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合集下载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详解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详解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详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将各种物理设备、物品、传感器、执行器等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技术。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下面将对每个层次进行详细解释。

一、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第一层,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各种数据和信息。

感知层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来收集物品的数据和信息,例如温度、湿度、位置、重量等等。

这些数据和信息可以通过感知网、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手段传输到网络层。

感知层还需要考虑如何实现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等需求,以便实现物联网的长期监测和控制。

在感知层中,传感器是核心设备之一。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受外界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它可以将温度、湿度、压力、重量、光等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接。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它能够提高物联网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另外,感知层还需要考虑执行器的设计。

执行器是一种能够将数字信号转化为物理量的装置,例如电机、控制阀等。

执行器需要满足快速响应、高精度、高稳定性等要求,以便实现物联网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二、网络层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第二层,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传输和通信。

网络层需要支持各种通信协议和网络协议,例如Wi-Fi、蓝牙、ZigBee等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可靠性保障。

在网络层中,无线通信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

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波、微波等方式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在物联网系统中,无线通信技术需要满足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等要求,以便实现物联网系统的长期监测和控制。

另外,网络层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物联网系统需要面对各种安全威胁,例如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

因此,网络层需要采用各种安全机制和技术手段,保障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

物联网核心技术感知层:RFID、GPS、传感器和MEMS

物联网核心技术感知层:RFID、GPS、传感器和MEMS

物联网核心技术感知层:RFID、GPS、传感器和MEMS射频识别(RFID)技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无线通讯技术。

在国内,RFID已经在身份证件、电子收费系统和物流管理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

RFID技术市场应用成熟,标签成本低廉,但RFID一般不具备数据采集功能,多用来进行物品的身份甄别和属性的存储,且在金属和液体环境下应用受限,RFID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层技术。

GPS技术GPS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GPS是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等三部分构成的。

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交通(船舶、飞机、汽车等)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人员跟踪、休闲娱乐)等不同领域。

GPS作为移动感知技术,是物联网延伸到移动物体采集移动物体信息的重要技术,更是物流智能化、可视化重要技术,是智能交通重要技术。

传感器技术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从仿生学观点,如果把计算机看成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看成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的话,那么传感器就是感觉器官。

传感技术是关于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变换)和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它涉及传感器(又称换能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开发、制/建造、测试、应用及评价改进等活动。

获取信息靠各类传感器,它们有各种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的传感器。

按照信息论的凸性定理,传感器的功能与品质决定了传感系统获取自然信息的信息量和信息质量,是高品质传感技术系统的构造第一个关键。

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研究

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研究

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研究物联网感知层是物联网中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物联网服务的基础,也是实现物联网智能服务的重要支撑。

它以传感器、无线识别技术、Wi-Fi、RFID等设备为代表,主要用于获取物联网接入的实时物理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集中处理,然后传输和存储,以便物联网用户做出决策或进一步操作。

一、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中最基本的技术,它使物联网能够实现对实时物理信息的采集和传输。

包括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他们可以根据需求探测周围环境的温度、光的强度和声音的幅度。

二、无线识别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用于实现物联网设备间无线通信,它可以更方便地实现物理信息的采集和传输。

主要由Wi-Fi、RFID、NFC等技术组成,他们可以实现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三、存储技术。

这类技术主要用于处理物联网感知层中采集到的实时物理信息,并将其存储起来以便进行决策或进一步操作。

主要技术有系统存储技术、阵列存储技术等。

四、传输技术。

这项技术是实现物联网服务的重要部分。

它可以将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物理信息从感知层传输到其他层,从而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进而为物联网服务提供支持。

五、标准技术。

标准技术主要是指物联网感知层设计中所使用的相关标准体系,他们包括视频压缩标准、无线传输标准、安全体系等,旨在为物联网服务提供安全和可靠的基础。

以上就是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他们是实现物联网服务和物联网智能服务的基础,也是实现物联网服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不断创新和开发,物联网感知层的技术将不断提高,促进物联网的发展,最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化服务。

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包括什么

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包括什么

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蓝牙技术以及ZigBee技术等。

物联网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采集和捕获外界环境或物品的状态信息,在采集和捕获相应信息时,会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先识别物品,然后通过安装在物品上的高度集成化微型传感器来感知物品所处环境信息以及物品本身状态信息等,实现对物品的实时监控和自动管理。

