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大纲-6年级
2023年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

2023年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一、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学素养。
二、年级目标1. 一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并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含义。
2. 二年级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20以内的数的理解,能进行2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3. 三年级扩大数的范围到1000以内,能进行1000以内的加减运算,初步认识乘除运算,并能简单应用。
4. 四年级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扩大数的范围到1万以内,能进行1万以内的加减乘除运算,并且能够初步理解小数的概念。
5. 五年级进一步扩大数的范围到10万以内,能进行10万以内的加减乘除运算,并且能够理解小数的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
6. 六年级在五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够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并能初步理解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从一年级开始,逐步扩大数的范围,通过比较、排序、加减乘除运算等方式,深入理解数的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数感。
2. 算术运算通过实际问题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运算的意义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几何图形通过观察和操作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4. 数据处理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 探究教学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评价,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6年级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一)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
认识人民币。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一)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加、减法竖式。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2023年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

2023年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指导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促进其终身研究和发展。
教学内容一年级1. 数字和数的认识2.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理解3. 比较大小和排序4.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5. 时间和日历的基本概念6. 简单的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测量二年级1. 数字的进位和退位2.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3. 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4. 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5.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6. 时钟和日历的读写能力7. 长度、重量和容量的进一步测量三年级1. 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2.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技巧3. 分数和小数的运算4. 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5. 时钟和日历的应用能力6. 长度、重量和容量的进一步应用四年级1. 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2. 乘法和除法的进一步应用3. 分数和小数的进一步运算和应用4. 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5. 时钟和日历的进一步应用6. 长度、重量和容量的进一步应用五年级1. 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2. 乘法和除法的深入应用3. 分数和小数的深入运算和应用4. 几何图形的进一步性质和计算5. 时钟和日历的深入应用6. 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深入应用六年级1. 多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运算2. 分数和小数的深入运算和应用3. 几何图形的进一步性质和计算4. 时钟和日历的深入应用5. 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深入应用6. 数据统计和概率的初步认识教学方法1. 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小组合作、游戏和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研究,通过观察、实验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3.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个别辅导和差异化教学,帮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4.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评估方法1. 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包括日常测验、作业评定、小组合作评估和项目评估等。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6年级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一)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
认识人民币。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一)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加、减法竖式。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20以内数(de)认识.加法和乘法.数数.数(de)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以内数(de)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de)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de)口算.两步计算(de)加减式题.(二)量与计量钟面(de)认识(会看整时)元、角、分(de)认识和简单计算.(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和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de)直观认识.(四)应用题比较容易(de)加法、减法一步计算(de)应用题.教学要求1.通过数不同物体(de)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de)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de)数表示(de)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de)数,会读、写100以内(de)数.掌握100以内(de)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de).掌握100以内数(de)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de)大小.3.知道加、减法(de)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de)名称,加法和减法(de)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de)加法和相应(de)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de)大小.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6.会根据加、减法(de)含义解答比较容易(de)加、减法一步计算(de)应用题.知道题目中(de)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de)单位名称,口述答案.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de)良好习惯.二年级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6~9(de)乘法和表内除法.除法(de)初步认识.6~9(de)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乘法、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de)式题.(2)万和万以内数(de)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de)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3)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用凑十(de)方法计算竖式连加.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4)乘、除数是一位数(de)乘、除法.乘数是一位数(de)乘法.0(de)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de)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和比较容易(de)三步计算式题.(6)珠算加法和减法认识算盘.在算盘上记数和读数.珠算加法,减法.(注: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安排在其他年级.)(二)量与计量时、分、秒(de)认识.分米、毫米(de)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克(de)认识和简单计算.(三)几何初步知识角(de)初步认识.直角.长方形和正方形(de)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de)周长.平行四边形(de)直观认识.(四)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de)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de)应用题.比较容易(de)两步计算(de)应用题.教学要求1.知道除法(de)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de)名称,乘法和除法(de)关系.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de)有余数(de)除法.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de)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de)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de)大小.3.