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陈学福,张东敬,罗晓丹,陈 仁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感染科,广州510080摘要: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主要通过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指标来定义。
已批准上市的两大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均能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以及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
然而,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目标是功能性治愈,其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结局。
目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抑制HBV复制,但不能清除病毒,HBeAg和HBsAg血清学清除率低。
研发以功能性治愈为目标的新型药物,并评价与现有药物的协同、联合等作用是HBV治疗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核苷(酸)类药物;干扰素α;治疗学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21)05-1011-05CurrentstatusofthetreatmentofchronichepatitisBCHENXuefu,ZHANGDongjing,LUOXiaodan,CHENRen.(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Guangdong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GuangdongAcademyofMedicalSciences,Guangzhou510080,China)Abstract:ChronichepatitisBcausedbyhepatitisBvirus(HBV)infectionisaglobalpublichealthissue.AntiviraltherapyforchronicHBVinfectionplaysacriticalrole,andthegoalofantiviraltherapyismainlydefinedbyvirological,serological,andbiochemicalparameters.Asthetwotypesofantiviraldrugsapprovedformarketing,bothinterferonandnucleos(t)ideanaloguescanalleviateliverinflammationandliverfibrosisandreducetheincidenceratesoflivercirrhosisandhepatocellularcarcinoma.However,theidealgoalofantiviraltherapyisfunctionalcure,whichsignificantlyimprovesthelong-termoutcomeofchronichepatitisB.ThelimitationofcurrenttreatmentisthatitcaninhibitHBVreplication,butcannotclearthevirus,withlowserologicalclearanceratesofHBeAgandHBsAg.DevelopmentofnewdrugswiththegoaloffunctionalcureandevaluationofthesynergisticandcombinedeffectsofexistingdrugsareimportantdirectionsforHBVtreatmentanddevelopment.Keywords:HepatitisB,Chronic;Nucleo(t)ideAnalogues;Interferon-alpha;Therapeutic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5.004收稿日期:2021-03-25;修回日期:2020-03-25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81007)作者简介:陈学福(1969—),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通信作者:陈仁,crlmczx@163.com 防治HBV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一、概述(一)定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和或HBV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CHB):指由HBⅤ持续感染6个月以上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HBⅤ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
据估计,目前我国全人群HBsAg流行率为5%-6%,慢性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CHB患者2000万~3000万例。
尽管HBV相关疾病所致的医疗负担很重,CHB的治疗方法也不断发展,但大多数HBV感染者对自身感染状况知晓率仍较低,导致部分患者就医时已经进展到疾病晚期。
因此CHB的早期筛查、诊断及后续的关怀管理是防治的关键环节。
(三)传播HBⅤ主要经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
在我国实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规划后,母婴传播已大幅度减少。
以下人群有较高的HBV 感染风险:注射毒品史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既往有输血史、接受血液透析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有接触血液或体液职业危险的卫生保健人员和公共安全工作人员、多个性伴侣、男男性行为者、囚犯以及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糖尿病患者。
HBⅤ不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
(四)自然史和发病机制1.HBV感染的自然史:慢性HBⅤ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划分为4个时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
并非所有的HBV感染者都经过以上4期,也不一定是连续的,而且此分期并不直接等同于抗病毒治疗的标准和适应证。
例如,青少年或成年时期感染HBV,多无免疫耐受期而直接进入免疫清除期。
《慢性乙型肝炎诊治》课件
接种程序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新生儿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疫苗 ,满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
二剂和第三剂疫苗。
预防传播
控制传染源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进 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疗,降低其传
染性。
切断传播途径
推广安全注射、加强血液及血制品 的管理、提倡分餐制、避免非必要 的输血和注射等措施,减少传播机 会。
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提高人群免 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控制病情进展
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 、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定期监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病毒载量、影像学等相关指 标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和饮食习惯(如均 衡营养、避免过度饮酒)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诊治》PPT课件
• 慢性乙型肝炎概述 •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生理 •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与康复
01 慢性乙型肝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由乙型肝炎病 毒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病程超 过6个月。
分类
和处理病情变化。
患者教育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的病 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
疗方法等知识。
药物治疗教育
向患者介绍抗病毒药物的作用 机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 不良反应等。
生活方式教育
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规律作息、戒烟限酒、保 持良好的心态等。
预防措施教育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
t r e a t me n t o f c h r o n i c HB V i n f e c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d e s c r i b e s t h e e f f i c a c y o f T DF i n n a Y v e a n d t r e a t e d p a t i e n t s a n d a n a l y z e s i t s e f f e c t o n c i r r h o — s i s .F u r t h e r mo r e ,t h e s a f e t y o f T DF t h e r a p y i s a s s e s s e d .I t i s c o n s i d e r e d t h a t T DF h a s l o w r e s i s t a n c e r a t e a n d h i g h s fe a t y ,wh i c h p r o v i d e s a
t h e r a p y .A mo n g t h e n u m e r o u s N A s , t e n o f o v i r d i s o p r o x i l f u m a r a t e( T D F )s t a n d s o u t f o r i t s h i g h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i f c a c y ,l o w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
ir f s t— l i n e dr ug or f CHB t r e a t me nt .
