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设计如何控制路基沉降和保证路基强度
路基沉降整改措施及方案
路基沉降整改措施及方案路基沉降是路面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会给道路的使用和交通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下面是一份针对路基沉降的整改措施及方案。
1. 路基沉降的原因分析:- 车辆过度频繁:车辆经常在同一区域通过会导致路基的沉降;- 路基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地质状况和路基设计,导致路基的不稳定。
2. 整改措施:- 定期检查路基的状况:每年至少两次对路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疑问题;- 增加支撑:对于已经发生沉降的路基,可以考虑在沉降区域采取加固支撑的方法,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合理设计路基的排水系统,确保水分能够迅速排除,减少水分对路基的影响;- 增加路基的挡土墙:在路基边缘设置挡土墙,以防止路基因沉降而引起的侧漏、侧滑等问题。
3. 整改方案:- 使用高强度材料:在路基施工时,选择高强度的材料,以增加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加强施工监管: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防止一些施工不当导致的路基沉降问题;- 合理设计路基断面:根据地质和工程要求,合理设计路基断面,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定期维护养护:对已经建设完成的道路进行定期的维护养护,及时修补和处理路基沉降问题;- 强化交通管理:加强对道路使用的管理,限制大型重载车辆的通行,减少车辆对路基的压力。
通过以上的整改措施及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路基沉降问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路段可能存在不同的问题和难点,因此在具体的整改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调整。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路基工程的质量监控和质量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以减少路基沉降问题的发生。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 李旸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李旸摘要:在道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路桥过渡段沉降一直是影响其建设质量的主要问题。
若想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道路桥梁的建设质量。
设计时必须对其产生沉降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路桥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以便于为后期的实际施工及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施工及设计质量,减少沉降发生的概率。
本文主要对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过渡段路基;路基路面;路基沉降引言过渡段的合理设计及良好的施工质量是整个路段行车品质的重要保障。
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道路桥梁的建设,如桥台台背路堤压实度不够、路面沉陷、刚度差异、设计因素等,这些问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路桥的使用质量,甚至还会引发安全隐患。
1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沉降的主要原因1.1 桥台台背路堤压实度不够根据道路桥梁相应的施工规定可知,施工人员在进行路桥修建时,必须对桥台台背进行压实处理。
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桥台台背的压实度远不达标。
例如:在施工时,经常会有施工人员将施工顺序颠倒,还有些员工由于缺乏相应的施工经验,而又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以至于在施工中将常出现差错,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台背压实环节大打折扣。
而桥台台背路堤压实度不够也是造成路桥过渡段发生沉降的重要原因。
1.2 路面沉陷目前,我国道路桥梁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而路面设计的厚度也在不断提高,有些地区的路面厚度甚至超过了60cm。
这就导致道路垫层与基层碾压时,其碾压设备根本无法完成相应厚度的碾压。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完工后,随着来往车辆的增加,基层与垫层等结构层的压实度会不断提高,而结构层受到大量的压缩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陷。
1.3 刚度差异道路和桥梁的刚度差异也是造成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沉降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是由于道路和桥梁在结构上有着极大的差异,道路是柔性结构,是由路基与路面组成的,而桥梁则是刚性结构,其荷载力及刚度都要远高于道路。
公路工程中路基沉降问题及施工处理方法
公路工程中路基沉降问题及施工处理方法摘要:公路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而没有了它,就无法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发展。
为确保高速公路网络的正常运行,必须加强对道路的控制与管理,路基是公路的主干,是高速公路的基础,对路基进行全面的施工是保证公路建设质量的前提,而路基沉降问题一直是业内重点研究的方向,路基沉降度的大小直接决定公路最终的质量与使用效果。
文章从工程实际出发,对路基沉降的有关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讨论,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路路基;沉降;处理1沉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地基的沉降机制可以分为发生、发展和稳定三个阶段。
在产生阶段,由于土壤在初始荷载作用下没有进行压缩,从而使土壤的结构呈现出不稳定的弹性。
例如,土壤中的土壤颗粒水分含量较高;由于土体颗粒间存在较大的孔隙,在下雨的情况下,地基结构不能及时将多余的水分排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进行地基压实作业,将会引起地基的压缩和变形,从而引起地基的沉陷。
发展阶段是指当路基工程开始施工后,路面承受的荷载和荷载持续的时间越长,土壤中的湿气就会被压缩,从而产生更大的变形。
于此,路基的沉陷特征十分明显。
而地基沉降稳定期的形成机制是: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承载力,土体颗粒中的孔隙数量在逐步减小。
也就是说,在某一段时期内,公路工程将会在路基上形成一个稳定的沉降。
2公路路基沉降的原因2.1影响公路路基沉降的自然因素道路路基的沉降受地形、气候、水文地质、土地类型、地质条件、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
