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事缉毒警察家新春的卧底人生
缉毒警察父子励志作文
缉毒警察父子励志作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在黑暗中前行,为了守护光明,不惜付出一切。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一对缉毒警察父子的故事。
这对父子,父亲叫老陈,儿子叫小陈。
老陈从警多年,一直在缉毒一线摸爬滚打。
他的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那一道道皱纹仿佛在诉说着他经历过的风风雨雨。
记得有一次,老陈接到线报,说有一伙毒贩要在一个偏僻的仓库进行交易。
老陈带着队友们迅速行动,悄悄地包围了那个仓库。
当时,天上下着蒙蒙细雨,老陈他们在草丛里潜伏着,一动也不敢动,生怕打草惊蛇。
雨越下越大,打在老陈的脸上,可他的眼神却始终紧紧地盯着仓库的大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陈的衣服湿透了,鞋子里也灌满了水,但他的身子就像钉在了那里一样,纹丝不动。
终于,毒贩们出现了。
老陈一声令下,队友们如猛虎下山般冲了出去。
可毒贩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拼命反抗。
老陈在与一个毒贩搏斗时,不小心被对方踢中了肚子,但他愣是咬着牙,死死地抓住了毒贩的胳膊,最终将其制服。
这一战,老陈他们缴获了大量的毒品,也抓获了不少毒贩。
可老陈也受了伤,在医院里躺了好几天。
当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那些毒贩都抓住了吗?”小陈从小就看着父亲这样出生入死,心里既敬佩又心疼。
他暗暗发誓,长大后也要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缉毒警察。
小陈长大后,如愿以偿地穿上了警服,走进了缉毒的队伍。
一开始,老陈总是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儿子有个闪失。
有一回,小陈接到任务,要去跟踪一个可疑的人物。
他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不敢有丝毫大意。
那个可疑人物十分狡猾,不停地变换路线,还钻进了一条狭窄的小巷。
小陈没有犹豫,紧跟着追了进去。
小巷里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小陈一边走,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突然,那个可疑人物停了下来,转身恶狠狠地盯着小陈。
小陈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迎上了对方的目光。
就在这时,可疑人物突然从怀里掏出一把刀,向小陈扑了过来。
小陈侧身一闪,顺势抓住了对方的手腕,一个过肩摔,将其摔倒在地。
缉毒铁警600天生死卧底
缉毒铁警600天生死卧底缉毒铁警600天生死卧底号称世界毒界“长青树”的大毒枭,欲在中国北部边陲建造制毒工厂,向周边国家建立贩毒通道。
为了将制毒集团一网打尽,一名铁道刑警乔装打入集团内部,生死“卧底”600天,沥心尝胆险象环生,经历了多次生死劫难的考验。
今年3、4月间,龙江地、铁、边多警种参战,成功摧毁了跨国制贩毒集团。
广东毒枭北上建厂铁警“阿举”奉命卧底2003年7月7日,黑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侦察员获悉:有一伙广东人,准备在绥芬河市建一个CD光盘厂,正在通过一个叫王忠的人寻找合作伙伴。
经进一步了解得知,广东人准备生产毒品摇头丸。
对于缉毒工作来说,这可是个重磅线索。
禁毒总队长崔存德亲自率副总队长刘举天和有关科长、侦察员秘赴绥芬河,召开紧急会议。
分析认为,如果按线索顺线追下去,很可能挖出一个重大毒品犯罪团伙。
最后决定,从基层公安机关选调一名政治可靠、实战应变能力强的优秀缉毒侦查员充当“卧底”,结交这伙广东人,打入内部。
8月14日,卧底的合适人选“阿举”被选定。
阿举(化名)是哈尔滨铁路公安系统的一名老刑警,来自边远小站。
在他被选定前,局长高涌泉三次秘密会见,对其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了反复测算,在认定其能够胜任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后,才向他交待了实际任务内容。
阿举当即表示:请组织放心,我是一名老警察了,经历过很多考验。
这次让我担当重任,是对我的信任。
我感到荣幸。
我一定不辱使命,带着胜利平安回来。
随后,阿举交出了全部心爱的警用物品,“离开”了警察队伍,摇身变成了“阿举”,这是一个恶名昭著的“社会人”。
阿举被领导送到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禁毒总队特地举行一个高度机密的欢迎仪式,对这位勇担重任的缉毒警察表达敬意。
会上,总队领导向阿举具体交代了任务:在打入内部后,设法掌握这伙人的来龙去脉和真实来意,如果是生产冰毒,可放长线,钓大鱼,一网打尽。
同时要求负责策应他工作的有关部门和人员积极主动配合阿举的卧底行动,确保其完成任务和人身的绝对安全。
于彦军:风雨春秋 缉毒人生
66民生周刊 2020.07.06奋斗者Pioneers于彦军:风雨春秋 缉毒人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老缉毒,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战友们一起坚定不移地打赢禁毒人民战争。
”作为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综合大队长,于彦军从警24年未曾离开过缉毒一线。
