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第七次模拟

考试历史试题

1.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这一现象表明

A. 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B. 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

C. 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

D. 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的现象是战国时期,孔子失去其本然形象。孔子被不同学派丑化、尊崇或美化,说明孔子的思想与各派思想的某些主张相矛盾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这正表明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故D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非其他学派的创始人,故A 项错误;儒法道三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还没有完全合流,法家和道家尊崇孔子只能说明孔子的某些主张与法家和道家的主张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故B项错误;墨家批判孔子只能说明孔子的某些主张与墨家思想相对立,不等同于儒墨两家思想相对立,故C项错误。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孔子被不同派别丑化、尊崇等现象的理解,说明孔子学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2.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 精耕细作

B. 男耕女织

C. 注重把握农时

D. 注重使用肥料

『答案』A

『解析』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表现的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故B项错误;注重把握农时、注重使用肥料等符合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故CD错误。

点睛:重要概念是新课标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精耕细作”的概念。

3.安史之乱后藩镇节帅拥有截留赋税之权。唐宪宗时期藩镇留使钱被局限于治州范围之内,

属州在经济上的独立性得到加强,而藩镇借助“税外加征”弥补损失又遭朝廷明令禁止。这表明唐宪宗时期

A. 藩镇割据的局面得到根本解决

B. 控制了地方财政收人

C. 中央政府的财政状况得以改善

D.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答案』D

『解析』

唐宪宗时期,藩镇留使钱被局限于治州范围之内,而且禁止藩镇通过额外加征弥补损失,说明宪宗时期限制了藩镇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即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正确;A错在根本,排除;宪宗时期藩镇依然在治州范围内掌握留使钱,说明中央并未完全控制地方财政收入,排除B;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判断中央政府的财政状况,排除C。

4.明朝将元朝南方三省统统一分为二,江西省回到汉豫章郡、唐后期江南两道的范围,又成了完整的地理区域;福建省回到唐后期福建观察使辖区和两宋福建路的领域。又将元朝北方的中书省一分为三,北平、山东和山西……元朝犬牙相错之区只留下陕西一省。这反映明朝A. 基本放弃了犬牙交错的原则 B. 试图纠正元朝行省制的遗病

C. 加强了地方官员行政管理能力

D. 迅速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行省制施行的结果是各省出现犬牙交错的情况,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但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是行省制的弊端所在,故明朝试图纠正元朝行省制的弊端,B项正确。材料强调明朝试图纠正元朝行省制的弊端,而不是基本放弃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且陕西就保留了犬牙交错的原则,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加强了地方官员行政管理能力,而是强调明朝试图纠正元朝行省制的弊端,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地方的行政效率的信息,而是强调明朝试图纠正元朝行省制的弊端,排除D。

5.1867年,洋务派所办的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却遭到了监察御史张盛藻以“朝廷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洋枪之理乎?”的理由反对。据此可知,当时兴办洋务

A. 遭到了中央高级官员的破坏

B. 缺少最高统治者的明确支持

C. 面临着新型人才短缺的瓶颈

D. 提出了废除旧教育体制要求

『答案』C

『解析』

洋务派所办的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结果遭到了监察御史的反对,这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所以这意味着兴办洋务会很难找到科甲正途的人参与,故选C;题干中指的是洋务运动遭到反对,并不能由此说遭到破坏,故排除A;洋务运动当时是得到了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支持的,故B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B;题干没有提到废除旧教育体制,故排除D。

6.新文化运动树立的民主和科学旗帜,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还促进了新思想和新理论的广泛传播。所以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既是对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是一场价值重建的运动。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B. 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C. 否定了资产阶级之前的所有成就

D. 用科学和自由取代了传统和专制『答案』D

『解析』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反对专制、迷信和传统,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故选D;新文化运动是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A错误;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7.1936—1937年,北京、上海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的文化人士联合开展了一场新启蒙运动,他们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等口号。这说明

A.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紧密结合

B. 儒学是抗战时期的精神寄托

C. 民主和科学是首要追求目标

D. 民族危机促进文化自觉自信

『答案』D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面对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新启蒙运动者提出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信,以此来战胜侵略者,并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紧密结合,故A错误。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升华,是伟大民族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