平原、丘陵、山岭等区域的地形都是不同的,这里的水温和气候也各不相同,这不但会影响到道路的选择和设计,还会对路基的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果设计不合理,则会引起地基的稳定、沉降和开裂。
而在气候上,由于气温、降水、空气和土壤等的湿度、低温时的结冰深度、日照、雨水蒸发量和每日的某些风向和风速,都会对地基的水文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
水文地质包括地表径流、河流供水、排水状况、积水的程度、长度、河岸的淤泥、冲刷状况。
路基质量控制指标
路基质量控制指标一、设计指标1.路基承载力指标:道路承载力是指路基能够承受的车辆荷载,是路基设计的关键指标之一、设计时需要根据路段的交通量、车辆类型、设计寿命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承载力指标。
2.路基沉降指标:路基沉降直接影响到道路的平整度和行驶舒适性。
设计时需要合理估计路基的沉降量,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路基稳定性指标:路基的稳定性是指路基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保持平衡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设计时需要采用适当的稳定性指标,如剪切强度、塑性指数等。
二、施工指标1.土方开挖指标:土方开挖是路基施工的首要工程,指标主要包括路基的设计剖面和开挖深度,需根据路段的设计要求和实际地质条件确定。
2.压实度指标:土壤的压实度直接影响到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施工时需要根据不同土质和压实方法,确定合适的压实度指标。
3.排水指标:路基排水能力直接关系到路基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施工时需要采用合适的排水方法和材料,确保路基排水指标符合要求。
4.路面平整度指标:路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路面平整度检测。
平整度指标需要根据道路等级和设计要求确定,以保证路面平整度符合使用要求。
三、验收指标1.质量判定指标:路基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验收。
质量判定指标主要包括路基的平整度、荷载承载力和排水性能等方面,以判断路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可行性指标:路基施工后,需要根据具体路段的交通量和车辆类型等因素,以及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排水情况,判断是否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3.安全指标:路基质量对道路的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验收时需要对路基的安全指标进行评估,包括边坡稳定性、侧翻和滑移等方面。
四、养护指标1.养护周期指标:路基养护是为了保障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根据路段的交通量、设计寿命等因素,制定合适的养护周期指标。
2.养护方法指标:路基养护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养护方法指标主要考虑材料的使用和养护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3.养护效果指标:养护后需要对养护效果进行评估,养护效果指标包括路基的平整度、承载力、排水性能等方面,以判断养护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
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提纲:1. 路基设计要点2. 路面设计要点3. 沉降段设计要点4. 基础设计要点5. 监测与维护要点1. 路基设计要点路基设计是道路桥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造道路桥梁时,必须要考虑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路基材料,如砾石、砂石和碎石等,保证路基的紧密度和稠密度。
其次,要确定路基的高度和宽度,使其能够满足所需的承载能力。
此外,应尽量避免在路基中使用过多的填土,因为过多的填土会导致路基下降。
2. 路面设计要点路面设计是道路桥梁设计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在设计路面时,要考虑到路面的平整度、耐久性、防滑性和耐磨性等因素。
首先,路面的平整度对于车辆的行驶和乘客的舒适度至关重要,因此应该设计平整的路面。
其次,路面的耐久性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路面必须能够承受长期使用和自然因素的侵蚀,如天气变化和车辆的磨损。
此外,路面的防滑性与耐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要点。
3. 沉降段设计要点道路桥梁的沉降段是指路面或桥梁的某一部分出现了下沉或变形情况。
沉降段的存在不仅会导致行车不安全,而且容易给交通系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在设计沉降段时,应当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了避免沉降问题的发生,应该选择稳定性更好的材料来修建沉降段。
其次,路面高度应该与沉降的地方相匹配,以确保车辆在车行时不朝向危险的方向。
最后,应该在沉降段周围设置路标或指示牌来警示驾驶员。
4. 基础设计要点基础设计是道路桥梁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基础时,除了保证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基础的深度和宽度应该与当地的地质条件相匹配,并考虑到当地天气和环境等因素。
其次,基础的建设应按照规范,如应该避免出现裂缝、空洞等问题。
最后,应该及时清理土石和垃圾,以保证基础的清洁,避免长期堆积导致基础的不稳定。
5. 监测与维护要点监测与维护是道路桥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及时地对破损情况进行修复和维护。
路基质量控制措施
路基质量控制措施路基质量控制措施是指在道路建设过程中,为保证路基工程质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路基工程是道路建设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路基质量控制措施对于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
一、现场勘测和设计阶段的控制措施1. 进行现场勘测,包括地质勘察和地形测量,以获取准确的地质和地形数据。
根据勘测结果,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路基的纵、横断面设计。
合理的纵、横断面设计可以有效地分散道路荷载,减小路基的变形和沉降。
二、施工阶段的控制措施1. 进行路基土方开挖。
在开挖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路基的平整度和坡度符合规范要求。
2. 进行土方填筑。
填筑土方时,要选择合适的填筑材料,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填筑,保证填筑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 进行路基的压实。
采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和方法,对路基进行适度的压实,提高路基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4. 进行排水系统的建设。