他说,当其他警种战友唱起《少年壮志不言愁》时,身为缉毒警察,“比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更入心的,是‘缉毒风雨、缉毒春秋’。
”6月23日,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议在北京召开,对2015年以来在禁毒工作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个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会上,于彦军被授予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余载利刃出鞘“一朝沾毒,一生戒毒。
毒品能毁了人一生,危害社会和谐稳定。
我想尽己之力,只要多查出一克毒品,老百姓就少受一份伤害。
”谈起初心,于彦军眼神坚毅有力。
工作中,他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计得失,默默奉献。
“每次现场抓捕时,第一个想法就是以最快速度将其绳之以法。
”每逢重大案件,于彦军必是第一个主动请缨。
2001年3月6日,线索显示,七台河市桃山区一个废旧仓库内有人涉嫌加工制造毒品。
于彦军和战友们仔细研判、精准摸排、蹲点侦查、制定抓捕方案,最终案件成功收网。
七台河市公安机关一举查获晶体冰毒8.27公斤、液体毒品620公斤、粉末状毒品740公斤及近1400公斤的毒品加工原料,当场抓获某□ 特约记者 马丽丽于彦军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综合大队长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外国籍犯罪嫌疑人李某、金某。
这起案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以北地区破获的最大制毒案件,受到公安部通令嘉奖。
在七台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徐利眼里,于彦军是缉毒路上的先锋战士,每次惊心动魄的行动都有他的身影,无论是统筹收网抓捕还是规范处置现场,他都是当之无愧的专家型人才。
2015年1月,据群众举报,湖南省郴州市一名郑姓男子通过随车携带或将冰毒藏在备胎内的方式运输毒品到七台河市贩卖,数量巨大。
缉毒英雄故事
缉毒英雄故事
1998年,大学毕业的熊飞被分配到市公安局禁毒处,开始了缉毒生涯。
不久,队里侦办一起大毒案,决定派熊飞扮成买主引毒贩上钩。
第一次做“卧底”,熊飞很兴奋,但更多的是忐忑,担心自己稍有差池,会让全队工作前功尽弃。
来到约定地点,两个“马仔”领着熊飞去看“货”。
刚开始,熊飞还能感觉到自己身后的队友。
但“马仔”们左穿右拐几十分钟后,熊飞发现外围接应的队友已经“掉线”了。
熊飞克制住内心的紧张,心想:只能靠自己“临场发挥”了。
终于,在一个街道角落,熊飞见到了“发货”老板。
“货不在手上,你给了钱,我马上去取货!”老板一副不屑的口气,一看就知道是个“老滑头”。
“好个狡猾的毒贩!”熊飞心里暗暗着急,队里只给了他2000元钱,根本就不够货款。
“不是说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吗?第一次打交道,你就这样欺负兄弟?”熊飞故作气愤,同时观察着对方的神态。
他发现,狡猾的“老板”还是很在乎他这笔生意。
熊飞心里有底了,便大胆提出:先交2000元定金,货到再付余款;但前提是,两名“马仔”留下。
对方一听熊飞语气老到,打消了顾虑。
“老板”走后,熊飞向两名“马仔”套近乎,并假装给自己的“老
板”打电话汇报情况,实际上是在给队里打电话报告方位。
没多久,“老板”带着毒品回来了,熊飞给队友发出信号。
队友们前后包抄,人赃俱获。
缉毒警察灰人简短素材
缉毒警察灰人简短素材
1、张德超,保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迄今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四次每枚奖章,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每张证书,都是一个缉毒警察的执着。
但这些荣誉至今却只能悄悄沉睡在他的办公室抽屉里。
从不敢带回家,缉毒26年没怕过谁的张德超,面对家人的担忧和牵挂,却用了“不敢”这个词。
2、蒋春华,曲靖市罗平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教诲员。
他曾在高速公路上与战友驾车夹击毒贩,不顾毒贩车辆的屡次撞击,上演生死时速最终将对方逼停并抓获。
3、郑兴浩,临沧市云县公安局警务站站长。
他最喜欢瞎琢磨,根据多年查缉经历,他探究出定人、定线、定时、定责的四定工作机制和查身份觅线索、查眼神窥心理、查物品找疑点、查地域听口音、查举止寻破绽、查外表辨特征的六查工作法,并借此破获了多起毒品案件。
4、吴凯,普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毒品案件侦查一大队副大队长。
他第一次办案就靠一串钥匙判明车型、找到车辆,缴获了1800多万元毒资。
缉毒2021年21年来,他每年有200余天往返于边境线,共参与侦破毒品案件260余起,缴获毒品5000余公斤。
5、田文林,大理州永平县公安局禁毒大队长。
他是缉毒数据分析师,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毒贩和作案车辆,炼就了一双在车水马龙中识别毒魔的火眼金睛。
一位缉毒侦查员卧底的故事
一位缉毒侦查员卧底的故事卧底前,他是黑龙江省公安战线一个有着17年警龄的优秀刑警;卧底后,他是一个“刑满释放人员”,一个制贩毒团伙的“骨干”。
为抓获号称位列世界前十名的毒枭和毒品药剂师,切断一条国际贩毒通道,他化名“阿举”深入毒穴,度过了难眠的600个日夜。
