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民歌之西北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西北放歌》教案第一课时

《西北放歌》教案第一课时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西北放歌》教案第一课时《黄河水手歌》一、教学内容:1、《黄河水手歌》2、《上去高山望平川》二、教学目标:1、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和根据西北民歌改变的音乐作品。

2、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演唱《黄河水手歌》,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粗犷豪迈的陕北风格。

3、听《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二、教学重点:《黄河水手歌》三、教学难点:《黄河水手歌》中的装饰音的演唱及西北山歌风格。

四、教具准备:碟片、录音机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A、在我国黄河陕北、甘肃、陕西等地区,有着悠久、丰富文化底蕴,也流传着很多优美动听的民歌,这些作品有着鲜明的明族特色及“韵味”,不同于一般的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B、聆听几段西部的音乐片段。

(到课外找几首作品再加上书上的)(二)歌曲教学:1、聆听作品《黄河水手歌》。

①这首作品有什么特点?②作品是民歌中的哪类?③山歌的特点?2、教师讲解或补充,再聆听作品《黄河水手歌》。

①难点解决:下滑音、倚音(教师可采取范唱、分析、指导等办法)②教师范唱《黄河水手歌》。

③学生随着伴奏哼唱旋律(教师学生注意难点的学习)④填词。

(轻声唱)(三)作品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1、先聆听作品整体风格。

①问题:作品的基本的情绪?作品是民歌题材中的哪类?②对作品的介绍、分析。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花儿”中流行最广、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成为河洲大令。

河洲,即甘肃临夏,这里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

《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以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

《上去高山望平川》为四声微调式,全曲采用西北民歌中的2、5、6、等典型音列,并以“2——5”这一四声音调为契机,推动曲调的进行。

2、再次聆听作品:六、课后拓展部分:结合音乐特点风格找1——2首具有相同音乐作品。

(民歌、流行等)七、课后小结:。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理解民歌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 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

3. 通过学习西北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4.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概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

3. 西北民歌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4. 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理解民歌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通过学习西北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2. 教学难点: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概念、地位、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西北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音乐魅力。

3. 实践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演唱能力。

4. 欣赏法:聆听、分析、评价西北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民歌的概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民歌文化。

3. 欣赏西北民歌:播放代表性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4. 教学实践:学生分组演唱西北民歌,教师指导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演唱技巧评价:评估学生在演唱西北民歌时的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3. 音乐审美评价:通过学生对西北民歌的欣赏和分析,评价其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民歌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西北民歌----歌舞曲与小调教案

西北民歌----歌舞曲与小调教案
课题:西北民歌-----小调与歌舞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聆听、演唱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2、了解西北民歌的分类,以及歌舞曲和小曲的特点。
3、3、有感情的演唱《绣荷包》,并欣赏《挂红灯》。
过程与方法
启发式、体验式教学、听唱法、模唱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聆听”歌舞曲《挂红灯》、小调《绣荷包》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感受西北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
通过不同的欣赏方式加深对歌曲的感受并能分析音乐结构
体会歌曲的情绪。
希望同学在课外也能听民歌,不止在课堂上。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堂引入
二、新课教学
三课堂拓展
四、总结
由民歌分类导入新课
1、听赏《绣荷包》思考:(歌曲情绪,节奏与典型的西北民歌有什么不同?属于西北民歌体裁的哪一类?)
①、随钢琴哼唱。用“lu”,熟悉歌曲的旋律。
②、唱谱子,注意切分与倚音的演唱。
③、哼唱歌词。
④、跟伴奏。与原唱对比,自己的演唱不足之处。
⑤、填入新歌词演唱。
⑥、小组活动,试着自己添词。每组选代表上来演唱自己的作品。
2、听赏《挂红灯》
①、与《绣荷包》在音乐特点上有什么不同?属于
③、演唱b部分
节奏训练
乐谱
歌词
④、跟随音乐做律动。
民歌新唱
民歌在新时期也是与时俱进
本课节所学习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西北民歌小调《绣荷包》
难点
体会歌曲的意境及随音乐做律动。
教材分析
中国西部地域蕴涵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西北民歌是中华民族的一块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通过一系列代表作的欣赏,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去感受音乐、创作音乐。学会从音乐中走进西部,尽情领略西部音乐的风采。本节课是“走进西部”这一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学习西北民歌种类中的歌舞曲和小调。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一、使用教材: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二、教学内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音乐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刨洋芋》是一首山西民歌,表现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

