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

合集下载

校园媒体行业报告

校园媒体行业报告

校园媒体行业报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端的发展,校园媒体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校园媒体是指在校园内进行信息传播和宣传的媒体形式,包括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报纸、校园杂志、校园网站、校园微信公众号等。

校园媒体的发展对于学校的宣传推广、学生的信息获取、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将对校园媒体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挑战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

1. 校园媒体形式多样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校园媒体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和校园报纸。

现在,校园网站、校园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形式也逐渐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2. 校园媒体内容丰富化。

校园媒体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不仅包括学校的宣传推广信息,还有校园文化活动、学生作品展示、校园新闻报道等内容。

这些内容丰富了校园媒体的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信息获取途径。

3. 校园媒体影响力增强。

随着校园媒体形式和内容的不断丰富,校园媒体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校园媒体成为学校宣传推广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二、发展趋势。

1. 移动端的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校园媒体也将更加注重移动端的发展。

校园网站、校园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端媒体形式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学校需要加大对移动端媒体的建设和推广力度。

2. 多媒体融合。

未来的校园媒体将更加注重多媒体融合,不仅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还需要将线上线下媒体进行有机融合,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3. 个性化定制。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校园媒体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提高信息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三、发展挑战。

1. 内容质量不高。

目前一些校园媒体的内容质量不高,存在着宣传性强、报道不实、信息重复等问题。

学校需要加大对校园媒体内容的审核和管理力度,提高内容的质量和可信度。

2. 竞争激烈。

随着校园媒体形式的多样化,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2016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全景扫描,50页PPT全是干货!

2016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全景扫描,50页PPT全是干货!

2016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全景扫描,50页PPT全是干货!
来源|公众号“传媒蓝皮书”
2016年5月6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合办的“第七届传媒发展论坛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

本次论坛的主题定为“影响未来的力量”,重点围绕互联网发展讨论影响未来社会发展和传媒发展的各种要素和力量。

论坛上,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袁驷,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以及新闻传播学界、互联网研究领域和互联网业界的专家就新形势下传媒发展、影响未来的力量等主题发表精彩演讲和并展开热烈讨论。

会上,清华大学崔保国教授发布《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6)》,崔保国教授指出:2015年,中国传媒产业整体保持增长态势,增幅较2014年略有放缓。

中国传媒产业在2015年仍然增长了12.3%,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2750.3亿元人民币。

接下来,大家心心念的传媒产业发展PPT登场啦,50页干货全景展示传媒产业发展。

(来源:公众号“传媒蓝皮书”;编辑整理:清华大学《传媒蓝皮书》课题组;设计:马立军)。

全国高校学生媒体发展报告

全国高校学生媒体发展报告

全国高校学生媒体发展报告《中国校园导刊》杂志组织调查并发布编者按高校是青年人才聚集的地方,高校媒体是青年学子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与理想的集中载体。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高等院校的总量已达近1800所,在校学生人数已上升到2100万人,中国高校校园内的学生平面媒体数达数千种之多。

与此同时,随着在当今开设新闻专业的高等学校不断增多(根据教育部高教司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达661个,最近一年新增202个专业点,该专业在校学生已经超过10万人),而学生参与社会媒体的机会又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媒体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广大新闻学子的重要实习基地。

为了能站在传媒学子的角度,以学生媒体参与者的身份,全面总结分析当今大学学生媒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出适合当前学生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新思路,在《中国校园导刊》杂志的发起和指导下,首都高校学生媒体联盟和湖南大学“大学学生媒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SIT小组面向全国75家高校学生媒体进行调查,合作完成了《全国高校学生媒体发展报告》。

刊物规模●创办历史总体上看,全国高校学生平面媒体的创办时间分布均匀,52%的媒体创办历史超过了13年(1995~2008年),有5家(占10%)创办时间在27年以上,有6家(占12%)创办时间在4年以内。

●发行量和覆盖率从发行量看,调查中78%的校园平面媒体的发行量在1000份以上,其中以2000~4000份的比例最多为22%,另外也有16%的媒体的发行量能够达到1万份以上。

在覆盖率方面,只有4所学校学生媒体平均覆盖率达到人手一本的程度,占调查总数的8%。

有52%的学生媒体覆盖率达到4~6人一本,基本上做到了平均一个宿舍一本校园刊物的覆盖率。

值得注意的是,将挂靠单位和发行量作交叉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委直属的学生媒体发行量得到了更好的保证,有33%和40%的党委直属媒体发行量分别达到了4000~10000份和1000份以上,团委直属媒体中,64%的发行量在1000~4000份之间,而院系所属媒体发行量较少,发行量均在2000份以下,这可能主要是因为资金问题。

高考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解析

高考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解析

高考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笙的前身是“和”。

“和”,甲骨文写作,,左边表示形,如同笙的样子,右边的“禾”字表示读音。

“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符号,而是取象于笙这件和谐共鸣的乐器。

“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也。

”作为乐器的“笙”,通“生长”的“生”,有万物生发的意思。

笙斗就像大地,簧片像种子,笙苗就像生长出来的万物。

当我们演奏笙的时候,一呼一吸好似一阴一阳,与《道德经》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殊途同归。

这说明了笙与道家文化“天人合一”观念的同一性。

《齐物论》中讲到了“地籁”“人籁”“天籁”三位一体的和谐观念,“籁”字也是笙的名字。

笙发音,气振簧鸣,气停音止,恰恰蕴藏着天地间万物欢歌的含义。

笙可以中和那些个性鲜明的民族乐器,如唢呐、二胡、琵琶等。

这些乐器独奏的时候,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合奏的时候,若个性过分夸张,反而让彼此间无法交融。

有了笙,这种问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因为笙的每一个音,都用两个以上的音组合起来演奏。

这种多音组成的传统和声具有很宽的泛音频谱,可以补偿合奏中缺失的频段,让音乐听起来更加丰满圆融。

二胡的滑音,唢呐的嘹亮,鼓的高亢,《十面埋伏》里一把琵琶就能演绎出千军万马,这些音乐表达对于笙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

笙是簧片乐器,这种发音原理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但笙奏出的音乐虽然直接但不僵硬,可以委婉但决不谄媚妖娆,这种疏朗简洁的艺术魅力,是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

