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玉米的质量标准
4、玉米的质量标准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二、玉米霉菌毒素一、玉米及其副产物 DDGS 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1.1 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
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
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
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
有人对筛出的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 B1 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 30-500 倍。
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
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
玉米副产物主要有 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
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
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
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
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玉米GB13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玉米GB1353GB1353—1986《玉米》已实施12年之久,在这期间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玉米的食用比例大幅下降,目前主要作为饲料原料和工业用粮;玉米品种及栽培、收获方式均有较大的改变。
根据目前的情况并参考其他农业大国的标准,本次修订对原标准做了如下重要技术改变:将纯粮率定等改为容重定等。
将水分指标统一为不超过14. 0%。
增加不完善粒指标,定为不超过5.0%。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353—1986。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吉林省粮食局、陕西省粮食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陶英、李长久、谢玉珍、张雪梅、封成斌。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的定义、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玉米。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490—19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 5491—19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19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493—1985 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B/T 5494—1985 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B/T 5497—1985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容重粮食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3.2 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包括下列几种:3.2.1 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2 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玉米等级的划分
玉米等级的划分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玉米等级的划分玉米等级如何区分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标、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
这三个标准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
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广泛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
而饲料用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国标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
这三个标准共同点是以水份、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其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标外,还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标项,总体看,容重、杂质、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标是衡量玉米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
我国不同产地玉米在质量上存在以下差异:(1)容重在正常年景,东北内蒙玉米的容重最高,通辽和赤峰玉米的质量基本在二等以上,一等占到90%;吉林玉米70%以上为二等;黑龙江玉米质量一般,60%-70%能达到三等;辽宁玉米50%能达到二等,80%能够达到三等。
但玉米容重受年景影响较大,比如2003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玉米水分较大,容重减少,吉林省的二等玉米只占总产量的50%左右,黑龙江玉米大部分都为等外。
在正常年景,华北山东和河北的玉米基本都在二等以上,尤以山西北部、河北邢台以北地区的玉米质量为好。
(2)水分在正常年景,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时水分在28%-30%,年景不好时最高达到35%-40%。
内蒙玉米的水分稍低,一般在24%左右,有时会达到27%-28%。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自然晾干玉米的比例较小,除内蒙通辽和辽宁西南以外,大部分是烘干玉米。
烘干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烘干至14.5%左右,在存放过程中,水分逐渐散失至14%以下;二是先晾干至水分20%左右,然后再烘干。
东北地区春节前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一种方式,由于一次降水幅度过大,容易造成玉米籽粒发瘪和容重偏低。
玉米的检测标准
允收标准
退货标准
——
<13.0或>14.5
——
<31.0或>36.0
4.0—5.0 >5.0
—
>1.0
—
>2.0
——
检出
——
检出
——
<0.55或>0.65
——
>50