《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五、教学重点、难点:能按歌曲的旋律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教师演唱两首歌曲,让学生选择哪首是民歌。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二单元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演唱两首歌曲,听完之后,请同学们选择哪首歌曲是民歌。

教师演唱:A、江苏民歌《茉莉花》B、美声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师:请大家回答一下哪首歌是民歌呢?生:茉莉花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独特的民歌。

老师刚刚演唱的是浙江的民歌《茉莉花》,那同学们听了之后想不想学习一下其他地方的民歌呢?今天我们就走进大西北,去看一下那里的民歌是什么样子。

(二)新课教学教师出示中国地图的幻灯片,让学生勾画出西北的区域。

师:同学们,相信你们在地理课上已经学过哪几个省被划分为西北地区,那么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用铅笔画出将西北地区的各行政区勾画出来,并且说一下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认识到民歌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瑰宝。

2. 引导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文化特点,以及民歌在西北地区的发展。

3. 通过学习西北民歌,使学生感受高亢、激昂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通过对民歌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概念与特点2. 西北地区的地理、文化特点及民歌发展3. 西北民歌的代表作品及音乐风格4. 民歌的传承与保护5. 实践环节:学唱一首西北民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特点,以及西北地区的民歌发展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学会欣赏和评价民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概念、特点,以及西北地区的民歌发展和文化特点。

2. 示范法:播放西北民歌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风格。

3. 实践法:学唱一首西北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民歌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民歌。

2. 新课导入: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文化特点,以及民歌在西北地区的发展。

3. 欣赏环节:播放西北民歌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高亢、激昂的音乐风格。

4. 学唱环节:教授一首西北民歌,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习民歌的乐趣。

5.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讨论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民歌概念、西北地区民歌特点和音乐风格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提升情况。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民歌的音频、视频资料。

2. 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3. 准备课堂所需的乐器、乐谱等。

八、教学课时: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分别为45分钟。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民歌音频、视频资料。

2024年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通用

2024年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通用

2024年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四单元《民族音乐之旅》中的第11章《西北民间音乐》。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西北地区民间音乐的特色;学唱西北民歌《花儿与少年》;欣赏并分析《黄河大合唱》选段;探索西北民间音乐中特有的节奏和音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西北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增强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

2. 学会演唱《花儿与少年》,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3. 通过欣赏和分析《黄河大合唱》选段,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西北民间音乐特有的节奏和音调的掌握。

教学重点:学唱《花儿与少年》,了解西北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谱架、黑板。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西北民间音乐,让学生感受其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2. 知识讲解:介绍西北地区民间音乐的历史背景、特色乐器和音乐风格,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化。

3. 学唱《花儿与少年》: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音调和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分析《黄河大合唱》选段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民族精神。

5. 随堂练习:分组练习,每组学生选择一种西北民间乐器,模仿其演奏方式,感受节奏变化。

六、板书设计1. 西北民间音乐特点节奏:复杂多变,富有动力音调:高亢激昂,韵味独特2. 《花儿与少年》歌曲结构A段:描述爱情B段:描绘生活A'段:表达愿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花儿与少年》,分析歌曲的节奏、音调和情感表达。

2. 答案:节奏:2/4拍,以切分节奏为主音调:G大调,高亢激昂情感表达:歌曲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西北民间音乐的兴趣浓厚,学唱《花儿与少年》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高中音乐鉴赏《高亢的西北腔——西北民歌》说课稿

高中音乐鉴赏《高亢的西北腔——西北民歌》说课稿

高中音乐鉴赏《高亢的西北腔——西北民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了解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包括其地域特色、音乐形式及文化背景。

o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不同风格的西北民歌,如信天游、花儿等。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通过聆听和分析,理解西北民歌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结构。

o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会从旋律、节奏、歌词等多方面欣赏西北民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o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理解不同地域音乐风格的独特价值。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西北民歌的地理文化背景、音乐特点、代表曲目及其艺术价值。

-难点内容:理解西北民歌中复杂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结构的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引入、新课讲解、练习、总结。

