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的粉丝经济
《罗辑思维》的盈利模式:告诉你年入千万的秘诀!
《罗辑思维》的盈利模式:告诉你年入千万的秘诀!这么多自媒体里面,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是最能赚钱的几家之一。
很多人说《罗辑思维》的商业运作很难模仿,看不懂它的赚钱套路,尤其是这种自媒体电商化赚钱的套路。
现在自媒体搞电商的多了去,真正成功的没几个,于是有人专门给《罗辑思维》贴上了社群电商的标签,但同时又说这种社群电商的成功可复制性比较差。
这就使得“社群电商”的说法让人看了感觉挺牵强的。
那么罗胖到底走的是什么路子,下面试着从几条线索来分析一下《罗辑思维》的运作模式。
分析一:罗胖的真正核心是什么?看了两年的《罗辑思维》,正如罗胖自己所说的,他每期讲的内容不能让大家预测,果然他什么都讲,经济、历史、互联网...甚至男女情感、征婚。
但是细心观察之下,你还是会发现,有一条线却是贯穿始终的,那就是互联网成功学。
他无论讲什么都能一拐弯,扯到互联网上来,而且能讲得大家热血沸腾,仿佛你能立刻就把握住这个伟大的时代。
没错,罗胖的核心路子就是成功学的路子,不过新瓶装旧酒,这个新瓶就是互联网,装的是成功学的旧酒。
互联网成功学的核心就是:互联网能让你成功。
在这之下,互联网的所有新概念新说法都能成为让你成功的元素,比如:U盘生存能让你成功,连接能让你成功,自由人联合能让你成功,互联网思维能让你成功....大家知道,全世界成功学的书出了几亿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有成功学都只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
到了罗胖这儿,换了个说法叫:死磕。
不过,成功学也有短板,因为基本手段是靠打鸡血,这时间一长,效果就容易消退。
所以两年了,没见谁U盘生存成功的,自由人联合也是乏善可陈,而且那个案例“很多人咖啡馆”也倒闭了。
有人说,感觉罗辑的人气不如以前了,这鸡血的劲一过,人气下降倒也在情理之中。
话说回来,罗胖对互联网的热衷的确让人钦佩,说什么都能扯上互联网,而且他也很尊重互联网一代的年轻人,自己姿态也放得低,他总说:你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我们是新移民,我们要向你们学习。
新媒体时代社群经济的特点探析——以“罗辑思维”为例
1022018年第5期 NEW MEDIA RESEARCH作者简介:张梅珍,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
段聪慧,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随着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继门户网站时代、博客时代之后,互联网传媒进入了百花齐放的自媒体时代,其平民化、社群化,碎片化的内容生产特点决定了它与传统传媒形式迥异的发展特征。
自媒体时代,社群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且被证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媒体发展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界业界的关注。
“罗辑思维”作为社群经济的成功案例,总结其多年来的传播策略和经验对于探索自媒体社群经济发展方式和商业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现状近几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但是看似和互联网有着天然联系的众多媒体并没有能够搭上这个顺风车,产业链闭环迟迟无法形成是其不可回避的问题。
以社群经济模式为主打的“罗辑思维”栏目的成功无疑为媒体行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社群经济受到了业界与学界的广泛关注。
1.1 对于社群经济的研究社群经济其实早就存在,远古时期人类的部落化,以及近代人们的宗族体系,都是社群的最早存在方式。
然而伴随社会现代化、组织化的网络社群是当今时代的产物。
像QQ 空间、知乎、豆瓣、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都蕴含着社群经济的影子。
在学术界,社群经济也是各高校学者和传媒从业者研究的重点,其中的很多核心问题,例如如何组织社群,如何组织活动并成为变现模式等都是研究的热点。
要研究社群经济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社群经济?从北京大学胡泳教授的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社群经济可以说是粉丝经济的升级版。
《<罗辑思维>的新尝试》一文提出,社群经济是“组建基于信任关系的又有行动力的社群,组建‘自媒体-社群-产业’的价值链,从而获得经济效益”[1]。
社群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展现出了很多新思路。
《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2]一文中指出,作为粉丝经济的升级版,社群经济在交流层面由原来粉丝经济平台基本没有成员互动的单向度的信息传播模式转向了实现成员相互交流的多维度信息传播模式;在运营层面,由粉丝经济中目的性强的专业运营团队转向由社群成员组成的具有高度互动性和自发性的运营团队。
罗振宇自媒体品牌“罗辑思维”估值1亿背后:媒体通往社群之路 ... ...
