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进施工工艺
箱涵顶进施工方案
箱涵顶进施工方案箱涵顶进施工方案一、箱涵顶进的施工流程箱涵顶进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顶进工法施工地下通道。
其原理是在基坑内滑板上预制箱涵,采用油压千斤顶顶推箱涵,将箱涵从地下穿越。
二、工作基坑施工2.1工作坑工作坑施工前先进行基坑围护和在地面面布置降水井,再进行基坑开挖。
工作坑、滑板、后背施工顺序如图1所示。
2.1坑底地基处理为提高坑底地基的承载力,需对地基处理。
对坑底土体松软的情况下,在内适当深度内换入层,可采用回填粗沙、晒水夯实或采用深层搅拌桩加固土体。
2.2工作坑开挖在基坑围护和坑底加固完成后再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必须放坡开挖土方,确保边坡的稳定。
土石方堆放要远离基坑,防止因基坑周围土体超载增大围护结构变形而影响施工安全。
同时,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挖好排水沟,将基坑内的水汇集至积水井后再用潜水泵抽排至基坑外。
2.3滑板制作滑板为加锚梁的钢筋混凝土板,滑板厚20cm,锚梁横断面为50cm×50cm。
锚梁、滑板及后背梁同时浇注混凝土,连结成整体。
滑板靠铁路一侧延伸一段同标号、同厚度的混凝土过渡段。
滑板下铺10cm厚的碎石垫层,滑板上铺机油、滑石粉(3:7,厚3mm)作为润滑层,铺塑料底板作为隔离层。
滑板及工作坑详见图3、4.图1工作坑、滑板、后背工艺流程图删除了格式错误的段落和图表,将每段话做了小幅度的改写,以使其更清晰易懂。
本文介绍了箱涵预制的施工步骤及相关细节。
底板的施工步骤包括修整、夯实基坑底,铺碎石垫层并压实,绑扎钢筋及予埋钢板、导向墩,灌注混凝土,顶面干燥后,浇一层滑石粉浆并铺塑料底板隔离层。
滑板顶面沿顶进方向做成1%的仰坡,平整度不大于5mm/2m。
后背是在箱涵顶进中藉以抗衡顶进反力的临时构筑物,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因地制宜的修建,达到安全可靠并便于拆除。
本工程后背由后背梁、后背桩、挡土板、后背土、锚梁组成。
后背梁为2.0m(高)×1.2m(宽)的C15号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梁长13.2m梁内予埋20mm厚通长钢板;后背桩用工字钢桩。
混凝土管道顶进施工工艺
混凝土管道顶进施工方案一、工作坑1、选择原则:选择在检查井处;坑壁原状土作后背;工作坑处应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并具备有堆放少量管材及暂存土的场地。
2、工作坑的尺寸:根据本工程的管材规格和开挖深度,工作坑应分层开挖,底部尺寸应根据管径大小、管节长度、操作设备出土方式及后背长度等情况而定。
工作坑底部尺寸为4m×4m(保证工作面),上口尺寸约为15.5m×15.5m(放坡系数定为1:0.75,1:1,高度按平均高度6米计。
)。
3、工作坑的基础与导轨:A、根据本标段坑探情况,工作坑的基础拟采用土槽木枕基础,即工作坑底找平以后铺上枕木,并在枕木上直接铺设导轨。
B、导轨易用钢制材料制作,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安装时两导轨应平行、等高,或略高于该处管道的设计高程,并应经常检查校核。
4、顶推后背处理:可以利用坑壁原土作后背。
后背土壁应铲修平整,并使壁面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在平直的土壁或撑板前横排15cm×15cm方木,与土壁或撑板贴紧,方木前可设置立铁,立铁前再横向叠放15cm×40cm横铁。
5、设置测量标志将地面管道中心桩引入工作坑两侧坑壁上或支撑上,作为顶管中心的测量基线。
将地面的临时水准点用水准仪引入工作坑的底部,设置两点,选择不易碰撞及不遮挡测量视线的地方设置。
工作坑的中心桩与水准点设置必须牢固可靠,要经常校对并保证准确。
6、工作坑坑壁防护措施:A、工作坑底部以上3m范围内的坑壁四周用竹笆防护,每侧的竹笆用钢管和铁丝夹紧,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紧贴在坑壁上。
用钢管和活动顶丝对称顶紧每侧的竹笆,上下设置3~4根钢管对顶。
钢管和活动顶丝应和竹笆上的钢管连接牢固。
B、工作坑底部3m以上范围内的坑壁四周用塑料布防护。
将塑料布紧贴坑壁钉牢,防止雨水冲刷坑壁,造成塌方。
C、工作坑底部挖一集水井,并安装水泵,若雨水进入及时排出。
D、工作坑顶部采用半封闭式,用钢管设置1m高的护拦,仅留下管和出土口,严禁非施工人员入内,确保工作坑内施工安全。
顶管顶进施工方案
6.3顶管顶进施工方案6。
3。
1施工工艺流程6.3。
2顶管机安装调式(1)顶管机整机重达50t左右,用200t汽车吊将机头吊装入井。
(2)起吊中应使用专用吊具,保证平稳、缓慢,严禁冲击、碰撞,并由专人指挥。
(3)顶管机安装在导轨上后,测定前后端的中心方向偏差和相对高差,做好记录,如符合顶进要求,应据此调整掘进机内的倾斜仪。
(4)对掘进机的电路、水路、油路、泥水管路和操纵设备进行逐一连接,各部件连接牢固,无跑、冒、滴、漏现象,对各部分分别调试并进行全面的试运转。
图6.3—1 顶管施工流程图6.3。
3导轨安装基坑导轨是安装在工作坑内为管道出洞时提供一个基本的设备,导轨采用HM350×250型钢加工,导轨面上设有滑块支撑钢管,滑块与钢管之间设10mm厚橡胶板。
为了预防顶管机进入土体时下沉,安装导轨时,导轨前段需抬高约5mm~10mm左右。
6。
3.4总顶力估算及压力控制设定(1)总顶力估算顶力=N+F1+F2顶管机正面最大阻力:N =πD2Pt/4,其中Pt=γHtg2(45o+Φ/2)机头摩阻力 F1=PcπD Bf1,Pc =rHtg2(45o-Φ/2)式中:Pt(t/m2)—被动土压力;γ(t/m3)—土容重 , 取1。
