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2013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和分析生物分子如DNA、RNA和蛋白质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医学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

它的发展给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了重要手段。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杂交、DNA测序、蛋白质电泳等。

这些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通过体外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它利用DNA聚合酶酶和引物,通过多次循环反应,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增出大量目标DNA片段。

PCR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检测、病原体检测、遗传疾病筛查等领域。

核酸杂交是一种通过互补配对原理来检测目标序列的技术。

它利用标记的探针与待测样品中的目标DNA或RNA序列互相结合,通过检测探针的标记物来确定目标序列的存在与否。

核酸杂交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研究、病原体检测、基因定位等领域。

DNA测序是一种确定DNA序列的技术。

它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对DNA 分子进行断裂、扩增和测序,最终确定DNA的碱基序列。

DNA测序技术是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研究基因突变、病因分析等领域的基础。

蛋白质电泳是一种通过电场作用使蛋白质在凝胶中分离的技术。

它根据蛋白质的大小、电荷和结构差异,将混合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成不同的条带,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的分析和检测。

蛋白质电泳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疾病标志物筛查等领域。

除了上述常见的技术,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还包括许多其他方法,如基因芯片技术、原位杂交技术、蛋白质质谱等。

这些技术在不同领域有着特定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思路。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展,也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基因检测中,通过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可以检测人体携带的致病基因,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遗传状况,预防或早期干预遗传性疾病。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进展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进展

3
4 5
8
16 32 64 1,048,576 1,073,741,824
22
5 cycle = 32 Amplicon
6 cycle = 64 Amplicon
6 20 30
7 cycle = 128 Amplicon
荧光PCR原理 – TaqManTM技术
λ
Q
R
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 所以检测不到荧光,此种现象称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18
PCR 循环 第二步–引物与靶序列退火
19 引物与解为单链的DNA上互补序列杂交在一起,称之为退火。55℃左右
PCR 循环 第三步 - 引物延伸
在DNA聚合酶催化作用下,以dNTPs为原料(底物),从引物的3’端A开始, 沿着5’→3’的方向,合成每条模板的互补链,此称引物延伸。72℃左右 20
1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 如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 肿瘤基因和肿瘤标志物表达(mRNA)的检测; 骨髓移植、器官移植供体配型选择; 法医学、动植物学、古人类学、古生物学; 与疾病相关的各种蛋白(细胞因子、酶、激 素、受体)的基因表达的检测; 药物基因组学、耐药基因的检测,等等
4、质谱

利用色、质谱结合PCR技术
6
分子诊断的功能及扩展



病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原分型 病毒载量监测---个体化治疗的依据 疗效及预后标志 其他:病原感染中发生、发展各阶段
7分子诊断的功能及扩展 Nhomakorabea疾病分型及意义
例如:HPV (30/100) 高危---16,18,31,45 低危--- 6,1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医疗小常识科普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医疗小常识科普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医疗小常识科普最近几年,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病原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推动了向新型微生物经验方法的转变。

其在检测微生物上面应用很广泛,而且优势也日益突出,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通过对生物大分子功能、机理和生物合成的研究,达到检测的目的,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今天,将为大家带来一些有关分子生物技术的相关应用介绍,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研究领域中,由于生物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物的认识正逐步向微观层面推进。

对生物体的研究早已由生物体深入到了器官组织上,再到更微小细胞,从微小的细胞结构又深入到了核酸和蛋白的分子水平上来,人们发现可以通过检测分子水平的线性结构将同物种进行横向对比,从而发现同一物种不同个体和不同生理状态的区别。

这就为生物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平台。

分子生物学是一种基本的技术科学。

主要从事RNA、 DNA、蛋白质的结构、功能调节以及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等进行研究,是一种新的微生物检测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使检测对象更加广泛,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优点是什么?近几年,分子生物学已被广泛地用于微生物检测,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受到有关科研单位和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对农业、医药、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微生物检验领域属于一种全新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微生物的检验范围,在对病原菌进行检测的时候,一般会使用到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和核酸探针技术等等,为微生物的检验提供了新的途径,使诊断更加快速、简便和准确。

从而推动生物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生物分子学技术的具体应用1、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是一种在生命科学中被广泛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是由延伸、退火、变性等几个反应构成,利用体外酶促进 DNA片段的生成,经过这些反应的持续循环最终达到对 DNA扩增的目的。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04
优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
05
局限性:成本高、技术要求高、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遗传病诊断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测序技术, 检测遗传病相关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通过基因检测,评估 胎儿遗传病风险,指导优生优育
遗传咨询:根据基因检测结果, 提供遗传病风险评估和预防建议
药物治疗:根据基因检测结果, 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04 跨界合作:与其他领域的技 术相结合,如人工智能、大 数据等,为分子生物学检验 技术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汇报人:xxx
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 通过血液样本检测肿瘤 细胞,提高了肿瘤检测
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 用于基因表达分析、 基因分型等,提高了 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 实现了对单个细胞的基 因表达分析,提高了检
测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 CRISPR/Cas9等基因 编辑技术的出现,为基 因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市场前景与机遇
01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 重视程度的提高,分子生物 学检验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 用将越来越广泛。
02 技术进步:随着分子生物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技术 将更加精准、高效,为市场 带来更多机遇。
03 政策支持:政府对医疗领域 的投入加大,为分子生物学 检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 的政策环境。
生物学与工程学的融合:分子 生物学检验技术需要利用工程 学原理和方法,如微流控芯片、 纳米材料等,进行生物大分子 的检测和分析。
技术瓶颈与难题
技术难度: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涉及 多个学科,技术难度较大
成本问题: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成本 较高,难以普及
检测准确性: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检 测准确性有待提高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病原微生物检测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向分子生物学检测方向转变。