罗振宇自媒体品牌“罗辑思维”估值1亿背后:媒体通往社群之路 ... ...业内人士向i黑马透露,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品牌估值已经高达一亿。
而罗辑思维最具价值的地方是,他通过媒体建立了一个社群。
作者:罗振宇关于社群经济,《罗辑思维》应该是最早的定义者和实践者,尤其是罗振宇在四个月内两次招募付费会员,入账会员费近千万的故事,让人对社群商业的力量惊叹不已,老罗更把互联网社群称为未来商业的核心动力。
社群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它在未来商业中究竟会扮演怎么样的角色?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在PC互联网时代的社群,主要的形态是社区,比如天涯社区、百度贴吧等,到了移动终端时期,互联网就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肢体和思想的延伸,几乎可以做到无时无刻、随时随地在线。
而你的朋友圈在移动互联中的关系,也许相互之间远隔千里,但基本上是你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也就是说,彼此之间是通过某种纽带而联接在一起的。
这种关系,就很像村落时代的关系,就算不是很熟,但寻根溯源,差不多都有点沾亲带故的。
在这样一个村落中,有懒汉,有能人,有铁匠,有当铺,有米店,铁匠知道你家的铁钯什么时候该坏,米店知道你什么时候要断粮,赊个账、借个东西都不是问题。
这就是建立在社群基础上的信任。
那每个品牌都要有自己的社群吗?一定是的。
这个问题的要点在于,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可以成为社群成员的。
星巴克有3300万粉丝,这些粉丝之间围绕某一个店或某一个具体的纲领可以形成不同的社群,但这3300万人不是一个大的社群。
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社群?两句话:以求道的精神做产品,用求爱的方式做传播。
怎么讲?产品不极致,什么都是虚的。
罗振宇要不是他的有料有货有态度,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星巴克要不是把咖啡做到这么极致,就是妄谈粉丝经济;同样,黄太吉的煎饼、雕爷的牛腩要是产品或体验不极致,就都只是借助互联网高效传播形成的一场炒作,罗永浩的锤子手机要是产品出来后,没有两把刷子也都长不了。
把产品和体验做到极致还不够,你还得学会传播。
粉丝经济
A
粉丝经济的出现 和发展
粉丝经济的定义
粉丝=具有情感纽带的品牌受益者。 粉丝经济,就是这群“具有情感纽带的品牌受益者”扎堆在一起,形成了一 个全新的无坚不摧的商业环境,从而在其中捞金。 品牌收益者:一个单纯买小米的消费者,绝 对不是一个粉丝,至少在现阶段 不是。而一个同样购买小米的消费者,他曾经去过小米的年会,被大家捧上 台鼓掌,和雷军合过影,自己担任过小米同城会的组织 者。这样的消费者, 才是粉丝。所以,真正的粉丝,是与企业或者与产品是有故事,有经历的, 他们之间有着隐形的情感纽带而不是单纯的购买关系。 个人与消费者之间,企业的身影逐渐隐退,个人作为媒体形象的推出日益强 势
明星经济
明星=可加置于任何产品之上的符号 粉丝=忠实的产品消费者
新旧媒体融合,明星经济模式呈现“发散—聚合效应”,
发散效应—明星的声誉和影响力映射至所有以该明星为标志的内容之上 聚合效应—上述的内容及产品又构成了明星符号的一部分
发散与聚合 构成明星商业品牌
社会化媒体成为主流的传播渠道 可以借助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与明星直接接触,即使活动 通过,粉丝群体的信息反馈对明星品牌产生影响,甚至参与明星品牌的构建,另一方面,基于社会 化媒体的裂变式传播路径,粉丝圈子的传播互动往往能够产生极强的辐射效应。
2
IP经济
IP运营模式
文本生产—消费模式 IP开发—运营模式(具备内在的核心价值, 且拥有广泛受众群的媒介内容)
人气高的作品和形象 网络文学,游戏,动漫,电影电视节目,电视剧等文化产品(爸爸去哪儿、 奔跑吧兄弟电影改编、三生三世、琅琊榜) IP 模式中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其往往是明星、文本(人 物、故事)、概念乃至情感等多种元素的 集合。比如 《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中,就包含了明星人物、亲 子互动、户外景观、旅行故事等多 种内容元素,通过 多重元素的组合构成了节目的内在张力和吸引力,从 不同层面吸聚起大量粉丝, 从而为电视内容的IP化 升级奠定了基础。 基于内容的IP运营通过“纵横联合”的 模式构建出IP体系,进而从IP体系发展出IP集群, 最终建立起 内容IP的生态平台。例如,《爸爸去哪儿》 作为一个内容IP,其首先是以电视节目为基础,横向进行 跨内容产品 ;纵向进行系列化延伸,推出《爸 爸去哪儿》第二季、第三季,由此初步建立起《爸爸去哪儿》IP体系
