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层损害机理

合集下载

第四章 油气层损害机理——【保护油层气技术】

第四章  油气层损害机理——【保护油层气技术】
Expressed as a percent.
Shales and sands are porous. The pore spaces in sands & shales are the space
occupied by “in-situ” formation fluids.
Fluid flow (rate)
第二节 油气层潜在损害因素
喉道的大小、分布,以及它们的几何形态是影响 油气层储集能力、渗透特性的主要因素。
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连通关
系,称为油气层的孔隙结构。孔隙结构是从微观角度
来描述油气层的储渗特性,而孔隙度和渗透率则是从
宏观角度来描述油气层的储渗特性。
第二节 油气层潜在损害因素
第四章 油气层损害机理
第一节 油气层损害机理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油气层潜在损害因素 第三节 外来流体与油气层岩石的作用 第四节 外来流体与油气层流体的作用 第五节 工程因素和油气层环境条件变化造 成的损害 第六节 碳酸盐岩油气层损害机理
第一节 油气层损害机理的研究方法
油气层损害机理:油气层损害的产生原因和伴随损害发生的物理、化学变 化过程。
1、油气层的储渗空间的类型和孔隙结构 (1)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① 四种基本孔隙类型: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 及裂隙。储层中常以前三种为主,裂隙可与其它任 何孔隙共生。
第二节 油气层潜在损害因素
A. 粒间孔:颗粒相互支撑,胶结物含量少,孔隙位 于颗粒及胶结物之间。以这类孔隙为主的砂岩储集 层孔隙大、喉道粗、连通性好。一般都具有较大的 孔隙度(>20%)与渗透率(>100×10-3 m2)。因此,这 类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与渗透性。
Porosity & Permeabilty of Shale and

第九章 油气层损害与钻井完井液

第九章  油气层损害与钻井完井液

道;
(b)腐生菌和铁细菌都能产生粘液,堵塞油气层; (c) 细 菌 代 谢 的 CO2 、 H2S 、 S2- 等 , 可 引 起 CaCO3 、 Fe(OH)3等无机垢的生成。 b、影响因素 (a)环境条件(t、P、矿化度、pH);
K
r 2
8
2、敏感性矿物
(1)定义与特性
定义:易与流体发生作用,并导致油气层渗透率降低的矿物。 特性:粒经很小(<37m),比表面大,多位于孔喉处。
(2)类型
a、水敏和盐敏矿物 指油气层中与矿化度不同于地层水的水相作用产生水化膨胀 或分散、脱离等,并引起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矿物。 主要有:蒙脱石、伊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绿泥石/蒙皂石 间层矿物。
液体可促使沥青絮凝、沉积;一些含沥青的原油与酸反
应形成沥青质、树脂、蜡的胶状污泥。 b)气体和低表面张力的流体侵入油气层,可促使有机 垢的生成。
B、乳化堵塞
a、乳状液来源:在钻井液、完井液及修井液等各种外来 流体所使用的化学添加剂中,有一部分是表面活性剂 〔如油基钻井液中的乳化剂及润湿剂〕。在一定条件下, 这些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可使外来流体中的油与地层水或
◆产生润湿反转的原因:具有两亲结构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
剂分子一端为亲水端,另一端为亲油端)在亲水性岩石表面吸附。
◆损害机理:润湿反转(由亲水变为亲油)对岩石的孔隙度和绝对
渗透率不产生影响,但能使油的有效渗透率明显下降,使水的有 效渗透率上升,从而影响产出的油水比和油井产量。
渗 透 率
油相渗透率 油湿 水相渗透率 水湿
通(孤立)孔隙。在微毛管孔隙中,孔隙壁面固体分子的
作用半径可达到孔隙中部,故其中的流体被滞留,无法流
动。即无效孔隙是不参与渗流的孔隙。

保护油气层技术2

保护油气层技术2

2.3 外因作用下引起的油气层损害
2.3.1外界流体进入油气层引起的损害

流体中的固相颗粒堵塞油气层引起的损害 固相颗粒堵塞影响因素 颗粒浓度:在一定条件下,侵入流体颗粒浓度
越大,损害越大,但颗粒侵入深度越小; 颗粒大小(中值直径):在颗粒中值直径小 于地层孔隙直径时,颗粒越大,造成的堵塞越严 重,但颗粒侵入深度越小;
2.2.3油气层岩石的润湿性

岩石润湿性对多相流的影响(续)
水驱油方向
影响毛管力的大小和方向
p
水驱油方向 p


pc 油
水 pc


亲水毛管
亲油毛管
在亲水毛管中,毛管力与驱替力方向一致,为动力; 在亲油毛管中,毛管力与驱替力方向相反,为阻力。
保护油气层技术
2.2 油气层潜在损害因素
2.2.3油气层岩石的润湿性
保护油气层技术
The Technique of the Formation Protection
韩 松
2010.10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二章 油气层损害机理
2.1 概述

地层 (油气层)损害的定义

在油气钻采作业环节中,发生流体产出或注 入能力显著下降的现象(或作用)。

特点

多在井壁附近,也可以在井间 渗流通道(孔隙和/或裂缝)改变 与产出油气或注入的驱替流体密切相关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外界流体进入油气层引起的损害; 工程因素和油气层环境条件发生变化造 成的地层损害。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二章 油气层损害机理
2.3 外因作用下引起的油气层损害
2.3.1外界流体进入油气层引起的损害

油气层损害的机理

油气层损害的机理

一、油气层损害的基本概念油气层损害:任何阻碍流体从井眼周围流入井底的现象。

油气层损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油气层渗透率的降低,包括油藏岩石绝对渗透率和油气相对渗透率的降低。

发生油气层损害的主要作业环节:在钻井、完并、修井、实施增产措施和油气开采等发生油气层损害的机理:工作流体与储层之间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相互作用。