笙的这种音乐之美,恰恰是庙堂之气与君子之义的绝佳表现:喜不必得意忘形,悲不必哭天抢地。

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习惯用一种有节制的优雅姿态来抒发内心的感情。

这种细腻而深刻的处置,或许就是我们祖先面对无常人生的淡定和从容。

清朝人评价姜夔的词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唐代《游春台诗》中亦有“凤凰三十六,碧天高太清”。

这里的凤凰,指的就是笙。

笙声为“清”,而“清”是中国独有的美学概念。

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

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

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编者按:校园媒体一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讲好青年故事、反映青年诉求、传递青年之声的重要平台。

2008年,在团中央、教育部的指导下,中国青年报社携手国内63所重点高校发起成立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目前,联盟签约理事高校529所,会员媒体近5000家,覆盖高校757所,其中“211”工程高校108所,“985”工程高校38所。

今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第二次启动全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情况调查,于10月底完成。

本次调查依托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及区域联盟渠道,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53所高校的573家校园媒体作为样本,主要覆盖纸媒、广播、电视、网站、通讯社、微信公众号6种类型。

参与调查的“211”工程高校占30.37%,非“211”工程高校占59.86%,非本科院校占9.77%。

11月3日,在“新形势下的互联网+校园媒体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上海临港·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6年会”上,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就此调查做了首发报告。

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成果,本报摘登《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一、校园媒体基本概况1.校园媒体的数量与类型(1)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报纸成为校园媒体的主要形态调查发现,82.55%的高校有报纸;84.29%的高校有广播;46.07%的高校有新闻网;71.2%的高校有通讯社;45.9%的高校有电视台;39.62%的高校有新闻类杂志;87.26%的高校有微信公众号;72.25%的高校有微博。

可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公众号发展迅速,跃居第一位。

报纸、广播、微博等紧随其后。

对比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1年发布的《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以下称《2011年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的数据,传统校园媒体数量均有缩减。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媒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媒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媒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校,但在学生宣传工作上却长期忽视校级学生媒体的建设,从而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宣传部门引导学生思想、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的作用;这在校园学生媒体校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会明显地暴露出我校在宣传平台建设上的疏漏和不足。

据此,我们将首先通过了解北师大校园内部的学生媒体发展现状,从而为我们进一步整合校内宣传资源,创建一个集中的宣传平台奠定信息基础。

一、平面纸质媒体的发展与建设状况1、校党委下属平面纸质媒体《北京师范大学校报》《北京师范大学校报》是北京师范大学校党委下属的校级报纸,10天一期,每期3000份,出刊4版大报,办报宗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大好形势以及在各个工作岗位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刊登校内近期大事、各院系活动新闻、教师及学生作品等,在师大校园内较有影响力。

校报报社由党委领导并提供经费支持,主要工作人员为校报编辑部老师,发行人员为学生雇员,文字组编采取的是征稿方式。

其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报纸内容对学生生活的贴近性不足;报纸的阅读面有待进一步拓展;信息量有待进一步增加。

《北京师范大学校报》学生副刊《京师学人》《京师学人》报是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记者团主办的校级学生报纸,是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的副刊,于2006年4月20日创刊。

《京师学人》基本每月发行一期,每期发行3000份,8个版小报。

《京师学人》面向师大全体学生,其编辑团队主要由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记者团编辑部的成员组成(记者团作为全校唯一专业从事新闻工作的学生组织,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设有新闻评论、影视、外联、编辑等部门,负责管理北师大新闻网、北师大校报学子部落、《京师学人》及校电视台等几大平台)。

《京师学人》目前存在的不足在于:发行周期尚不稳定,内容仍然存在局限,不能够完全满足校方的宣传需求,也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同时由于专业化程度还不高,《京师学人》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上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发布媒体融合仍未走过“痛点”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发布媒体融合仍未走过“痛点”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发布媒体融合仍未走过“痛点”作者:来源:《公关世界》2017年第03期2月8日上午,社科文献出版社、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发布了《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

这是媒体融合蓝皮书第六年公布研究成果。

报告梳理了2016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创新实践、科研成果,探讨了媒体融合理论与实践所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

蓝皮书课题组认为,目前,媒体融合整体上仍然处于艰难的探索期,尚未形成支撑全行业转型升级的成熟商业模式,在实践和理论层面仍有不少问题需要突破。

媒体深度融合格局初步形成自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央和地方各主要媒体一齐发力,开始了从“相加”到“相融”的加速跑,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快推进深度融合,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先后涌现,一批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初具雏形,“深入转型、深度融合、深层变革”正在成为上下一致的共识。

蓝皮书研究表明,在新技术快速发展和传统媒体经营下滑的双重压力之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已经形成,且不可逆转。

传统媒体在拓展如“中央厨房”、“两微一端”、云传播等渠道、平台方面进展显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蓝皮书指出,我国媒体融合进入从形式上的“合”转入全方面“融”的时代。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因素的驱动下,渠道、平台外延不断拓展,多屏合一跨屏互动明显,从渠道依赖向全平台传播,行业生态改善,进而商业模式有所创新;二是在阵地意识驱动下,用户思维得到贯彻,从销售作品向用户运营转变,从提供内容向提供服务延伸,更多的用户个性需求得到满足,粉丝经济和知识产权衍生价值受到重视,用户规模迅速扩大,用户平均收入有所提升。

可以说,媒体融合逐渐迈向了“深度融合”阶段,从浅滩走向深水。

学校媒体发展情况汇报

学校媒体发展情况汇报

学校媒体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学校媒体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斐然。

媒体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媒体的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汇报。

首先,学校媒体的数量和种类得到了大幅增加。

学校内部刊物、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等各类媒体层出不穷,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媒体网络。

这些媒体不仅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信息传递的平台,也为学校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学校媒体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校园刊物的内容涉及学校新闻、学术讲座、学生作品等各个方面;校园广播的节目涵盖了音乐、新闻、校园活动报道等多个领域;校园电视台的节目内容涵盖了校园生活、学术讲座、文艺表演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丰富多样,贴近师生生活,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

再次,学校媒体的传播渠道更加畅通。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校媒体的传播渠道不断拓展,不仅有了传统的纸质媒体,还有了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多种传播渠道。

