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进施工工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幕以上土体不容许注任何浆液。 (三)触变泥浆减阻 顶进施工中,触变泥浆的应用是减少顶进阻力的重要措施。顶进时,通过顶管机铰接 处及管节上预留的注浆孔,向管道外壁压入一定量的减阻泥浆,在管道四周外围形成一个 泥浆套,减少管节外壁压入一定量的减阻泥浆,从而减少顶进时的顶力。泥浆套形成的好 坏,直接关系到减阻的效果。 (四)钢管焊接 为提高焊接质量与焊接速度,可以采用管道自动焊接技术,以人工焊接为辅,自动焊 接为主。 由于管幕钢管的厚度较厚,管节头部设单面坡口,尾部不设坡口,这样管节顶进时不会减 少受力面积,坡口采用 45°。 管节吊下井后,先进行拼接。拼接时,在前一节管节尾部烧焊几个“搭子”,通过在 搭子中打入铁楔,可将后一节管节头部整形,使之与前一节尾部能相连接。拼接时,前后 管节间应留 1~2 毫米的空隙,利于烧焊牢固。 (五)管幕顶进后的处理措施 (1)置换触变泥浆 当相邻两根钢管顶进结束后,进行触变泥浆的置换。置换材料选用纯水泥浆,以便有 足够的连接强度。置换过程按顺序进行,通过回流孔将触变泥浆完全排入钢管内。置换时, 需要严格控制水泥浆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 (2)钢管锁口止水处理 为了防止箱涵顶进时,不发生渗漏泥水的现象,在触变泥浆置换完成后,要利用预留 的注浆孔向锁口部位压注聚胺脂浆。同时,要预留足够的跟踪注浆孔,以便在箱涵顶进过 程中对局部渗漏点进行二次注浆。 (3)钢管混凝土填充 在箱涵顶进前,在管幕部分钢管内进行无收缩、免振捣混凝土填充,以加大管幕纵向 的刚度,和避免管幕局部出现应力集中而屈服。 (4)钢管端部与工作井的连接 浇注混凝土后,将钢管的口部焊接封闭,再用钢板与连续墙预留钢板焊接,连为一 体。 二、箱涵推进施工技术 在软弱粘土中进行大断面的箱涵顶进施工,由于施工难度很大,可结合工程具体情况, 采用管幕法箱涵顶进的施工方案。 目前,国外应用较多的大断面箱涵顶进施工工法主要有 FJ 工法和 ESA 工法。FJ 工法 通过钢绞线把两侧箱涵连接在一起,通过后面的串芯油缸或者中继间千斤顶交替牵引两侧 的箱涵,或者设置反力壁安装钢绞线,箱涵一侧牵引推进;ESA 工法则完全依靠箱涵自身 的反力推进。 以上两种工法的主要特点都是先挖土后推进,因此,前方土体必须加固以保持工作面 的稳定,同时,箱涵推进时需要开挖导坑,布设轨道;还需要很大的场地来制作箱涵;但 无需反力后背及反力架;箱涵分节推进,总的推进力较小,减少千斤顶和钢绞线的数量, 可靠性较高。 国内应用较多的是箱涵顶进工法,该工法工艺简单,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后靠土体需 要加固,而且后靠结构容易失稳。当由于道路的限制,不可能提供很大的预制场所;同时 限于工程造价,管幕内的土体也不加固,所以导洞也无法施工。此时,箱涵有四种方案可 供选择:推进工法、牵引工法、推拉结合工法和有中继间的推进工法。
采用“MMST 工法”可施工超大型地下空间建筑, 是大型地下工程暗作施工的—个好工法, 特别是节点处理技术构思极为巧妙。但是该工法设备投入过多,施工占地面积大,而且地下 空间结构断面不足够大时,经济性不理想,因而目前在我国较难推广。 笔者由日本回国后,一直没有放弃对城市地铁车站、地下存车场、地下商场以及地下影 剧院等大型地下空间暗作施工工法的研究。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地下空间结构暗作施工工法,
本文由sllldw贡献
软土地区管幕法箱涵顶进施工技术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建设工程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7-1-13 10:42:13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管幕法是利用顶管机建造大断面地下空间的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地下暗挖技术。 其原理是以单根钢管顶进为基础,各钢管间依靠锁口相连,并在锁口处注入止水剂,形成 密封的止水帏幕。采用管幕法时,由于开挖土体或者推进箱涵是在管幕的保护下进行的, 因此,可以显著减少地面沉降和增加施工时开挖面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管幕具有隔离地 下水的作用,故施工时无需降低地下水位。本文详细讨论了有关软土地区管幕法箱涵顶进 施工技术以及箱涵推进施工技术。 