二、保护油气层的重要性①在油气勘探过程中,直接关系到能否及时发现油气层和对储量的正确估算。

②保护油气层有利于提高油气井产量和油气田开发经济效益。

可以大大减少试油、酸化、压裂和修井等井下作业的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

③有利于油气井的增产和稳产。

三、保护油气层涉及的技术范围八方面内容:①岩心分析、油气水分析和测试技术;②油气层敏感性和工作液损害室内评价技术;③油气层损害机理研究和保护油气层技术系统方案设计;④钻井过程中的油气层损害因素分析和保护油气层技术;⑤完井过程中的油气层损害因素分析和保护油气层技术;⑥开发生产中的油气层损害因素分析和保护油气层技术;⑦油气层损害现场诊断和矿场评价技术;⑧保护油气层总体效果评价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折技术。

四、油气层损害机理1油气目的潜在损害因素1)油气层储渗空间孔喉类型和孔隙结构参数与油气层损害关系很大2)油气层的敏感性矿物速敏、水敏、盐敏、酸敏、碱敏3)油藏岩石的润湿性4)油气层流体性质2固体颗粒堵塞造成的损害1)流体中固体颗粒堵塞油气层造成的损害2)地层中微粒运移造成的损害3工作液与油气层岩石不配伍造成的损害1)水敏性损害2)碱敏性损害3)酸敏性损害4)油气层岩石润湿反转造成的损害4工作液与油气层流体不配伍造成的损害1)无机垢堵塞2)有机垢堵塞3)乳化堵塞4)细菌堵塞5油气层岩石毛细管阻力造成的损害评价油气层损害的实验方法评价实验是指在研究油层损害问题时,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测定的实验。

该评价实验由一系列综合性的岩心分析实验组成。

一、评价实验的目的:保护油气层。

油气层损害机理

油气层损害机理
100% 5%
Ki-1
说明储层发生了速度敏感损害,即储层具有速敏性
•临界流量Qc的确定
我们把发生速敏损害的前一个流量点的流量
( Qi-1 )称为临界流量Qc 。
18
速敏实验曲线
渗透率(×10-3m2)
0.2 0.16 0.12 0.08 0.04
0 0
Pm1 Pm1(反向地层水)
0.2
0.4
0.6
严重,提高返排恢复率,酸洗清除滤饼 水平井大部分采用裸眼或衬管完成,酸液和氧化剂清除滤饼 应用屏蔽暂堵原理设计无损害的钻井完井液 欠平衡作业是抑制固相侵入损害的有效途径 现场一般通过对压井液、射孔液、修井液、酸液、压裂液、
注入流体的严格过滤来避免固相侵入损害
33
1.3 相圈闭损害
相圈闭与不利的毛管压力和相对渗透率效 应有密切关系
石蜡、沥青沉积 盐类沉积、水合 物、类金刚石物
气体流体钻 井、斜井钻井 射孔完井 钻井、油气生 产
钻井完井、增 产改造、修井、 注 水 注 气 、 EOR
注 水 和 EOR 过 程为主
热力采油为主
13
1 物理作用损害
物理作用损害指钻井、完井、压井、增产 措施中设备和工作液直接与地层发生物理 变化造成的渗透率下降
8
概述
外来固相侵入、水敏性损害、酸敏性损害、碱敏 性损害、微粒运移、结垢、细菌堵塞和应力敏感 损害等都改变渗流空间
引起相对渗透率下降的因素包括水锁(流体饱和 度变化)、贾敏、润湿反转和乳化堵塞
油气层损害主要发生在井筒附近区,因为该区是 工作液与油气层直接接触带,也是温度、压力、 流体流速剧烈变化带
油藏若在低于泡点压力下开采,溶解气的溢出使气 相饱和度增加,可出现气相圈闭

油气层损害机理

油气层损害机理


粘土矿物含量越高,损害的可能性越大
碱敏矿物
与高PH值外来液接触而导致损害的矿物 碱敏矿物类型 长石、微晶石英、蛋白石、粘土 碱敏矿物损害机理 碱敏矿物与高PH值外来液作用而溶解矿物而 分散脱落形成微粒或生成硅酸盐沉淀和硅凝 胶体,堵塞喉道,导致渗透下降。
酸敏矿物
与外来酸液接触而导致地层损害的矿物 酸敏矿物类型


酸敏矿物损害机理 酸敏矿物与外来酸液作用生成化学沉淀或释 放微粒,堵塞喉道,从而导致油气层损害。
2. 矿物产状对油气层的损害
矿物产状-矿物在岩石空间的分布位置和存在状态; 薄壳型

伊利石和蒙脱石平行排列于骨架颗粒表面,呈包覆 状。

损害影响

流道表面光滑,阻力小,不易速敏; 表面带负电,亲水性强,易水化膨胀 而减小流道,甚至导致严重水锁。 骨架颗粒
碱敏损害损
损害机理 高PH值外来液与地层碱敏矿物反应,导致 分散脱落,以及形成新的硅酸盐沉淀和硅凝 胶体,堵塞喉道。 损害规律 碱敏矿物含量越高,外来液PH值越高,侵 入量越大,损害程度就越严重。

酸敏损害损
损害机理 地层中的某些酸敏矿物(碳酸盐矿物、粘土矿 物、含铁矿物、硅酸盐矿物)与酸液接触后, 会释放大量微粒和生成沉淀,堵塞喉道,导致 损害。

岩石与酸的溶解反应 与HCl反应: HCl+碳酸盐矿物=金属阳离子+二氧化碳和水
+硅酸盐矿物(部分)=金属阳离子+硅酸; HCl +含铁矿物=氢氧化铁沉淀 与HF反应: 溶解不与CHl反应的硅质矿物(石英、长石、粘土)
HCl
沉淀形式 Fe(OH)2: Fe3++3OH -
=Fe(OH)3(沉淀) Fe2++2OH - =Fe(OH)2(沉淀) Fe(OH)3(沉淀)胶体在流动过程中由小变大。 Al (OH)3 : 粘土及一些含硅酸盐的矿物与酸反应释放出 Al3+ 离子,当残酸PH=3~4时,形成 Al (OH)3 沉淀。

大情字井地区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储层技术

大情字井地区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储层技术

大情字井地区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储层技术
大情字井地区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储层技术是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大情字井地区油气资源储集系统特点复杂,渗流物料丰富,地质环境复杂,加之钻井作业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启停不当等因素,使得油气生产过程中损害成为不可避免的。

