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六维生素及激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常用加工助剂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常用加工助剂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常用加工助剂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加工助剂是指有助于食品加工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

这些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润滑、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

根据最新国标GB2760-2014,在食品中允许使用的加工助剂有110多种,下面将对几种常用的加工助剂予以说明。

一、溶剂1、丙二醇1)性状与性能无色透明、无臭的粘稠液体,有极微量的辛辣味。

沸点188.2℃,能与水、醇及多数有机溶剂任意混合。

有吸湿性。

对光热稳定,闪点为104℃,可燃。

2)应用①防腐剂、色素、抗氧化剂等食品添加剂中难溶于水的物质,可先用少量丙二醇将其溶解,然后再添加到食品中去。

②食用香精,除使用乙醇作香精原料的溶剂外,有时也配合使用丙二醇。

③丙二醇的水溶液不易冻结,40%的丙二醇水溶液到-20℃仍不冻结。

对食品有抗冻作用。

2、甘油,又名丙三醇1)性状与性能无色透明或微黄色的糖浆状液体。

无臭,有甜味,沸点290℃(分解)。

纯粹的甘油冷却至0℃时,可以慢慢结晶出来,此晶体熔点为17.8℃。

甘油可与乙醇、水混溶,但不溶于乙醚、氯仿、己烷、油脂等非极性有机溶剂中。

甘油具有吸湿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其水溶液呈中性。

遇强氧化剂能爆炸。

2)应用难溶于水的防腐剂、抗氧化剂、色素等在添加于食品前,可使用甘油作为溶剂。

食用香精,除用乙醇作香精原料的溶剂外,有时也配合使用甘油,如在有些食用水溶性香精中约配用5%的甘油。

二、消泡剂在食品加工如发酵、搅拌、煮沸、提取和浓缩等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影响正常操作的进行,必须及时消除或防止泡沫的产生。

例如大豆磨成豆浆,然后制成各种豆制品的生产中会产生大量泡沫,特别是煮浆的过程中。

在加工高淀粉、高含量蛋白、糖、油脂的植物性原料时,会产生大量泡沫,导致物料随泡沫溢出,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严重影响加工设备和车间的清洁卫生;在煎炸过程中,由于煎炸用油精制不充分(含有磷脂),煎炸的食物中含有使油料起泡的成分或者煎炸用油是混合油,很容易起泡溢出,造成经济损失及伤害操作工人,在明火加热的情况下还易引起火灾。

脂类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脂类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模块二脂类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一、选择题1.油脂在加热过程中冒烟多和易起泡沫的原因是油脂中含有()A.磷脂B.不饱和脂肪酸C.色素D.脂蛋白2.花生四烯酸是()A .十八碳三烯酸 B.十八碳二烯酸 C.二十二碳六烯酸 D.二十碳四烯酸3.亚油酸是()A.十八碳三烯酸B.十八碳二烯酸C.二十二碳六烯酸D.二十碳四烯酸4.下列脂肪酸中,非必需脂肪酸是()A.亚油酸B.亚麻酸C.油酸D.花生酸5.脂肪酸的沸点随碳链长度的增加而()A.升高B.降低C.不变D.变化不定6.下列那个指标是判断油脂的不饱和度的是()A.酸价B.碘值C.酯值D.皂化值7.油脂在加热时易起泡沫,冒烟多,有臭味是因为油脂中含有下列那种物质的原因()A.甘油B.脂肪酸C.磷脂D.糖脂8.下列脂肪酸中,必需脂肪酸是()A.亚油酸B.棕榈酸C.油酸D.草酸9.脂肪酸的沸点随碳链长度的减小而()A.升高B.降低C.不变D.变化不定10.油脂脱酸常用的方法是()A.吸附B.中和C.沉淀D.蒸馏11.食品工业要控制油温在下面那个温度作用,并且油炸油不易长期使用()A.120℃B.130℃C.125℃D.150℃12.油脂的脱胶主要是脱去油脂中的()A.明胶B.脂肪酸C.磷脂D.糖类化合物13.按碘值大小分类,干性油的碘值在()A.小于100 B.100~120 C.120~180 D.180~19014.某油有A、B、C三种脂肪酸,则可能存在几种三酰基甘油酯( )A.3B.8C.9D.2715.下列哪一项不是油脂的作用。

