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
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
4.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达、升发的特性,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
5.胃主降浊:指胃气通降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小肠、大肠的功能。
26.天癸: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维持妇女月经和胎孕所必须的物质,来源于男女之肾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充盈。
9.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10.相生: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11.相克: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的作用。
12.制化:相互制约、生化的意思,是把相生、相克联系起来说的。
13.乘侮:五行中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虚侵袭,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侮:恃强凌弱,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克。
14.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宇宙万物的生存或消亡来自于精气的聚散。
15.精气学说:研究精气及其聚散、运动以及宇宙万物生长消亡的客观规律的学说。
16.气化:泛指气作用下的一切物质形态的变化。
17.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显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脏藏于内,象显于外,故称藏象。
18.藏象学说:指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来探求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19.腑脏:是内脏的总称,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组成。
2.望神的重点是神情、眼神、气色等。其中眼神最为重要。按神的盛衰和病情的轻重一般可分为有神、少神、无神、假神。
3.色分青赤黄白黑五种,简称为五色。根据病人面部五色变化进行诊察疾病的方法,成为五色诊或五色主病。
《中医护理学》知识点
《中医护理学》知识点中医护理学是指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护理工作的学科。
它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以及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
下面将就中医护理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介绍。
1.中医基本理论:中医护理学的基础是中医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学说等。
护理工作需要根据中医的理论来进行诊断和治疗,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对于中医护理学非常重要。
2.中医诊断:中医护理学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和体质来判断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辨证分析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需要通过扪诊、望诊、闻诊、问诊等方法来进行。
3.中医护理原则:中医护理学强调个体化护理,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强调调整阴阳平衡、调节气血津液、通络活血等原则,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来促进康复。
4.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学中有很多特殊的护理技术,如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
这些方法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增强气血等来起到调理作用,适用于一些疾病的护理。
5.中医护理常用方剂:中医护理在治疗中常常使用中药方剂来辅助治疗。
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病情,中医护理人员会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来进行调理。
6.中医康复护理:中医护理学强调病后康复,包括生活行为、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等方面。
中医康复护理注重整体调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养生保健,增强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
7.中医养生护理:中医护理学除了治疗疾病,还注重预防和保健,即养生护理。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调适,通过养生保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总的来说,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基于中医理论和技术的护理学科,它强调辨证论治、个体化护理、调整阴阳平衡等原则。
中医护理学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疾病的治疗,也适用于康复和养生保健。
通过掌握中医护理学的知识,护士和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学概述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中医护理学概述【重点难点】一、中医护理学的概念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医疗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
(二)开创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家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他的代表作是《伤寒杂病论》,论述了对疾病的辨证施护理论和措施;在护理操作技术方面,《伤寒杂病论》中有详细的论述,如熏洗法、烟熏法、坐浴法、占烙法、外掺法、灌耳法等。
尤其是张仲景首创了猪胆汁灌肠法。
(三)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以发明麻醉术而闻名于世。
在养生健身方面,他倡导的“五禽戏”,模仿虎、鹿、猿、熊、鸟5种动物的姿态动作,把体育与医疗护理结合起来的保健方法,是最早的康复护理方法。
(四)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以高尚的医德和高明的医术流芳百世。
(五)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有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是一部重要的药学巨著,对我国和世界的医药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六)清代名医钱襄的《侍疾要语》是一部有关护理学的专著。
三、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二)恒动观念(三)辨证施护:就是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
(四)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四、中医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的关系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医疗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2.辨证施护:就是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
(完整版)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中医学:中医学即中国医药,亦称祖国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延长寿命的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明中医学的基本概论、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学科。
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气一元论(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整体观念:所谓整体观念,是指中医学对人体本身的完整性以及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统一性的整体认识。
(此概念的内涵有两个要点,一是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二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的对立制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物质势力,这种对立表现为相互间的制约。