而这种功能得以实现,离不开各种技术的协调合作。

传感器技术物联网实现感知功能离不开传感器,传感器的最大作用是帮助人们完成对物品的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

目前,传感器的相关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被应用于多个领域,比如地质勘探、航天探索、医疗诊断、商品质检、交通安全、文物保护、机械工程等。

作为一种检测装置,传感器会先感知外界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通过特定规则转换为电信号,最后由传感网传输到计算机上,供人们或人工智能分析和利用。

传感器的物理组成包括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以及电子线路三部分。

敏感元件可以直接感受对应的物品,转换元件也叫传感元件,主要作用是将其他形式的数据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子线路作为转换电路可以调节信号,将电信号转换为可供人和计算机处理、管理的有用电信号。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的简称为RFID,该技术是无线自动识别技术之一,人们又将其称为电子标签技术。

利用该技术,无需接触物体就能通过电磁耦合原理获取物品的相关信息。

物联网中的感知层通常都要建立一个射频识别系统,该识别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以及中间信息系统三部分组成。

其中,电子标签一般安装在物品的表面或者内嵌在物品内层,标签内存储着物品的基本信息,以便于被物联网设备识别;读写器有三个作用,一是读取电子标签中有关待识别物品的信息,二是修改电子标签中待识别物品的信息,三是将所获取的物品信息传输到中央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中央信息系统的作用是分析和管理读写器从电子标签中读取的数据信息。

二维码技术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又称二维条码、二维条形码,是一种信息识别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应用事例
蓝牙耳机、蓝牙鼠标、蓝牙键盘、蓝牙音箱等产品
红外技术
红外通信技术是一种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协议,是传统的设备之间连接线 缆的替代。它利用950nm近红外波段的红外线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体,即通信 信道。发送端将基带二进制信号调制为一系列的脉冲串信号,通过红外发射 管发射红外信号。吸收端将吸收到的光脉转换成电 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 等处理后送给解调电路进行解调,还原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后输出。
应用事例
支付宝扫码支付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蓝牙技术
红外技术
蓝牙技术
蓝牙是一种多装置之间通信的标准,它支持话音和数据通信。蓝牙无线 传输的主要特点有传输距离短(10米),支持话音和数据通信,价廉易用(所有 蓝牙设备之间可直接通信)等。蓝牙的标准是IEEE802.15,工作在2.4GHz 频带, 带宽为1Mb/s。
检测技术
传感器技术
RFID(射频识别技术) 二维码技术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电信号的器件 或装置 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 件等十大类。 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 慢变得活了起来,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与物理世界进行信息交流。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介绍
物联网感知层简介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核心,是信息采集的关键部 分。感知层位于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最底层,其功 能为“感知”,即通过传感网络获取环境信息。感 知层是物联网的核心,是信息采集的关键部分。 感知层由基本的感应器件(例如RFID标签和读 写器、各类传感器、摄像头、GPS、二维码标签和 识读器等基本标识和传感器件组成)以及感应器组 成的网络(例如RFID网络、传感器网络等)两大部 分组成。 感知层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包括检测技术、短距离无 线通信技术等。

物联网感知层

物联网感知层

物联网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系统中的基础层,负责物理环境中的数据采集和感知。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物联网感知层的相关内容,包括感知技术、感知设备、感知数据的处理与传输等。

感知技术
1、RFID技术
1.1 原理与工作方式
1.2 应用场景
1.3 优势与局限性
2、传感器技术
2.1 分类与原理
2.2 常见传感器类型及其应用
2.3 传感器数据处理与校准
感知设备
1、RFID读写器
1.1 功能与特点
1.2 工作原理
1.3 应用案例
2、传感器节点
2.1 硬件组成
2.2 系统架构
2.3 能耗管理
感知数据的处理与传输1、数据处理
1.1 数据预处理
1.2 数据清洗与过滤 1.3 数据压缩与降维
1.4 数据聚合与分析
2、数据传输
2.1 传输协议介绍 2.2 传输安全与加密 2.3 数据存储与管理附件
本文档附有以下附件:
1、RFID技术相关论文
2、传感器节点原理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物联网:指将各种物理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的技术系统。

