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激励)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激励

组织行为学-激励

概念激励(Motivate)什么是激励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的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2)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既要对员工表现出来的符合企业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又要对不符合员工期望的行为进行惩罚。

3)激励贯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员工个人需要的了解、个性的把握、行为过程的控制和行为结果的评价等。

因此,激励工作需要耐心。

赫兹伯格说,如何激励员工:锲而不舍。

4)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工作的始末,从对激励制度的宣传、企业员工个人的了解,到对员工行为过程的控制和对员工行为结果的评价等,都依赖于一定的信息沟通。

企业组织中信息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激励工作的成本。

5)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

激励的基本原则1、目标结合原则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

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

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3、引导性原则外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

因此,引导性原则是激励过程的内在要求。

4、合理性原则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激励的措施要适度。

要根据所实现目标本身的价值大小确定适当的激励量;其二,奖惩要公平。

5、明确性原则激励的明确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明确。

激励的目的是需要做什么和必须怎么做;其二,公开。

特别是分配奖金等大量员工关注的问题时,更为重要。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激励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激励
得。 • 成就需要受到组织管理状况的影响。
3、成就需要理论的现实意义
•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有以下特征: • (A)不回避风险(对风险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敢于
负责; • (B)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全神贯注地完成工作; • (C)重视内在激励,在完成工作中获得满足; • (D)重视工作中的信息反馈,关心生产,也关心员工。 • 意义: • 该理论指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在组织中起着导向作
四、双因素理论
•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学者赫茨伯格(Herzberg)提 出。他运用问卷法进行调查,分析职工最满意和 最不满意的因素是什么,提出这一理论。
• 1、理论要点 • 影响人的行为的需要有两种因素,即 • 保健因素 • 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人际关系等。这些条件的 改善,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其非常满意。
• 努力和绩效的关系:取决于对目标的期望
概率,不宜过高或过低
• 绩效和奖励的关系:绩效的取得必须给予奖励,奖励的形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 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满足需要应因人而异,应采取自助餐式的奖励
案例分析:骨干员工为什么 辞职?
• 刘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 务骨干要走。
组织行为学
第五章 激励
本章结构
激 内容型激励理论
励 概
过程型激励理论

强化理论
• 本章内容: • 需要、动机与激励,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 学习目的: • (1)了解激励的过程。 • (2)理解需要的特点,理解动机的功能、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理解激励的功能。 • (3)掌握各种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组织行为学(4)—激励行为

组织行为学(4)—激励行为
– 使人员与工作相匹配,才能有效的达成期望行为 – 明确行动者的角色期望,使他们真正知道组织、群
体以及领导对他角色期望的具体行为,即他们知道 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才能干好
– 避免机会的不均等对工作绩效及报酬的影响
第二节:公平理论
一、公平理论的研究内容
亚当斯(J.S. Adams)1965、韦克(Weick) 1966提出 两个基本假设 – 个人在评价他们的社会关系和地位时是以经济的奖 赏或报酬为基点的 – 个人的公平感来自于社会的比较过程,而且这种比 较不仅是个人的绝对或纵向比较,还取决于个人与 他人之间的相对或横向比较
没有不满意 满意
二、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 激励的主要作用取决于激励因素的满足,保健因素 的满足只能起到较少的激励效果
– 管理者应最大限度的减少组织保健因素的作用 – 不可忽视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不满足会直接降低人
的满意度 – 现有激励因素得不到满足,虽然较少引起不满足感,
但也同样不能使激励效果发挥出来 – 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界限是相对的,二者相辅相成
2、综合模式
M(激励)=E(期望)×V (效价) ×I(关联性) 关联性:影响工作绩效与报酬之间相互关系的因素
期望 效价 关联性
能力
技术
激励
努力
绩效
结果 (报酬)
E值
I值 V值
+公

-感
例:


0.8
0.1
4
6
4
5
12.8
3
丙 问题:谁的激励大?
0.6 • 期望:对自己考高分的概率
8
• 效价:对得分高低的看法
其中个人对成就的追求是激励的主要内容,成 就需要是展示一个人的能力和成熟度的标志