检验方法
GB 5497 GB 5419 GB 5494 GB 5494 目视法挑选检查 目视法挑选检查 目视法挑选检查 测量、称重 GB/T 20570附录A
包括四个部分
玉米的存放时间
包括两个部分
玉米的理化指标
包括八个指标
玉米的卫生指标
包括七个指标
判断 标准
03 玉米检测的行业标准
感官判 断
时间判 断
各项指 标
1.外观判断
外观:金黄色均匀颗粒,无霉变色泽
2.滋气味
滋气味:具有一批玉米固有气味,无砂齿感,无异味
3.杂质
无肉眼可见杂质(如玉米棒、石子、碳渣、砂粒等)
03 玉米检测的行业标准
判断标 准
感官判 断
时间判 断
各项指 标
3.包装、储运指标
参考行业标准,制定如下指标
3.1 用符合食品卫生法要求的塑料编织袋包装;且要求外观整洁、 无污染、受潮或泄漏、破损现象。 3.2 外包装上应标明:食品制造商名称、地址、生产日期、品名、 净含量、级别、保质期等符合GB 7718的要求,不允许将合格证放 置于外袋与内袋之间,可在外袋进行合格标示(如在外袋上盖合格 章或以鲜艳色彩将合格证缝合于封口处)。 3.3 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及其他易污染物品混运、混贮,运 输过程应保持干燥,并备有防雨、防潮措施;贮存于通风、干燥的 库房内,需用离地面10cm以上的垫仓板铺垫地面。 3.4 每批原料供应商均应提供合格的检验报告单。
鲜食玉米标准
鲜食玉米标准
鲜食玉米是指直接作为食品消费的玉米,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要求:鲜食玉米应具有完整的、无明显损伤和病害的外壳,粒粒饱满,大小均匀一致。
2. 颜色要求:鲜食玉米的米粒应为黄色或白色,不应有明显的色斑或混浊。
3. 品质要求:鲜食玉米应具有脆嫩的口感,口感均匀,无粘口现象。
米粒应具有香甜的味道,无异味。
4. 生长期和采收时间:鲜食玉米采收的时间要在玉米籽粒成熟但还未干燥的阶段,一般为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后期。
5. 内部质量要求:鲜食玉米籽粒应具有丰满的形态,无明显的空心现象。
未熟透的玉米仁不应超过5%。
6. 农药残留量:鲜食玉米中的农药残留量应符合卫生标准,达到安全食用要求。
7. 包装和运输要求:鲜食玉米应采用透气性好、防水、防露、防霉等特性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运输,以保持其新鲜和营养。
以上是鲜食玉米的一些常见标准要求,实际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使用目的的不同而稍有差异。
玉米术语、验收标准和检测方法
玉米术语、验收标准和检测方法术语和定义1、容重玉米籽粒在单位容器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2、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玉米颗粒。
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碎粒、生芽粒、生霉粒和热损伤粒。
2.1虫蚀粒被虫蛀蚀,并形成蛀孔或隧道的颗粒。
2.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3破碎粒籽粒破碎达本颗粒体积五分之一以上的颗粒。
2.4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或芽或幼根虽未突破表皮但胚部表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有生芽痕迹的颗粒。
2.5生霉粒表面生霉的颗粒。
2.6热损伤粒受热后籽粒显著变色或受到损伤的颗粒,包括自然热损伤粒和烘干热损伤粒。
自然热损伤粒:储存期间因过度呼吸,胚部或胚乳显著变色的颗粒。
烘干热损伤粒:加热烘干时引起的表皮或胚或胚乳显著变色,籽粒变形或膨胀隆起的颗粒。
3、杂质除玉米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3.1筛下物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
3.2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
3.3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及其他有机物质。
3.4色泽、气味一批玉米固有的综合颜色、光泽和气味。
4、质量要求和卫生要求4.1质量要求各类玉米质量要求见表1。
其中容重为定等指标,3等为中等。
表1玉米质量标准4.2卫生要求食用玉米按GB2715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检验方法5.1 扦样、分样:按GB5491执行。
5.2 色泽、气味检验:按GB/T5492执行。
5.3 类型及互混检验:按GB/T5493执行。
5.4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按GB/T5494执行。
5.5 水分检验:按GB/T5497执行。
5.6 容重检验:按附录A执行。
水分不高于18%的玉米直接测定容重,高于18%的玉米应按附录B的规定降水后再测定容重。
6、检验规则6.1 检验的一般规则按GB/T5490执行。
6.2 检验批为同种类、同产地、同收获年度、同运输单元、同储存单元的玉米。
6.3 判断规则:容重应符合表1中相应等级的要求,其他指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玉米容重标准
玉米容重标准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作为粮食的主要原料,玉米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为了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玉米容重是检验玉米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玉米容重的标准是每百克玉米的容重。
玉米容重标准的实施,受到地域、气候、品种、包装、储存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成熟玉米容重有可能在5872g之间波动。
如果玉米湿度过低,其容重可能比正常值低68g。
这是因为在湿度过低的条件下,玉米内部每单位的水分越多,其容重越低。
玉米容重标准的参考值,根据国家规定,目前大米容重应在67-71克/公斤范围内,谷类容重应在71-74克/公斤范围内。
这种容重范围,既保证玉米的质量,又确保了玉米在储存过程中不会受到太多的损失。
在检测玉米容重标准时,可以使用一种叫做“容重计”的仪器。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容重。
由于它非常敏感,以至于它可以检测出玉米重量的细微变化。
这对于对玉米的质量要求相当高的生产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玉米容重标准的标准实施,在国际商品交易中也非常重要。
它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也可以帮助卖家向买家传达产品的质量,以及买家认可的价格。
通过容重计,买家可以了解玉米容重,以此来衡量玉米的质量。
所以,容重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双方买卖交易产生的纠纷。
玉米容重标准的标准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的质量,从而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
不仅如此,它还可以用来促进国际商品交易,减
少双方交易产生的纠纷,以及提升买家对玉米质量的认可度。
玉米容重标准的标准实施,需要严格的控制,确保玉米的质量,以及人们的饮食安全。
玉米国家标准GB/1353