掌握加、减法(de)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de)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de)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或整百(de)数.会用交换加数(de)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de)习惯.4.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de)乘、除法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口算简单(de)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de)除法).5.认识算盘,掌握拨珠方法.会珠算加、减法.6.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和比较容易(de)三步式题.7.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进行长度(de)简单计算.8.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公斤)、克.初步建立1千克(de)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重量(de)简单计算.9.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小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de)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de)良好习惯.10.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de)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11.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de)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de)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de)周长.12.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de)应用题.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de)条件和问题,会书写答案.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de)两步计算(de)应用题.三年级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亿以内数(de)读法和写法.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de)十进关系.读法和写法.数(de)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de)近似数.(2)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接近整十、整百数(de)加、减法(de)简便算法.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de)关系.求未知数x.(3)乘、除数是两、三位数(de)乘、除法.乘数是两、三位数(de)乘法.积(de)变化.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de)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三位数(de)除法.商不变(de)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de)简便算法.乘、除计算(de)简单估算.标有“”(de)内容为选学内容(下同).这些内容不作为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连乘、连除(de)简便算法.乘数接近整十、整百(de)简便算法.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de)关系.求未知数x.(4)四则混合运算.三步计算(de)式题.小括号(de)使用.(5)分数(de)初步认识.分数(de)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de)大小.简单(de)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和吨(de)认识.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面积单位.(三)几何初步知识面积(de)含义.长方形、正方形(de)面积.(四)统计初步知识简单统计图表(de)初步认识.平均数(de)意义,求简单(de)平均数.(五)应用题常见(de)数量关系.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和比较容易(de)三步计算(de)应用题.教学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de)数.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2.会笔算多位数加、减法.会口算整万数(de)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接近整十、整百数(de)加、减法(de)简便算法,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de)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3.掌握乘、除法(de)笔算法则,比较熟练地笔算乘数、除数是两位数(de)乘、除法.会笔算乘数、除数是三位数(de)乘、除法.会用交换被乘数、乘数(de)位置验算乘法.知道商不变(de)性质.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或整百(de)乘、除法.会口算两位数除两位数(de)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初步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de)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4.掌握四则混合运算(de)顺序,比较熟练地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5.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de)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de)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de)同分母分数(de)加、减法.6.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7.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de)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8.知道面积(de)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de)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de)面积计算公式.9.初步认识简单(de)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de)意义,会求简单(de)平均数.通过统计材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de)成就.10.掌握常见(de)数量关系.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de)应用题和比较容易(de)三步计算(de)应用题.初步学会口述解题思路.11.结合解题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de)学习习惯,认真负责(de)学习态度.四年级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整数及其四则运算(de)关系和运算定律.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四则运算(de)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de)关系.整除和有余数(de)除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2)小数(de)意义、性质和四则计算.小数(de)意义、性质.小数大小(de)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de)变化.小数(de)近似值.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积和商(de)近似值.循环小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3)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括号.四则混合运算.(注: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de)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de)适当年级.)(4)数(de)整除.能被2、5、3整除(de)数(de)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100以内质数表.分解质因数.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5)分数(de)意义和性质.分数(de)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de)比较.分数与除法(de)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de)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de)互化.(二)代数初步知识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眀=c,ax眀x=c).列方程解应用题.(三)量与计量角(de)度量.单名数和复名数.(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四)几何初步知识直线(de)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三角形(de)特征.三角形(de)内角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de)特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de)面积.组合图形.(五)应用题解应用题(de)一般步骤.相遇问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de)应用题.比较容易(de)四步计算(de)应用题.教学要求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2.理解四则运算(de)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de)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e)启蒙教育.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会使用中括号.3.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de)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de)数(de)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de))和最小公倍数.4.理解小数(de)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笔算和简单(de)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de)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5.理解分数(de)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de)大小,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de)互化.6.