国教育包括高等 教育,必须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突出的贡献。任重道远的中国高 等教育,亟待全面部署和科学谋划未来改革发展的目标、思路及举措。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部署和领导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研制工作,有关大学习、大调研、大 讨论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2010-2020年,正是中国高等教育实 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09年后,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将连年下降,2016年到2020年 逐渐进入低谷(18岁人口数每年在1600万人左右),2020年18岁-22 岁高教适龄人口数正好位于谷底。这是《纲要》确定2020年“高等教 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战略目标的基本依据。 由于适龄人口下降,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前景是,不但不需 要大幅度扩招,而且突出强调“坚持内涵式发展”、“坚持稳定规 模”,就可以顺利实现毛入学率达到40%的战略目标。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两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对今后五年、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谋划和总体部署,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

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紧紧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形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是对国家发展面临形势的一个重大判断。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极其难得的历史机遇。

主要表现为:站在了新的起点、明确了新的方向、呈现出新的气象。

(一)我国教育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历史新起点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集中到一点,就是推动我国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第一,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素质。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是一个文盲、半文盲充斥的国家。

1949年,我国80%人口是文盲,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是20%和6%,高中入学率1.5%,高等教育入学率0.3%,高校在校生仅有11.7万。

到2010年,文盲率下降到3.5%以下,小学净入学率99.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5%,整体水平超过中上收入国家。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6.5%,高校在学总规模3105万,是1949年的265倍,已跃居世界首位。

我们用60多年时间走过了西方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用9年时间实现由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到15%,走过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

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95位左右,而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在全球排名50-60位。

建党百年民族高等教育“中国道路”发展的三重逻辑

建党百年民族高等教育“中国道路”发展的三重逻辑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民委重点项目(2019-GMI-007)作者简介:王世忠(1963—),男,湖北潜江人,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民族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赵宇琦(1994—),女,吉林延边人,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

2022 1No 1,2022学 术 探 索AcademicExploration2022年1月Jan.,2022建党百年民族高等教育“中国道路”发展的三重逻辑王世忠,赵宇琦(中南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要: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开展民族工作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历史过程,具有深邃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筑基于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历史进程之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主要阶段,已经发展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高等教育体系。

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民族教育理论中国化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高等教育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坚持推进依法治理是实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

从实践逻辑来看,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促进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高等教育;中国道路;三重逻辑中图分类号:G758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2)1-0134-06一、历史逻辑: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中国道路”的历史探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初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教育问题,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使命和任务,出台了系列政策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创办了民族高等教育体系。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与经验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与经验

• 全球化既带来文化的融合,又带来
文化的冲突和焦虑。
• 冲突表现在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
不和谐,不能相融合。
• 焦虑表现在外来文化的浸透,本土
文化有被融化,被改变,甚至丧失的 危险吸收世
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并使之本土 化,融合到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不 断创造民族的新文化。
• 全球化与现代化是一致的,现代化
必然要导致全球化。现代化是人类生 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化发韧于 西方,但并非只有西方才能实现现代 化。后发国家虽然现代化来得晚一些, 但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要走向现代化。 当然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并非只有西方 一种,各个国家应当走自己的现代化 道路。
• 全球化首先表现在经济领域。跨 国生产、跨国消费、全球范围的金 融流动、集装箱运输、卫星通讯技 术等使得各国经济互相依赖,任何 国家都不可能独立地生存和发展。 经济的全球化又称经济的全球一体 化。
资料来源:卢嘉锡《当代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载《当代 科学技术发展与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 新的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
的时代,即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 济时代的特征不仅是知识成为发展经 济的主要要素,而且带来了经济的全 球化和社会的各种变革。而最大的变 革是人们价值观的变化。知识经济使 人们看到了人的价值,知识的价值。
韩国
6
10
34
52
印度
5
9
9
7
巴西
2
11
11
12
• 六十年代的教育大发展得到了人力资本
理论的支撑。1961年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 茨、丹尼森等人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
教育不应仅仅看作是一项消费,而应看作
是生产性投资。他们用计量的方法得出, 美国1930年至196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的23%不能用物质资本投入来说明,应归 功于教育水平的提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试卷、答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试卷、答案)