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检测病原微生物,这对于疾病的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PCR、基因芯片、DNA测序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减少了传统检测方法的时间和成本,并且不需要在培养基上进行繁殖。

这样,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避免许多因样品损失、生长较慢或重复测试等原因导致的误诊。

以PCR技术为例,PCR可以扩增特定的DNA片段,实现对微生物的检测。

PCR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最低检出量可以达到基因组中存在的个别基因。

在临床上,PCR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各种感染疾病的诊断,如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呼吸道感染等等。

而对于一些特定的病原体,一般会采用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检测。

例如,对于流感病毒,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与其外壳蛋白HA基因序列相对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出的目标DNA片段可以被证实为和流感病毒有关。

同时,PCR技术也适用于其他一些微小的微生物,例如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PCR技术一般需要提取样品中的DNA,将其与引物混合后进行PCR扩增。

这种方法已经成为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标准方法。

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方法可以用来检测病原微生物。

基因芯片技术,也叫微阵列技术,是依据DNA杂交技术原理实现的。

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数万个基因,可以帮助快速检测多个病原菌。

通过与数据库中的基因序列比对,可以得到病原体是否存在和数量的信息。

而DNA测序技术,则是一种将DNA序列化并逐一测试的技术,可以将DNA与基因组进行比对,确定微生物的特异性。

DNA测序技术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高通量等特点,可以帮助扩大微生物检测的范围。

总的来说,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在医学领域大有用处,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向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2013年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口蹄疫病毒VP1蛋白的表达姓名:学号:班级成绩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从口蹄疫病毒核酸的提取、分离、纯化、鉴定等实验技术入手,通过DNA技术、RNA技术和蛋白技术实验技术的应用,训练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试验方法和操作技能,进一步巩固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从而为毕业论文选题和开展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项目奠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与器材1、病毒样品:口蹄疫病毒强毒株和阳性口蹄疫冰帝VP1重组质粒2、仪器设备:凝胶图像分析系统、PCR仪、恒温水浴锅、培养箱、高速台式离心机、超低温冰箱、漩涡混合器、微量移液器等3、试剂:pMD -18载体、PCR胶回收试剂盒,反转录试剂盒等4、溶液:LB液体培养基,电泳缓冲液,0.1mol/l Cacl2溶液,氨苄青霉素母液,10%SDS,10%过硫酸铵,1.5M Tris-HCL,1M Tris-HCL,考马斯亮蓝染色液,脱色液,电转缓冲液,包被液,显色液等三、实验方法(一)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1、口蹄疫病毒总RNA的提取1.1将250μL液体口蹄疫病毒样品加入1.5mL离心管中,再加入750μL预冷的冰RNAiso Reagent。

1.2 将样品剧烈混合后,在室温静置5分钟。

1.3 加入200μL氯仿,颠倒离心管混合两次,并剧烈震荡混匀,使液体充分混匀呈乳白状(无分相现象)后,再室温静置5分钟。

1.4在4℃条件下,以12000×g 离心15分钟。

1.5将上层水相转移到一个新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并上下颠倒混匀,然后在室温静置至少10分钟。

1.6在4℃条件下,以12000×g离心15分钟后,小心并尽可能地除去全部上清液。

1.7用1ml 75%乙醇洗涤RNA沉淀和管壁,4℃ 12000×g 离心5分钟后小心弃去乙醇。

1.8将RNA沉淀进行干燥(不能完全干燥)处理后,用10μL无RNase污染的水(RNase-Free water)将RNA溶解并于-20℃保存备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引言
2 1世纪 是 以分 子 生 物 学 为 代 表 的生 命 科 学 的 时 代, 近年来 发展 起来 的分 子 生 物学 基 因诊 断 技术 在 医 学 、遗传 学等各 个 领域 广 泛 应 用 , 动 着 现 代 医 学 由 推 细胞水 平 向分 子水 平 、基 因水 平 发 展 , 成 了分 子微 形
生物 学 , 人们 对微 生 物 的 认识 逐 渐 从 外 部 结 构 特征 使 转 向内部基 因结 构 特 征 , 生 物 的检 测 也 相 应 的从 生 微 化免疫 方法 转 向基 因水 平 的检测 。
P R( T P R) C R 2 C 、多 重 P R 、巢 式 P R 、 P R单 链 C C C 构 象 多态性 ( C 2 S P 、 R L R P P R SC ) F P A D技 术 、荧 光 定 量 等 , 中定量 P R既 可 以用 于 临 床感染 性 疾病 的诊 其 C
次运 用 r N R A分 析 以来 ,R A 数据 库 快速 扩 大 起 来 , rN 其成 为研 究 细菌 多样性 , 进化 , 系统 发育 中被广 泛采 用 的序 列 ,6 r N 1SR A存 在 于所 有原 核 生 物 细 胞 中 , 们 它 相对 稳定 且有 较 高 的拷 贝数 ( 个 细 胞 几 千个 拷 贝 ) 每 ,
l 探 针 杂 交 技 术 的发 展 及 其 应 用
随着分 子生 物学 不 断发 展和基 因工 程技 术广 泛应
用 , 们认识 到 核苷 酸序 列 ( N 是 构建 生 命 的物 质 人 D A) 基 础 , 同种生 物 体 含有 不 同 的 D A序 列 , 不 N 同种生 物 体 含有 相 同的 D A序 列 , 们利 用 核苷酸 碱基 顺序 互 N 人