2、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通过射频信号进行识别和追踪物体的技术。

3、传感器:能够感知环境物理量并将其转化为可用输出信号的装置。

4、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噪等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可用性。

5、数据聚合:将来自多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进行合并和汇总,以得到更全面的环境信息。

物联网之感知层和传输层

物联网之感知层和传输层

物联网之感知层和传输层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识别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各种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智能化管理的网络系统。

在物联网系统中,感知层和传输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物联网中的感知层和传输层,并分析其在物联网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一、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系统中最底层的部分,负责采集和感知现实世界中的信息。

感知层通过各类传感器和探测设备,将物体的状态和环境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于后续处理和传输。

常见的感知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和收集各类物体的信息,为物联网系统提供数据基础。

感知层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信号转换。

首先,感知层通过传感器对物体的各种参数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上层。

其次,感知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如滤波、去噪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感知层将处理后的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传送至传输层。

二、传输层传输层是物联网系统中的中间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应用层。

传输层是实现设备之间通信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封装和传输。

传输层可以使用多种通信协议和技术,如Wi-Fi、蓝牙、LoRa等,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数据传递和通信管理。

首先,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送至应用层,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其次,传输层需要对数据进行可靠的传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此外,传输层还需要管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互联互通。

三、感知层和传输层的关系感知层和传输层在物联网系统中密切相关,两者共同协作,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数据传输。

首先,感知层通过采集和感知设备,将物体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传输至传输层。

感知层将物理世界的信息进行转换和处理,为传输层提供数据源。

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研究

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研究

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物联网的感知层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能够实现对环境的实时感知和数据收集。

因此,设计物联网感知层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技术要点,本文将从传感器技术、网络传输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感知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将物理和化学量转化为电学信号,并将其传输到物联网系统。

因此,正确选择和使用传感器是感知层设计的重要前提。

1.1 传感器选择首先,必须选择适合特定应用的传感器类型和参数。

物联网应用的传感器类型繁多,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光传感器等。

不同的传感器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在环境监测中,需要使用多种传感器来实现气体、声音、光、温度和湿度等方面的监测。

因此,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对于提高数据质量和系统性能非常重要。

1.2 传感器接口和通信协议传感器需要与物联网系统进行通信,因此需要一个标准的接口和协议。

一些传感器提供了标准的接口和通信协议,如I2C、SPI、UART以及HTTP、MQTT等。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其接口和通信协议是否符合系统需求。

1.3 传感器功耗和寿命传感器的功耗和寿命也是设计感知层的关键因素。

低功耗传感器可以延长设备电池寿命,因为传感器通常是连接到远程节点或云端服务器,远程数据传输和处理可以极大地消耗电池能量。

此外,长寿命传感器可以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网络传输网络传输是感知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感知层的数据必须传输到平台或设备的后端;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可靠且高效的数据传输网络。

2.1 无线网络大多数物联网应用需要使用无线网络传输数据。

Wi-Fi、蓝牙、Zigbee、LoRa、NB-IoT等都是常见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在选择特定技术时,需要考虑传输距离、数据吞吐量、能耗和部署成本等因素。

2.2 安全性物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很容易遭到网络攻击或数据泄露。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引言: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如传感器、智能设备等)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交互和共享,从而实现智能化的生活和工作。

而在物联网中,感知层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物体具备感知、采集和传输数据的能力,为物联网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引言概述、正文内容、总结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的相关内容。

概述:物联网感知层技术是构建物联网的基础,它能够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进行连接,实现物体间的智能交互。

感知层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通信技术等。

在感知层技术中,传感器技术是最核心的一部分,它能够将物理世界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或其他设备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正文内容:一、传感器技术: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设备,它能够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并输出给其他设备进行处理。

传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物理量与电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实现的,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2.传感器的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对象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接触式传感器和非接触式传感器。

接触式传感器需要与测量对象直接接触进行测量,非接触式传感器则不需要直接接触。

3.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工厂、智能交通等领域,能够实现环境监测、智能安防、智能物流等功能。

二、嵌入式系统技术:1.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指在其他系统中嵌入的计算机系统,通常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嵌入式系统通过感知层设备上的嵌入式芯片来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等特点,能够适应物联网中大规模的传感、控制和通信需求。