一、管幕顶进施工技术 (一)顶管进出洞技术措施 1、土体加固 当在软弱土地区进行施工时,由于管幕段所处的土层基本为流塑状的土,含水量大, 强度低,为保证管幕钢管进出洞时洞口的稳定性及防水要求,避免软弱土体及地下水涌入 工作井内,造成地表沉降,同时为增加始发井后靠土体的稳定性,需要采取土体加固的措 施。土体加固要求为: (1)土体加固、改良后的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需大于 1.2MPa。但也不能太高,以免造 成顶管顶进时顶力太大,影响顶进精度。 (2)加固范围按 3 米考虑。加固过程中,应对地表进行跟踪监测,地表隆起应控制在 20 毫米以内。 2、顶管出洞技术措施 (1)出洞施工 在出洞施工之前,需要通过开观察孔等手段,确认加固后的土体的止水性达到设计要 求,防止由于加固效果不良,导致洞口泥水涌入。若土层加固未达到设计要求,则需要进 行二次加固处理,直到确认安全后,才可进行顶管的出洞施工。 为防止掘进机出洞时发生磕头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调整后座主千斤顶的合力中心, 出洞时加密对掘进机偏差的测量,一旦发现有下磕的趋势,立即用后座千斤顶进行纠 偏。 (2)洞口止水装置 在软粘土及淤泥质粘土地区,地下水也是管幕施工的一大影响因素。对于高地下水位 地区,为避免推进过程中的涌水及涌砂现象,应尽可能选用具有水密性的推进机头,或在 推进进行的过程中进行止水灌浆。为有效地防止地下水、润滑泥浆流入工作井内,需要设 置有效的洞口止水构造。 3、顶管进洞技术措施 在机头将要达到接收井时,要精确测出机头姿态位置,尽量满足橡胶法兰与机头同心 的要求。在顶管结束后,顶管首节与尾节和井壁预埋钢环连接,并作密封处理。 (二)管幕渗漏的防治 虽然在开挖前,管幕接口间压注过高分子浆液,但随着开挖的进行,管幕接口仍然可 能渗漏。此时,根据渗漏点的部位应分别采取措施: (1)渗漏点在已开挖的部位:此时用电钻在连接口部位穿孔,直接压注油溶性聚氨酯。也 可以采用钢板封堵后压注聚氨酯。 (2)渗漏点在开挖部位前方:派人乘小车进入钢管,在预定部位压注聚氨酯浆液。如果发 生在侧壁且深度较大,视情况可以在地面振管注浆。值得指出的是,为保护地面绿化,管
2.3 本工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基本条件 本工法是在下列几个基本问题均得到较好解决的基础之上提出的, 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并在实际施工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1)整个空间框架结构体系的结构可靠性(含顶皈结构、墙体结构以及中柱结构)得到确认; (2)工程结构的防水陛能满足设计要求; (3)施工操作可行,即便于施工,施工效率高; (4)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5)施工工期合理。
工程举例 为说明本工法的技术特点,现以北京市地铁五号线灯市口站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为例, 将本工法应用地铁暗挖车站的施工过程介绍于后。 3.1 工程基本参数设定 灯市口站位于北京市东四南大街中部, 是北京有名的商业繁华地区之一。 车站原设计 为明挖法施工,后因商业、交通以及拆迁等原因,改为暗挖法施工。根据地铁五号线可行性 研究报告,车站的基本参数设定如下:车站为岛式双层双跨框架结构,长 180m,宽 20m, 建筑面积为 7 200 平方米。共设有 4 个出人口,2 个通风道。平面布置与结构形式见图 9、 图 10。 如车站结构示意图所示,地层分布由地面向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中细 砂、砂卵石。进— 步查资料可知地下水位大致位于轨顶以上 1~2m,无承压水。 3.2,车站主体结构施工顺序及施工网络图 3.2.1 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平面图 利用 4 个出人口作为工作竖井, 先施工顶进水平导洞, 利用导洞水平双向顶进顶板箱 涵,然后在箱涵内垂直顶进边墙和中柱,同时在顶板箱涵内施工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井字 粱),最后逆作首层楼板和底板混凝土结构。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平面布置见图 11。 3