这些传播渠道的拓展,使得学校媒体的覆盖面更广,传播效果更好。

此外,学校媒体的管理和运营也更加规范和专业化。

学校媒体的管理团队不断壮大,运营水平不断提高,媒体内容的策划、制作、传播都更加规范和专业。

这为学校媒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后,学校媒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学校媒体的内容质量不断提高,传播渠道不断拓展,使得学校媒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学校媒体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斐然。

学校媒体的发展情况汇报到此结束,希望学校媒体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6年中国教育行业舆情分析报告

2016年中国教育行业舆情分析报告

2016年中国教育行业舆情分析报告2016年,招生信息泄露导致考生遭遇电信诈骗离世吸引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欺凌因为反复出现,方式千奇百怪且与青少年犯罪交织引发了全面深入的讨论。

另外,高考指标调整、校园跑道质量、常州毒地建校、中学800万奖学金、山东高考志愿被篡改、女大学生裸贷、北大学生弑母等一系列事件都在公众的围观和热议中成为一段时间内的舆情热点。

由于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涉及公众根本利益,是公众最为关心的信息,也是争议的焦点,长时间、反复出现的舆情,公众渐渐形成了如教育管理亟需改变、师德师风下滑、育人机制僵化等教育的刻板印象,给教育的社会形象和口碑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2016年中国教育行业舆情事件解析为回顾2016年教育行业舆情,经对该年影响较大的教育行业舆情事件,综合新闻、博客、论坛、微博和微信的数量进行加权核算热度指数,并按指数从高到低,筛选出前20起影响较大的教育行业舆情事件,并从时间、地域、类型已经媒体曝光渠道等维度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2016年教育行业舆情的传播特点和规律。

表 2016年中国教育行业舆情热度排行榜1、舆情分布时间性特征显著图1 2016年中国教育行业舆情事件时间分布从时间分布看,2016年3月、6月、8月的教育舆情爆发频繁,尤其是6月和8月,重大舆情都达到了4条。

这两个时间段分别对应着学年期末和高考招生、暑假结束和新学年开始两个关键时间段。

在正常开展教学的4-5月以及10-11月等其他月份,舆情相对较为平稳,2016年10月,重大舆情事件的数量更是为零。

舆情分布充分体现了教育舆情发生时间上的规律性,伴随各级各类学校的开学,教育舆情数量开始上升,学校正常上课后,舆情开始走稳,至学期期末,正值考试季以及学生毕业就业,相关舆情呈现上升趋势。

2、舆情区域冷热不均差异明显图2 2016年中国教育行业舆情事件地域分布从地域分布看,重大教育舆情涉及全国12个省份,华东地区以数量最多,除安徽、江西未发生重大舆情外,该地区其余省份均发生重大舆情。

高校新媒体运用的现状以及发展调查报告

高校新媒体运用的现状以及发展调查报告

高校新媒体运用的现状以及发展调查报告第一篇:高校新媒体运用的现状以及发展调查报告高校新媒体运用的现状以及发展调查报告一、新媒体运用的基本情况(一)什么是新媒体要了解新媒体这个概念,先了解什么是媒体。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成为媒体。

在对媒体的划分中,按其产生的先后有这样的五种媒体,分别是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我们通常将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划归到新媒体的范畴。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使得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新媒体,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

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宣传、引导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

它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所以被称为新媒体。

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和手机是大学生最常接触的新媒体。

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强烈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

当然对于新媒体的具体概念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在还属于众说纷纭的阶段,各家持有不同的观点。

新媒体借助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娱乐的内容,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其信息具有海量性与共享性,包含多媒体与超文本,融合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虽然大家对新媒体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大家都认识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广阔前景和丰富的应用,以及巨大的影响力。

(二)新媒体的特点综合不同的观点,我们发现新媒体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学校媒体平台报告范文

学校媒体平台报告范文

学校媒体平台报告范文1. 引言学校媒体平台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信息传播、学术交流、校园文化推广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介绍学校媒体平台的发展状况和运营情况,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 学校媒体平台概况学校媒体平台是由学校提供的有关校园生活、学术讲座、校园活动等信息的传播平台。

目前,我们的学校媒体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新闻报道学校新闻报道主要关注学校内部的重大事件、校园动态以及与师生息息相关的政策。

通过新闻报道,师生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增进对学校的认知。

2.2 学术讲座学校媒体平台还提供有关学术讲座的信息,包括邀请外校教授进行学术报告、举办学术研讨会等。

这些讲座为学生提供了与优秀学者交流学术观点的机会,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2.3 校园文化活动为了宣传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媒体平台还提供了活动预告、活动回顾等栏目。

这些栏目帮助学生了解到各类文艺演出、比赛、活动等,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3. 学校媒体平台运营情况3.1 运营团队我们的学校媒体平台由一支专业的运营团队负责管理。

运营团队由学生和老师组成,学校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和支持,包括设备、场地和人员。

团队成员负责新闻报道、视频制作、文章撰写等工作,确保平台信息的及时发布和内容的质量。

3.2 内容产出学校媒体平台每周都有新的内容发布,包括新闻报道、学术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等。

这些内容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提高了师生对信息的获取效率。

3.3 社交媒体整合为了与时俱进,学校媒体平台还将社交媒体整合到平台中。

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关注学校媒体平台,获取最新的校园动态和活动信息。

这种整合方式方便了学生的浏览和分享,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4.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4.1 缺乏多样性目前学校媒体平台内容主要以学校内部的新闻报道为主,缺乏对社会热点话题和学术前沿的关注。

16中国大学媒体影响力排行榜10强

16中国大学媒体影响力排行榜10强
次增加“新媒体影响力”指标,清华大学跃居2016中国大学媒体影响力排行榜榜首 社会声誉就是大学的“名片”,作为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是社会对大学办学的综合评价,已经成为检验一所大学是否为一流大学的关键指标。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研究团队专家、厦门大学博士冯用军副教授指出,媒体影响力是衡量大学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声誉的核心指标,直接体现社会对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水平、层次和效果的认同度,也是体现大学全体师生校友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声望的重要标志。今年首次增加“新媒体影响力”指标,引导高校拓展宣传渠道、创新新闻宣传工作,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声誉。2016中国大学媒体影响力排行榜10强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得分2016排名情况 全国排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1清华大学 北京2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2北京大学 北京1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3复旦大学 上海35星级4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5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5武汉大学 湖北45星级6北京125星级7中山大学 广东145星级8厦门大学 福建225星级9浙江大学 浙江65星级10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75星级

