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管理概论复习总结
《海洋管理概论》考试复习要点归纳

《海洋管理概论》知识点梳理笔者寄语亲爱的07级海洋系全体同学,你们好!首先要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能为大家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我也倍感荣幸。
但我想在这里我有必要做几点申明:一、由于本人水平和学识有限,所谓“要点归纳”实在愧不敢担,我想自己能做的只能是把本门课程的知识点做适当的分类和整理,以便于大家考试时查阅;二、鉴于本人出海缘故,对有些知识点不了解,在整理时难免会有疏漏或不全面之处,请大家予以谅解。
该文档内容以课件内容为主,结合课本和历届考题特征,尽可能全面地把知识内容进行汇总。
文档内容的编排以试卷题型为依据(即名词解释、问答题和材料分析题),辅以课本各章节的顺序,并相应地附上索引,也是想方便大家考试时查阅。
所以笔者更愿意将其视为一份索引文件而非要点归纳。
如果大家没时间阅读课本或课件内容的话,请务必在考前大致浏览一下本文档,熟悉其内容分布,以确保考试时能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友情提示:相信以下筛选的这些名词解释基本可以涵盖考试范围。
这里笔者想做几点补充:一、各名词以字母顺序进行分类索引,目的是方便大家查找。
这部分无需大家预先浏览,只要大家认得以下几个字母就可以了;二、有些名词的解释较冗长,或者会出现不同的表述方式,这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当然也包括你的个人喜好)做适当删减,无须拘泥于文档中的表达。
B(1)、闭海闭海(半闭海(半闭海(半闭海)):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所环绕并由一个狭窄的出口连接到另一个海或洋,或全部或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沿海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构成的海湾、海盆或海域。
D(1)、大陆架:指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海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宽度是从领海基线量起的200海里;若延伸部分超过200海里,不应超过从领海基线量起350海里,或2500米等深线向外延伸100海里。
G(1)、公海:指各国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支配和管的全部海域。
海洋知识总结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海洋知识的总结。
海洋,这个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海洋知识进行简要的总结。
一、海洋的概况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为洋,边缘部分称为海。
地球上的四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海洋的平均水深约为3795米,其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
二、海洋的生态环境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包括鱼类、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等。
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对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三、海洋资源海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物、生物资源等。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海洋最重要的能源资源。
此外,海洋还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如鱼类、贝类、藻类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四、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海洋本身就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储热体,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能传送带。
海洋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对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有特别大的影响。
此外,海洋还通过调节地球的热量平衡,影响着全球气候。
五、海洋污染与保护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海洋污染不仅威胁着海洋生物的生存,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六、海洋探索与开发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开发将不断深入。
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科技创新,努力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总之,海洋知识博大精深,对于我们了解地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海洋管理概论-笔记

【第六周】
国外无养殖海?
谈中国的安全防范:人命不值钱,意识不到位。会随着社会发展而进步。
【第七周】
增殖与养殖:
养殖:以饲养的方式使生物繁殖(人工)
增殖:物体自然或不受控制地(以某种方式)增加
【第十一周】
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
法国朗斯,浙江江厦潮汐发电站
航标灯浮标波力发电,自给自足
伏季休渔——最怕赤潮
水华:发生在湖泊中
领海(12),毗连区(24),专属经济区(毗连+大陆架),内海(领海基线),大陆架(200)划分
【第十二周】
港口管理:政企分开
海洋环境管理概念:环保
发达国家最应可持续发展:浪费太严重,根本没有低碳意识,生活垃圾随处扔。
谁开发谁保护,与利益挂钩
地方标准高于国家标准
【第十三周】
微生物降解生活垃圾,固废有前途,急需可行
海洋石油业普遍采用地震勘探法找油,该方法对水产有危害(个人见解:弄个袋子包住8立方米,不让鱼儿游进来)
海洋石油业的另外一项重要材料“钻井泥浆(防喷、冷却、保护作用)”对海洋生物有毒性。
盘锦红海滩的破坏:筑坝改变水文动力条件,在新的水文条件适宜处会有新的红海滩生成,注意保护和增殖就可以生态修复。
【第五周】
渤海和琼州海峡为内海——排他性主权。
领海——无害通过。
中国最先进的渔政船——渔政310>311>202.
