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的学科。
任务: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全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对象:患病机体研究角度:功能、代谢
研究目的:阐明疾病的本质研究任务: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内容1、疾病概论(总论) 指所有疾病的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各论)指各主要系统的许多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1、学习的重点内容①病因引起某一病理过程的发病机制;②在某一病理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2、学习的主要方法①运用唯物辩证法,掌握某一疾病及病理过程中动态变化的“内在规律”;
②重视预习、认真听课、加强复习;③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
【看、懂、记、活】第一章疾病概论
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均处于完好状态。(WHO的定义)没病≠健康强调躯体与精神(心理)两方面
1989年,WHO增加了“道德健康”健康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目前广为认同的健康概念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2、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疾病都是有原因的自稳调节紊乱是疾病发生的基础
病理变化——疾病过程中,体内发生的一系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
临床表现——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体征、社会行为异常,特别是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的降低或丧失
症状—疾病过程中,病人主观感受到的异常现象。如:头痛、心慌、眩晕等。
体征—医生用各种诊查手段客观检查出的机体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现象。如:体温升高、肝肿大、心脏杂音、尿蛋白等。
社会行为异常—在社会生活中,病人有动机、有目的的行为(如语言、动作) 发生的异常,尤以劳动能力和社交活动的改变最为常见。如:哭笑无常、失语、劳动能力丧失等。
【特别强调】人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且人具有社会性,具备工作、劳动、学习、社交等能力。
3、亚健康—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生活能力降低,适应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健康与疾病是相对的,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而且可以互相转换。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两者之间存在着既不是完全健康、也无明显疾病的中间状态,即“亚健康”。亚健康者一般能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但生活质量不高,工作效率较低,容易疲劳,同时可能出现食欲缺乏、失眠健忘、精神萎靡等表现,若任其发展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简称“病因”,是指能引起某一疾病发生特定的、不可缺少的、并决定该疾病特征的因素。如:结核杆菌→结核病疟原虫→疟疾
原因的种类:1.生物性因素:最常见的病因 2.化学性因素:3.物理性因素:
4.营养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
5.遗传性因素:遗传物质(基因、染色体) 改变
①遗传病—由遗传性因素作为原因直接引起②遗传易感性—指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
6.先天性因素:能损害正在发育胎儿的有害因素
7.免疫性因素:免疫反应过强、低下、缺陷变态(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
8.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够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条件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理环境等)社会因素(生活水平、卫生状况、环境污染等)个人因素(年龄、性别、营养、心理素质、锻炼等)条件是疾病的非决定性因素,不是疾病发生的必须因素,也不决定疾病的特异性。但它可以左右病因的作用,促进(诱因)或阻碍疾病的发生。
诱因: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条件原因与条件的区别:1.原因必不可少,条件可以不存在。2.原因和条件是相对的,应以具体的疾病和病例为讨论前提。同一因素,对于这种疾病是原因,对于另一种疾病则可能是条件。如:寒冷—是冻伤的原因,是感冒、肺炎的条件。营养不良—是营养不良症的原因,是结核病的条件。
三、疾病过程中的一般规律1. 自稳调节紊乱是疾病发生的基础。疾病时,由于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使自稳调节的某一些方面发生紊乱,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进一步通过连锁反应,使自稳调节的其他方面相继发生紊乱,从而引起更为严重的生命活动障碍。
2.因果转化;;;在原始病因作用下,使机体某部分发生损害性变化;这种变化又可作为新的发病学原因,引起机体发生另一新的变化。如此原因结果交替不已,循环往复,形成链式运动,而每一次转化都可使疾病进一步变化,由此推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3.损害与抗损害反应;;;在疾病发生发展的链式反应中,存在着两类变化:损害性变化与抗损害反应。损害与抗损害同时存在,两者既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动力,两者的力量对比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
损害性变化:原始病因、继发病因抗损害反应:防御反应、代偿反应抗损害反应也可转化为损害性变化
4.局部与整体;;;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任何疾病都有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全身疾病有局部表现;局部病变也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途径影响整体。
疾病的局部和整体是相对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还可发生彼此间的因果转化。
3、死亡死亡是生命活动的必然。(自然规律)生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
(1)传统死亡的观念;;; 死亡是一个“事件”逐渐发展的过程。
①濒死期:脑干以上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②临床死亡期: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反射活动消失(及时抢救,可能复活)
③生物学死亡期: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不可逆)
(2)现代死亡的概念;; 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死亡的标志——脑死亡定义:全脑功能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
【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判断脑死亡的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与大脑无反应性;
②自主呼吸停止,至少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后仍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或固定;
④颅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循环完全停止(脑血管造影)。(大脑功能丧失、脑干功能完好-- 植物状态)
采用脑死亡概念的意义:①减少经济及人力的消耗(复苏或复活已完全不能实现);
②为器官移植创造良好时机和合法依据;
③精确判断死亡时间,对可能涉及到的一些法律问题的解决较为有利。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水和电解质的正常代谢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水和电解质广泛分布于机体细胞内外,统称为体液。
体液的交换:1、细胞内外的液体交换:细胞膜允许水自由通过,对其他物质具有选择性。
2、血管内外的液体交换:毛细血管除蛋白质外,允许水、电解质自由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