通过由浅入深的讲解和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西北民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西北民歌的理解和感受。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曲目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西北民歌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音频、视频资源,增强课堂互动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音乐鉴赏教材。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

-多媒体资源:西北民歌音频、视频片段,相关图片和地图。

-实验器材:无(本节课不涉及实验)。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

-课堂纪律:设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

-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讨论和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或简答题,检测学生对西北民歌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评价其理解和感悟的深度。

-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相关题目,考察学生对西北民歌的鉴赏能力。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口头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西北民歌初中人教版教案

西北民歌初中人教版教案

西北民歌初中人教版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点和风格,感受其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2. 通过学习西北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听力和歌唱技巧。

教学内容:1. 西北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著名西北民歌的代表作品3. 西北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文化和民族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西北民歌产生的背景。

2. 播放一首著名的西北民歌《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西北民歌的风格。

二、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西北民歌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分类和特点等。

2. 学生通过听歌和观察,分析西北民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

三、代表作品学习(10分钟)1. 教师介绍著名西北民歌《黄河大合唱》、《青藏高原》等,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歌曲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演唱,让大家共同感受西北民歌的魅力。

四、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10分钟)1. 教师示范演唱一首西北民歌,讲解其中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体会西北民歌的韵味。

3.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他们改进演唱技巧。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西北民歌进行学习和演唱。

2. 各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西北民歌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更高的期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北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著名西北民歌的学习和演唱效果。

3. 学生对西北民歌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西北民歌歌曲库2. 相关文献和资料3. 音响设备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搜集西北民歌相关资料,增加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西北放歌》的说课稿

《西北放歌》的说课稿

《西北放歌》的说课稿《西北放歌》的说课稿花儿”和“信天游”这两种民歌体裁以及感受民歌《山》改编成的合唱带来的艺术魅力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既要突破教学重难点,又要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困难,从而遵循音乐教育应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新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学,为此我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视觉图象法这是一种最直接的视听上的有效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

通过西北地域风光配以西北腔调音乐,把学生置入了大漠戈壁、黄土高原的情景中,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成,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作品。

2、层层相扣的对比欣赏法通过对比欣赏《山》和《上》这两首不同体裁的西北民歌,让学生通过不同风格视听效果而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区别“花儿”和“信天游”两种民歌体裁的教学。

3、体验感受法音乐审美中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

在教学中多运用语言这一根据的艺术魅力,口头引导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优美、诗意的语言引导下,完成对音乐作品已经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最终的审美效果。

4、采用“引导——激情——拓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这一模式的课堂教学,使课堂结构有理有节,抑扬得当,从而使学生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师的课堂设计自觉有序地进行有效性学习。

通过以上四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体现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老师的设计中进入一种无意识学习状态,使学生自主地的出学习结论,从而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出自己的结论。

由于本课主要是以欣赏信天游与花儿为主,西北民歌特殊的腔调及西北人民朴实的民风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为此我采取了两种民歌体裁的教学目的3、体验感受法音乐审美中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

在教学中多运用语言这一根据的艺术魅力,口头引导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优美、诗意的语言引导下,完成对音乐作品已经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最终的审美效果。

4、采用“引导——激情——拓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这一模式的课堂教学,使课堂结构有理有节,抑扬得当,从而使学生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师的课堂设计自觉有序地进行有效性学习。

初中音乐《西北放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音乐《西北放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一)复习:1、进一步加深学习《黄河水手歌》。

2、演唱上要求模仿演唱风格和特点。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感受作品整体风格。

2、问题:①整首作品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②作品中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3、师综合学生的回答做进一步介绍作品。

①作品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

(属山歌类)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②信天游的音乐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高亢、舒展、宽广。

③作品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

4、再聆听作品:
(三)欣赏钢琴独奏曲《蓝花花》
1、聆听整首作品感受风格。

2、问题:①音乐的基本情绪是什么?给你的什么感觉?②你能说出作品是什么曲式?
3、介绍、分析作品《蓝花花》。

①钢琴独奏去《蓝花花》是以陕北民歌《蓝花花》为主题材料写成的变奏曲。

②作品《蓝花花》以淳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

4、学唱《蓝花花》主题音乐。

(让学生体验旋律的风格特点)
5、再欣赏、聆听。

学生能够体会出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和特点,大部分同评价要点
学能够分辨出西北民歌。