大学校园广告发展报告

大学校园广告发展报告

校园广告是校园与社会联系的一个渠道,也是广告业纵深发展的产物。

有效地、合理地利用校园广告,可以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活跃大学生的生活。

(一)对校园广告的管理。

大学校园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关注,甚至有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大学校园已经成为商家传播广告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更有人认为大学校园是广告传播的新媒介。

与此同时,一些情色广告等不良广告信息也侵入校园,败坏了校园的风气。

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校园广告资源的管理,建立校园广告的准入制度,从根本上杜绝那些与校园文化相悖的不良广告信息进入校园。

⒈从源头杜绝不良广告。

对校园里的一些不良的传单广告、海报等,要从根本上加以杜绝。

采用专人监督,以防止这些不良广告侵入校园。

⒉监督广告传播。

校园广告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要设置最基本的监督方式督促其传播良性广告文化。

一旦发现某些广告对同学们造成不良影响,要坚决地将其清除出大学校园。

⒊开展广告素养教育。

校方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广告素养的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广告,合理利用广告来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同时,教育学生自觉抵制不良广告,学校和学生要建立起共同维护校园广告健康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对校园广告的合理开发。

校园广告是校园与社会联系的一个渠道,也是广告业纵深发展的产物。

有效地、合理地利用校园广告,可以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活跃大学生的生活。

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⒈校园平面媒体对广告的利用。

校园平面媒体最为常见的就是校园报纸和杂志。

校园报纸在校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担负着传播校园信息、宣传学校政策、反映学生生活的职责。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特别是资金问题,使得校园报纸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版面设计上都缺乏吸引力,制作质量也普遍不高。

因此,校园报纸的市场很小,影响力也不是很高。

但是,如果积极地开发广告业务,以拓展筹资渠道,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资金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创新校园报纸版面,刊登更多同学们关心和关注的信息,来提高自己的品位,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高校传媒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传播