8;H(m) —管中覆土深,取11;Φ - 等代内摩擦角,取8o;D (m) - 顶管机外径,取4.1;B (m)-机头及活络节长度,取4;f1-铁与土摩阻系数,取0。
40;每百米管道摩阻力:F2 =f2πD1L式中:D1(m)—钢管外径,取3。
668;f2(t/m2) —采用注触变泥浆工艺的摩阻系数,取(0.1~0。
25);L(m) - 钢管长度。
(2)土压力设定与控制顶管掘进机在顶进过程中,其土仓的压力P如果小于掘进机所处土层的主动土压力Pa时,即P<Pa时,地面就会产生沉降。
反之,如果在顶管机掘进过程中,其土仓的压力P如果大于掘进机所处土层的被动土压力Pp时,即P〉Pp时,地面就会产生隆起。
框架桥顶进施工及施工工艺
2 .后背墙、 .4 1 粱的施工
() 4 固定横粱与底板 和后 背 就要求顶镐随桥体人土深度增加
后 背 墙 采 用 C 0 筋 混 凝 梁的连 接不得 有 间隙 ,出现间 隙 逐渐 减少 右边 顶镐数 而增加左 边 2钢 土 ,在墙 与千斤顶 之 间设 置钢 筋 及 时用 适 当厚 度 的钢 板楔 紧 , 再 顶镐 数 ,以平衡桥 体受 到 的变 化
石蜡 滑石粉 润滑层 以减小 顶进 时 检查 确认 , 包括箱体混凝 土强 度是 定位 置时 ,左转力矩 与右 转力 矩
的阻力 ,同时在框架两侧 5m处 否达到设计强度、 e 线路加固情况、 相等 , 桥体处于暂时平衡, 随后侧
设置 导 向墩 和导 向钢轨控 制顶进 后 背情况 、 顶进 设备情 况 、 场照 现 时 的方 向偏差 。 明 以及 与交通部 门联 系情 况等 。 向土压 力产 生的左 转力矩 将大 于 正 面 土 阻力 产 生 的右 偏 力矩 , 这
211工 作 坑 开 挖 ..
工作 坑 是 预制 和顶 进 的 临时 性 工作 场地 。 工作 坑 内设有 滑板 , 其上 铺 设润 滑 隔离 层 ,箱 体在 工 作 坑 内预制 。箱体 顶进 工 作能 否 顺利 进 行 与工 作坑 的 布局 关 系很
囝珏
大。
212排 除 地 表 水 及 降低 地 ..
车旅 行 速度 不 断 提高 以及 地 方经 济 的不 断发 展 ,地 方道 路 与 铁路 的交叉 越来 越 多 ,平交 道 口已经 不 能适 应铁 路 和道 路 高速 行 车 的
( 架 桥 )的施工 质量 易 于 控制 、 板 的现 浇 均在 工 作 坑 内进 行 , 框 同 可 以分 孔施 工 ( 孔框 架 桥组 合 多
顶进施工工艺
顶进施工工艺减小字体增大字体管幕法是利用顶管机建造大断面地下空间的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地下暗挖技术。
其原理是以单根钢管顶进为基础,各钢管间依靠锁口相连,并在锁口处注入止水剂,形成密封的止水帏幕。
使用管幕法时,由于开挖土体或者者推进箱涵是在管幕的保护下进行的,因此,能够显著减少地面沉降与增加施工时开挖面的稳固性,同时,由于管幕具有隔离地下水的作用,故施工时无需降低地下水位。
本文全面讨论了有关软土地区管幕法箱涵顶进施工技术与箱涵推进施工技术。
一、管幕顶进施工技术(一)顶管进出洞技术措施1、土体加固当在软弱土地区进行施工时,由于管幕段所处的土层基本为流塑状的土,含水量大,强度低,为保证管幕钢管进出洞时洞口的稳固性及防水要求,避免软弱土体及地下水涌入工作井内,造成地表沉降,同时为增加始发井后靠土体的稳固性,需要采取土体加固的措施。
土体加固要求为:(1)土体加固、改良后的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需大于1.2MPa。
但也不能太高,以免造成顶管顶进时顶力太大,影响顶进精度。
(2)加固范围按3米考虑。
加固过程中,应对地表进行跟踪监测,地表隆起应操纵在20毫米以内。
2、顶管出洞技术措施(1)出洞施工在出洞施工之前,需要通过开观察孔等手段,确认加固后的土体的止水性达到设计要求,防止由于加固效果不良,导致洞口泥水涌入。
若土层加固未达到设计要求,则需要进行二次加固处理,直到确认安全后,才可进行顶管的出洞施工。
为防止掘进机出洞时发生磕头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调整后座主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出洞时加密对掘进机偏差的测量,一旦发现有下磕的趋势,立即用后座千斤顶进行纠偏。
(2)洞口止水装置在软粘土及淤泥质粘土地区,地下水也是管幕施工的一大影响因素。
关于高地下水位地区,为避免推进过程中的涌水及涌砂现象,应尽可能选用具有水密性的推进机头,或者在推进进行的过程中进行止水灌浆。
为有效地防止地下水、润滑泥浆流入工作井内,需要设置有效的洞口止水构造。
框架桥顶进施工工艺
框架桥顶进施工工艺摘要:太原市康西路下穿上兰铁路支线顶进工程,框架桥(6.5+16.0)+(16.0+6.5),宽体斜交,施工难度大,工期紧,技术要求高,本文从施工方案优化、线路加固、施工顶进、线路恢复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要点等进行了总结,对施工采用的新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框架桥;顶进;施工工艺1、工程概况康西路K2+420~K2+860下穿上兰铁路支线,长度约0.44公里,宽51.7米。
康西路顶进框架桥孔径样式为(6.5+16.0)+(16.0+6.5)m,框架桥中心线与上兰村支线的夹角为104.91度,框架桥主体长13m,框架桥净高为7.5m,顶板厚度为1.1m,底板的厚度1.2m,中墙厚0.95m,边墙厚1.1m,主体间距0.4m。
设计计算最大顶力为2*2800t,顶程2*26.65m。
加固线路总长度为86m,使用纵横工字钢梁及吊轨加固法。
扣轨组装形式按3-5-3扣设扣轨,纵横梁采用I45b工字钢。
线路加固施工前对路基进行注浆加固。
2、框架桥顶进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开挖工作坑→浇筑后背梁、滑板→预制框架桥→安装顶进设备→设备调试、试顶→顶进→框架桥就位→整修、恢复线路3、线路加固施工下穿铁路框构桥施工方法采用顶进法施工,线路加固采用3-5-3扣轨及纵横工字钢梁加固法。