因此,对大情字井地区油气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储层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大情字井地区油气储层损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①油气开采过程中由于钻井作业时的操作失误、启停不当等原因,造成井壁损坏,完井砂滤被破坏等,分布型渗流环境交替变化,造成井口压力、油气回采率、油层压力下降、地层破裂等情况;
②活性孔渗透率变大,易引发整体渗流反应,使油层渗水,降低油气回采率;③新油层被采出过早,影响节流;④井筒和地层受到其他不良影响,如水淹、侵蚀、井壁破坏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储层损害。

其次,保护大情字井地区油气储层损害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井斜定向技术。

针对不同段岩心渗流特性,结合井斜定向技术,控制井斜采油成果最佳,减少渗流损耗;②规范作业。

把控作业规范,采用正确有效的完井技术,尽量避免损坏井壁;
③多层数据融合。

采用三维地震资料、地层分析、地测测深资料等各种数据进行融合,能有效的发现和识别油气藏;④完井基位监测技术。

采用基位监测技术,了解完井状态,分析技术水平,确定控制措施,及时调整完井工艺,拯救损坏的储层;⑤提高节流量。

实施理论节流,提高油气回采率,减少损失。

综上所述,大情字井地区油气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储层技术具有多种因素,必须做好井斜定向技术、规范作业、多层数据融合、完井基位监测技术和提高节流量的工作,以期确保大情字井地区油气储层的安全开发和有效利用。

油气层损害概论及跃进二号油层损害因素浅析

油气层损害概论及跃进二号油层损害因素浅析

油气层损害概论及跃进二号油层损害因素浅析一、油气层损害概论1.地层损害的定义1.1 地层(油气层)损害机理就是油气层损害的产生原因和伴随损害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1.2油气层损害的实质是有效渗透率的下降;有效渗透率的下降包括绝对渗透率的下降(即渗流空间的改变)和相对渗透率的下降。

1.3 渗透空间的改变:外来固相侵入、水敏性损害、酸敏性损害、微粒运移、结垢、细菌堵塞和应力敏感损害。

1.4相对渗透率的下降:水锁、贾敏、润湿反转和乳化堵塞。

2.油气层损害的内外因:(潜在因素和诱发因素)2.1内因:油气层本身的岩性、物性及油气水流体性质等造成损害的原因。

2.2外因:指在施工作业时任何能够引起油气层微观结构原始状态发生改变,并使得油气层的原始渗透率等降低的各种外部作业条件。

3.油气层损害机理的分类目前国内外油气层损害机理研究专家对油气层损害机理进行了多种科学的分类。

3.1 L.Alegve应用专家系统诊断地层损害的分类。

3.2 D.G.Kersey从岩矿学角度的分类。

3.3 我国张绍槐、罗平亚教授从流体侵入造成地层损害角度的分类。

二、跃进二号油层损害因素浅析1.跃进二号油层潜在损害因素各种损害的发生都必须了解储层的特性,主要包括:储层岩石、填隙物、储层孔隙和喉道特征、储层流体特征、储层压力温度系统。

1.1微观上来讲跃进二号油层储渗空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储集空间:主要是孔隙、跃进二号油田地层多为多层系薄层疏松细粉砂岩和中浅层细粉砂岩,储集空间,孔隙度较小,地层流体流动易受地层压力影响携带砂岩,造成出砂。

1.1.2渗流通道:主要是喉道、多层系薄层疏松细粉砂岩和中浅层细粉砂岩,固相颗粒之间间隙小,所以造成砂堵及砂埋的可能性较大。

1.1.3喉道:是指两个颗粒间连通的狭窄部分、由于地层出砂多为细砂及泥岩,所以修井作业中泵实效多为泥状细砂结块所为。

1.1.4孔隙结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为锥形、分布较广但其连通性差。

保护油气层

保护油气层

就损害原因可以归纳为外界流体进入油气层所引起,其损害机理:当井眼中流体的液柱压力大于油气层孔隙压力时,固相可以会随液相一起被压入油气层,从而缩小油气层孔道半径,甚至堵死了孔喉造成油气层损害。

主要因素有:(1)固相颗粒粒径与孔喉直径的匹配关系;(2)固相颗粒的浓度;(3)施工作业参数。

损害特点:(1)颗粒一般在近井地带造成严重的损害;(2)颗粒粒径小于孔径的十分之一,且浓度较低时,虽然颗粒侵入深度大,但是损害程度可能较低,但此种损害程度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对中、高渗透率的砂岩油气层来说,尤其是裂缝性油气层,外来固相颗粒侵入油气层的深度和所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大。

其次是作业或生产压差引起的油气层损害:1)微粒运移产生速敏损害,大多数油气层都含有一些细小矿物颗粒,它们的成分是粘土、非晶质硅、石英、长石、云母和碳酸盐岩等,其粒径小于37 ,是可运移微粒的潜在物源,这些微粒在流体作用下发生运移,并且单个或多个颗粒在孔喉发生堵塞,造成油气层渗透力下降,由于油气层中流体流速的大小直径受生产压差的影响,即在相同的油气层条件下,一般生产压差越大,相差的流体产出或注入速度越大。

2)油气层流体产生无机和有机沉淀物造成损害,油气层流体在采出过程中必须具有一定的生产压差,这就会引起近井地带的地层压力低于油气层的原始地层压力,从而形成无机和有机沉淀物而堵塞油气层产生污垢堵塞。

此时,生成无机和有机垢,可能与流体不匹配时产生的垢相同。

油气层损害是非常复杂的,这里只作简单介绍几点。

在进行油气层保护时要完全防止各种损害。

一般来说,在工艺或技术上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在各个环节都要做好保护油气层工作。

(1)保护油气层的钻井液技术a.钻井液密度可调,满足不同压力油气层近平衡压力钻井需要;b.降低钻井液中固相颗粒对油气层的损害;c.钻井液必须与油气层岩石相匹配;d.钻井液滤液组分必须与油气层中液体想配伍。