玉米国家标准GB/135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53-1999代替GB135 3-__-04-01实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的定义、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玉米。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容重粮食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3.2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包括下列几种:3.2.1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3破损粒:籽粒破损达本颗粒体积五分之一(含)以上的颗粒。
3.2.4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的颗粒。
3.2.5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3.2.6热损伤粒:受热后外表或胚显著变色和损伤的颗粒。
3.3杂质通过规定筛层和无使用价值的物质,包括下列几种:3.3 .1筛下物: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
3.3.2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杂质。
3.3.3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杂质。
3.4色泽、气味一批玉米固有的综合色泽和气味。
4分类4.1根据玉米种皮颜色分为三类:4.1.1黄玉米:种皮为黄色,并包括略带红色的黄色玉米。
4.1.2白玉米:种皮为白色,并包括略带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白色玉米。
玉米新国标
玉米新国标(最新版)目录1.玉米新国标的概述2.玉米新国标的主要内容3.玉米新国标的意义和影响正文一、玉米新国标的概述玉米新国标,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玉米》(GB1351-2017),是我国针对玉米这一农作物制定的最新国家标准。
该标准于2017 年发布,旨在规范我国玉米市场,提高玉米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玉米新国标的主要内容1.标准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内容。
2.分类:根据玉米的品质、用途和加工程度,将玉米分为九个类别,分别是:鲜食玉米、饲料玉米、加工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高赖氨酸玉米和高蛋白玉米。
3.质量要求:新国标对玉米的质量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卫生质量等方面。
其中,外观质量主要涉及玉米粒的颜色、大小、形状、杂质等;内在质量主要涉及玉米的水分、蛋白质、脂肪、淀粉等成分含量;卫生质量主要涉及玉米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污染物限量。
4.检验方法:新国标规定了多种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物理检验、化学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等,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新国标对玉米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保证玉米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三、玉米新国标的意义和影响1.保障粮食安全:新国标对玉米的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我国玉米的整体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新国标对玉米的分类、质量要求等方面的规定,有利于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玉米,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民增收。
3.提升玉米加工业水平:新国标对玉米加工业的原料质量、产品品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推动玉米加工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4.强化市场监管:新国标为玉米市场提供了统一的检验和评价标准,有利于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权益。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日期:玉米新国标研一、玉米新国标GB1353-1999中华人民XX国国家标准玉米 GB1353?999Maize 代替GB1353?9861 X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的定义、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与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玉米。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490?985 粮食、油料与植物油脂检验GB 5491?9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9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493?985 粮食、油料检验类型与互混检验法GB/T 5494?985 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B/T 5497?985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容重粮食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3.2 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包括下列几种:3.2.1 虫蚀粒:被虫蛀蚀,伤与胚与胚乳的颗粒。
3.2.2 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与胚与胚乳的颗粒。
3.2.3 破损粒:籽粒破损达本颗粒体积五分之一(含)以上的颗粒。
3.2.4 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的颗粒。
3.2.5 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3.2.6 热损伤粒:受热后外表或胚显著变色和损伤的颗粒。
3.3 杂质通过规定筛层和无使用价值的物质,包括下列几种:3.3.1 筛下物: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
3.3.2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与其他无机杂质。
3.3.3 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粒与其他有机杂质。
3.4 色泽、气味一批玉米固有的综合色泽和气味。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1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12. 产品等级:一等、二等、三等、四等3. 外观特征:1) 形状:颗粒形状完整,基本呈圆形或扁圆形。