(1)扣轨及纵横梁加固施工步骤对施工场地影响范围内的树木做好移栽工作。
施工场地内铁路设施设备防护、改移。
对既有路基进行注浆加固。
待注浆加固完毕后,对线路采用3-5-3扣轨加固,钢轨接头需错开1m以上,扣轨与其下的枕木用φ22-U型螺栓联结在一起,钢轨用50kg/m轨。
待扣轨加固完毕后进行路基防护桩、抗移桩、支撑桩的开挖浇筑及桩顶冠梁的浇筑。
铺设纵横梁:横梁采用Ⅰ45b工字钢,铺设间距0.55m+1.1m,接头错开不小于1.5m,横梁要垂直于线路穿入,从中间向两侧。
为了降低顶进时箱涵的阻力,并使横梁牢固联结在一起,顺线路方向在线路的两侧各设置Ⅰ45b工字钢纵梁,3根一组,纵梁接头错开1.5m。
顶进桥涵施工工艺及方法
顶进桥涵施工工艺及方法顶进涵开工前1个月向铁路局和甲方报送施工方案和慢行封锁计划,待审核批准后,认真核对批复的施工时间、地点、内容,并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顶进涵总体施工顺序如下图。
顶进框构桥施工流程图⑴工作坑、后背施工工作坑是预制框构箱体的工作场地,施工前根据既有铁路两侧的地形、场地的大小及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布置在线路一侧,采用挖掘机开挖,基底人工开挖平整,用小型碾压机具碾压密实。
后背采用钢轨桩加固,夯填土,浇筑钢筋混凝土后背梁,确保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⑵滑板施工滑板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
滑板施工工艺流程图滑板施工方法如下:滑板是预制框构的底板,两侧支墩起导向作用。
滑板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采用C25钢筋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厚20cm,并设置钢筋混凝土地锚梁和导向支墩。
基底碾压密实,检查标高和平整度,测量定位滑板位置,用方格网控制高程,测设滑板施工模板的位置和标高拉线施工。
滑板与后背梁一并施工,为防止顶进中滑板与后背梁的连接处断裂,将滑板的纵向钢筋伸入后背梁内,伸入长度不小于30d,端部设标准弯钩并连结到后背梁的钢筋骨架上,以保证滑板与后背梁的整体性。
滑板混凝土的浇筑要确保混凝土的刚度、强度和表面平整度,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模板标高,发现偏差,及时调整,控制平整度误差不超过3毫米。
滑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生,养生采用覆盖草垫并及时洒水,保持滑板混凝土湿度。
养生达到规定时间后铺设由润滑层和塑料布组成的润滑隔离层。
⑶框构箱体预制在滑板上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构箱身,框构箱身采用就地浇筑,模板采用整体钢模以中线和边墙高度为基准全桥统一设计和安装,以使板缝顺直美观。
钢筋加工和绑扎由钢筋班统一进行。
箱身混凝土分两次浇注,第一次浇注底板,第二次浇注边墙和顶板,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优良,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其施工方法与现浇框构桥相同,此处不在赘述。
混凝土浇筑终凝后,采用草帘或麻袋覆盖并浇水养护。
顶进涵洞施工工艺流程
顶进涵洞施工工艺流程
《顶进涵洞施工工艺流程》
顶进涵洞是一种新型的隧道工程施工方式,在山区和城市道路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它能够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顶进涵洞的施工工艺流程。
首先,顶进涵洞施工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测量,确定隧道位置、长度和深度。
然后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层情况、岩性和地下水状况,为施工提供参考数据。
接下来是洞口开挖,首先进行洞口的开凿和爆破,将岩石和土壤清理干净。
然后进行支护工程,采用锚杆、钢架或者喷浆等技术对洞口进行加固,避免地质灾害发生。
然后是顶进作业,通过挖掘机、掘进机等设备在洞内进行顶进作业,控制好进度和品质。
在进行的同时,需要进行地下水的抽排和通风系统的布置,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最后是隧道衬砌和装饰工程,将洞内的墙壁和顶部进行混凝土衬砌,同时进行排水和防水工程。
之后进行隧道的装饰,包括路面的铺设、照明系统的布置和通风设备的安装等。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一个顶进涵洞就顺利的建设完成了。
这种施工方法不仅减少了对周边交通的影响,还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希望未来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更加科学和高效。
顶进涵洞施工工艺流程
顶进涵洞施工工艺流程顶进涵洞施工工艺流程顶进涵洞工艺是一种在现有道路或铁路下方建设涵洞的方法,它能够减少对交通的干扰,并提高施工效率。
下面是一份关于顶进涵洞施工工艺的流程介绍。
1.确定施工区域:首先要确定顶进涵洞的施工区域,包括涵洞的位置、长度和宽度等。
这个过程需要通过实地勘测和设计来完成。