分子生物学检验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检验完整版

1病原生物基因组在医学上有何应用?详见书P3a菌种鉴定b确定病毒感染和病毒载量c病毒分析d细菌耐药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2什么是原癌基因,原癌基因有什么特性,原癌基因可以分为哪些种类以及原癌基因常见的激活机制有哪些?原癌基因是指人类或其他动物细胞(以及致癌病毒)固有的一类基因,能诱导细胞正常转化并使之获得新生物特征的基因总称。

特性:进化上高度保守,负责调控正常细胞生命活动,可以转化为癌基因。

功能分类: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蛋白,核调节蛋白,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抑制凋亡蛋白激活机制:插入激活,基因重排,基因点突变,基因扩增,基因转录改变3试述Down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及核型。

临床特征: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

呆滞面容,又称伸舌样痴呆。

40%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畸形。

肌张力低,50%患者有贯通手,男患者无生育能力,女患者少数有生育能力,遗传风险高。

核型:92.5%患者游离型:核型为47,XX(XY),+212.5%患者为嵌合型:46,XX(XY)/47,XX(XY),+215%患者为易位型:46,XX(XY),-14,+t(14q21q)4简述淋球菌感染的主要传统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主要特点,对比分析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优势1直接涂片染镜检:敏感度和特异性差,不能用于确诊。

2分离培养法:诊断NG感染的金标准,但是其对标本和培养及营养要求高,培养周期长,出报告慢,难以满足临床要求。

3免疫学法:分泌物标本中的非特异性反应严重以及抗体法间的稳定性和条件限制,推广受限。

分子生物学的优点:敏感,特异,可直接从了临床标本中检出含量很低的病原菌,适应于快速检测5、在单基因遗传病的分子生物学检验中,点突变检测常用方法有哪些?1异源双链分析法(HA)2突变体富集PCR法3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4化学切割错配法5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法6DNA芯片技术7连接酶链反应8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9RNA酶A切割法10染色体原位杂交1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6、简述白假丝酵母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白假丝酵母菌分子生物学检验主要包括白假丝酵母菌特异性核酸(DNA RNA)的检测、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分析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病原体的核酸、蛋白质等遗传信息,从而实现对疾病的快速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重点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一、PCR技术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基因扩增技术。

它可以在非细菌培养条件下扩增微量DNA 样品,并能够扩增长度为数百万个碱基对的DNA序列。

PC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肿瘤、遗传病和免疫性疾病等领域。

以诊断感染性疾病为例,PCR技术可以从临床样本中扩增出病原体的DNA序列,并通过比对数据库得出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的特点,尤其适合于一些难以培养或培养时间长的病原体,如肝炎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

二、基因测序技术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生物体内的基因进行测定和分析。

当前,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成为基因测序技术的主流。

它可以快速、高通量地测序出DNA、RNA 和蛋白质等的总体组成,并对其进行高精度的分析和注释。

这种技术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以检测癌症为例,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对癌症患者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从而发现突变、重组等基因变异情况,进而确定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此外,基因测序技术还可以通过分析肿瘤标志物等生物学指标,判断患者的风险和预后,并指导精准治疗的进行。

三、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生物体内的基因进行切除、插入和修复等操作。

其中,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具有特异性的RNA引导導蛋白Cas9的DNA切割活性,实现对基因序列的精准编辑。

这种技术在疾病治疗中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以基因治疗为例,CRISPR/Cas9技术可以直接定位到患者基因组中的致病基因,并实现精准的基因修复和改变。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病原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病原微生物检查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日益增加,在细菌学和感染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种技术拓展了人们对病原微生物检测、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可以使得病原检测更加高效、准确。

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是指利用实验室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聚合酶链反应)、定量PCR(qPCR)、DNA测序、流式细胞分析等,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

PCR是利用特异性复制聚合酶,可以使特定部位的DNA/RNA片段快速复制,从而获得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基因序列的快速、准确的技术。

结合特异性探针,可以简便、准确地检测病原体基因序列,用于分子诊断和治疗,在病原微生物检测、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定量PCR(qPCR)技术可以灵敏、定量地检测病原体的基因序列,从而实现快速检测和精准诊断。

它可以快速准确测定病原体的基因数量,可准确测定和监测病原体耐药性水平,能够及时帮助医务人员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另一种常被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是DNA测序技术,它可以对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高精度、高效率的测序,进行病原体的分类分析、耐药性检测等,从而精确地诊断病原微生物。