a n d wi d e d i s e a s e s p e c t r um a ga i n s t s e v e r a l t y p e s o f c h r o ni c CHB t h a t c a n n o t b e c u r e d wi t h NAs .Th us,TDF ha s be e n wi de l y us e d f o r c l i ni c a l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概括,从其病因病机、辨证和辨证分型、辨证论治、治疗常用要药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近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进展综述慢性乙型肝炎(CBH)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机错综复杂、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1,2]。
在中医学中“慢性肝炎”归属于“黄疸”、“急黄”、“瘕瘕”、“胁痛”、“郁证”、“臌胀”、“积聚”、“虚劳”等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
然而近年来中医药在肝病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故中医药治疗乙肝成为世界肝病研究的热点。
现就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近几年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CBH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目前较为统一的认识是:认为CHB的发生与感染邪毒、情志、酗酒、过食肥甘厚味、体质强弱等诸多因素有关,乙型肝炎病毒的侵人以及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关键。
毒邪是否能致病,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
发病的基本病机为正气虚弱、疫毒(湿热夹毒)外侵、气滞血瘀引起正虚邪恋。
正气虚弱之人遭到毒邪攻击时,抵抗力不足致使毒邪进入人体,并易居肝脏,致肝脏疏泄功能失调,气机郁滞,进而血脉瘀阻。
当湿热毒邪进入机体,最易损害肝脾,患者多呈土衰木旺。
因为,脾为湿土之脏,土性易为湿,脾运不健,最易生湿,湿邪也最易困脾;肝具风火之性,湿遏气机日久,肝郁不畅,湿邪借肝经气火之力内郁化热[3,4] 致湿热内生。
湿热内蕴,气化枢机不利,若不能及时清除于体外,发生质变,即可成毒;湿热蓄积日久,又可人血入络,出现热郁血瘀征象,或湿淤互结;湿热淤毒邪伤肝,瘀阻肝络、三焦不能通调,或热伤阴血,或木郁土壅、湿困伤脾,肝病及肾,出现水液运行障碍,加重湿浊潴留。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注意点
误治疗 时机 。失代偿 乙肝肝硬化患者应考虑终生治疗 ,即使
患者 治疗后 已有 明显的临床 好转 ,也 不应停药 。 5 给 予生活指导 , 强调定期复查
感染者只是 慢性 HB 携带者 ( s V HB Ag阳性 、HB DNA V 阳性 ,但转氨 酶正常) ,或者是非 活动 性 HBs Ag携带状 态
( s HB Ag阳性 、HBV DNA 阴性 ,且转 氨酶正 常) 脏 ,肝
没有明显的炎症 或纤维化 ,仅需要定期复查 即可 ,暂时不需 要特殊治疗;如果 患者 为 CHB( s HB Ag阳性、HB DNA V 阳性 ,且转氨酶 升高) ,也就是说 由于 HBV复 制导致肝 脏
疗 效相对 持久 、耐药变异较少等优点 ,但需要注射给药 , 具
有抑制骨髓 、流感样症状 等副作用 ,不适 于肝 功能失代偿或 有严 重心肺疾 患、实体器官移植 后等患者。而核 苷( 类似 酸)
7
中 国乡村 医药 杂 志
物( 括拉米夫 定、阿德福韦酯 、恩替 卡韦和替 比夫定 ,以 包
证 ,且条件允许 , 就应进行规范 的抗病毒治疗 。临床所用的 各种所谓 “ 护肝 ”药 物 , 往往 只能使血 清转 氨酶暂时降低 , 但不 能有效地 抑制病毒复 制 ,甚至 可能会延误 抗病毒 治疗
的时 机 ,导致病 情进展 。 20 0 5年我国慢性 乙型肝炎 防治指南推荐抗病毒治疗 的
般适 应证为 :HB V DNA ≥ 1 c p e/ml( e 0 o is HB Ag
阴性 者为 ≥ 1 c pe/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T) 0 o is m1; AL 水平 ≥ 2倍 正常值上 限 ,或者肝穿刺 组织学检查 显示有肝 脏炎症坏 死的证据 。对达不到上述 治疗标准者 ,应监测病 清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包括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抗病毒作用、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有了不少进展,现综术文献资料如下。
