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缉毒侦查员卧底的故事

合集下载

缉毒警察是最可爱的人作文

缉毒警察是最可爱的人作文

缉毒警察是最可爱的人作文每个人都有自己欣赏的人,有的人欣赏吃苦耐劳的清洁工、有的人欣赏诲人不倦的老师、有的人欣赏救死扶伤的医生,而我最欣赏的是舍身忘死的缉毒警察。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关于缉毒警察以身犯险毒枭当卧底的视频。

有一个故事,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里面讲的是:两个毒贩正在做毒品交易,卧底把一个定位器放在了装有毒品的袋子里,不料被毒贩发现了。

毒贩就把卧底的手绑了起来,并把他泡在装满冰块的水桶里,用棍子狠狠地打他,直到毒贩打累了才停手。

虽然卧底已是伤痕累累,但仍心系着那包毒品,趁毒贩休息之际找准时机,把看门的两个小毒贩打晕,可当他跑出去的时候,还是惊动了其他的毒贩们。

这时,一大群毒贩有的拿着刀,有的拿着棍,有的拿着枪向他追来,而卧底则是赤手空拳。

他就拿着那包毒品往楼顶跑,可不幸被一个毒贩用枪打中了。

这时,幸好大批警察赶到,制服了那些毒贩。

当警察去拿卧底手中的毒品时,他抓的紧紧地不肯松手,直到警察说:“我们是警察。

”他才慢慢松开了手。

缉毒警察是那么的勇敢!他们放下亲人、朋友去到毒贩的老巢做卧底,一旦被毒贩发现就会受尽各种折磨,毒贩往往不会第一时间把他们杀掉,而是让他们尝尽各种苦头,慢慢地将他们折磨至死。

毒品是危害社会的毒瘤,危害了多少人的生命,毁了多少个家庭。

在我们看不见的背后,有无数的缉毒警察们,为了抓住贩毒的毒贩们,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正是有了这些缉毒警察,义无反顾地冲在缉毒前线,保护着千万人的安康,捍卫着祖国的尊严。

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因此,我的理想更加坚定了,我要做一名英勇的缉毒警察,做时代的最美逆行者,做人民心中的英雄。

缉毒铁警600天生死卧底

缉毒铁警600天生死卧底

缉毒铁警600天生死卧底缉毒铁警600天生死卧底号称世界毒界“长青树”的大毒枭,欲在中国北部边陲建造制毒工厂,向周边国家建立贩毒通道。

为了将制毒集团一网打尽,一名铁道刑警乔装打入集团内部,生死“卧底”600天,沥心尝胆险象环生,经历了多次生死劫难的考验。

今年3、4月间,龙江地、铁、边多警种参战,成功摧毁了跨国制贩毒集团。

广东毒枭北上建厂铁警“阿举”奉命卧底2003年7月7日,黑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侦察员获悉:有一伙广东人,准备在绥芬河市建一个CD光盘厂,正在通过一个叫王忠的人寻找合作伙伴。

经进一步了解得知,广东人准备生产毒品摇头丸。

对于缉毒工作来说,这可是个重磅线索。

禁毒总队长崔存德亲自率副总队长刘举天和有关科长、侦察员秘赴绥芬河,召开紧急会议。

分析认为,如果按线索顺线追下去,很可能挖出一个重大毒品犯罪团伙。

最后决定,从基层公安机关选调一名政治可靠、实战应变能力强的优秀缉毒侦查员充当“卧底”,结交这伙广东人,打入内部。

8月14日,卧底的合适人选“阿举”被选定。

阿举(化名)是哈尔滨铁路公安系统的一名老刑警,来自边远小站。

在他被选定前,局长高涌泉三次秘密会见,对其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了反复测算,在认定其能够胜任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后,才向他交待了实际任务内容。

阿举当即表示:请组织放心,我是一名老警察了,经历过很多考验。

这次让我担当重任,是对我的信任。

我感到荣幸。

我一定不辱使命,带着胜利平安回来。

随后,阿举交出了全部心爱的警用物品,“离开”了警察队伍,摇身变成了“阿举”,这是一个恶名昭著的“社会人”。

阿举被领导送到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禁毒总队特地举行一个高度机密的欢迎仪式,对这位勇担重任的缉毒警察表达敬意。

会上,总队领导向阿举具体交代了任务:在打入内部后,设法掌握这伙人的来龙去脉和真实来意,如果是生产冰毒,可放长线,钓大鱼,一网打尽。

同时要求负责策应他工作的有关部门和人员积极主动配合阿举的卧底行动,确保其完成任务和人身的绝对安全。

缉毒警察卧底事迹材料

缉毒警察卧底事迹材料

缉毒警察卧底事迹材料
《缉毒警察卧底事迹》
一名缉毒警察卧底,在犯罪分子中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较量,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无畏无惧地执行公务。

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展现出了缉毒警察的英勇和不屈精神。

在某次卧底行动中,一名缉毒警察深入毒品交易现场,与犯罪团伙进行交易。

面对恶劣的环境和紧张的局势,他始终保持冷静,成功获取了大量有力证据,为扫除毒品犯罪提供了重要线索。

他的勇气和智慧得到了部门的表彰和赞扬。

在另一次行动中,一名缉毒警察化身成毒贩的同伙,深入犯罪组织内部,与犯罪分子共进晚餐,接触毒品交易。

他深藏功与名,成功获取了关键情报,打击了犯罪团伙的实力,为社会的安宁作出了巨大贡献。

缉毒警察卧底事迹层出不穷,他们用汗水和生命书写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故事。

他们的工作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坚定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他们在无数次卧底行动中,深入犯罪团伙内部,不畏危险,不惧困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执法必严、公正廉洁”的警察使命和担当。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拼搏,谱写了缉毒警察的壮丽篇章,守护了人民的平安和幸福。