流式细胞分析也被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

它可以对细菌、病毒或真菌的细胞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对病原体的多种特性,如细菌的粒径大小和形态特征等进行识别,从而得出病原微生物的精确识别结果。

基于上述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PCR、定量PCR和DNA测序技术精确、快速地检测病原体的基因组,完善了病原诊断,提高了病原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病原体的细胞特征,实现了病原微生物的精确识别。

但是,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费用昂贵、技术复杂度较高、实验时间较长等,需要在价格合理、技术简单、效率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病原微生物检测需求,以实现实用化和准确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其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分子生物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复杂的微生物学问题,具有适用范围广、准确性高等优势,将现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推向了新的高度,对于防控疾病具有极大的意义。

今天,检验传染病病原微生物使用的主要技术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聚合酶链反应(PCR)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

它可以在培养基中高通量地复制DNA片段,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检测病原微生物。

PCR可以检测到病原微生物的病毒、细菌、真菌等。

第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另一种广泛使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以用于快速检测微生物病原,并可以快速筛查大量样本。

第三,荧光定量PCR(qPCR)是一种快速准确定量病原物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技术。

qPCR在直接检测感染病原鉴定、AIDS抗原检测、病毒核酸定量检测、病毒载量提取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病原物的特异性印迹技术也十分重要,这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使用特异性抗原制备的荧光探针、DNA结合特异性抗体而形成的标记物对DNA进行检测,利用改变荧光强度来定量化分析病原物。

此外,现代分子生物技术还包括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质粒扩增、DNA杂交、PCR增强等。

这些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增强对疾病靶向预防和治疗的准确性。

总之,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依然有待改进。

只有通过持续的无线技术改进,才能使该技术更加准确可靠,进而提升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更好的保障。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指利用DNA、RNA等核酸作为检验对象,通过PCR、序列测定等技术进行检测的一种生物学检验技术。

这种技术特点是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预后评估、药物治疗监测等方面。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病原体诊断: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PCR技术可以检测艾滋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结核杆菌、HPV病毒等,替代了传统的细菌培养和病毒抗原检测等技术,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和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2. 遗传性疾病诊断: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可以检测患者基因突变和遗传疾病的易感性基因多态性等,对于遗传疾病的诊断和家族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PCR技术可以检测囊性纤维化、地中海贫血、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等遗传疾病。

3. 肿瘤诊断和治疗监测: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可以检测肿瘤相关的突变基因和异常表达基因等,对于肿瘤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PCR技术可以检测BCR/ABL转座子和JAK2突变基因等,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有重要作用。

4. 药物代谢基因检测和个体化用药: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可以检测药物代谢基因的多态性和药物靶点基因表达等,对于个体化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PCR技术可以检测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用于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个体化用药。

总之,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将继续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病原微生物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有害生物,它能够产生严重的临床病症。

为了有效地控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控制疾病传播,检验数量和分类等是检验单位和科研单位必须完成的任务。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新技术,它们极大地改善了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多种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子克隆,遗传工程,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

这些技术可以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如病毒、细菌、真菌等的诊断。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鉴定,从而准确识别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为临床病诊断提供准确的信息。

PCR技术是分子诊断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通过特异性引物与模板DNA配对,辅以DNA聚合酶将特异性片段扩增,可快速有效地检测特定病原微生物。

它在病原微生物检测和鉴定中表现出色,用于鉴定抗药菌或病原菌种类,鉴定基因突变,甚至得到一个新的存在的病原体,这使得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变得更加快速,更有效。

另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分子克隆技术,该技术可以用于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表达分析,可以从表达质粒中提取病原药物相关蛋白,可以研究药物的抗药性及病原菌的耐药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对病原微生物的染色体进行操作,准确地揭示病原微生物的遗传结构,从而揭示病原微生物感染和传播的机制。

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用于病原的种群遗传学研究。

病原体的基因多样性可以通过技术被发现,研究其不同株系之间的共同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病原体的传播机制。

总之,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病原微生物的控制和疾病传播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这些技术也有助于全面了解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为分子病毒学研究提供依据。

究竟这些技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需要充分的实验和研究来证明。

基于上述内容,可以得出结论,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当今病原微生物检验领域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极大地改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为病原微生物的控制和防治疾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分子病毒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分子生物学常用检测技术

分子生物学常用检测技术

分子生物学常用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分子互动和功能的科学,其研究领域涵盖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需要借助各种检测技术来实现,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测定DNA序列的技术,它可以直接读出基因序列,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基因测序技术可用于基因组学研究,解析物种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也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CR是一种用于快速、灵敏地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过PCR,我们可以将微量的DNA片段进行数百万倍的扩增,从而可以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检测。

PCR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突变分析、疾病诊断等领域。

3、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是一种高密度DNA阵列技术,可以同时对大量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

生物芯片技术可用于基因表达谱分析、基因多态性研究、疾病预测和诊断等。

4、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用于分析生物样品中分子质量和组成的技术。

通过质谱技术,我们可以对蛋白质、多糖、脂质等生物分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质谱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药物发现、疾病诊断等领域。