专题三进行综合性的复习活动。

所需课时1课时,每周1课时。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第一章:民歌概述1.1 了解民歌的定义和特点1.2 掌握中国民歌的分类和分布1.3 了解民歌的历史演变和现状第二章:西北民歌的特色2.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2.2 掌握西北民歌的音域、节奏、旋律等特点2.3 分析西北民歌中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第三章:高亢的西北腔3.1 学习西北方言的基本特点和发音方法3.2 掌握西北腔的语调、语气和语速等特点3.3 通过实例感受高亢的西北腔在民歌中的表现第四章:民歌演唱技巧4.1 学习民歌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4.2 掌握民歌的音准、节奏和音色等演唱技巧4.3 练习一首简单的西北民歌,提高演唱能力第五章:西北民歌的实际应用5.1 了解民歌在西北地区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5.2 分析西北民歌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5.3 探讨如何将西北民歌融入音乐教育和社会生活中,弘扬民族文化第六章:经典西北民歌解析6.1 介绍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民歌,如《茉莉花》、《小放牛》等6.2 分析这些歌曲的曲式结构、歌词内容和音乐特点6.3 通过对比分析,深入了解西北民歌的独特魅力第七章:西北民歌与民间故事7.1 讲述几个著名的西北民间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7.2 探讨这些故事与民歌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7.3 分析民间故事在民歌中的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第八章:西北民歌与民间舞蹈8.1 介绍几种常见的西北民间舞蹈,如安塞腰鼓、秦腔等8.2 分析这些舞蹈与民歌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8.3 通过实践,体验民间舞蹈与民歌相结合的魅力第九章:西北民歌与民间乐器9.1 介绍几种典型的西北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等9.2 分析这些乐器在民歌演奏中的作用和表现特点9.3 学习一首民歌,亲自演奏,感受民间乐器的独特魅力第十章:西北民歌的传承与保护10.1 了解当前西北民歌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如传统技艺的流失、年轻一代的冷漠等10.2 探讨如何加强西北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如开展民歌教育、扶持民间艺人等10.3 思考西北民歌在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将其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中第十一章:西北民歌的音乐分析11.1 学习民歌的音乐理论基础,包括音阶、调式、和声等11.2 分析西北民歌的旋律特点,如跳跃性、自由节奏等11.3 通过实例,深入理解西北民歌的和声运用和音乐结构第十二章:西北民歌的歌词艺术12.1 研究西北民歌的歌词内容,包括民间故事、生活场景、情感表达等12.2 分析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12.3 探讨歌词在表达民族文化和情感中的作用第十三章:西北民歌的演唱形式13.1 学习西北民歌的演唱形式,如独唱、对唱、群唱等13.2 掌握各种演唱形式的技巧和特点13.3 通过实践,体验不同演唱形式的魅力第十四章:西北民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14.1 探讨西北民歌与现代音乐融合的可能性14.2 分析成功的融合案例,如流行歌曲中融入民歌元素等14.3 尝试创作一首结合西北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的歌曲第十五章:西北民歌的弘扬与传播15.1 了解西北民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以及其文化传播的途径15.2 探讨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音乐、网络平台等,推广西北民歌15.3 思考西北民歌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弘扬民族文化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这一主题,详细介绍了民歌的定义和特点、西北民歌的特色、高亢的西北腔、民歌演唱技巧、西北民歌的实际应用、经典西北民歌解析、西北民歌与民间故事、西北民歌与民间舞蹈、西北民歌与民间乐器、西北民歌的传承与保护、西北民歌的音乐分析、西北民歌的歌词艺术、西北民歌的演唱形式、西北民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以及西北民歌的弘扬与传播等内容。

西北民歌教案

西北民歌教案

西北民歌教案教学内容:高亢的西北腔教学目标:一、仔细聆听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西北民歌的愿望。

三、介绍“花儿”“信天游”二、通过聆听、比较和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重点:仔细聆听西北民歌,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比较和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视频短片,从而引出西北民歌。

师:首先,我要给同学们看一组视频短片,同学们的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些电影是在什么地区拍的。