让我们向这些英雄警察致敬,向他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愿。

缉毒警牺牲事例素材

缉毒警牺牲事例素材

缉毒警牺牲事例素材
缉毒警察是为了打击毒品犯罪和保护社会安全而奋斗的勇敢人士。

以下是一些缉毒警牺牲的事例素材:
1. 2018年,中国福建省厦门市警察李某,在执行一次缉毒任务时遭到贩毒团伙的袭击,不幸遇难。

他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展现了他对职责和使命的忠诚。

2. 2017年,某国一名无名的缉毒警在一次携带大量毒品被捕的嫌疑人逃跑时勇救了一名无辜市民的生命,但自己却不幸牺牲。

他的英勇行为使社会公众意识到了缉毒警的责任和危险,并引起了对他们的尊敬和敬意。

3. 2016年,美国纽约市一名缉毒警察亲自深入贩毒团伙之间进行卧底调查,并成功摧毁了一起大型贩毒网络,但在行动中不幸被对方发现并杀害。

他的牺牲揭示了毒品犯罪的残酷和警察的无畏精神。

这些事例不仅反映了缉毒警的英勇行为,也说明了缉毒工作的危险性。

这些牺牲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也提醒我们应该重视缉毒警的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保护和支持。

云南缉毒警察作文素材事例

云南缉毒警察作文素材事例

云南缉毒警察作文素材事例
一直以为毒品离我的生活很遥远,但是周末看了电影《湄公河行动》之后,我才真正感受到毒品的危害。

《湄公河行动》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事件:XXX年XX月XX日上午,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水域遭到袭击,XX名船员全部遇难。

消息传来,公安部成立了“XXX”专案组,经过XX个月跨国追捕,终于将罪犯绳之以法。

在电影中,我看到了缉毒警察的勇敢和坚韧!在中国船员被害之后,全世界都以为他们是偷运毒品被杀,为了还死者一个清白,中国公安部派出了以高刚为队长的缉毒精英前往金三角查明真相。

他们在陌生的国度里,在条件恶劣的雨林中,在不被承认身份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与敌人斗智斗勇,终于胜利完成了任务。

其中一个叫“方新武”的警察叔叔让我非常佩服,他在缅甸卧底十年,时时刻刻都活在敌人的视线中,随时随地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中国缉毒警察的责任,在他的帮助下,高刚他们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每一个缉毒警察叔叔都在用他们的生命和毒贩作斗争,我们应该向这些英雄的缉毒警察致敬!
影片中那只叫“啸天”的警犬特别令人感动,它一次又一次的协助警察叔叔顺利完成任务,最后为了帮助警察叔叔打通前进的道路,英勇地牺牲了!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向英雄的缉毒犬致敬!
中国缉毒警察们,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为中国公民洗清了冤屈,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感谢缉毒警察们,感谢那些时时刻刻维护着我们
国土安全和人民安全的叔叔阿姨们,因为他们,才有我们安宁的生活!向英雄的缉毒警察致敬!向伟大的祖国致敬!。

缉毒英雄故事

缉毒英雄故事

缉毒英雄故事
1998年,大学毕业的熊飞被分配到市公安局禁毒处,开始了缉毒生涯。

不久,队里侦办一起大毒案,决定派熊飞扮成买主引毒贩上钩。

第一次做“卧底”,熊飞很兴奋,但更多的是忐忑,担心自己稍有差池,会让全队工作前功尽弃。

来到约定地点,两个“马仔”领着熊飞去看“货”。

刚开始,熊飞还能感觉到自己身后的队友。

但“马仔”们左穿右拐几十分钟后,熊飞发现外围接应的队友已经“掉线”了。

熊飞克制住内心的紧张,心想:只能靠自己“临场发挥”了。

终于,在一个街道角落,熊飞见到了“发货”老板。

“货不在手上,你给了钱,我马上去取货!”老板一副不屑的口气,一看就知道是个“老滑头”。

“好个狡猾的毒贩!”熊飞心里暗暗着急,队里只给了他2000元钱,根本就不够货款。

“不是说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吗?第一次打交道,你就这样欺负兄弟?”熊飞故作气愤,同时观察着对方的神态。

他发现,狡猾的“老板”还是很在乎他这笔生意。

熊飞心里有底了,便大胆提出:先交2000元定金,货到再付余款;但前提是,两名“马仔”留下。

对方一听熊飞语气老到,打消了顾虑。

“老板”走后,熊飞向两名“马仔”套近乎,并假装给自己的“老
板”打电话汇报情况,实际上是在给队里打电话报告方位。

没多久,“老板”带着毒品回来了,熊飞给队友发出信号。

队友们前后包抄,人赃俱获。

缉毒警察灰人简短素材

缉毒警察灰人简短素材

缉毒警察灰人简短素材
1、张德超,保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迄今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四次每枚奖章,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每张证书,都是一个缉毒警察的执着。

