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五年级数学手抄报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因数和倍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因数和倍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在数学中,因数和倍数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因数指的是能够整除一个数的所有正整数,而倍数则指的是一个数的某个正整数倍。

因数和倍数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被用到,比如在分数化简、约分、分解质因数等运算过程中。

因数一个数可以被分解成若干个因数的乘积,每一个因数都是这个数的约数。

例如,数10可以被分解成1×10、2×5,其中1、2、5、10都是10的因数。

因数的相关概念包括以下几点:1.因数会影响到数的大小,越多的因数,这个数就越大。

2.每个数都至少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3.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例如100的因数只有1、2、4、5、10、20、25、50和100这九个。

4.如果一个数b是另一个数a的因数,那么a/b也一定是a的因数。

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是这个数乘以某个整数得到的数。

例如,数3的倍数有3、6、9、12...,而数4的倍数有4、8、12、16...。

倍数的相关概念包括以下几点:1.每个数都有无限个倍数。

2.一个数的倍数中包括它本身。

3.如果一个数b是另一个数a的倍数,那么a/b也一定是b的倍数。

4.如果一个数ab是另一个数c的倍数,那么a和b分别是c的倍数。

应用例题1.求出120的因数有哪些?【解法】:120的因数包括1、2、3、4、5、6、8、10、12、15、20、24、30、40、60和120。

2.判断42是否为56的因数和倍数。

【解法】:42不是56的因数,因为56÷42=1余14,余数不为0。

而42是56的倍数,因为56÷42=1余14,42×1=42,56×1=56。

3.求出15的所有倍数。

【解法】:15的倍数包括15、30、45、60、75、90、105、120、135、150…… 无限个。

总之,因数与倍数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我们需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地关注它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第二单元模板

五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第二单元模板

五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第二单元模板一、封面设计
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第二单元
副标题:探索数学的奥秘
图片:与数学相关的图案,如几何图形、数字等
二、目录
1. 知识点回顾
2. 重点难点解析
3. 实例讲解
4. 习题训练
5. 学习心得
三、知识点回顾
1. 数的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和运算
2.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技巧
3. 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四、重点难点解析
1. 整数、小数、分数的转换和应用
2. 四则混合运算中的注意事项
3.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例讲解
1. 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知识点的应用
2. 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 通过实例,巩固所学知识
六、习题训练
1. 提供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习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七、学习心得
1. 总结本单元所学知识点,加深理解
2. 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3. 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答和帮助。

五年级a4数学手抄报

五年级a4数学手抄报

五年级a4数学手抄报五年级的小朋友们,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知识a4手抄报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一. 填空1. 4.03×0.07的积是位小数。