1 对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效果慢乙肝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纳差、腹胀满、便溏、胁痛等,常见体征为肝区叩痛、肝脾肿大。
中医药在改善这类症状方面有明显作用。
罗氏[1]以柴胡疏肝散配合六君子汤治疗时症状改善率达91%以上,体征改善率70.0%以上。
张氏[2]疏肝健脾活血汤、苗氏[3]复方当归愈肝散、胡氏[4]加味丹栀逍遥散、钟氏[5]当飞利肝宁胶囊、郝氏[6]加味甘露消毒丹、齐氏[7]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等均显示能有效治疗慢乙肝,对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均在85%以上,对体征的改善率为70~90%,说明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相比西药而言,有改善症状体征的明显优势。
2 对化验指标的治疗效果中药有健脾养肝、清热化湿、化瘀解毒的功效,在治疗慢乙肝时常用汤剂、散剂、口服液、或静脉注射治疗。
唐氏[8]自拟白叶柴虎汤、封氏病毒消、罗氏[1]柴胡疏肝散、胡氏加味丹栀逍遥散、胡氏[9]自拟方归芍复肝煎、郭氏[10]肝泰丸、焦氏[11]苦参碱与丹参注射液、金氏[12]芪苓柴虎汤、覃氏[13]复方黄根液治疗慢乙肝时,TBIL、ALT、AST、A/G均有明显效果,有效率在80~96%之间,甚至有报道100%的患者ALT及AST恢复正常。
3 抗病毒的效果乙肝病毒清除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由于难以有效清除病毒,导致乙肝慢性化,引起肝硬化等。
有不少学者的中药治疗慢性乙肝时,经过3个月左右治疗,能使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
唐氏白叶柴虎汤使HbeAg和HBV-DNA转阴率达57.0%和43.1%。
封氏病毒消HBsAg转阴率13.3%(8/60),抗-HBs转阳率15%(9/60),HBeAg转阴率23.3%(14/60),抗-HBe转阳率13.3%(8/60)。
乙型肝炎及其慢性化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0264.2021.06.025乙型肝炎及其慢性化机制研究进展*张莹1聂红明"汪蓉3姜煜资1俞嫣青1王灵台$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3.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机制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志码A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终极目标。
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m,据此推算,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有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约2000万例。
我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本病所致的肝硬化、肝癌及肝衰竭。
虽然近年来已加大乙型肝炎免疫疫苗的接种和普及,但HBV感染在我国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
CHB发病率高,且易发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及肝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目前HBV感染后的慢性化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综合最新国内外进展对HBV感染后慢性化的发生机制行综述。
1宿主因素HBV侵入机体后,形成慢性感染与宿主抗病毒免疫应答密切相关。
机体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程度是HBV持续性感染的重要因素。
胎儿及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此时容易发生免疫耐受。
研究表明,乙肝携带者主要与母婴传播方式有关⑵。
成人感染HBV后,病毒侵入肝细胞形成cccDNA不断进行复制,激发人体的非特应性与特异性免疫应答,进一步对肝脏造成损伤。
同时乙型肝炎慢性化还与宿主的HLA基因型差异有关,使得HBV肝外不断复制得以免疫逃逸而致慢性化。
1.1免疫应答1.1.1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主要包括: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和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近十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诊治的研究进展
t r i a l [ J ] . Ki ne d y I n t , 2 0 0 1 , 5 9 ( 4 ) : 1 4 8 4 — 1 4 9 0 .