(2)保护油气层的钻井工艺技术a.建立四个剖面为井身结构和钻井液密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b.确定合理井身结构是实现近平衡压力钻井的基本保证;c.实现近平衡钻井控制油气层的压差处于安全的最低值;d.降低浸泡时间;d.搞好中途测试;f.搞好井控,防止井喷,井漏对油气层的损害;g.钻进多套压力层系地层所采用的保护油气层钻井技术;h.调整井保护油气层钻井技术此外,在完井过程和开发生产中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油气层保护技术。

第十三章 保护油气层技术简介(修改)

第十三章 保护油气层技术简介(修改)

第十三章保护油气层技术简介§13—1 保护油气层技术概论一.油气层损害的基本概念在钻井、完钻、井下作业及油气田开采全过程中,由外因诱发内因而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称为油气层损害。

它贯穿了勘探开发的全过程。

钻开油层时地层损害示意图井眼周围泄(采)油示意图二.油气层损害机理油气层损害机理概念:即为储集层损害的原因和伴随损害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三.保护油气层技术油气层保护是指防止或避免近井壁带油气层在各个作业环节中受到不应有的损害。

保护油气层技术就是防止油气层损害的各项技术。

岩芯分析技术:是指利用能揭示岩石本质的各种仪器设备来观测和分析油气层一切特性的技术总储层敏感性评价:是指借助于各种仪器设备测定油气层岩石与外来工作液作用前后渗透率的变化,来认识和评价油气层损害的一种手段。

包括速敏、水敏、盐敏、碱敏、酸敏、应力敏感、温度敏感等七敏实验,目的是弄清油气层潜在的损害因素和损害程度,准确评价工作液对油气层的损害。

为各类工作液的设计、油气层损害机理分析和制定系统的保护油气层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保护油气层技术实质上就是防止油气层损害的技术,采取预防为主,解除为辅的原则。

保护油气层技术是石油工程最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技术领域,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多部门,并贯穿了从钻井、完井、开发、油层改造、提高采收率等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以同一油藏为对象,打破专业界限,使各专业相互交叉、渗透,最大限度的提高油气层采收率。

§13—2 修井作业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修井作业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设计或施工处理不当,都将导致油气层的损害。

修井作业过程中保护油气层技术工作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油气层损害因素分析;(2)油气层损害评价;(3)储层敏感性分析,物性分析;(4)储层损害的预防措施研究;(5)优化作业设计;(6)按质量标准和施工设计施工。

一、修井作业中油气层损害因素分析(一)修井入井液中固体微粒侵入损害(二)修井入井液与油气层及地层流体不配伍造成的损害(三)微生物损害(四)修井作业过程的其他损害:修井作业施工不当对地层的损害主要表现在:①打捞、切割、套管刮削等作业时间长,造成修井液对储层浸泡长;②在钻、磨、洗等修井作业中修井液或洗井液不压井不放喷井口控制装置上返速率低或体系粘度低,造成大量碎屑堵塞井眼或炮眼;③选择修井作业施工参数不当,如作业压差过大,排量过大,造成大量滤液侵入油气层,或无控制地放喷,引起地层产生速敏损害,尤其是低渗或裂缝性储层应力敏感损害;④解除储层堵塞的修井作业过程中措施不当、施工工艺不当或作业液体系配方不当也会造成地层损害;④频繁地修井作业,会造成损害叠加效应,严重损害地层;⑤修井作业过程中因作业工具或井筒不清洁造成的地层损害。

油气层损害机理

油气层损害机理

第四章油气层损害机理油气层损害机理:就是油气层损害的产生原因和伴随损害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目的:认识和诊断油气层损害原因及损害过程,以便为推荐和制定各项保护油气层和解除油气层损害的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对渗透率下降包括:水锁、贾敏、润湿反转和乳化堵塞第一节概述渗透空间的改变包括:外来固相侵入、水敏性损害、酸敏性损害、碱敏性损害、微粒运移、结垢、细菌堵塞和应力敏感损害;内因(潜在损害因素):凡是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导致油气层渗透性降低的油气层内在因素,包括孔隙结构、敏感性矿物、岩石表面性质和地层流体性质,是储集层本身固有的特性。

外因:在施工作业时,任何能够引起油气层微观结构或流体原始状态发生改变,并使油气井产能降低的外部作业条件,均为油气层损害外因,主要指入井流体(固相和液相)性质、压差、温度和作业时间等可控因素。

外来流体与储集层岩石的相互作用造成:①外来固相颗粒的堵塞与侵入;②滤液侵入及不配伍的注入流体造成的敏感性损害;③ 储集层内部微粒运移造成的地层损害;④出砂;⑤细菌堵塞。

外来流体与地层流体间的不配伍造成:⑥乳化堵塞;⑦无机结垢堵塞;⑧有机结垢堵塞;⑨铁锈与腐蚀产物的堵塞;⑩地层内固相沉淀的堵塞;其它损害包括:射孔造成的压实和不完善等损害;固井和修井作业的注水泥和水泥浆造成的特殊损害等;机理研究除了要准确诊断和判别各种损害因素和各种可能原因外,还必须把各种因素对每个产层的危害性大小按序排列,分出主次,并找出主要因素。

第二节油气层潜在损害因素储集层的主要特征:包括储层岩石骨架颗粒和填隙物等矿物的结构、成分、含量和分 布状态,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喉道特征;储集层中流体类型、成分、含量和流体压力等。

它 们都是影响和决定储集层损害的内在因素。

一、油气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集层损害的关系1 .储层岩石物质组分碎屑颗粒、杂基(或基质)、胶结物和空隙。

杂基和胶结物统称为填隙物。

他们决定了储成分是石英、长石、岩屑和少量云 母和重矿物,占整个岩石的50%以填充在骨架颗粒之间的细小物质, 它包括了杂基和胶结物两部分。

裂缝性油气藏损害机理及保护措施综述

裂缝性油气藏损害机理及保护措施综述

裂缝性油气藏损害机理及保护措施综述赖晓晴①孙金声①王宝成②许登成②(1.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 2.玉门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甘肃 735200)摘要:综述了国内外裂缝性油气藏损害研究现状,裂缝的成因及类型,对裂缝性油气藏从岩石特性和外来流体对油气藏损害的潜在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保护油气藏的措施,认为隔离膜完井液是今后对油气藏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裂缝性油气藏损害机理暂堵机理隔离膜钻井液完井液综述一、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从世界石油工业发展趋势来看,物性好,规模大的油气藏愈来愈少,某些开采难度大的油气藏如裂缝性油气藏、低渗透油气藏所占的比例呈日益增长的趋势。