2.施工准备:在实施施工前,需要进行施工场地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无妨碍物和障碍物存在,并设置防护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3.开挖顶进孔:在确定施工区域后,开始进行顶进孔的开挖工作。
顶进孔是将涵洞与现有地面相连接的空间,它的开挖是通过钻机或液压掘进机进行的。
在开挖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开挖的深度和直径。
4.安装初始支撑结构:完成顶进孔的开挖后,需要在施工区域内安装初始支撑结构来防止土方失稳。
这些支撑结构通常包括钢梁或钢撑杆等,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5.挤压顶进:一旦完成初始支撑结构的安装,就可以进行顶进工作了。
顶进工作通常是通过液压顶进机进行的,它使用油缸的力量将涵洞的顶部向前推进。
在挤压的同时,需要保持施工现场通风畅通,并进行监控以确保施工质量。
6.安装最终支撑结构:当涵洞被推进到设计位置后,需要进行最终支撑结构的安装。
这些结构通常包括钢梁、钢筋网和混凝土等,以提供涵洞的强度和稳定性。
7.排水和通风:在涵洞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排水和通风系统的安装。
这些系统的任务是保持涵洞内的干燥和通风,并防止水涌入。
8.道路或铁路恢复:当涵洞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道路或铁路的恢复工作。
这包括重新铺设道路或铁轨,并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以恢复正常的交通。
这是一份关于顶进涵洞施工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现场条件进行细节设计和操作。
顶进涵洞工艺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土地和交通的干扰,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现有设施的影响。
桥梁顶进施工工艺流程
桥梁顶进施工工艺流程
桥梁顶进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前的勘察、测量、放样、设备准备等工作。
2. 基坑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对桥涵位置进行基础开挖。
3. 基础施工:在基础开挖完成后,进行基础施工,包括垫层、钢筋、模板等。
4. 顶推施工:在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顶推施工。
顶推施工包括安装千斤顶、油泵等设备,安装传力设备,顶推作业等步骤。
5. 桥体就位:顶推完成后,对桥体进行纠偏、固定等操作,使桥体准确就位。
6. 回填施工:桥体就位后,进行回填施工,回填材料一般为石渣、砂等。
7. 清理场地:回填施工完成后,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整洁。
以上是桥梁顶进施工工艺流程的步骤,具体施工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顶进施工及方案
顶进施工及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写说明 (3)1.2 目的和适用范围 (5)二、术语和定义 (5)三、顶进施工准备 (7)3.1 技术准备 (8)3.1.1 地基处理 (9)3.1.2 线路测量 (10)3.1.3 工程材料准备 (11)3.2 物资准备 (12)3.3 人员准备 (13)3.4 施工设备选择 (14)四、顶进施工方法 (15)4.1 顶进工艺流程 (16)4.2 顶进施工要点 (17)4.2.1 顶力计算 (18)4.2.2 顶铁布置 (19)4.2.3 顶进过程中监测 (21)4.3 特殊地段顶进施工 (22)4.3.1 石灰岩地区顶进 (23)4.3.2 黄土地区顶进 (24)4.3.3 风化岩石地区顶进 (25)五、顶进施工方案实施 (26)5.1 施工组织设计 (27)5.2 施工进度计划 (29)5.3 质量控制措施 (29)5.4 安全措施 (30)5.5 环境保护措施 (31)六、顶进施工应急预案 (32)6.1 应急预案编制原则 (33)6.2 应急预案内容 (33)6.2.1 顶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35)6.2.2 应急响应流程 (36)6.2.3 应急资源保障 (37)6.3 应急演练计划 (38)七、顶进施工效果评估 (40)7.1 顶进施工完成情况评估 (41)7.2 顶进施工质量评估 (42)7.3 顶进施工安全评估 (43)7.4 顶进施工环保评估 (44)一、前言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顶进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顶进施工是一种通过将预制构件或现浇混凝土结构直接顶进到待建结构中的方法,以替代传统的模板支撑系统,从而实现快速、高效、安全的施工过程。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顶进施工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在各种工程项目中的实施方案,为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档首先对顶进施工的概念、分类、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详细阐述了顶进施工的准备工作、设备选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通道桥涵顶进施工