领海的划分——“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
“春晓”油气田——“吸聚效应”引日方不满。
“共同开发”之后,正式划பைடு நூலகம்的时候怎么办?——还是走“强国之路”。
第一章 海洋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资料

提问: 对海洋管理作为一门 交叉学科的理解。
第一节 海洋管理学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海洋管理理论是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1972 年,美国颁布了《海岸带管理法》,标志着海洋管理正式 成为国家实践。
一、海洋管理的基本概念
1.概念的历史沿革 对海洋的理解:
◆自然区域的海洋:海洋包括其自然部分、管理部分、管
2.海洋管理学的特点 第一,海洋管理的管理者是政府的行政机构和官员;
第二,海洋管理具有很强的科学技术性;第三,海洋管理 是跨部门的综合管理;第四,海洋管理具有一定的国际性, 存在着被称为跨国性的政策问题。
3.海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海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海洋
的开发利用和各种效益、关系的协调和管理。研究的客体 是以用海关系和海洋利用为核心的用海行为
用系及监督海域使用,实现海洋的
可持续开发利用。
(4)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
等方法管理海洋事务。
系
统海
分 类
洋 行 业
:
管 理
海海海 洋洋洋 渔交矿 业通业 管管管 理理理
……
……
海洋管理
海 洋 综 合 管 理
海
海
海
洋
洋
洋
资
环
权
源
境
益
管
管
管
理
理
理
海海海 洋洋洋 生矿空 物产间 资资资 源源源 管管管 理理理
入海 海海洋 化洋自 学倾然 污废保 染管护 物理区 管管 理理
大领 公陆海 海架与 权与毗 益专连 管属区 理经管
济理 区
…… ……
海 洋 区 域 管
理
海洋资源概论知识点总结

本知识点总结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大家交流、参考使用,不足之处请指出,谢谢!名词概念1、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是相对于陆地资源而言的,其概念也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
从狭义上来看,海洋资源包括传统的海洋生物、溶解在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以及海底的矿产资源,这些都是与海水水体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
从广义来看,除了上述的能量和物质外,还把港湾、海洋交通运输航线、水产资源的加工、海洋上空的风、海底地热、海洋旅游景观、海洋里的空间以及海洋的纳污能力都视为海洋资源。
2、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多因子综合评价的方法是选取对被评价对象—某一资源的质量有影响的多个限制因子作为评价目的,然后将每个评价项目进行指标分级,最后将各种限制因子(即评价项目)评定的级别采用一定数学方法综合评判被评价对象的质量等级。
3、等差指数定量评价法等差指数定量评价法是在可以取得资源质量评价因子的定量数据,但各因子相互关系不明确的情况下,将各因子按照作用的大小,人为地等差分配指数,以指数之和,求得资源质量的综合指数,并根据评定资源等级的一种综合方法。
4、主导因子评价法:在影响某以资源质量的多个因子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因子作为评价资源质量或划分等级的依据。
然后对这种起主导作用的评价因子(或项目)提出一个或多个能全面确切地表达它的评价指标,并对每一个指标按一定标准作出分级,这样便可得到一张可以用于质量分级的标准表。
5、海洋资源管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其所管辖海洋区域内的海洋资源系统进行干预的复杂过程。
6、内海指领海基线向内一侧的全部海水,包括:①海湾、海峡、河口湾;②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③被陆地所包围或通过狭窄水道连接海洋的海域。
7、领海是沿海国陆地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况下则为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定宽度海域。
8、大陆架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外边缘的距离不到200n mile,则扩展到200n mile的距离。
海洋管理概论1

(五)海洋管理的综合管理职能 1.综合管理职能产生的必然性 海洋资源和“空间”是各门类资源和自然环境系统构 成的大型自然地理单元,对一种资源和一个区域环境 的管理总会影响对其他资源其他区域造成或大或小、 或强或弱的影响 2.海洋综合管理与国家海洋管理体制 海洋综合管理职能能否在管理实践上形成并发挥作用, 关键不在管理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 制约的是国家海洋管理体制形式。原因:国家海洋管 理体制决定组织机构系统,有什么样的机构和职责就 只能发挥什么作用;体制影响管理运行机制。
2.