必须是技术超前可行,施工安全可靠,经济符合国情。针对北京地铁五号线和四号线均位于 城市繁华地区,掘胭难,地面交通和商业活动干扰严重,而车站(隧道也如此)埋深不大,地 下水位较低等特点,笔者提出车站暗作施工的板、墙、柱顶进施工工法的设想。认为采用此 工法施工地铁车站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符合我国国情。 2 板、墙、柱顶进施工工法概要 2.1 板、墙、柱顶进施工工法概述及工法特点 板、 柱顶进工法吸收了“管棚法”和日本“MMST 工法”的原理及节点处理技术, 墙、 利用“顶 管技术”施工设备小巧灵活,操作简便的特点,同时引入地面建筑物结构受力体系的一些概 念与技术,拓宽了暗作法施工地下空间结构的范围。此外,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作为围 护结构,大大提高了地下工程的施工质量。本工法的基本原理和做法是:采用顶进施工技术 水平顶进顶板箱涵,构成顶板初期结构,进而在水平箱涵内垂直向下顶进箱涵(即边墙和中 柱),然后按梁板(井字梁)结构体系完成钢筋混凝土顶板结构施工。顶板和边墙、中柱均为刚 结,共同组成空间结构受力体系。在此结构体系的支护下,挖弃结构内部土休和按内部分隔 空间要求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顶进的箱涵采用节点处理技术施工(包括顶板与边墙结构)后 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在设计上考虑其能够承受初期和永久荷载, 因此不需要在开挖土体之 后再在边墙内侧及顶板底部施做内衬。奉工法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体系受力明确,体系转换简单; (2)所有的顶进施工和开挖土体均在完整结构的保护下进行,故施工安全可靠; (3)工程质量易于控制,结构可靠性大大提高; (4)可避免对地面交通的干扰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虽然最终完成地下空间结构断面较大,但由于采用小断面顶进施工,地面沉降值较小; (6)施工设备投入较少,同时几乎没有废弃物,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 (7) (6)施工设备投入较少,同时几乎没有废弃物,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 (7)适合结构长度不大于 300m、结构埋深不超过 30m 的多层多跨地下工程施工。 2.2 本工法所适用的结构体系 如前所述,奉工法适用于多层多跨框架结构体系的施工,其一般结构体系见图 7、图 8。
城市大型地下空间结构顶进间结构施工的板、墙、柱顶进施工工法。同时指出该工 法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和施工实用价值。井以地铁五号线灯市口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为例, 从施工方法、施工工序、以及工期和造价等方面介绍了板、墙、柱顶进施工工法的过程。 【关键词】顶进 箱涵 结构地下空间 板、墙、柱工法 1引 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急速加快,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交通量迅猛剧增,有限的城市空间“负载 累累”,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开发地下资源,建设地下工程,向地下要空间,已成为解 决城市用地严重不足的一个发展趋势。一些专家曾预言,21 世纪将是地下空间大发展的世 纪。尽管人们已认识到超前规划,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资源非常重要,但受近期经济发展的制 约,地下工程总是首先从城市繁华地区或地段开始建设。因而,开发城市地下工程暗作施工 技术是加快地下工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我们土木工程建设者的—个重要任务。 目前 暗作施工法一般有矿山法、顶管法、盾构法等等,但按每个工程项目所在的地区与特点又派 生出浅埋暗挖法、PBA 法、钻爆—顶管复合隧道施工法、盖挖法等各具特色的施工方法。