阴阳平衡:所谓阴阳平衡是讲阴阳双方的势力或数量是相对恒定的。
这种相对的稳定状态是靠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依存互根来维持的。
生克制化:生克,即指五行“相生”和“相克”,它是指五行间正常的相互资生和相互克制的关系。
制化,指五行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作用。
所产生的调节作用。
制即制约,化是化生,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正是由于存在着这四种联系方式,才保证了制化关系的正常,维护了事物的存在和正常的活动变化。
相乘:即乘虚侵袭之意,是克制太过的表现,也称作“倍克”。
相侮:又称为“反侮”或“反克”,即恃已之强,凌彼之弱,侮所不胜的异常克制现象。
藏象:指脏腑虽藏于机体之内,但其生理、病理等方面都有征象表现于外。
“象”是“藏”的外在反映,“藏”是“象”的内在本质。
奇恒之腑:奇,异常、不同之意;恒,是常、通常的意思。
奇恒之腑不同于脏和腑,功同脏,形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其为奇恒之腑。
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
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中医护理学是指基于中医理论和方法,运用中医知识开展护理工作的一门学科。
中医护理学涉及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现代护理学的理念和方法,以提高中医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中医护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如下:1. 中医: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以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和中药治疗为主要特征,强调平衡和谐,注重预防和调理。
2. 护理:护理是指对病人进行照顾和管理,包括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工作,旨在维护和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3. 基本理论: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神心理学说等,这些理论构成了中医的核心思想。
4. 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医的诊断方法、中药的使用与配伍、针灸和推拿等常用疗法的原理和应用等。
5. 基本技能: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包括中医护理常规操作、中医手法按摩、中医巡诊观察等,这些技能是中医护理的基础和核心。
6. 中医护理工作:中医护理工作是指在中医医疗机构中进行的护理服务和管理工作,包括病人的饮食起居安排、康复护理、中医药配合治疗等。
7. 中医护理评估:中医护理评估是指根据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生活环境等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判断,为后续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8. 中医护理计划:中医护理计划是指在中医护理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以达到促进病人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9. 中医护理干预:中医护理干预是指根据中医护理计划,运用不同的中医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干预,促进病情的恢复和康复。
10.中医护理评价:中医护理评价是指对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判断,以确定护理效果的好坏,并对后续的护理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中医护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这些名词涵盖了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理解中医护理学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意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中医护理学试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B、张仲景C、华佗D、叶天士四、简答题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是维护人体的平衡和和谐。
中医护理学强调预防保健,注重强调整体观念,关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平衡,追求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中医药传统理论。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病症都是整体失去平衡的表现。
中医护理学倡导“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五脏和谐”等概念,通过调节体内阴阳失衡,气血不畅等问题,实现身心健康的维护。
中医护理学的实践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保健按摩
中医保健按摩是中医护理学中的一种常见实践方法,通过按摩促进经络气血畅通,调节脏腑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2. 中药调理
中医护理学倡导食疗和中药调理的方法,通过药膳、中药煎剂等方式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3. 气功养生
气功是古老的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中医护理学也倡导通过气功练习调整体内气血的流通,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中医护理学的意义和发展
中医护理学作为传统中医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医疗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医护理学强调整体观念,注重预防保健,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可以为现代医疗体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护理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结语
中医护理学作为传统中医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平衡和谐,重视预防保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中医护理学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径,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医护理名词解释
1.辨证施护——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病人。
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等加以分析、综合、概括,诊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施护即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遵循辨证的理论确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2.症——是指疾病的单个临床表现,即症状,如发热,咳嗽等。
3.证——是指在疾病发展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4.同病异护——对同一疾病,根据其病程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证候给予不同的护理。
5.异病同护——对不同的病,由于其病机相同而出现相同的证候,则采取同一种护理方法。
6.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木火土金水8.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的作用。
木土水火金9.相乘:意为乘虚侵袭,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克制。
10.相侮:就是恃强凌弱,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克。
11.乘侮: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规律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现象。
12.神:广义的神,泛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体现;狭义的神则主要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13.心主神志:是指心有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14.脾主升清: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15.脾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的功能16.肾阴:对人体个脏腑组织器官起滋养、濡润作用的称肾阴。