2. 世界名画长8.85米,高4.67米,估计它的面积不会超过m23. 82×34的积是8.2×0.34的积的倍4. 把5.4545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后为5. 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积:14.3×23= 14.8××2.3= 1.46×2.3= 14.8×0.23=6.在○里填上< . >或≡7.3×0.99○7.3×1.01 1.6×0.2○1.6 7.3×6.4○64×0.73 1.6×2.3○2.32.7×1○2.7×(.02+.08) 5.4×0.99○5.4二.判断1.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是6.37,它的准确值可能是6.365 ( )2. 12.5×1.5+6.5=100 ( )3.有两个小数a和b都大于1,它们的积一定大于a也大于b ( )三.选择1.与0.45×18结果相同的算式是( )a.0.45×108b.4.5×1.8c.0.18×4.52. 2.4×0.56+7.6×0.56 =(2.4+7.6) ×0.56运用了( )a乘法的交换律b乘法的结合律c乘法的分配律3. 9.9乘一位小数积一定( )a大于9.9 b小于9.9 c无法判断4. 和5.1×3.9得数最接近的算式是( )a. 5×10b. 5×9c. 6×9四.计算1.口算 1.2+4.5= 0.28×10= 6.87-0.87=2.5×8= 0.1-0.01= 3×3.2=0.2×0.2×0.2= 8.65×0= 100×0.7=1.25×8=2.用竖式计算7.6×0.85=3.5×8.8=3.25×0.31= 0.93×2.22= 5.9×3.14=3.脱式计算0.25×8.5×4= 18×0.92-3.93 1.23×9.4+0.77×9.4 6.2-0.96×0.5 0.63×101 3.7×8.30.83×63五解决问题1. 藏羚羊的奔跑速度可达到每分钟1.33km,非洲猎豹的速度大约是.藏羚羊的1.33倍,非洲猎豹的速度每分钟大约是多少千米(得竖保留两位小数)2. 公园里的草坪是个长方形,宽是43.5米,长是宽的1.5倍,草坪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3. 学校买来20米布为舞蹈队员做演出服,做一件上衣用布0.84米,要做20件这样的上衣够吗4. 某市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收费,其标准如下类别用电量(千瓦时/户.月) 电价标准(元/千瓦.时)一档1——240 0.49二档241——400 0.53三档400以上0.79(1) 小民家上月用电250千瓦时,电费是多少(2)小华家上月用电420千瓦时,电费是多少5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是:起步价7元(3km),超过3km,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李老师乘车6.3千米,应付多少车钱一、竖式计算:22.4÷4 28÷16 5.7÷77.65÷0.85 12.6÷0.28= 8.84÷1.7二、脱式计算:0.75×18÷0.15 2.07÷0.23÷0.4521.36÷0.8-12.9 7.28+3.2÷2.5三、计算下面各题,先用循环小数表示所得的商,再保留两位小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著名数学家数学小报手抄报(4套)

著名数学家数学小报手抄报(4套)

主要荣誉华罗庚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建国六十年来,“感动中国一百人物之一”。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个人贡献华罗庚华罗庚(1910.11.12—1985.6.12),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享年77岁),犹太人,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

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为世界四大数学家。

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

3~4年级一等奖手抄报数学

3~4年级一等奖手抄报数学

数学图形绘制
数学公式:使用数学符号和公 式进行绘制,如加减乘除、平 方根、对数等
几何图形:点、线、面、体 等基本几何元素的绘制
统计图表:条形图、饼图、 折线图等统计图表的绘制
数学模型:使用数学模型进行 绘制,如函数模型、概率模型

数学问题解答
题目: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题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解题步骤:列出方程、整理方程、求解方程 答案:具体数值或范围
通过制作手抄报, 学生可以加深对数 学概念的理解
手抄报可以作为学 习数学的辅助工具 ,提高学习效率
手抄报还可以激发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数学兴趣培养
通过手抄报的形式,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 了解数学知识
手抄报的制作过程 可以激发学生对数 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手抄报的展示和交 流,可以增强学生 对数学的自信心和 荣誉感
色彩:搭配和谐,避免过于鲜艳或 过于暗淡
色彩搭配
主色调:选择鲜艳、醒目的颜色作为主色调,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辅助色调:选择与主色调相协调的颜色作为辅助色调,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对比色:使用对比色来突出重点内容,如黑色和白色、红色和绿色等。 色彩平衡:注意色彩的平衡,避免画面过于单调或过于杂乱。
创新性:不仅展 示了数学知识, 还展示了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动手 能力
创新性版面设计
运用几何图形、线条等元素 进行创意设计
打破常规,采用新颖的版面 布局
色彩搭配大胆,形成强烈的 视觉冲击力
利用图表、图片等元素,使 内容更加直观易懂
手抄报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巩固
手抄报可以帮助学 生复习和巩固数学 知识
文字书写
标题:清晰醒目, 突出主题
正文:字体大小 适中,行距合理, 便于阅读

数学五年级上册冀教版三四单元知识小报一等奖

数学五年级上册冀教版三四单元知识小报一等奖

数学五年级上册冀教版三四单元知识小报一等奖一、知识小报简介1.1 知识小报的主题我们班级的学生组成了一个小组,共同参加了数学五年级上册冀教版三四单元知识小报比赛。