建设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确保路基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对路基的伤害。
三、质量检验和验收阶段的控制措施1. 进行路基的质量检验。
通过对路基进行采样和试验,检测路基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确保路基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 进行路基的验收。
在路基完成后,进行验收工作,包括对路基的平整度、坡度、排水情况等进行检查,确保路基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以上是路基质量控制措施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措施。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路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路基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高填方路基沉降量控制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高填方路基沉降量控制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摘要: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道路工程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我国地域面积辽阔,在道路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有很大差异。
而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变形是路基工程中常见的通病之一,其原因不仅与路基的压实度和原有路基坡度有关,而且与地质条件、填料性质、施工技术等因素有关。
高填方路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路基的地基承载力过低或地基的压缩性较高,可能导致路面在车辆在行进过程中出现沉降变形现象,影响地面的平整度,情节较为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路面结构受到破坏。
关键词:高填方路基;沉降量控制;质量控制;措施引言在交通飞速发展的时代,公路工程的发展也变得十分迅速。
对于公路的建设,有的地方需要架桥,而有的地方则需要对公路路基进行高填方工程施工。
由于高填方工程在填方区域的土体经常会发生沉降变形,所以高填方路基的沉降稳定性对工程竣工后的路面质量以及整个公路的运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所以非常有必要对于高填方路基沉降量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对高填方路基工程的实施有效的措施,避免公路因路基的沉降稳定性不足而引起道路的质量问题。
因此,国内外的学者针对高填方路基的沉降量提出很多预测的方法并运用在实际的工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高填方路基沉降量控制方法1.1路堤填筑期沉降控制标准第一路基沉降控制标准规范。
对路基的沉降变形现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地基的沉降量、水平位移进行分析,同时对路基的沉降速率、水平位移速率展开分析。
结合我国现行的规范要求进行分析,检测路基沉降时,检测对象主要涉及地面的沉降量、水平位移量、管线位移量。
第二结合以往的成功经验控制路基沉降。
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路基沉降现象由多方面因素促成,面对不同地质条件的地基时,沉降控制标准存在一定差异。
第三铺土工格栅。
高填方路基各个回填层之间必须铺设土工布,形成加筋土,有效地提升土体的抗剪强度、抗压强度,间接降低路基沉降的变形量。
第四采用轻质填料。
路基质量控制措施
路基质量控制措施标题:路基质量控制措施引言概述:路基是公路工程中的基础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公路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路基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将从设计、施工、监测、维护和管理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路基质量控制措施。
一、设计阶段的路基质量控制措施1.1 确定路基的设计参数:在设计路基时,需要根据地质条件、交通量和设计速度等因素,确定路基的设计参数,如填方高度、边坡坡度和路基宽度等。
这些参数的合理选择将直接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1.2 路基的排水设计:在设计阶段,需要合理设计路基的排水系统,确保路基内部的水分能够及时排除,防止水分对路基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1.3 路基的加固设计:对于地质条件较差或需要经过特殊处理的路段,需要进行路基的加固设计,采用加固材料或工法,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二、施工阶段的路基质量控制措施2.1 路基土方施工:在土方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和填方,确保填方土的质量符合要求,并采取合适的压实措施,提高填方土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2.2 边坡施工:边坡是路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合理的边坡设计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边坡的坡度和坡高,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边坡的塌方和滑坡等事故。
2.3 路基基层施工:路基基层是路面结构的基础,需要进行合理的基层施工,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和承载能力。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基层的材料选择和压实措施,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三、监测阶段的路基质量控制措施3.1 路基沉降监测:在路基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路基沉降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路基的沉降问题,防止沉降导致的路面破损和变形。
3.2 边坡位移监测:边坡的位移是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需要进行边坡位移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边坡的位移问题,防止边坡的滑坡和塌方等事故发生。
3.3 基层压实监测:基层的压实质量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承载能力,需要进行基层压实监测,确保基层的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防治路基沉陷的措施讲解
防治路基沉陷的措施讲解路基沉陷是指地面或路基下部分松软、空隙多的土层由于土体压缩或水分变化等原因,导致路面或路堤下沉而引起的路面损坏、车流不畅等问题。
为了避免和解决路基沉陷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防治路基沉陷的措施讲解。