2) 颜色:一等品为金黄色或淡黄色;二等品为黄色或淡黄色;三等品为较深黄色或淡褐色;四等品为褐色或深褐色。
3) 杂质:应无异物、杂质和霉变等现象。
4. 理化指标:1) 水分含量:一等品不大于14.5%;二等品不大于14.5%;三等品不大于15.0%;四等品不大于15.0%。
2) 筛分率:废粒不大于2.0%,杂质不大于0.5%。
3) 容重:一等品不小于69kg/hl;二等品不小于68kg/hl;三等品不小于66kg/hl;四等品不小于64kg/hl。
4) 酸值:按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不大于0.20ml/100g。
5) 淀粉含量:不少于70%。
5. 加工技术指标:1) 精制程度:应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精制程度应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2) 碾米质量:碾米质量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严格控制碾米损失和不合格率。
3) 石磨条理:石磨出的面团应具有良好的条理,无结块现象。
6. 实物质量检验方法:1) 颜色检验:采用人眼观察比较法进行检验。
2) 杂质、霉变等检验:采用肉眼观察、闻气味、手摸等方法进行检验。
3) 水分含量检验:采用烘箱干燥法进行检验。
4) 容重检验:采用电子天平进行检验。
5) 酸值检验:采用氢氧化钠滴定法进行检验。
7. 包装和储运:1) 包装:采用塑料袋或麻袋包装,每袋净重不超过50kg。
2) 储存: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避免阳光暴晒和雨淋,防止霉变。
8. 标志和售后服务:1) 标志:应印刷国家规定的标志,并在包装上注明产品等级、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
2) 售后服务:生产厂家应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解决消费者咨询和投诉问题。
玉米等级划分标准
玉米等级划分标准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等级的划分标准对于玉米的质量评定和市场交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玉米等级划分的标准,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玉米的质量等级。
首先,玉米的等级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个方面。
外观质量包括玉米的外形、色泽、完整度等方面,而内在质量则包括玉米的含水量、杂质含量、霉变情况等方面。
在外观质量方面,玉米的外形应该饱满、颗粒饱满、无破碎和变形,色泽应该均匀、鲜艳,没有霉斑和变色现象。
完整度方面,玉米应该没有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玉米穗应该完整,玉米粒没有破碎和变形。
在内在质量方面,玉米的含水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般来说,含水量在14%左右为宜。
如果含水量过高,容易发霉变质;如果含水量过低,容易导致玉米粒收缩,影响质量。
此外,玉米的杂质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杂质含量过高会降低玉米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霉变情况也是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霉变的玉米会
产生毒素,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总的来说,玉米的等级划分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定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的各个方面。
只有通过严格的等级划分标准,才能保证玉米的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推动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玉米等级划分的标准,提高对玉米质量的认识,为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严格执行玉米等级划分标准,保证玉米的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玉米产品。
玉米等级区分小常识
玉米等级区分小常识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标、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
这三个标准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
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广泛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
而饲料用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国标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
这三个标准共同点是以水份、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其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标外,还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标项,总体看,容重、杂质、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标是衡量玉米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
我国不同产地玉米在质量上存在以下差异:(1)容重在正常年景,东北内蒙玉米的容重最高,通辽和赤峰玉米的质量基本在二等以上,一等占到90%;吉林玉米70%以上为二等;黑龙江玉米质量一般,60%-70%能达到三等;辽宁玉米50%能达到二等,80%能够达到三等。
但玉米容重受年景影响较大,比如2003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玉米水分较大,容重减少,吉林省的二等玉米只占总产量的50%左右,黑龙江玉米大部分都为等外。
在正常年景,华北山东和河北的玉米基本都在二等以上,尤以山西北部、河北邢台以北地区的玉米质量为好。
(2)水分在正常年景,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时水分在28%-30%,年景不好时最高达到35%-40%。
内蒙玉米的水分稍低,一般在24%左右,有时会达到27%-28%。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自然晾干玉米的比例较小,除内蒙通辽和辽宁西南以外,大部分是烘干玉米。
烘干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烘干至14.5%左右,在存放过程中,水分逐渐散失至14%以下;二是先晾干至水分20%左右,然后再烘干。
东北地区春节前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一种方式,由于一次降水幅度过大,容易造成玉米籽粒发瘪和容重偏低。
而春节后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事先自然晾干时间较长,因此籽粒饱满,容重普遍较高。
你知道玉米有哪些检测项目及标准吗?