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深度开发,为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大深度、大断面的地下工程不 断被设计人员所采用,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对于大型地下空间的施工而言,采用上述单一 工法,技术上或经济上总有一定局限性,应研究在现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经过技术扩展, 可进行大型或超大型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日本是开发地下空间较超前的国家之一,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仅地下商业街的使用 面积就已超过 82 万平方米,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相当发达。20 世纪 90 年代,笔者在日就职 期间参与过采用“管棚法”技术施工大断面隧道的施工管理(该隧道开挖面积约 90 平方米,长 度近 100m) 。此外,还跟随原在日本国铁研究所工作过的著名盾构专家植野老先生(现已去 世),共同研究过利用小型矩形盾构施工大型地下空间的施工技术。此项技术现经日本其他 企业研究和开发,已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如东京高速川崎纵横线 KJ125 工区(B,C)通风道 即采用该工法(Multi-MicroShieldTunnel 简称 MMST 工法)施工。其过程可简述为采用纵横各 一台小型矩型多刀盘盾构机,先施工通风道框架结构,再挖弃通风道框架结构内土体,最后 完成通风道施工。小型矩型多刀盘盾构机刀盘外形和“MMST 工法”施工顺序示意图如下。
采用“MMST 工法”可施工超大型地下空间建筑, 是大型地下工程暗作施工的—个好工法, 特别是节点处理技术构思极为巧妙。但是该工法设备投入过多,施工占地面积大,而且地下 空间结构断面不足够大时,经济性不理想,因而目前在我国较难推广。 笔者由日本回国后,一直没有放弃对城市地铁车站、地下存车场、地下商场以及地下影 剧院等大型地下空间暗作施工工法的研究。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地下空间结构暗作施工工法,
本文由sllldw贡献
软土地区管幕法箱涵顶进施工技术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建设工程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7-1-13 10:42:13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管幕法是利用顶管机建造大断面地下空间的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地下暗挖技术。 其原理是以单根钢管顶进为基础,各钢管间依靠锁口相连,并在锁口处注入止水剂,形成 密封的止水帏幕。采用管幕法时,由于开挖土体或者推进箱涵是在管幕的保护下进行的, 因此,可以显著减少地面沉降和增加施工时开挖面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管幕具有隔离地 下水的作用,故施工时无需降低地下水位。本文详细讨论了有关软土地区管幕法箱涵顶进 施工技术以及箱涵推进施工技术。 一、管幕顶进施工技术 (一)顶管进出洞技术措施 1、土体加固 当在软弱土地区进行施工时,由于管幕段所处的土层基本为流塑状的土,含水量大, 强度低,为保证管幕钢管进出洞时洞口的稳定性及防水要求,避免软弱土体及地下水涌入 工作井内,造成地表沉降,同时为增加始发井后靠土体的稳定性,需要采取土体加固的措 施。土体加固要求为: (1)土体加固、改良后的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需大于 1.2MPa。但也不能太高,以免造 成顶管顶进时顶力太大,影响顶进精度。 (2)加固范围按 3 米考虑。加固过程中,应对地表进行跟踪监测,地表隆起应控制在 20 毫米以内。 2、顶管出洞技术措施 (1)出洞施工 在出洞施工之前,需要通过开观察孔等手段,确认加固后的土体的止水性达到设计要 求,防止由于加固效果不良,导致洞口泥水涌入。若土层加固未达到设计要求,则需要进 行二次加固处理,直到确认安全后,才可进行顶管的出洞施工。 为防止掘进机出洞时发生磕头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调整后座主千斤顶的合力中心, 出洞时加密对掘进机偏差的测量,一旦发现有下磕的趋势,立即用后座千斤顶进行纠 偏。 (2)洞口止水装置 在软粘土及淤泥质粘土地区,地下水也是管幕施工的一大影响因素。对于高地下水位 地区,为避免推进过程中的涌水及涌砂现象,应尽可能选用具有水密性的推进机头,或在 推进进行的过程中进行止水灌浆。为有效地防止地下水、润滑泥浆流入工作井内,需要设 置有效的洞口止水构造。 3、顶管进洞技术措施 在机头将要达到接收井时,要精确测出机头姿态位置,尽量满足橡胶法兰与机头同心 的要求。在顶管结束后,顶管首节与尾节和井壁预埋钢环连接,并作密封处理。 (二)管幕渗漏的防治 虽然在开挖前,管幕接口间压注过高分子浆液,但随着开挖的进行,管幕接口仍然可 能渗漏。此时,根据渗漏点的部位应分别采取措施: (1)渗漏点在已开挖的部位:此时用电钻在连接口部位穿孔,直接压注油溶性聚氨酯。也 可以采用钢板封堵后压注聚氨酯。 (2)渗漏点在开挖部位前方:派人乘小车进入钢管,在预定部位压注聚氨酯浆液。如果发 生在侧壁且深度较大,视情况可以在地面振管注浆。值得指出的是,为保护地面绿化,管