17.肾阳:对人体组织器官起推动、温煦作用的称肾阳18.天癸:是指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肾中精气逐渐充盈到一定程度,产生了一种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生殖功能的精微物质。
19.宗气:又名大气,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20.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营气属阴,又称营阴21.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
卫气属阳,又称卫阳22.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故称奇经八脉23.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24.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25.虚实真假: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疾病的现象与本质完全不一致的假象26.阴偏胜,阴气偏胜,功能低下,热量不足,以及阴寒性物质积聚的病理状态27.阳偏胜,阳偏胜是指阳气亢盛,功能亢奋,热量过多的病理状态28. 阳偏衰:阳偏衰是机体阳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阳失温煦的病理状态29.阴偏衰,阴偏衰事指机体阴液不足,阴不制阳,阴失濡润滋养的病理状态.30.血虚证,是指机体内血液亏虚所引起的证候31.血瘀证,是指体内血流不畅,经脉受阻,血液淤滞所引起的证候32.出血证,是由多种病内所致的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的证候33.丹毒:皮肤大片红肿,边缘清楚、赤色如丹者。
中医护理学基础z的名词解释
中医护理学基础z的名词解释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名词解释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一门研究和应用中医理论与方法的护理学科。
它结合了中医传统理论和护理实践,旨在提供综合性的医护服务,促进病人的康复。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名词解释,以帮助读者对中医护理学基础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中医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疗法等。
中医注重平衡和整体观念,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中医通过调理和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护理学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和应用在病人护理过程中的知识和技能。
护理学包括了从基础护理到专科护理的广泛内容。
护理学强调人文关怀、科学管理和个性化护理。
中医护理学基础则是在这个框架下,融入了中医理论和实践。
三、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是将中医理论运用于护理实践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护理人员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医护理学基础旨在综合运用中医学和护理学的理念和技术,提高护理人员对病人综合健康需求的判断和应对能力。
四、综合护理综合护理是中医护理学基础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中医护理中,综合护理意味着将病人的身心健康纳入考虑,不仅关注病症的具体表现,还关注病因、病机和整体状况。
综合护理要求护理人员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全面护理。
五、调理与护理调理与护理是中医护理学基础中一个基本的原则。
中医强调调理,即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
中医护理则强调护理,即通过护理措施,帮助病人维持健康和促进康复。
调理和护理相辅相成,共同为病人提供综合性的治疗和护理。
六、特色技术中医护理学基础涵盖了许多特色技术,如中草药疗法、针灸、推拿按摩等。
这些技术在中医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整和刺激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病人康复。
特色技术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和精湛的操作技巧,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效果。
中医护理考试试题
中医护理考试试题姓名科室得分一、名词解释(10分)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60分)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先河。
3、头有疮则,身有疡则。
4、首创“麻沸散”的是。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6、张仲景开创了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为特色,它包涵和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9、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
10、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
11、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
12、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
13、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
14、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
15、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
16、首创汤剂的是。
17、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
18、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
19、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20、中医血的基本特点是和。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答案:一、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中医护理学重点范文
中医护理学重点范文中医护理学是指中医理论与医学护理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旨在通过运用中医养生理念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自身免疫力,预防和治疗疾病。
中医护理学的重点是关注整体健康,强调个体差异和个体化治疗,注重防病于先,强调治未病,从而达到治愈和康复的目的。
1.知识体系:中医护理学重点研究中医理论和护理学的知识,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中医养生学以及护理学的相关知识。
学生需要学习中医基本理论,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患者的护理工作。
2.技能培养:中医护理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包括中医的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和养生技术。
学生需要学习中医的四诊法,包括望、闻、问、切,用于辨别疾病和指导治疗。
此外,还需要学习中医的各种治疗技术,如针灸、推拿、中药煎服等,以及中医养生的各种方法,如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
3.病症护理:中医护理学注重病症护理,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术,以便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全面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学强调患者的整体护理,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多个方面,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手段,保证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4.健康管理:中医护理学的重点还包括健康管理,通过提供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中医护理学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护理学的重点是通过中医理论和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个体化、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
中医护理学强调整体护理,注重个体差异,强调防病于先,强调治未病,注重健康管理。