比赛主题为“数学五年级上册冀教版三四单元知识小报”,旨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1.2 小组成员及分工我们小组共有5名成员,分别是小明、小红、小亮、小华和小美。

在比赛准备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小组分工,小明负责整理资料和设计布局,小红和小亮负责收集素材和制作图表,小华和小美负责完成绘画和装饰。

二、知识小报内容2.1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四单元知识点我们小报的内容主要围绕数学五年级上册冀教版三四单元的知识点展开。

我们深入研究教材,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并通过图表、实例等形式进行生动展示。

我们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解释和实际运用,力求让同学们能够从小报中得到知识启发和学习帮助。

2.2 知识小报的特色我们小组设计的知识小报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力求使知识点更加直观易懂。

在版面设计上,我们采用了多种色彩和图案,使小报更加生动有趣。

我们还添加了一些知识小题,供同学们进行测试,以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知识小报制作过程3.1 调研和收集素材在小报准备阶段,我们小组深入调研,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和书籍,收集了丰富的素材。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和整理,并且从中挑选了一些经典例题和案例,为小报增添了可读性和趣味性。

3.2 设计和制作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展开了小报的设计和制作工作。

小明同学负责整理布局,将各项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小红和小亮同学负责排版和插图设计,小华和小美同学则负责完成小报的绘画和装饰工作。

我们经过多次的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了小报的最终版面设计。

3.3 完善和检查制作完成后,我们对小报进行了认真的审核和修改,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最后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还对小报进行了装订和整理,力求使小报的质量更加完美。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摘抄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摘抄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摘抄
一、数学的魅力
数学,这门学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热爱它的人们。

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一种让人陶醉其中的艺术。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从个体行为到社会现象,它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的基础
在我们的五年级数学学习中,我们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我们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基本数学概念,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方法。

这些基础知识,就像建筑的砖石,为我们日后的数学学习搭建了稳固的基石。

三、数学的乐趣
数学并不只是枯燥的公式和计算,它也可以充满乐趣。

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思维的挑战和乐趣。

当我们通过努力,解决了棘手的数学问题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四、数学的应用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工具。

它可以应用于科学、工程、医学、经济等各个领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
也无处不在。

从购物时的价格计算,到规划旅程时的路线选择,再到数据分析时的统计方法,数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五、数学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都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

未来的数学学习将更加注重应用和实践,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神奇的学科。

六、结语
数学,这门充满魅力和挑战的学科,让我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让我们一起热爱数学,探索数学的奥秘,为未来的科学世界贡献我们的力量。

数学手抄报五年级上册内容

数学手抄报五年级上册内容

数学手抄报五年级上册内容一、数学名人故事。

1. 祖冲之的故事。

-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他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

- 早在1500多年前,祖冲之就精确地算出圆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

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时,运用的是“割圆术”。

他从圆的内接正六边形开始计算,边数逐步加倍,一直计算到圆的内接正24576边形。

这需要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当时没有现代的计算工具,祖冲之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完成了这项伟大的计算。

2. 阿基米德的故事。

-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有一次,国王怀疑工匠在给他做的王冠中掺了银子,让阿基米德鉴定。

阿基米德苦思冥想多日,在洗澡的时候,他发现当自己进入浴缸时,水会溢出,而且他发现溢出的水的体积与他浸入水中的身体体积相等。

他由此受到启发,通过将王冠放入水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再与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入水中溢出的水的体积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王冠是否掺假。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数学和科学的发现往往来自于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细心观察和深入思考。

二、数学趣味知识。

1. 数字黑洞。

- 例如6174这个数字黑洞。

随便选一个四位数(四个数字不全相同),把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得到一个数,再从小到大排列得到另一个数,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得到一个新的数。

重复这个过程,最后一定会得到6174。

- 比如我们选1234,从大到小排列是4321,从小到大排列是1234,4321 - 1234 = 3087。

然后对3087重复操作,从大到小排列是8730,从小到大排列是0378,8730 - 0378 = 8352。

继续对8352操作,从大到小排列是8532,从小到大排列是2358,8532 - 2358 = 6174。

2. 回文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二单元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二单元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二单元的
好的,以下是一份五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二单元的内容:
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面积 = 底× 高。

