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提纲.doc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概论》课期末复习提纲1 城市和城市规划1.1什么是城市,其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基本特征:✧人口特征:人口密度高,规模大,城市居民从事第二、三产业为主;✧经济特征: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体现较强的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职能特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相应的管理职能;✧建设特征:城市生产、生活等物质要素的集聚强度高,建设规模、密度大。
1.2城市规划的概念和特点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特点:综合性、战略性、政策性、地域性、实践性。
2.城市发展2.1 城市起源地主要分布在世界哪些地区?1.美索不达米亚;2.埃及;3.印度河峡谷;4.中国北方;5.中美洲2.2 公元5世纪之前世界主要城市名称(只出选择题)✧古埃及:孟菲斯古城、卡洪城、底比斯城、阿玛纳城✧两河流域:乌尔城、巴比伦城✧古印度:莫亨约-达罗城、哈拉巴城、华氏城✧古代美洲: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提卡尔城✧古希腊:克里特、迈西尼、圣地建筑群与卫城、雅典卫城、米利都城、亚历山大城✧古罗马:古罗马城、庞贝城2.3古埃及城市卡洪城的空间布局特征与平面图古埃及人信奉人死后的“永恒世界”,所以其建设的重点是金字塔等国王的陵墓。
为修墓地建金字塔的工匠、奴隶提供生活居住设施的聚居地也形成了古埃及的一种特殊的城市。
其中,卡洪城最为著名,代表了古埃及奴隶制城市的空间布局特征。
卡洪城的形状为380m ×260m 的长方形,内部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据推测,占总面积约三分之一的西部为奴隶的居住区,东部北侧排列着十几个大庄园,东部南侧大概是供自由民劳工、手工业者、商人等生活居住的地方。
城中的建筑物主要用棕榈枝、芦苇加粘土或土坯等非耐久性材料建成。
2.4《周礼·考工记》对周代王城空间布局的描述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2)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2)城市规划原理(一)知识点1 1 、掌握:第一部分城市规划概论:城市、社会学家:城市是人口密集的社区,是一种生活方式(相对乡村);经济学家:城市是生产力的聚集区及经济活动的中心;地理学家:城市是人口和物质高度集中的特定地域;urban 政治学家:城市是政治活动的中心舞台。
city城市化(定义、表现特征)、定义: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表现特征:特征:1.人口与土地向非农业形态转化2.产业结构:一产比重降低;二、三产提高城市化水平往往是经济发达程度及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表现城市规划;1)必要性:城市化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自演进特征。
城市规划,作为应对城市问题,配置空间资源,有目的地干预城市化的一种社会分工。
2)内核:土地使用、道路交通、绿地生态、建筑形态、支持设施、环境景观 3)实质: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安排好城市中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与土地使用相关的事项。
4)特点:是一门综合的学科,这是因为城市土地是城市社会、经济以及所有物质要素形成的基础。
因此,规划通过对土地使用的调节,改善土地使用中包含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进而协调城市的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指导城市发展的目的。
《雅典宪章》、背景: :产生:1933 年,CIAM 在希腊雅典举行会议,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
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Charter of Athens)内容:1)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2)居住问题:城市的人口密度过大,生活环境质量差,公共设施少且分布不合理等。
建议住宅区按邻里单位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布局原则、经济适度原则、生态环保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和人文关怀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城市调查研究、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四个阶段。
其中城市调查研究是规划的基础,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规划的核心,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是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是规划的最终目标。
3.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均衡发展原则、核心区合理布局原则、分块开发原则、景观保护原则和绿地保护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功能协调和空间合理利用。
4.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居住功能、产业功能、商业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
这些功能的合理划分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的街区形态、城市的建筑高度和城市的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形态的合理设计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舒适度。
6.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公平分配原则、城市设施公共化原则、城市服务公众化原则和城市管理公正化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7.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原则、资源节约利用原则和环境污染控制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健康。
8.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适度规模原则、经济适度布局原则和经济适度功能划分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9.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参与原则、利益相关方参与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word精品文档6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一选择题P2 1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P4 8 城乡规划体制概述P5 3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从属法规和专项法规体系P6 7 永续发展发展概念和思想形成P168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P173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P178 城乡规划的审批P187 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P205 用地评定的分类P268 城市规模P272 城市功能、结构、形态的关系P275 城市布局形态的不同类型P291 总体规划的编制P297 城市空间管治的“四区”划分参考与总体规划中的“四线”规定P309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成果级深度要求P310 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基本内容要求P368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P370 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P373停车场布置P375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P448 污水处理设施选址要点P454 液化石油气气化站与混气站布局要点中数据P468 道路消防要求P469 我国城市消防站的设置要求P526 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P543 居住用地平衡控制指标P558 城市设计的类型P634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览表二名词解释(1)城市化urbanization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城镇体系规划urban system planning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3)城市规划区urban planning area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4)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plan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一)1.城市的含义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意义。