组织行为学 激 励

组织行为学 激 励

需要层次理论的借鉴意义
第一,把人类形形色色的需要概括 为五类,与其他心理学家对需要的分类 相比,这种划分比较全面、细微,是较 为成功的需要理论。 第二,把生理需要作为需要结构的 基础,列为第一需要,认为它是原始的 最基本的需要,这是正确的,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第三,所指出的需要层次以及需要由 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向,反映了人的心 理发展过程。 第四,指出了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 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的需要则暂时 处于从属的地位,对我们的企业管理工 作还是有启发意义的。 第五,把需要分为低级需要即物质需 要和高级需要即精神需要,很有意义。
3、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帮助我们了解个人受到不 公平对待对个人激励和工作绩效的影响 以及所产生的后果。由美国心理学家亚 当斯于1965年提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 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员工生产积极 性的影响。
不公平感的消除
①改变投入。 ②试图改变成果。 ③调整心理。 ④改变“参照人”。 ⑤改变他人的投入或产出。 ⑥改变环境。
目标设置理论的管理学意义
第一,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可以得到精确观 察和测量的标准,管理者可以直接调整和控制, 具有可应用性。 第二,管理者应帮助下属设立具体的、有 相当难度的目标,使下属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 目标,变成员工行动的方向和动力。 第三,管理者应尽可能地使下属获得较高 的目标认同 。 第四,加强和做好目标进程的反馈工作。 第五,促进目标管理。
不同强化的奖惩可能性类型
①正强化 ②负强化 ③惩罚 ④消减
强化理论的管理学意义
①以正强化为主 ②管理人员在选择强化(激励)的时间间隔与 频率上要精心设计 ③因人而异,形式多样 ④对期望行为的强调 ⑤及时反馈 ⑥实事求是
2、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 于1959年提出来的。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要是从内部,从工 作本身来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

组织行为学(6)激励

组织行为学(6)激励

A
B
C
D
E
11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麦克莱兰德的激励需要理论的基本结论--麦克莱兰德的激励需要理论的基本结论--的激励需要理论的基本结论
1、高成就需要的人---责任、反馈、适度冒险 高成就需要的人---责任 反馈、 责任、 2、高成就需要的人不一定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3、合群和权力需要与管理者的成功有关。最优秀 合群和权力需要与管理者的成功有关。 的管理者有高权力与低合群需要 4、员工的成就需要可训练与激发。 员工的成就需要可训练与激发。
5
激励(三)激励-绩效模型
◆激励能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工作的绩效和满意度。 激励能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工作的绩效和满意度。
1、模型一 P(工作绩效)= f(M x A b) 工作绩效) f( M 激励水平 (直接因素) A b 能力 (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 间接因素) 2、模型二
P(工作绩效)= f(M x A b x B 工作绩效) f(
自我实 现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缺乏实证
低层次需要
尊重需要 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10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二)戴维·麦克莱兰德(David McClelland)的激励 戴维·麦克莱兰德( McClelland)的激励 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 (need for achievement) 权力需要 (need for power) 合群需要 (need for affiliation)
2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第一节 激励的性质
一、激励与需要的概念 激励(motivation) 静态、 激励(motivation) :静态、动态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项甚至多项工作。
二、工作设计
工作丰富化
纵向拓展员工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增加员工计划、组织、控制与评价
自己工作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工作分担
两个人或多个人承担一项工作,共同分享工作报酬。
二、工作设计
弹性工作时间
除了保证组织规定的共同工作时间以外,员工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工
作时间的工作设计方法。

=


——自己对现在所获报酬的感觉; ——自己对过去所获报酬的感觉;
——自己对个体现在投入的感觉; ——自己对个体过去投入的感觉。
其中,P(present)代表“现在”,E(ego)代表“过去”。
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时,

远程办公
脱离固定的传统办公地点,如在家进行办公,信息的传递与业务往来
主要依靠信息技术。
第五节 激励的实践应用
一、激励原则
➢ 目标一致原则
➢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按需激励原则
二、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 奖励制度
➢ 工作绩效评估
建立友好的和
左右别人,
取成功的内驱
亲密的人际关
影响、控制