项目的确定和下达 项目任务书经批准后以主管部门的 名义下达给承担单位。
3. 研究和论证 • 拟定调研论证方案 • 搜集资料,分析发展中的问题 • 发展和管理评价 • 编写专题报告和综合的政策研究报告 • 研究成果评审 4. 决策机关决策和公布 (二)制定方法 1.调查研究 2.定性和定量分析 3.预测方法 4.试点方法
4. 海洋政策是海洋工作的重要协调手段 5. 海洋政策是海洋管理的准则和决策的基础 三、制定海洋政策的程序和方法 (一)制定程序 1. 政策项目的提出、确定 项目提出的五大途径:
– – – – – 基层实际工作需要提出 编制中长期海洋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 制定国家总体政策中提出 由国家综合管理部门制定某些领域的政策提出 海洋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需要提出
(二)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宏观调控 • 制定、实施海洋工作发展战略和相应的海洋管理政策 • 利用海洋区划和规划进行调控 • 运用法律法规和业务技术标准制度手段 • 行政、经济和宣传教育手段 (三)海洋管理的监督职能 1.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监督是实行控制的主要手段,保证 管理行为的连续性,不发生中断 2.监督的方式 • 行政管理系统的逐级监督 通过下级行政机关对上级 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进行逐级监督; • 现场和执行过程的监督 主管部门或上级机关深入基 层,深入现场、检查、监督任务的实施安排和具体的 执行;
海洋管理概论(专业论著)

引论“海洋国土”面积:我国管辖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毗邻区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在黄海,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km2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日本与我国有16万km2的争议地区。
在南海,有大约120万km2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海岛数量:我国沿海面积在500m2以上的海岛共有6961个,其中面积最大的为台湾岛。
海岸线长度:大陆海岸线1.8万km,岛屿岸线1.4万km。
在漫长的人类史上,早期的人类逐水草而居,依水依海成为其必然的选择。
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开始了对海洋资源的简单利用。
人类最初的海洋渔猎,航行和晒盐的行为。
经历了艰苦曲折的过程,人类对海洋的利用逐步形成传统的海洋渔业、海上交通运输和海洋盐业。
在我国的夏朝之时,海洋捕捞和海水制盐就有一定的规模。
沿海地区交纳的贡税主要是各种海货和海盐。
由于海洋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特别是随着商业的发达,航海所带来的巨大利润,海上的军事活动也开始了。
公元前4世纪,雅典人色诺芬(公元前430—355)就认定,控制海洋对决定陆战结局有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说控制海洋对繁荣经济有重要作用。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
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整个地中海地区都在罗马帝国的控制之下, 并成为罗马帝国繁忙交通的枢纽。
罗马帝国存在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后200年, 大概相当于我国的汉朝时期。
当罗马帝国衰落之后, 海上势力得到重新分配, 阿拉伯人通过伊斯兰教向西扩展, 占领了包括法国南部的大片土地, 控制了整个地中海, 到今天, 波黑仍有伊斯兰教盛行。
可见海洋在历史上是各个帝国进行扩展,运输贸易的主要渠道。
公元1200年左右, 意大利人处在欧亚交通线的中部,这是欧亚贸易的中心环节, 当时,意大利的航运业发达,意大利的小舟载着商品往来于塞浦路斯、君士坦丁堡等地,把巨额利润装进“载不动太多钱”的小舟运回意大利。
海洋管理概论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领海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形下则及于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2.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该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3.无害通过权习惯国际法承认外籍船舶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除《公约》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停船下锚4.公海国家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的全部海域5.内海领海基线内侧的全部海水。
包括:(a)海湾、海峡、海港、河口湾(b)测算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c)被陆地包围或通过狭窄水道连接海洋的一带海域6.国际海底区域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
7. 海洋管理政府以及海洋开发主体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开发的利用活动,海洋权益等进行的调查,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
8. 海岸带综合管理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通过它来解决海岸带和海洋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9.海洋执法管理由负有国家海洋管理职能的机关,按照法律程序,依据已有的法律、法规,遵循一定的原则,针对特定的调整和管理对象实行一系列行政管理行为。
10.海洋资源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海洋环境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与海洋开发有关的海洋空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1.海洋管理的基本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外交手段)。
2、我国管辖海域划定了十种主要海洋功能区,分为:(港口航运区)、(渔业资源利用和保护区)、( 矿产资源利用区)、(旅游区)、(海水资源利用区)、(海洋能利用区)、(工程用海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和保留区。
3.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指以海洋资源环境和资源保护为目的,依法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海岸、河口、岛屿、湿地或海域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它包括(海洋和海岸自然生态系统)、(海洋生物物种)、(海洋自然遗迹)和(非生物资源)四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管理概论复习总结测绘工程学院吴建平2014-12-22第一章1)海洋管理:政府以及海洋开发主体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海洋权益等进行调查、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