高校传媒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传播

2020年1月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a n .2020第41卷第1期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n i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V o l .41N o .1D O I :10.16601/j.c n k i .i s s n 2096-7349.2020.01.006高校传媒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传播卢有泉1,卢世楠2,房子怡1(1.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2.百色干部学院,广西百色533000)[摘 要] 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指明了努力的方向㊂自此,全国高校各级党团组织㊁师生群体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中㊂尤其是不少高校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对各级党团组织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行多角度的报道,例如微博官方账号对人民网㊁新华社的相关报道进行多方位的转发,微信公众平台采用更生动㊁趣味性的方式展示师生学习和实践的具体情况,这些均体现了广大师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充分体现了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在高校思政宣传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功能㊂[关键词]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传播;新型媒体[中图分类号] G 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7349(2020)01-0040-06在十八大上,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㊁精神文明创建㊁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㊂值此全国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㊁阔步迈向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之际,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之一,向广大师生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精神,是当前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㊂那么,如何向广大师生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本文从高校现有的传播平台入手,分析高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进而提出实现高效传播的方式和评估机制㊂一㊁高校现有的主要传媒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高校的校园传媒平台也大致经历了传统的纸媒㊁电子传媒时代及w e b 时代㊁博客/社区时代㊁社交网络时代㊁门户/公众号时代㊁富媒体时代和新型媒体时代(按一般认为,从2016年起进入新型媒体时代,包括了微信㊁微博及视频㊁直播㊁A B 站等)等不同的发展阶段[1]㊂在新媒体高度发达㊁几乎 泛滥校园的今天,由于传媒载体的不断更新,不仅实现了承载内容与服务的不断升级和跨界融合,还促成了学生在使用㊁经营新媒体时与之结成的复杂的关系体,以及媒体所显现出的新的特点㊂就目前高校使用频率最高㊁影响最为广泛的传媒而言,主要包括了校报㊁校广播站㊁校电视台㊁校内各级网站㊁官方微博㊁微信公众号㊁Q Q 群及技术门槛极低的头条号㊁A B 站㊁手机短视频和手机直播等㊂在互联网+的众媒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台智能手机,就可以进行内容的编创,这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传播平台和手段,同时也使内容的可控性大打折扣,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目的性传播带来了诸多不便㊂这就要求我们利04 [收稿日期] 2019-11-05[基金项目] 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新时代广西党媒民族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18B XW 003)[作者简介] 卢有泉(1963 ),男,山西左云人,文学博士,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当代文学㊁新闻实务;卢世楠(1990 ),女,山西太原人,百色干部学院国际交流部干部,研究方向:传播学;房子怡(1996 ),女,山东兰陵人,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新闻实务㊂[引用格式] 卢有泉,卢世楠,房子怡.高校传媒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传播[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1):40-45.2020年卢有泉,等/高校传媒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传播第1期用好校园的主要传播平台,诸如传统纸媒㊁广播及各类官网㊂另据‘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显示,近年全国87.26%的高校有微信公众号,84.29%的高校有广播,82.55%的高校有报纸,可见高校的主要传播平台仍以微信公众号和校园广播㊁校园报纸为主㊂不过,目前在高校所有的信息传播平台中,传统的电子媒体无论数量还是使用率均明显式微,取而代之的是蓬勃发展的微信公众号和校园官方微博㊂尤其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和用户使用习惯改变的主导下,校园媒体普遍呈现出融合的趋势㊂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第二次全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情况调查显示,当前校园媒体组织融合覆盖率已达95%以上,校园网站㊁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等新媒体融合程度最高,而纸质媒体紧随其后,校园广播和电视等媒体融合程度最低[2]㊂究其原因,大约校报之类的纸媒出版时间较早,不仅有正式的国家刊号或内部刊号,早已纳入高校系统主流媒体的管理序列,并且还有专门的采编人员和一整套的运作规程,在整个校园融合媒体中承担了大量基础内容的采写生产㊂不少高校还围绕校报设有各类校园通讯社,除满足校报稿件需要外,还为校内的一些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提供新闻线索和基础稿件㊂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传播中,校报和校园微信公众号㊁官方微博无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㊂二㊁高校传媒的分众化取向及多元传播当今,传统的纸媒和电子媒体作为高校的主流媒体,仍以全校师生为传播对象,但随着与新媒体的不断融合,分众化的取向也越来越明显㊂比如不少高校的校报由于与本校新闻网的融合,除第一版外,其他版面分众明确,基本是前报后 刊 的专版化编排模式;有的高校广播和电视节目也按学校宣传的需要和学生的爱好分成不同的模块,而实际上每一模块都有其较为固定的受众㊂至于微博㊁微信公众号㊁B B S等新型媒体,圈子化㊁小众化更为明显,无论是内容的制作㊁推送者还是接受者,几乎都是具有共同爱好和专业兴趣的 圈内 人士㊂基于分众化的取向,无论是传统的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其相应的传播内容也越来越丰富㊁多元㊂据‘未来地图: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7)“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年轻用户在内容消费方面,总体呈现 兴趣导向㊁社交伴随㊁全移动化日常㊁弱目的性阅读 和注重效率和沉浸[3]㊂并且,随着00后步入校园,缘于其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和几乎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经历,他们的消费价值观日益多元,不仅鄙视被动接受权威性内容而更看重个人的参与和表达,在内容消费上也需求更多,消费形式和品质不断升级[4]㊂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仅小众化,而且非常丰富㊁广泛,在一线城市就读的大学生人均兴趣爱好高达6种之多㊂遍及校园的社团㊁社群及各种各样小众兴趣 圈子 的形成,使得校园新媒体平台所承载的内容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㊂如动画㊁漫画㊁游戏㊁轻小说㊁视频㊁购物广告及各种同仁创作等㊂对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的当代大学生而言,寻得共同话题的学习和生活搭档是他们进入高校后的迫切愿望,而通过细分的爱好兴趣圈子无疑更能找到共同话题,实现其价值的认同[1]㊂当然,对传统的校园主流媒体而言,无论怎样与新媒体融合,其承载的内容始终以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养成为主,尤其是致力于向广大师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㊁方针㊁政策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容要求㊂比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之后的相当长一个时期,全国不少高校的校报开辟了专版,以不同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师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精神的重要平台㊂实际上,作为高校宣传部门直接主管的重要的舆论阵地,校报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直以来发挥着高校党委喉舌的功能,政治宣传是其主要任务,除一些专门性的思政宣传板块外,前面的新闻板块也基本围绕着校党政领导的重要工作安排和党团活动及学校的工作部署,是全校上情下达的主要平台㊂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传播工作中,传统媒体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㊂就目前高校学子的普遍思想状况而言,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达,以及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社会矛盾,其道德观和价值观也日趋多元,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的青年亚文化元素也客观存在着㊂因此,加强青年学子们的价值观㊁人14生观建设,开展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是目前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主流媒体在宣传内容中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引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㊂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91.97%的校园媒体设有 校内重大新闻事件 之类的内容专栏,而超半数的校园媒体刊登 时事评论 和 重大社会新闻事件 之类的社会时政新闻[2]㊂实际上,这些栏目的设置一方面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本校园的信息,同时,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时政新闻的引入,既可开阔学生的视野,更是校园政治宣传不可或缺的一环㊂尤其是校园纸媒的主要版面和校园网站的头条,主要是对学校宣传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和活动的报道,也已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平台以及反映学校思政工作的主要展板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媒体报道手段和呈现方式的变革,高校内进行政治宣传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㊂例如,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刚刚提出期间,就有不少高校媒体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了 