1. 基础处理路基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基础不牢固,所以在建设路基时,应充分考虑基础处理工作。
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基础选址:首先应选择坚硬的地基作为路基基础,尽量避免选择低洼、泥沼等地段。
如果非要选择这种地段,就要通过降低路堤高度、加宽路基等措施来保证路基稳定。
•基础加固:针对土质松软、含水量高等问题,可以进行路基加固。
例如,采用加厚路基、构造排水系统、进行加筋土工格栅处理等,都可有效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特殊地基处理:在一些地下水位、土层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特殊情况的地段,应采取对应的特殊地基处理措施。
例如,加深路基、采用防渗层、加固路肩等。
2. 设计合理路基的合理设计也可以有效避免路基沉陷问题。
路基设计要结合施工条件、地质情况和交通流量等综合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下面列出几个常见的路基设计措施:•路基宽度:路基的宽度需要结合交通流量和事件发生概率等综合因素进行设计,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路基高度:路基高度的设计必须结合当地的地质、水文和工程地质情况,并充分考虑雨水、泥石流等不确定因素对路基的影响。
•斜率控制:路基的斜率控制也是防止路基沉降的关键因素。
通常,斜率不应大于3:1,否则将导致路基土体失稳。
3. 路面及排水系统的维护好的路面维护可以保持路面的平整度,防止水位过高浸泡路面,降低路面沉降,从而有效避免路基沉陷的发生。
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养护工作:对路面进行及时维护、清洗,及时除去路面上的积水,及时更换路面油层和路面橡胶,及时调整路面高低差。
•排水系统:采用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将路面积雨和泥水及时排除,避免路面浸泡和结冰,最终减少路基沉降的风险。
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控制
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控制公路建设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一。
公路建设主要包括道路沿线的路基、路面及相关工程。
其中,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道路上所有车辆和行人的重量。
因此,在公路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路基的沉降,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公路路基沉降的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自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影响引起的。
人为原因包括施工工艺不佳、路基设计不当等。
路基的初次沉降一般发生在施工过程中,而长期沉降则是由于路基下部松软导致的。
路基的沉降会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
因此,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公路路基的沉降。
以下是控制公路路基沉降的一些技术措施:1.路基设计:在公路设计时,应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采用不同的路基设计。
在设计路基时,还应注意路基的宽度、高度和厚度等参数的合理搭配,以减少路基的承载压力。
2.加强土壤固结:路基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加固土壤的方式,使其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高压注浆、动力压实、水泥基加固等。
3.使用优质材料:在路基的填筑过程中,应选择质量好的砂石等材料,以让路基承载力更加稳定,防止路基沉降。
4.控制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是路基沉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文条件,合理排水,防止水分渗入路基中去影响路基的承载力。
公路路基的施工是保证公路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以下是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技术控制措施:1.地质勘测:施工前,必须进行地质勘测,确定建筑物店址的地基条件。
2.路基平整度:路基平整度是保证路面平整的前提条件。
施工过程中应控制路基的平整度。
3.施工材料控制:施工材料的选择要合理,保证它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材料的贮存和使用。
4.工艺控制:施工工艺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和流程要求。
同时,施工工艺也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保证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的措施
2 施工方面
主要考虑地基承载力、填料、压实,边坡等方面。 (1)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的地方,必须处 理。处理方法根据地质情况、经济实力、施工方法简 便与否等进行综合考虑。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其 顶面仍应酌情给予适当处理,地基表土、树根和草根 必须清除干净,清除干净后进行地基填前碾压,填前
碾压达到要求后才可上土。 (2)填筑路堤的理想填料为水稳定性好、压缩性
上路床(0 - 0.3) 8
下路床(0.3 - 0.8) 5 路堤
上路堤(0.8 - 1.5) 4
下路堤 >(1.5)
3
零填及
0 - 0.3
8
挖方路基 0.3 - 0.8
5
6
5
100
43100来自33150
2
2
150
6
5
100
4
3
100
(3)路基施工破坏了土体的原始天然结构,使土体 呈松散状态。为了使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3)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和地质等情况,分析路 基的稳定性。需要采用坡面保护、支挡结构或地基加 固措施时应进行相应的设计。对于挖方地段,应根据 土质情况,采用不同的边坡坡率。坡面防护形式有人
·38·
露天采矿技术 2011 年第 4 期
采矿工程
字型、窗孔型、百叶型、满铺式等;填方地段可采用人 字型。材料采用桨砌石或混凝土,护坡之后,撒草籽 绿化。
小的材料,通常情况下,下列材料为非适用材料:
①沼泽土、淤泥、泥炭、冻土、生活垃圾,建筑材 料;
②含有树根和易腐朽物质的土; ③有机质含量大于 5%的土; ④液限大于 50%,塑性指数大于 26 的土。 所以,在选择填料时,一定要慎重。砾石、不易风 化的石块、碎石土、卵石土、砾石土、粗砂、中砂,砂性 土等都是修筑路堤的良好材料。粘性土虽然渗水性 很差,干燥时较硬而且不易挖掘,浸水后水稳定性
路基沉陷的处理措施
路基沉陷的处理措施路基沉陷是指公路路面下方的地基或基础沉降,从而影响公路的使用和安全。
路基沉陷的主要原因有地基土质松散、水分过多、荷载过重、基础设计不合理等。
为了保证公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一、加固路基加固路基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措施。