基于社群经济的自媒体内容营销
基于社群经济的自媒体内容营销作者:张政刘强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年第08期摘要:“罗辑思维”作为口碑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自媒体,浓缩了自媒体业的发展历程。
它依靠成功的内容营销策略、商业变现模式,以社群为运作主体,完成“粉丝经济”到“社群经济”的转变,在重组内部结构后,多管齐下,以知识服务商和运营商为定位,打造了社群立体商业体系。
关键词:自媒体;社群经济;内容营销;罗辑思维一、“罗辑思维”内容营销的构成内容营销的基础是高行动力的社群。
“罗辑思维”的社群策略是建立限量会员制度。
2014年,“罗辑思维”招收会员24925位,缴纳会费达960多万元。
第一期招纳5000个普通会员和200个铁杆会员,6小时即售完,收入160万元,实现自媒体变现。
随后,“罗辑思维”二期会员开售名额8万个,两天售出会员名额2万个共计800万元,彰显了自媒体经营模式的新高度,引发学界对于罗辑思维现象研究的关注。
“罗辑思维”不仅首创内容行业会员付费模式,而且注重用户体验。
它将志趣相投、具有认同感的群体吸纳为社群成员,这些成员热爱知识产品,而且相互信任,能付出实际的行动。
“罗辑思维”将社群核心中会员用户线上线下互动紧密结合,如展开社群圈子内外的征婚活动,社群组织旅游等,多种的沟通交流提高了用户对社群价值的认同感和黏性。
自媒体垂直社交互动营销。
缴纳会费会员是“罗辑思维”社群的中坚力量,虽然是极小一部分,但作用极为显著,是整个社群的骨架。
对于庞大的外围社群群体,“罗辑思维”利用了自媒体垂直社交互动来维系和发展社群。
在自媒体垂直社交平台,“罗辑思维”主要在微博、知乎、豆瓣、APP、微信公众号等展开内容营销,并各自都有特色。
微博以在线活动为主;知乎更多是对于内容不足的批判;豆瓣是侧重线下活动的组织;APP主要是销售图书及在线课程;微信公众号是一个综合的平台汇聚了综合的内容。
大型线下活动。
在线传播的行为虽然多样,推动了社群构建,但网络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以及身份隐匿性,导致互联网社群大多依然停留在兴趣和情感层面,社群组织连接不紧密,社群价值和功能不全面。
罗辑思维,披着”社群”外衣的粉丝经济?
唤雨,发的每条微博都有上千次转发,走到哪里都会接到像摇滚巨星般的接待,这就是单个中心一切都紧紧围绕大V自己,群体中没有其他的中心。
仔细想下,这其实更像宗教,由巨量的善男信女顶礼膜拜,乐善好施,长期供养,哪怕肉身已不存在于人世,而由其更忠实的信徒代表。
再从第二条持续的互动关系来看:互动?罗辑思维与粉丝也有互动啊?各种各样的演讲,各种各样的活动,难道不是互动?一碗梁粉认为,这里讲的持续的互动要想达成,社群成员之间的社交维度是多维的和深度连接的。
什么叫多维度连接,即人与人之间除了一种联系方式外,还有其他渠道的连接方式,这个涉及到圈子之间的重叠。
例如,我们在同一个登山俱乐部,也有业务上的合作关系,更有可能是其他圈子之间的重合。
对于绝大多数的罗友来说,我们共同是罗辑思维的粉丝,但是我们除了这层连接以外,没有其他的连接方式。
如果没有其他的连接方式,那我们就还是属于粉丝经济,而非社群经济。
以T FBoys粉丝团为例,除了表达对偶像的喜爱之外,没有其他的连接关系,粉丝之间也并不一定相互认识,这是典型的粉丝经济或者网红经济。
再举一个栗子,一碗梁粉与其他朋友一起发起的镨元素等公关媒体人社群,加入有非常精准的门槛,通过各种高频度的线下活动高度协同,组织人员分布式管理,社群成员之间合作极为频繁,从恋爱婚姻到业务合作的多维度连接,效率极高。
这个也是非常典型的社群。
最后一条,成员间分工协作,一致行动对于粉丝经济来说,除了集体表达对偶像的热爱的行为以外,想不出有其他的分工协作一致行动的例子。
在这里,表达对偶像的热爱有很多种方式,购买偶像推荐的书籍,参加偶像的跨年演讲,这些都算。
盘算下来,罗辑思维的社群特征在哪里?罗辑思维从来就是粉丝经济罗辑思维卖的书就一定比豆瓣推荐的书目更有深度吗?罗辑思维卖的月饼就一定比好利来的更加好吃吗?罗辑思维的会员就一定比别的社群的会员更对自己成长有帮助吗?书籍也好,月饼也好,会员也好,那么畅销,是因为在此之前,罗辑思维已经成功地向粉丝们贩卖了其推崇的”魅力人格”。
自媒体类型微信公众号盈利模式研究——以“罗辑思维”为例
自媒体类型微信公众号盈利模式研究——以“罗辑思维”为例作者:闵文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8年第6期1 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2011 年1 月,腾讯公司研发的最新产品微信正式上线。
微信凭借其强大的智能终端即时通讯服务功能,迅速成为亚洲地区拥有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
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微信公众账号得到市场的认可和青睐,用户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4年开通的微信公众平台账户已经超过600 万,涵盖了新闻、文化。