2.城市定义: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城市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和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系统内部诸多要素按不同级别、层次有序地组成一个整体;动态性;环境联系性。
4.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分类: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城市产业为——第一产业: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采掘业。
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加工业。
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
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服务服务的产业。
5.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6.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务的地区。
7.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8.城市用地分10大类及英文缩写(46中类和73小类):水域和其他用地[ E ]。
9.城市建设用地9大类划分居住用地[ R ] 公共设施用地[ C ] 工业用地[ M ] 仓储用地[ W ] 对外交通用地[ T ]道路广场用地[ S ] 市政公共设施用地[ U ] 绿地[ G ] 特殊用地[ D ]10.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11.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12.城乡规划法定的5个形式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3.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14.城市规划的两个阶段: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15.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强制性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控制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城市规划复习提纲完整
1、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大小。
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
3、人口年龄构成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将年龄分为六组:托儿组0~3岁、幼儿组4~6岁、小学组7~11岁、中学组12~17岁、成年组(男18或19~60女18~55)和老年组(男60岁以上,女56岁以上)4、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布置和全面安排。
一般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5、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6、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对于居住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7、社区通常指一群人住在同一地域因而产生了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准则,那么这一群人及所居住的地区被称为社区。
它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并为城市干道或自然界限所包围的相对独立的地区,并安排一定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地域、人口、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以及地域感。
8、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率9、居住区容积率居住区内各类建筑的总建筑面积与总居住区占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10、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6、欧斯曼巴黎改建豪斯曼在1853年开始作为巴黎的行政长官,通过政府直接参与和组织,对巴黎进行了全面的改建。
这项改建以道路切割来划分整个城市的结构,并将塞纳河两岸地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在街道改建的同时,结合整齐街景建设的需要,出现了标准的住房平面布局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1.城市的含义包括:⼈⼝数量,产业构成,⾏政管辖意义。
2.城市定义: city以⾮农业和⾮农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政建制设⽴的市和镇。
3.城市系统的基本特征:P541、整体性和综合性;2、层次性、结构性(系统内部诸多要素按不同级别、层次有序地组成⼀个整体);3、系统的动态性;4、系统的环境联系性。
4.城市系统的构成有哪些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态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城市的系统构成的概念,就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5.城市产业构成按两种不同的⽅法进⾏分类:(1)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类:第⼀产业: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采掘业。
(产品直接来源于⾃然界的部类)第⼆产业:制造业和加⼯业。
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
(对初级产品进⾏加⼯的部类)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服务服务的产业。
(对⽣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2)根据城市产业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主产业:超过城市经济总量20%-30%的产业。
(超过5%为⽀柱产业)配套产业:围绕主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般性服务业:为市民提供⼀般性服务的产业。
所有城市都拥有,如交通邮电、供⽔、能源、饮⾷、服务、园林、绿化环境、环卫等6.城市规划区urban planning area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规划控制的区域。
7.城市建成区urban built-up area城市⾏政区内实际已成⽚开发建设、市政公⽤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地分类及其代码(1)城乡⽤地分类H 建设⽤地 development landE ⾮建设⽤地 non-development land(2)城市建设⽤地分类R 居住⽤地 residential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B 商业服务业设施⽤地 commercial and business facilitiesM ⼯业⽤地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W 物流仓储⽤地 logistics and warehouseS 道路与交通设施⽤地 road, street and transportationU 公⽤设施⽤地 municipal utilitiesG 绿地与⼴场⽤地 green space and square9.城市化:urbanization⼈类⽣产和⽣活⽅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向城市⼈⼝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_重点