通过加固路基,可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
具体的加固方法包括:1.土石方加固:利用土石方工程技术,加固路基,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2.灌注桩加固:在路基下方灌注钢筋混凝土桩,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深层加固:通过在路基下方打入深层加固桩,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二、改善排水条件水分过多是路基沉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改善排水条件可以有效地减少路基沉降。
具体的措施包括:1.加强排水系统:通过增加排水沟、修建雨水花园等方式,加强排水系统,减少积水。
2.改善排水管道:对排水管道进行清理、维护和改善,以确保排水畅通。
3.加强透水性材料:使用透水性材料,以提高路基的透水性,减少积水。
三、加强路面维护路面的维护对减少路基沉陷也有很大的帮助。
具体的措施包括:1.及时修补路面:对路面上的裂缝、坑洼等进行及时修补,以减少水分进入路基。
2.加强路面清洗:定期清洗路面,以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透水性。
3.加强路面保养:对路面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涂覆,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四、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路基沉陷问题。
具体的措施包括:1.使用监测设备:使用监测设备,对路基进行常规监测,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
2.建立预警机制:建立路基沉降的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路基沉降区域进行重点监测和预警。
3.加强维护管理:加强对公路的维护和管理,及时处理路基沉降问题。
路基沉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处理。
加固路基、改善排水条件、加强路面维护和加强监测和预警,这些措施的统一协调和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路基沉降对公路使用和安全的影响。
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强化路基结构层设计。根据交通荷载和 土质条件,合理设计路基结构层厚度和
强度,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 保填筑土的压实度、含水量等指标满足 设计要求,防止因施工质量问题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将地表水和地 下水有效排出路基范围,降低水分对路基稳定性的影 响。
均匀沉降的风险。
土壤加固处理。对不良土质进行 加固处理,如采用石灰土、水泥 土等进行改良,提高土壤承载力
和稳定性。
地基处理。对于软弱地基,可采 用换填、强夯、振实等方法进行 地基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减
少路基不均匀沉降。
设计优化及施工改进
优化路基横断面设计。合理设计路基横 断面,确保路基排水畅通,减少水分对
案例二:某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治理
背景介绍
某铁路线路在运营多年后,出现了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 导致轨道几何形状变形,严重影响了列车运行安全和稳定 性。
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和分析,发现该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 是地基土质不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列车动荷载作用等 因素。
治理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了地基改良、排水降水、强化路基结 构等措施,有效提高了路基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保障 了铁路运营安全。
背景介绍
某高速公路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 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导致路面 破损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安全
和舒适性。
原因分析
经过勘察和检测,发现该路基不 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基土层 分布不均、地基承载力不足、地 下水位变化以及施工质量等因素
。
治理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了地基加固 、排水处理、路基填筑改良等措 施,有效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和稳 定性,减少了路基不均匀沉降。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汤欢王向成王煜森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00 摘要:在修建道路和桥梁的过程中,过渡段的沉降一直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
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提高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有必要对沉降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过渡段的路基和路面进行合理的设计,为后期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过渡段道路路基路面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过渡段路基;路基路面;路基沉降1路面沉降的主要原因1.1桥台台背路堤压实度不够根据道路和桥梁的相应施工规程,施工人员进行道路和桥梁的施工时,必须压实桥台台背。
然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经常改变施工顺序,并且由于缺乏相应的施工经验,一些员工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因此他们经常在施工期间出现错误,这些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压实度不达标。
桥台台背的压实不足也是道路和桥梁沉降的重要原因。
从长远来看,土体将经历不同的形变,这将导致路面的平整度大大受损,从而影响了行车的安全隐患。
1.2软土地基沉降目前,我国道路桥梁施工速度加快,其设计工期也加快。
在设计时,由于地质勘探布孔较少,钻探深度不足,为能发现桥头软基的存在,或者未能详细探明软基的范围,软土的力学性质等指标,导致桥头地基处理时的遗漏,或者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法不当,导致软基处理未能达到既定的效果和技术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竣工后,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路基的压实将继续增加,并且路基将承受长期的大量的压力。
起初,这种下沉相对较小,随着车轮的连续滚动,下沉现象将越来越严重,这将大大增加桥头跳桥的风险。
1.3刚度差异道路和桥梁刚度的差异也是过渡段路基沉降的重要原因。
这主要是由于道路和桥梁结构的巨大差异。