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大多数油田具有油藏非均质性严重、低渗透、油藏类型复杂等特点。

这些油田中,裂缝往往十分发育,非均质、断层和裂缝的交互作用形成大小不等的死油气藏,使得剩余油分布复杂,开发难度加大,采收率降低。

西南部的油气资源主要聚集在碳酸岩裂缝性油气藏中。

除此之外,我国还存在大量的泥岩裂缝性油气藏。

这些都表明,我国的裂缝性油气藏蕴含着巨大的调整挖潜能力,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重要资源基础。

裂缝性油气藏是指油气渗流通道主要为裂缝的油气藏,这些油气藏多为碳酸盐岩油气藏,低渗透砂岩、砂泥岩油气藏,它们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如碳酸盐岩虽然只占沉积岩的两成,却含有五成以上的油气探明储量,裂缝是碳酸盐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裂缝的存在提高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性能。

1996年秦同洛教授提出:“低渗透油田之所以能够进行开发,与油藏中存在的裂隙系统有关,不存在裂缝系统的低渗透油气藏一般是不能进行经济有效地开发的”。

说明低渗透油气藏对油气奉献的通道也是依靠裂缝。

泥岩裂缝油气藏是在泥岩、页岩等岩石组合中,以裂缝主要储集空间形成的特殊油气藏。

各种类型裂缝性油气藏都属于经济效益最好的油气藏之一,它控制着油气的渗流分布。

油层保护技术

油层保护技术

2)地层水性质与油气层损害的关系
影响无机沉淀损害情况 影响有机沉淀损害情况 影响水敏损害程度
5、油气层流体性质-原油与天然气
原油
1)与油气层损害有关的性质 1)与油气层损害有关的性质 含蜡量,粘度,胶质、沥 青质和硫含量,析蜡点, 凝固点 2) 与油气层损害的关系 影响有机沉淀的堵塞情况 引起酸渣堵塞损害 引起高粘乳状液堵塞损害
3、油气层敏感性矿物-定义与特点 定义与特点
定义:油气层中易与流体发生物理、化学和物理/化 定义 学作用,而导致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矿物,称 之为敏感性矿物。 特点: 特点:(1)粒径很小,一般小于37μm (2)比表面积大 (3)多数位于易与流体作用的部位
3、油气层敏感性矿物-类型
按引起油气层损害类型分为:
其它外因
2、作业或生产压差
微粒运移损害 压力敏感损害 无机沉淀损害 有机沉淀损害 储层出砂和坍塌 压漏地层 增加损害的程度
3、作业流体与地层流体温差
影响有些敏感性损害的程度 影响无机沉淀的生成 影响有机沉淀的生成 影响细菌损害情况
(二)保护油气层的重要性
-有利于提高产能及开发效益
保护储层可减少储层损害,有利于提高储层产 能及勘探开效益
新疆夏子街油田,勘探初期用普通钻井液钻井,日产油仅3-6t; 3 投入开发时,用保护储层钻井液钻开油层,完井后投产,日产油一 般8-9t,最高达每天24t,储层级别从三类 8 24t 三类提高到二类 二类。 24 三类 二类 吐哈温米油田,开发方案设计需压裂投产才能达到所需产能, 但钻167口开发井时,全面推广使用与储层特性配伍的钻井完井保护 20油层技术,射孔后全部井自喷投产,单井产能比设计产量提高2020 30% 30%。使用的保护储层技术每口井多投入10000元,却省掉了压裂工 序,节省费用几十万元。

第四章 油气层损害机理

第四章  油气层损害机理

第一节 油气层损害机理的研究方法
一、油气层损害的内外因 内因:凡是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导致油气层渗透
率降低的油气层内在因素,均属油气层潜在损害 因素,即内因。它是油气层本身固有的特性,主 要包括:岩石的岩性、物性及流体性质。
2021/6/12
第一节 油气层损害机理的研究方法
外因:在施工作业时,任何能够引起油气层微观结构 或流体原始状态发生改变,并使油气井产能降低的外部 作业条件,均为油气层损害外因,主要指入井流体性质、 作业压差、温度、和作用时间等可控因素。
Expressed as a percent.
Shales and sands are porous. The pore spaces in sands & shales are the space 2021/6/12occupied by “in-situ” formation fluids.
Fluid flow (rate)
(3)孔隙连通程度:可用以下三个参数表示。 ① 最小未饱和孔隙体积百分数Smin:Smin越小连通程度
越好,Smin可从毛管压力曲线获得。 ② 褪汞效率We:We越大,连通程度越好。 ③ 孔喉配位数:孔喉配位数即与一个孔隙连通的喉道数,
可由孔隙铸体薄片统计计算求得。配位数越小,孔隙间连通 程度越差。
欢迎大家光临
大家好
第四章 油气层损害机理
第一节 油气层损害机理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油气层潜在损害因素 第三节 外来流体与油气层岩石的作用 第四节 外来流体与油气层流体的作用 第五节 工程因素和油气层环境条件变化 造成的损害 第六节 碳酸盐岩油气层损害机理
2021/6/12
第一节 油气层损害机理的研究方法
内因是油气层被损害的客观条件,称为油气层的潜在 损害因素。这些潜在损害因素只有在一定外因作用下才 产生油气层损害,所以,为了弄清油气层损害机理,不 但要弄清油气层损害的内因和外因,而且还要研究内因 在外因作用下产生损害的过程。