但这些荣誉至今却只能悄悄沉睡在他的办公室抽屉里。

从不敢带回家,缉毒26年没怕过谁的张德超,面对家人的担忧和牵挂,却用了“不敢”这个词。

2、蒋春华,曲靖市罗平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教诲员。

他曾在高速公路上与战友驾车夹击毒贩,不顾毒贩车辆的屡次撞击,上演生死时速最终将对方逼停并抓获。

3、郑兴浩,临沧市云县公安局警务站站长。

他最喜欢瞎琢磨,根据多年查缉经历,他探究出定人、定线、定时、定责的四定工作机制和查身份觅线索、查眼神窥心理、查物品找疑点、查地域听口音、查举止寻破绽、查外表辨特征的六查工作法,并借此破获了多起毒品案件。

4、吴凯,普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毒品案件侦查一大队副大队长。

他第一次办案就靠一串钥匙判明车型、找到车辆,缴获了1800多万元毒资。

缉毒2021年21年来,他每年有200余天往返于边境线,共参与侦破毒品案件260余起,缴获毒品5000余公斤。

5、田文林,大理州永平县公安局禁毒大队长。

他是缉毒数据分析师,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毒贩和作案车辆,炼就了一双在车水马龙中识别毒魔的火眼金睛。

“我是卧底!”

“我是卧底!”

“我是卧底!”作者:董成瑜来源:《海外星云》2012年第10期我们在各种电影里可以看到“卧底警察”,尤其《无间道》更是将警察卧底发挥到想象的极致。

台湾最有名的真实事件之一,是1997年警察陈丰盛假扮毒贩,成功击破走私贩毒集团。

后来他虽然付出了代价,但也得到肯定。

事件后,他考取警官,如今是台北市大同分局建成派出所所长。

1997年,台北市警局保安大队第二中队小队长陈丰盛,在缉毒过程中,逮捕一名走私贩毒集团成员,此人愿担任内线,引介陈丰盛打入集团。

陈丰盛便以“大药头”(大毒贩)的身份,南下结识集团首脑,一个多月后,破获100多公斤安非他明并破解此集团。

陈丰盛与当时指挥缉毒的检察官刘承武合作,在此案前后一连破获多件毒品案及由此衍生的窃盗、抢劫、枪支、贩卖人口案,但同年12月,陈丰盛却遭网民反咬他提供毒品与赃车给网民,陈丰盛被依渎职罪收押禁见,震惊社会,在各界声援下,28天后方得交保。

此案一审无罪,二审被判监禁10月,2002年判决无罪。

他也因此成为台湾目前为止最有名的“卧底警察”。

钟馗相犯人吓傻建成派出所所长陈丰盛的长相,曾为他带来意想不到的际遇。

小事像是辖区里的父母会带小孩来拜访他,他只要正色对小孩讲几句话,父母就能收到比打骂更好的效果。

他自己的侄子小时候若不吃饭,母亲来电求救,他要小孩乖乖吃饭,挂上电话后,小孩便自动自发吃饭了。

有次抓到犯人,犯人死盯着他,他问其姓名,对方半天不说话,再问,犯人结结巴巴说:“我、我,我忘记了!”一旁的警察都笑翻了,因为犯人是看到他吓得忘了自己名字。

从前当刑警时不必穿制服,陈丰盛常留着落腮胡,加上长得像钟馗(另一说是达摩),虽然不至于所到之处风行草偃,但常能收吓阻之效。

“卧底事件”过后15年,如今53岁的他,坐在派出所所长办公室里,刮去了胡子,隐藏了眼神,额上的皱纹刻深了些,人们见到他,如果自己没做坏事,而他又正好在笑,甚至会觉得他慈眉善目。

讲到1997年的那次“卧底”,他说:“台湾没有卧底这个名称,充其量只能说是伪装。

中国禁毒英雄人物故事

中国禁毒英雄人物故事

中国禁毒英雄人物故事
在中国禁毒事业中,有着许许多多无名英雄,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为保护社会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

其中有一位令人敬佩的禁毒英雄人物,他就是刘警官。

刘警官是一位从事禁毒工作多年的资深警官,他坚信禁毒事业的重要性,始终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他为了更好地了解毒品的情况和犯罪网络,经常深入一线调查,和卧底警员一起收集情报,并亲自参与行动。

这种勇于承担风险的精神,使他成为许多年轻警员的榜样。

刘警官在一次禁毒行动中,发现了一个毒贩团伙的隐秘窝点。

为了彻底摧毁这个团伙,他决定亲自深入敌营。

在卧底的身份下,刘警官深入了毒贩团伙,并成功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通过艰苦的调查和侦破工作,他终于揭露了这个团伙的庞大交易网络,成功摧毁了他们的产业链条,挫败了他们的犯罪计划。

然而,这一行动并不是没有风险的。

在刺杀行动中,刘警官不慎受伤,但他的坚强意志使他毫不退缩。

在医院的床榻上,他仍然思考着禁毒工作的发展。

他坚信,只有通过教育、预防、打击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对,才能更好地保护社会安全。

凭借着他的智慧和勇气,刘警官创造了很多亮点在禁毒工作积极推动了反毒斗争。

他的事迹激励着全国各地的禁毒工作者,他也因此荣获了一系列荣誉奖项,成为了中国禁毒事业的杰出代表。

刘警官的故事是中国禁毒英雄人物的一个缩影。

他们是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责任心,保护着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他们的奉献值得我们永远的铭记和尊敬。