道路由路基和路面组成,而桥梁是刚性的,其载荷力和刚度远高于道路。
因此,当车辆通过时,桥梁通常看起来不会变形,但是道路的路基有时会受到自重的压力。
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
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1.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成因路基不均匀沉降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归纳起来,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成因主要有:工程地质与地形原因、水文与气候原因、施工方面原因及设计方面原因[1]。
1.1工程地质与地形山区高速公路很多都是修筑在不良地基上的,若软弱夹层未清除,则填筑完成后,容易产生压缩下沉和挤压位移当路线经过沟谷时,往往沟谷中心填土高度大两侧逐渐减低,这种条件下将导致路基中线的沉降速率和沉降量将大于路肩两侧从而出现较大的差异沉降。
而在路基断面上,往往迎水面填土高度小于背水面填土高度填筑是出现路肩一侧高一侧低,这种条件下也在路基横断面上会出现差异沉降。
山区陡坡地基上的路基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例子。
1.2水文与气候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为: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具有足够的刚度;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可见水文和气候条件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是显著的。
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显著降低。
特别是在积极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
路基和路面的损坏的一大原因是水的入浸和冲刷造成的损坏。
如降雨过大、洪水过猛等,都可能使路基中的细颗粒流失,产生不均匀沉降。
尤其在夏季,路面经常遭受强降雨的冲刷,雨水侵入路基造成路基浸水和软化,局部下沉塌陷;同时渗流也会带走一部分土颗粒,使填土的孔隙率增大,在荷载及自重的作用下压密,也会造成不均匀沉降。
1.3施工原因1.3.1填料选择施工中没有选择合适的填料,如在填土中混入种植土、泥沼土等,由于这类土抗水性差,强度低,路堤容易出现塑性破坏和沉降破坏,另外填土的鸡胚不均匀造成填土空隙率增大,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造成局部明显下沉,从而产生差异沉降。
1.3.2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对路基沉降的影响比较大,主要表现为填筑顺序不当,分层压实厚度过大,土石混填不满足规范,施工中未按要求做好排水措施,压实不足,填挖交界未按设计要求设置台阶和布置土工格栅等。
路基的沉降控制标准
路基的沉降控制标准作者:樊庆雅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年第03期1、沉降问题的提出我国的高速公路有相当部分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路基的差异沉降是其中之一。
我国路面设计仅考虑路基的模量,在路面基层弯拉应力的计算中不考虑因路基的差异沉降变形所引起的附加应力,这种计算方法与国外基本相同,但我国的路基与国外差别很大。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的2/3,在高速公路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为方便高速路两侧村庄的通行,必须留有一定高度的通道,间距往往只有数百米,为满足纵坡要求,路基高度很难降低,高速公路路基高度一般在2~3M。
在南非、欧洲等高速公路发达地区,公路的视线很好,道路基本上是顺着地形贴着地表走,路基的沉降几乎为零,虽然这可能导致道路的纵坡较大,但国外良好的车况抵消了这种影响,这在南非最典型。
在意大利北部与奥地利等多山国家,多采用架桥或分离式路基,很少有高填方路基。
另外国外以柔性路面居多,柔性路面对路基差异沉降的承受能力明显要高于半刚性基层。
因此在国外不必考虑的因素在我国可能必须加以考虑。
因路基差异沉降引起路面开裂的例子较多,预想性路面对路基模量值很高,但过大的工后沉降引起了路面十多处开裂,所以说强度与变形是路基的两个同样重要的控制指标。
我国传统的观念往往将路基视为简单的土石方工程,这在低级路面时代问题不大,但对高速公路这种观念将带来严重的后果,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服务于路面,可以说是路面的一个组成部分。
2、我国路基的沉降控制标准路基的沉降指标主要有:总沉降量、沉降速率、差异沉降率。
所谓差异沉降率是指道路任意两点间在单位时间内的沉降差值与这两点间的距离之比。
我国路基设计规范对软土地区路基变形的控制是彩工后总沉降量(对高速公路则是通车后15年内的总沉降量),即对一般路段的工后沉降量不大于30cm,涵洞、箱涵、通道处不大于20cm,桥台与路堤相邻不大于10cm。
从已建高速公路的调查分析,彩总沉降量指标并不能完全消除路面的开裂,在一些鸡爪沟地形的山区,路基的总沉降量也许不大,但其差异沉降率较大引起了路面的开裂,在软土地区也因路基的差异沉降率过大而引起路面开裂与波浪起伏,因此对于路基的变开控制除采用总沉降量外还应考虑采用差异沉降率控制。
路基稳定设计与沉降控制
浅论路基稳定设计与沉降控制浅论路基稳定设计与沉降控制黄小兰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 230000[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公路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公路路基作为公路的基础,公路路基设计的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给我国的交通事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而不断取得进步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也为公路路基的设计带来了挑战,因此,本文对公路路基的稳定设计和沉降控制进行专门的研究。
[关键词] 路基稳定设计沉降控制引言公路路基的稳定设计与沉降控制既要坚持新技术的应用,也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原则,不仅要从施工地的实际出发,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且必须将安全理念贯穿于公路路基设计的始终。
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公路路基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采用先进的地基处理技术,确保路基开挖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才能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安全的满意度,全面推进我国的公路网建设的进程。
1.概述路基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道路结构的主体,又是路面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桥涵工程联接的纽带。
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
促使桥涵引线两端出现跳车现象,减缓正常行车时速。
因此路基的好与坏关系整个工程质量及车辆的正常行驶。
路基工程是一项公路建设中主要项目,不仅工程数量多、投资巨大,而且使用劳动力也是最多的。
常视为控制公路施工进度的关键。
如果在设计和施工稍有不当就很容易产生各种病害,导致路基路面破坏,影响交通行车安全。