系的愿望
他人的需要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激励力(M)=效价(V)×期望(E)
V
E
效价:
期望:
达成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价值的高低,也就是目
标的价值有多大
个人对其行为达成预期目标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其数值在0和1之间,也就是成功的可能性

组织行为学重点——激励

组织行为学重点——激励

激励,主要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满足个体的某些需求。

包含三个主要因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的,外因则是人说出的环境,【激励的需要理论】(一)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或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双因素理论,也叫做保健—激励理论,研究的重点是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

引起人们不满意的因素往往是一些工作的外在因素,大多同他们的工作条件,环境有关,能给人带来满意的因素通常是工作内在的,是由工作本身所决定的。

由此赫茨伯格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宝剑因素和激励因素,宝剑因素是那些于人们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入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等等。

这类因素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于人们。

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其不会导致不满。

(三)成就需要论在人的一生中,有些需要是靠后天获得的,(X理论和Y理论)这是关于人ing的问题,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消极的X理论,一种是积极的Y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

】(一)公平理论,员工不是在真空中工作的,他们总是在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对于他们只爱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有影响。

(而)期望理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够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是,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

(三)激励的强化理论,朱行长对激励进行针对性的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

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激励实务】(一)薪酬管理,绩效工资,分红,总奖金,知识工资。

(二)员工持股计划。

(三)灵活的工作日程(四)目标管理。

组织行为学——第7章-激励:从概念到应用课件

组织行为学——第7章-激励:从概念到应用课件
员工成长需要 的强度
个人和工作成果
高度内部工作 激励
高质量的工作 绩效
高度工作满意 度
低缺勤率和低 离职率
1.1 工作特性模型(JCM):设计有激励性的工作
7-6
基于JCM设计的工作,员工的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和工 作绩效都会受到积极影响,具有内部激励作用
通过员工的心理状态影响其个人和工作的结果,而不是直 接影响他们
内容 降低员工流失率和离职率, 提高工作满意度
1.2 使用JCM工作丰富化的指导原则
7-8
建议的行动
核心工作维度
创建创工作建组工合作组合
创建工技作能组多合样性
形形成成自然自工然作工单作元单元
形成自任然务工完作整单元性
建立建顾客立关顾系客关系
建立顾任客务关重系要性
纵纵向向扩展扩工展作工内作容内容
纵向扩工展作工自作主内容性
7-18
浮动工资方案: 将员工的一部分薪酬与个体/组织的绩效测 评方法相结合
计件工资–按照工人完成的每个生产单位支付一定数额的薪 酬,改良后为基本的小时工资加上计件工资
绩效工资–根据绩效评估得分来为个人绩效支付薪酬 (绩效评估得分,环境因素,工会) 奖金–为了近期的绩效支付员工薪酬 (有可能缩水,或员工认为理所应当)
案例分析
7-27
根据期望理论,如果一名学生不关心成绩,他就 不会有动力去上课。在课堂上激励理论有哪些其 它的应用对老师来说是可行的? 运用这一章节所 学的模型与同学讨论,并提出建议。
案例分析
7-28
感谢不需要理由 P211 1、如果赞扬员工工作做得好是一个相当容易实现、显而
易见的激励工具,你认为公司和管理人员为什么不经常 使用这些方式呢? 2、作为一名管理人员,看到员工表现很好时,你会采取 哪些措施来激励他们? 3、给员工太多的言语赞扬有不利的一面吗?具体会有什 么缺点?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你会如何减少这些不利影 响? 4.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你如何确保员工认可的公平性和公 正性?