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de)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de)意义,会解简易方程.7.掌握常用(de)计量单位和单位间(de)进率.会进行简单(de)单名数和复名数(de)互化.8.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de)距离.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de)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和按照指定(de)度数画角.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9.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de)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de)面积计算公式.10.掌握解应用题(de)一般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de)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初步运用所学(de)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de)实际问题.五年级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数(de)整除.能被2、5、3整除(de)数(de)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100以内质数表.分解质因数.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2)小数(de)乘法和除法.乘法和除法.积和商(de)近似值.循环小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3)分数(de)意义和性质.分数(de)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de)比较.分数与除法(de)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de)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de)互化.(4)分数(de)加法和减法.分数加、减法(de)意义.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简单(de)带分数加、减法.加法(de)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二)代数初步知识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眀=c,ax眀x=c).列方程解应用题.(三)量与计量体积单位.单名数和复名数.(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四)几何初步知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de)特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de)面积.组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de)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de)表面积.体积(de)含义,长方体和正方体(de)体积.(五)统计初步知识数据(de)收集和分类整理.简单(de)统计表.根据收集(de)数据求平均数.(六)应用题解应用题(de)一般步骤.相遇问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de)应用题.比较容易(de)四步计算(de)应用题.教学要求1.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de)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de)数(de)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de))和最小公倍数.2.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de)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de)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3.理解分数(de)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de)大小,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de)互化.理解分数加、减法(de)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de)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de)分数加、减法.4.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de)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de)意义,会解简易方程.5.掌握常用(de)计量单位和单位间(de)进率.会进行简单(de)单名数与复名数(de)互化.6.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de)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de)面积计算公式.7.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de)特征,会计算它们(de)表面积.知道体积(de)含义,认识常用(de)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de)体积计算公式.8.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de)统计表.会根据收集(de)数据求平均数.通过有说服力(de)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de)思想教育.9.掌握解应用题(de)一般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de)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初步运用所学(de)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de)实际问题六年级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分数(de)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de)意义.分数乘法.乘法(de)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de)意义.分数除法.(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3)百分数.百分数(de)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de)互化.(二)比和比例比(de)意义和性质.比例(de)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de)量和成反比例(de)量.(三)几何初步知识圆(de)认识.圆周率.画圆.圆(de)周长和面积.扇形(de)认识.轴对称图形(de)初步认识.圆柱(de)认识.圆柱(de)表面积和体积.圆锥(de)认识.圆锥(de)体积.球和球(de)半径、直径(de)初步认识.(四)统计初步知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五)应用题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de)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息(de)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六)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1.理解分数乘、除法(de)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de)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会口算简单(de)分数乘、除法.会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理解百分数(de)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中(de)应用.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de)计算.3.理解比(de)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de)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de)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通过比例(de)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e)启蒙教育.4.认识圆.会画圆.掌握圆(de)周长和圆(de)面积计算公式.通过介绍圆周率(de)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5.认识圆柱和圆锥.会计算圆柱(de)表面积和圆柱、圆锥(de)体积.6.会制作简单(de)统计表,利用作图纸绘制简单(de)统计图.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de)分析,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绘制统计图表要注意整洁、美观.7.会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会用比例(de)知识解答基本(de)应用题.会看地图上(de)比例尺.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de)能力.会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8.通过系统(de)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de)数学知识.能够比较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按照题目(de)具体情况选择简便(de)解答方法,运用所学(de)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de)实际问题.附录关于教学要求用语(de)说明有关知识(de)教学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知道:是指对所学(de)知识有感性(de)、初步(de)认识,能够说出它指(de)是什么,并能识别它.表述词还有“认识”等.理解:是指对所学(de)知识有一些理性(de)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述它(de)确切含义,知道它(de)用途,知道它和其他知识间(de)联系和区别.掌握:是指在理解(de)基础上,能够对所学(de)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或计算,能说明一些道理.应用:是指能够用所学(de)知识解决一些简单(de)实际问题.表述词还有“运用”.有关技能(de)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会:是指能够按照规定(de)方式、方法进行测量、画图、制作和正确(de)计算等数学活动.比较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比较迅速(de)程度.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迅速(de)程度.有时还能选择简便(de)方法,合理、灵活地计算,从而形成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导言本教学大纲旨在指导小学数学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全面覆盖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根据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模块:1.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和数的表示- 四则运算和简单问题的解决- 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 空间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 空间形体的识别和描述3. 数据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图表的制作和分析- 问题的统计和解决4. 综合应用-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数学在各学科和实际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包括讲解、示范、练、讨论等。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 提供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和情景教学。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互动和交流。