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良的粮食作物。
作为中国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是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也是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等的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那么,关于玉米你了解多少呢?你知道玉米有哪些需要检测的项目及标准吗?一、 检测项目1.容重容重是单位体积的重量,玉米容重是指一升玉米在标准的容重器实验下的重量(克)。
这个反映了玉米子粒的饱满程度,受水分、杂质的影响。
玉米容重现在作为定等的依据,代替了过去的纯粮率。
一般来说,容重愈大,质量愈高,表示虫蛀空壳的、瘪瘦的玉米粒愈少。
之前在粮通天下上看到的最新现行国家标准共分5 个等级,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下,具体等级为:一等容重大于或等于 720g/l,二等容重大于或等于 685g/l 小于 720g/l, 三等容重大于或等于 650g/l 小于 685g/l, 四等容重大于或等于 620g/l 小于 650g/l, 五等容重大于或等于 590g/l 小于 620g/l, 容重低于 590g/l 的为等外品。
2.水分水分是指单位重量玉米含水量占总重量之比来划分的,大多以0.5%为计算单位。
一般在东北地区玉米的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粮食安全储存的水分)为 14.0% ,不同地区的玉米安全水分不同。
一般在东北地区新收获玉米含水量在 27% 左右,在南中原以南地区一般在 14%左右。
不过,新收获玉米含水量与近成熟期的天气、玉米的成熟度等有关系。
3.杂质杂质每增加 1% ,能量大概降低 40 大卡。
对蛋白的影响不是太大,玉米中一般含 8% 的蛋白。
杂质分类有很多种,按照性质分类分为 a. 无机杂质指混入玉米中的泥土,砂石,煤渣,砖瓦,玻璃碎块,金属物及其他无机物质; b. 有机杂质 指混杂玉米中的根,茎,毛,野生植物的种子,异种粮粒,鼠雀粪便,虫蛹,虫尸及无用用价值的生芽,有病斑,变质玉米粒等有机杂质。
按照大小来分的话,分为大杂质(一般指留存在直径14mm 圆形筛孔以上的杂质)、并肩杂质(通过直径 14mm 圆形筛孔,留存在直径3mm 圆形筛孔以上的杂质)、小杂质(通过 3mm 圆形筛孔的筛下物)三种。
国标玉米检测标准
国标玉米检测标准国标玉米检测标准1.引言本标准是为了规范玉米的检测工作,保证玉米的质量,促进生产、加工和市场的顺利发展。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玉米的检测和评价。
3.术语和定义3.1 玉米:玉米是玉米属(Zea mays)植物的种子,为大豆科植物。
3.2 相对湿度:空气中含水蒸气饱和度的百分比。
3.3 含水量:物料中存在的水分质量与物料干燥状态下的质量之比。
3.4 安全含水量:保证玉米质量的含水量。
3.5 酸价:单位质量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4.特性4.1 外观特性玉米应干燥、无杂质,并且无臭味。
4.2 含水量根据不同的生产和储存条件,玉米的安全含水量也不同。
在干燥的气候中,玉米的安全含水量应在13% ~ 14.5%之间;在湿润的气候中,安全含水量应在12% ~13%之间。
4.3 酸价玉米脂肪中酸价的最大值应不超过3.5mg/g。
5.检测方法5.1 含水量的测定将样品在60℃到80℃的温度下在烘箱中干燥至恒定重量,记录干重m1,再在105℃至110℃温度下再次干燥至恒定重量,记录干重m2。
计算玉米的含水量:含水量(%)=(m1-m2)/m2×1005.2 酸价的测定将样品中的脂肪提取出来,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样品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
计算样品的酸价:酸价(mg/g)=0.1×(Vc-Vb)×N/K×mVb是用氢氧化钠溶液对空白样本进行滴定所用的体积;Vc是用氢氧化钠溶液对玉米样本进行滴定所用的体积;N是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的标准浓度(mol/L);K是玉米样品中游离脂肪酸的摩尔质量;m是样品中涂料的质量(g)。
6.质量评价6.1 含水量如果玉米的含水量超过了安全含水量范围,那么它不能作为食品或者饲料,会影响玉米的保质期,甚至损害玉米的品质。
6.2 酸价如果玉米样品中的酸价超过了限定值,那么它不能作为食品或者饲料,可能会对人和动物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7.存储和运输7.1 存储玉米应该存放在干燥、通风、无污染的地方。
玉米及副产品质量控制
玉米蛋白粉 Lys蛋白
葡萄糖 赖氨酸 Lys渣
玉米副产品—玉米蛋白粉
质量指标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粗灰分(%)
水分(%) 叶黄素(mg/kg)
含量 55~65
1~5 0.5~2.5
1.8 13 500~850
玉米副产品—玉米蛋白粉
物理性状: ➢ 颜色:金黄色; ➢ 气味:新鲜的,轻微刺鼻的谷类饲料味,无酸味、霉
国家 芬兰 美国 苏格兰 前南斯拉夫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玉米赤霉烯酮 (mg/kg) 250 0.1~2900 0.5~0.75 35.6 50.0 2.7 12.0 32.0
*1mg/kgZEN,小母猪8天后出现症状
家畜中毒症状 牛和猪不育症 牛和猪雌性激素综合症 猪出现死胎、新生猪死亡、仔猪小 母猪雌性激素综合症 母猪雌性激素综合症 母猪雌性激素综合症