娱乐、体育、科技等各个方面。
“罗辑思维”是由资深媒体人、前央视《对话》栏目的制片人罗振宇创立的自媒体类型微信公众账号,现阶段的产品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微信公众平台每天推送一段60 秒的语音,并回复语音中的关键词就可以得到一篇文章;另一部分是每周五左右更新一个脱口秀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的文章底部链接进来。
自2012 年12 月21 日“罗辑思维”诞生以来,微信用户突破300 万,每天有20 万人通过微信公众号与其互动。
短短2 年内,“罗辑思维”就积累了超多铁杆粉丝。
因此本文将以“罗辑思维”这个已经成功将流量变现的微信公众号为例,对目前市场上的微信公众号相关衍生品盈利模式做深入探究。
笔者力求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模式框架,为其他自媒体类的微信公众号运营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2 “罗辑思维”的相关衍生品介绍1)知识产品。
“罗辑思维”的核心产品就是以罗振宇为核心的,甄别、筛选、生产最有价值的知识产品,并且都是全网独家,这样一来产品的稀缺性和价值性都能够得到保证,因此有足够的溢价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罗辑思维”能够做到把自己的知识和体验实体化,生产出能够传递给读者的产品,达到知识经济变现的目的。
2)社群经济(会员制度)。
社群经济是以一个组织为基础的传播模式,在网络上把人与人、人与组织相联系而形成的虚拟社群。
社群经济有两个特点:一是以用户为中心建立有效的联系。
也就是说在社群经济中,并不是商家来主动寻找客户,而是商家通过自身的吸引力来让客户主动找上门,在这个过程中收集足够的用户信息。
“粉丝经济”你学不会,也不该学
“粉丝经济”你学不会,也不该学罗辑思维卖书通常都卖得很好,因为罗辑思维的价值边界是获取认知,但卖月饼就卖得不太好,因为玩过界了。
情感可以被垄断,但不可以被绑架。
伴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流行,粉丝经济仿佛成了一个显学。
罗振宇说,没有粉丝的企业没有未来。
雕爷说,只有粉丝还不够,要有脑残粉。
小米每年的米粉节都能创造新的销量纪录,就连华为和乐视也开始学着弄粉丝,每次手机上市发布会弄得海报与荧光板一色,呐喊与走红毯齐飞,其实也不过是李宇春们十年前的玩法儿,而现在的娱乐圈里,鹿晗和TFBOYS们的号召力和粉丝的疯狂更胜从前。
看起来,粉丝经济似乎也算是个“易得”的事。
其实不然。
粉丝经济是有“魅力”的既然要谈粉丝经济,就要给它一个定义。
粉丝经济本身是社群经济,并非面对所有用户,是指在某个特定领域有共同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的人群,围绕某个中心点产生连接,进而对这个中心节点而产生的“包养”及周边经济活动。
对于这个中心连接点,罗振宇有一个精彩的描述――魅力人个体。
在商业环境里,与粉丝经济相对应的,是传统的消费者经济,消费者行为是以产品为驱动的,大米白面电视机,我们在意的无非是物美价廉品牌好。
而粉丝经济是情感驱动的,而这个情感驱动的表象又是以时代的价值认同为基础。
李宇春和鹿晗们的歌可能是不好听的,罗振宇录的视频和罗永浩讲的笑话也是免费的。
但是他们所创造的一个“价值感应场”却让粉丝们如沐春风,觉得找到了家,这就形成了社群。
李宇春唱歌可以难听,但她是青春期追求特立独行的典范,罗振宇视频可以免费,但他成了中国有自由主义倾向中产阶级的一个连接点。
于是他们也就成了“魅力人个体”。
所以,粉丝经济的形成可简单地总结为三步。
1.让人喜欢你。
2.让人持续喜欢你。
3.卖给他东西。
粉丝经济是有“时代感”的但我还是要说,不要看到别人玩粉丝经济玩得好,就一窝蜂地去玩。
首先,要玩粉丝经济,我们前面讲的第一步,要让他喜欢你。
通常这种喜欢寄托在“魅力人个体”上。
中国“粉丝经济”的资本逻辑及其良性循环
中国“粉丝经济”的资本逻辑及其良性循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为粉丝经济的兴起提供了宽广的进步空间。
中国的粉丝经济现象更是彰显了其奇特的资本逻辑,并呈现出了良性循环的特点。
本文将深度探讨中国“粉丝经济”的资本逻辑以及其如何形成良性循环的原因。
起首,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是指基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以明星、影视剧、文化产品、体育赛事等为核心内容,形成的一个巨大的商业生态圈。
这个生态圈的核心是宽广忠实的粉丝群体,他们对于自己喜爱的明星或产品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忠诚度,并通过采购、参与和传播等多种方式为其提供经济支持。
然而,在中国,“粉丝经济”的资本逻辑更加突出。