浅谈作业过程中油层伤害机理与保护措施

浅谈作业过程中油层伤害机理与保护措施

前言 油层 保护 技术在 国外开 展的 比较早 。5 年 代开始 着手机 理研 究 , 0 主要研
究 粘土膨 胀 引起 的地 层损害 问题 。8 0年代末 、9 年代 初 , O 数值 模拟 和人工 智 能专家 系统进入 地层 损害研 究领域 , 掀起 了机 理研究 的新 高潮 , 地层 损害 评价 技 术不 断更新 , 防止和解 除地层 损害 的措施 不断 出现 , 并开始 向三 次采 油和水 平 井地 层损害研 究方 向发展 。 利油 田油层保 护新 技术不 断在 现场投入 应用 , 胜 增 产效 果 十分显著 , 得了 明显的经 济效益 。油气层 保护 是一 项系统 工程 , 获 它 不仅涉 及到 多学科 ,多专业 、多部 门 , 而且贯 穿于 油田开 发的全 过程 。从钻井 勘探 到井 下作业 , 从地 质 、 工艺方 案设计 到采油 注水 的开发 管理的 每一 个过程 无不涉 及到 油气层保 护工 作 , 并且各 个环节 既相互 联系 又相互独 立 。 本文 重点 对井 下作业 过程 中的油气 层伤 害的影 响因素 以及保 护措施 逐一进 行 了阐述 和 探讨 , 同类 作业 施工 具有一 定的 借鉴意 义 。 对 1 入井液 对疏松 砂岩 油藏油 层的 伤害与 保护 11 入井 液不配 伍造 成地层 损害 与保护 . 油气层 中含有 多种敏 感性 矿物 , 因而 与压井 液相 遇时 会发生 水敏 、速敏 、 酸敏 、碱敏 等现 象 , 而造 成油气 层空 隙堵塞 。同时 , 井液与 不配 伍的地 层 从 压 流 体相遇 时 , 会在油 气层 中发生 作用 , 引起沉 淀 、 乳化 或促进 细菌繁 殖 , 导致渗
业 井 、 殊施 工井应 选择 高密度 无 固相压 井 液, 求使压 井液 本身对地 层 的损 特 力

浅析地层受到损害的机理以及如何保护油层——屈光涛

浅析地层受到损害的机理以及如何保护油层——屈光涛

浅析地层受到损害的机理以及如何保护油气层摘要:石油和天然气是石油工业的基础,从钻头钻开油气层起,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油气层相继受到钻井、注水泥、射孔、酸化、压裂等工程处理,这些工程作业都会接触各种工作液,都会不同程度地破坏油气层原有的物性——化学平衡状态。

可以说,几乎每一个生产工序都可能给油气层带来损害,损害的根源主要是这些工作液(统称压井液)。

因此,保护油气层,防止油气层损害的关键是选用优质的压井液。

这篇论文中主要讲述了井下作业过程中油气层可能受到的损害、损害机理、地层中引起的各种效应以及如何保护储层。

关键词:储层损害机理效应预防目录一.油气井作业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油气层损害 (2)1.射孔过程中造成的损害 (2)2.酸化过程中造成的损害 (2)3.压裂过程中造成的损害 (3)二.油气层损害机理 (3)1.外来液体与储层岩石不配伍造成的损害 (3)2.外来流体与储层流体不配伍造成的损害 (4)3.毛细管阻力造成的损害 (5)三.预防储层损害原则 (5)1.防止化学损害的原则 (6)2.防止物理损害的原则 (6)3.如何选择优质压井液 (6)四.总结 (7)参考文献 (9)油气层损害的实质就是储层中液体渗流阻力的增加和渗透率的下降其后果会影响新探区和新油气区的发现,以及油气井的产量,从而给石油工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因此保护油气层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油气井井下作业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油气层损害油气层孔隙空间周围是由不同的岩石和矿物构成的,其中一部分岩石和矿物属于惰性,不易与流体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因此它们对油气层没有多大的损害。

另一部分矿物易与流体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并导致油气层渗透性降低,这部分矿物称为油气层敏感性矿物。

它们的特点是粒径很小(小于37μm),且多数位于孔喉处,优先与外界接触,进行充分作用,引起油气层损害。

1.射孔过程中造成的损害1)压实带的形成:压实带内岩石力学性质及渗流性能受到破坏,其渗透率仅为原始值的7%-12%2)射孔液化学性质与储层不配伍引起的粘土膨胀及水锁等现象。

低渗透油气层水锁损害机理及低损害钻井液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气层水锁损害机理及低损害钻井液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气层水锁损害机理及低损害钻井液技术研究低渗透油气层水锁损害机理及低损害钻井液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油气勘探深入,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气层被开发,在钻井过程中遇到了水锁现象,不仅使得钻井效率低下,而且造成了深层储层的损害。

本文重点研究了低渗透油气层中水锁损害的机理,并提出了一种低损害钻井液技术。

一、低渗透油气层中水锁的损害机理1、低渗透油气层中的水锁机理低渗透油气层中存在大量的孔隙、裂缝和微缝,通常这些孔隙和裂缝都被高强度的钻井液封堵住,给探测和钻井带来了很多困难。

而水锁作为一种常见的钻井难题,在低渗透油气层中更加突出。

当钻井液在沉降到低渗透油气层时,由于孔隙、微裂缝等存在,水分子会进入这些小空间,并在这些空间内聚集起来,从而形成了水锁现象。

2、水锁对低渗透油气层的损害水锁会使得钻孔液的压力增加,导致低渗透油气层的渗透率下降,给整个钻井过程带来了不必要的困难。

而且,水锁对油气藏的渗透性和孔隙度造成了永久损害,降低了储层能耗的能力。

二、低损害钻井液技术的研究1、低损害钻井液的基本概念低损害钻井液是指在保证钻井液基本性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其对储层的可逆和不可逆损害。

目前,研究该领域的主要方向是研发更环保、低毒性、低残留的钻井液,降低其对储层的侵蚀性,提高钻井效率,减少环境影响。

2、低损害钻井液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人员常用的低损害钻井液包括纳米润滑剂、表面活性剂等。

纳米润滑剂能够加快钻头的转速、降低摩擦阻力,减少噪音和振动,提高钻井效率,同时减少了钻井液对储层的损害。

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变钻井液与储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钻井液对储层的侵蚀和减轻储层的损害。

3、未来的钻井液研究方向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新型、高效的低损害钻井液。

其中,绿色、环保等方向的研究将是重点,同时更多的研究将会聚焦于提高钻井液的耐高温、耐高压性能,以满足更加严苛的开采条件。

结论:水锁机理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钻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油气层损害机理当探井落空、油气井产量快速递减、注入井注入能力下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油气层可能被损害。