5、细胞荧光染色技术:细胞荧光染色技术是一种用于观察细胞内生物分子活性的技术。

通过荧光染料对目标分子进行标记,我们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内分子的分布和活性。

细胞荧光染色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信号转导、药物筛选等领域。

以上仅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几种常用检测技术,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如核磁共振技术、双向电泳、免疫沉淀等等,这些技术的发明和发展都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各种技术的选择和使用主要取决于研究目的和研究样本的类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将更加灵敏、高效和个性化。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包括DNA、RNA 和蛋白质等。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是一种快速、精准、敏感、特异性高的检测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医疗、环境、食品安全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原理、优势和局限性,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一、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原理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是指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为了检测某种微生物,首先需要对其特异的DNA序列进行检测。

具体方法包括:1. PCR技术PCR技术是一种将特定DNA片段扩增成大量复制的技术,通过特定引物选择性扩增目标DNA片段。

PCR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PCR技术可以快速、敏感地检测微生物,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标准和鉴别能力。

此外,PCR技术还可以实现多重扩增和定量分析。

2. 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qPCR技术是一种实时荧光PCR技术。

与传统PCR技术不同,qPCR反应中,荧光探针会与PCR产物相结合,荧光信号会与DNA的扩增成正比增加,这样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PCR 产品的数量。

qPCR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准确地检测病原微生物DNA序列,并定量分析PCR产品数量,比PCR技术更加准确、灵敏。

3. 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利用物质的质量和电荷特性进行分析的技术。

质谱技术通过质量分析,结合生化分析技术,分析样品中的分子结构和组成成分,并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质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微生物,同时可以检测多个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二、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优势和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快速性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提供检测结果,比传统检测方法快得多。

这对于疫情的防控和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分子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大纲

分子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大纲

分⼦⽣物学与分⼦⽣物学实验技术⼤纲⼀、绪论1、分⼦⽣物学研究对象:⽣物⼤分⼦的结构(主要是遗传⼤分⼦和功能⼤分⼦)、⽣物⼤分⼦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2、分⼦⽣物学检验技术的分析对象:病原⽣物基因、基因变异、基因多态性第⼀节真核基因与基因组⼀、真核基因的基本结构1、真核基因结构不连续,为断裂基因2、外显⼦:在基因序列中,出现在成熟mRNA分⼦上的序列3、内含⼦:外显⼦之间,与mRNA剪接过程中被删除部分相对应的间隔序列。

⼆、基因编码区编码多肽链和特定的RNA分⼦1、DNA碱基序列决定特定的成熟RNA分⼦的序列三、调控序列参与真核基因表达调控1、基因的调控区(顺式作⽤元件):位于基因转录区前后,对基因表达其调控作⽤的区域,因其是紧邻的DNA序列,⼜称旁侧序列。

第⼆节真核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组:细胞或⽣物体的⼀套完整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

⼀、真核基因组具有独特的结构⼆、真核基因组中存在⼤量重复序列⾼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低重复序列或单拷贝序列三、真核基因组中存在⼤量的多基因家族与假基因1、多基因家族:指由某⼀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的⼀组在结构上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2、超家族基因:DNA序列相似,但功能不⼀定相关的若⼲个单拷贝基因或若⼲组基因家族总称3、假基因:基因组中存在⼀段与正常基因⾮常相似但不能表达的DNA序列,以来表⽰四、线粒体DNA结构有别于染⾊体DNA五、⼈类基因组有两万多个基因1、基因组⼤⼩⽤C值表⽰,C值⼤⼩基本上反映⽣物进化程度的差异。