2.3 本工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基本条件 本工法是在下列几个基本问题均得到较好解决的基础之上提出的, 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并在实际施工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1)整个空间框架结构体系的结构可靠性(含顶皈结构、墙体结构以及中柱结构)得到确认; (2)工程结构的防水陛能满足设计要求; (3)施工操作可行,即便于施工,施工效率高; (4)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5)施工工期合理。
工程举例 为说明本工法的技术特点,现以北京市地铁五号线灯市口站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为例, 将本工法应用地铁暗挖车站的施工过程介绍于后。 3.1 工程基本参数设定 灯市口站位于北京市东四南大街中部, 是北京有名的商业繁华地区之一。 车站原设计 为明挖法施工,后因商业、交通以及拆迁等原因,改为暗挖法施工。根据地铁五号线可行性 研究报告,车站的基本参数设定如下:车站为岛式双层双跨框架结构,长 180m,宽 20m, 建筑面积为 7 200 平方米。共设有 4 个出人口,2 个通风道。平面布置与结构形式见图 9、 图 10。 如车站结构示意图所示,地层分布由地面向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中细 砂、砂卵石。进— 步查资料可知地下水位大致位于轨顶以上 1~2m,无承压水。 3.2,车站主体结构施工顺序及施工网络图 3.2.1 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平面图 利用 4 个出人口作为工作竖井, 先施工顶进水平导洞, 利用导洞水平双向顶进顶板箱 涵,然后在箱涵内垂直顶进边墙和中柱,同时在顶板箱涵内施工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井字 粱),最后逆作首层楼板和底板混凝土结构。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平面布置见图 11。 3
必须是技术超前可行,施工安全可靠,经济符合国情。针对北京地铁五号线和四号线均位于 城市繁华地区,掘胭难,地面交通和商业活动干扰严重,而车站(隧道也如此)埋深不大,地 下水位较低等特点,笔者提出车站暗作施工的板、墙、柱顶进施工工法的设想。认为采用此 工法施工地铁车站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符合我国国情。 2 板、墙、柱顶进施工工法概要 2.1 板、墙、柱顶进施工工法概述及工法特点 板、 柱顶进工法吸收了“管棚法”和日本“MMST 工法”的原理及节点处理技术, 墙、 利用“顶 管技术”施工设备小巧灵活,操作简便的特点,同时引入地面建筑物结构受力体系的一些概 念与技术,拓宽了暗作法施工地下空间结构的范围。此外,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作为围 护结构,大大提高了地下工程的施工质量。本工法的基本原理和做法是:采用顶进施工技术 水平顶进顶板箱涵,构成顶板初期结构,进而在水平箱涵内垂直向下顶进箱涵(即边墙和中 柱),然后按梁板(井字梁)结构体系完成钢筋混凝土顶板结构施工。顶板和边墙、中柱均为刚 结,共同组成空间结构受力体系。在此结构体系的支护下,挖弃结构内部土休和按内部分隔 空间要求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顶进的箱涵采用节点处理技术施工(包括顶板与边墙结构)后 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在设计上考虑其能够承受初期和永久荷载, 因此不需要在开挖土体之 后再在边墙内侧及顶板底部施做内衬。