[ 2 5 】赵 明辉 , 陈香 梅, 谌贻 璞 , 等. 霉 酚 酸酯 治疗 原 发性 肾病 综 合 征 的 临床 观察 [ J ] ’ 中华医学 杂 志, 2 0 0 1 , 8 1 ( 9 ) : 5 2 8 — 5 3 1 . [ 2 6 ]孙 广东 , 许 钟 镐, 罗萍 , 等. 他 克莫 司治疗 特 发性 膜 性 肾病 的 临床 疗效 观察 [ J ] _ 中国老年 学杂 志, 2 0 0 8 , 2 8 ( 5 ) : 4 6 9 — 4 7 1 .
况下 ,肝脾 肾功能 失调 ,湿热疫毒 之邪侵袭 ,气 血阻滞是A S C 的主 要
病机 ,脾 肾虚弱 是湿毒为 患的先决 条件 ,两者 互为 因果。邢 氏等 指 出 ,肾虚湿 热毒邪 内伏肝 血为本病 的基 本病机 ,湿 热毒邪侵犯人体 ,
肝肾亏虚 ,邪毒伏 藏至虚之 处 。秦 氏等 指 出,毒邪长期 留滞于患者 体内 ,起病 隐匿 ,病程缠 绵 ,邪正交争 ,损伤脾 胃, 日久及 肾,其病 机 本质是脾 肾气虚 ,疫毒羁 留 。赵 氏等 认为正气 虚弱 ,邪 毒乘虚侵
【 摘 要】 治疗 用 药、心 理预 防等 方 面研 究的相 关期 刊 文章 , 为今 后 规 范慢性 乙型肝
炎病毒 携 带者 中医诊 治方 案、 统一 临床研 究方法提 供 相 关依据 。 并 对 目前 临床 治疗 不足提 出个人建 议 。 【 关 键 词】 乙型肝 炎 ;中 医
[ 1 7 ]王海 燕 . 肾脏病 学 [ M] . 3 版.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2 0 0 9 : 1 0 2 9 . [ 1 8 】陈晓 衣, 陈楠 . 原 发性 肾病 综合 征 的药 物 治疗 [ J 】 . 世 界临 床 药物 ,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三、 临床疗 效评估
( TD 一) F治 疗 C HB的全 球 Ⅲ期 临床 试验 目
测 水平 。初 始分 人 T F组 且 1 4周 均 未改 变 方 案 D 4 的患者 , e HB Ag转 阴率 达 3 , e 4 HB Ag血 清 转 换 率 达 2 , s 6 HB Ag累积转 阴率为 8 。 在研 究 的第 4年末 , 了观察 T 为 DF对不 同人 种 CHB的疗 效 , a e等l] Gn _ 比较 了 T F对 亚 洲 裔 及 1 D 非 亚洲 裔 C HB患 者 的疗 效 。初 始 6 1例 患 者 中 , 4 有 亚 洲 裔 患 者 1 9例 ( 9 ) HB Ag阴性 9 8 2 , e 4例 , HB Ag阳性 9 e 5例 ;6 1 6例 HB D V NA 基 因 型为 B / C型 , 男性 6 , 均年 龄 4 8 平 0岁 。最 终 有 1 5例 完 4 成 1 2周 治疗 。至 1 2周 , V NA不 可检 测率 , 9 9 HB D 亚 洲 裔 与 非 亚 洲 裔 分 别 为 7 和 8 ; 清 9 3 血 HB Ag转 阴 率 或 血 清 转 换 率 , 洲 裔 中 分 别 为 e 亚 3 和 2 , 亚洲裔 中分别 为 4 和 3 ; 有 5 6 非 5 4/ 并 9 6 2 3例 非 亚 洲 人 达 到 HB Ag转 阴 , 洲 裔 中 无 s 亚
维化 无 进 展l ; 要 终 点 包 括 AL 正 常 , e 9 次 T HB Ag 和 HB Ag血 清学 转 换 或 转 阴及 HB 聚合 酶 耐药 s V 变异 等 。至 4 8周 , 到主 要 终 点事 件 的患 者 比率 , 达 在 HB Ag阴性 患 者 中分别 为 7 / 9 ( DF组 / e 1 4 T AD 组 ) 在 HB Ag阳性患 者 中分 别 为 6 / 2 V , e 6 1 ( DF组 / V 组 ) T AD 。AL 正 常率 在 1 2研究 中两 T 0 组 相 似 , 1 3研 究 中 T F组 明显 高 于 ADV 组 。 而 0 D
慢性病毒性肝炎定义与诊治进展
慢性病毒性肝炎定义和诊治进展
肝炎
以肝脏炎症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
非感染性
中毒性:酒精、药物、化学、生物 免疫性: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感染性
硬化性胆管炎
寄生虫、原虫:血吸虫、肝吸虫、阿米巴病、疟疾 细菌: 伤寒、败血症
病毒: YFV, CMV, EBV, HSV → secondary effect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慢性HBV携带者:3.5亿(中国:9300万)
慢性乙肝患者: 2千万
10%~20%
肝硬化
1% ~ 5%
肝癌
全球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 100万人/每年 中国:28万人/每年
慢性病毒性肝炎定义和诊治进展
HBV传播的主要途径
• 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已较少发生 • 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围生 (产) 期传播 • 经皮肤黏膜传播主要发生于:
原发性肝细胞癌
慢性病毒性肝炎定义和诊治进展
EEtitoiolologgyy
Hepatitis B --- HBV
42nm, enveloped spherical particle
Three forms:
Big spherical(Dane particle): 42nm
Small spherical: 22nm spherical Filamentary: 22nm/100-1000nm
10 antigenic subtypes(mainly adw, adr, ayw,
ayr)
4 antigen – antibody system
HBsAg – anti-HBs
乙型肝炎规范治疗的进展与实践