缉毒神探冯景华:看我七十二变

缉毒神探冯景华:看我七十二变

COVER STORY封面故事缉毒神探冯景华:看我七十二变冯sir的故事只是所有缉毒警的一个缩影。

他们每个人都是善于七十二变的孙悟空,面对毒贩时机敏、果敢;面对亲人和同事时细心、柔软文|方圆记者 张羽 蒋佳伽 通讯员 吴伟东 孟广军在采访一个月后,我果真已经忘了冯景华的样貌。

相对深刻的记忆是,冒着大雨采访的那个夜晚,当我问他有哪些因素令他成为一名优秀的缉毒警时,冯景华的回答之一是长着一张“大众脸”,这样起码有助于保证他的安全,特别是卧底过程中不易被记住,也不易引起毒贩警觉。

冯景华现任职于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禁毒大队。

从警十七年来,冯景华赢得了同事们的信任,被大家称为“七十二变齐天大圣”。

“别人是吸毒有瘾,我是缉毒有瘾”1999年从警以来,冯景华大多数时候都在跟毒品犯罪打交道。

“乔装侦查八十余次、捣毁毒贩窝点一百多个、破案逾千起”三组数据简单概括了他的警察生涯。

“别人是吸毒有瘾,我是缉毒有瘾”冯景华这么总结。

刚入警队,冯景华拜深圳缉毒圈里赫赫有名的“魁叔”为师,通过“魁叔”的言传身教,开始学习案件侦破技巧。

2002年左右,警方接到举报:一名毒贩手里有四五百克的海洛因急于出手却找不到买家。

海洛因属于毒品中比较“高级”、上瘾强烈迅速的一种,四五百克是比较大额的毒品交易。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贩卖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即冰毒)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但类似的案件,只有人赃并获,才能有充足证据将毒贩绳之以法。

这种情况下,乔装侦查成为“人赃并获”的最佳侦查策略。

父亲是南极科考队员,冯景华的血液里也充满了冒险基因,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主动请缨乔装成海洛因买家与对方接触,开始了第一次深入虎穴。

“当时的心情是既紧张,又兴奋。

虽然清楚是猫抓老鼠、正定胜邪,但在侦查过程中还是很紧张。

不过这种心态也不需特别掩盖,就是真正的毒贩面对大量毒品、现金,也会紧张得发抖,紧张才是正常状态。

缉毒卧底作文素材

缉毒卧底作文素材

缉毒卧底作文素材
明正彬:卧底缉毒刀尖跳舞(2017年度)---- 39岁的明正彬生于中缅边境的普通农家,从小的志向就是长大了当兵打仗。

在从云南省警察学校毕业四年后调入龙陵公安局缉毒队,从此开始了他的缉毒传奇生涯。

弹指一挥20年,明正彬只身打入毒贩内部90余次,亲自侦破及指挥侦破案件1000余起,抓获贩毒嫌疑人2017余人,缴获的毒品连3吨的卡车都拉不完,各种毒资及赃物折款达4000多万元。

警界保尔——孙炎明(2017年度)----孙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看守所任监管。

从警28年来,孙炎明同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

2017年被查出患脑癌,6年来三次作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

但是他始终保持快乐向上的心态,与病魔抗争,并坚持战斗在公安基层一线。

“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工作,监所安全我才心安。

”孙炎明说。

9年来,孙炎明分管和协管的监室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他分管的两个监室在所里保持着两个最好:在押人员秩序最好,教育改造效果最好。

2017年,孙炎明所在的看守所住进一位死刑犯,情绪暴躁,屡次闹事。

孙炎明仔细问案情、看卷宗,主动要求将叶某调到自己负责管理的监室。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工作,犯人平复下来,并认识到自己的罪行。

被执行死刑的那天,犯人要求见孙炎明最后一面。

他说:“孙管教,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

谢谢你,你的恩情来生再报。

”。

知乎缉毒警故事[001]

知乎缉毒警故事[001]

知乎缉毒警故事在知乎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类有趣的故事和分享,而其中缉毒警故事的讨论更是引人瞩目。

缉毒警是执法人员中的精英,他们为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全,长年累月地奋战在打击毒品犯罪的第一线。

他们的经历不仅充满了刺激与危险,更凸显了他们的专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责任担当。

在我阅读的众多缉毒警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李警官的缉毒警身世特殊,却坚定地选择了成为缉毒警。

据了解,李警官的父亲曾因贩毒罪被判刑,这一事件对他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改变自己人生的轨迹,他选择了投身到打击毒品犯罪的行列中。

这种自我超越和责任担当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李警官担任缉毒警的第一个任务是卧底潜入一个毒贩团伙。

他在潜伏期间面临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果断。

通过准确的情报分析和缜密的计划安排,他成功地获得了贩毒团伙的信任,最终成功地将贩毒团伙一网打尽。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成功的卧底行动需要相当高的执行力和坚定不移的决心。

除了卧底行动,缉毒警还需要处理许多不同类型的案件。

他们必须具备熟练的调查技巧和科学的侦查方法。

在一起跨国贩毒案件中,缉毒警通过跨境协作成功地打掉了一个庞大的毒品犯罪网络。

这暗示了缉毒警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本国法律法规相关知识,还需要了解国际反毒事务的最新动态。