一方面,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为粉丝经济提供了宽广的市场前景。
中国有着巨大的年轻人群体,他们对于偶像的崇拜和追捧程度遥遥超过其他国家。
这为粉丝经济提供了丰富的需求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广告市场的茂盛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为粉丝经济注入了强大资本力气。
越来越多的品牌和企业意识到了粉丝群体的商业价值,并允诺通过投入广告费用和赞助等形式直接与粉丝进行互动。
这样的资本投入进一步助推了粉丝经济的进步。
其次,中国“粉丝经济”的资本逻辑不仅仅体此刻单一市场的蓬勃进步,更显此刻娱乐产业链的完善。
娱乐产业链包括了明星经纪公司、音乐公司、影视制作公司、演艺机构等一系列环节。
这些环节互相依存、互相增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资本链条。
起首,明星和艺人是粉丝经济的核心。
他们通过才华和个人魅力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吸引粉丝的追捧,成为品牌合作、广告代言的当红明星。
其次,明星经纪公司和娱乐公司通过签约、培育、包装等方式推出新人,并通过关联营销等手段将这些新人与已经走红的明星进行互动,从而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再者,影视制作公司和演艺机构为明星和艺人提供优质的影视作品和演出机会,进一步培育和吸引粉丝的关注。
这种良性循环的资本链条使得中国的娱乐产业百花齐放,也为“粉丝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粉丝成为企业重要资产“粉丝经济”产业链有多长?
间 。从在台下单方面的注视到可以左右偶 联 网更快速地 传递给粉 丝 ,吸 引粉丝购 像 发展 方向的群 体 ,粉 丝的力量 正在爆 买 。某歌星茌网络上发表了一酋单曲面 向 发 。粉丝经济的定义原本并不狭隘,除了 公众售卖 ,歌曲底价设定为2 元 ,但用户
砸 钱 ,它 还可 以带 来新 的 产 业结 构 ,新 的 平 均 出价 已经 达 到 了 7 . 5 元 , 甚至 还 有 一 商 业机 会 以及新 的 生活 方式 。 位 用 户 通 过 自由 加 价 ,为这 首 歌 支 付 了 2
粉 丝 经 济 应 该 是 一 场 多 赢 ,粉 丝 投 营 、供 应链 体 系在 内的一 体 化平 台 ,前端
后 ,不 仅 刺 激 了爱 奇艺 会 员 的购 买 ,明星 入了金钱和时间但换来了愉悦 ,明星和网 的 网 红 经 纪 公 司 通 过 孵 化 成 功 的 网红 进 长 尾 网 同 款 商 品 也 拉 动 了 爱 奇 艺 商 城 的 整 体 销 红获 得 了关 注 度和 实 惠 ,平 台 依靠 更 多的 行 网红 经济 的 孵化 ,并 未成 功 的 “ 量 。凭借 明 星效 应 ,爱奇 艺 商城 中明 星 同 粉 丝 扩 大影 响 力 , 同时 获得 直 接 收益 。但 红 ”则 也可 以 通过 后 端 公司 实现 一 定 程度
以 花 椒 直 播 平 台 为 例 ,主 播 通 过 直 播 可 将 所 获 收益 A 9 9 成 放 入 腰 包 ,只 需 为 平 台缴  ̄ - F J l 成的 平台 维护 费 。所 上缴 A 3 ' 1 成 维 护 费 , 花椒 直 播 也 将 通 过 活 动 方 式 返 还 给 主 播 。这 个 分 成 比 例 在 直 播 平 台 中 算 是 比 较 倾 向 于 主 播 的 。 看 起 来 平 台 只 获
刘秀光互联网时代的“粉丝经济”
互联网时代的“粉丝经济”刘秀光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自己的粉丝,这也使得粉丝经济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经济浪潮中的最强音。
其实,粉丝经济最根本的内容就是品牌社群。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社群思维,必须先通过社交建立起自己的粉丝群,然后才可以在市场上占据席位。
反之,如果没有粉丝,那么在未来必然没有市场!但是不论是粉丝经济,亦或是社群思维,最根本的内容都是社会化用户关系管理。
只是,大多数企业或品牌已经习惯以赢利为目的,往往会忽略以忠诚和紧密联系作为回报的社会资本。
从普遍意义上讲,品牌效应必须能为企业赢利以及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两个目的是最基本的企业需求。
说得更具体一些,赢利就是在会员、积分和各种交易之中产生;信任则是在粉丝、关系和良好的口碑之中产生。
可以说,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今很多企业都开始运用粉丝经济的理论来解决赢利和信任问题。