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实现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中医学:中医学即中国医药,亦称祖国医学,就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与延长寿命的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理论就是研究与阐明中医学的基本概论、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的学科。
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就是以古代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气一元论(精气学说)与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与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整体观念:所谓整体观念,就是指中医学对人体本身的完整性以及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统一性的整体认识。
(此概念的内涵有两个要点,一就是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二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阴阳:就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的对立制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物质势力,这种对立表现为相互间的制约。
阴阳平衡:所谓阴阳平衡就是讲阴阳双方的势力或数量就是相对恒定的。
这种相对的稳定状态就是靠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依存互根来维持的。
生克制化:生克,即指五行“相生”与“相克”,它就是指五行间正常的相互资生与相互克制的关系。
制化,指五行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与相克的作用。
所产生的调节作用。
制即制约,化就是化生,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正就是由于存在着这四种联系方式,才保证了制化关系的正常,维护了事物的存在与正常的活动变化。
相乘:即乘虚侵袭之意,就是克制太过的表现,也称作“倍克”。
相侮:又称为“反侮”或“反克”,即恃已之强,凌彼之弱,侮所不胜的异常克制现象。
藏象:指脏腑虽藏于机体之内,但其生理、病理等方面都有征象表现于外。
“象”就是“藏”的外在反映,“藏”就是“象”的内在本质。
奇恒之腑:奇,异常、不同之意;恒,就是常、通常的意思。
奇恒之腑不同于脏与腑,功同脏,形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其为奇恒之腑。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B、张仲景C、华佗D、叶天士四、简答题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又称“逆治逆护法”。
2.反治与反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
3.热因热用:用温热药、温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4.寒因寒用:用寒凉药、寒凉护法,治护寒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5.塞因塞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症状的护法。
6.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
7.同病异护: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症证,应该使用相同的护法。
8.异病同护: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病证,应该使用不同的护法。
9.未病先防:使之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10.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早诊断、早诊断,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
11.汗法:亦称解表法。
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使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12.吐法:亦称涌吐法。
是指通过药物,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温法:亦称温阳法。
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的一种方法。
14.刮痧法:又称“挑痧”,是指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其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15.药熨法:是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内,在患处或特定穴位来回移动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用,已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16.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加工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体表的一种部位或腧穴进行烧灼熏烤,借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17.拔罐法:又称“吸筒法”,是以罐或筒为工具,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或筒吸附于腧穴部位皮肤上或应拔部位,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产生刺激以调节脏腑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1.中医护理学的概念和发展:中医护理学是研究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对病人进行诊断、护理和预防的学科。
它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2.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理论、阴阳五行理论、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
中医护理学根据这些理论,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调理脏腑功能等手段,实现对病人的护理和治疗。
3.中医护理学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诊主要观察病人的面容、舌质、舌苔等情况来判断病人的病情;闻诊主要通过闻听病人的声音、呼吸等来判断病人的病情;问诊主要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等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切诊主要通过切脉判断病人的病情。
4.中医护理学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
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选用中草药或中药制剂来调理病人的脏腑功能;针灸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入针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推拿是通过按摩病人的穴位和经络来调理病人的脏腑功能;气功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理病人的气血运行。
5.中医护理学的护理方法:中医护理方法包括营养护理、排毒护理、通经络等。
营养护理主要是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补充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排毒护理主要是通过中药或其他方法排出病人体内的毒素;通经络主要是通过按摩和调理经络来促进气血运行。
6.中医护理学的预防方法:中医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因此中医护理学也注重疾病的预防。
中医预防方法包括适度运动、合理饮食、良好的作息习惯、心理调节等。
预防性护理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
考研中医护理学知识点剖析
考研中医护理学知识点剖析中医护理学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现代护理实践的一门学科,它综合了中医学和护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旨在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考研中医护理学是考研中护理学相关专业的重要科目之一。
本文将对考研中医护理学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和总结。
一、中医护理学概述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针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护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中医护理学强调个体化、全面性和整体性的护理理念,注重人的整体功能的调理和促进,以及疾病的恢复与康复。