组织行为学论文(激励)

组织行为学论文(激励)

组织行为学课程案例题目:激励机制的对于公司的意义和影响姓名:杨斌学号:SM11204299班级:MBA1105中文摘要:本论文是对中外企业应用激励理论来进行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

本论文首先对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的发展现状和意义做了阐述,随后针对GE公司和联想集团的激励体制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企业应针对自身不同的性质制定不同的激励体制。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

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关键字:效绩考评;双因素分析理论;团队精神;员工成就感;英文摘要:ABSTRACTAuthor Yang Bin working in HuaXia Bank Hefei branchThis study i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pplying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 to business management betwee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foreign-invest enterprises。

This study first researches the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motivation theory。

Then on the basic of this,a comparative study has been performed through analyzing how to apply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 to business management between GE co-operation in germany and Legend group in china。

组织行为学 激励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 激励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激励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或方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具体来说,激励是一个引导和促进员工行为的过程,它通过满足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动机,促使员工表现出特定的行为。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有助于理解员工行为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从而帮助管理者制定有效的激励策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激励理论(组织行为学)

激励理论(组织行为学)
1. 确定员工的核心需求 2. 选择合适的激励措施 3. 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4. 定期评估和调整方案
持续激励的长期策略
定期评估与调整
员工需求和目标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定期评估激励策略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确保激励措施仍然有效和相关。
培养员工的内在动机
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赋予员工权力、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激 励员工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培养内在动机。
两者关系
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互影响, 共同作用于员工的动机和行为。
平衡
有效激励的关键在于寻找内在激 励和外在激励的平衡点,激发员 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金钱激励的局限性
短视效应
金钱激励往往侧重于短期目标 ,可能导致员工忽视长期目标 ,缺乏创造力和积极性。
内在动力的压制
过度依赖金钱激励可能会压抑 员工的内在动力,如成就感、 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激励的重要性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团队合作、 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关键。激励能激发员工潜能,提升工作效率 ,增强团队凝聚力,最终为组织带来更大的收益。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划分为五 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 实现需求。
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定期评估
定期收集员工反馈,评估激励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
多渠道反馈
建立多种反馈渠道,例如员工意见箱、定期访谈、问卷调查等,确 保员工能够方便地表达意见。
及时反馈
及时处理员工反馈,并给予相应的回应,避免反馈信息的滞留,提 高员工的参与度。
公开透明
建立透明的反馈机制,确保员工了解反馈流程,并能够看到反馈的 处理结果。

组织行为学之激励

组织行为学之激励

3.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1)该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有目标比没有目标好;②具体、可操作、分 阶段性目标比空泛的号召性目标好;③有一定 难度的目标比随手可得的目标好;④能被人接 受的目标比不能接受的好。
(2)目标设置理论示意图
目标难度 目标具体性
员工的目标接受度
向目标努力
绩效
员工对目标的承诺
内在奖励 外在奖励
M=V×E
M( )代表个人所受激发的程度;
V()指个人对自己所要采取的行动将会达到 某一成果或目标的偏爱程度,是个体对这一成 果或目标之有用性的主观估计;
E()指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预期成果(或 目标)的概率,即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自己 所采取行为将会导致某种预期成果之可能性的 主观估计。
2.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2.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我们不要以为设置了激励目标、采取了激励手 段,就一定能获得所需的行为和努力,并使员 工满意。一定要认识到, (1)对员工的激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2)任何一种激励模式都很难包容一切。 (3)必须根据现实问题的不断变化,灵活应 用各种激励理论,并高度重视激励理论的创新。
1.佛隆(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佛隆在1964年首次提出了期望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人们只有在预期其行为有助于 达到某种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充分地激励起 来,产生内在的激发力量,从而产生真正的行 为。这种激发力量(M)的大小等于该目标对 人的效价(V)与人对能达到该目标的主观估计 ( E,即期望值)的乘积,即
③在组织中注重发现、培养、宣传有高成就需 要且获得成功的杰出员工并树为楷模。
④为避免员工想入非非,在激励他们成就需要 的时候,一定要引导他们脚踏实地的工作。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总结报告激励理论是研究的是关于如何满足员工的各种需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

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员工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出最大成绩以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以及公司的效率。

激励,指激发和鼓励。

它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

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组织目标。

它有自己的特性,它以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

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也成为需要理论,主要从人的需求出发,研究激发个人动机的因素,探讨激励工作动机的规律性,主要的实践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佛的ERG理论、麦克丽兰的激励需要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