3.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智能方式、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领域,能够实现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和控制。

三、通信技术:1.通信技术的作用:物联网感知层需要通过通信技术将感知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或其他设备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家居到智能交通,从工业自动化到医疗保健,物联网的应用无处不在。

而在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中,感知层技术无疑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部分,它就像是物联网的“眼睛”和“耳朵”,负责采集和获取各种物理世界的信息。

感知层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等。

这些技术相互配合,使得物联网能够感知到物理世界的各种变化和状态。

传感器技术是感知层中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等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

它就像是我们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知温度、湿度、压力、光照、声音、振动等各种物理参数。

例如,在智能家居中,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室内温度,并将温度数据传输给智能控制系统,从而实现自动调节空调温度的功能;在工业生产中,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机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按照被测量的类型可以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和生物量传感器等;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射频识别(RFID)技术也是感知层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RFID系统由标签、阅读器和天线组成。

标签中存储着物品的相关信息,当标签进入阅读器的识别范围时,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射频信号,激活标签并读取其中的信息。

RFID 技术具有非接触式、快速读取、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库存控制、智能交通等领域。

例如,在超市中,商品上的 RFID 标签可以帮助收银员快速完成结账,提高工作效率;在图书馆中,RFID 标签可以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方便读者借阅。

二维码技术是一种能够存储大量信息的编码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

物联网感知层

物联网感知层物联网本身的结构复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感知层,承担信息的采集,可以应用的技术包括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识别码、传感器等;其次是网络层,承担信息的传输,借用现有的无线网、移动网、固联网、互联网、广电网等即可实现;第三是应用层,实现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

具体的核心,是感知层中的技术,从现在阶段来看,物联网发展的瓶颈就在感知层。

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射频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列为物联网关键技术。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的商用促进了物联网的发展。

它通过射频信号等一些先进手段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有利于人们在不同状态下对各类物体进行识别与管理。

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和阅读器组成。

电子标签内存有一定格式的标识物体信息的电子数据,是未来几年代替条形码走进物联网时代的关键技术之一。

该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轻易嵌入或附着,并对所附着的物体进行追踪定位;读取距离更远,存取数据时间更短;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安全性更高。

RFID目前有很多频段,集中在13.56MHz频段和900MHz 频段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应用最为常见。

短距离应用方面通常采用13.56MHzHF频段;而900MHz频段多用于远距离识别,如车辆管理、产品防伪等领域。

阅读器与电子标签可按通信协议互传信息,即阅读器向电子标签发送命令,电子标签根据命令将内存的标识性数据回传给阅读器。

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但其技术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芯片成本,其他的如FRID反碰撞防冲突、RFID天线研究、工作频率的选择及安全隐私等问题,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

传感器技术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和应用案例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和应用案例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和应用案例物联网,也称为IoT(Internet of Things),是指互联网上的物品互相连接,通过通信、传感和信息处理等技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集成化的管理和应用。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包括:感知层(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层(传输协议与网关)、应用层(云平台或本地应用)。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和一些应用案例。

一、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第一层也是最基本的层,它主要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

传感器的作用是采集生产、生活、环境等领域的物理量,例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照、声音、位移等,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

执行器则是根据控制信号执行某些动作,例如马达、阀门、继电器、激光等。

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网络层,向上提供数据和控制接口。

二、网络层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第二层,它主要负责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包括传输协议和网关。

传输协议一般采用TCP/IP或UDP/IP,也有些特殊领域采用Zigbee、LoRa、NFC等协议。

网关是连接感知层和应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不同传输协议之间的转换和协议升级,同时也可以进行数据加密、筛选和缓存等处理。

三、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的第三层,它主要负责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应用开发。

应用层可以由本地云平台或公共云平台实现。

本地云平台可以在私有网络内部建立,用于企业内部或家庭内部的物联网应用。

例如,企业可以采用本地云平台管理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家庭可以采用本地云平台管理家庭智能化设备的控制和情景模式。

公共云平台则可以为第三方应用提供开放的云服务接口,例如阿里云、腾讯云、AWS等。

第三方应用可以通过API接口实现物联网设备的接入和应用的开发,例如健康监测、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等。

四、应用案例1.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它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语音控制等方式,实现家电、家具、安防、照明、窗帘等多个方面的智能化控制。