注意:当底边长度不变时,高度增加,面积也会增加;反之,高度减少,面积也会减少。

2. 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面积= × 底× 高。

记住,计算三角形面积时,不要忘记乘以。

3.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公式是:面积= × (上底 + 下底) × 高。

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乘以高度再除以2就是梯形的面积。

4. 组合图形的面积
当一个图形由多个基本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组成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各个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到组合图形的总面积。

5. 面积单位的换算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

记住,换算时需要使用正确的换算率。

例如,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6. 实际应用
学习了面积计算后,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实际应用。

例如,计算房间的地面面积来购买合适的地面材料,或者计算菜地的面积来种植合适的植物。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上册梳理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所学的知识制作成数学小报

五年级数学上册梳理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所学的知识制作成数学小报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梳理小报》第一单元:算法与口诀第一节:加法和减法算法加法算法:按位相加,进位等于前一位的和除以10的商。

减法算法:按位相减,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需要向高位借位。

第二节:乘法口诀表1×1=12×1=23×1=34×1=45×1=51×2=22×2=43×2=64×2=85×2=101×3=32×3=63×3=94×3=125×3=151×4=42×4=83×4=124×4=165×4=201×5=52×5=103×5=154×5=205×5=25第三节:除法口诀表1÷1=12÷1=23÷1=34÷1=45÷1=52÷2=14÷2=26÷2=38÷2=410÷2=53÷3=16÷3=29÷3=312÷3=415÷3=54÷4=18÷4=212÷4=316÷4=420÷4=55÷5=110÷5=215÷5=320÷5=425÷5=5第二单元:多位数的加法与减法第一节:多位数的加法按位相加,逢十进一第二节:多位数的减法按位相减,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需要向高位借位。

第三单元:算式的转化第一节:加减法算式的转化加法算式转化减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改变被减数和差的位置,算式结果不变。

减法算式转化加法算式:在减法算式中,舍掉减法号,将减数与差调换位置,算式结果不变。

第二节:减法算式的转化减法算式转化成增加算式:将减法转化成加法,同时将被减数增加等量的数,差不变。

数学小报五年级上册内容

数学小报五年级上册内容

数学小报五年级上册内容一、数学趣味小故事。

1. 数字“0”的故事。

-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

他们使用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

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

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

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

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力更是远远超过皇帝。

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

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2. 陈景润的故事。

-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他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存在最久的未解问题之一。

这个猜想可以简述为: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

例如,4 = 2+2,6 = 3 + 3,8 = 3+5等等。

陈景润为了攻克这个难题,他日以继夜地进行研究。

他居住的小屋,灯光经常彻夜通明。

他使用了一种叫做“筛法”的数学方法,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和推导,他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证明了“1 + 2”,也就是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加上不超过两个质数的乘积的形式。

这一成果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为中国在世界数学领域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五年级数学小报一等奖

五年级数学小报一等奖

五年级数学小报一等奖一、小数乘法。

1. 小数乘整数。

- 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2.5×3表示3个2.5相加的和是多少。

- 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0去掉。

例如:0.7×4 = 2.8。

2. 小数乘小数。

- 意义: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1.2×0.8表示1.2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 计算方法:同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1.5×0.3 = 0.45。

3. 积的近似数。

- 求积的近似数时,先按照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按照“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例如:0.38×0.23 = 0.0874,保留两位小数是0.09。

二、小数除法。

1.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 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例如:9.6÷3 =3.2。

2.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 计算方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例如:7.65÷0.85 = 9。

3. 商的近似数。

- 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例如:1.3÷0.03≈43.33(保留两位小数)。

4. 循环小数。

-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3.222…,5.306306…等。

-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五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因数和倍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因数和倍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能够对因数和倍数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一、因数的概念和性质1. 定义:如果一个数能够整除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例如,4能够整除12,所以4是12的因数。