( )A.带有脂溶性维生素B.易于消化吸收风味好C.可溶解风味物质D.吃后可增加食后饱足感16.下列脂肪酸不属于必须脂肪酸的是( )A.亚油酸B.亚麻酸C.肉豆蔻酸D.花生四烯酸17.油脂劣变前后,油脂的总质量有何变化( )A.减少B.增大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18.油脂劣变反应的链传播过程中,不属于氢过氧化物(ROOH)的分解产物( )A.R-O-RB.RCHOC.RCOR′D.R.19.在油的贮藏中最好选用下列哪种质地的容器( )A.塑料瓶B.玻璃瓶C.铁罐D.不锈钢罐20.油脂的化学特征值中,下列那项的大小可直接说明油脂的新鲜度和质量好坏()A.酸值B.皂化值C.碘值D.二烯值21.脂肪酸的分解代谢方式中,最主要的分解途径是()A.α-氧化B.β-氧化C. ω-氧化D.其他22.软脂酸经活化、β-氧化至彻底分解成CO2和H2O,共生成多少分子A TP ()A.38B.129C.131D.14723.脂肪酸的β氧化发生在()A.细胞液内B.高尔基体内C.线粒体内D.核糖体内24.脂肪酸进行β-氧化()A.需先活化B.不需活化C.后活化D.其它25.人体缺了什么不会造成明显危害?()A.蛋白质B.糖C.脂D.维生素二、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脂类能形成β晶体结构( )A.豆油B.奶油C.花生油D.猪油2.影响油脂自氧化的因素()A.油脂自身的脂肪酸组成B.H2O对自氧化的影响C.金属离子不促俱自氧化D.光散化剂对自氧化的影响3.脂肪水解生成的产物是()A甘油 B 氨基酸 C 脂肪酸 D 葡萄糖4.关于酸价的说法,正确的是()A.酸价反应了游离脂肪酸的含量B.新鲜油脂的酸价较小C.我国规定食用植物油的酸价不能超过6D.酸价越大,油脂质量越好5.油脂经长时间加热可以引起油脂()A.粘度增加B.粘度下降C.碘值上升D.碘值下降6.脂肪是由下列那些物质脱水结合而成()A.脂肪酸B.复合甘油酯C.单纯甘油酯D.甘油7.下列那学方法是油脂的制取方法()A.压榨法B.机械分离法C.浸出法D.熬炼法8.油脂在食品中的作用有()A.提供热量B.提供润滑口感C.传热介质D.赋予食品香酥风味9.油脂的热解不会使()A.平均分子量升高B.粘度增大C.I2值降低D.POV值降低10.以下属于简单脂类的是()A.糖脂B.磷脂C.脂肪D.蜡11.影响油脂自动氧化的因素有()A.受热B.水分活度C.重金属离子D.血红素12.防止酸褐变的方法()A.加热到70℃~90℃B.调节PH 值C.加抑制剂D.隔绝空气13.下列属于复合脂的有()A.卵磷脂B.脑磷脂C.糖脂D.蜡14.油脂的精练包括哪些步骤()A.脱胶B.脱酸C.脱色D.脱臭15.下列属于衍生脂类的有()A.蛋白质B.脂肪酸C.高级醇类D.烃类16.下列哪些油脂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A.大豆油B.猪油C.牛油D.花生油17.能够表征脂肪特点的重要指标有()A.酸价B.皂化值C.酯值D.不皂化物18.根据磷脂组成中醇基部分的种类可分为哪两类()A.甘油磷脂B.非甘油磷脂C.卵磷脂D.神经鞘磷脂19.下列哪些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较多()A.肥肉B.植物油C.卵黄D.动物的脑20.氢化后的油脂具有哪些特点()A.油脂熔点高B.油脂塑性改变C.抗氧化能力增强D.防止回味21.脂肪的代谢包括()A.甘油的代谢B.脂肪酸的代谢C.转氨基作用D.其他22.属于β-氧化的历程的是()A氧化B还原C加成D硫解23.脂肪酸活化后,β-氧化反复进行,需要下列哪一种酶参与()A.脂酰CoA脱氢酶B.β-羟脂酰CoA脱氢酶C.烯脂酰CoA水合酶D.硫解酶24.脂肪酸β氧化需经()A.活化B.肉毒碱携带C.丙酮酸携带D.其它三、填空1脂类的元素组成主要为、、三种,有的还有、。

食品生物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生物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生物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食品行业也在不断研发新的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

其中,食品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于肉制品加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食品生物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一、肉制品中的食品酶食品酶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纯化酶制剂,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肉制品中常用的催化剂酶谷氨酸酶,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大量生产。

谷氨酸酶能够改善肉质的风味和储存稳定性,提高产品的质量。

此外,蛋白酶、淀粉酶等也可以通过食品生物技术手段生产,实现精确的酶活。

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还能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发酵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应用食品生物技术,研发和使用独特的菌种,可以有效改善肉制品的风味和质地。

例如,通过利用嗜酸菌进行发酵,可以使肉制品具有特殊的酸味,增加产品的鲜美度。

此外,在腌制和熟化的过程中,利用食品生物技术生产的发酵剂能够快速发酵,缩短熟化时间,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三、肉制品中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加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食品生物技术,研发和应用新型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有效改善产品的质量和延长保鲜期。

例如,利用发酵产物中的乳酸、醋酸等有机酸,可以作为天然的食品酸味调味剂,提高产品的风味。

此外,食品生物技术还可以用于生产天然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降低产品中防腐剂的使用量,减少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四、肉制品中的基因改良技术基因改良技术是食品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基因改良技术,可以在肉制品加工中实现对肉质和营养成分的调控。

例如,通过基因改良技术,可以提高肉禽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基因改良技术还可以用于改良动物饲料,提高肉禽营养价值,使产品具有更好的口感和口感。

总结起来,食品生物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

维生素B6在健康食品和养生中的应用

维生素B6在健康食品和养生中的应用

重新认识维生素(5)--Vb6---臻之膳健康食品4000-520-017中文名称:维生素B6英文名称:vitamin B6定义:所有呈现吡哆醛生物活性的3-羟基-2-甲基吡啶衍生物的总称。

主要是吡哆醛、吡哆胺和吡哆醇,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其磷酸化形式是氨基酸代谢过程的辅酶,如转氨酶的辅酶。

维生素B6(Vitamin B6)又称吡哆素。

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遇光或碱易破坏,不耐高温。

一种含吡哆醇或吡哆醛或吡哆胺的B族维生素。

1936年定名为维生素B6。

维生素B6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及乙醇,在酸液中稳定,在碱液中易破坏,吡哆醇耐热,吡哆醛和吡哆胺不耐高温。