自媒体的逐渐兴起,也将成为粉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个体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品牌企业不仅能通过传统的广告宣传发出声音,还能通过公司运营者、品牌研发团队、产品经理等利用自媒体形式进行广播。
另外,在这样的品牌机制下,用户特别是微博大号也开始通过自媒体的形式进行各种内容的传播。
当然,这些过程必须保持持续经营,并不能一蹴而就。
而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必然会积累海量的碎片化和移动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对粉丝细分、个性化私人定制等工作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但是身处这样的时代,我们到底是应该悲观还是雀跃呢?没有人可以给出绝对正确的答案。
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去学习与尝试新思维和新趋势,才能存在得更长久,走得更远。
粉丝经济时代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以前各个行业共同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到如今有很大一部分已经不再适用。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传统厂商将大量的心思花费在渠道、代理和分销等等这些冗长并且极耗注意力的事情上时,新玩家在最初就已经放弃了外部渠道,全部都由自己来运营和销售。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罗辑思维
另一个是使用“节操币”的奖励制 度。每年收到“节操币”最多的“节 操王”,会获得年底多发三个月 月薪的奖励。
产品和服务
60秒语音 罗胖每天早上7点不到就起床,发个不多 不少掐着点儿60秒的语音,而且每天都 没有重复的内容,很多人选择在上班的 路上或者需要消磨时间的时候,听一下 这个60秒语音,精简而且有趣。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模型 ——罗辑思维
班级:Z电商141 姓名: 日期:2016.05.31
基本介绍
罗辑思维,目前影响力较大的互联网知 识社群,包括微信公众订阅号、知识类80、90后有"爱智求真”强烈需 求的群体。
《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推崇 自由主义与互联网思维,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 轻人,是国内微信营销的典范。 2012年底,罗振宇与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 维》。半年内,由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延伸成长为全新的互联网 社群品牌。
商业模式
罗辑思维是属于互联网知识社群, 创始人罗振宇深谙互联网思维,所 以罗辑思维刚出来时,并没有大规 模的推广
随着粉丝的增长,罗辑思维开启了商业化的第一步, 会员制,以爱的供养为口号,分普通会员和铁杆会 员。随后,以绝版图书谭伯牛的《战天京》为契机, 开启了卖书之路,自媒体电商也成为了罗辑思维后 来的主要商业模式
会员制度
加入罗辑思维的会员可以优先参与罗辑思维线下各种奇思妙想的活动, 对于铁杆会员每月罗胖送上一本亲选好书,罗胖的成长第一时间和你
分享,也许一篇好文,一本好书,一部电影……所以也可以说罗辑思
罗辑思维的商业启示:穿上“社群”的外衣再做粉丝经济
机 。这种 为结 论找证 据 ,难 免先 人为 主 ,陷 入
自己的思维 定势中 。
如 在其第 1 6 9期 节 目 “ 一 桩 大 案 的 背 后 ”, 这 期 节 目讲 述 的 是 明 末 将 领 袁 崇 焕 杀 毛 文 龙 的
现实 真相 ,建 立在泡沫之 上的 “ 罗辑 ”大厦可
以 立得 住 吗 ,又 如 何 能 帮 助 认 识 现 实 ? 仔 细 观
会花 时间投入 到罗胖设 计的游戏 ,如花钱猜 罗
P R WO R L D\ 公关世界 1 l l
企业智库
THE ENTERPRI SE ASPECT
求真 ”的社群 。创业三年 不到估值 就已经达 到
1 3亿 ,罗辑 思维 建 立 了一个 做 顶级 网红 的 新
框架 。也有人 认为罗辑思 维是一个 兜售成功 学 的鸡 汤平台 ,从突破框架 到建立新 社群 ,再 到 调转枪 口榨取粉丝 的价值 ,然后踩 在百万粉 丝 簇拥 出的名气 上 。堂而皇 之地走上 了赚取企业 级市场利 润的 “ 更高纬度 ”商业道路上 。
的 内 容 也 大 同 小 异 ,受 到 一
个 统 一 价 值 观 的 指 导 。 固 有
框 架 提 供 给我 们 的视 野 往 往
只 是 现 实 的 一 个 方 面 ,一 个 角 度 ,而 罗 辑 思 维 所 做 的 就
是 向人们提 出一个假 设 , “ 我
们 这 么 看 行 不 行 呢 ” , 从 而
罗辑思维 并非 “ 真逻辑 ’ ’