第一讲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城市的定义: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我国是指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城市的含义:城:武器守卫土地,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居民点—有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产业结构的不同 城市的职能:1)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2)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3)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4)商品交易的场所5)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 城市的实质:1)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2)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3)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4)城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式 二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三种不同的划分方式: (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2)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3)古代的城市和现代的城市 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的要求:筑城以守余—产生了不同的城墙;古巴比伦城;提姆加得城;欧洲城堡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社会阶级分化与对立影响着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卡洪城平面图)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1)国家统一时期,城市建设快规模大:中国在秦始皇同一六国后,隋唐长安城、东都洛阳城、元大都发展国家战争时期,建设慢规模小:欧洲封建时代战事重重,在很长时间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城市规模小,直至英、法、德建立君权专制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首都才发展起来 2)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治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1)经济制度:土地地主所有制—大地主离开农村集中居住在城市—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 土地封建领主制—封建领主大多数住在自己的城堡或领地的庄园中—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2)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虽然缓慢,但在一些商路交通要道,河流的交汇点等,商业发达、手工业集中,往往形成一些商业都会,如苏州、扬州、广州等;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聚集:瓦特在1784年发明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1814年,史蒂芬发明机车实质上是个能源和动力的革命;人工能源-->生产集中于城市-->加工工业在城市迅速的发展-->带动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城市人口的发展就像马克思所说:人口也像资本一样集中起来 2、城市布局的变化随着城市职能的分工,城市类型增加,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城市,原来的大城市则发展成为工业、商业、金融、贸易等综合功能的经济中心1)圈层式的向外扩张是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工厂->居住区->生活服务设施区-->工厂-->居住区-->生活服务设施区) 2)城市仓储用地的产生3)商业及公共建筑用地的产生4)商务贸易活动区的产生5)铁路、车站、码头产生3 、城市与环境:城市扩展过程,就是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的过程,城市成为人类改造最为彻底的地方,如何在城市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成为现在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课题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应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三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的重要现象,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已成为历史的趋势(一)城市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改变: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2)产业结构的改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程度及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表现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减少产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的剩余也成为城市化得推动力 (三)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三阶段: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得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到达70%或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总的工业发展、技术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1、发展特点:1)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比西方晚,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 2)发展速度缓慢; 3)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较快,而内地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农业社会; 4)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但与同期一些国家相比仍然较慢;2、中国城市化道路如何走1)农村人口不能盲目的流入大城市,在城市外围形成环境恶劣的贫民区如印度的加尔各答、墨西哥城等;2)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道路:在大城市外围修建小城市,避免农村人口大量盲目的涌入大城市苏南模式:苏南地区本土创办乡镇企业,大量农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小城镇得到迅速发展;温州模式:温州地区地少人多,历史上就有经商打工的传统,以发展家庭工业和民间市场为主要模式,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外资促进型: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邻近港澳,以外资的“三来一补”劳动密型为主,乡镇工业也与很大发展; (五)城市化产生的问题 1、 资本主义初期的城市问题 1)产生原因:1.资本家对利润的片面追求2.资本家对劳动者生活的忽视3.城市对急剧膨胀的准备不足4.缺乏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2)具体表现:1.城市环境极端恶劣,工业区、生活区混杂2.城市用地性质、规模不合理3.道路狭窄曲折,交通堵塞4.劳动者生活环境极端恶劣 2、现代城市问题( 20世纪中叶之后) 1)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1.交通量急剧增加,车速提高,交通堵塞2.能量大量消耗,城市环境恶化3.信息技术大幅度改进,信息量大量增加4.大众消费社会形成,生产与生活产生矛盾5.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基础设施不敷使用2)城市问题的具体表现:1.城市环境污染:空气、垃圾、污水、噪音2.居住环境不好: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3.交通状况堪忧:堵塞、事故4.城市灾害严重:地震、火灾、洪水5.社会问题很多:就业、刑事犯罪 第二讲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夏代:国土勘测——国民迁居到安全点定居——居民点聚集——向城镇方向发展 夏代留下的一些城市遗迹表明,当时已经具有了一定得工程技术水平,如陶制的排水管的使用、夯打土坯技术的采用等,但总体上,在居民点的布局结构方面都尚原始。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①人口职业的转变②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2.逆城市化:即由于人口在城市大量聚集,环境品质变差,城市问题突出,中高层收入的人群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的现象。