奉工法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体系受力明确,体系转换简单; (2)所有的顶进施工和开挖土体均在完整结构的保护下进行,故施工安全可靠; (3)工程质量易于控制,结构可靠性大大提高; (4)可避免对地面交通的干扰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虽然最终完成地下空间结构断面较大,但由于采用小断面顶进施工,地面沉降值较小; (6)施工设备投入较少,同时几乎没有废弃物,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 (7) (6)施工设备投入较少,同时几乎没有废弃物,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 (7)适合结构长度不大于 300m、结构埋深不超过 30m 的多层多跨地下工程施工。 2.2 本工法所适用的结构体系 如前所述,奉工法适用于多层多跨框架结构体系的施工,其一般结构体系见图 7、图 8。
城市大型地下空间结构顶进间结构施工的板、墙、柱顶进施工工法。同时指出该工 法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和施工实用价值。井以地铁五号线灯市口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为例, 从施工方法、施工工序、以及工期和造价等方面介绍了板、墙、柱顶进施工工法的过程。 【关键词】顶进 箱涵 结构地下空间 板、墙、柱工法 1引 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急速加快,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交通量迅猛剧增,有限的城市空间“负载 累累”,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开发地下资源,建设地下工程,向地下要空间,已成为解 决城市用地严重不足的一个发展趋势。一些专家曾预言,21 世纪将是地下空间大发展的世 纪。尽管人们已认识到超前规划,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资源非常重要,但受近期经济发展的制 约,地下工程总是首先从城市繁华地区或地段开始建设。因而,开发城市地下工程暗作施工 技术是加快地下工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我们土木工程建设者的—个重要任务。 目前 暗作施工法一般有矿山法、顶管法、盾构法等等,但按每个工程项目所在的地区与特点又派 生出浅埋暗挖法、PBA 法、钻爆—顶管复合隧道施工法、盖挖法等各具特色的施工方法。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深度开发,为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大深度、大断面的地下工程不 断被设计人员所采用,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对于大型地下空间的施工而言,采用上述单一 工法,技术上或经济上总有一定局限性,应研究在现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经过技术扩展, 可进行大型或超大型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日本是开发地下空间较超前的国家之一,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仅地下商业街的使用 面积就已超过 82 万平方米,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相当发达。20 世纪 90 年代,笔者在日就职 期间参与过采用“管棚法”技术施工大断面隧道的施工管理(该隧道开挖面积约 90 平方米,长 度近 100m) 。此外,还跟随原在日本国铁研究所工作过的著名盾构专家植野老先生(现已去 世),共同研究过利用小型矩形盾构施工大型地下空间的施工技术。此项技术现经日本其他 企业研究和开发,已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如东京高速川崎纵横线 KJ125 工区(B,C)通风道 即采用该工法(Multi-MicroShieldTunnel 简称 MMST 工法)施工。其过程可简述为采用纵横各 一台小型矩型多刀盘盾构机,先施工通风道框架结构,再挖弃通风道框架结构内土体,最后 完成通风道施工。小型矩型多刀盘盾构机刀盘外形和“MMST 工法”施工顺序示意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