随着勘探开发的地质对象越来越复杂(规模变小,储层致密、深层高温高压、老油气田压力严重衰竭),探井成功率降低,开发作业成本增加,使得油气层损害研究更加倍受关注。

油气层被钻开之前,在油气藏温度压力环境下,岩石矿物和地层流体处于一种物理、化学的平衡状态。

钻井、完井、修井、注水和增产等作业或生产过程都能改变原来的环境条件,使平衡状态发生改变,这就可能造成油气井产能下降,导致油气层损害。

为了揭示油气层损害机理,不仅要研究油气层固有的工程地质特征和油气藏环境(损害内因),而且还应研究这些内因在各种作业条件下(损害外因)产生损害的具体过程。

损害机理研究以岩心分析、敏感性评价、工作液损害模拟实验和矿场评价为依托,通过综合分析,诊断油气层损害发生的具体环节、主要类型及作用过程,最后要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技术和解除损害的措施建议。

第一节油气层损害类型油气井生产或注入井注入能力下降现象的原因及其作用的物理、化学、生物变化过程称为油气层损害机理。

通常所说的油气层损害,其实质就是储层孔隙结构变化导致的渗透率下降。

渗透率下降包括绝对渗透率的下降(即渗流空间的改变,孔隙结构变差)和相对渗透率的下降。

外来固相侵入、水敏性损害、酸敏性损害、碱敏性损害、微粒运移、结垢、细菌堵塞和应力敏感损害等都改变渗流空间;引起相对渗透率下降的因素包括水锁(流体饱和度变化)、贾敏、润湿反转和乳化堵塞。

油气层损害主要发生在井筒附近区,因为该区是工作液与油气层直接接触带,也是温度、压力、流体流速剧烈变化带。

钻井完井过程的损害一般限于井筒附近,而增产改造、开发中的损害可以发生在井间任何部位。

对于某一油气藏和具体作业环节到底如何有效地把握主要的损害呢?大量研究工作和现有的评价手段已能清楚地说明主要损害原因。

目前比较普遍接受的分类方案见表4—1,首先分成四大类:(1)机械损害;(2)化学损害;(3)生物损害;(4)热力损害,然后再进行细分。

表4—1的分类体系说明,即使是一种看起来较简单的类型,也包含着多种复杂的作用过程。

表4—1 油气层损害类型及其分布结构一、机械作用机械作用损害指钻井、完井、压井、增产措施中设备和工作液直接与地层发生物理变化造成的渗透率下降。

有时生产中地层流体本身性质的变化也可以发生机械作用损害。

1.微粒运移多数油气层都含有一些细小矿物,称为地层微粒。

包括粘土矿物、非晶质硅、微晶石英、微晶长石、云母碎片和碳酸盐矿物等,其粒径通常小于37μm,是潜在的可运移微粒源。

微粒在流体流动作用下首先从孔隙或裂缝壁面脱落、运移,在流动通道变窄或流速减低时,单个或多个微粒在孔喉处发生堵塞,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这就是微粒运移损害(图4-1)。

使油气层微粒开始运移的流体速度叫临界流速。

只有流速超过临界流速后,众多的微粒才能运移,发生堵塞。

由于油气层中流体流速的大小直接受生产压差的影响,即在相同的油气层条件下,一般生产压差越大,相应地流体产出速度就越大,因此,虽然微粒运移是由流速过大引起,但其根源却是生产压差过大。

同样,注入井注入压差过大,也会使注入流体的流速超过临界流速而产生微粒运移损害。

图4—1 微粒运移堵塞示意图临界流速与下列因素有关:(1)油气层的固结程度、胶结类型和微粒粒径;(2)孔隙几何形状和流道表面粗糙度;(3)岩石和微粒的润湿性;(4)液体的离子强度和pH值;(5)界面张力和流体粘滞力;(6)温度。

影响微粒运移并引起堵塞的因素有:(1)微粒级配和微粒浓度是影响微粒堵塞的主要因素,当微粒尺寸接近于孔隙尺寸的1/3或1/2时,微粒很容易形成堵塞;微粒浓度越大,越容易形成堵塞;(2)孔壁越粗糙,孔道弯曲越大,微粒碰撞孔壁越易发生,微粒堵塞孔道的可能性越大;(3)流体流速越高,不仅越易发生微粒堵塞,而且形成堵塞的强度越大;(4)流速方向不同,对微粒运移堵塞也有影响。

对于生产井来说,由于流体是从油气层往井眼中流动,因此当井壁附近发生微粒运移后,一些微粒可通过流道排到井眼,一些微粒仅在近井地带造成堵塞。

注入井情况恰好相反,流体是从井眼往油气层中流动,在井壁附近产生的微粒运移不仅在井壁附近产生堵塞,而且会造成油气层深部微粒的沉积堵塞。

微粒运移是最常见且较严重的损害方式之一。

对于有强烈的微粒运移潜在损害的油气藏可采取下列措施:(1)降低产量或注入量,这种做法可以解决问题但并不是最佳选择;(2)对于射孔完成井,通过高密度射孔增加流动通道面积,降低流速;(3)条件允许时,尽可能采用裸眼完井;(4)应用水平井增大与油气层接触的泄流面积,适当降低流速;(5)采用水力压裂技术;(6)疏松砂岩油气层可采用压裂-砾石充填完井技术;(7)工作液中加入适当的粘土防膨剂和地层微粒稳定剂;(8)控制油气井过早见水和含水率。

2.固相侵入入井流体常含有两种固相颗粒:一种是为达到工艺性能要求而必须加入的有用颗粒,如钻井完井液中的粘土、加重剂和桥堵剂等;另一种对于储层而言属有害固相,如钻井完井液中的钻屑和注入流体中的固相杂质。

当井眼中液柱压力大于油气层孔隙压力时,固相颗粒就会随流体一起进入油气层,在井眼周围或井间的某些部位沉积下来,从而缩小油气层流道尺寸,甚至完全堵死油气层。

外来固相颗粒对油气层的损害有以下特点:(1)颗粒一般在近井地带造成较严重的损害;(2)颗粒粒径小于孔径的十分之一,且浓度较低时,虽然颗粒侵入深度大,但是损害程度可能较低;但此种损害程度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对中、高渗透率的砂岩油气层来说,尤其是裂缝性油气层,外来固相颗粒侵入油气层的深度和所造成的损害程度相对较大。