2、C值佯谬:⽣物体的进化程度与基因组⼤⼩之间不完全成⽐例的现象六、⼈的基因在染⾊体上的分布特征⾮均匀分布,存在物基因的沙漠区⼆、DNA复制复制:遗传信息从亲代DNA传递到⼦代DNA上复制的三⼤特征:DNA复制从固定的起始位点开始、绝⼤多数DNA复制的双向的、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第⼀节复制的基本规律⼀、半保留复制是DNA复制的基本特征1、半保留复制:⼦代DNA双链中的⼀条链来⾃母链,另⼀条链重新合成2、半保留复制意义:遗传稳定性的分⼦机制⼆、DNA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向延伸形成双向复制1、原核⽣物复制时,DNA从起始点向两个⽅向解链,形成两个延伸⽅向相反的复制叉,称双向复制2、真核⽣物染⾊体上有多个起始点,是多复制⼦的复制复制⼦:习惯把两个相邻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定为⼀个复制⼦,是独⽴完成复制的功能单位三、DNA⼀⼦链复制的⽅向与解链⽅向相反,导致半不连续复制1、领头链:顺着解链⽅向⽣成的⼦链,复制是连续进⾏的2、随从链:复制⽅向与解链⽅向相反,不能顺着解链⽅向连续延长,复制是不连续的3、冈崎⽚段:随从链复制中的不连续⽚段4、半不连续性:领头链连续复制⽽随从链不连续复制第⼆节复制的酶学与拓扑学变化⼀、核⽢酸与核苷酸之间⽣成磷酸⼆酯键是复制的基本化学反应⼆、DNA聚合酶催化核苷酸之间的聚合1、DNA聚合酶活性:5'→ 3'的聚合活性、核酸外切酶活性(5'→ 3'外切酶活性:切除引物,切除突变⽚段;3′→5′外切酶活性:能辨认错配的碱基对,并将其⽔解)2、DNA聚合酶:原核⽣物:DNApolⅠ、Ⅱ、Ⅲ;真核⽣物:DNA-pol α、β、γ、δ、ε…3、DNA-polⅠ:对复制中的错误进⾏校读,对复制和修复中出现的空隙进⾏填补4、DNA-polⅡ:发⽣突变,依然能存活,参与DNA损伤的应急状态修复5、DNA-polⅢ:是原核⽣物复制延长中真正起催化作⽤的酶三、核酸外切酶的校读活性和碱基选择功能是复制保真性的酶学依据四、复制中的分⼦解链伴有DNA分⼦拓扑学变化1、解螺旋酶:断裂互补碱基间的氢键,使DNA成单链2、拓扑异构酶:既能⽔解⼜能连接磷酸⼆酯键;TopoⅠ:不需ATP,切割双链DNA中的⼀链,使DNA松弛后, 连接切⼝TopoⅡ:切割DNA双链,此时不需ATP;尔后由ATP供能,使DNA分⼦成负超螺旋再连接切⼝3、单链DNA结合蛋⽩:防⽌单链DNA重新形成双链,防⽌单链DNA被核酸酶⽔解4、引物酶:催化RNA引物合成的酶5、引发体:包括解螺旋酶、DnaC、引物酶及DNA复制的起始区域五、 DNA连接酶连接DNA双链中的单链缺⼝1、DNA连接酶:催化DNA双链的3’羟基和相邻的5’磷酸基团形成磷酸⼆酯键,从⽽把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成完整的链第三节原核⽣物的DNA⽣物合成⼀、复制起始:DNA解链形成引发体1、DNA解链成单链由特定蛋⽩质识别复制起始位点,在解螺旋酶、TOPO酶及单链DNA结合蛋⽩的共同作⽤下,DNA解链,解旋,形成复制叉2、引发体的⽣成解螺旋酶解开双链后引物酶进⼊形成引发体3. RNA引物的合成⼆、复制延长:领头链连续复制,随从链不连续复制引物合成后,由DNA polⅢ(在真核细胞为DNA聚合酶δ和α)催化,按碱基配对原则,将dNTP 逐⼀添加到引物3'末端,形成磷酸⼆酯键,使新合成的链不断延长三、复制终⽌:切除引物、填补空缺、连接切⼝1. 原核⽣物DNA为环状,双向复制的汇合点就是复制终⽌点。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引言: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非常重要的领域,研究人类和动植物的免疫系统以及病原微生物对宿主的侵袭和致病机制。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实验一:细胞免疫学实验细胞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中各种细胞的类型、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细胞的表型和功能。

实验步骤:1. 采集小鼠外周血,离心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2. 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对细胞进行染色。

3. 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的分析和检测。

实验结果:通过流式细胞仪的分析,我们成功地鉴定了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 细胞和巨噬细胞,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它们的功能和表型特征。

这对于深入了解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各种传染病的致病因子,研究其培养和鉴定技术对于预防和治疗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和鉴定细菌,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致病机制。

实验步骤:1. 采集疑似感染的样本,如血液、尿液或分泌物。

2. 进行细菌的培养,包括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条件。

3. 使用不同的鉴定方法,如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细菌进行鉴定。

实验结果:通过对细菌的培养和鉴定,我们成功地确定了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致病特征。

这对于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疫苗和抗生素的研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实验三:免疫反应的检测和分析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重要防御机制,研究其检测和分析方法对于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ELISA实验检测和分析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和细胞因子。

实验步骤:1. 准备样本,如血清或细胞培养上清液。

2. 使用ELISA实验进行抗体或细胞因子的检测,包括制备试剂盒、反应液和检测方法。

3. 分析实验结果,包括抗体或细胞因子的浓度和活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诊断和预防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诊断和预防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诊断和预防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的诊断和预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诊断和预防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病原体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并且有时结果并不精确。

而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真菌等。

例如,PCR技术可以检测出一小部分病毒基因组的存在,从而诊断出病毒感染。

血液和尿液样本中的细菌也可以通过菌落PCR技术进行检测。

这些先进的病原体检测方法能够加速诊断过程并更快地确诊病情。

此外,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检测出在传统方法中无法检测的病原体,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遗传疾病在人类疾病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但由于其传染性和长期性,其对公共健康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传统的遗传疾病检测方法复杂、费用高而且结果不精确,因此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成为了更好的选择。

例如,PCR技术可用于检测它变异、基因缺失或突变,以诊断单基因病。

同时,AGCT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多个基因变异,可用于寻找罕见基因变异的指南。

对于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癫痫和肝病以及儿童癌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对于及时诊断和提供相应干预措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检测和治疗中的应用目前,癌症已经成为全球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肿瘤治疗的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肿瘤组织中的DNA操作可以明显把癌症与正常细胞区分出来,进而可以提供精细的癌症诊断服务。

此外,在治疗方面,因为肿瘤的不断进化和多样性,Luminex xMAP技术以及Nanopore技术可以更好地评估抗癌药物的潜力和适应性,激发更多针对肿瘤的药物开发。