丑岱塞出医芏2Q!Q生!且箍22鲞堡!翅乙型肝炎规范治疗的进展与实践王德扬【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671—0800(2010)01.0005.03自2005年底我国发布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来,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主要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开始了以抗病毒为主的治疗策略,大批慢性乙肝患者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已改变了病程和命运。
之后,国际上又先后出台了乙肝防治或诊治的哑太、欧洲和美国指南,特别是2008亚太指南、2009欧洲指南和2009美国指南,反映了近几年乙肝防治研究的新进展和临床诊治的新经验,是指导乙肝规范诊治和优化治疗的重要准则和依据。
学习领会国内外与时俱进的指南精神,结合患者实际和医生经验,开展个体化治疗,将有助于提高乙肝治疗疗效。
l治疗目标我国指南提出的治疗目标,即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这与2009年新版欧洲指南所提的“阻I}:疾病向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终末期肝病、肝痛、死亡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标一致。
但欧洲指南更强调治疗目的,而小是简单控制病毒,也不是简单地缓解临床症状;而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围绕上述总目标,欧美新版指南还提出了三个层次的具体目标或治疗终点,第一个层次是理想的目标或治疗终点,即对于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治疗后达到HBsAg转阴甚至出现抗HBs;过去认为几乎是达不到的,现在至少一部分人可以达到,特别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类药物(至少经过1年)的治疗可以有3%~5%达到。
第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宁波315020作者简介:王德扬,主任医师,教授。
宁波市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宁波市肝瘸技术指导中心名誉考任,《科学保侄势杂志丰编。
慢性乙型肝炎诊治问题和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诊治问题和进展徐道振:各位专家,来的都是精英,关于乙型肝炎技术进展,最近这一段时间里面进展不大,但是在临床方面有所进展,所以我现在只能说及有几个问题和大家探讨,这个报告在上午有一个会上我也讲过一次,因为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大家听过可以提前与会。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一年级学生有的东西,我们先说一下关于乙型肝炎病毒如何进入细胞的?这是很基础的知识。
第一个,这是乙型感染病毒有外膜,中间有一个核心,有带外膜的病毒往往是消化传染,进到胃就破坏了,所以是血液传播。
膜外面最重要的问题有一个前S,它是游离在膜的外面,正好从细胞外有一个授体,然后就结合,结合以后就黏在系膜的膜上,进一步吞食,吞食以后进到细胞浆,还要拖到外面的壳,以后就出现了DNA,同丙肝和甲肝不一样,它必须要到细胞核才能复制,它进入到细胞核里头,它就变成CCCDNA,有早期CCCDNA用后期CCCDNA,早期进去的时候不稳定,一般有人说,它本身就是30多天,有一个平均数字就是36天,病人95%都给予,个别病人抗生素也可以清除它,这是早期的CCCDNA,永远很长时间也不好说到底停留多少,可以说很长时间停留在细胞核内,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一直在复制乙型肝炎病毒。
复制有两条图,第一条经过RNA综合蛋白,表面抗原都是蛋白,第二部分复制基因,经过转入病毒,变成真正的DNA的病毒,和它两个一结合,又变成完全的DNA,以后以出芽的办法,出到外面侵犯到其它的病毒。
我想讲几个问题,因为大家都是专家,我不细地讲问题,我只是提出来几个要点大家探讨。
因为今天是一个小时,把重点的问题加以探讨。
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乙型肝炎这么难治?就是因为刚才说的,共价闭合环状DNA长时间在核内存在,反复复制模板,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药物能解决它,世界上没有一个药物能解决它。
外国杂志报告,某个药用了以后,CCCDNA下降,不是它的,而是进去得少了,逐渐逐渐减少的,而是间接的作用,而不是直接作用,外国杂志报告的东西,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
2023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是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已成为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乙肝病毒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以及治疗策略,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病毒学特征HBV属于部分双链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途径传播。
其特点是高度感染性、变异数、潜伏期长、易产生慢性感染和发展为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二、病毒复制及毒力机制的研究进展1、病毒复制机制病毒复制是HBV病毒感染的关键步骤,对其复制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其发病机制。
目前已确定HBV复制过程中的环节和关键酶,如HBV DNA聚合酶、转运酶等,这些都为治疗提供了重要的靶点。