路基在一个工程中往往是占有很大比重的方面,不管是填方还是挖方段路基,它所涉及到的材料、人工、机械都是十分巨大的。
并且,路基应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路基是直接在地面上填筑或挖去一部分地面建成的。
路基修建后,改变了原地面的天然平衡状态。
在工程地质不良的地区,修建路基可能加剧原地面的不平衡状态,从而导致路基发生各种破坏现象。
因此,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路桥过渡段是连接路桥和普通道路的重要部分,一般由过渡段路基和过渡段路面组成。
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对于保障道路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的关键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
一、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1. 材料选择与施工工艺路基的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是影响路桥过渡段路基设计的关键要点之一。
通常情况下,过渡段路基采用水泥土、碎石和填料等材料进行填筑,其厚度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设计。
在施工工艺上,应注意保持路基的平整度和稳定性,确保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 施工质量控制过渡段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保证路基的均匀密实和平整度。
3. 路基变形控制由于路桥过渡段处于两种不同结构的交接处,需要特别注意路基的变形控制。
在设计过渡段路基时,应结合地质条件和交通荷载对路基的变形进行合理预测和控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排水设计排水是影响路桥过渡段路基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
应根据过渡段路基的实际情况和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的排水设计,确保路基的排水畅通和路面的干燥,防止雨水对路基和路面的侵蚀和破坏。
5. 路面设计过渡段路面设计应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荷载进行合理设计,选择适宜的路面材料和路面结构,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在施工中应注意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确保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性。
二、沉降处理措施1. 精密测量对于路桥过渡段路基沉降情况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精密测量的手段,可以及时发现路基沉降的情况,并进行有效的处理措施。
定期对过渡段路基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
2. 补充填土加固对于发现的路桥过渡段路基沉降问题,可以采取补充填土的加固措施。
通过对沉降部位进行补充填土,可以有效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延长路基的使用寿命。
路基的沉降控制标准[综述]
路基的沉降控制标准[综述]1、沉降问题的提出我国的高速公路有相当部分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路基的差异沉降是其中之一。
我国路面设计仅考虑路基的模量,在路面基层弯拉应力的计算中不考虑因路基的差异沉降变形所引起的附加应力,这种计算方法与国外基本相同,但我国的路基与国外差别很大。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的2/3,在高速公路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为方便高速路两侧村庄的通行,必须留有一定高度的通道,间距往往只有数百米,为满足纵坡要求,路基高度很难降低,高速公路路基高度一般在2~3M。
在南非、欧洲等高速公路发达地区,公路的视线很好,道路基本上是顺着地形贴着地表走,路基的沉降几乎为零,虽然这可能导致道路的纵坡较大,但国外良好的车况抵消了这种影响,这在南非最典型。
在意大利北部与奥地利等多山国家,多采用架桥或分离式路基,很少有高填方路基。
另外国外以柔性路面居多,柔性路面对路基差异沉降的承受能力明显要高于半刚性基层。
因此在国外不必考虑的因素在我国可能必须加以考虑。
因路基差异沉降引起路面开裂的例子较多,预想性路面对路基模量值很高,但过大的工后沉降引起了路面十多处开裂,所以说强度与变形是路基的两个同样重要的控制指标。
我国传统的观念往往将路基视为简单的土石方工程,这在低级路面时代问题不大,但对高速公路这种观念将带来严重的后果,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服务于路面,可以说是路面的一个组成部分。
2、我国路基的沉降控制标准路基的沉降指标主要有:总沉降量、沉降速率、差异沉降率。
所谓差异沉降率是指道路任意两点间在单位时间内的沉降差值与这两点间的距离之比。
我国路基设计规范对软土地区路基变形的控制是彩工后总沉降量(对高速公路则是通车后15年内的总沉降量),即对一般路段的工后沉降量不大于30cm,涵洞、箱涵、通道处不大于20cm,桥台与路堤相邻不大于10cm。
从已建高速公路的调查分析,彩总沉降量指标并不能完全消除路面的开裂,在一些鸡爪沟地形的山区,路基的总沉降量也许不大,但其差异沉降率较大引起了路面的开裂,在软土地区也因路基的差异沉降率过大而引起路面开裂与波浪起伏,因此对于路基的变开控制除采用总沉降量外还应考虑采用差异沉降率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设计如何控制路基沉降和保证路基强度
质条件的特点,主要解决两方面的关键问题:路基的沉降稳定性问题和路基的强度与刚度问题,亦即路基的工后沉降能否控制在设计允许的标准之内,以及路床土基顶面回弹模量是否满足相应等级道路的设计要求。
本文依托青浦东部新城某市政道路建设实践,对于路基工程的桥头软基处理的工后沉降控制问题,和路基路床浅层处理的路基强度问题,阐述了路基工程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技术处理措施。
关键词:软土;桥头软基处理;路床浅层处理;路基沉降控制;路基强度
1、引言
青浦区地处上海市西南角,青浦区地貌类型为泻湖沼泽平原,为东部沿海软土地区区域,地质条件属于软土地区,但区内地质条件差异较大,浅部地层中的③灰色淤泥质粉质软粘土是路基工程发生桥头跳车、道路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该地区多条道路的勘察资料表明,青浦不同地区地质条件有着一定的差别,对路基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③灰色淤泥质粉质软粘土并不是普遍分布,因而道路设计对于地层中是否分布③灰色淤泥质粉质软粘土,以及地表土质情况、地下水位状况,对路基设计方案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即是通过对青浦地区不同的地质条件情况进行归纳、分析,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地质的路基处理问题采取的对策与技术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进而为该地区道路建设的路基工程设计提供类似工
程经验。
2、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2.1 地基土概述