根据“阿举”提供的准确线索,黑龙江省公安禁毒部门在公安部禁毒局指挥协调,以及广西、广东等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成功破获这起特大制贩毒案件。
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阿举"至今仍是一位无名英雄。
日前,他讲述了惊心动魄的卧底经历。
临危受命对于卧底,以前我也只是通过看一些像《林海雪原》、《敌营十八年》和《无间道》这样的影视作品,才有所了解。
做梦也没有想过,我这辈子也会做一回卧底。
2003年8月14日,我被叫到单位,领导只告诉我省公安厅要抽我参与侦破一个大案,到了省厅才知道,这次是要派我打入一个制造贩卖毒品的犯罪团伙做卧底。
我交出了身上的所有物品,就连打火机都换成组织上准备好的、饭店常用的那种打火机。
回头望望就要与我告别的警服,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酸楚。
案件的起因是黑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获取的一个情报:有一伙广东人正在绥芬河市寻找“合作伙伴”,名义上是要建厂生产VCD,实际却要生产摇头丸。
我清楚,打入这样的犯罪团伙无异于深入虎穴,随时都可能掉脑袋。
但我更清楚,在全省近6万名警察中选我一个,是组织对我的极大信任,承担这么光荣的任务,就是牺牲了,也值!从此,我变成了“阿举”——大庆市“黑道”上的一个马仔,刚刚刑满释放。
趁毒贩在绥芬河寻找合作伙伴的机会,我打进了犯罪团伙。
初战告捷8月17日,我得到了可靠信息,这伙广东人果然要生产毒品,然后从绥芬河开辟一条国际贩毒通道,取道俄罗斯,向日本和韩国走私毒品。
因案情重大,这起案件被公安部禁毒局列为督办案件,由黑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成立专案组,案件代号“8.17”。
8月23日,团伙成员唐显明(男,广西南宁人)来到绥芬河。
韦一新 “缉毒神探”挥剑斩毒瘤
韦一新“缉毒神探”挥剑斩毒瘤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5年第11期因为热爱,他从一名汽训排驾驶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缉毒英雄;他可以将生死度外,挥舞手中的利剑斩除人间毒瘤;他用赤诚执着默默践行着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的使命与担当文史明南海之滨,椰树婆娑。
在被誉为"阳光东海岸上明珠"的海南重点旅游城市文昌市,我们见到海南边防总队文昌边防支队支队长韦一新,个头不高,却精神抖擞,眼光犀利,显得稳重干练,似乎天生就是做缉毒警察的料。
韦一新,这个名字在海南缉毒战线上可谓无人不知晓,也无不让贩毒分子胆战心惊。
他入伍时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受过军警院校的正规培训,但凭着对工作的执着热爱,凭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凭着自己的勤学苦练,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缉毒英雄。
有人说,和平年代离死亡最近的职业是缉毒,缉毒民警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
为了堵毒源、截毒流,韦一新和他的战友们并肩作战,冲锋在前,长期战斗在缉毒第一线,与毒贩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毒品阻击战。
崭露头角:他主动揽下人见人厌的“烂摊子”19 7 0 年,韦一新出生在浙江东阳,这里历来就有经商的传统。
然而,从小就向往军人梦的韦一新,19 9 0年高中毕业后毅然选择报名从军,如愿入伍来到武警广东总队,随后成为汽训排一名驾驶员。
那时候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后来竟会与毒贩、毒品结下“不解之缘”,还会成为赫赫有名的英雄。
1994年,韦一新调入到海口边防支队新埠边防派出所,1998年10月,韦一新因表现突出提干,培训结束后又被分配新埠边防派出所工作,主要负责辖区治安情况最为复杂的新埠居委会责任区。
这里原本是一个毒品泛滥、治安问题严重的管区,全区共有130多名吸毒人员,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
平时,吸毒青年在村里聚众吸毒、寻衅滋事,轻则偷鸡摸狗、敲诈勒索,重则入室盗窃、持刀抢劫,搅得鸡犬不宁。
对于这样案件频发、民愤很大的“重灾区”,派出所民警避之尤恐不及,韦一新主动揽下了这个“烂摊子”。
云南缉毒警的血色生活
“有些人 被枪打 死 、有些人 和毒 贩一起 掉下 了悬崖 、还 有 些人被 手榴 弹炸死 。”一位云 南禁毒 局 的宣传干 部说 , 自 己很不愿 意回忆 这些同事柄牲时发生的事情 。
“如果抓 捕是在 夜间 ,那 你永远 不知道 下一分 钟会发 生 什 么。”一位 曾在办案 时掉进溶洞 的老警 员说 ,溶涮 里很 黑 , 布满 了不知名 的毒 虫。当地 人说 ,这名老警 员很幸 运 ,多数 掉进溶洞的人不是摔死就是被毒虫咬死 。
崔波 (化 名 )是 一名 1982年 m生的缉 毒警 ,在不 久前 的 一 次缉捕 行动 中 ,他看 见一个毒 贩朝着 另一位 同事 的头和 胸 部 连开两枪 。
“我心里 明白 ,工作 时危 险随时都 会发生。”他说 : “早 就 习惯了。我从来不 和家里 人聊工作上的事情 ,只说开心的事 。”
崔波长得 又黑 又壮 ,他 的 T恤 上写 着 “张三疯 ,快乐 每
一 天 。 ”
几 乎所有 缉毒警 都很乐 观 ,他们 说 ,活 着就要 开心 ,这 样牺牲 了才不后悔 。
云南缉毒警 的血色生活
丈 ,控 朱
金三角 的毒 品一直对 云南等地 产生影 响。 中国至今 ,已抓获嫌 疑犯 32 万余 名。