2. 性质:a. 一个数的因数必定小于或等于这个数本身。

b. 1是任何数的因数,而任何数都是它本身的因数。

c. 如果一个数有一个因数a,那么它一定有另一个因数b,使得a × b等于这个数。

例如,12有因数2和6,因为2 × 6 = 12。

二、因数的计算方法1. 看数字能被哪些数整除。

如果能被整除,则该数就是数字的因数。

2. 例如,求12的因数:12能被1、2、3、4、6和12整除,所以12的因数有1、2、3、4、6和12。

三、倍数的概念和性质1. 定义:如果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例如,12能够被3整除,所以12是3的倍数。

2. 性质:a. 一个数的倍数必定大于或等于这个数本身。

b. 任何数的倍数都能被它整除。

c. 一个数的倍数是这个数的所有因数的倍数。

例如,12是3的倍数,而3的因数有1和3,所以12也是1和3的倍数。

四、倍数的计算方法1. 将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得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倍数。

例如,3的倍数就是3、6、9、12等等。

2. 例如,求3的倍数:将3乘以1、2、3、4等,得到3、6、9、12等,所以3的倍数有3、6、9、12等。

综上所述,因数就是能够整除一个数的数,而倍数就是能够被一个数整除的数。

因数和倍数是数学的基础概念,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通过了解因数和倍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相关概念和问题,并能够更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对因数和倍数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数学手抄报五年级下册

数学手抄报五年级下册

数学手抄报五年级下册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和有趣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各种数学概念,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包括小数和分数、几何图形、数据处理和算术运算等。

一、小数和分数在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小数和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小数是指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我们通常使用小数表示一些非整数的量或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数值。

而分数是指一个整体被分成几等份,我们用分子和分母表示一个分数的大小和比例关系。

在学习小数和分数时,我们需要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换关系,掌握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际应用中涉及到的小数和分数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二、几何图形在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几何图形的知识。

几何图形是指在平面上由点、线、面构成的图形,包括了常见的直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我们需要了解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学会用几何图形的特征来判断和描述几何图形,掌握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从而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

三、数据处理在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我们还将学习数据处理的知识。

数据处理是指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展示等操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数据。

在学习数据处理时,我们需要学会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会用图表和图形来展示和描述数据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测。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和利用各种数据,从而得出有效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算术运算在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和巩固算术运算的知识。

算术运算是指对数字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操作,以便得到正确的结果。

在学习算术运算时,我们需要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规则和运算方法,学会进行多位数的计算和运算,学会应用算术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手抄报小数乘法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手抄报小数乘法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手抄报内容一、意义1、小数乘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2+3.2+3.2+3.2+3.2改用乘法算式表示为(3.2×5),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5个3.2是多少)2、小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二、算理1、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简记为:一算,二看,三数,四点,五去;2、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乘法的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还可以用计算器验算。

4、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用字母表示:a×b=c(a不等于0)b>1,a>cb=1,a=cb<1,a<c三、积的近似数1、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这一单元主要用四舍五入法。

步骤如下:先按照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算出积,再按题目的要求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注意:1、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去掉。

如:0.599保留两位小数是()2、通常情况下,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百分位。

四、混合运算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关于乘法分配律的简算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0.25×4.78×40.65×2022.4×1.5-2.42.4×0.6+2.6×0.612.5×32×0.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奖五年级数学手抄报
获奖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二
获奖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三
获奖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四
获奖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五
故事一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
喝一杯水就够了。

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门口
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把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却说:“大圣且慢,如果您想喝这杯奶就必须回答对一道
数学题。


孙悟空想,不就一道数学题吗,难不倒俺老孙。

孙悟空就答应了。

那位主人家出题:倒了一杯牛奶,你先喝了1/2加满水,再喝1/3,又加满水,最后把这杯饮料全喝下,问你喝的牛奶和水哪个多些?为
什么?
故事二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
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

请问:果园里有苹果
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
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

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

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
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数学家的故事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

……”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

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