2)海洋管理的主要内容:海洋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经济管理、科技管理以及其它产业化管理、海洋信息管理、权益管理、海洋人力资源管理等。
3)海洋管理的基本原则: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原则。
4)海洋管理的基本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
5)1958年9月4日,我国政府发表了关于领海的声明,声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6)1960年,我国提出了“国社并举,海淡并举,养捕并举”的渔业政策。
第二章7)国际海洋法:国际上形成的有关海洋的各种法规的总称,即国家及其他国际法主体为调整相互关系在不同海域就沿海国国家安全、海洋航行、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科研与技术等制定的各种法律的总称。
8)《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署和通过标志着国际海洋法律体系的确立。
1982年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大会通过,1994年11月16日生效。
9)登临权:登临权指的是一国军舰对公海上的外国船舶,有合理根据认为其有海盗、贩奴、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没有国籍等嫌疑的,享有登临该船的权利,并可检查该船悬挂的旗帜及船舶文件,甚至进行搜查。
这是船旗国专属管辖的例外。
10)紧追权:在国际法中,紧追权是指沿海国当局如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该国法律和规章,对该外国船舶进行紧追的权利。
1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将当代国际法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一”:一峡(海峡)、一架(大陆架)、一岛(岛屿制度);“二国”:群岛国、内陆国;“三区”: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区域”;“四海”:内海、领海、闭海或半闭海。
12)国家领土包括领陆、领水、领陆与领水之上的空中空间和领陆、领水之间的底土四部分组成。
13)内海:指领海基线内侧的全部海水。
法律地位:其与国家领土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国家对其行使完全的、排他的主权。
14)内水:内水是一国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全部水域,内海则是这部分海域中的直接与领海相邻的海水部分。
15)历史性海湾:是指海岸同属一国,湾口宽度虽然超过24海里,但在历史上一向被承认是沿海国内海的海湾。
比如加拿大的哈德逊湾,前苏联的大彼得湾。
16)领海: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领接的一带海域,在岛国的情形下则及于群岛水域以外的一带海域。
法律定位:受国家主权支配与管辖,对领海以及领海内的人和物行使排他的管辖权-----------无害通过!17)过境通行:专为在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个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个部分之间的海峡继续不停和迅速过境的目的而行使航行和飞行自由。
18)1958年《领海公约》确立了“无害通过的权利”。
通过只要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就是无害的。
其核心是“通过”。
非无害通过行为:a)以任何种类的武器进行任何操练或演习;b)任何目的在于搜集情报使沿海国防务或安全受损害的行为;c)任何目的在于影响沿海国防务或安全的宣传行为;d)在船上起落或接载任何飞机;e)在船上发射、降落或接载任何军事装置;“过境通行”与“无害通过”的区别:在适用无害通过制度的领海海峡内航行,潜水艇和其它潜水器必须在海面上航行并展示其旗帜,而在适用过境通行制度的领海海峡内航行的潜艇或其它潜水器则无此要求。
19)毗连区:指毗连领海并由沿海国对若干事项行使必要管制的一定宽度的区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4海里。
法律地位:沿海国对毗连区不享有主权,只在毗连区行使某些方面的管制,而且国家对毗连区的管制不包括毗连区上空。
20)专属经济区:领海以外并领接领海的一个区域,该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法律地位: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享有以维护其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主权权利。
21)大陆架:指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大陆架宽度是从领海基线起的200海里。
法律地位:大陆架同专属经济区一样,都是沿海国管辖海域,沿海国为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专属主权权利,对大陆架上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具有专属权利。
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不影响上覆水域或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
其他国家享有在上覆水域航行的自由以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
1958年《大陆架公约》22)公海:指各国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的全部海域。
法律地位:任何国家或实体不得将其任何部分据为己有,不得对公海本身行使管辖权,但它是国际法的客体,在国际法有关规定的调整之中,公海并不是没有秩序的法律盲区。
公海法律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公海自由。
23)1964年,《外国籍非军用船舶通过琼州海峡管理规则》;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海基线的声明》;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海域使用管理办法》现实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海洋管理法律,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解决海域开发、使用中的“无序、无度、无偿”问题,遏制海洋资源的破坏,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建立科学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维护国家的海域所有权,保障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该法核心是建立了我国的海域权属包括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两部分在内的管理制度。
欠缺:无害通过的行为??中国海湾??海洋权益?? 相关国际组织??中国典型海洋政策??基线的划分??国际海洋法历史??第三章1)海洋权益:指各法律关系主体关于海洋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即不同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海洋科研、开发、管理、使用和保护各种活动中所拥有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2)主权国家:当今国际社会组成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实体单位。