这一点能够帮助医生和病患挑选更加适合自己情况的治疗方法,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聚合酶链反应(PCR)
4、反应条件(要摸索最佳条件,尤其 是退火温度;如何降低非特异性) 95℃变性
5 Min
94℃
1 ‘
1 ‘
58℃
30’’
35个循环
72℃ 72℃延伸10 min 4℃
实验一 聚合酶链反应(PCR)
5、电泳检测
取8-10μl扩增产物于上样膜上,加1.5μl上样缓冲 液混匀后点样。 0.8%琼脂糖凝胶的配制: 称取0.8g琼脂糖粉,加入100ml 1×TAE中,加热煮沸使琼 脂糖完全熔化,稍稍冷却后,加入5μl 10mg/ml的溴化 乙锭(EB),混匀后倒入电泳槽中,制备凝胶。
实验四 连接产物转化
5、取100μl转化的感受态细胞转移到含相应抗生素(Kan )的LB琼脂平皿上,用一无菌弯头玻棒将转化的细胞均 匀地涂布到琼脂平板表面。 6、将平皿置37℃培养,直至液体被吸收,然后倒置平皿培 养,12-16h可出现菌落。
注意事项:热激时间、复苏转速、新制备的平皿注意“发汗” 如果是转化质粒,可以简化复苏这一步
五、转化大肠杆菌DH5α
本实验技术课程的总体思路
基因克隆 表达载体构建 蛋白表达与分析 PCR扩增 酶切、鉴定 原核表达、SDS-PAGE
实验基本原理的思考题:
1、PCR引物设计原则 2、PCR的种类及用途 3、提高PCR反应特异性的策略 4、限制性内切酶的同尾酶、Star活性
病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保护性碱基
通常保护性碱基添加2-3 个,但是不同公司的限制 性内切酶的保护碱基个数 有所不同 可通过添加不同保护性碱 基,使上下游引物GC含量 尽可能一致 根据实验要求添加酶切位 点和保护性碱基,如果 PCR产物直接连T载体则可 不用添加保护性碱基 TaKaRa公司
实验一 聚合酶链反应(PCR)
王荡
wangdang511@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病毒室 2013级
本实验技术课程的总体思路
基因克隆 表达载体构建 蛋白表达与分析 PCR扩增 酶切、鉴定 原核表达、SDS-PAGE
实验三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商品化的DH5α菌种在无抗性的固体LB平皿中划线复苏
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取细菌悬液,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做第一次平行划线。 转动培养皿,用烧过冷却的接种环,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做第二次平行划线。 用同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做第三次平行划线。
PRRSV ORF7的PCR扩增 1、引物 P1:5’-CATGGATCCATGCCAAATAACAACGGCAAGC-3’ (BamHI) P2:5’-CACAAGCTTTCATGCTGAGGGTGATGCTGTG-3’ (HindIII) 2、模板(质粒) 用前于沸水浴中变性10min,迅速置冰浴上不少于3min
读码框校正(Sal I+Xho I)
30a(+)
5‘-CGTCGACATGCCAAATAACAACGGCAAGC …………CACAGCATCACCCTCAGCATGACTCGAG -3’
Arg-Arg-His-(移码的PRRSV ORF7)
读码框校正(Sal I+Xho I)
30a(+)
5‘-CGTCGACAAATGCCAAATAACAACGGCAAGC …………CACAGCATCACCCTCAGCATGACTCGAG -3’
注意事项:菌体不能超过对数生长期;冰上操作;无菌操作
感受态细胞效率检测
Amp+ Kan+
直接涂感受态
直接涂感受态
转Amp+抗性的质粒
转Kan+抗性的质粒
实验四 连接产物转化
1、取100μl感受态细胞悬液转移到无菌的1.5mlEP管中, 加入10μl连接产物,轻轻旋转以混合内容物,在冰上放 置30min(实验中设一不加质粒DNA的对照)。 2、将离心管放到预先加温到42℃的循环水浴中热冲击90秒 3、快速将离心管转移到冰浴中,使细胞冷却1-2min。 4、每管加400μl LB 培养基。用水浴将培养基加温至37℃ ,然后将离心管转移到37℃摇床上,温育45min,使细菌 复苏。(为达到有效转化,复苏时转速不宜超过225转/ 分)。
实验五/六 质粒提取
目前已经有商品化试剂盒,但通过经典方法提取,有助 于掌握基本原理。 在购买质粒提取试剂盒时,应注意所提取质粒的用途, 如果是用于将来的转染或动物实验,应采用去内毒素的 试剂盒。
沉淀法回收PCR产物
1、将3管PCR产物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至500ul,加等体积的苯酚∶氯 仿∶异戊醇(25∶24∶1)涡旋混匀,12000r/min离心5min 2、取上层液相于另一离心管中,加2倍体积预冷的无水乙醇和1/10体 积的3M NaAc,混匀后于-20℃沉淀30min 3、12000r/min离心5min,小心吸去上清液,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 上,以使所有液体流出 4、用70%乙醇洗一次,倒掉洗液并倒置吸水纸上让痕量液体流尽。然 后用真空干燥器抽干或自然干燥直到无乙醇气味 5、用35μl ddH2O溶解