生:略师:对的,这些电影都是在西北地区拍的,那么同学们对西北地区还有哪些了解呢?生:略师:同学们知道的很多,那今天呢,我就要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西北民歌。

二、新授课知识回顾1.民歌的概念及分类师:在上新课前呢,我们要先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有谁能告诉我民歌是什么意思?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

民歌人民的生活,也反映着人民的生活。

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

常见的民歌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和风俗歌等。

2.西北民歌简介而西北民歌,是指流传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同学们能不能从地图上找出我刚说的五个西北省区?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1.介绍“花儿”在西北民歌中以“花儿”、“信天游”“山曲”最有代表性。

那么,有谁知道“花儿”是什么意思呢?生:略师:“花儿”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广大地区的民歌。

“花儿”又称“少年”。

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

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

“走进西部”音乐教案

“走进西部”音乐教案

“走进西部”音乐教案“走进西部”音乐教案教具:钢琴、多媒体投影、白板教材分析:中国西部民族风情、地理和人文特质,一直都是吸引大众目光的焦点,西部地域蕴涵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而西北民歌又是这一民族文化最具特色的代表种类之一。

是中国民歌之魂,是中华民族一块引为自豪的艺术瑰宝。

编者选编了西部最具典型的音乐作品,通过开设“走进西部”的栏目,设计了走进西部的途径,试图让学生从青海、甘肃和宁夏的民歌代表作品中,通过听、唱、析、创的过程,去学习和感受西北民歌《送大哥》、《黄河船夫曲》、《上去高山望平川》等传统民歌。

通过这一系列代表作的欣赏,让学生学会从音乐中走进西部,去尽情地领略西部音乐的风采。

学生分析:对于民间音乐中民歌学生的熟悉程度和喜爱程度都很有限,而西部民歌离学生的生活又很远,所以老师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唱、影、音等多方面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进行教学。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演唱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美好的情感和音乐意境。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西北民歌的兴趣,并能了解这一地区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歌曲中各音乐要素的分辨以及作品特征的辨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不同风格的西北民歌,让学生在音乐的探索、联想等过程中,感悟和描述所表达的情感。

从而热爱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西北民歌。

2、知识与技能(复习与回顾):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演唱”《送大哥》。

能从歌曲的节拍、速度、唱法、旋律等音乐要素去“赏析”民歌,并能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探索西北民歌形成风格特色的元素。

尝试自己去根据学习到的民歌特点,模仿创作西部风格的'民歌(视时间教学)。

3、过程与方法:听、唱、分析、对比、创作教师学生备注导入教师即兴演唱几首民歌。

请同学们猜猜是哪里的民歌,风格是否相同?你们猜猜这是哪个地区的音乐?东北民歌《新货郎》、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陕北民歌《信天游》教学过程与环节教师提问:西部主要包括哪几个省份?地形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相关知识介绍播放《上去高山望平川》速度:自由;旋律:上行大跳、下行级进曲折迂回;感觉高亢嘹亮而又缠绵悱恻;唱法:原生态;发声方法:真假声结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和特点。

2. 了解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和特色。

3. 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民歌的分类,如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

2. 介绍西北地区民歌的特点,如高亢、激昂、旋律丰富等。

3. 引导学生欣赏几首经典的西北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听赏经典西北民歌,感受其风格和特色。

3. 学生讨论对民歌的认知和感受。

第二章:西北民歌的特色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西北民歌的音调和节奏特点。

2. 学会分辨不同类型的西北民歌。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西北民歌的音调特点,如高亢、激昂、悠扬等。

2. 介绍西北民歌的节奏特点,如自由、多变、富有弹性等。

3. 分析几首不同类型的西北民歌,如信天游、山歌、小调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西北民歌的音调和节奏特点。

2. 学生听赏不同类型的西北民歌,分析其音调和节奏特点。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类型民歌的见解。

第三章:民歌传承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传承的重要性和现状。

2. 学会尊重和保护民间文化。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介绍民歌传承的重要性,如传递地域文化、历史记忆等。

2. 分析当前民歌传承的现状,如面临失传、现代化冲击等。

3. 探讨保护和传承民歌的方法和途径,如教育普及、文化活动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民歌传承的重要性和现状。

2. 学生讨论保护和传承民歌的方法和途径。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歌传承的认识和体会。