物联网硬核知识点总结

物联网硬核知识点总结

物联网硬核知识点总结一、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识别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设备,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实现物品与物品、物品与人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一种技术体系。

物联网将传统的物品和生活环境数字化,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二、物联网的技术原理1.感知层技术:感知层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通过各种传感器和识别设备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

这些传感器可以测量温度、湿度、压力、光线等物理量,也可以检测声音、图像、位置等非物理量。

2.传输层技术:传输层技术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传输给网络层进行处理。

传输层技术包括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等。

3.网络层技术:网络层技术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传送给应用层。

网络层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等。

4.应用层技术:应用层技术是物联网的最终目的地,它将网络层处理的数据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生产中。

应用层技术包括数据分析、可视化、智能控制等。

三、物联网的应用场景1.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家里的各种设备的智能化,比如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环境控制等。

2.智能医疗:物联网技术可以用于实现健康监测、远程医疗、智能医疗设备等,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交通信号控制、车辆监测、智能导航等,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4.智能制造:物联网技术可以用于实现智能生产线、智能仓储、智能物流等,提高制造业的生产力和效率。

四、物联网的发展趋势1.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物联网技术将产生大量的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实际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2.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边缘计算技术可以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作从云端转移到网络边缘,减少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成本,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3.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的加强:随着物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安全和隐私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研究

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研究

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的普及应用,物联网感知层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感知层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物联网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围绕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展开研究,探讨其在物联网系统中的重要性及实际应用。

一、物联网感知层的定义和作用物联网感知层是物联网系统中最基础的一层,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智能设备获取周围环境的各种数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传输,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感知层在物联网系统中起着“感知”作用,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的桥梁,负责收集、处理和传输原始数据,为上层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选择和应用直接决定了感知层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物联网中,传感器主要用于感知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气体、声音等各种参数,传感器的类型、精度、灵敏度和功耗都是影响感知层设计的重要因素。

目前,常见的传感器技术包括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声学传感器等,设计感知层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技术,并考虑传感器之间的互联和数据融合。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在物联网感知层中,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整合,以满足上层应用的需求。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是感知层设计的关键技术要点,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压缩和数据传输等方面。

数据采集涉及到采样频率、数据精度、信噪比控制等技术问题,数据预处理则包括数据滤波、数据融合、异常检测等,数据压缩则与数据传输和存储技术密切相关。

在感知层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传感器采集的原始数据特点和实际应用需求,设计合理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案。

3. 网络通信技术感知层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技术要点是网络通信技术。

在物联网系统中,感知设备和传感器通常是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如何实现这些设备之间的互联和数据传输就成了一项关键技术挑战。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物联网感知层技术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感知层技术概述2.1 感知层的定义2.2 感知层的作用2.3 感知层的基本原理2.4 感知层的组成部分3、无线通信技术3.1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3.2 低功耗广域网(LPWAN)3.3 蓝牙技术3.4 ZigBee技术3.5 Wi-Fi技术4、传感器技术4.1 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4.2 常见的传感器技术4.3 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5、数据传输与处理5.1 数据传输协议5.2 数据压缩与优化5.3 数据处理与分析6、安全与隐私保护6.1 安全威胁与防范6.2 数据加密与解密6.3 隐私保护技术7、能源管理7.1 能源获取与存储7.2 能源管理策略7.3 能量回收与自供能8、应用案例8.1 智能家居8.2 智能交通8.3 工业自动化8.4 农业物联网8.5 医疗健康9、附录9.1 附件一、示例代码9.2 附件二、数据通信协议说明附:法律名词及注释1、广域网(LPWAN):一种面向广域范围的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用于物联网设备间的远程通信。

2、传感器网络(WSN):一种由大量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用来感知和采集环境信息。

3、ZigBee技术:一种低功耗、短距离通信技术,适用于低速率、低功耗的物联网应用。

4、Wi-Fi技术: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技术,用于提供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5、蓝牙技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低功耗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一、示例代码附件二、数据通信协议说明。