在缉毒警的工作中,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缉毒警需要与其他执法部门、国际组织和信息机构共同合作,形成多方联动的打击格局。

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和优势,才能更加有效地打击毒品犯罪活动。

因此,缉毒警的工作态度和沟通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缉毒警的工作繁重且危险,需要他们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在一次突查行动中,李警官和同事们破门而入,成功抓获了几名毒贩。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武装抵抗。

他们凭借冷静的头脑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成功地控制了局势,没有发生任何人员伤亡。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缉毒警需要具备高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危险情况的能力。

吴光林的事迹给我的启发

吴光林的事迹给我的启发

缉毒英雄吴光林英勇牺牲了,追访英雄的事迹,追寻英雄的足迹,我们无数次地被感动着,被震撼着———英雄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在一个英雄的背后,还有着一个英雄的群体!吴光林和他的战友们,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半句遗言张学强,原临沧市禁毒支队副队长。

2000年10月8日,获悉有毒贩要经过,他带领几个民警埋伏在毒贩必经的小路旁。

不料,狡猾的毒贩很警惕,试探性地朝他们藏身的地方扔出一颗手榴弹。

张学强的左手当即被炸伤,鲜血喷涌,几个民警也不同程度地受伤。

他带伤坚持战斗,终于抓获了这伙毒贩,缴获毒品10多公斤。

到了医院,张学强坚持要求医生先给其他受伤民警做手术。

最后医生却发现,他才是那个伤势最重的。

手术做了,身体中还残留着一块弹片,加上休养不够,张学强的多处伤口长期不能愈合。

可是为了办案,他仍然和大家一起加班加点,早出晚归。

2001年3月8日,由于旧伤复发,甚至来不及抢救,张学强倒在侦破一起特大贩毒案工作现场。

临终前,他只说了半句话:“对不起……”一颗子弹张建华,多次与吴光林搭档,出生入死。

面对采访,话很少。

然而,就是他,在一次和武装毒贩发生的战斗中,他和另一名战友一起,挡住了一群武装毒贩的猖狂进攻。

那次事件发生在澜沧江上的青龙桥。

接到有毒贩可能经过的情报,张建华奉命和另一名民警在桥头北岸堵卡设伏。

毒贩只要过了桥,就再没有天然屏障能抵挡他们进入内地。

可惜他们遇到了张建华。

毒贩们一次次试图冲过来。

子弹越来越少,危险越来越大,而援兵还不知何时到达。

为了不让这群毒贩过去,不让无数人因此受害,他们只能顶,能顶多久是多久。

由于探不清北岸的虚实,毒贩们终于被震慑住了,选择了撤退。

而这时,张建华的冲锋枪里,仅仅只剩下了一颗子弹。

唯一的一颗手榴弹已经拴在了桥头,准备随时与毒贩同归于尽!吴光林的事迹给我的启发明正彬,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因为禁毒得力,在得到战友们敬佩的同时,也得罪了境内外的毒贩。

趁明正彬不在家的空当,毒贩雇佣6个人到明正彬的老家,想绑架他的小孩。

韦一新 “缉毒神探”挥剑斩毒瘤

韦一新 “缉毒神探”挥剑斩毒瘤

韦一新“缉毒神探”挥剑斩毒瘤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5年第11期因为热爱,他从一名汽训排驾驶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缉毒英雄;他可以将生死度外,挥舞手中的利剑斩除人间毒瘤;他用赤诚执着默默践行着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的使命与担当文史明南海之滨,椰树婆娑。

在被誉为"阳光东海岸上明珠"的海南重点旅游城市文昌市,我们见到海南边防总队文昌边防支队支队长韦一新,个头不高,却精神抖擞,眼光犀利,显得稳重干练,似乎天生就是做缉毒警察的料。

韦一新,这个名字在海南缉毒战线上可谓无人不知晓,也无不让贩毒分子胆战心惊。

他入伍时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受过军警院校的正规培训,但凭着对工作的执着热爱,凭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凭着自己的勤学苦练,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缉毒英雄。

有人说,和平年代离死亡最近的职业是缉毒,缉毒民警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

为了堵毒源、截毒流,韦一新和他的战友们并肩作战,冲锋在前,长期战斗在缉毒第一线,与毒贩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毒品阻击战。

崭露头角:他主动揽下人见人厌的“烂摊子”19 7 0 年,韦一新出生在浙江东阳,这里历来就有经商的传统。

然而,从小就向往军人梦的韦一新,19 9 0年高中毕业后毅然选择报名从军,如愿入伍来到武警广东总队,随后成为汽训排一名驾驶员。

那时候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后来竟会与毒贩、毒品结下“不解之缘”,还会成为赫赫有名的英雄。

1994年,韦一新调入到海口边防支队新埠边防派出所,1998年10月,韦一新因表现突出提干,培训结束后又被分配新埠边防派出所工作,主要负责辖区治安情况最为复杂的新埠居委会责任区。

这里原本是一个毒品泛滥、治安问题严重的管区,全区共有130多名吸毒人员,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