3.过渡城市化: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4.诺萨姆曲线: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镇化的总体历程-四个阶段●城镇化启动阶段(1949-1957):这一阶段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的时期,重点是建设工业城市,形成了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和动力的城镇化。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剧增,工人新村迅速崛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生了许多新型工矿城市。
●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5):该阶段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
1958年在大跃进的号召下,为了追求高速度,各地盲目扩大基本建设摊子,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
但由于宏观政策的失误,加上天灾人祸造成国民经济萎缩,此时国家又采取了调整政策,通过行政手段精简职工,动员城镇人口回乡,并同时调整了市镇设置。
●城镇化的停滞阶段(1966-1978):由于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粮食生产停滞不前,当时的城市甚至无法容纳因自然增长而形成的城市人口,再加上大批知青和干部下方到农村,城市人口下降,大量工业配置到“三线”,分散的工业布局难以形成聚集优势来发展城镇。
《城市规划概论》重点复习
1. 城镇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翻译:工匠们在建造城市的时候,每边丈量九里,一边开三个门,城内九条东西向大街,九条南北向大街,每条街都是车轮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城市左边设置祖庙,右边设稷坛,前边是外朝办事的地方,后面是市场交易地,市与朝各占百步见方。
)3. 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4. 隋唐长安城由宇文恺设计5. 城规之父一一希波丹姆一一米列都城6. 乌尔城特点:该城有城墙和战壕,面积约88h m2o人口约30000-35000人。
乌尔城平面呈卵形,王宫,庙宇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位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墙分割。
夯土高台共七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殿,衙署,商铺和作坊。
乌尔城内有大量耕地。
7. 田园城市的概念(定义):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树,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8. .1将这些部分巫新看机地统•迅来强调他匸Z闻的相斤依颇件和关联性,2为物底空间只是彭吨城IIJ :牛.活的一项变臺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llj'P的枠群休、礼突交往模式和政治姑构。
3动态性。
总的来说:《雅典宪章》针对当时无计划、无秩序的发展过程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提出理性的功能分区和简单的机械联系,强调物质空间的描述,追求完善的终极状态,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的无序性向纯理性阶段的转变。
《马丘比丘宪章》签于《雅典宪章》引导下的城市改造中,城市活力的丧失,提出城市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强调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城市的动态特征。
属于由《雅典宪章》的纯理性向人性化阶段的转变。
城市规划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复习提纲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第一节城市概述一、城市的概念:(一)定义(9)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聚集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区。
(10)城市是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
城市具备的三种性质:密集性、经济性、社会性。
现代城市的主要含义: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的意义。
(二)特征:(1)人口、建筑、道路高度密集(2)产业结构完整(以非农产业为主,具有较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3)区域地位重要(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产基地)(4)基础设施完善(具有良好的通讯、交通、能源设施及生活环境)(5)社群关系复杂(6)高效率、高效益(三)城乡区别:(1)人口规模(2)人口密度(3)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4)职业构成(5)城市设施二、城市的产生:乡村——市集——城市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粮食剩余和农业劳动力剩余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第二节城市规划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城市规划概念:城市建设的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城市区域的经济分析,城市土地的利用和工程建设的实施,达到城市物质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并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的规划理念:一、古代的城市规划理论:国内:中轴对称布局、方格路网(长安、北京)国外:《建筑十书》(圣马可广场、凡尔赛宫)二、近代的城市规划理论:1.“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要有三到五万人,吸引足以维持居民经济生活的工业,建设必要的市政公用设施)【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Howard】中心思想:为避免大城市的弊病,就必须建设将城市与乡村的长处结合起来的新型城市。
2.卫星城理论(卫星城:分布在大城市周边、与市区联系密切、人口规模在数万以上的小城镇。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一、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目标1.城市规划的定义和涵义2.城市规划的基本目标3.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4.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城市规划过程和方法1.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2.城市规划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法3.城市规划的设计和调整方法4.城市规划的评估和监测方法三、城市规划的空间结构1.城市规划的功能区划2.城市规划的路网和交通组织3.城市规划的景观和绿地布局4.城市规划的建筑密度和高度控制四、城市规划的社会经济考虑1.城市规划的人口和就业控制2.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和福利保障3.城市规划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4.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五、城市规划的环境和生态保护1.城市规划的空气和水质保护2.城市规划的噪声和污染控制3.城市规划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4.城市规划的灾害防治和应急预案六、城市规划的文化遗产保护1.城市规划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2.城市规划的传统文化和节日保护3.城市规划的文化活动和创意产业布局4.城市规划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参与七、城市规划的居民生活质量1.城市规划的居住环境和住房保障2.城市规划的教育和医疗设施布局3.城市规划的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4.城市规划的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八、城市规划的跨界合作与全球影响1.城市规划的跨部门合作和政策协调2.城市规划的国际交流和合作3.城市规划的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4.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九、城市规划实践案例分析1.国内典型城市规划案例分析2.国际典型城市规划案例分析3.城市规划的成功和失败案例研究4.城市规划的创新和未来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帮助你顺利复习并取得好成绩。