根据本地区工程地质勘探报告,道路场地浅部发育的土层主要为①1填土、①2暗浜土、②兰灰~灰黄色粉质粘土、③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④1暗绿~草黄色粉质粘土、④3-1草黄色砂质粉土、④3-1草黄色粉质粘土夹粉砂、④3-3草黄色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⑤1灰色粉质粘土,⑥暗绿一草黄色粉质粘土层。
场地浅部土层的①1层填土,表部30cm杂物较多,含植物根茎,局部含碎砖等杂填土,下部以素填土为主,土质相对较好;②兰灰~灰黄色粉质粘土,该层工程性质较好,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但该层分布不连续,且层面起伏较大。
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工程性质较差,是拟建道路的主要压缩层。
④1暗绿~草黄色质粉质粘土和④3-2草黄色粉质粘土夹粉砂,中等压缩性,土质较好。
④3-1草黄色砂质粉土和④3-3草黄色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⑤1灰色粉质粘土,软塑,压缩性中等,工程性质一,⑥暗绿一草黄色粉质粘土层,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在路基荷载下基本不发生压缩沉降。
⑥层土以上土层埋深较浅,大部分土质软弱,压缩性较大,承载力低,处于路基压缩层范围内,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主要对象。
道路典型地质剖面见图1。
2.2 地基土性质分析
上述地质概况为青浦地区的一般地质情况,但有的路段地基土分布
变化较大,一般有以下几种典型地质状况:
地质状况一:②粉质粘土、③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层,④、⑤粉质粘土均有分布,且③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度 5.0m。
该地质条件相对较差。
地质状况二:③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缺失,④、⑤粉质粘土分布厚度不大(5.0m),该地质条件一般。
地质状况三:③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与④、⑤粉质粘土均缺失,②兰灰~灰黄色粉质粘土至下即分布⑥暗绿一草黄色粉质粘土层,该地质状况较好。
2.3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特性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列表见表1
3、路基的沉降计算及软基处理的必要性分析
3.1 路基的沉降计算分析
采用地质报告的物理力学性质地质参数,根据室内试验确定的e-p 曲线资料,选用分层总和法计算。
计算结果绘制曲线见图2。
3.2 软基处理的必要性分析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路基的沉降分析如下:
地质状况一:该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在桥头填土高度3.0m左右,地基总沉降达40cm以上,扣除约20%工前施工期沉降,桥头路堤工后沉降远大于桥头一般的10cm的工后沉降设计要求,因而需进行桥头软土地基处理,以消除过大的桥头工后沉降。
地质状况二:该地质条件一般,在桥头填土高度3.0m的情况下,
桥头工后沉降20~25cm,工后沉降量不大,可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及重要性进行适当的桥头软基处理。
地质状况三:该地质状况较好,在桥头填土高度3.0m的情况下,桥头工后沉降可控制在10cm以内,因而桥头地基可不作软基处理。
4、路基浅层处理
青浦地区道路地基表层土质情况一般分两种:一是将原地面清表后,即分布②兰灰~灰黄色粉质粘土层,该层工程性质较好,俗称地表硬壳层,一般可作为路基的持力层,但由于该地区河浜密布,地下水位较高,在雨水充沛季节,往往会将其软化,以导致路基的强度(即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不足;二是清表后分布较厚的土质成分较杂的素填土或杂填土,一般不能直接作为路基的持力层。
这两种情况均不能满足土基回弹模量20MPa的路基设计一般要求,因而,需进行路基的路床浅层处理。
4.1 路基浅层处理方案比选
目前,上海地区对处治路基的措施,通常是采用石灰土、水泥石灰土、碎石或宕渣粒料换填等方式。
4.1.1 石灰土路床处理石灰土作为道路工程最为常用的路基处理方式,施工简便、工艺成熟。
首先,土质路基掺一定剂量的石灰拌合处理后,生石灰将吸收土体中的含水量进行热化反应,将有效地降低土体中的含水量,在施工期间能够保证石灰土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进行压实,从而有效地保证现场压实度;其次,石灰土能够结成板体,强化路基强度。
再之,石灰土对施工时间控制不敏感,在压实度检测不合格
但和要求相差不大时,在间隔不长的时间段内能够采用复压的方式来提高压实度。
以上优点是石灰土处治路床被广泛采用的主要原因。
但石灰土路床拌合施工产生的扬尘等环境污染问题,使得其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的使用受到制约。
4.1.2 水泥石灰土
受地下水影响的路基,采用水泥石灰土,能够有效地提高石灰土的早期强度和水稳定性,与石灰土相比更能提高路基强度。
但水泥石灰土对施工要求很高,首先它需要二次拌和,第一次闷灰,第二次掺拌水泥碾压成型。
受水泥初凝和终凝时间限制,要求水泥石灰土必须一次碾压成型,如压实度不能满足要求,只能进行翻挖,重新施工。
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在现场严格控制水泥石灰土的含水量,需要不停地进行检测。
正因为水泥石灰土施工上难以控制,因此较少采用该种方式进行土体改良。
同时,受施工时间限制,必须要采用路拌,而不能采用集中厂拌,而二次拌和给周边环境带来的污染将更大。
4.1.3 粒料换填
采用碎石或宕渣等粒料作为路基换填原不良路基土,能够起到隔断毛细水的上升,同时现场施工时可以不受含水量的影响,在施工中操作方便。
同时粒料换填能够极大地减轻扬尘,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减少对周边的污染。
由此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低路堤的城市道路,采用粒料换填将需要挖除大量的土方,还要外运。
大量渣土的堆放也将会对堆放区域的环境带来影响。
而且碎石或宕渣不能就地取材,因此材料需要从外地购买。
这样将会带来工程投资的增加。
4.1.4 方案比选
根据上述不同路基处理方式优缺点的阐述,将相关技术指标对比列表如表2。
水泥石灰土一般较少采用,石灰土、宕渣换填是江浙沪地区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上海、江苏地区普遍采用石灰土处理,宕渣换填主要适用于宕渣料源丰富的地区(如浙江地区)、环境敏感地区、工期紧张、地下水位高的潮湿状态路基等。
随着上海地区合格的土料逐渐缺乏,宕渣作为路基填料的应用越来越多。
4.2 路床处理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工程的地质条件及地下水位的影响,对于不同的道路等级,为保证相应等级道路的土基回弹模量,对于青浦地区城市道路,建议采用的路床处理方案见表3。
5、结语
本文依托青浦区东部新城一站大型居住社区的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实践,根据该地区地质条件特性,对一般城市道路的路基处理问题采取的对策与技术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5.1 桥头软基处理应根据地质状况和不同等级的道路,进行综合分析桥头软基处理的必要性,不能忽视工程地质条件和道路等级,一味进行桥头软基处理或不处理。
5.2 路床浅层处治方案应根据地表土质情况,地下水位的影响,对于不同的等级的道路应采用不同的处治方案。
路基土质较好、土基干硬,
应采用灰土处治;土质较差,地下水位较高,应采用宕渣处治,但都必须保证上路床20cm的灰土层,以满足相应道路等级的土基回弹模量的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