2 物联网感知技术

2 物联网感知技术
f ma
4.压电式传感器
将被测的非电量(力学量:力、加速度)转换成电荷值的 变化,再经过转换电路变为电量输出的一类传感器。
传感器用于机床动态切削力的测量。
5.热电式传感器
传感原理:热电压效应、热电阻效应 利用某些材料或元件的性能(电压、电阻)随温度变化的 特性来进行传感测量。 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压值的热电式传感器称为热电偶。 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值的热电式传感器称为热电阻。 半导体热电阻称为热敏电阻。
由于传感器仅仅能够感知信号,并无法对物
体进行标识,例如可以让温度传感器感知森林的 温度,但并不能标识具体的树木。而要实现对特 定物体的标识和信息获取,更多地要通过信息识 别与认证技术。
一、常见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
应用识别装置自动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 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身份信息识别。 Auto ID
• 实验中用到的温湿度传感器
SHT10 是一款高度集成的温湿度传感器芯片,提供全标 定的数字输出。它采用专利的CMOSens技术,确保产品 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传感器包括一个 电容性聚合体测湿敏感元件、一个用能隙材料制成的测温 元件,并在同一芯片上,与14 位的A/D 转换器以及串行接 口电路实现无缝连接。
T型热电偶测量范围-200~+350℃
热电偶(thermocouple)是温度测量仪表中常用的测温元件, 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 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
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
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器是敏感元件的一类,按照温度系数不同分为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 (NTC)。

物联网感知层

物联网感知层

物联网感知层一、概述物联网是“传感网”在国际上的通称,是传感网在概念上的一次拓展。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万物都接入到互联网,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GPS 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其他方式接入到互联网,最终形成智能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采集分析。

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在业界,物联网大致被公认为有三个层次,底层是用来感知数据的感知层,第二层是数据传输的网络层,最上面则是内容应用层。

其中感知层由各种具有感知能力的设备组成,主要用于感知和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

感知层至关重要,是物物相连的基础,是实现物联网的最底层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是物联网络建立的基础,深入的了解物联网感知层的网络层部分为建立低成本、高效、灵敏的物联网络提供一定的一局。

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物联网与传统网络的主要区别在于,物联网扩大了传统网络的通信范围,即物联网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还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作为下一代信息浪潮的新热点,国内外政府公司和研究机构对物联网投入了极大的关注,IBM 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日本和韩国分别提出了“U-japan”和“U-Korea”战略,这都是从国家工业角度提出的重大信息发展战略。

中国针对物联网到来的信息浪潮,提出了“感知中国”的发展战略。

二、感知层技术1.传感器技术人是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及触觉等感觉来感知外界的信息,感知的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大脑再指挥人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物联网感知层

物联网感知层

物联网感知层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家居到智能交通,从工业自动化到医疗健康,物联网的应用无处不在。

而在物联网的架构中,感知层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什么是物联网感知层呢?简单来说,感知层就像是物联网的“感官”,负责感知和收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压力、位置、速度等等。

感知层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将这些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为后续的处理和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传感器是感知层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们就像是一个个敏锐的“侦察兵”,能够精确地捕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温度的变化,湿度传感器可以感知空气湿度的情况,压力传感器能够测量物体所受到的压力大小。

这些传感器的精度和灵敏度直接影响着感知层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传感器,感知层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设备,比如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阅读器。

RFID 技术在物流、仓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物品上贴上 RFID 标签,阅读器可以在不接触物品的情况下快速读取标签中的信息,如物品的名称、编号、产地等。

这大大提高了物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感知层中,还有一类重要的设备是智能终端。

这些终端设备通常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通信能力,可以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上层平台。

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都可以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智能终端。

它们可以收集用户的位置、运动状态等信息,并与其他设备进行交互。

为了实现感知层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通信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常见的感知层通信技术包括蓝牙、Zigbee、WiFi 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以及 NBIoT、LoRa 等低功耗广域网通信技术。

不同的通信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例如,蓝牙适用于短距离、低功耗的数据传输,如蓝牙耳机、蓝牙鼠标等;Zigbee 则适用于组建大规模的传感器网络,具有低功耗、自组网等优点;WiFi 则在家庭和办公环境中广泛应用,能够提供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技术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是联系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重要纽带。

感知层是由大量的具有感知、通信、识别(或执行)能力的智能物体与感知网络组成。

其主要技术有: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Zig-Bee和蓝牙技术。

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人是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及触觉等感官来感知外界的信息,感知的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分析判断(即人的思维)和处理,再指挥人作出相应的动作,这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的最基本的本能。