祝你考试顺利!。
《城市规划概论》考试复习大纲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1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3卫星城(卫星城镇):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4城市化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5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6城市性质定义: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7城市规模定义: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8城市对外交通主要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9城市道路系统: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
10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邻街面的界线。
11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12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13工业用地定义: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第一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并于1990年4月1日实施2新石器时代:固定居民点形成。
金属时代:城市出现.3兴建“卫星城镇”的目的:在于防止大城市市区人口规模的过度膨胀,旨在吸引大城市市区人口前往居住,并吸引从外地准备进入大城市市区的人口。
4古代城市发展特征:城市发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城市结构简单,规模小;城市职能简单,更多的是政治军事职能;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成长主要采取有机生长方式,规划成长很少)5古埃及—“卡洪城” “卡洪城”是古埃及一种特殊的城市,它是为修建金字塔的工匠、奴隶提供生活居住设施的聚居地。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要点复习提纲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和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产生什么分离?产业的分离?城市的定义掌握二、城市的发展因素了解三、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分类掌握(二)、城市进化论城市发展四个阶段掌握(三)、增长极核理论(四)经济全球化理论(五)区域理论(六)人文生态学理论(七)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四、城市化含义掌握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著作掌握各个时期都城的代表特点?2、街巷制和里坊制的成为古代后期和前期城市规划布局区别的朝代掌握3、欧洲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中至今最完整的一部著作掌握4、欧洲古代各个时期城市规划布局的特点熟悉第三章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一、城市规划的概念(掌握)二、城市规划的任务(熟悉)三、城市规划的作用(了解)四、城市规划的原则(掌握)五、城市规划的内容(了解)六、城市规划体系编制和主要成果(熟悉)一、城市规划?定义掌握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二、城市规划的任务三、城市规划的作用1、作为国家宏现调控手段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架构四、城市规划编制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种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原则4、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原则5、城乡结合、促进流通原则6、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原则六不同层次的规划的不同层面(一)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1、城市规划纲要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城市总体规划(master plan,comprehensive plan)的任务和主要内容任务:主要内容:掌握强制性内容掌握4、分区规划(district plan)的任务和主要内容了解5、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定义和主要内容掌握任务: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 plan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的规划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docx
城市规划原理C复习重点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6.25%)1.城市的定义一一城而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策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现代城饮的三个本顺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3.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依据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4.城镇化的含义:(1)人口职业转变: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2)产业结构转变:农业产业转换为非农产业(二、三产业);(3)土地与地域空间变更: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4)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5.理解城镇化的含义要从人口、产业、空间和文化四个方面。
6.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城镇化定义,城镇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与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8.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其次、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绘制城慎化发展的S形曲线I no.ι城市化发晨©段示盘雷10.城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与其特征:起步阶段一一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胞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一一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城镇化速度加快,在不长时期内,城∣∣J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一一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11.城镇化测度方法:人口指标法、更合指标法12.当前我国所处的城供化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6.25%)1.《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春秋战国时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多样化时代,既有与《周礼・考工记》一脉相承的偏家思想,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变革思想。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word参考模板
一、1、城市的概念: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2、城镇化概念:人口积聚于城市,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城市化包含了乡村—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人口结构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型,地域空间的转型,生活方式的转型。