教学评价1.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综合性和个别化的评价。
2. 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
总结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力,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同时,鼓励教师持续学习和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人教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数学教学大纲一、前言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
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使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和儿展的需要,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只是作为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 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要点和教学重点,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二、课程目标本教学大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证明能力;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5.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比较- 整数的认识和运算- 分数的认识和运算- 小数的认识和运算2. 数的计算与应用- 四则运算与运算顺序- 简单的数学方程- 数的应用问题3. 图形与几何- 二维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性质- 三维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性质- 图形的变换与投影4. 数据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图表表示- 概率的认识和应用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游戏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循序渐进法: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
五、评估及反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估和反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个性化指导。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1. 日常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
2. 测试评估:定期组织小测验或考试,测试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3. 作业评估: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 引言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学科。
本大纲旨在规范小学数学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理解数学的逻辑推理和证明方法。
3.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计算能力。
4.培养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1.规范化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遵循一定规则进行问题求解的能力。
2.系统性思维:培养学生在数学问题中形成系统思维,注重培养学生间有机联系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3.探究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发散思维能力。
4.合作性思维:培养学生在集体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进步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1.自然数的认识和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整数的认识和运算(包括正数、负数)。
3.分数的认识和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
4.小数的认识和运算(包括小数的加减乘除和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5.百分数的认识和运算(包括百分数的加减乘除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转换)。
3.2 几何与形状1.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包括点、线、面、角和图形相似、全等)。
2.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及应用。
3.建立直角坐标系,认识平面上的点和线。
3.3 数据与统计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包括问卷调查、统计表等)。
2.数据的展示和分析(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3.数据的比较和推理。
3.4 逻辑与推理1.数字之间的关系(包括奇偶性、倍数、约数等)。
2.数系关系与数形关系的应用(包括正方形数、立方数等)。
3.基本的推理与证明方法。
4. 教学策略4.1 层层递进,渐次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应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进行层层递进,逐步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从自然数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多边形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程大纲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程大纲导言:数学作为一门普遍被广泛认可和重视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兴趣。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程旨在进一步巩固和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数的扩展与运算1.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与运算2. 分数的扩展与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3. 小数的扩展与运算,包括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4. 整数与分数、小数的关系与转化二、数的应用问题1. 带有小数、分数的应用问题,包括金钱计算、比例关系等2. 实际问题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概念与应用3. 比较大小问题,带有不同单位的数据比较与换算4. 带有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包括速度、时间、距离等三、图形与几何1. 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分类,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等2. 空间图形的性质与分类,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3. 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对称等4. 作图与测量,包括直尺、圆规、角度的测量等四、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1. 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2.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包括频数统计、制作表格等3.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包括柱状图、折线图的分析与应用五、应用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制定解决计划、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2. 培养学生的推理与论证能力,包括列式推理、数学证明等3. 培养学生的估算和检验能力,包括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判断、结果的检验等结语:小学六年级数学课程大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各个数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兴趣,旨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真正领悟到数学的美妙与实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及持续学习的动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大纲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一)数与计算(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法。
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倒数。
分数除法的意义。
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比和比例比的意义和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解比例。
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三)几何初步知识圆的认识。
圆周率。
画圆。
圆的周长和面积。
*扇形的认识。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体积。
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统计初步知识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五)应用题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
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
比例尺。
按比例分配。
(六)实践活动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
例如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