但是通过人的五官感知外界的信息非常有限,例如,人总不能利用触觉来感知超过几十甚至上千度的温度吧,而且也不可能辨别温度的微小变化,这就需要电子设备的帮助。

同样,利用电子计算机特别象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装置来代替人的劳动,那么计算机类似于人的大脑,而仅有大脑而没有感知外界信息的“五官”显然是不足够的,中央处理系统也还需要它们的“五官”——即传感器。

基于传感器的传感器技术是对感知节点的不同定义与探索。

比如一个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地传输它所测量到得环境温度,这是基于温度利用汞的液态与温差变化而形成的;声控灯安装在楼道之间,有人路过就亮,这是基于人走路时声音的分贝大小来进行控制;高速路上的收费站人们开车经过时,在地面的称重传感器会将车辆重量反馈给电脑,以便确认其是否超重,这是基于弹簧弹性收缩变化的张力长度来进行测量。

未来传感器技术可能是温度、湿度、声音、压力等物理参数,亦可以是氧气、二氧化碳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等化学参数。

把这些物理与化学集合而成的传感器是现在人们追求的技术,及机器人得目标。

2.RFID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门独立的将不同的跨学科的专业技术综合在一起,如高频技术、微波与天线技术、电磁兼容技术、半导体技术、数据与密码学、制造技术和应用技术等。

这是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已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广泛开发与应用。

从结构上讲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

系统由一个询问器和很多应答器组成。

快速扫描。

RFID辨识器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RFID标签。

RFID的优点如下:(1)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

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

此外,RFID标签更可往小型化与多样形态发展,以应用于不同产品。

(2)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

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

此外,由于条形码是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装纸箱上,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折损;RFID卷标是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损。

(3)可重复使用。

现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4)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

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

而条形码扫描机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

(5)数据的记忆容量大。

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50Bytes,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2至3000字符,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MegaBytes.随着记忆载体的发展,数据容量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未来物品所需携带的资料量会越来越大,对卷标所能扩充容量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6)安全性。

由于RFID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及变造。

(7)RFID因其所具备的远距离读取、高储存量等特性而备受瞩目。

它不仅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大幅提高货物、信息管理的效率,还可以让销售企业和制造企业互联,从而更加准确地接收反馈信息,控制需求信息,优化整个供应链。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RFID产品有无源RFID产品、有源RFID产品、半有源RFID产品。

无源RFID产品发展最早,也是发展最成熟,市场应用最广的产品。

比如,公交卡、食堂餐卡、银行卡、宾馆门禁卡、二代身份证等,这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属于近距离接触式识别类。

其产品的主要工作频率有低频125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433MHZ,超高频915MHZ。

产品,是最近几年慢慢发展起来的,其远距离自动识别的特性,决定了其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市场潜质。

在远距离自动识别领域,如智能监狱,智能医院,智能停车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及物联网等领域有重大应用。

有源RFID在这个领域异军突起,属于远距离自动识别类。

产品主要工作频率有超高频433MHZ,微波2.45GHZ和5.8GHZ。

有源RFID产品和无源RFID产品,其不同的特性,决定了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不同的应用模式,也有各自的优势所在。

但在本系统中,我们着重介绍介于有源RFID和无源RFID之间的半有源RFID 产品,该产品集有源RFID和无源RFID的优势于一体,在门禁进出管理,人员精确定位,区域定位管理,周界管理,电子围栏及安防报警等领域有着很大的优势。

半有源RFID产品,结合有源RFID产品及无源RFID产品的优势,在低频125KHZ频率的触发下,让微波2.45G 发挥优势。

半有源RFID技术,也可以叫做低频激活触发技术,利用低频近距离精确定位,微波远距离识别和上传数据,来解决单纯的有源RFID和无源RFID没有办法实现的功能。

简单的说,就是近距离激活定位,远距离识别及上传数据。

3.二维码技术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集合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

二维码是DOI(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数据对象唯一识别符)的一种,全球最大的二维码资源中心是“渡云” ,为全球用户统一提供了“唯一数据样本”的物品、人员、组织二维码识别信息。