罗辑 思维是 一个 估值 1 3亿 元 的 自媒 体 ;
是知名媒体 人罗振 宇主讲的一 个读书分 享类声 视频节 目;是一个 “ 爱智求真 ”的社群 。上线
粉丝经济的中国式发展
粉丝经济的中国式发展作者:暂无来源:《现代企业文化》 2017年第7期文/ 佚名粉丝经济泛指在社交网络时代,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通常情况下有着较高知名度的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是社交平台上被关注的热点,并因此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
在主流文化曾经主导一切,但非主流文化日益兴起的多元的西方社会,粉丝经济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初显端倪。
在新兴的互联网行业,粉丝为了满足个人的情感需求,甘愿在所青睐的对象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他们的无偿劳动,构成了网络新经济的主要价值源泉。
当前,用户主导的早期的博客模式、社交网络模式、微博客模式、大多依靠粉丝贡献人气、流量和内容。
粉丝的“眼球”和“口水”,成了社交网络群体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粉丝文化在中国风行追根寻源,粉丝文化、粉丝经济,基本还是个舶来品,是欧美流行文化的东移。
只是让西方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粉丝文化在中国居然那么风行,那么有冲击力。
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广义的“粉丝”,比如邓丽君迷。
但刚刚转轨的社会还没有太多的商业色彩,更不能称之为形成“粉丝经济”。
事实上“粉丝经济”的发展速度,与大众文化的商业化速度是一致的。
中国“粉丝文化”和“粉丝经济”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时的“追星族”有较强的自发性。
但是缺乏计划性和组织性;而如今的“粉丝”则呈现出职业化趋向。
其有计划、有组织,专业化程度较高,甚至逐渐形成“粉丝”产业。
而这正是随着近几年各种选秀节目的发展而出现的,最典型的是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
现在的“粉丝”是一群特殊的大众文化接受者,年龄较为集中在15—31岁,女性较多,他们以异乎常人的热情,投入于他们所倾慕或崇拜的特定个人(明星、名流)、节目 / 作品(电影、电视、音乐作品)、团体(流行乐团、球队)等,虽然不一定有很强大的购买能力,但其为偶像消费的冲动却很惊人。
2 0 0 6 年,当各类选秀节目落下帷幕后,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对上海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我型我SHOW”“创智赢家”“舞林大会”真人秀进行的调研报告显示,这四档真人秀的各环节价值超过38亿元,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达到76.89亿元。
罗辑思维分析
*
我不是为了输赢 我就是认真
罗永浩
我真的被这句话打动到了。
第二部分
微信公众号
罗辑思维有345万订阅用户、66000名付费会员, 同时也是微信生态中最大的一家电商。 他们通过接近2000个微信群 来建立与会员以及热心用户的直接关系
第二部分
微信公众号
第三部分
总结分析
《罗辑思维》强调的是价值观
视频是罗振宇建立社群的入口和名片。通 过视频的大范围传播,持有与他相同价值 观的人才能够在微信上聚集,参加各种互 动。
17%
B
C
55%
第三部分
一个表格
一周工作计划
时间:2014年5月19日 - 5月25日 序号
1 2 3 4 5 6 7
工作任务
分类
责任人
本周工作计划安排
备注
一 要简短(演讲要像迷你裙一样越短越好) 要切题(要一直围绕主题,跑远了也能绕回来)
总 结
好懂,尽量少用术语或缩写
不要太过花哨
明确的利益交换需要明确的交 易关系,而罗辑思维更像是一 场宗教式的合谋,价值观才是 粉丝最明显的连接点
5继续说:现在他做的很好,只会员费就上千万,这是他的收费标准 6。1微信公众号,每天只主动推送一段60秒语音 6但是禁不住有一个人看不够呀, 这个时候你还可以回复它语音中提示的词汇,来看篇文章,比如自我 6。2这时候会有多一点的信息了,这时候就可以有(软)广告和商品了。 (这就是只给想要多一点的人) 6。3有的人就是喜欢就会多点一些 6.3当然他也会有时候在视频里推荐一些书,和其它商品,来让大家来公众号, 但这些都不影响视频观赏度 在优酷自制节目中一直排名靠前
罗辑思维商业模式分析
————自媒体
粉丝经济:情感与社群的力量
粉丝经济:情感与社群的力量一、粉丝的定义与分类粉丝经济,是一种基于粉丝与被关注者之间关系的商业活动,它通过增强用户忠诚度和利用口碑营销来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