第四章:民歌演唱技巧教学目标:1. 学会正确运用气息和共鸣。

2. 掌握基本的民歌演唱技巧,如高亢、激昂、悠扬等。

3. 提升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和舞台表现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气息和共鸣在民歌演唱中的重要性。

2. 教授基本的民歌演唱技巧,如高亢、激昂、悠扬等。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教学设计1、依马呀吉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并了解藏族民歌的一些风格特点和风土人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和小组探究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精神。

3.知识与技能:重点强调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学跳藏族踢踏舞的简单舞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教学重点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

教学难点唱好歌曲里面的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走进西藏》教师:听到这首歌曲你们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2.教师:同学们,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的藏族同胞,也有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而又神秘的西藏吧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藏族歌曲《依马呀吉松》。

二、聆听、感受、体验(一)聆听歌曲1.聆听歌曲《依马呀吉松》。

教师:注意聆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情绪。

2.带着问题再听歌曲。

教师:这是一首藏族歌曲,由于西藏地域辽阔,方言各异,民族风格独具特色。

《依马呀吉松》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3.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分享。

《依马呀吉松》的音乐特点是高亢婉转、优美动听、4.教师小结:清新流畅。

(二)学唱歌曲1.朗诵歌词,教师解释歌词中衬词的意思。

教师: “索呀惹啦”“来斯马拉金彩来”等这些都是歌曲中的衬词,是为了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句。

同学们要从中体会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2.教师范唱,学生小声哼唱。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自己的坐姿,用“啦”小声随老师唱,注意你们声音的弹性和气息的支持。

3.学习歌曲节奏①教师: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歌曲的节奏及强弱规律。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歌曲的节奏特点。

②学生用“哒”读节奏注意每一个乐句之间的联系。

4.学习歌曲的曲调.①教师弹旋律,学生用“啦”哼唱,先慢唱然后速度还原。

《中国民族民歌欣赏》(教案)

《中国民族民歌欣赏》(教案)
3.分析各民族民歌的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元素;
4.了解各民族民歌背后的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
5.学唱一首民族民歌,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6.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提升文化自信;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民族民歌的兴趣被成功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提问、认真聆听,表现出对民族音乐的尊重和热爱。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初衷得到了实现。
其次,通过对比不同民族民歌的旋律、节奏、调式等,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各自的特点。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他们脸上恍然大悟的表情,这表明他们已经逐步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民族民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音乐中融入民族元素”。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学唱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民歌的韵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学唱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民歌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民族民歌的魅力。从导入新课到实践活动,再到小组讨论,整个教学过程旨在让学生们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同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课后,我对这次教学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西北音乐风情》教学设计

《西北音乐风情》教学设计

《西北音乐风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西北音乐自由广阔、曲调悠扬、高亢奔放等风格特点,并有进一步了解西北音乐的愿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西北、民歌的基础上,用《赶牲灵》的曲调,自拟主题创编一首信天游,能够体会到创编成功的快乐。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进一步熟悉并掌握民歌的特点。

在欣赏不同的乐曲和民歌中学习倚音、下滑音、连音、重音记号等相关音乐知识。

2、通过自信、自然、清晰、有表情地歌唱,能够在音乐听觉的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受西北音乐的风格特点。

难点:能够在音乐听觉的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

三、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本节课教师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大屏幕投影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采取分组比赛的学习形式。

四、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红、蓝两组。

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东方红》的歌声中进入教室。

(二)讲授新知1、导课:播放阿宝演唱的陕北民歌《东方红》,在视听中,学生快速抢答:他是谁?他来自哪里?他唱的是什么歌?他用的是什么唱法?提问和歌曲欣赏同时完成。

师:同学们都很关注音乐,回答都很准确。

《星光大道》栏目捧红了阿宝,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崭新的原生态唱法,阿宝也让我们重新唤起了对陕北的向往,对信天游的钟情。

今天,我们就在阿宝的歌声中开始对黄土高原的音乐进行进一步探索,了解西北,走进西北的民间音乐。

2、欣赏《赶牲灵》:在欣赏民歌之前,我们应该做些知识上的准备1)、民歌分为哪几种?2)、民歌有哪些特点?3)、按照地图说出西北地区的地域范围,有什么地理特点?聆听黄土高原上的《赶牲灵》吧。