前面两个是低层次需要后面三个是高层次需要,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需要。

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已满足的需要不能起到激励作用。

管理者要掌握员工的需求层次,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实施最大限度的激励。

2.奥尔德佛的ERG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归结为三种:生存需要(E)、关系需要(R)、成长需要(G)。

他认为这三种需要之间存在着多样化关系,并不都是生来就有的,有些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而产生的。

3.麦克丽兰的激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主要是情感需要、权力需要与成就需要这三种,其中重要的是成就需要,因此,在激励工作中,要着眼于培养员工的高成就需要,帮助员工根据现实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付诸于实施,迎接挑战,获取成功。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同工作环境相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等。

激励因素是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如:工作的成就感、受认可程度、责任感、晋升、个人成长等。

组织行为学之激励概述

组织行为学之激励概述

第五章激励理论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

组织是人的集合,组织的生命力来自于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热忱,组织目标的实现最终取决于组织成员的个人努力。

如何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是组织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为此必须研究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5.1 激励概述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其把潜在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的过程。

人的积极性是一种能激发人在思想、行动上努力进取的心理动力。

当这种心理动力受到激励时,人就会处在自觉主动的心理活动状态,这种状态具体表现在人的意识活跃水平、情绪振奋程度和意志力强度等方面表现较好,从而直接导致行为效率的提高。

从组织的角度来说,管理者激励下属,就是要激发和鼓励下属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符合要求的工作行为。

产生积极性的心理基础在于人对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个体思想、行为的基本动力。

它以愿望、欲望和意向等形式存在,并以一定方式影响人体的情绪体验。

当确定的需要对象出现时,需要就转化为动机。

在多种需要和动机中,优势动机引发和决定的人的行为。

一个人可能同时有许多需要和动机,但是人的行为却是由最强烈的动机引发和决定的。

因此,要使职工产生组织所期望的行为,可以根据职工的需要设置某些目标,并通过目标导向使职工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式行动,这就是激励的实质。

将这一机理贯穿于组织的制度安排中,形成组织赖以运转的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就是激励机制。

也可以说,激励就是通过对员工动机的激发、强化,改造、改进员工行为,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对组织来说,在了解员工需要结构的基础上,设置某些既可能满足员工需要、又符合组织要求的目标,并通过目标导向使员工出现有利于组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式自觉行动,这就是激励的机理。

激励机制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通通 e 书网

(6) 激励理论
介绍过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后,作为公司的管理层是否可以在员工既有的各种背景因素之下,去改变员 工的表现?这就涉及激励的理论和它的应用了。
(6.1) 激励概念
差不多所有自觉性的行为都是来自本身的激励(motivation)。激励实际上包括三方面:(1)需求(needs), (2)为满足需求而争取的目的或目标(goal),及(3)为实现目标而作出的行动(action)。由此可见, 激励是为满足需求的历程。
在工商机构中,要避免或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必须常常补充“保健因素”。例如员工本身有定期调整薪 酬的需求,即使他们的工作成果没有增加,这一期望亦不会降低。但是,如果要真正达到激励他们的目 的,必须用“激励因素”,给予员工富挑战、有创意和有事业发展机会的工作。只有增强员工的工作意义 和责任感,使员工感到自已的重要性,自我激励便得以发挥。
望不能满足,个体将产生驱力,进而有寻求满足的行为。内容理论包括需求层次理论、X 理论和 Y 理论、 激励-保健理论、ERG 理论和麦克莱兰德(David McClland)的需求理论过程理论则强调心理过程,讨论
人如何由需求和欲望的不满足而达到满足的过程。过程理论包括认知评价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
1. 生理(physiological)的需求 — 包括饥饿、口渴、蔽体、性,及其它身体上的需求。
2. 安全(safety)的需求 — 即保障身心不受到伤害的安全需求。
3. 社交(social)的需求 — 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求。
4. 尊严 (esteem) 的需求 — 包括内在的尊重因素,如自尊心、自主权与成就感,以及外在的 尊重因素,如地位、认同、受人重视等。
论、公平理论和期待理论。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及其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及其案例分析