3)1992年《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
4)专属经济区的权益:a)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关于在该区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如何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等其他活动的权利。
b)对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及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的管辖权。
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其他权利和任务。
5)东海海域:东海位于我国大陆与琉球群岛之间,南北分别与南海和黄海相通。
6)公海的权益:各国在公海都享有航行自由、捕鱼自由、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建造国家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它设施的自由、科学研究的自由。
公海不接受任何国家主权的支配和管辖,各国在公海上是自由的,权利是平等的。
公海不是任何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不处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所有国家都平等使用,不得对公海本身行使管辖权。
第四章1)海洋功能区划:根据海域的位置、自然资源状况、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因素而划分的不同海洋功能类型区。
2)海洋功能区划的范围和原则:范围: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范围包括我国管辖的内水、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其他海域(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毗邻海域除外)。
原则:a)按照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科学确定海域功能。
b)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各有关行业用海。
c)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海域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d)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e)保障国防安全,保障军事用海需要。
3)我国海洋功能区划及连云港功能区划类型:我国的海洋功能区分为十大类,即港口航运区、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矿产资源利用区、旅游区、海水资源利用区、海洋能利用区、工程用海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和保留区。
连云港海洋功能区划:港口区、养殖区、旅游区、盐田区、倾倒区、核电区及生物保护区。
4)港口水域执行不超过四类海水水质的标准,养殖区与增殖区执行不低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5)海水功能区划的核心??6)功能区划的方法:指标法、协调法第六章7)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形式:内容:a)制定海洋渔业资源利用与规划;b)保护已有海洋渔业资源;c)海洋渔业资源的有偿利用。
形式:a)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渔业工作。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作业。
c)国家对渔业的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外国人,外国渔业船舶进入中国管辖水域,从事渔业生产或者渔业资源调查活动,需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d)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对外行使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权。
8)围绕海洋资源的区域综合管理,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9)国家政府依法行使对海洋的行政管理权力,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海洋资源管理三类。
10)《海域使用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立海域资源的有偿开发与使用制度,实施海域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11)海洋环境管理的内涵:海洋环境管理是以海洋环境自然平衡和持续利用为基本宗旨,运用法律制度、经济政策和行政管理以及国际合作等手段,维持和实现海洋环境的良好特点,防止、减轻和控制海洋环境的破坏、损害或退化的管理活动过程。
12)海洋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a)可持续发展原则;《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表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长久发展。
其战略目标是在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和区域之间、代际之间的矛盾,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社会的进步为目标。
b)治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理原则;c)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负责原则;d)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原则。
13)海洋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a)陆源污染物管理(污染物排放管理、在沿岸去堆放,弃置和处理固体废物的管理、充分发挥海洋行政部门对陆源污染物排放的监督作用)b)海洋倾废管理c)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防污染管理(海洋石油勘探中的管理、海洋石油开发中的防污染管理)d)海洋工程建设防污染损害的管理14)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a)掌握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环境污染与损害的原因,过程及规律,寻求减轻和控制海洋污染来源和海洋环境损害的方法与途径;b)查明海洋生态洗系统和海洋环境质量状况,预测发展趋势,制定相关政策和法令,并组织有效的执法管理和监督检查。
c)开展区域海陆环境综合整治,协调沿海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同步发展。
15)海洋环境监测分类:按照管理方式分类:a)对海洋生态环境各种成分中污染水平进行测定的化学监测;b)测定海洋环境中物理量及其状态的物理监测;c)利用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信息来判断海洋环境污染影响的生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