由结果分析可以得到:玉米脂肪酸值和品尝评分值与 储藏年限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脂肪酸值与品尝评分值 之间的相关性也较好,因此,我们选择脂肪酸值和品尝 评分值作为玉米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图 我国储粮生态区域划分
采购合理储藏期的玉米
脂肪酸值判定值的确定
玉米
湿热区 湿冷区
干冷区
房式仓 浅圆仓 房式仓 浅圆仓 房式仓
味、臭味或令人讨厌的气味; ➢ 质地:整批的组成、细粒和颜色均匀一致;
品质评价与判断
①品质判断要点: ①CP等常规指标
② 霉菌毒素及SO2的残留
品质差的玉米蛋白粉: F-2: 6000ppb DON : 3ppm T-2: 30ppb 品质差的玉米胚芽粕: F-2:1500-2500ppb DON : 10ppm T-2: 100ppb 建议:A:选择好的厂家(用什么样的原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二、玉米霉菌毒素
一、玉米及其副产物 DDGS 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
1.1 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
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
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
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
有人对筛出的
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 B1 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 30-500 倍。
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
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
玉米副产物主要有 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
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
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
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
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
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
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
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
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二、霉变玉米的危害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
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黄曲霉毒素是由一组真菌(黄曲霉、曲霉等)产生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真菌毒素,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
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
试验证明,黄曲霉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损害肝脏,故它是一类肝毒素。
哺乳动物的细胞培养液中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时,便可使细胞致死,所以它又是一类细胞毒素。
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认定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生物代谢产物。
我国粮食及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是:20μg/kg(玉米、花生仁、花生油、玉米胚油)(B1),10μg/kg(大米、其他食用油),5μg/kg(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B1),不得检出(婴儿代乳食品)。
霉变玉米中还往往同时存在呕吐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
呕吐毒素(DON)是单端孢霉稀族真菌毒素中一种分子量较小的代谢物,是由各种镰刀菌,尤其是禾谷镰孢菌产生的。
其产毒菌株适宜在阴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当谷物的水分含量为22%时,在很短的时间内,谷物即可产生大量的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养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人中毒后会产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腹泻,还可有全身无力、口干、流涎,少数患者有发烧、颜面潮红等症状。
畜禽呕吐毒素中毒后一般表现为厌食、呕吐、腹泻,影响免疫和
繁殖机能,并导致血磷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下降。