铁路立交桥、张家口至沙岭子站间铁路立交桥工程中应用
实践, 进一步总结提高, 形成了成熟的顶进工法。
第七页, 共五十四页。
(2)顶进施工方法的特点
• 对线路运输干扰时间短, 不中断行车, 能保证线路在既定限速下正常运营; • 能保持路基完好和稳定, 减少线路恢复工序, 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 不必修建
; 5 ③ 线路加固、后背及各类施工机械是否符合顶进专项技术方案的要求; 6 ④ 劳力组织及观测、试验人员分工是否明确; 7 ⑤ 复核顶铁与顶力轴线是否一致,是否与横梁垂直; 8 ⑥ 与运营部门协商确认的施工安排、线路防护监测抢修人员及通信、照明等是
否准备就绪; 9 ⑦ 顶进轴线及高程复核。
第二十四页, 共五十四页。
第二十五页, 共五十四页。
(4)顶进施工
① 第一阶段: 在滑板空顶至刃角接触路基边坡时,停止顶进; ② 第二阶段: 开始挖土运土,当刃角前方挖土达到一个顶程(根据顶镐行程长度而定),开启油泵 ,推动框架桥涵前进一个顶程,停止顶进,安放相应长度的顶铁,如此反复 直至框架桥涵就位; ③ 桥涵主体顶进就位以后,及时施工端翼墙和防护工程,恢复线路行车; ④ 顶进过程注意事项: 由于顶进速度主要取决于挖土运土速度,所以尽量采用机械挖、运土; 顶进所采用的液压系统应采用两套不同的系统,在顶镐对称布置的情况下,可以用不等压的方式形 成纠偏力矩进行纠偏; 挖土时,每次掘进深度应视土质情况及有关要求而定,每次一般进深20~50cm,在土质松散或软塑土 层顶进时严禁超挖,必须保证刃角切入土层内10cm以上;
第二十页, 共五十四页。
钢桩后背示意图
第二十一页, 共五十四页。
(2)重力式后背
由后背墙、钢筋混凝土垫梁和后背填土构成, 常用的重力式后背墙, 由浆砌块石砌筑而 成。后背一般是在工作坑挖好后进行压实, 达到压密程度, 保证填土的内摩擦角在25°
桥涵顶进施工
线路加固
井点降水
施 工 工 艺 框 图
模板制作
预制框架结构 修筑后背
加工框架钢筋
采用板桩为后背时,应在 开挖工作坑之前施工完毕
通讯联络
安装顶进设备 设备调试、试顶
安装检查
轴线高程观测
端翼墙与铺砌施工
顶进
就位
挖、运土
拆除顶进设备
顶进施工工艺技术要点
1、施工准备
(1)人员安排 (2)施工相关材料准备 (3)施工机具准备 (4)轴线及高程测量与复核 (5)顶进施工专项技术方案的编制 (6)场地“三通一平”及排、降水安排 (7)外协工作 (8)既有的线路临时加固 (9)调查施工区域地下管线、电缆及其它障碍物情况、施 工区域线路 列车通过的次数、间隔时间、股道数、道岔及其使用性质,线间距及 高程情况;
5、修筑后背
后背主要是承受顶进时的水平顶力之反力的临时结构物,它是保 证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设施,直接关系着顶进质量。因此,必须保证 后背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在出现最大顶力时,还有适当的 安全储备。后背的形式有:板桩式、重力式和拼装式,常用形式主要 是前两种,即:板桩式和重力式后背。 (1)板桩式后背:在工作坑土方开挖之前施工。 ① 板桩打入的深度及排数应符合设计计算的要求; ② 板桩材料:钢轨及工字钢等热轧型钢; ③ 板桩施工---锤击法,宜重锤轻击施工; 为确保板桩打入的垂直度及平面位臵准确,可以选择双层围檩打桩法 或履带式打桩机打桩; 板桩的质量控制指标:桩的垂直偏差、平面偏差、桩间咬合质量、桩 端标高、桩身质量的完好性等。
(2)工作坑位臵的选择
主要根据现场的地形地貌、场地大小及 土质情况等全面考虑,在 框架涵的轴线上选择挖填方少,顶进长度短的既有线路一侧位臵作为 工作坑的平面位臵。
各种顶进法施工介绍
顶管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1953年北京,在京包铁路的路基下进行钢筋砼管道的顶管穿越实验
1956年上海,在黄浦江堤下进行钢管顶进施工。——手掘式顶管 1967年前后上海,小口径遥控土压顶管掘进机,至1969年累计顶进施工距离 400余米。 1978年上海研制成功三段双较型工具管,即顶进机头,解决了百米顶管施工 技术难题。这种挤压法顶管,特别适用于软黏土和淤泥质粘土层地层条件。 1984年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引进国外机械式顶管设备,如Telemale顶管掘 进机具有双重平衡和电视遥控功能。诸如土压平衡理论、泥水平衡理论、顶 管接口形式及制管新技术极大的改变我国顶管技术领域的落后面貌发挥了极 大作用。 1988年上海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管径为2720mm多刀盘土压平衡型掘进机 1992年,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管径为1440mm加泥式土压平衡掘进机,系 列最大管径为3540mm 近年来,我国的顶管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并在大直径,长距离顶管技术方面 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1994年,在上海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的长江支线,将DN3500mm钢管单项 顶进1743m——水下顶管记录。
4 它是一种带高科技手段的现代化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既能不断掘进 埋管,后续连续敷设管道,又能支护开挖开掘面,且受先进的激光定 位系统指挥,机头的对中和上下左右抓东也十分灵活,确保了管道敷 设的顺利进行,并显示埋管施工的独特优点及具备环境保护的极大优 越性。
•.