中医护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方法与技术、中医护理疗法等。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等理论。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极构成,阴阳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保持动态平衡。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的变化和发展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所决定的,即金、木、水、火、土。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部的重要元素,调节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
2. 中医护理方法与技术:中医护理方法包括按摩、针灸、拔罐、艾灸等。
按摩是通过推、拿、揉等手法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以达到调养健身、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是运用针刺穴位的方法,调节气血,整体平衡人体的阴阳。
拔罐是将火罐贴附在患者体表特定部位,产生负压,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疏通经络来促进健康。
艾灸是利用灸炙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燃烧艾草,将热量转化为人体内的热能,起到温经活血、驱寒散邪的作用。
3. 中医护理疗法:中医护理疗法主要包括药膳疗法、气功疗法、精神疗法等。
药膳疗法是运用药食同源的理念,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特点,合理选择药膳,通过食疗来调理身体,达到治疗疾病和强身健体的目的。
气功疗法是通过锻炼呼吸和调节气息、动作等,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机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精神疗法是通过调节患者的心态和情绪,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促进患者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中医护理学的应用中医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医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中医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中医护理学试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XXX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XXX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1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照顾护士系创建(1983年XXX)。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XXX)。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XXX)。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初创汤剂的是(XXX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XXX)。
11、(XXX)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XXXB、XXXC、XXXD、XXX四、XXX1、简述XXX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①妇、幼儿护理:XXX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绘了照顾护士概念?2(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医护理学的名词解释
中医护理学的名词解释1. 中医护理学:这就好比是中医领域里照顾病人的魔法!比如说,当你感冒了,中医护理可能会用艾灸来帮你缓解症状呢!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等方法来护理患者。
2. 整体观念:哎呀呀,这可太重要啦!就像组装一个复杂的拼图,要考虑所有部分。
比如在照顾病人时,不能只看局部的病症,还要综合考虑病人的整体状况呀。
就像头疼可能不只是头的问题呢!3. 辨证施护:嘿,这就像是为每个病人量身定制护理方案!如果两个病人都咳嗽,但是病因不同,那护理方法也得不一样呀。
就好像一个喜欢吃甜,一个喜欢吃辣,不能一概而论嘛!4. 阴阳学说:哇哦,这可是中医的大秘密呢!把万物都分成阴阳两面。
就像白天和黑夜,人也有阴阳平衡呀。
如果阴阳失调了,身体就会不舒服呢,那护理就要来帮忙调整啦!5. 五行学说:嘿,这就像一个神奇的循环系统!木火土金水相互关联。
比如肝脏属木,心属火,它们之间也有联系呢。
要是肝脏出问题,对心也可能有影响哦,护理时就得注意啦!6. 经络学说:哎呀呀,这就像是身体里的秘密通道!通过经络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呢。
比如按摩一些穴位,就可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呀,多神奇!7. 情志护理:哇,这可是关注病人心情的重要部分呢!病人心情不好,病也好得慢呀。
就像你不开心的时候做事也没劲儿,所以要好好照顾病人的情绪呢!8. 饮食护理:这很容易理解呀,就是通过饮食来帮助病人康复嘛!吃对了东西,身体才有力气对抗疾病呀。
就像给汽车加对了油才能跑得快,对吧?9. 生活起居护理:这就像给病人打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比如房间的温度、湿度要合适。
就像你自己也喜欢待在舒服的地方呀。
10. 中医护理技术:哈哈,这可是中医护理的法宝呢!像拔罐、针灸、推拿等等。
这些技术用好了,能解决好多问题呢,你说厉害不厉害?我觉得中医护理学真的太神奇、太有价值啦!它用独特的方式照顾着人们的健康,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疾病,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学习呀!。
中医护理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中医护理学常考的名词解释一、中医护理学介绍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中医理论与护理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在中医护理学中,有许多常考的名词,对于中医学习者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名词的含义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考的名词。
二、气血气血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医护理学中常考的名词之一。
气指的是人体内的精气神活动,与呼吸、运动等息息相关。
而血则是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主要载体,能够滋养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气血的平衡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中医护理学注重通过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人体的健康。
三、脏腑脏腑是中医理论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中医护理学中也常常被考察。
脏腑是指人体内的脏器和器官,包括肺、心、肝、脾、胃、肾等。
通过中医的观察和诊断,可以了解脏腑的功能状态和相互关系,从而指导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学的目标是通过调整脏腑的功能,促进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促进康复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四、经络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护理学中常考的名词之一。
经络是人体内的一种能量传导系统,通过经络可以有效地传递气血和营养物质,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中医护理学注重通过调节经络的通畅,改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康复。
五、针灸针灸是中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也是中医护理学中常考的名词之一。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中医护理学注重针灸的应用,在护理实践中能够有效地缓解病痛和改善病情。
六、药膳药膳是中医护理学中常考的名词之一,是中医理论和中草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药膳通过选用特定的食材和中草药,调配成具有特定疗效的食品,通过进食调理人体的健康。
中医护理学注重药膳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体质和增强抵抗力。
七、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中医护理学中常考的名词之一,是一种通过按压、揉捏和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治疗方法。