维生素B6在酵母菌、肝脏、谷粒、肉、鱼、蛋、豆类及花生中含量较多。

维生素B6为人体内某些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多种代谢反应,尤其是和氨基酸代谢有密切关系。

临床上应用维生素B6制剂防治妊娠呕吐和放射病呕吐。

[分子式1]《中国药典》C8H11NO3 · HCl[分子式2] 常用分子式C8H10NO5P[分子式3] 吡哆醇C8H11NO3[分子式4] 吡哆醛C8H9NO3[分子式5] 吡哆胺C8H12N2O2一般而言,人与动物的肠道中微生物(细菌),可合成维生素B6,但其量甚微,还是要从食物中补充。

其需要量其实与蛋白质摄食量多寡很有关系,若吃大鱼大肉者,应记住要大量补充维生素B6,以免造成维生素B6缺而导致慢性病的发生。

男成人2.0mg妇女1.6mg妊娠2.2mg哺乳2.1mg婴儿0.3~0.6mg11岁以下1.0~1.4mg男孩、女孩1.4~2.0mg最大使用量为4-50mg,毒性剂量未知。

生理作用及现象维生素B6群很快地会被转化成辅脢pyridoxal phosphate 与pyridoxamine phosphate,此两种脢与蛋白质的代谢关系很密切,pyridoxal phosphate是下列脢的置换物质:胺基酸代谢时胺基转移所需,尤其对甲硫胺基、胱胺酸、半胱胺酸等。

维生素在食品中的应用

维生素在食品中的应用

损失因素
主要因素有: ①氧化(在空气中); ②加热(包括温度和时间); ③金属离子的影响; ④pH; ⑤酶的作用; ⑥水分; ⑦照射(光或电离辐射)。 以及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 维生素的损失除了食品加工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加工前各种因
素所影响。这包括食品原料的品种、成熟度、土壤、肥料、气候、水 分、光照、采收,以及动物的饲养管理和宰后处理等。现就几种主要 的食品加工操作对维生素影响介绍如下。
那么,我们平时在吃的米饭是精米还是糙米?
所谓精米,就是精磨后的精白大米,去掉了糠皮和糊粉层,相对于普通大米 ,“精米”含糠更少,含其他杂质也更少,(高精度大米)的外观亮度更高,制成 的米饭更白,口感一般好于普通大米。但是,由于加工精度更高,富含蛋白 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米胚和皮层去掉的更多。因此“精米”的营养含量 要明显低于普通大米 。
近年来,为满足国内食品冻干的发展需要,科技工作者研 制出国产的冻干设备,开发新的冻干工艺,提高我国食品 出口的档次,获得较高的附加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食品冻干的种类很多,并且不断推广到食品加工的各个领 域中,其中包括:
① 方便食品领域。高档次的方便面和方便米饭,以及方便调料; ② 即食汤料领域。各种冻干蔬菜、冻干肉类、水产品、冻干调味品以 及经过合理调配而制成的各种汤料(可即冲即饮); ③ 颗料蔬菜领域。多种蔬菜粉碎混合,冻干后成颗料,营养丰富,味 道好,食用方便,适合老人小孩食用; ④ 粉末蔬菜领域。将冻干技术与超微粉碎技术相结合,将蔬菜水果制 成易消化的粉末,制成保健品; ⑤ 速溶饮品领域。有冻干咖啡、速溶茶等; ⑥ 营养保健品领域。冻干人参、冻干鹿茸、冻干蜂蜜、冻干蜂王浆粉、 冻干花粉、牛初乳、芦荟粉等。
脂溶性维生素的破坏与脂类氧化的机理相似,维生素A、 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都不同程度地受脱水所影响,其损失 量依产品特性而异。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为反式构型时生 物活性最大,任何能引起它由反式转变为顺式异构体的理 化因素如加热等都可影响其生物活性。此外,其分子结构 中高度不饱和的双键亦使其对自动氧化的破坏作用非常敏 感。

《食品添加剂》课程标准

《食品添加剂》课程标准

《食品添加剂》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的学科。

(2)课程任务:《食品添加剂》主要针对食品加工、食品检测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食品加工、检测等相关岗位运用食品添加剂基本理论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如何提高食品添加剂在加工和贮运食品中的效用,以及如何保障在食用中的安全性和营养性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等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有《乳品生产技术》、《肉品加工技术》、《焙烤食品生产技术》、《果蔬加工工艺学》等食品工艺类课程。

2 .学习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食品添加剂对改善食品品质、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率、延长食品保质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为依据,学会在食品加工中科学、准确、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具体如下:(1)素质目标。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目标。

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清洁生产、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熟悉各类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或定义,了解或掌握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机理,掌握一些常用食品《食品添加剂》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8041026) 制定()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 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承担单位(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制定口期(2022年10月)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添加剂的性能及使用,了解一些食品添加剂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

微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生产中的应用食品加工生产中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每一环节都要保证食品的质量,才能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微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生产中的应用充分地解决了一些问题,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微生物技术能够制造出一些常规工艺无法生产的食品,同时让一些食品制作的过程变得简单,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1. 微生物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制作出许多食品,例如酸奶、面包、啤酒、葡萄酒等。