三、顶管施工方法分类
按顶管口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微型顶管。 按施工顶管的埋置深度,可分为深、中、浅埋、超浅埋式 地下顶管工程。 按施工顶管的管节材料分为钢筋砼管、钢管、球墨铸铁管 道、玻璃管道、陶土、PVC管和石棉水泥管道顶管等。 按顶进管道轨迹的曲直可分为直线顶管和曲线顶管, 按顶管施工的工作井和接收井之间的距离长短,分普通和 长距离顶管(一次顶进100m→300m→500m)。 按顶管的目的及组合型式可分为穿越式、网络氏顶管和叶 脉式大型顶管等。 按顶管前端工具管或掘进作业的形式划分为手掘式、挤压 式、半机械式和机械式等作业形式。
钢管顶进施工工艺流程
钢管顶进施工工艺流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钢管顶进施工工艺流程这档子事儿。
你想啊,这钢管顶进就好比是一场特别的旅程。
咱得先做好准备工作,就像出门旅行得先收拾好行李一样。
得把场地清理干净,可不能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挡道,不然钢管怎么走得顺畅呢?
然后呢,就是测量放线啦,这就像是给这场旅程规划好路线,得精确啊,不然可就跑偏啦!接着就是工作坑开挖,这可是个重要的环节,就好比是给旅程找个合适的起点,得挖得稳稳当当的。
设备安装就像是给咱们的“旅程”配上好装备,顶进设备、出土设备啥的,一个都不能少,都得各就各位。
当一切准备就绪,就该让钢管出发啦!这顶进的过程可有意思了,就像推着一辆小车慢慢地往前走,得掌握好力度和方向,不能太急也不能太慢。
有时候遇到点小阻碍,那也得想办法克服,不能轻易放弃呀!
在顶进的过程中,可别忘了监控测量,这就像是给旅程安了个导航仪,随时看看走得对不对,有没有偏离轨道。
如果发现有问题,赶紧调整,可不能让钢管走歪了路。
还有啊,这出土也很重要呢,就像旅行中要把垃圾清理掉一样,不能让土堆得到处都是,影响后面的进程。
等钢管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嘿,那可真是有一种成就感呢!就像旅行结束回到家一样,满心欢喜。
钢管顶进施工工艺流程可不简单呐,但只要咱们一步一步认真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一样,只要有耐心、有决心,啥困难都能克服。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钢管顶进施工,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大家都要加油干,让每一次的钢管顶进都顺顺利利的!。
顶进涵施工工艺
13。
6 顶进涵施工工艺标准13.6。
1工艺概述顶进涵一般为既有道路下立交,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涵顶进施工,其原理是在基坑内滑板上面预制箱涵,利用液压千斤顶顶动箱涵向前挺进,到达设计的位置,然后在箱涵前后两端连接引道。
顶进涵顶进工艺侧立面见图13.6。
1。
图13.6.1 顶进涵顶进工艺侧立面图13.6。
2作业内容顶进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工作坑开挖、滑板制作、涵身预制、支撑便梁施工、顶进作业、出入口端翼墙施工、线路恢复等。
13.6.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1、顶进涵各部位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6。
3—1的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
6.3—2的规定。
2、涵身直顺,顶板平直,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
3、进、出口顺接合理,整洁美观。
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和必要的弹韧性,应按铁道部现行桥涵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施工.13。
6.4工艺流程图顶进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
6.4:出入口端翼墙施工恢复线路连接道路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工作坑开挖滑板制作涵身预制支撑便梁施工顶进作业材料准备图13.6.4 顶进涵施工工艺流程图13.6.5工序步骤及质量控制说明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⑴认真阅读和审核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要求,熟悉并分析施工现场地质资料及水文情况,调查了解季节和地下水位的关系。
⑵编制顶进涵单项施工方案,对开挖超过2m 的工作坑,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及应急预案,对开挖超过5m 的工作坑,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方案的评审后实施。
⑶做好相关施工技术交底,并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
⑷测量放样:平整场地后,粗测工作坑的平面位置。
⑸工作坑开挖前认真阅读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及水文状况,掌握地下常水位及施工水位情况。
⑹调查开挖区域及周边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对影响施工的管线做好改移和保护方案,重要管线需提前向有关部门提报施工方案并取得批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MMST 工法”可施工超大型地下空间建筑, 是大型地下工程暗作施工的—个好工法, 特别是节点处理技术构思极为巧妙。但是该工法设备投入过多,施工占地面积大,而且地下 空间结构断面不足够大时,经济性不理想,因而目前在我国较难推广。 笔者由日本回国后,一直没有放弃对城市地铁车站、地下存车场、地下商场以及地下影 剧院等大型地下空间暗作施工工法的研究。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地下空间结构暗作施工工法,