2、毒力机制HBV毒力机制的研究不仅能够增进我们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目前已经发现HBV病毒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尤其是HBx蛋白,它是HBV中的一个非结构蛋白,参与了HBV 的复制和发病过程。
三、治疗策略1、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一直是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手段,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安泰、恩替卡韦等。
研究表明抗病毒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慢性乙肝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免疫调节治疗乙肝治疗中的免疫调节剂主要指利用干扰素、肝炎丙种球蛋白以及植物碱等药物来调节患者身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疗乙肝的目的。
3、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人体细胞或组织进行干预,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乙肝方面,基因治疗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新型治疗方法。
四、未来展望在治疗HBV方面,未来有可能出现更多的新策略,例如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治疗技术等。
病毒复制过程中的靶点不断被研究和发现,将会大大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精准度。
同时,人们也需要增强自我预防和控制的意识,积极参与进行乙肝防范工作,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
总之,随着对HBV病毒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并提高提高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愈率。
2022慢性乙型肝炎新药研发进展
2022慢性乙型肝炎新药研发进展(全文)目前全球仍约有2.57亿慢性HBV感染者, 如不进行治疗, 会有20%甚至更多的慢性感染者发展为终末期慢性肝病, 如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1]。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最重要的治疗, 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HBV的复制, 减轻肝细胞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 以减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以及HCC的发生[2]。
然而当下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完全清除感染肝细胞中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这也是当前的抗病毒药物不能治愈CHB的主要原因[3-4]。
随着现代医药水平的进步以及对HBV 复制周期的深入了解, 不同靶点的新型药物正处于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 这些药物对于治疗CHB有着重大的意义。
目前治疗CHB的新药大致分为两类[3]。
第一类主要针对HBV的生命周期:包括阻止HBV进入细胞、直接靶向cccDNA、靶向HBV基因表达、抑制核衣壳组装和HBsAg释放等。
第二类主要针对宿主的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由于针对不同靶点的新药种类众多, 在此仅讨论临床试验数据较详尽的代表性药物。
1 进入抑制剂(Entry inhibitor)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李文辉团队[5]于2012年在世界上首次发现钠离子- 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是HBV进入人体肝细胞的特异性受体°NTCP 是一个多重跨膜的蛋白分子, HBV通过L-HBsAg的前S1区与肝细胞表面的NTCP结合, 介导HBV进入细胞[6]。
这一发现不仅大大促进了HBV 感染相关的研究, 同时为HBV新药研发提供了新靶标。
基于Myrcludex B的使用, 德国的海德堡大学医院Stephan Urban团队[7]提出了HBsAg阻断策略Myrcludex B是L-HBsAg的前S1结构域内47个氨基酸衍生的肉豆蔻酰化脂肽, 通过竞争性与NTCP受体结合, 进而抑制HBV进入肝细胞[8]。
乙型肝炎的慢性化转归及预后评估
乙型肝炎的慢性化转归及预后评估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乙型肝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是指HBV感染在6个月后仍然持续存在的情况。
本文将重点探讨乙型肝炎的慢性化转归及预后评估。
1. HBV感染的慢性化转归:乙型肝炎的慢性化转归是指HBV感染在长期内持续存在并导致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过程。