我国建议供人食用的谷物DON含量不得超过1mg/kg,小麦、面粉、玉米、玉米粉均应≤1000μg/kg。
玉米赤霉烯酮(简称ZEN)是由在潮湿环境下生长的镰刀菌群(主要是真菌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雌激素真菌毒素。
它首先是从赤霉病玉米中分离出来的,主要存在于玉米和玉米制品中,小麦、大麦、高梁、大米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
它具有较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癌作用,可引起动物发生雌激素中毒症。
我国粮食卫生标准中规定小麦、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为60μg/kg。
可见,人畜食用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后,会出现霉毒素中毒现象,能够诱发肝癌、免疫和生殖机能下降等疾病,急性中毒还能产生恶心、呕吐、头疼、头晕、腹痛、腹泻等症状。
人畜长期食用低剂量的霉变玉米,毒素会在体内沉积。
特别是对动物而言,毒素会在动物肌肉组织有很高含量的残留,而正常烹饪过程不会对它有破坏,也就是说,它可以通过动物组织对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并且这种有害物质的残留远远比药物残留危害严重得多。
因此,产生霉变的玉米应集中收购、专仓储存、及时送质检机构检测,经检验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只能作为工业用粮定向销售,严防流入口粮市场和用于饲料加工。
三、如何鉴别和处理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
3.1 鉴别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
发霉玉米的特征是玉米胚芽部变黑或变暗,有明显发霉气味。
玉米发霉后经水洗有时不易轻易看出,且霉味不浓,但其胚芽部颜色发暗,
破开外皮可以发现内部发黑,这种玉米一般出现在夏秋季节。
霉玉米鉴别方法一般可以参考如下:1、发霉后的玉米表现玉米皮特别容易分离;2、观察胚芽,玉米胚芽内部有较大的黑色或深灰色区域为发霉的玉米,在底部有一小点黑色为优质的玉米;3、在口感上,好玉米越吃越甜,霉玉米放在口中咀嚼味道是很苦的;4、在饱满度上,霉玉米比重低,籽粒不饱满,取一把放在水中有漂浮的颗粒。
3.2 处理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
一、物理脱毒法 1、水洗法:将发霉的玉米磨成碎粉,倒进缸中,加入 3-4 倍的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搅拌换水 2 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
2、脱胚去毒法:将玉米磨成1.5-4.5 毫米的小颗粒,加 5-6 倍的清水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
3、用石灰水浸法。
将发霉玉米粉碎成直径 1.5-5 毫米的小颗粒,然后将过 120 目筛后的石灰粉按 0.8-1%的比例掺入发霉玉米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 1:2 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 1 分钟,然后静止 0.5-5 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 2-3 次,一般去毒率可达 91%以上。
二、化学脱毒法 1、碱煮处理法。
按每 1000 克发霉玉米加入清水 3000 克,再加入 500 克苏打粉或 1000 克石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
2、中草药熏蒸法。
用含芳香油的中草药如山苍子油在 60℃条件下熏蒸
发霉玉米,对黄曲霉毒素有解毒去毒的作用。
栓皮能加速黄曲霉毒素的氧化而解其毒性。
四、国家对玉米中霉菌毒素含量的最大允许量
根据中国国家有关规定,上述各种毒素的最高限量分别为:黄曲霉毒素20μg/kg,烟曲霉毒素500μg/kg,赭曲霉毒素20μg/kg,T-2 毒素80μg/kg,呕吐毒素500μg/kg,玉米赤霉烯酮100μg/kg 。
中国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要求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允许量为≤50μg/kg,而我国粮食及食品中对玉米的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是:20μg/kg。
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中规定,玉米霉菌总数允许量为<40×103 个/克,但是霉菌总数并不能代表玉米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程度。
最准确的方法是检验各种毒素的含量。
在中国,玉米生霉粒比重南方高于北方,黑龙江重于辽宁和吉林。
年景不好的时候,大部分玉米生霉粒都会超过 2%。
2007 年秋季,东北、河北、山东等地在玉米收获期间都普遍降雨,可以预计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比较普遍和严重。
我国建议供人食用的谷物 DON 含量不得超过1mg/kg,小麦、面粉、玉米、玉米粉均应≤1000μg/kg。
同时我国也遵循国际上的标准制定了我国的霉菌毒素含量标准,分别是:黄曲霉(AFB1):5ppb、呕吐霉素(DON):1000ppb、赤霉烯酮:500ppb(ppb是什么意思?μ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