本文由sllldw贡献
软土地区管幕法箱涵顶进施工技术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建设工程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7-1-13 10:42:13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管幕法是利用顶管机建造大断面地下空间的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地下暗挖技术。 其原理是以单根钢管顶进为基础,各钢管间依靠锁口相连,并在锁口处注入止水剂,形成 密封的止水帏幕。采用管幕法时,由于开挖土体或者推进箱涵是在管幕的保护下进行的, 因此,可以显著减少地面沉降和增加施工时开挖面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管幕具有隔离地 下水的作用,故施工时无需降低地下水位。本文详细讨论了有关软土地区管幕法箱涵顶进 施工技术以及箱涵推进施工技术。 一、管幕顶进施工技术 (一)顶管进出洞技术措施 1、土体加固 当在软弱土地区进行施工时,由于管幕段所处的土层基本为流塑状的土,含水量大, 强度低,为保证管幕钢管进出洞时洞口的稳定性及防水要求,避免软弱土体及地下水涌入 工作井内,造成地表沉降,同时为增加始发井后靠土体的稳定性,需要采取土体加固的措 施。土体加固要求为: (1)土体加固、改良后的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需大于 1.2MPa。但也不能太高,以免造 成顶管顶进时顶力太大,影响顶进精度。 (2)加固范围按 3 米考虑。加固过程中,应对地表进行跟踪监测,地表隆起应控制在 20 毫米以内。 2、顶管出洞技术措施 (1)出洞施工 在出洞施工之前,需要通过开观察孔等手段,确认加固后的土体的止水性达到设计要 求,防止由于加固效果不良,导致洞口泥水涌入。若土层加固未达到设计要求,则需要进 行二次加固处理,直到确认安全后,才可进行顶管的出洞施工。 为防止掘进机出洞时发生磕头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调整后座主千斤顶的合力中心, 出洞时加密对掘进机偏差的测量,一旦发现有下磕的趋势,立即用后座千斤顶进行纠 偏。 (2)洞口止水装置 在软粘土及淤泥质粘土地区,地下水也是管幕施工的一大影响因素。对于高地下水位 地区,为避免推进过程中的涌水及涌砂现象,应尽可能选用具有水密性的推进机头,或在 推进进行的过程中进行止水灌浆。为有效地防止地下水、润滑泥浆流入工作井内,需要设 置有效的洞口止水构造。 3、顶管进洞技术措施 在机头将要达到接收井时,要精确测出机头姿态位置,尽量满足橡胶法兰与机头同心 的要求。在顶管结束后,顶管首节与尾节和井壁预埋钢环连接,并作密封处理。 (二)管幕渗漏的防治 虽然在开挖前,管幕接口间压注过高分子浆液,但随着开挖的进行,管幕接口仍然可 能渗漏。此时,根据渗漏点的部位应分别采取措施: (1)渗漏点在已开挖的部位:此时用电钻在连接口部位穿孔,直接压注油溶性聚氨酯。也 可以采用钢板封堵后压注聚氨酯。 (2)渗漏点在开挖部位前方:派人乘小车进入钢管,在预定部位压注聚氨酯浆液。如果发 生在侧壁且深度较大,视情况可以在地面振管注浆。值得指出的是,为保护地面绿化,管
2.3 本工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基本条件 本工法是在下列几个基本问题均得到较好解决的基础之上提出的, 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并在实际施工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1)整个空间框架结构体系的结构可靠性(含顶皈结构、墙体结构以及中柱结构)得到确认; (2)工程结构的防水陛能满足设计要求; (3)施工操作可行,即便于施工,施工效率高; (4)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5)施工工期合理。
工程举例 为说明本工法的技术特点,现以北京市地铁五号线灯市口站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为例, 将本工法应用地铁暗挖车站的施工过程介绍于后。 3.1 工程基本参数设定 灯市口站位于北京市东四南大街中部, 是北京有名的商业繁华地区之一。 车站原设计 为明挖法施工,后因商业、交通以及拆迁等原因,改为暗挖法施工。根据地铁五号线可行性 研究报告,车站的基本参数设定如下:车站为岛式双层双跨框架结构,长 180m,宽 20m, 建筑面积为 7 200 平方米。共设有 4 个出人口,2 个通风道。平面布置与结构形式见图 9、 图 10。 如车站结构示意图所示,地层分布由地面向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中细 砂、砂卵石。进— 步查资料可知地下水位大致位于轨顶以上 1~2m,无承压水。 3.2,车站主体结构施工顺序及施工网络图 3.2.1 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平面图 利用 4 个出人口作为工作竖井, 先施工顶进水平导洞, 利用导洞水平双向顶进顶板箱 涵,然后在箱涵内垂直顶进边墙和中柱,同时在顶板箱涵内施工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井字 粱),最后逆作首层楼板和底板混凝土结构。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平面布置见图 11。 3