30年 来 ,他们所 面对 的毒贩 ,武器 日渐精 良,这支警 队 已有 360多人 因伤躺进 医院 ,40多 人牺牲 。他们 生活里 ,有 眷 晾险片的所有要素 :枪战 、卧 底、恐 惧、终身残疾 … ·-
管 警局不 断加强 对警员 的保护 ,但 一些缉 毒警仍 身处 危险边缘 。
他们 说 ,多数 情况他 们没法 穿 防弹背心 ,道理很 简单 , 在秘密 办案 时 ,穿 着防弹背心就 等于告诉毒贩 “嗨 ,警察来 。
缉毒民警蔡晓东作文素材
缉毒民警蔡晓东作文素材2021年12月8日,蔡晓东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泼水广场举行,众多市民举着黄色、白色的菊花,自发赶来送行。
身为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副队长,蔡晓东几天前在抓捕毒贩过程中,与持枪毒贩殊死搏斗,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8岁。
沧江呜咽,雨林低垂。
送别仪式后,在警车护卫下,载着蔡晓东同志遗体的灵车缓缓驶往殡仪馆,前来送别的战友、群众紧随其后,自发在道路两侧筑起一道千米护送人墙,人们满含热泪,久久不愿离去……中枪后,他仍强忍剧痛追击毒贩。
2021年11月26日,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获悉:有毒贩携带大量毒品入境,藏匿在边境一线。
12月4日,经过前期摸排侦查,专案组决定收网。
当天13时许,边境密林中,全副武装的专案组潜伏在预定伏击地点。
只听树叶被碰触的沙沙声越来越近,3名嫌疑人携带一个绿色背包进入设伏圈。
“行动!”话音未落,蔡晓东率先冲出,并大声喊道,“警察,别动。
”毒贩见状转身就跑,丢下装有31.8公斤鸦片的绿色背包,向境外方向逃窜。
蔡晓东和战友们立即展开追捕。
突然,嫌疑人转身掏出枪,指向追上来的蔡晓东。
“砰!”枪声响起。
“有枪!”蔡晓东一边高声呼喊,一边护住紧随其后的战友。
“砰砰砰……”枪声响彻山谷,虽然蔡晓东身着防弹衣,但还是被子弹打中了没能护住的肩、腿等部位。
他强忍剧痛,英勇还击,在追出10余米后,因伤势过重,倒在地上。
“我能行……你们快去抓人……”面对赶过来救援的战友,蔡晓东强忍剧痛安慰大家,但他捂住伤口的左手指缝间,鲜血正不停渗出。
“队长,挺住!你别睡,千万别睡!”侦查员不停地呼喊着蔡晓东的名字。
战友们拼尽全力轮番背抬蔡晓东下山救治。
救护车疾驰而来,医护人员对蔡晓东进行紧急抢救。
遗憾的是,蔡晓东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边境缉毒13年,参加专项缉毒行动358次“他是缉毒战场上的拼命三郎,这些年出了几百次任务,他总是冲在前面。
云南两名缉毒功臣离职后走上贩毒路
云南两名缉毒功臣离职后走上贩毒路徐斌,曾经是中国第一批缉毒警察,曾任云南省畹町公安局第一任缉毒大队长,立过三次三等功;夏少雄,曾经是徐斌的同事和部下,也担任过畹町公安局第三任缉毒大队长,立过一次三等功。
现在,他们却成为贩毒分子沦为阶下囚:两人因离职后逐渐走上贩卖毒品的道路,于近日被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徐斌1958年出生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后出任畹町公安局第一任缉毒大队大队长,1990年底离开公安局后,在潞西市进出口公司做生意,经常往来中缅边境,逐渐吸食上了毒品,并走上了以贩养吸的犯罪道路。
夏少雄1964年出生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1985年从武警部队复员后,到畹町公安局工作。
1992年,夏少雄被任命为畹町公安局第三任缉毒大队大队长。
1997年,夏少雄离开公安队伍后,也逐渐走上了吸食和贩卖毒品的道路。
据公诉机关指控,昆明市公安局缉毒二队于20XX年2月12日,将正在昆明云安会都某房间贩卖毒品的夏少雄与杨安国抓获,当场缴获二人贩卖的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片剂282克,缴获夏少雄藏于公文包内的鸦片30克,缴获杨安国藏于身上的鸦片25克、甲基苯丙胺15克。
此外,公安机关还从杨安国的汽车后备箱里缴获猎枪一支、子弹13发。
根据夏少雄的交代,公安机关当日又从其从芒市邮寄至昆明的邮包中,查获甲基苯丙胺片剂368克。
当月14日,公安机关在瑞丽市畹町花园巷9号,又抓获向夏少雄贩卖毒品的徐斌,并在其家中查获甲基苯丙胺片剂977克。
20XX年3月20日,徐斌、夏少雄与杨安国被批准逮捕,当年10月29日,昆明市检察院以徐斌、夏少雄犯有贩卖毒品罪,杨安国犯有贩卖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向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昆明中院经审理认为,徐斌、夏少雄两被告无视法律贩卖毒品,数量巨大,事实清楚,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但二人落后认罪态度好,并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工作,具有从轻处罚的情节。
禁毒先锋——云南省禁毒警察的故事
法 的证 据 。 ”
缘 的对 象 , 结婚 时 , 道他 是 贵州 人后 , 告诉 他 , 婚 不 快 知 我 结 行, 只能做 朋友 。 因为 , 宁追 捕 的那个 毒贩 就是贵 州人 , 翔 我 知 道这 对他不 公平 , 但我 心里 就是 无法 接受 。” 孙 洁说 :我有 一个 愿望 ,就是 在新 中国第 一支 缉毒 队 “ 过 3岁 生 日时 ,能给我 们发 一个 能 够证 明 我们 是 这支 队伍 0 中 的一员 的证 书 。她特 别说 道 :给我 家施 翔宁 也发 一个 ! ” “ ” 她说 ,虽然 这个 证 书不能 加工 资 , 能立 功受 奖 , 这 是我 “ 不 但 们一 生 的荣誉 !”