3、城市规划的概念:“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各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是政府确定城镇未来发展目标,改善城镇人民坏境,调控非农业经济、社会、文化、游憩活动高度聚集地域内人口规模、土地使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各各项开发和建设行为,以及对城镇发展进行的综合协调和具体安排;依法确定的城市规划是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
”二、1、西周--奴隶制社会--《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翻译:工匠规划的城市是方圆九里,每边设三座城门,城中九条南北向道路九条东西向道路,南北向道路宽九轨,(宫殿)左边是祭祀的庙堂(太庙),右边是社稷坛,朝廷在前,市场在后,市场的大小如一夫之地,即方百步,东西、南北各长140米左右)--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东周--奴隶制——封建制--儒家、道家、法家《管子》: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必须将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起来;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意义: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其影响极为深远。
西汉--封建制--“废黜百家,独尊儒术”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3点影响: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中国传统建筑类型;家哲学思想:居中不偏、不正不威;“天人合一”道家思想:阴阳、风水、八卦。
3、分散:霍华德“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一)知识点1、掌握:第一部分城市规划概论:城市、城市化(定义、表现特征)、城市规划;《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第二部分居住区规划原理:住区的类型与规模、邻里单位—居住小区——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和综合区的规划技术思想演进脉络;住宅的类型与户型;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基本形式及特点、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噪声的防治;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与内容、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的类型和原则;住区道路的类型与和分级、住区道路交通的组织模式与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居住区绿地的功能与构成、居住区公共绿地的分类与布置;居住区规划用地平衡表(内容与作用)。
(此部分内容可以结合期中的居住区调研报告复习,关键是掌握对居住区(小区、组团)规划,各个方面的分析)第三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与特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与要素(规定性指标与引导性指标、用地兼容性的意义、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之间的关系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新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要求。
2、理解:第一部分城市规划概论:城市的形成、城市进化理论;城市规划体系。
第二部分居住区规划原理:住宅区与社区;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家庭生活与住宅功能、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的定额指标;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的背景、地位与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
3、了解:第一部分城市规划概论:《华沙宣言》、《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流变。
第二部分居住区规划原理:郊区大盘的起源与发展、新城市主义关于居住区规划的思想、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丰富住宅群体空间组合的手法;广州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标准;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概论》课期末复习提纲1 城市和城市规划1.1什么是城市,其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基本特征:✧人口特征:人口密度高,规模大,城市居民从事第二、三产业为主;✧经济特征: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体现较强的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职能特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相应的管理职能;✧建设特征:城市生产、生活等物质要素的集聚强度高,建设规模、密度大。
1.2城市规划的概念和特点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特点:综合性、战略性、政策性、地域性、实践性。
2.城市发展2.1 城市起源地主要分布在世界哪些地区?1.美索不达米亚;2.埃及;3.印度河峡谷;4.中国北方;5.中美洲2.2 公元5世纪之前世界主要城市名称(只出选择题)✧古埃及:孟菲斯古城、卡洪城、底比斯城、阿玛纳城✧两河流域:乌尔城、巴比伦城✧古印度:莫亨约-达罗城、哈拉巴城、华氏城✧古代美洲: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提卡尔城✧古希腊:克里特、迈西尼、圣地建筑群与卫城、雅典卫城、米利都城、亚历山大城✧古罗马:古罗马城、庞贝城2.3古埃及城市卡洪城的空间布局特征与平面图古埃及人信奉人死后的“永恒世界”,所以其建设的重点是金字塔等国王的陵墓。
为修墓地建金字塔的工匠、奴隶提供生活居住设施的聚居地也形成了古埃及的一种特殊的城市。
其中,卡洪城最为著名,代表了古埃及奴隶制城市的空间布局特征。
卡洪城的形状为380m ×260m 的长方形,内部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据推测,占总面积约三分之一的西部为奴隶的居住区,东部北侧排列着十几个大庄园,东部南侧大概是供自由民劳工、手工业者、商人等生活居住的地方。
城中的建筑物主要用棕榈枝、芦苇加粘土或土坯等非耐久性材料建成。
2.4《周礼·考工记》对周代王城空间布局的描述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市朝一夫”。
书中还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建设形制,如“都”、“王城”和‘‘诸侯城”等都规定城市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等级差别;同时还有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论述。
2.5 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征✧ 罗马营寨城有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 中间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四门。
✧ 在道路交叉口建神庙。
后来中心交点附近演化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Forum )。
✧ 罗马营寨城的原型是派拉斯营地。
典型是北非提姆加德城。
2.6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三种类型1.军事要塞型。
在罗马帝国军事要塞基础上发展成为新社会核心和居住型城镇。
2.封建城堡型。
在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以教堂广场为城市生活中心。
3.商业交通便利型。
以商业、交通活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
2.7 城市化的概念,如何度量城市化水平城市化(Urbanization )——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2.8 用“诺瑟姆曲线”描述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用s 形曲线表示。
1979年,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发现并提出了该曲线,因此又称为“诺瑟姆曲线”。