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在感染后会出现急性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但约90%的成年患者能够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恢复健康。
然而,约10%的成年患者和大部分婴儿感染者无法清除病毒,进而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2.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评估是为了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a. HBV DNA水平:HBV DNA是评估病毒活动性和复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水平的HBV DNA通常与病情活动性和预后不良相关。
b. 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功能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炎症程度和功能损害程度。
c. 肝脏病理学评估:通过肝活检可以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和肝硬化的发展情况。
纤维化程度越重,预后越不良。
d. 乙肝病毒基因型:乙肝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对治疗反应和预后有一定影响。
例如,基因型C与预后不良的风险较高。
3.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干预: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不良,医学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a.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控制乙型肝炎病情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
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增强免疫功能,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b. 肝脏保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和使用肝毒性药物。
此外,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指标,积极治疗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c. 密切随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包括监测病毒指标、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学变化。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覃婕;黄万金;王钿;张荣臻;邱华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21(43)12
【摘要】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大国,中医药在CHB的诊治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重点查阅近5年中医药治疗CHB的主要相关文献,从其理论探讨、临床研究等方面就中医药不同方法在CHB及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梳理,为中医药防治CHB的思路和方法提供参考借鉴。
【总页数】5页(P2090-2093)
【作者】覃婕;黄万金;王钿;张荣臻;邱华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中医医院脾胃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0.531
【相关文献】
1.常见疾病中医药治疗精选(15)慢性乙型肝炎
2.中医药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信号通路传导的研究进展
3.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新药相关研究进展及思考
4.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进展
5.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此为模板在病毒RDDP作用下逆转录成第一股子代 DNA
前基因组RNA模板即被病毒RNA酶H降解 在DDDP作用下以第一股子代DNA为模板合成第二股
子代DNA 双股DNA部分环化
图 HBV在肝细胞中的复制周期
SHBsAg: HBsAg; MHBsAg: HBsAg+前S2; LHBsAg: HBsAg+前S2+前S1
嗜肝DNA病毒(Hepadnavirus)科 动物肝炎病毒:土拔鼠肝炎病毒(WHV
)、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鸭乙型 肝炎病毒(DHBV) 易感动物:黑猩猩 对外界抵抗力很强
病原学:HBV结构
HBV颗粒形式 小球形颗粒,直径约22nm,由HBsAg组成 柱状颗粒,直径约22nm,长度约100~ 1 000nm,由小球形颗粒组成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体,直径42nm
• 名为Heptavax-B • 该疫苗从1968年开始研发,研发共经
历13年,被认为可以有效的预防HBV
30年前
30年以来
Schmeck HM Jr.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17, 1981.