其中,酸奶生产是微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生产应用的成功代表。

通过对乳中的乳酸菌进行发酵,制成了酸奶,使得牛奶的保存时间更久,口感也更好。

面包发酵中加入的酵母,能够加速面糰中的发酵,让面包变得松软、有弹性。

2. 微生物代谢技术微生物代谢技术可以提取出食品中的有用成分,制造成一些营养成分丰富的食品。

例如,撒哈拉胶可以通过微生物代谢技术萃取出来,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可以制成低卡路里的糖或糖替代品,让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安心食用。

而利用发酵菌分解玉米、甜菜等中的糖分,还可以生产出丝绸般的甜菜糖醇,这种糖醇的热量是蔗糖的一半,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营养丰富、低热量的需求。

3. 微生物生物学方法微生物生物学方法可以制作出具有生物功效的食品,让消费者食用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例如,利用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微生物种类,可以生产出益生菌饮品、酸奶等,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帮助消化吸收,还有助于减肥瘦身、美容养颜等。

此外,利用微生物生物学方法还可以生产出豆奶、豆腐等大豆制品,不仅具有营养均衡,而且对素食主义者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总结微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微生物进行合理利用,可以使得食品加工制作更加高效、经济,同时可以制造出更多种类、更具生物功效、更加营养丰富的食品,实现了节能环保、绿色健康的食品生产。

而在消费者看来,微生物技术食品并不会失去原有的口感和质量,反而能够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的食品选择,感受到微生物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健康和美味。

996-习题作业-水溶性维生素 习题作业

996-习题作业-水溶性维生素 习题作业

11.维生素 B6 的来源少,仅在动物性食品中存在。 12.植物性食品中富含维生素 B12。 13.生育酚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 14.维生素 B12 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品。 15.没有维生素 B1 就没有机体的能量代谢。 16.烟酸烟酰胺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动物性食品中主要存在烟酸,植物性食品中主要存在烟 酰胺。 17.维生素 C 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
黄素蛋白组成成分 巨幼红细胞贫血
维生素 B12
脱羧酶的辅酶
坏血病
维生素 C
羟化反应和还原作用
癞皮病
六、判断题 1.维生素 B5 又名 Vpp,它包括两种物质,是抗癞皮病维生素。 2 维生素 C 又名抗坏血酸,人体缺乏时容易得坏血症。 3.当人体缺乏维生素 C 时会引起佝偻病。 4 水溶性维生素的化学性质都不稳定,在烹饪加工过程中都会引起破坏。 5 虾类忌与富含维生素 C 的原料同烹。 6.每天吃苹果,就能获得充足的维生素 C。 7 维生素 B2 有助于铁的吸收、转运和储存。 8.大豆类几乎不含维生素 C。 9.水溶性维生素几乎无毒,因此可大量补充。 10.维生素 B1、B2 均参与了能量代谢。
转化来
的。
6辅酶A是由维生素
转化来的,分子中的活性基团是

7.维生素B6又名吡哆素,它包括


8.生物素是多种
酶的辅酶,催化生物体内
三种化合物。 的固定及羧化反应。
9.由于维生素

的缺乏会导致皮炎。
10.由于维生素

的缺乏会导致贫血病。
11.在人体内具有还原能力的维生素是



12.患有神经炎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模块六 维生素与食品加工
项目三 水溶性维生素 习题作业

营养素含量分析及其在食品标识中的应用

营养素含量分析及其在食品标识中的应用

营养素含量分析及其在食品标识中的应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食品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食品不仅仅是我们的能量来源,也同时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许多必需的营养素。

因此,对于食品的营养素含量分析,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食品的营养素含量分析对于因为自然因素国家之间的差异、政府市场规则,科学实验等等原因导致的具有差异的食品营养计量单元,最新版的 FNDDS 提供了以下食品组:- 桶装/罐装/瓶装单一食品,其中还分为植物、蛋白质产品、奶制品、油脂、糖类、混合食品和各种饮料。

- 前述各类食品的含能价( kcal)和包括铁、锌、维生素C、维生素D、钙、铜、镁和某些碳水化合物的多项营养素。

- 主菜如肉、禽、鸡蛋和鱼,以及撑起食品组织的副支配准则:观察食物的历史和传统,以及营养学、食品科学知识。

例如,薯片是油炸食品,本不属于正式的主菜食品,而快餐薯条则经过多年市场拓展,现已成为主菜食品。

对于每个食品,都要进行严格的营养素含量分析,包括含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钙、镁、钾、铁、锌、铜以及维生素A、C、D、E、K、B6、B12等等。

一般情况下,这些分析是基于食品样品的分析来进行的。

食品样品经过精确的称量和处理后,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来确定食品中各种营养素的数量。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计算每个食品中每个营养素的百分比含量,从而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

营养素含量分析在食品标识中的应用食品标识是向消费者传达有关食品成分和营养价值的重要手段。

根据食品标识,消费者可以选择哪些食品最适合他们的健康和营养需要。

因此,对于食品的营养素含量分析,在食品标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食品标识中包含的信息通常是营养成分表,可以显示每种食品中的成分和营养素的数量。

这些信息是基于食品营养素含量分析结果来确定的。

标签上所列出的营养数据可以让消费者比较不同食品的营养价值,并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食品。