中医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缓解疼痛和改善身体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中医学:中医学即中国医药,亦称祖国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延长寿命的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明中医学的基本概论、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学科。
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气一元论(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整体观念:所谓整体观念,是指中医学对人体本身的完整性以及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统一性的整体认识。
(此概念的内涵有两个要点,一是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二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的对立制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物质势力,这种对立表现为相互间的制约。
阴阳平衡:所谓阴阳平衡是讲阴阳双方的势力或数量是相对恒定的。
这种相对的稳定状态是靠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依存互根来维持的。
生克制化:生克,即指五行“相生”和“相克”,它是指五行间正常的相互资生和相互克制的关系。
制化,指五行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作用。
所产生的调节作用。
制即制约,化是化生,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正是由于存在着这四种联系方式,才保证了制化关系的正常,维护了事物的存在和正常的活动变化。
相乘:即乘虚侵袭之意,是克制太过的表现,也称作“倍克”。
相侮:又称为“反侮”或“反克”,即恃已之强,凌彼之弱,侮所不胜的异常克制现象。
藏象:指脏腑虽藏于机体之内,但其生理、病理等方面都有征象表现于外。
“象”是“藏”的外在反映,“藏”是“象”的内在本质。
奇恒之腑:奇,异常、不同之意;恒,是常、通常的意思。
奇恒之腑不同于脏和腑,功同脏,形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其为奇恒之腑。
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器官。
神: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
肺主气:指肺主管呼吸之气,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主管全身之气,调节各脏腑组织的功
能活动。
通调水道:指肺脏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维持着水液代谢平
脾统血:指脾能调节血液循环,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流行,不使其溢出脉外的功能。
肝主疏泄:肝具有疏通畅达、宣泄升发的功能,使全身的气机畅行,气、血、津液通畅,使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致瘀积而正常排泄。
天癸: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一种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称作“天癸”。
水谷之海:胃为“水谷之海”。
饮食入口,经食道而容纳于胃腑,故称胃为“水谷之海”,又称“太仓”。
骨:就是骨骼,它作为人体的支架,有支撑躯干、保护内脏的作用,还可化生骨髓、主司人体的运动。
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具有很强活力和不断运动着的精微物质。
气化: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虚里:心尖搏动处为虚里,可反映宗气的盛衰。
血:血是运行在脉管中的含有丰富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
津液:津液是人体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
元气:元有原始、基本之意,元气就是人体最基本、最主要的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
宗气:宗气是积于胸中的气。
气能生津:气的气化功能是津液化生的动力。
气有行津:津液的输布、排泄依靠气的气化功能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推动作用。
营气:营气是运行在脉管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卫气:卫气是行于脉外有防御作用的气。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以及经络与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经络: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能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
十五别络:从十二经脉、任脉、督脉各分出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
有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的作用。
十二经筋: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
跷脉:跷,是经健跷捷之意,阴阳跷脉主司下肢的运动,能使下肢灵活跷捷,故称跷脉。
督脉:总督、统帅的意思。
能总督全身的阳气,是阳经经脉的总领,故称督脉。
带脉:带,束带之意,因为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故称带脉。
经气:经络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称为“经气”。
感应传导:指经络系统对于针刺或其它刺激的一种感觉传递和通导作用。
(即酸、麻、胀、痛等感觉沿着经络循行的方向传递扩散)
气机: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气化:广义的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具体地说,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等。
狭义的气化,是指三焦输布水液的功能,也叫三焦气化。
病因学说:研究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和引起的病证的临床表现。
病因:破坏人体生理平衡状态,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叫做病因。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善行数变:指风邪引起的病证,病位不固定,呈游走性;发病急骤,变化多端。
疫疠:疫疠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
痰饮: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
质稠粘而厚的叫痰;质清稀而薄的叫做饮,两者常合称为痰饮。
有形之痰:指咯吐出的痰浊,能看到形状,摸到实体,听到痰浊的声响。
无形之痰:多见症状,不见形质的痰浊,包括瘰疠、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痰浊。
瘀血:凡是离经的血积存在体内,或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经脉、脏腑内的血液,都是瘀血。
正气:指机体的生理机能(包括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精、气、血、津液等生理功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疾病: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与外界环境和人体内部的各种阴阳协调平衡受到破坏,阴阳失调、偏盛偏衰,就会发生疾病。
病机: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
实证:实诈是以邪气亢盛为主的一种病理表现。
虚证:虚证是以正气虚弱为主的病理表现。
阴阳失调:致病邪气侵入人体,机体阴阳消长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出现阴阳偏盛和偏衰、阴不制阳和阳不制阴的病理变化。
阳虚:阳虚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偏衰,产热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偏亢,机能衰减的病理状态。
气机失常: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能正常进行,气的运行紊乱,升降失调,出入不利,表现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的病理状态。
气滞:指气的运行滞涩不通畅。
证: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及邪正关系所作的病理概括。
正治:正治又称“逆治”,是采用与疾病性质相反的方法和药物来进行治疗。
反治:反治又称“从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方法。
三因制宜:在治疗疾病时,把季节、地区、体质、年龄等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以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物点对人体疾病所产生的影响,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叫做“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