平时,吸毒青年在村里聚众吸毒、寻衅滋事,轻则偷鸡摸狗、敲诈勒索,重则入室盗窃、持刀抢劫,搅得鸡犬不宁。

对于这样案件频发、民愤很大的“重灾区”,派出所民警避之尤恐不及,韦一新主动揽下了这个“烂摊子”。

感动中国明正彬人物故事简介

感动中国明正彬人物故事简介

感动中国明正彬人物故事简介明正彬人物故事假冒买家联络毒贩1990年5月5日,刚刚调入缉毒队不久,年仅24岁的明正彬就因出色的表现被任命为缉毒队副队长。

次月,明正彬首次接受了打入毒贩内部的任务。

当时,缅甸毒枭黑勐龙的四名毒贩将一批毒品走私入境后,藏匿在龙陵与潞西交界处的山林中,之后便到龙陵县城寻找买主。

通过中间人的介绍,明正彬与毒贩接上了头。

起初,毒贩只是与他一起吃饭、喝酒,闭口不谈“生意”,实际上,明正彬心里很清楚,对方是在考察他的身份。

但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他很快便取得了毒贩的信任。

“货”有6000多克,双方谈好价钱后,约定在龙陵县城内他们经常一起吃饭的那家饭店交接。

龙陵县城不大,那时县城里像样的饭店就那么几家,很容易碰到熟人。

明正彬当时最担心的也正是碰到熟人而暴露身份。

可怕什么却偏偏来什么,有好几次吃饭的时候,明正彬在省公安专科学校时的同学也走进了同一家饭店,他们跟明正彬点头示意时,明正彬只能装作没看见,心里一边想着同学可千万别坏了自己的事,一边还担心同学会不会对他有误解。

就在对方认定他是一个真正的大老板而决定把“货”卖给他时,双方又在那家饭店里见了面。

那天,明正彬按照约定来到饭店的门口正要往里走,龙陵县公安局的一名警察也正好经过饭店,他上前用手拍了拍明正彬的肩膀,好像很熟悉的样子。

明正彬想躲已经来不及了。

那伙毒贩正在里面喝茶,隔着玻璃看见了这一幕后,几个毒贩的眼睛立刻睁得大大的。

后来,明正彬对那几个毒贩解释说,那警察是自己在公安局发展的“关系”,他故作诡秘地说:“要没有点‘内线’,谁敢做这样的‘生意’?”听他这么解释,想到一段时间以来的考察,毒贩们对明正彬深信不疑。

就在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时,他们被一伙便衣警察围在了当中,便衣警察们给明正彬也戴上了手铐。

或许,毒贩们到死也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明正彬一手导演的。

子夜时分接头毒贩1993年7月,这次明正彬的身份是“巍山老板”。

经过一番周旋后,他和对方约定在怒江边的一片甘蔗林里见面,时间定在子夜时分。

缉毒警察作文素材开头

缉毒警察作文素材开头

缉毒警察作文素材开头开头可以这样写:缉毒警察明正彬坐在那里,不紧不慢地说着自己的故事,那份从容镇静让人觉得踏实。

化身卧底,刀光创影,血命惊魂,而后把歹徒娟绢拿归案。

经过港台警匪片多年的熏染,人们已经能够背出其中的情节,只是不知道现实中明正林和他的战友们同样演着"无间道",而且比电影更加精彩。

39岁的明正彬生于中缅边境的普通农家,从小的志向就是长大了当兵打仗。

中学毕业时,父母念及安全坚决不让他报考警校,他是背着父母走了后门才走上警察岗位的。

1990 年,明正彬从云南省警察学校毕业四年后调入龙陵公安局缉毒队,从此开始了他的缉毒传奇生涯。

弹指一挥20年,明正彬只身打入毒贩内部90余次,亲自侦破及指挥侦破案件1000余起,抓获贩毒嫌疑人2000余人,缴获的毒品连3吨的卡车都拉不完,各种毒资及赃物折款达4000多万元。

对于被破了财路、毁了前途的境外毒枭而言,明正彬简直是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

一个境外毒枭曾花500万元买他的人头,几次下手未果后,又盯上了他的家人。

1999年,毒枭出资10万元绑架他的儿子,用以交换被抓获的毒贩,几次绑架失败后,气急败坏的夕徒,用自制汽油炸E弹单炸了明正彬的家,所幸扑救及时,才未造成恶果.而家里出事的这一天,明正彬还正在外地办案。

过了四五天,明正彬回到家,儿子正在床上熟睡。

"我一直就坐在床沿,盯着儿子看。

特别是等儿子醒过来叫爸爸的时候,心里边更是感觉很愧疚,对不起一家老小。

"有人把绳毒警察比喻为在刀尖上舞蹈的职业/,明林则认为,"惩恶扬善,还社会—个洁净的天地,是警察的责任。

每当看到田坝上劳作的群众,看到村舍小屋飘起的袅袅炊烟,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缉毒侦查员卧底的故事卧底前,他是黑龙江省公安战线一个有着17年警龄的优秀刑警;卧底后,他是一个“刑满释放人员”,一个制贩毒团伙的“骨干”。

为抓获号称位列世界前十名的毒枭和毒品药剂师,切断一条国际贩毒通道,他化名“阿举”深入毒穴,度过了难眠的600个日夜。

根据“阿举”提供的准确线索,黑龙江省公安禁毒部门在公安部禁毒局指挥协调,以及广西、广东等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成功破获这起特大制贩毒案件。