确 立 了“ 四禁并 举 、 源截流 ” 除 的方 针 。
牺牲前一天 ,在外执行任务的施翔宁给还未进洞房 的
孙 洁 写 了封信 , 憬婚 后 的美好 生 活 。信 还没 寄 出 , 憧 伏击 战 就 打 响 了 。 贩 拼命 逃 窜 , 翔 宁 紧追 不 舍 。 友 叫开 枪 , 毒 施 战 施 翔 宁说 :抓 活 的 !” “ 他想 要破 案 的证 据 和 口供 。
警察 ,倾听他们讲述侦破毒品案件背后一件件
鲜 为人 知 的故事 。
由 于毒 品犯 罪 隐 蔽 性 高 , 没有 “ 内线 ” 难 很 抓 住 毒贩 的蛛 丝 马迹 。而 “ 内线 ” 多是 深 入毒 大
巢、 乔装改扮的人民警察。 为了捣毁一个贩毒组 织 ,内线 ” 往 往要 打人 毒 巢 , 狡猾 的“ 鼠 ” “ 们 和 毒
采访的过程中, 付军的电话很繁忙 , 他告诉记者 , 已没 日没夜地 干 了好 多天 , 在最 想 的就是 好好 睡一 觉 。 现
耐心等候 , 的体 内藏毒者 , 近2天才 能排完体 内所藏 有 将 O 的毒品 , 有人 还不 愿意排 , 排 出来 后成 为审判她 们犯 怕
缉毒神探冯景华:看我七十二变
COVER STORY封面故事缉毒神探冯景华:看我七十二变冯sir的故事只是所有缉毒警的一个缩影。
他们每个人都是善于七十二变的孙悟空,面对毒贩时机敏、果敢;面对亲人和同事时细心、柔软文|方圆记者 张羽 蒋佳伽 通讯员 吴伟东 孟广军在采访一个月后,我果真已经忘了冯景华的样貌。
相对深刻的记忆是,冒着大雨采访的那个夜晚,当我问他有哪些因素令他成为一名优秀的缉毒警时,冯景华的回答之一是长着一张“大众脸”,这样起码有助于保证他的安全,特别是卧底过程中不易被记住,也不易引起毒贩警觉。
冯景华现任职于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禁毒大队。
从警十七年来,冯景华赢得了同事们的信任,被大家称为“七十二变齐天大圣”。
“别人是吸毒有瘾,我是缉毒有瘾”1999年从警以来,冯景华大多数时候都在跟毒品犯罪打交道。
“乔装侦查八十余次、捣毁毒贩窝点一百多个、破案逾千起”三组数据简单概括了他的警察生涯。
“别人是吸毒有瘾,我是缉毒有瘾”冯景华这么总结。
刚入警队,冯景华拜深圳缉毒圈里赫赫有名的“魁叔”为师,通过“魁叔”的言传身教,开始学习案件侦破技巧。
2002年左右,警方接到举报:一名毒贩手里有四五百克的海洛因急于出手却找不到买家。
海洛因属于毒品中比较“高级”、上瘾强烈迅速的一种,四五百克是比较大额的毒品交易。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贩卖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即冰毒)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但类似的案件,只有人赃并获,才能有充足证据将毒贩绳之以法。
这种情况下,乔装侦查成为“人赃并获”的最佳侦查策略。
父亲是南极科考队员,冯景华的血液里也充满了冒险基因,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主动请缨乔装成海洛因买家与对方接触,开始了第一次深入虎穴。
“当时的心情是既紧张,又兴奋。
虽然清楚是猫抓老鼠、正定胜邪,但在侦查过程中还是很紧张。
不过这种心态也不需特别掩盖,就是真正的毒贩面对大量毒品、现金,也会紧张得发抖,紧张才是正常状态。
缉毒卧底作文素材
缉毒卧底作文素材
明正彬:卧底缉毒刀尖跳舞(2017年度)---- 39岁的明正彬生于中缅边境的普通农家,从小的志向就是长大了当兵打仗。
在从云南省警察学校毕业四年后调入龙陵公安局缉毒队,从此开始了他的缉毒传奇生涯。
弹指一挥20年,明正彬只身打入毒贩内部90余次,亲自侦破及指挥侦破案件1000余起,抓获贩毒嫌疑人2017余人,缴获的毒品连3吨的卡车都拉不完,各种毒资及赃物折款达4000多万元。
警界保尔——孙炎明(2017年度)----孙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看守所任监管。
从警28年来,孙炎明同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
2017年被查出患脑癌,6年来三次作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
但是他始终保持快乐向上的心态,与病魔抗争,并坚持战斗在公安基层一线。
“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工作,监所安全我才心安。
”孙炎明说。
9年来,孙炎明分管和协管的监室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他分管的两个监室在所里保持着两个最好:在押人员秩序最好,教育改造效果最好。
2017年,孙炎明所在的看守所住进一位死刑犯,情绪暴躁,屡次闹事。
孙炎明仔细问案情、看卷宗,主动要求将叶某调到自己负责管理的监室。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工作,犯人平复下来,并认识到自己的罪行。
被执行死刑的那天,犯人要求见孙炎明最后一面。
他说:“孙管教,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
谢谢你,你的恩情来生再报。
”。
缉毒警的小故事2022年
缉毒警的小故事2022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习惯了籍籍无名,在视频中出现他们的脸也永远打着沉重的马赛克。
因为一旦他们的身份信息被公之于众,往往就意味着他们已然牺牲。
他们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无名英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缉毒警察。
云南省公安厅曾对外公布了部分缉毒现场的视频。
透过这两分钟左右的视频,我们得以窥见缉毒警察面对的真实危险状况。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缉毒警察无法告诉家人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每次执行生死攸关的任务也只是淡淡的交代一句“我出差了”。
为了护家人好友周全,他们无法将家人好友的名字存进通讯录中,甚至连拥有跟家人的合影,对他们而言都是一种奢求。
每一张缉毒警察的警官证都令人肃然起敬,照片上的他们从来都不笑,因为警官证上的照片很有可能成为他们最后的遗照。
画面中这个5岁的女孩正在和往常一样给她的爸爸发语音消息,说的内容也是说的最多的那句话——“爸爸,你快点回来,我想你了。
”3个月过去了,小女孩仍然不知道,电话那端的人其实再也无法回复她的语音消息了。
女孩的父亲名叫张子权,是云南省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一位民警。
2020年12月15日,在一次外出侦办案件中突然倒地,最后因为过度劳累抢救无效而牺牲,逝世时年仅36岁。
在缉毒岗位工作的9年,张子权参与侦办重特大贩毒案件158起,缴获毒品27.7吨,破获制毒物品案件46起,缴获制毒物品1186.2吨。
张子权曾说:“我没有刻意的选择这条路,但感觉自己就是要当警察。