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

在许多种类的二维条码中,常用的码制有:Data Matrix,MaxiCode, Aztec, Vericode, Ultracode, Code 49, Code 16K 等,QR COde码是1994年由日本DW公司发明。

QR来自英文「Quick Response」的缩写,即快速反应的意思,源自发明者希望QR码可让其内容快速被解码。

QR码最常见于日本、韩国;并为目前日本最流行二维条形空间。

但二维码的安全性也正备受挑战,带有恶意软件和病毒正成为二维码普及道路上的绊脚石。

发展与防范二维码的滥用正成为一个的问题。

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

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

优点1.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2.编码范围广。

3.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4.译码可靠性高:5.可引入加密措施6.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

缺点二维码技术成为手机病毒,钓鱼网站传播的新渠道。

有相关专家提醒群众提高防范意识,扫描前先判断二维码发布来源是否权威可信,一般来说,正规的报纸、杂志,以及知名商场的海报上提供的二维码是安全的,但在网站上发布的不知来源的二维码需要引起警惕。

应该选用专业的加入了监测功能的扫码工具,扫到可疑网址时,会有安全提醒。

如果通过二维码来安装软件,安装好以后,最好先用杀毒软件扫描一遍再打开。

4.Zig-BeeZigbee(全新无线网络数据通信技术)技术是随着工业自动化对于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需求而产生的,Zigbee网络省电、可靠、成本低、容量大、安全,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控制领域。

Zigbee的由来:在蓝牙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蓝牙技术尽管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许多缺陷。

对工业,家庭自动化控制和遥测遥控领域而言,蓝牙技术显得太复杂,功耗大,距离近,组网规模太小等,......而工业自动化对无线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正因此,经过人们长期努力,Zigbee协议在2003年中通过后,于2004正式问世了。

Zigbee是一个由可多到65000个无线数传模块组成的一个无线数传网络平台,十分类似现有的移动通信的CDMA网或GSM网,每一个Zigbee网络数传模块类似移动网络的一个基站,在整个网络范围内,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通信;每个网络节点间的距离可以从标准的75米,到扩展后的几百米,甚至几公里;另外整个Zigbee网络还可以与现有的其它的各种网络连接。

例如,你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北京监控云南某地的一个Zigbee控制网络。

不同的是,Zigbee网络主要是为自动化控制数据传输而建立,而移动通信网主要是为语音通信而建立;每个移动基站价值一般都在百万元人民币以上,而每个Zigbee"基站"却不到1000元人民币;每个Zigbee 网络节点不仅本身可以与监控对对象,例如传感器连接直接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它还可以自动中转别的网络节点传过来的数据资料; 除此之外,每一个Zigbee网络节点(FFD)还可在自己信号覆盖的范围内,和多个不承担网络信息中转任务的孤立的子节点(RFD)无线连接。

每个Zigbee网络节点(FFD和RFD)可以可支持多到31个的传感器和受控设备,每一个传感器和受控设备终可以有8种不同的接口方式。

可以采集和传输数字量和模拟量。

Zigbee技术的目标就是针对工业,家庭自动化,遥测遥控,汽车自动化、农业自动化和医疗护理等,例如灯光自动化控制,传感器的无线数据采集和监控,油田,电力,矿山和物流管理等应用领域。

另外它还可以对局部区域内移动目标例如城市中的车辆进行定位。

(成都西谷曙光数字技术公司的专利技术)。

通常,符合如下条件之一的应用,就可以考虑采用Zigbee技术做无线传输:1.需要数据采集或监控的网点多;2.要求传输的数据量不大,而要求设备成本低;3.要求数据传输可性高,安全性高;4.设备体积很小,不便放置较大的充电电池或者电源模块;5.电池供电;6.地形复杂,监测点多,需要较大的网络覆盖;7.现有移动网络的覆盖盲区;8.使用现存移动网络进行低数据量传输的遥测遥控系统。

9.使用GPS效果差,或成本太高的局部区域移动目标的定位应用。

Zigbee 技术的特点:省电:两节五号电池支持长达6个月到2年左右的使用时间可靠:采用了碰撞避免机制,同时为需要固定带宽的通信业务预留了专用时隙,避免了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节点模块之间具有自动动态组网的功能,信息在整个Zigbee网络中通过自动路由的方式进行传输,从而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