图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等系列内容,用生动活泼又简明易懂的方式向高校师生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通过互动方式体现高校师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㊂由此可见,思政宣传在高校校园媒体中不仅始终处于重要地位,相比于社会媒体,高校校园媒体还在进行思政内容传播时,方式更加灵活多样㊁更有针对性㊂三㊁高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索实际上,高校是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要实现其场域内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首先离不开党团组织及宣传部门的主导作用㊂在此前提下,通过有组织的宣讲活动㊁校内传媒的议程设置㊁思政课程的课堂教学㊁各种形式的讲座和学习交流等,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得到有效地传播㊂(一)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的引导作用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现今我国高校50.61%的校内媒体由校党委宣传部主管,31.59%的校内媒体由校团委主管,而其中45.06%的校园纸媒㊁62.86%的校园电视类媒体㊁71.43%的校园广播㊁52.63%的校园网站和67.80%的校园通讯社等,皆由党委宣传部主管㊂但在微博㊁微信公众号等新型媒体的管理上,宣传部门较少参与,主要由校团委负责,占比为51.79%[2]㊂由此看来,在高校的管理体制中,校内媒体的上级主管单位无疑是校党委宣传部和各级团组织,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又是校党委宣传部和各级团组织的主要职责之一,所以,对校内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宣传部门除适当管控好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外,在校园信息尤其是与思政相关的信息传播中一定要主动出击㊁积极引导㊂例如,校党委宣传部可利用传统的报纸宣传栏㊁海报栏以及有线广播电台,开展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㊁宣传活动,在校园人群集中的地方张贴宣传海报,利用校园融合媒体多方位㊁多角度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解读,引领高校学生学习和领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校团委可组织举办主题班会㊁团学活动,引导班团基层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组织内的高效传播㊂另外,在时下政治思想及舆情较为复杂的大学校园,利用现有的传播平台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㊂从上述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高校的宣传部门平时主要抓本部门所属的一报两台(校报㊁校广播电台㊁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对二级学院和师生所办的各种新型媒体并未实现有效的管控或引导,其中承载的内容虽以本部门的日常工作和专业学习为主,但也不乏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杂音[5]㊂因此,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际,宣传部门在主抓传统媒体的同时,也决不能忽视各种形态的新型媒体,应充分利用好这些媒体方便㊁快捷和受众多㊁覆盖率高等优势,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最佳效果㊂比如,除了在传统媒体开辟专栏,以固定的位置发表一系列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或组织专人㊁专版进行讨论和共享外,还可充分利用二级学院和学生社团主办的大量新型媒体,以全新的形式展示学习及活动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引导㊂(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宣讲作用美国学者卢因在论述 把关人 理论时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只有符合 把关人 价值标准的信24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从而被受众所接受㊂ 把关人 通过对内容的筛选㊁传播,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控制功能[6]㊂高校信息传播的 把关人 就是各级党组织,日常按一定的 价值标准 对信息进行筛选,并尽可能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传播出去㊂这其中以某一设定的 话题 进行有针对性的宣讲是传播校园正能量的主要方式之一,比如在建党日㊁国庆节等特殊的节日及党的重要会议期间,举办专题讲座,或进行一些相关话题的讨论,师生共同参与互动,既发挥了 把关人 的主观能动性,也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㊂事实上,高校校园信息的 把关人 也正是校内信息的发布者,日常除了对信息进行把关外,还是校内主要信息的收集㊁编辑和传播者㊂因而,他们对校内传播的信息的 量 和 质 尤其是后者,有着决定性的影响㊂基于此,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校内传播的主要的 质 ,要将其重要性上升到首要的政治任务㊂同时,还要结合校内传播的特点,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方能发挥党的理论宣传的主渠道㊁主阵地㊁主力军的作用㊂由于高校党组成员经过长期的党课培训,他们对党的重要政策和会议精神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尤其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其领会和理解的程度远远超过一般的师生㊂这样,以高校党组成员为骨干,以二级学院或班级为单位开设党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向广大师生进行专题宣讲,并将其作为经常性的传播方式,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全覆盖肯定会大有裨益㊂如果再结合各级党组织工作的实际情况,将专题宣讲的方式与社会实践密切配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便能让学子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系统㊁全面的认知,这可以说是大学生思政学习的重要一环㊂(三)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各种传播平台如果从学理的层面解读高校内的主要媒体,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真正的媒体,充其量也就是各级党团组织进行宣传或某些群体发布通知㊁报道师生活动的平台㊂校内的新闻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如校园动态㊁学术动态㊁生活服务等最为师生关注的资讯少之又少㊂但这些媒体比之新型媒体,其所具有的官方色彩和可控性,足以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平台,如每所高校由党团组织下设或领导的一报两台(校报㊁校广播电台㊁校电视台)和各级官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系统㊁全面㊁可持续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㊂就各二级学院和社团所办网站的思政宣传而言,虽然其界面㊁内容和结构方式等方面有不少需改进的地方,比如,要优化界面的文字㊁色彩㊁影像元素,使思政宣传更加亲和有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展示尽可能图文结合,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受众;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有的放矢,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等等㊂但因其数量上的优势,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校园全覆盖,建设和管理好这些网站才是至为关键的㊂现在新媒体已发展到了2.0时代,在高校的思政宣传中,如何充分利用好新型媒体,使之也成为校内信息交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不可或缺的平台,则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㊂客观地说,以校报㊁校刊等形式存在的校园纸媒,虽然其权威性不容置疑,但所承载的信息量和实际的阅读量是十分有限的,而传统的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虽说一直是高校的主流话语平台,在师生心目中也一直被塑为正规㊁权威的传者形象,但其传播效果在校园所有信息传播平台中也是极为有限的㊂反观校内的新型媒体,不仅数量多,对师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广泛㊂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在高校场域内,校园90%以上的信息是由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介来承担传播任务的,新型媒体业已成为校园信息传播最主要的渠道㊂因而,要向广大师生传播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开发㊁利用新型媒体,使师生通过接触校内新型媒体自觉不自觉地学习㊁研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分享会议内容,当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途径㊂就目前校园新型媒体的实际情况看,其所承载的内容确实较为庞杂,可控性也一直不容乐观,充分利用这些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实有一定的难度㊂好在当今有半数高校实现了校园媒体的融合,将纸媒㊁校园广播㊁校园电视台㊁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客户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平台整合,这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经验和重要的举措㊂这样,部分较为分散的新型媒体被纳入了校党委宣传部和各级党团组织的管理范畴,由专人分管,除了对信息进行有目的㊁有计划的收34集㊁整理㊁筛选外,还可以以 把关人 角色对传播的信息内容和导向进行影响甚至干预,有意识地推送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内容,无疑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校园全覆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7]㊂(四)充分利用思政课堂教学大学是党和国家向青年学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而课堂既是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时政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㊂事实证明,课堂式的单向传播仍然是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最有效㊁最准确㊁最系统的途径㊂一直以来,我国的大学生思政课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为目的,是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 [8]㊂因而,充分利用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教学内容的有机部分,也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传播环节中不可忽视的一环㊂就课程内容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政理论课建设,对其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该课程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㊁毛泽东思想㊁邓小平理论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㊁科学发展观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了课程的具体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㊁形势与政策等,使广大学子通过思政课堂的教学,能够系统地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㊁党的光辉历史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国家法律㊂尤其是按教育部要求,每学期必须进行 形势与政策 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将时政信息及时传播给学生,再加上思政教师独到的分析解读,使大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国内外形势㊂比如,利用这一课程的课堂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教学模式,边听教师解读边学习,再加上学分考核,不失为超越一般性的传播方式而成为学生学习㊁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一条有效途径㊂当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形势与政策 教育时,也不能忽略其个体价值的实现问题,只有将思政课传播的内容融合到大学生个体价值实现的过程中,让大学生积极接受并践行,方能实现有效传播㊂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有的放矢,使理论学习变得贴近自我,更有 意思 起来㊂(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高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时事政治的学习,正是变被动传播为主动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㊂大学生积极参与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增加其对国情㊁社情及生产劳动和群众生活的了解㊂也就是说,在进行系统的理论化学习之后,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思政理论的重要意义,既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又能增加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㊂党中央在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文件中,曾多次强调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在校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了解我国国情,接受锻炼,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深刻认知㊁认同㊁内化和践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㊂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不仅丰富了思政理论教育的形式,也极大地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途径㊂比如,学生通过一定岗位的实习和日常的实践活动,可以身临其境地感知各行各业的爱国㊁敬业精神和文明中国的传统美德;通过深刻感受各行各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目标㊂虽说当今的社会实践远不同于以往的群众运动,但要真正实现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工作理念,高校各级党团组织就要积极组织广大师生深入社区㊁深入基层,并且,在深入社区和群体组织的实践活动中,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符合群众的实际要求㊂比如,早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精准扶贫,校党团组织就可积极带领部分学生深入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还可进入社区对困难群众给予生活上的帮助㊂这种有针对性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进其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积极性㊂44。