”他和他的两个哥哥都进入了公安队伍,而这一切也许都是深受父亲的影响,他拼命工作也是为了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张子权的父亲名叫张从顺,是当时镇康县公安局军弄派出所的所长。
1994年,张从顺和战友一起侦办一起跨国贩毒案,毒贩暴力反抗时故意引爆手榴弹,张从顺为了保护战友不幸壮烈牺牲。
当时枪战场面十分惨烈,毒贩动用了所有的武器,张从顺的战友王世洲胸口被炸成了蜂窝煤。
王世洲当场倒地,倒下去以后什么反应也没有了。
另一个战友杨学华被子弹打中,弹片直接从脑门进去,从两瓣脑子中间的缝隙穿过。
中国网事缉毒警察家新春的卧底人生
中国网事:缉毒警察家新春的卧底人生2014年09月24日 16:14:16来源:新华网分享到:4(中国网事·感动2014)缉毒警察家新春的卧底人生新华网兰州9月24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黄文新王博)每次任务的最后,前一秒还在与毒贩称兄道弟的家新春会喝道:“我是警察!”这位已年过半百、现实版《无间道》中的“梁朝伟”,用24年的光阴、70多次卧底任务,演绎着自己的缉毒故事。
男孩都爱当警察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位缉毒警察个头不高,身材单薄,戴着黑框眼镜,头发花白,看上去更像是个教师,或是机关干部。
很难想象,他24年的缉毒生涯,竟有很大篇幅被“卧底”身份占据。
他叫家新春,是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缉毒支队一大队大队长。
与家新春见面,是在兰州市农民巷的一家餐馆。
此前,他很少有机会和家人、同事在这种公开的场合露面。
更多的时候,家新春是“张老板”、“李老板”或者“老赵”。
1990年,家新春从兰州市环境监测站考入兰州市公安局新组建的缉私大队。
之后的年月,缉私大队几经更名,成为缉毒支队,家新春也跨入了行走刀尖的缉毒战线。
“当警察应该是每个男孩子小时候的梦想,穿着警服,又精神又体面。
”对于警服的向往,是儿时的家新春向往警察职业的最初缘由。
但是,之后的卧底生涯,让他无数次只能在黑夜中穿上警服,从镜子里寻找最初的向往。
虽然没有太多的机会穿警服,但家新春的信念和使命感从未改变。
24年来,家新春参与侦破毒品犯罪案件510起,70多次以卧底身份打入毒贩内部,缴获毒资及赃物折款人民币4000多万元。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一次卧底,是在家新春进入缉毒队伍的第二年。
通过“关系”的介绍,家新春得以和毒贩建立联系。
“棚户区的小平房,里面呆了三四个吸毒人员,都虎视眈眈地看着我。
”家新春告诉记者,对方热情地过来拍打他的腰,说着“老板身体还不错”的时候,其实是试探他有没有带武器。
毒贩让他吸一口,验验货,他巧妙回应“自己吸了还赚什么钱”。
曾峥禁毒战线查缉能手
先锋人物^»s u m禁毒战线查缉能手从警22年,昆明市 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 长曾峥的禁毒之路布满 荆棘,谈起那些行走在 刀尖上的过往,虽然危 险重重,但他始终无畏 前行。
2020年6月,曾峥 荣获“全国禁毒工作先 进个人”称号。
曾峥与队友商讨案情露宿山林只为侦破案件“有一伙人准备从临沧运输一批毒 品到昆明,再经昆明运往省外,毒品数量 可能比较多。
”2014年11月底,曾峥获得 一条重要线索。
之后,连续半个多月“死 守办公室”“成百上千条信息的比对再比 对”成为他的工作日常,直至揭开一张覆 盖临沧、昆明等地的贩毒网络。
曾峥立即 带着民警前往临沧边境地区蹲守,夜以继 曰,一个月的时间都耗在山林里开展侦查 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天,贩毒分子 趁着夜幕从临沧悄悄出发了。
经过民警蹲守的山林时,曾峥等人悄悄地尾随两辆嫌 疑车辆,伺机在山路上前后夹击强行抓 捕。
当车辆连夜行驶至距离昆明碧鸡关还有2公里的隘口时,一辆越野车突然停 下,前面的一辆车继续前行。
根据多年的 侦查经验,曾峥判断前车可能前行探路, 毒品应该就在后面停下的越野车上。
时机 稍纵即逝,他果断下令立即对后车人员实 施抓捕,最终成功侦破案件,毒贩被全部 抓获,查获精制毒品海洛因196块,净重 67千克。
细心侦查交出完美答卷曾峥说:“侦破案件既要有瞬间 抉择的魄力,又要有打好持久战的耐 心。
” 2019年,他在工作中发现,有一伙 境外人员勾结湖北籍毒贩,准备在云南境 内交接一批毒品。
警情如令,曾峥立即带 领民警连续3次进入玉溪市峨山县一带开展侦查,但收获有限。
尽管如此,曾峥和 战友们没有放弃,第4次入峨山,终于找 到该团伙在玉溪和昆明的落脚点,收网行 动得以顺利展开。
“最初,我们判断这个团伙应该会 在峨山交易。
”据曾峥介绍,考虑到峨山地势复杂,抓捕过程中容易暴露身份,所 以他们在沿路布控了几个关键点计划实施 抓捕,但对主要犯罪嫌疑人乘坐的车辆进 行检查后,却没有发现毒品。
缉毒警董继清带病擒毒贩
缉毒警董继清带病擒毒贩作者:来源:《北广人物》2017年第29期“你觉得里面有没有没吸毒的?”杨俊对着董继清调侃。
现场扫视一番后,董继清回复道:“这里一共23人,只有一个人没有吸食过。
”果不其然,尿检结果证实了董继清的说法。
“凌晨4点多出门往外赶,忙活了一上午,可惜还是没能抓到现行。
”初见董继清,他便朝着记者“吐槽”。
董继清是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缉毒中队中队长,从警27年,罩出晚归是他工作的常态。
用董继清自己的话说,他是个闲不住的人,空下来就觉得闷得慌。
51岁的他,至今战斗在禁毒一线,因为“办案子过瘾”。
董继清,男,1966年1月17日出生,1985年入伍参军。
1990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两次被黄冈市公安局评为“优秀侦查员”,三次被黄冈市公安局评为“破案能手”。
2009年参加禁毒工作至今,董继清直接参与侦破的毒品刑事案件80余起,抓获贩毒犯罪嫌疑人91名,破获涉毒行政案件700余起,缴获各类毒品共计8000余千克。
“闯”在缉毒一线从两米多高的墙上跳下,董继清才发现自己掉入了一个3米多的深坑。
2013年4月,公安部部督“2013-0423”制贩毒案件主犯黎某逃至红安。
证据显示,该团伙在红安县华河镇有一个制毒窝点。
接到公安部通告后,红安警方进行了前期侦查,发现制毒窝点隐蔽在一处单门独户的农家小院,四周空旷并设有两米多高的围墙,白天根本没法靠近。
黎某社会关系极其复杂,为避免打草惊蛇,董继清等人白天乔装打扮,骑着摩托车在附近搜取情报,晚上蹲点守候寻求抓捕时机。
经周密部署,警方决定于当年4月22日24时实施联合抓捕行动。
按照行动方案,须有人翻过制毒窝点围墙打开铁门。
“谁进去?”行动前夕,作战指挥员问道。
“我!”董继清立即请缨。
民警们心里明白,董继清即将进入的制毒窝点内部状况无人知晓,毒贩很可能持有武器,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没事儿,我当过兵,对前期情况也比较熟悉,没人比我更合适了。
【精品文档】缉毒警察剧本-范文word版 (10页)
”我去叫独太郎过来,他好像会点医术!“
”好!阿亚,难受啊 难受啊!“
”来了来了,独太狼来了!“
”灰太郎老兄啊,你怎么了?“
”不知道阿,我难受啊!“
”好了,把这个吃下去,就没事了!”