控制外来固相颗粒对油气层的损害程度和侵入深度的因素有:(1)固相颗粒粒径与孔喉直径的匹配关系;(2)固相颗粒的浓度;(3)施工作业参数如压差、剪切速率和作业时间。

应用辨证的观点可在一定条件下将固相堵塞这一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如当颗粒粒径与孔喉直径匹配较好、浓度适中,且有足够的压差时,固相颗粒仅在井筒附近很小范围形成严重堵塞(即低渗透的内滤饼),这样就限制了固相和液相的侵入量,从而降低损害深度。

当作业的液柱压力太大时,有可能使油气层破裂,或使已有的裂缝开启,导致大量的工作液漏入油气层而产生损害。

影响这种损害的主要因素是作业压差和地层的岩石力学性质。

射孔完成或通过压裂投产的油气井,固相侵入损害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

对于裸眼井或未水泥固井的衬管完成井,固相损害表现十分严重。

水平井大部分采用裸眼或衬管完成,所以防止固相侵入损害非常必要。

应用屏蔽暂堵原理设计无损害的钻井完井液,或者欠平衡作业是抑制固相侵入损害的有效途径。

现场一般通过对压井液、射孔液、修井液、酸液、压裂液、注入流体的严格过滤来避免固相侵入损害。

3.相圈闭相圈闭与不利的毛管压力和相对渗透率效应有密切关系。

相圈闭的基本表现是,由于某一相流体(气、油、水)饱和度暂时或永久性地增加而造成我们所希望产出或注入流体相对渗透率的下降。

当油基工作液进入气层、或者含油污水注入到地层中可形成油相圈闭;凝析气藏开发一段时间后,当井底压力低于气藏露点压力时,凝析液在井眼附近聚集形成油相圈闭;黑油油藏若在低于泡点压力下开采,溶解气的溢出使气相饱和度增加,可出现气相圈闭。

水基工作液滤液进入油气层后,会增加水相的饱和度,降低油或气的饱和度,增加油气流阻力,导致油气相渗透率降低(图4-2)。

图4-2 含水饱和度与油相渗透率的关系K ro—油的相对渗透率;K rw—水的相对渗透率;S or—残余油饱和度;S wi—束缚水饱和度在作业引起的相圈闭损害类型中,水相圈闭较常见。

根据产生毛管阻力的方式,可分为水锁损害和贾敏损害。

水锁损害是由于非润湿相驱替润湿相而造成的毛管阻力,从而导致油相渗透率降低。

贾敏损害是由于非润湿液滴对润湿相流体流动产生附加阻力,而导致油相渗透率降低。

对低渗油层和致密气层来说,由于初始含水饱和度经常低于束缚水饱和度,且储层毛管压力大,水相圈闭损害应引起高度重视(图4-3)。

影响相圈闭损害的因素包括:引起相圈闭的流体饱和度增加幅度、侵入量(深度)、油气藏压力、岩石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和油气层毛管压力(孔喉半径分布)。

防止相圈闭的简单方法就是忌用有潜在相圈闭损害的流体。

例如低渗—致密气藏的钻井完井作业,最好使用屏蔽暂堵技术和气体类型的欠平衡钻井。

当然水基工作液欠平衡钻井可以部分抑制水相圈闭损害,但由于毛管自吸作用的存在,要完全消除水相圈闭损害是不可能的。

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增加油气能量、注入干燥气体、热处理油气层、压裂等措施可以缓解水相圈闭损害的影响。

4.机械损害钻头破岩、与岩石摩擦产生热力,在高温作用下使岩石表面熔结、光化的现象称岩面釉化;在井眼中钻具偏心转动、滑动使一些微粒和钻屑被挤入地层的现象称岩粉挤入,这在定向井、水平井钻井作业中表现明显。

这种机械损害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比较困难,但通过井壁取心和全尺寸岩心分析可以说明现象的存在。

天然气钻井和空气钻井易出现岩面釉化损害,因为与水基工作液相比,气体的传热能力大大降低。

增加工作液的润滑性、提高流体的携屑和清洗井眼的能力可减小岩粉挤入损害。

图4-3 异常低初始含水饱和度气藏的水相圈闭损害机理5.射孔损害射孔损害主要来自射孔枪弹爆炸的碎片、岩石破碎带、压实带。

地层震动后,粘土矿物等微粒更易于失稳进入射孔孔眼(详见第六章)。

6.应力损害油气层岩石在地下受到垂向应力(S V)、侧应力(S H,S h)和孔隙流体压力(即地层压力p R)的共同作用。

上覆岩石产生的垂向应力仅与埋藏深度和岩石的密度有关,对于某点岩石而言,上覆岩石压力可以认为是恒定的。

井眼形成后,由于岩石变形和应力的重新分布,井壁岩石的压缩和剪切膨胀可以产生应力损害。

损害程度决定于井眼轨迹取向、岩石力学性质和原地应力场参数。

油气层压力则与油气井的开采压差和时间有关。

随着开采的进行,油气层压力逐渐下降,这样岩石的有效应力(σ= S V - p R)就增加,使流道被压缩,尤其是裂缝—孔隙型流道更为明显,导致油气层渗透率下降(表4-2)而造成应力敏感性损害,影响应力敏感损害的因素包括压差、油气层自身的能量和油气藏类型。

表4-2 有效应力与渗透率之间关系当油气层较疏松时,若生产压差太大,可能引起油气层大量出砂,进而造成油气层坍塌,产生严重的损害。

此时,一定要采取防砂措施,并控制压力开采。

二、化学作用化学作用损害包括不利的岩石—外来流体反应和地层流体—外来流体反应造成的油气层损害。

1. 岩石—流体不配伍1)水敏性损害若进入油气层的工作液与油气层中的水敏性矿物(如蒙脱石)不配伍时,将会引起这类矿物水化膨胀、或分散/脱落,导致油气层渗透率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