必须是技术超前可行,施工安全可靠,经济符合国情。针对北京地铁五号线和四号线均位于 城市繁华地区,掘胭难,地面交通和商业活动干扰严重,而车站(隧道也如此)埋深不大,地 下水位较低等特点,笔者提出车站暗作施工的板、墙、柱顶进施工工法的设想。认为采用此 工法施工地铁车站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符合我国国情。 2 板、墙、柱顶进施工工法概要 2.1 板、墙、柱顶进施工工法概述及工法特点 板、 柱顶进工法吸收了“管棚法”和日本“MMST 工法”的原理及节点处理技术, 墙、 利用“顶 管技术”施工设备小巧灵活,操作简便的特点,同时引入地面建筑物结构受力体系的一些概 念与技术,拓宽了暗作法施工地下空间结构的范围。此外,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作为围 护结构,大大提高了地下工程的施工质量。本工法的基本原理和做法是:采用顶进施工技术 水平顶进顶板箱涵,构成顶板初期结构,进而在水平箱涵内垂直向下顶进箱涵(即边墙和中 柱),然后按梁板(井字梁)结构体系完成钢筋混凝土顶板结构施工。顶板和边墙、中柱均为刚 结,共同组成空间结构受力体系。在此结构体系的支护下,挖弃结构内部土休和按内部分隔 空间要求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顶进的箱涵采用节点处理技术施工(包括顶板与边墙结构)后 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在设计上考虑其能够承受初期和永久荷载, 因此不需要在开挖土体之 后再在边墙内侧及顶板底部施做内衬。奉工法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体系受力明确,体系转换简单; (2)所有的顶进施工和开挖土体均在完整结构的保护下进行,故施工安全可靠; (3)工程质量易于控制,结构可靠性大大提高; (4)可避免对地面交通的干扰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虽然最终完成地下空间结构断面较大,但由于采用小断面顶进施工,地面沉降值较小; (6)施工设备投入较少,同时几乎没有废弃物,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 (7) (6)施工设备投入较少,同时几乎没有废弃物,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 (7)适合结构长度不大于 300m、结构埋深不超过 30m 的多层多跨地下工程施工。 2.2 本工法所适用的结构体系 如前所述,奉工法适用于多层多跨框架结构体系的施工,其一般结构体系见图 7、图 8。
城市大型地下空间结构顶进间结构施工的板、墙、柱顶进施工工法。同时指出该工 法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和施工实用价值。井以地铁五号线灯市口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为例, 从施工方法、施工工序、以及工期和造价等方面介绍了板、墙、柱顶进施工工法的过程。 【关键词】顶进 箱涵 结构地下空间 板、墙、柱工法 1引 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急速加快,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交通量迅猛剧增,有限的城市空间“负载 累累”,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开发地下资源,建设地下工程,向地下要空间,已成为解 决城市用地严重不足的一个发展趋势。一些专家曾预言,21 世纪将是地下空间大发展的世 纪。尽管人们已认识到超前规划,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资源非常重要,但受近期经济发展的制 约,地下工程总是首先从城市繁华地区或地段开始建设。因而,开发城市地下工程暗作施工 技术是加快地下工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我们土木工程建设者的—个重要任务。 目前 暗作施工法一般有矿山法、顶管法、盾构法等等,但按每个工程项目所在的地区与特点又派 生出浅埋暗挖法、PBA 法、钻爆—顶管复合隧道施工法、盖挖法等各具特色的施工方法。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深度开发,为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大深度、大断面的地下工程不 断被设计人员所采用,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对于大型地下空间的施工而言,采用上述单一 工法,技术上或经济上总有一定局限性,应研究在现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经过技术扩展, 可进行大型或超大型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日本是开发地下空间较超前的国家之一,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仅地下商业街的使用 面积就已超过 82 万平方米,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相当发达。20 世纪 90 年代,笔者在日就职 期间参与过采用“管棚法”技术施工大断面隧道的施工管理(该隧道开挖面积约 90 平方米,长 度近 100m) 。此外,还跟随原在日本国铁研究所工作过的著名盾构专家植野老先生(现已去 世),共同研究过利用小型矩形盾构施工大型地下空间的施工技术。此项技术现经日本其他 企业研究和开发,已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如东京高速川崎纵横线 KJ125 工区(B,C)通风道 即采用该工法(Multi-MicroShieldTunnel 简称 MMST 工法)施工。其过程可简述为采用纵横各 一台小型矩型多刀盘盾构机,先施工通风道框架结构,再挖弃通风道框架结构内土体,最后 完成通风道施工。小型矩型多刀盘盾构机刀盘外形和“MMST 工法”施工顺序示意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