独太郎又拿出一颗摇头丸,给灰太郎吃下
“是好了,谢谢你啊!”
“没事!”
这个夜晚就平安无事的过去了 ,可是在接下来的几天,灰太郎就会时不时地犯病,但是只要独太郎给他吃一粒药丸就会没事。。。
”慢着,你要是不相信,我就用时空隧道带你去看看,独太郎来你们家之前他在干什么!“ 说着,他们一行人乘上时空隧道,来到一个月前
”独太郎,你要那么多摇头丸干吗? 现在做这种事情可是犯法的!“
”呀,叫你给我就给我!我要拿去给灰太郎吃!“
”为什么?灰太郎不是你们那族的大王么?“
”哼,他给狗屁大王,要不他老爸,他怎么会当大王? 连一只羊都抓不住!“
=====================================END=======================================
篇二:中国网事缉毒警察家新春的卧底人生
中国网事:缉毒警察家新春的卧底人生
201X年09月24日 16:14:16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4
(中国网事·感动2014)缉毒警察家新春的卧底人生
"独" 老兄,别那么灰心,来,老兄给你一样好东西,这东西吃了,保准你抓的到羊!" 灰:" 什么东西啊?"
独"喏!" 独太郎拿出一粒粒小糖果," 快吃吧.."
灰 " 这可以吃么?"
独"当然,吃一粒试试"
缉毒英雄的三部曲
缉毒英雄的三部曲
杨维波;庹兴应
【期刊名称】《当代贵州》
【年(卷),期】2015(0)4
【摘要】“把平安带给群众,把危险留给自己,让自己变成毒贩克星。
每次执行任务,冲上去的一瞬间都是奋不顾身,过后还真有些害怕。
但选择了缉毒警察职业,就得坚持到底……”(摘自付杰日记)卧底:“智取威虎山”2009年的正月初一,早晨5点,黔西南州安龙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付杰的手机响了。
为了不惊醒妻儿,他一个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跑到客厅接了电话。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杨维波;庹兴应
【作者单位】安龙县公安局;安龙县公安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时期的爱情经典——缉毒英雄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的故事
2.英雄无悔——"感动中国"的缉毒警察明正彬
3.缉毒活动完美收官,"缉毒英雄会"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4.我们的时代和英雄——《电脑英雄三部曲》自序(节选)
5.做缉毒英雄为警徽添彩——南昌市公安局缉毒支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网事:缉毒警察家新春的卧底人生
2014年09月24日 16:14:16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4
(中国网事·感动2014)缉毒警察家新春的卧底人生
新华网兰州9月24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黄文新王博)每次任务的最后,前一秒还在与毒贩称兄道弟的家新春会喝道:“我是警察!”这位已年过半百、现实版《无间道》中的“梁朝伟”,用24年的光阴、70多次卧底任务,演绎着自己的缉毒故事。
男孩都爱当警察
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位缉毒警察个头不高,身材单薄,戴着黑框眼镜,头发花白,看上去更像是个教师,或是机关干部。
很难想象,他24年的缉毒生涯,竟有很大篇幅被“卧底”身份占据。
他叫家新春,是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缉毒支队一大队大队长。
与家新春见面,是在兰州市农民巷的一家餐馆。
此前,他很少有机会和家人、同事在这种公开的场合露面。
更多的时候,家新春是“张老板”、“李老板”或者“老赵”。
1990年,家新春从兰州市环境监测站考入兰州市公安局新组建的缉私大队。
之后的年月,缉私大队几经更名,成为缉毒支队,家新春也跨入了行走刀尖的缉毒战线。
“当警察应该是每个男孩子小时候的梦想,穿着警服,又精神又体面。
”对于警服的向往,是儿时的家新春向往警察职业的最初缘由。
但是,之后的卧底生涯,让他无数次只能在黑夜中穿上警服,从镜子里寻找最初的向往。
虽然没有太多的机会穿警服,但家新春的信念和使命感从未改变。
24年来,家新春参与侦破毒品犯罪案件510起,70多次以卧底身份打入毒贩内部,缴获毒资及赃物折款人民币4000多万元。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一次卧底,是在家新春进入缉毒队伍的第二年。
通过“关系”的介绍,家新春得以和毒贩建立联系。
“棚户区的小平房,里面呆了三四个吸毒人员,都虎视眈眈地看着我。
”家新春告诉记者,对方热情地过来拍打他的腰,说着“老板身体还不错”的时候,其实是试探他有没有带武器。
毒贩让他吸一口,验验货,他巧妙回应“自己吸了还赚什么钱”。
接着对方又让他先交钱,再拿货,这下麻烦了,怀里裹着几万块钱,可要是这些家伙拿着“公款”玩失踪那就把事给办砸了。
周旋间,毒贩起疑。
在家新春起身准备离开时,几人上前拳脚相加。
在“关系”的劝解下,两方又坐回桌前。