、前S2蛋白(后2项已趋于否定)
HBV标志物的俗称
“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 “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 “大小三阳”: HBsAg、HBeAg、抗-HBe、抗-
HBc(+) “小二阳”: HBsAg、抗-HBc(+)
HBeAg半定量与HBsAg定量
Who understands viral hepatitis, who understands the whole medicine
概述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 的一组传染病
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 主要通过口或体液而传播 主要表现: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部分病例: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 乙、丙、丁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
包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厚7nm 核心:直径28nm,含环状双股DNA、HBcAg、HBeAg
、HBV DNA和HBV DNAP
图 HBsAg的发现者Blumberg教授
图 血液中HBV颗粒电镜图
图 血液中HBV颗粒电镜图
图 血液中HBV颗粒电镜图
中表面 抗原 核壳体
DNA 多聚酶
细胞癌
Viral Hepatitis -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fectious”
A
Viral hepatitis
NANB
E
Enterically transmitted
“Serum”
BD
C
F, G, ? other
Parenterally transmitted
病原学:HBV一般情况
The vaccine required about 13 year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t has been judged highly effective in protecting against hepatitis B virus, a major cause of liver disease throughout the word.
病原学:HBV基因组的变异
mRNA中间体进行逆转录缺乏校对酶 HBV DNA序列易发生变异 S区变异:HBsAg亚型转变及血清HBsAg阴
性CHB P区变异:HBV复制停止,YMDD变异 X区变异:HBxAg合成障碍 前C区变异:HBeAg阴性/抗-HBe阳性CHB
30年前:乙肝研究大事记
预防
•
乙肝疫苗刚刚获得批准(FDA 1981-11-17)
认知与监测
•
HBV感染与HCC密切相关
•
首次发现HBV DNA逆转录过程
•
HBeAg可作为感染标记
•
应用分子杂交定量技术检测HBV DNA
治疗与管理
•
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30年前
30年以来
预防
1981年 美国FDA批准首个HBV疫苗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yesterday announced approval of the first vaccine against hepatitis to be licensed for use in the United States.
被膜
小表面抗原
HBV模式图
大表面抗原 基因组DNA
RNA引物
图 HBV基因组结构图
图 HBV基因组结编码抗原
约3.2kb,环状部分双股DNA 4个开放读码区(S、C、P、X 区) S区:前S1、前S2、S基因→前S1、前S2蛋白、HBsAg C区:编码HBcAg 前C区:编码HBeAg P区:编码DNAP X区:编码HBxAg →反式激活病毒和细胞转录 传染性标志:HBeAg 、HBV DNA、 DNAP、前S1蛋白
HBV基因型(A-H):地理分布
A型 B型 C型 D型 E型 G型 H型 我国
北欧、西欧、美国 东南亚 远东 地中海区、中东、印度 南美、中美、印度 美国、法国 墨西哥、南美 北方以C型为主,南方以B型为主
病原学:HBV DNA复制过程
正股(短链)在DDDP作用下先延伸成共价闭合环状 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
半定量:
- 样本吸光度与临界值比值(S/CO) - 临界值指数(COI)
定量:
- HBsAg/抗- HBs:分别用IU和mIU - HBeAg半定量:保罗埃利赫研究所(Paul Ehrlich
Institute,PEI)提供的HBeAg参考物质制定标准曲线, 称PEIU
HBsAg亚型
- ad (1 000 PEIU/ml =2 360 IU/ml]) - ay (1 000 PEIU/ml =3 210 IU/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