(七)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会计算分数乘、除法。
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
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知道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会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
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会解比例。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4.认识圆。
会画圆。
掌握圆的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5.认识圆柱和圆锥。
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6.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纸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6年级(最新)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6年级(最新)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6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六年级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圆的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简单的统计;以及复习巩固。
具体如下:1.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约分,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进行分数大小比较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能正确地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简单的预测。
6.综合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大树的高度、北京奥运会。
7.复习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的技能。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小学数学游戏教学大纲小学数学游戏教学大纲是指教师在进行数学游戏教学时,需要遵循的一套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针。
以下是小学数学游戏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1.教学目标:通过游戏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数学兴趣,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游戏名称、游戏规则、游戏目的、所需材料、游戏时间、教学步骤等。
3.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包括游戏人数、游戏时间、游戏目的、游戏规则、计分方式等。
4.游戏目的:明确游戏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游戏背后的数学原理和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5.所需材料:列出游戏中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游戏卡牌、骰子、纸张、笔等。
6.游戏时间:明确游戏的时间安排,包括游戏前准备时间、游戏进行时间、总结时间等。
7.教学步骤:按照教学计划,分步骤进行游戏教学,包括介绍游戏规则、讲解数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总结游戏经验等。
8.教学评估: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游戏教学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全)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乘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会看整时)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和直观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6~9的乘法和表内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
6~9的乘法口诀。
用乘法口诀求商。
乘法、除法竖式。
有余数除法。
两步计算的式题。
(2)万和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
百位、千位、万位。
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3)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
用凑十的方法计算竖式连加。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至6年级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至6年级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小学生从小学习数学,我们制定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至6年级的内容安排和教学目标。
二、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主要包括数字、加减法、形状和空间等内容。
其中,数字部分主要教授数字的认识、数字的读写、数字之间的比较等基础知识;加减法部分主要教授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进行练习;形状和空间部分主要教授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和使用。
三、二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二年级数学教学大纲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主要包括数的认识与应用、加减法运算、长度、容量和重量等内容。
数的认识与应用部分主要教授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以及数的应用;加减法运算部分主要教授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长度、容量和重量部分主要教授长度的比较、容量的认识和重量的认识。
四、三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三年级数学教学大纲进一步拓展了数的认识与应用、运算、有理数和时间等内容。
数的认识与应用部分主要教授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以及数的应用;运算部分主要教授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乘法的认识和运算;有理数部分主要教授正整数和零的认识和运算;时间部分主要教授时、分的认识和读法。
五、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继续拓展了运算、分数、图形与空间和数据统计等内容。
运算部分主要教授小数的认识和运算;分数部分主要教授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与运算;图形与空间部分主要教授平行线、图形的对称和图形的变换;数据统计部分主要教授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
六、五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五年级数学教学大纲继续拓展了运算、小数、有理数和几何等内容。
运算部分主要教授多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小数部分主要教授小数的认识和运算;有理数部分主要教授负数的认识和运算;几何部分主要教授角的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以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性质。
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教学大纲一年级(每周4课时)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
认识人民币。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大纲(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大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通常由教育部制定,以下是其中一部分的大纲内容:一、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它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造物品的普遍规律。
二、课程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具备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学建模等能力。
3.培养数学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4.了解数学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5.培养数学的科学素养,包括数学审美、数学探究、数学创新等方面。
三、课程内容:小学数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与代数: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代数式与方程式等。
2.几何与图形: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与位置等。
3.统计与概率: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分析、概率等。
4.实践与综合应用:包括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
四、教学建议: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4.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重视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题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以下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一些主要内容:1.学科教学目的和任务:明确规定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期间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和态度。
2.学科体系:详细说明数学学科的结构和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以及它们在整体中的地位。
3.学科教学内容:明确规定数学学科中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具体范围和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至6年级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至6年级第一年级:一、数的认识与比较1. 认识0~10的数字和数量关系。
2. 能够辨认0~10的数字并正确书写。
3. 学习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4. 能够在10以内进行简单的数的排序和分类。
二、加减法初步1. 认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及其运算法则。
2. 能够口算0~10以内的简单加法和减法。