在周围同事的配合下,毒贩落网归案。
自此,受伤对于家新春来说成了家常便饭。
受伤最重的一次发生在2000年,毒贩很狡猾地将交易地点选在一间废弃车间里,四周空旷,外围缉毒人员很难就近部署。
毒品见到了,怎么通知外围的同事实施抓捕?情急之下,家新春亮明身份,扑上去撕扯住一个毒贩,想要造出动静发出信号,可并没有成功。
体格健硕的两名毒贩抄起地上的砖头就朝着家新春头上拍。
倒在地上的家新春死死抱住其中一名毒贩的腿,怎么打也不松手,直至外围的同事感觉情况不对冲了进来。
“老婆知道咱干的活危险,每次出门前都会说上一句:‘年龄大了,别往前面冲。
’听着心里挺心酸,但这活总得有人干。
”
愿“天下无毒”
家新春是个极恋家的人,却干着份经常不着家的工作。
与家新春共事20多年的老战友郝尊军,最不能理解家新春的“爱好”--蒸馒头。
好几回,家新春被郝尊军撞见周末在家蒸馒头,这下家新春的爱好可算是出名了。
“因为工作,难得在家,就想为家里多做点活。
”家新春颇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去吸毒人员家排摸,家新春的心被触动了。
那是个年轻的吸毒者,家里除了一张床,没有一件像样子的家当,酒瓶、烟头、污物遍地。
在后来的工作中,吸毒者家徒四壁、妻离子散的情形,让家新春愈发痛恨毒品。
“一日吸毒,终生戒毒。
毒品可以击垮一个人,摧毁一个家庭。
”
在甘肃临夏一些地方,毒品吸贩形势相对严峻,而很多吸贩毒人员的家都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山区。
参加工作以来,家新春没有少往山里钻。
“虽然他们的孩子被抓了,但我们去的时候,他们仍旧会请你上炕歇着,端上热茶,摆上馍馍。
那些一辈子没有出过大山的老人们告诉我们,娃娃犯了国家的法,但你们进了家就是客,只希望政府把娃娃教育好就行。
”每次面对那些饱经风霜的面容,家新春的内心都被对毒品的愤怒填满。
没事的时候,家新春喜欢在黄昏看着归家的人们。
家新春说,毒品毁掉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
这些年,家新春和同事们屡立战功,成绩斐然。
然而,他最期待看到的是“天下无毒”的局面。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人,也从没有独立生活过,直到来了加国。
然后发现,有生俱来的独立细胞瞬间苏醒,几乎可以万事不求人,独立自强到令自己刮目相看。
其实是环境使然,因为我也求不到人,举目无亲,求人不如求己。
一个人带着女儿东奔西走,上下求索,差不多半年的时间,生活才算安定下来。
有幸结识了几位华人朋友,圣诞节前第一次聚餐,说起各自的安居经历,无不感叹,加国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堪堪把在座的娇娇女都变成了女汉子。
主人是一位大我两岁的姐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最是热情好客,令人宾至如归。
席间说起各自的圣诞计划,我打算带女儿去夏威夷度假。
话音刚落,便有两个声音相继表示可以负责我的机场接送。
我和这里的许多老外一样,早在订机票的同时就租好了机场的昼夜停车,自驾往返机场。
于是婉言谢绝了朋友的好意。
“下次不许再这样了啊!知道你是不想给人添麻烦,但你知不知道我们就是喜欢被麻烦呀?”主人心直口快地埋怨道。
“我是早上七点的航班,五点半就得值机,四点半出发,若是让你们送的话,岂不是要跟我一样倒时差了,如果是中午的航班,我就不客气了。
”
“任何时侯都不需要客气。
朋友是用来干什么的?朋友就是用来相互亏欠的。
因为把你当朋友,所以我有求于你的时侯才不会犹豫,反之你有需要的时侯,也理所当然地来求我办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一次次的相互亏欠互还人情的过程中日渐亲厚的。
我巴不得你麻烦我,这样下次我麻烦你的时侯就理直气壮了,否则你从不求我,我怎么好意思去求你,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我把这当作了一堂宝贵的人情世故课。
简单朴实的道理,却蕴含着与人交往的大智慧。
怪不得她周围有这么多的朋友,我很羡慕她为人处事的通透。
从那以后,我学会以另一种方式与人相交,大方索取,大方回报,有欠有还,交情不断。
有位家长临时有事找人代班去图书馆做义工,我正好有时间,立刻响应。
之前我们只是恰好在同一个家长群里的点头之交,见面连话都没说过两句。
事后,她主动表示有机会一定要替我一次班,我欣然接受,你来我往的便成了朋友,更是将相互代班发扬成了传统。
邻居外出期间托我帮他浇花剪草送收垃圾桶,我爽快地同意,等我回国时,也毫不犹豫地请他为我服务。
有一天我不在家,监控摄像头通过手机提示我的院门被风刮开了,摇摇晃晃,还没来得及通知朋友帮我去看一眼,就见邻居走进了画面,拿着工具帮我把松掉的门拴修好,关门离去。
我又欠了他一次,没关系,下次包饺子时给他多煮一份。
女儿的玩伴度假回来带给我们一罐锡兰红茶,等到春天,我从国内给她捎回明前龙井。
她妈妈种的蓝莓大丰收,送给我一盆,我吃不了做成了蓝莓酱,又给她送回去一瓶。
下一次,她干脆叫我去她家,品茶煮蓝莓酱。
几年下来,我不再是当初那个独在异乡求助无门的女汉子,如今女汉子仍在,却是同在异乡,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朋友是用来相互亏欠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