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阿举"至今仍是一位无名英雄。

日前,他讲述了惊心动魄的卧底经历。

临危受命对于卧底,以前我也只是通过看一些像《林海雪原》、《敌营十八年》和《无间道》这样的影视作品,才有所了解。

做梦也没有想过,我这辈子也会做一回卧底。

2003年8月14日,我被叫到单位,领导只告诉我省公安厅要抽我参与侦破一个大案,到了省厅才知道,这次是要派我打入一个制造贩卖毒品的犯罪团伙做卧底。

我交出了身上的所有物品,就连打火机都换成组织上准备好的、饭店常用的那种打火机。

回头望望就要与我告别的警服,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酸楚。

案件的起因是黑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获取的一个情报:有一伙广东人正在绥芬河市寻找“合作伙伴”,名义上是要建厂生产VCD,实际却要生产摇头丸。

我清楚,打入这样的犯罪团伙无异于深入虎穴,随时都可能掉脑袋。

但我更清楚,在全省近6万名警察中选我一个,是组织对我的极大信任,承担这么光荣的任务,就是牺牲了,也值!从此,我变成了“阿举”——大庆市“黑道”上的一个马仔,刚刚刑满释放。

趁毒贩在绥芬河寻找合作伙伴的机会,我打进了犯罪团伙。

初战告捷8月17日,我得到了可靠信息,这伙广东人果然要生产毒品,然后从绥芬河开辟一条国际贩毒通道,取道俄罗斯,向日本和韩国走私毒品。

因案情重大,这起案件被公安部禁毒局列为督办案件,由黑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成立专案组,案件代号“8.17”。

8月23日,团伙成员唐显明(男,广西南宁人)来到绥芬河。

我想尽一切办法取得了他的信任,他摊开底牌说:“我们‘老板’要做的是‘冰’,走‘偏门’才有大钱赚!”他们要做冰毒!案情更加重大!我用最快的速度将情况反馈到专案组,专案组命令,继续按原方案开展侦查。

于是我对唐显明说:“告诉你们老板,这买卖做了!”2003年8月25日下午,团伙主要成员黄亮儿和他的表弟邱海潮来到绥芬河。

“谈判”很顺利,10天后,黄亮儿运来了制造冰毒的设备和工具。

我摸爬滚打了一个月,在绥芬河通往东宁县老道边的山脚下建起了一个简易厂房。

我了解到,黄亮儿从18岁就偷渡香港,又去了美国、加拿大,开赌场、抢劫、杀人都干过,后来在越南、泰国、缅甸都搞过冰毒,而且从来没有掉过脚,在“道上”很有名。

邱海潮负责制造冰毒,被称为是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毒品药剂师。

这个人狂妄自大,倚仗制毒技术,根本不把一般人放在眼里。

与狼共舞想起来真是后怕,和魔鬼打交道,只要稍有疏忽,就可能命丧黄泉。

有一天深夜,我们到山上的雪地里抛弃废掉的化学原料和容器。

突然,邱海潮的手机响了。

接完电话,邱海潮把唐显明、凌俊雄叫到一边,三个人嘀嘀咕咕了好一阵,还不时朝我这边看。

当时,我作了最坏的打算。

事后才知道,他们只是在研究别的事情,没有怀疑我。

但是那个晚上我整夜没敢合眼,始终关注着隔壁的动静。

黄亮儿对我的“考察”一刻也没停止过。

一次,黄亮儿给我一袋脏衣服让我下楼去洗。

我开车去洗衣店的路上,黄亮儿打来电话说,在某个裤兜内有几张票据,让我收起来。

我一掏,哪有什么票据,是一沓钱!我掐住钱对着光线一看,这沓钱的侧端面已经被划上一条曲线形印痕,从中抽出任何一张都会被发现。

回来时,我把钱往床上重重地一放,说:“黄哥以后要细心些啊!”还有,他们给我倒好的茶水,我渴得嗓子直冒烟也得装做不渴;他们递过来的烟,如果不是一起眼看着买的,即使新打包的也不抽。

因为在一起“合作”,难免和他们在一个房间住。

而一旦住在一起,就意味着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虽然很清醒,却要把呼噜打得很响。