诺瑟姆在总结欧美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把城镇化的轨迹概括为拉长的s 形曲线,并将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尙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计算公式 : PU = U/P PU ——城市化水平 U —— 区域城市人口 P ——区域总人口2.9 我国城镇化道路面临的主要问题1 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2 城乡之间的巨大经济差异3 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大,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城市化就处于不同的阶段。
3.城市规划思想3.1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1850—1928)在1898年发表《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提出城乡结合的模式,以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卫生等问题。
田园城市的规模为3.2万人,2400公顷。
其中城市居住3万人,城市用地400公顷;农村居住2000人,农业用地2000公顷。
当城市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时,则要新建设一个城市,形城市群:中心城市5.8万人,总人口25万人。
城市间用快速交通联系。
3.2 卫星城的实践发展过程1)卧城。
除了居住建筑之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上的需求尚需去主城解决;2)半独立城镇。
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3)独立的新城。
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
3.3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召开建筑师大会,制定了《城市规划大纲》,后来被成为《雅典宪章》。
这个大纲集中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
大纲提出:①把城市与其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②城市具有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指明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城市的合理功能分区,解决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
指出各项用地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③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
④城市规划应依全民意志进行规划3.4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12月,一些城市规划设计师聚集于智利首都利马,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包含有若干要求和宣言的《马丘比丘宪章》。
批评了《雅典宪章》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而牺牲了城市结构的有机性。
以及更有效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等问题。
3.5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近代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促生了种种矛盾,资本主义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各种改良社会主义者及一些从事城市建设的实际工作者和学者提出了若干解决城市矛盾的设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有特定研究对象、范围和系统的城市规划学。
1)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时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乌邦托;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3)罗伯特·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社会改良设想和“新协和村”等实践;4)傅立叶为代表的基于对资本主义的系统批判和超阶级主观空想的社会改革方案和实践。
4中国城市规划管理体系4.1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概念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是一种行政管理,具有一般行政管理的特点。
它是以实施城市规划为目标,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和形式。
具体地说,就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和相关法律规范,通过行政的、法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管理手段,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进行控制、引导、调节和监督,使之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
4.2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制度及主要内容基本制度:规划许可制度。
主要内容:㈠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㈡建设用地规划管理;㈢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规划管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的法律凭。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及其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地址进行选择或确认,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其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选址、布点符合城市规划,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建设选址中的各种矛盾,促进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顺利进行。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管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围的法律凭证。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管理的目的就是:从城市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出发,根据城市规划和建设工程的用地要求,促使各项建设经济、合理地使用土地,调整不合理的用地,维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质量,保障城市综合效益的发挥,促进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管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凭证。
4.3 名词解释➢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
➢人口毛密度:单位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人口净密度:单位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建筑间距: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日照标准: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城市道路面积率:城市一定地区内,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绿地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5.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5.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确定的“城乡规划”的定义和内容?城乡规划是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详细规划又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5.2简述我国城市用地分类标准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级,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
城市用地10个大类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它用地(E)。
5.3 城市居住区的分级控制方法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分级控制规模如下表:4.3 名词解释➢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