3. 学习使用算式表示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三、简单的几何图形1. 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 能够正确观察、辨认和绘制这些几何图形。
四、日常计量1. 认识长度、质量和容量的基本计量单位。
2. 学习使用相应的计量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
3.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
五、数的分解和组合1. 学习将给定的数进行各种加法分解,并进行简单的组合。
2. 能够用简单的算式表示分解和组合过程。
六、数的关系1. 认识数轴上的正数和负数。
2. 能够判断数的大小关系,并用符号表示。
第二年级:一、数的加减法深化1. 学习0~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 能够进行简单的进位与退位计算。
3. 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简单的乘法和除法1. 认识乘法和除法的符号及其运算法则。
2. 能够口算0~10的乘法表。
3. 学习通过乘法和除法运算解决简单问题。
三、分数初步1. 认识分数的概念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2.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初步运用分数的知识。
四、形状和图形的认识1. 认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几何图形。
2. 学习观察、辨认和绘制这些几何图形。
五、时间和日历1. 认识时钟的读法,能够读懂整点和半点的表达。
2. 学习使用日历进行日期的计算和表示。
第三年级:一、整数概念1. 认识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
2. 能够在数轴上表示正整数和负整数。
二、加减法运算1. 学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
2. 能够运用整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分数运算1. 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教学内容(每周4课时)(一)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
认识人民币。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二年级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一)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加、减法竖式。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口诀。
乘法竖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乘法口诀求商。
除法竖式。
有余数除法。
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
百位、千位、万位。
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连加法。
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
两步计算式题。
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
(四)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
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
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整十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
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知道乘、除法的含义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
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注①:例如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
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
②: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4.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式题。
认识小括号。
5.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
6.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公斤),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7.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8.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9.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0.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三年级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一)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面积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教学要求1.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2.掌握两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法则,会笔算乘除法。
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
会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
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
学会一些简便算法。
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式题。
会使用小括号。
4.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
知道1千米=1 000米,1厘米=10毫米。
认识质量单位吨、克,知道1吨=1 000千克,1千克=1 000克。
会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
6.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7.知道面积的含义。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8.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9.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四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一)数与计算(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
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大小比较。
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求未知数x。
(3)乘法和除法。
积的变化。
商不变的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大数目估算。
算盘或计算器的介绍。
[注①:例如:估计一个剧场有多少坐位,一块地有多少禾苗。
②: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
](5)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
三步计算的式题。
(6)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自然数与整数。
十进制计数法。
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
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运算定律。
简便运算。
(7)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意义、性质。
小数大小的比较。
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数的近似值。
加法和减法。
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量与计量年、月、日。
平年、闰年。
世纪。
24时计时法。
角的度量。
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直线的测定。
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
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垂线。
画垂线。
平行线。
画平行线。
[注:标有“*”的内容为选学内容(下同)。
这些内容不作为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
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统计初步知识简单数据整理。
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
平均数的意义。
求简单的平均数。
(五)应用题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六)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假期里,学生小组组织一次考察活动,根据预算,每人需交纳活动费多少元。
教学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
2.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学会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3.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
知道商不变的性质。
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
学会一些简便算法。
初步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4.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会进行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
5.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对位数个数的限制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和简单的口算。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和按照指定的度数画角。
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
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知道三角形内角和。
8.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
9.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
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通过统计材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0. 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1.结合解题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认真负责的态度。
1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土山店希望小学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