营养素含量分析和标签信息也可以用来对健康保健进行指导。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标准2024年09月19日目录一、基础信息 (3)(一)课程概况 (3)二、课程性质和定位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定位 (3)三、课程目标 (4)(一)课程目标描述 (4)(二)课程目标分解 (4)(三)课程目标关联毕业要求 (4)(四)达成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实施路径 (4)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5)(一)教学内容与学时 (5)五、教学实施条件 (8)(一)师资团队 (9)(二)实践教学设施 (9)(三)教学资源 (9)六、课程实施与考核、评价 (9)(一)教学模式与方法 (9)(二)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9)七、其他 (10)(一)其他 (10)一、基础信息(一)课程概况课程名称:食品仪器分析技术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修读学期:第2或3学期课程类型:B类(理实一体课)考核方式:考试学时:56(其中理论20+实训36)、30(综合实训)学分:3.000二、课程性质和定位(一)课程性质一、食品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前导课程有基础化学、分析化学与实验技术、食品检测理论及实验技术、高等数学、物理学,等等;后续课程有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综合实训等。

二、本课程积极落实党的二十大“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精神,对接乡村振兴绿色发展(食品农产品供给安全)产业,校企双元合作开发,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同步,以国家教学标准为依据,紧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突出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职业准则,弘扬工匠精神,实现食品质量安全与高职实践育人理念有效结合。

三、当前,食品分析检验在保障测定灵敏度、准确度的前提下,正朝着简易、快速、微量、可同时测量若干成分的自动化仪器分析检验方向发展。

许多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仪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食品分析检验中,为食品的开发与研究、食品的安全与卫生检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食品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生产技术》课程标准目录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1课程定位 (1)1.2设计思路 (1)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1)2.1工作任务 (1)2.2课程目标 (2)三、课程内容 (3)四、内容标准 (6)模块一:课程概述 (6)模块二: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 (6)模块三果蔬制品生产技术 (7)模块四肉制品生产技术 (11)模块五乳制品生产技术 (15)模块六谷物食品生产技术 (21)模块七水产食品生产技术 (26)模块八饮料生产技术 (29)模块九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32)五、实施建议 (34)5.1教材编写 (34)5.2教学方法 (34)5.3教学评价 (35)5.4教学资源 (35)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食品加工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为培养食品类专业学生的食品加工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应用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研究食品资源利用、生产和贮运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各种食品生产加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专业学生先修课程为《基础化学》、《食品加工原理》、《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等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综合运用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进行实践操作的一门课程。

1.2设计思路《食品生产技术》依据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采取“必需、适度、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完成课程所需的基本能力要求来构建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通过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应用项目任务的完成来编排教学内容。

本课程在第二学年下半学期开设,总学时为96学时(理论48学时,实践48学时),学分为6学分。

除模块一、模块二为必修外,不同班级按培养方向及学生意愿选择相关模块及项目组合。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工作任务本课程以果蔬制品、肉制品、乳品、焙烤食品等生产、检验、质量控制的技术及能力培养为建设要旨,以典型食品生产为工作任务内容,结合食品类相关国家标准,在我校食品科技园各个实训车间完成各项学习内容。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8维生素与畜禽营养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8维生素与畜禽营养

项目八维生素与畜禽营养任务一脂溶性维生素任务二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既不是畜禽体能量的来源,也不是构成畜禽组织细胞的物质,而是一类畜禽代谢所必需且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抗应激、激发和强化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改善畜禽产品品质、预防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疫病等作用。

各种维生素的作用是特定的,相互间不能代替,也不能被其他养分替代。

目前已确定的维生素有14种,按其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知识点一: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有相当数量贮存在畜禽体组织中,摄入过量会引起中毒,造成代谢和生长障碍,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3,维生素E和维生素K很少有中毒现象。

缺乏时一般与它们的功能相联系,有特异的缺乏症。

脂溶性维生素易受光、热、湿、酸、碱、氧化剂的破坏。

维生素K可由消化道微生物合成足够的数量,维生素D可由紫外线作用形成并满足或部分满足畜禽需要,维生素A、维生素E都必须由日粮提供。

一、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视黄醇)(一)理化特性只存在于畜禽体内,植物体内不含维生素A,只含有维生素A原。

(二)生理功能与缺乏症1.维持畜禽在弱光下的视力维生素A是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成分,而视紫红质具有维持暗视觉的功能。

当维生素A缺乏,视紫红质合成减少,对弱光的敏感度降低而产生夜盲症。

2.维持上皮组织的健康维生素A与黏液分泌上皮的黏多糖合成有关。

缺乏维生素A时,上皮组织干燥和过度角质化,可引起腹泻,眼角膜软化、浑浊,干眼,流泪和分泌脓性物等多种症状。

畜禽也易受细菌侵袭而患感冒、肺炎、肾炎和膀胱炎等。

脱落角质化细胞在膀胱和肾产生尿道结石。

3.促进幼龄畜禽生长维生素A能调节蛋白质、糖类、脂肪及矿物质代谢。

缺乏时,使蛋白质合成及骨组织发育受阻,造成幼龄畜禽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生长受阻。

长期缺乏时,畜禽肌肉脏器萎缩,甚至死亡。

4.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维生素A缺乏时,软骨上皮的成骨细胞活动受影响使骨变形,压迫中枢神经,出现运动失调,痉挛、麻痹等症状。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4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4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和其他食品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基本职业素质课程,主要阐述食品原料的基本组成及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主要生化变化。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及其原料的组成、性质、结构、功能以及食品成分在加工、储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通过培养食品专业技术领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食品安全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从而为食品职业综合能力(控制食品原料在选择、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过程中的产品质量,针对不同食品原料采取不同的加工工艺与参数,对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做出正确判断和改进等)的培养提供重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课程设计秉承工学结合、项目驱动、学训结合的原则,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突出“校企合作”,体现为后续课程服务、为行业和企业服务的宗旨,积极打通产学合作的培养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特色,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1. 突出课程的职业性以食品的基本(营养)成分知识为主线,以食品加工过程常见的生化变化(反应)为引申,以各种类型的食品特性为拓展组建教学模块。