一、激励理论激励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要激奋的状态中,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

这也就是说,激励在本质上就是激发、鼓励和努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激励作用: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有利于挖掘人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二、案例案例一:A公司的一位高级技术员技术高超,工作认真,但最近总不爱说话,不与同事交流,基本不参加公司组织的活动,也不愿意在节假日加班。

经过人力资源部了解,他母亲患癌症已进入晚期,全靠他的照料。

案例评析:(1)A公司领导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管领导及时探望了他的母亲,并为他单独提前兑付了奖金。

这位技术人员深受感动,在征得同意后将一部分工作带回家中,通过公司内部网络积极出色的将工作完成,有力地支持了整个项目进展。

(2)这属于一种关怀性的激励,每个人在工作业绩不佳之时都会表现出某些行为,上级领导要通过某些途径及时了解到这种情况并给予解决,员工将会更加死心塌地呆在公司,保持了对公司的忠诚度。

从而有助于公司的长足发展,保证了高级人才“在其位,更谋其政”;与此同时,公司领导的行为也会在其他员工内心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公司团体的凝聚力提升。

案例二:B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在同一个岗位工作了将近10年)在日常工作中兢兢业业,深受领导喜爱;但近段时间以来,该主管工作业绩不佳甚至出现了下滑迹象。

上级领导找他谈话,他说自己在这个工作岗位干了这么多年,感觉有些厌烦了,希望换一个工作环境。

上级领导听到这些给予了他肯定和理解并变换了他的工作环境,最终该员工干劲和业绩都提升了。

案例评析:(1)B公司领导阶层的做法我完全赞同并给予肯定,因为他们是本着对员工负责的态度来处理这件事情的。

细想任何一个员工无论他如何热爱这个工作,时间长久之后难免都会产生厌倦心理,这是通过适当的调节员工工作内容和环境,也许会激励出员工更大的潜力。

组织行为学-激励的理论和实践

组织行为学-激励的理论和实践
5
3. 需要层次论
1) 每人内部都有五种需要 层次
6
3. 需要层次论
1) 一种需要基本满足,下一需要成为主导需要 2) 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也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3) 如果你要激励某人,知道他处于何种层次,然后去
满足它及以上层次需要 4) 较低的从外部满足,较高从内部满足
7
4. 社会交换论
1) 行为原因:为交换某种财富 2) 财富种类:物质、社会、精神 3) 基本假设: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
5) 分配公平:满意度 程序公平:组织承诺、信任上司、流动
19
12. 期望理论
1) 个人努力(a)→个人绩效(b)→组织奖励(c)→个人目 标 a:否?技术水平、非绩效因素、上司不喜欢 b:否?不奖励绩效(资历、行为、动机、尊重上司) c:否?得非所欲
2) M=VE M:激励力量、努力意愿 E:努力后获得结果的期望、概率估计 V:努力后所获得结果的价值
第三部分
激励的理论和实践
1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的定义: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 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 些需要为条件
激励的过程:未满足的需要→紧张→动机→ 目标行为→目标→需要满足→紧张解除
激励与动机:激发动机;端正动机方向;强 化动机;使动机持久
2
二、激励的理论
3
1. X理论(实利人)
16
11. 公平理论
1) 相对剥夺与绝对剥夺 绝对剥夺:甲 2000元→1500元 相对剥夺:甲 2000元→2200元 乙 1500元→2000元
17
11. 公平理论
2) O 产出:工资、职位、荣誉…… I 投入:时间、精力、教育程度…… a 比较者本人 b 被 参 照 者 (性别、任职期、地位、受教育程度 )