我清楚,虽然力量上是一对一,但对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魔鬼。

而且,我怕自己因为精神高度紧张说出梦话。

还有一次,黄亮儿到我房间。

我便故意借口说上厕所,把手机放到床上。

在厕所里,我将门留一条缝,从镜子里发现黄亮儿正在飞快地查看我手机的内容。

过了一会儿,我从厕所出来说,我那破手机不值几个钱。

我跟我的指挥员是单线联系,我有两个手机卡,其中一个只跟我的指导挥员联系,一个与其他人联系,包括毒贩。

也许是熟能生巧吧,我走在路上两分钟之内就可以把卡换过来。

这张用于联络指挥员的手机卡,我平时放在住的宾馆。

东北宾馆、旅店都有暖气,我在暖气灶后边用锯条或起子抠出一个槽,把手机卡插在里面,但其他人用手摸不到。

我买了一个女同志夹眼眉用的小镊子放在那儿,只有用镊子才能拽出来。

我需要跟他通话的时候就把那个卡拽出来,通完电话我就把卡插槽里了。

但是我从来不在房间和车里跟我的指挥员通话,那样危险系数太大。

我们事先确定了暗号,在我住的宾馆或旅店,我在窗户上放一个兜子。

兜子横放着表示我想跟他见面,但时间都是后半夜。

到半夜的时候我把手机卡换了,只要他给我打来,就证明他在那里等我,我再打车或者是走路过去。

打车得换着打两辆、三辆,或者是干脆就是走一段距离再打车。

有些情况通过电话说不太清,必须得见面说。

但这种情况极少。

只有跟指挥员见面的时候,我才能意识到自己是个警察。

有一种亲切感,久违了的这种感觉。

平时和毒贩们在一起,我连看交警都得低头绕着走,怕被认出来。

渐渐地,被动的就是黄亮儿了。

他甚至担心自己会在最后被我“黑吃黑”。

我便及时打消他的顾虑:“道上的规矩咱不能破,是我的一分不能少;不是我的,一分我也不多要。

”一听这话,黄亮儿重重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果然没有看错人,事成后我再给你几板(一板是100万)!”这期间,邱海潮先后4次试制“冰”都没有成功。

后来知道,是因为当时使用的原料中含有防制毒的化学元素。

邱海潮几人决定带点原料回南方,好好研究研究。

然而,直到2005年初,黄亮儿等人也没有返回绥芬河。

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可让我无法忍受的是,这些毒贩经常指使我干东干西,买这买那,回头之后还训斥我,当时我的心里极不平衡。

因为对方是罪犯,他有什么资格来指使我?虽然为了工作忍了,但是心理真是无法平衡。

英雄气短自从我化名“阿举”,就努力忘掉自己的身份。

不光仅要忘掉自己是一名警察,就连自己的真实姓名都要尽快忘掉。

很显然,单位、家庭更是要忘得一干二净。

我的父母身体都不好。

后来知道,在我卧底期间,父亲住了好几次医院。

大哥对我工作的特点很了解,按照以往的习惯,为了不影响我工作,都不打电话通知我。

有一次,父亲在医院昏迷不醒,后果难以预料。

这时,大哥才急着找我。

但是,家里和单位只知道我正在侦破一个大案,具体案情并不知道,全家人都慌了。

好在父亲没有生命危险,不久,专案组领导通过电话安慰他说:“你的老儿子这次要办的案件很大,要办很长时间。

”老人虽然没有说什么,但眼里闪起了泪花。

身边的亲人全都来了,只差我一个,老人心里的感受可想而知。

我母亲患心脏病多年,在家里,她最担心的就是我。

因为她知道我是刑警,工作中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每当我出去办案,她都会在心里暗暗为我祈祷平安。

但一连这么长时间杳无音信,甚至连个电话都没有,老人的心理承受不了了。

后来,当我胜利归来时,发现母亲已经成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我这个七尺汉子也不禁跪在地上,放声大哭:“妈,儿子对不起您啊!”我有一个女儿,当时正念初一。

女儿一直以有一个当警察的父亲为荣,但自从父亲“失踪”后,从终日愁容的母亲的眼神里,孩子读懂了:爸爸在外面“有人”了,不管我们娘俩了;或者是爸爸在办案时死了,大人不想告诉她。

虽然不说出来,但孩子经常在梦中哭醒,更是让妈妈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在学校,同学们嘲笑她:“有人没有爸爸了,有人的妈妈成了寡妇了。

”后来我回来,女儿只是怔怔地看我,半天叫不上来一声爸爸。

法网恢恢2005年2月25日,黄亮儿派唐显明等人来到绥芬河。

3月3日,黄亮儿带亲自着活动经费和各种化学配剂赶到了绥芬河,全班人马杀回来了。

毒品试制期间,我表现得干劲十足,显得对生产“冰”赚大钱“充满信心”。

眼看试制“冰毒”日趋成功,可黄亮儿却不慎烧伤了脸。

于是,黄亮儿又把邱海潮调到绥芬河。

我心想,这下好,谁也别想跑。

3月下旬,黄亮儿等人又进行新一番试制。

听他们的口气,这回肯定成功。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他们做好了所有的前期工作,只等液体结晶变“冰”了。

3月26日,邱海潮说他要于28日回南方过清明节,顺便带些“冰”样品回去“鉴定”。

我试探性地问黄亮儿等人:“我看那东西还湿乎乎的,能出来‘冰’吗?”黄亮儿说:“‘阿举’你就放心啦,他带不回样品去也是要掉脑袋的。

28日我们一起去机场。

”28日凌晨3点半,我溜进“生产车间”,发现那液体表面已经覆盖了一层结晶体。

我的心跳都加快了:这肯定就是“冰”了!我立即向专案组报告。

专案组命令:“你开车把黄亮儿、邱海潮送到机场,我们在大厅实施抓捕。

”3月28日9时30分,我开车送黄亮儿、邱海潮去牡丹江机场。

我心里想,这一次是和你们这帮人渣的最后一次“合作”了。

车开到机场,黄亮儿、邱海潮和我走进候机大厅。

我一眼就看到,同志们已经等候在那里了。

我借口肚子痛,转身进了卫生间。

侦查员在大厅内把这两人抓获。

绥芬河、广西两个战场同时告捷。

至此,“8.17”案件全面胜利。

此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缴获“冰毒”3.3公斤,液体“冰毒”85.2公斤和大量制毒设备、工具、化学药品,摧毁生产“冰毒”窝点2个。

做了600多天毒贩的“马仔”,重新做回一名警察,真是百感交集,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

但我心里最清晰的念头就是:我对得起这身警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