坚持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科普知识与日常生活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食品企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突出课程的职业性。

2.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以基础知识认知、通用职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为逻辑主线,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学习性项目任务或案例中,学训结合,所选任务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3.突出课程的开放性以典型食品原料及成分特性为主要实践训练项目,结合企业真实工作任务、顶岗实习等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食品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技术等各种基本职业技能。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对学生全天候开放,加大技能性、综合性与探索性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

谷维素、谷甾醇、肌醇、植酸在食品中的应用

谷维素、谷甾醇、肌醇、植酸在食品中的应用

谷维素、谷甾醇、肌醇、植酸在食品中的应用1 谷维素在食品中的开发应用谷维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且其耐热性优于BHA、BHT 和维生素E。

因此可作为功能性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面点、肉乳、水产以及水果蔬菜等食品中。

1.1 面点制品中的应用谷维素用于饼干、速煮面时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当它与一些氨基酸(甘氨酸、苏氨酸、门冬氨酸、酪氨酸等) 并用时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罗嗣良将0.1%, 0.25%的谷维素分别添加到月饼中与为添加谷维素的月饼在自然室温下贮存一个月, 品评结果显示: 对照组油(月毫, hao) 严重, 味差, 有苦涩味, 不能食用; 0.1%谷维素组无油(月毫, hao)味, 色香味正常; 0.25%谷维素组无油(月毫, hao)味, 还保存有新鲜的色香味。

试验中还发现月饼中添加谷维素还有一定的抗霉作用, 添加谷维素的月饼在试验期间均未生霉, 未添加的月饼在试验后期便出现霉变现象。

月饼存放25 天的检菌(细菌总数) 结果显示: 对照组980 个/g; 0.1%谷维素组270 个/g; 0.25%谷维素组250 个/g。

再将以上样品存放73 天检查, 对照组已发黏, 严重(月毫,hao) 变; 0.1%谷维素组微弱变酸; 0.25%谷维素组仍正常。

1.2 肉制品及水产品中的应用罗嗣良将0.1%, 0.5%的谷维素分别添加到香肠中放入37℃恒温箱中28 天, 测定过氧化值(POV): 对照组162.44 mep/kg; 0.1%谷维素组9.33 mep/kg; 0.5%谷维素组6.66 mep/kg。

同时发现对照组(月毫, hao) 味严重;谷维素组无(月毫, hao) 味, 且0.5%谷维素组仍有香味。

日本田中良治将0.1%谷维素和0.01%芝麻酚添加到海水鱼的盐渍干品中, 发现抗氧化效果良好, 保存时间延长。

同时田中良治认为芝麻酚的抗氧化作用虽强, 但价格昂贵, 而将芝麻酚与谷维素并用, 可取得最佳的抗氧化效果。

模块化饮食法有哪些好处?

模块化饮食法有哪些好处?

模块化饮食法有哪些好处?我们说一下模块化饮食法的好处。

1.饮食热量摄入准确。

模块化饮食食材表里的食物,热量的估算都比较保守,按照这个食材表来选择食材,热量摄入一般只会少不会多。

比如水果,每份近似热量是100千卡。

但实际上这里面的水果,绝大多数热量均略低于100千卡。

食材表里只有个别数据,每一份的热量稍高于表中所标示的热量,但这点误差很容易被其他食物均衡掉。

2.省事。

不用单独计算食物热量,就能完全掌控每日的热量摄入。

3.营养均衡。

因为规定了九大类食物,每日的饮食必须都包括,所以营养均衡全面,不但能减肥,对健康还有好处。

不像平时很多减肥方法,在营养构成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比如备受争议的阿特金斯饮食法,他的营养结构就非常不均衡,所以在减肥的过程中,对健康是有潜在危害的。

这也是营养学界普遍不接受阿特金斯减肥法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人在使用模块化饮食法之前,营养方面根本没有这么全面,经常只是吃很少种类的食物,或者用快餐解决问题。

模块化饮食法不但帮助他们减肥,而且也帮助他们完善了饮食营养。

关于营养均衡,有些人可能不以为然,认为我每天多少吃点水果蔬菜就差不多了。

或者说哪怕每天的食物都一样,只要有肉有菜有粮食,不就行了吗?实际上可没那么简单。

均衡足量的营养,需要多样化而且足量的饮食。

一种或几种食物里面不可能包含我们所需要的所有营养。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膳食黄酮,或叫植物黄酮,我们觉得就是一种营养,其实这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营养大类,目前一共发现有6000多种,统称叫生物类黄酮。