张嫱在《 粉丝力量大》中定义粉丝经济为:"以情感资本为核心,利用粉丝社区作为营销工具来增值这种情感资本。
"粉丝经济将消费者置于主导地位,让他们的情感成为营销的起点,企业则借助这种力量,为品牌和偶像增加情感价值。
二、粉丝经济的本质特征"粉丝",是指对特定运动、艺术或名人具有极高热情的追随者或支持者。
社会学视角下,粉丝群体具有以下特征:•明确的成员关系•持续的相互交流•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明确的分工协作•一致行动的能力粉丝群体是"对流行故事或文本的固定、规律和情感性投入",这些文本可以是书籍、电视剧、电影、音乐,或体育和流行文化符号。
广义上,"粉丝"是对特定话题感兴趣的人群;狭义上,他们不仅兴趣浓厚,而且对话题有深入的了解。
三、粉丝经济的类型与案例粉丝经济可以分为两大类:1.明星经济模式:以偶像明星为核心,通过明星个人品牌的发展,结合大众媒介和娱乐产业的力量,以及粉丝群体的强力支持,形成了一个可无限延伸的产业链。
2.IP经济模式:围绕具有高人气的作品(或形象、角色、概念等)开发多元文化产品,如网络文学、游戏、电影、电视节目等。
例如,TF《boys的队长王俊凯的粉丝通过线上线下的组织,为他的生日投入巨额资源,展示了粉丝经济的潜力。
罗辑思维通过打造优质IP,不断拓展商业模式,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四、粉丝经济的操作手法粉丝经济的成功依赖于粉丝的积极参与。
粉丝运营包括以下四个阶段:•获取粉丝:扩大粉丝基础,提升知名度和商业价值。
•粉丝转化:培养粉丝的忠诚度,激发他们的自发行为。
•粉丝留存:保持粉丝的稳定性,防止流失。
•粉丝自扩展:鼓励粉丝向外扩展,吸引新成员。
五、粉丝经济与社交电商的关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粉丝消费更加成熟和理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辑思维的粉丝经济
很遗憾,得知申音和罗振宇要分道扬镳,各玩各的。
个中自有其中的八卦,商业江湖里从一见钟情到一起合伙到一心一意到一拍两散,也多了去,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本文还是想探讨一下“粉丝经济”,罗辑思维在这4个字上,可谓是实打实的开创者。
一说起“粉丝经济”,很多人就会立刻想到小米。
这是一家商业机构,如果非要说粉丝经济,可谓是机构的代表。
但在我看来,小米其实做的都是“品牌管理”,那都是教科书上的东西,只不过今人不看书,发现一个公司从0做到100亿美元,赶紧弄个新概念出来套将上去。
小米的品牌管理在具体战术上有很多创新――比如极其擅长使用社交网络――但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但罗辑思维是真正意义上的粉丝经济。
这句论断,要从什么是“粉丝”说起。
我有位朋友,曾经发明了一句话,我认为非常有道理。
所谓粉丝,就是部分让渡思考主权(给偶像)的人。
也就是说,有些事,不思考了,交给ta觉得值得交给的人代为思考,后者给结果就行。
这句话其实和“脑残粉”是有些契合的:脑子里部分残缺,可不就是让渡了部分思考主权。
部分让渡思考主权这事,其实生活中很常见。
比如吃饭点菜这个事就很让人头疼,于是在饭桌上,很多人愿意让渡这个思考主权给其他人,这种让渡不能说人蠢,就像罗辑思维的大把听众,其实并不蠢,只是有些事儿,听听别人就好,何必凡事都要独立思考?
小米其实并没有做到这点,因为它毕竟还是个机构。
而罗辑思维完完全全是依靠人格魅力撑起来的,有立场有态度。
比如说,罗振宇就曾经在一档节目里大骂中医是伪科学,这件事造成的后果就是部分粉丝离去。
不过罗振宇似乎完全不在意这个事,甚至管这个叫“洗粉”。
不能认同罗振宇立场和态度的,但走无妨。
这种事儿,对于一家机构,是很难做到的。
个人品牌在明星圈里也很常见,但像罗辑思维这样运作粉丝的,的确不多。
明星其实和小米正好反过来,小米是机构品牌追求人格化,但过往的明星经纪,很有些个人品牌机构化的色彩。
太多的明星,其实根本就是由经纪公司在严格压制他们的个性,临了成了一个机构化的品牌。
所谓机构的粉丝,和所谓个人的粉丝,就是这点差别。
对于机构品牌的粉丝来说,那是一种信任,但信任的是靠谱:嗯,小米做的东西靠谱。
对于个人品牌的粉丝来说,还是一种信任,但信任的是立场和态度,这两者比靠谱更为高级。
实话讲,小米的核心是价廉物美,它很难把一个东西卖出很
高的价格来,但罗振宇可以。
我一个出版策划机构的朋友告诉我,罗辑思维很快就要推出一个礼盒,内有书几本、茶叶一盒,价格嘛,不太会是贴地走的。
粉丝经济在奢侈品领域中,是有些许反映的,作为某个奢侈品的粉丝,ta所要的,就是那种张扬的意味,并给自己贴上某种社会阶层的标签。
所以奢侈品能够卖出高价。
罗辑思维的目标看上去是要做一个社群电商,贴上罗振宇的牌子,增加附加值。
只不过,申罗分家后,可能会笼上一层阴影。
还是要祝罗辑思维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