中国高校政务新媒体发展报告

中国高校政务新媒体发展报告

中国高校政务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年1月5日至6日,2017年中国教育政务新媒体年会在武汉大学举行。

年会上公布了“中国教育政务新媒体宣传综合力十强”等多个获奖名单。

小编精心收集了中国高校政务新媒体发展报告,高校新媒体发展报告,供大家欣赏学习!中国高校政务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伊始,“2017中国教育政务新媒体年会”在武汉大学图书馆举行,会议期间,微博校园、新浪微博数据中心、克劳锐、中国校园市场联盟联合发布《2016中国高校政务新媒体发展报告》。

在‘同“新”协力——如何玩转教育政务新媒体’新媒体工作坊上,微博市场渠道部副总经理魏莉女士对报告进行了深度解读。

报告详细阐述了高校政务新媒体的价值定位与责任担当,提出“四力建设”——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并利用微博大数据,总结高校政务新媒体发展概况和高校新媒体用户画像,对高校政务新媒体的发展有重要的建设意义。

微博成众多高校新媒体传播标配从第一所高校开通官方微博,经过7年的积累,微博始终深耕校园市场,在学生用户方面,累计了5200万学生群体用户,精准大学生日活用户达到1350万,高度活跃用户占比70%;在学生社团方面,有3.5万个高校社团进入微博平台组织开展活动;在高校覆盖率方面,有超过3000所大中专校园,包括全部985、211高校。

根据《中国教育政务发展报告》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已开通官方微博的高等学校1168个,累计粉丝量2725万,累计发博量310万条。

其中,华中科技大学于2009年9月11日注册成为第一所认证官博高校;北京电影学院粉丝量达到2196711成为高校中粉丝排名量第一;河南大学以25373条发博量跃居成为发博量第一的高校;中山大学认证账号量为242个,成为矩阵搭建最完善的高校。

微博市场渠道部副总经理魏莉女士表示:“微博已成为90后大学生最重要的自我表达平台之一,年轻化趋势日益凸显。

而微博也在不断地沉淀用户,助力高校官微运营,推动高校政务新媒体找准自己的价值定位,发挥责任使命,促进了教育政务新媒体的发展。

2016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发布

2016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发布

2016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发布
匡小颖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7(0)7
【摘要】2月8日,社科文献出版社、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京穗两地同时发布《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

报告显示,在新技术快速发展和传统媒体经营下滑的双重压力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统合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已经形成,且不可逆转。

【总页数】1页(P78-78)
【关键词】媒体融合;融合发展;新闻工作者协会;告发;传统媒体;社科文献;发展报告;暨南大学
【作者】匡小颖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0.7
【相关文献】
1.《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4—2015)》发布我国媒体融合正迈向纵深[J], 任晓宁;
2.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发布媒体融合仍未走过"痛点" [J], 北京晚报
3.《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发布“互联网+”成媒体融合新引擎
[J], ;
4.《融合坐标——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5)》出版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J], 左志新
5.2016媒体融合发展报告发布,梳理媒体融合创新实践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校园媒体一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讲好青年故事、反映青年诉求、传递青年之声的重要平台。

2008年,在团**、教育部的指导下,中国青年报社携手国内63所重点高校发起成立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目前,联盟签约理事高校529所,会员媒体近5000家,覆盖高校757所,其中“211”工程高校108所,“985”工程高校38所。

今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第二次启动全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情况调查,于10月底完成。

本次调查依托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及区域联盟渠道,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53所高校的573家校园媒体作为样本,主要覆盖纸媒、广播、电视、网站、通讯社、微信公众号6种类型。

参与调查的“211”工程高校占30.37%,非“211”工程高校占59.86%,非本科院校占9.77%。

11月3日,在“新形势下的互联网+校园媒体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上海临港·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6年会”上,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就此调查做了首发报告。

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成果,本报摘登《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一、校园媒体基本概况1.校园媒体的数量与类型(1)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报纸成为校园媒体的主要形态调查发现,82.55%的高校有报纸;84.29%的高校有广播;46.07%的高校有新闻网;71.2%的高校有通讯社;45.9%的高校有电视台;39.62%的高校有新闻类杂志;87.26%的高校有微信公众号;72.25%的高校有微博。

可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公众号发展迅速,跃居第一位。

报纸、广播、微博等紧随其后。

对比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1年发布的《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以下称《2011年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的数据,传统校园媒体数量均有缩减。

其中报纸下降8.95%,广播下降 5.91%,电视台下降12.1%,新闻类杂志波动最小,下降0.33%。

新闻网变化最大,下降28.93%(在《2011年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新闻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普及率高,75%的高校有新闻网)。

传统的校园媒体形态中,仅通讯社类校园媒体呈上升趋势,上升1.6%。

相比其他类型的校园媒体,校园电视台需要的技术、资金投入较多,专业性更强,普及率相对偏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显示,64.57%的校园媒体有独立的视频生产能力,生产的视频类型最主要的三种为文艺娱乐类(74.32%),新闻类(61.08%),谈话类(42.16%)。

(2) 融合型校园媒体增多调查发现,融合型校园媒体大幅增加。

在此次调查中,4.19%的校园媒体组织仅有一种媒体形态,其他校园媒体组织均具有1种以上的媒体类型。

而在《2011年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单一类型的校园媒体组织占总数的76.7%。

也就是说,2011年,只有23%左右的校园媒体有不同程度的融合,而此次调查中,融合型校园媒体占比已超过95%。

93.3%的网站类校园媒体是融合型媒体,比2011年增加29.4%;96.6%的通讯社类校园媒体是融合型媒体,比2011年增加42.1%;96.2%的纸质校园媒体是融合型媒体,比2011年增加64.1%;95.6%的广播类校园媒体是融合型媒体,比2011年增加64.8%。

在《2011年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网站类校园媒体融合程度最高,纸质校园媒体和广播类校园媒体的融合程度偏低。

而在此次调查中,纸质和广播类校园媒体融合数量明显增加,追平甚至超越其他形态的校园媒体。

在549家融合型校园媒体组织中,包含纸媒的有156家,比例28.4%;包含网站的有37家,比例6.7%;包含通讯社的有114家,比例20.8%;包含广电类的有126家,比例23%;包含微信公众号的有109家,比例20%。

校园媒体中纸媒数量最大,成立时间较长,团队运作相对成熟,有着较丰富的采写经验,所以在媒介融合中,有较好的基础和内容生产能力。

但由于微信公众号具有大众传播属性、人际传播特点和交互式传播功能,已成为后起之秀,在校园中野蛮生长,占有极大份额。

(3) 微信公众号成为校园媒体转型的“抓手”数据显示,39.92%的校园微信公众号在2013年以前成立,16.53%在2013年成立,2014年到达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的高峰期,比例为24.6%;2014年以后,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趋势减缓,2015年成立的校园微信公众号为13.91%,2016年仅为5.04%。