类黄酮主要有六类,包括:花青素、黄酮醇、黄烷醇、黄酮、黄烷酮和异黄酮。

是植物多酚的一个亚类。

*花青素在自然界中大概发现了400多种。

花青素含量高的食物有樱桃、萝卜、甘蓝、红色洋葱和红葡萄酒(50~150毫克/百克)。

但花青素不稳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容易被破坏。

*黄酮醇是存在最广泛的一类类黄酮。

富含黄酮醇的蔬菜有椰菜、甘蓝、韭菜和洋葱(15~40毫克/百克),苹果、蓝莓、葡萄和番茄中也含有黄酮醇,但主要存在于水果的果皮当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六维生素及激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单选题答案1.A2.C3.D4.5.B 6.A 7.A 8.C 9.B 10.D 11.A 12.D 13.A 14.B15.D16.A 17.A 18.D 19.D 20.A 21.B 22.A 23.C 24.A 25.B 26.D 27.D 28.D 29.A 30.C 31.C 32.C 33.D 34.B35.C 36.A 37.C 38.A 39.C、不定项选择题答案1.ACD 2.AD 3.BD 4.ABD 5.AC 6.ABCD 7.AB 8.ABC 9.AD 10.AC 11.ACD 12.ABD 13.BD 14.CD 15.ABC 16.ACD 17.ABC 18.ABC 19.BCD 20.BCD 21.ACD 22.AD 23.ABC 24.ACD 25.AB 26.ABD 27.BD 28.ACD 29.ABC30.ABC三、填空题1、1,25-二羟基衍生物2+2、K、Ca3、萜、糖、固醇4、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转氨酶5、11-顺视黄醛6、坏戊烷多氢菲7、焦磷酸硫胺素8、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PP9、黄素单核苷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B210、泛酸、-SH11、吡哆醇、吡哆胺、吡哆醛12、羧化、CO213、B2、PP14、叶酸、B1215、C、A、E16、B1、A17、A、D、E、K18、维生素D、维生素A、维生素E19、生育酚、a—生育酚、维生素B520、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食物、饮用水、食盐21、3-胡萝卜素、夜盲症22、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黄素单核苷酸、辅酶I、辅酶n四、名词解释1、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

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所以虽然需要量很少,每日仅以mg 或ug 计算,但必须由食物供给。

2、维生素A、D、E、K 均不溶于水,而能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苯及氯仿等)中,故称为脂溶性维生素。

3、一类能溶于水的有机营养分子。

其中包括在酶的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的 B 族维生素以及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

4、生物利用率是指一种所摄人的营养素被肠道吸收,在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或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

五、判断题1、X2、X 3 、V 4、V5、V 6、X 7、V 8、X 9、X 10、V11、X 12、V 13、V 1、4 V 15、V 16、V17、X 18、V 19、X20、X 21、V 22、X 23、V 24、X 25、X26、V 27、X 28、X29、X 30、X六、简答题1、答:维生素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需要量很少,但对维持健康十分重要。

维生素根据溶解性能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水溶性维生素有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 i、B2、B6、B12、烟酸、叶酸、胆碱和维生素C等。

2、答:①维生素或其前体都在天然食物中存在,但是没有一种天然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维生素。

②它们在体内不能提供热能,一般也不是机体的组成成分。

③它们参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需要量极少,通常以毫克、有的甚至以微克计,但是绝对不可缺少。

④它们一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

3、答:①膳食的组成,它可影响肠道停留时间、粘度、乳化特性和pH :②维生素的形式(这些形式对吸收速度和程度、易于转化为代谢活性形式(如辅酶)的能力以及代谢功效等方面各不相同);③特定维生素与膳食组分(如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脂肪)的相互作用,此作用会影响维生素的肠道吸收。

4、答:①膳食的组成,它可影响肠道停留时间、粘度、乳化特性和pH :②维生素的形式(这些形式对吸收速度和程度、易于转化为代谢活性形式(如辅酶)的能力以及代谢功效等方面各不相同);③特定维生素与膳食组分(如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脂肪)的相互作用,此作用会影响维生素的肠道吸收。

5、答:目前维生素有三种命名系统,一是按发现的历史顺序,以英文字母顺序命名,如维生素A、B、C、D、E 等。

二是按其特有的生理和治疗作用命名,如抗干眼病因子、抗癞皮病因子、抗坏血酸等。

三是按其化学结构命名,如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等。

根据溶解性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和维生素K ;水溶性维生素有B 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 1、B2、B 6、B 12、烟酸、叶酸、胆碱、另有维生素C 等。

6、答:维生素B1是糖代谢中辅羧酶的重要成分。

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碳水化合物的正常代谢。

维生素B1 是作为碳水化合物氧化过程中的一种辅酶起作用的。

如果膳食中维生素B1 摄入不足,碳水化合物代谢就会发生障碍。

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首先影响神经系统,因为神经系统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

同时,碳水化合物一些代谢不完全的产物,如a- 酮酸,在血液中蓄积还会导致酸碱平衡紊乱。

维生素B i摄入不足时,轻者表现为肌肉乏力、精神淡漠和食欲减退,重者会发生典型的脚气病,重病人可引起心脏功能失调、心律衰竭和精神失常。

7、答: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生成。

核黄素在体内以两种辅基形式,即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黄素单核苷酸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黄素蛋白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与能量生成;参与色氨酸转变为烟酸、维生素B6 转变为磷酸吡哆醛的过程;参与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提高机体对环境应激适应能力。

人类缺乏核黄素后,可导致物质代谢紊乱,表现为唇炎、口角炎、舌炎、阴囊皮炎、脂溢性皮炎等症状。

核黄素缺乏会影响维生素B6 和烟酸代谢。

由于核黄素缺乏影响铁的吸收,易出现继发缺铁性贫血。

8、答:维生素PP又名维生素B5、烟酸,或称尼克酸,即抗癞皮病维生素,是吡啶衍生物,有烟酸和烟酰胺两种物质。

烟酰胺是烟酸在体内的重要存在形式。

烟酸为白色或淡黄色晶体或结晶体粉末。

无臭或有微臭。

味微酸。

熔点236-237C。

溶于水,易溶于沸水、沸乙醇、碳酸钙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不溶于乙醚。

烟酰胺白色结晶粉末。

无臭,味苦。

熔点128-131 Co 易溶于水、乙醇和甘油。

维生素B5,性质很稳定,不易被酸、碱及热破坏,是各种维生素中最稳定的一种。

9、答:维生素C 参与组织胶原的形成,保持细胞间质的完整,维护结缔组织、骨、牙、毛细血管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促进创伤与骨折愈合。