PCR电泳检测结果
M1 1 2 3 4 5 6 7 M2
15000bp 2000bp 500bp 250bp 100bp 2000bp 1000bp 250bp
对照
ORF7 PCR产物
胶回收法回收PCR产物
1、将PCR扩增产物,在0.8%琼脂糖回收胶中上样电泳。 2、在长波紫外灯下,用刀片切下目的片段,装入1.5ml离心管中 ,按回收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回收,最后用20μl ddH2O洗脱, 获得目的片段
酶切体系: DNA 10X Buffer K BamHI HindIII ddH2O 37℃ 2-3h 4.0μl(根据浓度确定用量) 3.5μl 1.0μl 1.0μl 25.5μl
酶切注意事项
了解各种限制性内切酶的特性与使用 Star活性(注意酶的用量、时间、温度) 酶切时间 酶切温度 双酶切(侧翼序列、Buffer)
实验要求
1、注重实验设计 2、严格操作程序 3、注意生物安全 4、了解实验原理
实验预期目标
1、掌握DNA操作和原核表达的基本实 验技能 2、提高独立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3、了解DNA操作和原核表达实验技术 的基本原理(自己查资料)
参考书:分子克隆实验指南
本实验技术课程的总体思路
基因克隆 表达载体构建 蛋白表达与分析 PCR扩增 酶切、鉴定 原核表达、SDS-PAGE
实验一 聚合酶链反应(PCR)
以原核表达PRRSV ORF7基因为例 引物设计 模板制备 PCR反应体系以及扩增条件 PCR产物电泳检测
载体选择
蛋白特性分析(信号肽、跨膜区)
/tools/
SignalP软件
引物设计
上游引物:ATGCCAAATAACAACGGCAAGC 下游引物:TCATGCTGAGGGTGATGCTGTG
实验一 聚合酶链反应(PCR)
引物的设计 已知基因序列 部分序列已知 5’/3’ RACE 高度变异序列 简并引物
实验一 聚合酶链反应(PCR)
模板的处理 细菌 细胞培养物 质粒 病毒基因组DNA 病料 鼻拭子
实验一 聚合酶链反应(PCR)
PCR PCR (DNA) RT-PCR (RNA) 套式PCR 荧光定量PCR
酶切位点添加
载体自连?
PRRSV ORF7酶切位点
插入方向? 同尾酶?
读码框校正(BamH I+Hind III)
30a(+)
5‘-GGATCCATGCCAAATAACAACGGCAAGC …………CACAGCATCACCCTCAGCATGAAAGCTT -3’
Gly-Ser-Met-(PRRSV ORF7)-(TGA)
1、商品化的DH5α菌种在无抗性的固体LB平皿中划线复苏 2、从大肠杆菌DH5α平板中挑取一个单菌落,转到一个含 50mL LB培养基的盐水瓶中,于37℃ 300转/分剧烈振荡 培养3-4h。为得到有效转化,活细菌数不应超过108细胞 /ml,一般以稍见浑浊为宜。 3、在无菌条件下将细菌转移到一个无菌,用冰预冷的50ml 聚丙烯离心管中,在冰上放置30min,使培养物冷却到 0℃。 4、于4℃ 4000转/分离心10min,回收细菌。
病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王荡
wangdang511@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病毒室 2013级
实验内容
实验一、聚合酶链反应(PCR) 实验二、外源DNA片段的克隆 实验三、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实验四、细菌转化 实验五、质粒的小量制备与鉴定 实验六、质粒的大量制备 实验七、原核表达与表达产物的提取 实验八、SDS-PAGE电泳 实验九、病毒基因组DNA的提取
实验三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商品化的DH5α菌种在无抗性的固体LB平皿中划线复苏 2、从大肠杆菌DH5α平板中挑取一个单菌落,转到一个含 50mL LB培养基的盐水瓶中,于37℃ 300转/分剧烈振荡 培养3-4h。为得到有效转化,活细菌数不应超过108细胞 /ml,一般以稍见浑浊为宜。
实验三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ຫໍສະໝຸດ 实验二 外源DNA片段的克隆
三、外源片段或载体酶切产物的回收 制备回收胶,将所有酶切产物上样电泳回收,用12μl ddH2O洗脱。(一般来说,回收后应电泳观察浓度) 四、外源片段与载体的连接
连接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经验) DNA片段 10μl pET-30a(+) 7μl 10×T4 Ligase buffer 2.0μl T4 Ligase 1.0μl 22℃ 10min或者过夜(Thermo,不同公司的连接酶反应条件不一样)
Arg-Arg-Gln-Met-(PRRSV ORF7)-(TGA)
引物设计注意事项
载体N端有标签,上游引物要对读码框;下游引物要加终止 密码子 载体C端有标签,上游引物要加起始密码子,且考虑是否加 Kozak序列(真核表达系统);下游引物要对读码框,并且 要去掉基因本身的终止密码子 利用真核表达系统表达分泌蛋白,其信号肽一般添加在载体 的N端;如需要用标签纯化该蛋白,这需将标签添加到该蛋 白的C端,同时去掉基因本身的终止密码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