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汹涌而来,越来越多的传统校园媒体顺势转型,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新的媒体形态寻求长远发展。

在已经建立了微信公众号的校园媒体类型中,92.37%的通讯社建立了微信公众号,87.65%的纸媒建立了微信公众号,82.86%的电视台有微信公众号,广播(电台)有78.02%,网站有76.32%。

数据显示,67.75%的校园微信公众号的粉丝量集中在8000以下。

其中,20.77%的粉丝量在1000以下,26.21%校园微信公众号的粉丝量为10003000,30005000的占10.69%,50008000的有10.08%。

粉丝量在8000以上的校园微信公众号中,粉丝量在1万3万的校园微信公众号最为集中,有13.31%;3万5万的有4.64%;5万10万的有1.41%。

在参与调查的496个微信公众号中,有3个的粉丝数量超过10万。

在主管单位上,学工部主管的校园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在1万以上粉丝量的比例最高,为36.38%,高于团委的35.91%和党委宣传部的20.35%,其次是新闻院系(13.51%)。

91.73%的校园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都在上升,其中持续上升的占32.86%,偶尔上升的居多数,为58.87%,停滞不前和逐步下降的分别为7.06%和1.21%。

而其涨粉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通过线下活动的方式涨粉的比例最高,为64.31%,随后依次为线上福利活动(50%)、线上发起投票(47.78%)和其他方式(2.42%),除此以外,还有28.43%的微信公众号表示没有采用过主动涨粉的方式,依靠内容取胜。

(4) 校级校园媒体的数量目前尚无对校园媒体整体数量的权威统计,本文受样本和调查方式所限,只对单个高校内校园媒体的数量进行了调查。

整体而言,88.31%的高校有两家以上的校级校园媒体、73.47%的高校有310家校级校园媒体、49.91%的高校有35家校级校园媒体。

可见,绝大多数高校都有两家以上的校级校园媒体,近一半的高校校级校园媒体数量集中在35家。

“211”工程高校拥有5家以上校园媒体的比例高出非“211”工程高校19.64%,比《2011年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的数据高6.24%。

校园媒体形态的丰富与数量的增多让内容有了更多的发布平台。

总的来说,校园通讯社的供稿平台数量多。

49.07%的校园通讯社可供稿的媒体平台数量为35家,6家以上的有9.26%。

同时,供稿平台形式也多样化,通常运用其他类型的校园媒体发布通讯社稿件。

这些校园媒体可能已经和通讯社融合,属于同一个组织,也可能是属于合作关系,双方互通有无。

其中,微信、微博、App是最主要的发布平台,比例为92.59%;其次是校报和新闻网站,分别为68.52%和65.74%。

随后是广播,占比25%;杂志、电视台和其他的选项均在20%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发布靠前的媒体类型均为时效性较强的媒体。

2.校园媒体的经费(1) 经费来源调查发现,70.33%的校园媒体有专门的经费来源,比《2011年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数据下降11.07%。

其中,“211”工程高校获得的专项支持经费(注:报告中提到的所有经费均不算硬件投入)的比例最高,为71.84%,其次,非“211”工程高校拥有专项经费的比例为69.97%,非本科院校拥有专项经费的比例为67.86%。

在2011年的调查中,“211”工程高校中校园媒体获得专门经费的比例高于非“211”工程高校,高出6.2%,现今获得经费的媒体比例差距缩小,仅为1.87%。

按校园媒体类型分析,80.25%的纸质校园媒体有专门经费;65.71%的电视类校园媒体有专门经费;72.88%的通讯社类校园媒体有专门经费;64.35%的微信公众号有专门经费;60.53%的网站类校园媒体有专门经费;66.67%的手机客户端类校园媒体有专门经费。

对比《2011年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的数据可看出,有专门经费的纸质、通讯社类校园媒体的数量略有缩减。

其中网站类校园媒体经费缩减最大,比例较2011年减少32.47%,且为目前获经费扶持数量最少的校园媒体形态。

由此也可看出,在“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媒体向移动端转型在高校中得到了较大力度的支持。

(2) 校园媒体的年运营经费调查发现,82.72%的校园媒体年运营经费(不含硬件投入)在1万元以内,仅9.08%的校园媒体运营经费在两万元以上。

可见,校园媒体本身运营经费依然较低,超过八成的校园媒体年运营经费不足1万元。

年运营经费集中在1万元以上的前三名是纸媒(23.46 %)、电视类(22.86%)、通讯社(18.64%)。

运营经费的充裕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校园媒体的发展。

在不盈利的条件下,校园媒体维持运营的经费整体性偏低。

本次调查表明,“资金支持”依然是校园媒体发展最需要的资源,与《2011年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结论一致。

调查显示,校园媒体最需要的资源主要包括“资金支持”“专业技术支持”(7.94% )“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渠道”(40.49%)“校外实践机会”( 40.31%)。

3.校园媒体的成员数量与校园媒体间关系调查发现,整体而言,校园媒体成员人数多集中在51人以上。

其中51-100人占37%,101人以上的占30.02%。

对比《2011年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的数据,校园媒体成员人数呈上升趋势。

纸质、广播类、通讯社类、网站类的成员人数符合这一比例。

微信公众号类校园媒体成员人数偏低,在2150和50100人之间各分布三成。

手机客户端类校园媒体的成员人数呈两极分化,集中在20人以下或101人以上规模,其中20人以下占33.33%,101人以上占66.67%。

调查发现,随着各类媒体逐渐向融合转型,不同形态的校园媒体组织间的合作日益密切。

67.37%的受访者认为纸媒、广电和网络三类校园媒体之间的关系是“合作为主、竞争为辅”或“只有合作、没有竞争”,比5年前略有提高。

16.93%的受访者认为纸媒、广电和网络三类校园媒体之间“竞争为主、合作为辅”,还有13.61%的受访者认为“互不干涉,没有竞争与合作”。

二、校园媒体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1.主管单位与指导教师(1) 校党委宣传部、团委主导下的媒体格局总体而言,党宣、团委主导下的校园媒体格局依旧。

50.61%的校园媒体主管单位是校党委宣传部;31.59%的校园媒体主管单位是校团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