缺乏维生素 C 发生坏血病,出现牙齿松动、骨骼变脆、毛细血管及皮下出血。

维生素C 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促进生物氧化过程。

缺乏维生素C 会降低人体谷胱甘肽的浓度,损害人体抗氧化系统。

维生素 C 能促进机体对铁的吸引和叶酸的利用。

维生素C 是抗氧化剂,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参与肝脏解毒、阻断亚硝胺形成、增强机体应激能力的作用,可促进抗体生成和白细胞的噬菌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严重缺乏维生素C,将出现坏血病,症状是:创口、溃疡不易愈合;骨骼、牙齿等易于折断或脱落,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引起皮下、粘膜、肌肉出血等。

机体里缺Vc 时,容易疲乏,嗜眠、全身不适,体内不定部位的疼痛(肌肉、关节),易患感冒,喉炎牙齿出血,呼吸恶臭,有时皮下瘀血斑、贫血、心跳等。

10、答:缺乏维生素A 会导致夜盲症,干眼病,表皮细胞角化等。

主要食物来源是鱼类,胡萝卜等绿色蔬菜,蛋黄,牛奶等。

缺乏维生素D 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佝偻病和软骨病,主要食物来源是鱼肝油,奶油,用紫外线照射的牛奶。

缺乏维生素C 会导致坏血病牙龈出血,易疲乏,创口溃疡不易愈合等。

主要食物来源是蔬菜和水果。

缺乏维生素B1 可导致脚气病,胃肠蠕动缓慢,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主要食物来源是酵母,谷类,肝等。

11、答:维生素K 能促进肝脏对凝血酶原的合成;维生素K 可以加强对纤维蛋白原的凝血作用;维生素K 可以增加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功能,使平滑肌保持应有的张力和收缩能力;维生素K 能够增强体内甲状腺内分泌活性。

一旦出现缺乏维生素K 时,造成凝血时间延长,常发生皮下、肌肉及胃肠道出血。

12、答:叶酸在体内转化为四氢叶酸的形式,在代谢中作为一碳单位的载体,参与核苷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尤其是为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提供甲基,所以叶酸缺乏时,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将受到抑制,如幼红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将受到抑制,细胞的分裂速度降低,核内染色质疏松,细胞体积增大,导致巨红细胞性贫血病。

七、论述题1答:①食品贮藏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食品长时期贮藏不仅降低食品的感官质量,同时也降低营养价值。

在此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是一个重要方面。

②清洗与整理:清洗是水果、蔬菜加工前的预处理过程。

一般在清洗过程中维生素损失少。

但要注意防止挤压、碰撞等机械损伤。

以免引起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及酶促褐变等发生。

③烫漂及沥滤:④冷冻:冷冻食品的维生素损失通常较小,但水溶性维生素在整个冷冻期间,由于冷冻前的烫漂或肉类解冻可发生中等、有时甚至大量的维生素损失(10%〜44%)。

冷冻水果的损失则主要是维生素C转移到解冻时的渗出物中所致。

⑤脱水;⑥加热;⑦食品添加剂;⑧辐射;⑨碾磨。

2、答:食物真正的营养价值,既取决于食物原料的营养成分,还取决于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保存率。

因此,烹饪加工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

(1)最好用流水冲洗,不可在水中浸泡;(2)煮菜时要等水开后再将菜下锅,汤和菜一起进食;(3)焯菜要在水沸腾时放入,尽量减少菜在水中的时间,焯完的菜不要过量的挤去其中的水分;(4)切菜时不要过碎、过细;(5)适当加醋勾芡;(6)较新鲜蔬菜以旺火快炒。

(7)沸水焯料不需要水焯的蔬菜,尽量不焯,以减少蔬菜经过水焯后损失一部分维生素。

(8)旺火急炒各种副食原料通过旺火急炒的方法,可缩短菜肴的加热时间,降低原料中营养素的损失率。

(9)加醋忌碱蔬菜炒好即将出锅时,适当放一些醋,即可保色增味,又能保护食物原料中维生素少被破坏。

碱会造成食物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大量损失,特别是维生素B1 几乎全部损失,维生素B2 也会损失一半。

因此,烹制各种食物时,尽量不要加碱。

(10)烹调动物原料时,亦可先放醋,如“红烧鱼”、“糖醋排骨”等,先放醋可使原料中的钙被醋溶解得多一些,从而促进钙被人体的吸收。

(11)勾芡收汁勾芡收汁可使汤汁浓稠,与菜肴充分融合,既可以避免营养素(如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又可使菜肴味道可口,特别是淀粉中谷胱甘肽所含的硫氢基,它具有保护维生素C 的作用。

(12)凉拌最好新鲜蔬菜能生吃尽量生吃,不能生吃时最好采用凉拌的方法。

凉拌是菜肴制作中能较好保存营养素的方法之一,并能调制出多种口味。

此外,凉拌时加放食醋,有利于维生素C 的保存,加放植物油有利于胡萝卜素的吸收,加放葱、姜、蒜能提高维生素B i、维生素B2的利用率,并有杀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