组织行为学-激励

组织行为学-激励
3 强化理论
负强化
当某件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有了 改变时,减少或消除施加于其身 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批评、惩 罚等),从而使其改变后的行为 再现和增加。
4 强化理论
消退
情况一:对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 对该行为的轻视或否定,使其自然消退 情况二:对原来用正强化建立起来的, 认为是好的行为,由于疏忽或情况改变, 不再给予正强化,使其出现的可能 性下降,最终完全消失
Ⅰ、员工做 了好事却受 到惩罚
Ⅱ、员工做 了坏事,却 没受到惩罚
Ⅲ、无功受禄
Ⅳ、对于好 的行为视而 不见
9 强化理论
Ⅰ.员工做了好事却受到惩罚
如果对于做的好的行为,给予惩罚,好的行为就不再 出现,甚至会变成相反的报复性行为
例:
“比慢现象”(鞭打快牛)
“比少现象”
“比傻现象”
“比差现象”
“袖手旁观”现象
强化行为的四种方式
正强化
惩罚
强化行为
负强化
消退
1 强化理论
四种强化方式
事件出现
希望的事件
不希望的事件
正强化
惩罚
行为更可能发生 行为更不可能发生
事件不出现
消退
负强化
行为更不可能发生 行为更可能发生
2 强化理论
正强化
用某种有吸引力的事件对某种行为进行奖 励和肯定,使其重复出现和得到加强。
• 奖励
• 认可 • 赞美 • 增加地位
5 强化理论
惩罚
用强制、威胁性的结果, 来创造一个令人不愉快的痛苦 的环境,或取消现有的令人满 意的条件,以示对某一不符合 要求的行为的否定,从而消除 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6 强化理论
员工做的好时
做的好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当代激励理论
4.期望理论
B.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组织目 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 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 要。弗鲁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 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 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 公式可以表示为:M=VxE M——激励力量
b.对归属的需要
对归属的需要是指建立友好和亲密 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c.对成就的需要
对成就的需要是指追求卓越,实现目 标,争取成功的内驱力。
三、当代激励理论
2.ERG理论(阿尔徳弗)
所谓ERG理论,是指三种需要:生 存需要(existence needs)、关系 需要(relatedness needs)和成长需要 (growth needs)。由每种需要的英文 第一个字母组成ERG。
一、激励概述
2.激励的分类
A.按照研究侧面的不同划分 按照研究侧面的不同,激励理论可以划 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 行为矫正型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
B.按照理论形成时期划分 按照形成的时期,激励理论大体上 可以划分为早期激励理论、当代激 励理论以及整合的激励理论。
二、早期激励理论
三、当代激励理论
3.公平理论(亚当斯)
激励的公平理论的基础是组织中的 员工希望被他人公平对待。公平理 论对组织成员的生产率、满意度、 缺勤、离职等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对组织公平的研究目前已经获得了 许多重要文献的支持。
三、当代激励理论
4.期望理论
A.期望理论的基本模型(托马斯和勒温)
环境
结果 努力 努力至行为水 平的期望值 行为水平 行为水平至结 果的期望值 结果 结果 能力 对结果 的效价
V——目标效价 E——期望值
三、当代激励理论
4.期望理论
C.波特—劳勒的期望理论
三、当代激励理论
5.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的思想源于学习 理论,包括古典条件反射 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 论和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
三、当代激励理论
6.激励理论的整合
谢 谢 观 赏 ~~
激励理论
目 录
一、激励概述
1.激励的基本概念
2.激励的分类
二、早期激励理论
1.需求层次理论
2.X理论与Y理论
3.双因素理论
三、当代激励理论
1.需要理论
2.ERG理论 3.公平理论 4.期望理论
5.强化理论
6.激励理论的整合
一、激励概述
1.激励的基本概念
A.激励的内涵: 激励是指激发、鼓励、引导人们以某 种特殊方式行动的一系列动机。 (1)激励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B.激励的过程: 当个体存在未被满足的需要时,机体 就会感到紧张,进而在内部产生内驱 动力。这些内驱力会产生寻找寻找行 为,去寻找能够满足需要的特定目标, 如果目标达到,需要就会满足,并降 低机体的紧张程度。
1.需求成就
挑战性的工作
地位 友谊 安定 食物
职务头衔 工作群体中的友谊 退休金计划 基本工资
二、早期激励理论
2.X理论与Y理论(麦格雷戈)
二、早期激励理论
3.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
三、当代激励理论
1.需要理论(麦克莱)
a.对权力的需要
对权力的需要是指试图影响他人和 改变环境的内驱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