育、__________________、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
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10.《教育规划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出教
育改革的六项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考试招生制度改 革、__________________、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 放。 11.《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六大保障措施 是:__________________、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 程、__________________、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师资短缺的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提 出要加强 “ 双 师型 ” 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技能型 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 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
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 题。对此, 教 育规划纲要》在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措施中 分别提出:探索发现和培 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 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规划纲要》的提出对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大意义。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直指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助 于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的理念。 教育规划纲要有四大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目标非常明确,开宗明义讲要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 强国迈进,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纲要非常重要的目标。 第二个亮点,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的高水平高等学校。建设若干 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建设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第三个亮点,各级各类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各类教育都把提高教 育质量作为改革发展的核心。 第四个亮点,整个教育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到 2020 年要基本普及学前 教育,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0% ,这对中国教育改革来 说是一个很大的提 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选择
内容摘要: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并求得更大发展必须在教育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道路等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民族高等教育;教育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道路;选择民族高等教育是以“两个面向”为主要特征的即面向少数民族面向少数民族地区。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对象主要来自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二是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服务。

民族高等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两个面向”配合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少数民族及地区不断输送大批建设人才为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与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前民族高等教育与其他处在市场中的高等教育一样都面临着选择与供给、优势与劣势、发展与淘汰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在全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相对处于劣势的民族高等教育来说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并求得更大发展必须在教育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道路等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民族高等教育的目标选择民族高等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它与其他高等教育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

从目标选择上看共同的目标就是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殊的目标则是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需要培养实用人才。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是高
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面向新的世纪民族高等教育必须加快素质教育的推进速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教育的共性出发要为社会培养普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教育的个性出发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特殊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这是目前民族高等教育所承担的双重任务。

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做到:一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基本导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应表现在知识技能、体质、社会关系等方面而且应该体现在人的精神面貌、思想道德等方面。

没有精神文明的发展没有健康的人格人的发展就可能是畸形的〔1〕。

由此教育就不仅仅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他们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

对于民族高等教育来说就是要培养既掌握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普遍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掌握民族地区发展所需要的特殊的知识和技能;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良好的道德风貌有健康的体魄;既要有专业才能又要有处理各种复杂关系能力的人才。

二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教育目标体系。

在教育目标上许多教育与心理学家根据他们对人类素质结构的理解构建了各具特色的教育目标体系。

比如美国教育家查尔斯提出要把人类社会生活指标化据此确定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

教育家布卢姆提出将教育目标分解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心理学家加涅以其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运动技能、言语信息、指挥技能、认知策
略、行为态度等教育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则将教育目标分为教养目标、教育目标、发展目标等3类。

〔2〕这些分类学说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素质结构的探索和追求对于我们构建民族高等教育的目标体系是大有裨益的。

根据我国公民目前的素质状况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我认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目标体系主要包括知识技能、道德情感;法律意识、运动技能、民族情感、关系调处等6个方面。

通过这6个方面的教育熏陶教育对象的素质必将得到全面提高。

三是要把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制度化。

推行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而不是一种短期的目标取向。

决不能因决策者的更替而改变更不能受功利的诱惑而放弃。

必须把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制度化作为教育发展的长期目标持久地贯彻下去。

二、民族高等教育的战略选择民族高等教育的战略选择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教育与科研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二是规模、效益和质量全面提高。

1.教育与科研齐头并进。

教育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办好民族教育不仅要从教育本身入手也要着力于科学研究。

科研工作是提高教育者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直接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内容。

不能想象一个缺乏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能在教育过程中反映当今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新成果能够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民族高等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做到教育与科研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自然应该包含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一项。

就是说不仅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科研能力教育的对象也应该具有这种能力。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系统(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过程来研究。

它是通过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处理相信息反馈等主要步骤构成一个有序的科学研究过程的信息流程(如下图所示)。

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来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以实现科学研究的任务〔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