听听这首歌有哪些特别的地方,一会把它找出来。

播放《赶牲灵》,同时出示谱例。

欣赏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倚音、连音、下滑音,并自己体会倚音、下滑音和衬词在民歌中的灵活应用的效果。

然后学生总结这首民歌特点时,让两组学生充分回答,正确的加分。

3、欣赏器乐曲《兰花花》同学们带着这样三个问题来听1)、它是由哪两件民族乐器主奏的?2)、这两件主奏乐器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3)、《兰花花》是花还是人?学生抢答得出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歌之西北行》
【教学内容】
人音版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二单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设计思想】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因此将音乐的情感体验贯穿在音乐教学中,本课就以学生感悟和体验高亢的西北民歌为主,让学生了解西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融入民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让学生对祖国民歌的形态分布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让学生在对西北民歌的体验与实践中,去感受西北民歌的魅力,从而提起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即兴填词对唱,培养良好的音乐思考习惯,增强音乐的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
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因此南北东西在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这些都导致民歌在音乐风格上呈现出的多姿多彩。

西北部的地域特色:高寒、贫瘠、艰苦的环境造就了西北人民刚坚的性格。

同时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

西北民歌多属山歌类,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声音高亢、嘹亮,使人感到一种高呼远喊的效果作为民歌中的一种,西北民歌是中国民歌之魂,是黄土文化的积淀,是西北人世世代代的苦难凝成的歌,其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花儿”是黄土地的声音,载送着黄土地上的悲欢离合源源不断,绵绵流畅。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著名的青海民歌,是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花儿”即为姑娘,所以通常表现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

可是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

歌词中多有西北山歌中常见的衬词。

《脚夫调》是流传在陕西北部的一首信天游。

歌曲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

【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平时通常都热衷于流行歌曲的学唱,并已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识谱基础。

但现实存在的是很难让高中生在音乐课堂上参与互动起来,何况他们对中国的民歌似乎不太感兴趣,形成这样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成长与所生活的环境,另一方面也由于他们对民歌的不了解以及没有一个引导他们很好的去理解感受民歌魅力的渠道。

本教学设计就从高中生的现状入手尝试通过设计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西北民歌的情感体验与互动,增加他们对民歌的理解,激发他们了解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热情,真正体会音乐带给他们的魅力与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地形图的分析,了解民歌的大致分类,初步探究民歌的一些基本知识。

2.通过对西北民歌的欣赏,分析,学唱,了解西北民歌的主要风格特征。

3.通过让学生参与互动民歌的即兴创作,表演,进一步体验西北民歌的独特魅力创作源泉。

4.提高学生对民歌的鉴赏能力,提起学生对祖国民歌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联想感悟西北民歌的风格,在学唱中想象体验西北民歌的特点。

2.以分组对唱的形式为《上去高山望平川》即兴填词对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并真实理解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特征,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题材。

【教学策略与手段】
寓教于乐,运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习,如:幸运52,星光大道里走出的阿宝,并采用视频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直观的对西北民歌进行诠释,并从地理环境上对西北人民的性格作分析从而发现与当地人民相一致的民歌的特征,使学生容易接受理解与掌握,创设情境的环节,在学唱《上去高山望平川》过后让学生亲身打扮演绎则更深化了对西北民歌及人民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写出贴近自己生活学习的诗句,按七字,三字,七字的形式进行写作。

2.教师收集有关的资料道具,进行课件制作。

【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音乐光盘,教棍,小黑板,白毛巾一块,白背心一件,红腰带一条,红头巾一块,花袄一件等。

【教学过程】
(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A组:男子组;B组:女子组,进行课内竞赛)
一、巧设问题,导入新课。

导入:
以中央二套幸运52节目中的猜词游戏开始(答案为:民歌)
师:请在我的描述中猜出一种音乐形式,并举手抢答!
它以人的嗓子为乐器,产生在人民群众中间,是表达人民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内容多以歌颂劳动,赞美爱情,反映人民生活等为主,它的体裁主要为:号子,山歌,小调。

生:踊跃抢答……
给抢答正确的组在小黑板上加分,给予表扬鼓励
二、感受音乐,指出西北民歌产生地域。

出示课件中《中国地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