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方案任务与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c865a842783e0912a2162a77.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计XXX姓名: XXX学号: XXXXXXXXX小组成员:姓名名、姓名名、姓名、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一、具体设计任务(1)题目: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与实现(2)任务:某高校现有两个地理位置分离的分校区,每个校区入网信息点有2000多个,现准备通过科教网接入因特网,但从科教网只申请到4个C类网络(222.191.1.0——222.191.4.0),为了安全,要求每个分校区的学生公寓子网和教师子网不在同一广播域。
同时,学校有若干台应用服务器,同时对内和对外提供Web等网络服务。
(3)要求:(1)分析以上情况,结合实验室条件,完成需求分析;(2)列出所需设备,设计完成网络拓扑结构图;(3)在实验环境下完成设备的具体配置;(4)调试验证。
二、基本思路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1)相关理论:●虚拟局域网VLAN的划分;●网络地址转换NA T(静态NA T配置、动态NA T配置及端口多路复用PAT);●路由表的配置(回址路由和默认路由);●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2)基本思路:●虚拟局域网VLAN[1]主要为了解决交换机在进行局域网互连时无法限制广播的问题。
这种技术可以把一个LAN划分成多个逻辑的LAN——VLAN,每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VLAN内的主机间通信就和在一个LAN内一样,而VLAN间则不能直接互通。
所以通过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可以很好地达到把每个分校区的学生公寓子网和教师子网分在不同的广播域。
这样,广播报文被限制在一个VLAN内,使得学生公寓子网和教师子网不能直接通信。
所以,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不但增强了局域网的安全性,同时也灵活于构建虚拟工作组,用VLAN可以划分不同的用户到不同的工作组,同一工作组的用户也不必局限于某一固定的物理范围,所以也很好解决了该高校有两个地理位置分离的分校区的问题,使得网络构建和维护更方便灵活。
北邮计算计网络课程设计
![北邮计算计网络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0e510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e.png)
北邮计算计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结构、协议和设备;2. 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如信号传输、编码和解码;3. 学会使用网络模型分析实际网络问题,理解不同层次的网络协议及其功能;4. 掌握TCP/IP协议簇,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网络故障排查、网络性能优化;2. 提高学生的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技能,熟悉常见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进行网络编程和网络安全防护的能力,掌握相关技术和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网络的欲望;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网络知识体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北邮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向大学二年级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网络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操环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网络环境中。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介绍网络结构、协议、设备等基本知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网络层次模型- 网络协议与标准- 网络设备与分类2. 数据通信基础:讲解信号传输、编码解码等原理,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数据通信原理- 信号传输方式- 编码与解码技术3. 网络模型与协议:分析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学习各层协议及其功能,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OSI七层模型- TCP/IP四层模型-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功能4. TCP/IP协议簇:深入了解互联网工作原理,学习TCP、IP、UDP等协议,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eaf226bcd126fff7050b6c.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其目的在于加深对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的各层功能和设计思想的理解,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特别是网络规划、设计和IP地址的分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1、规划、设计局域网拓扑图,划分子网,设计子网地址、掩码和网关,为每个子网中的计算机指定IP地址。
2、在计算机内安装网络接口卡,动手制作双绞线网线,把计算机与集线器(交换机)相连,实现硬件上的连接。
3、给每台计算机安装含有网络内置功能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2000Server、Unix、或Windows98等,安装TCP/IP协议,配置IP地址、掩码和网关等参数。
4、创建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并制作一些网页,放入WEB服务器内。
5、创建局域网内的DNS服务器,配置相关文件,可以对局域网内的主机作域名解析。
6、创建局域网内的DHCP服务器,配置相关文件,可以对局域网内的机器作IP自动分配。
三、实验过程:1、1)计算机IP地址分配、掩码和网关局域网的IP地址有动态和静态两种类型。
选中TCP/IP选项,再单击【属性】按钮,在如图3-3的【TCP/IP属性】窗口中,先单击【IP地址】标签,我们来配置本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每个正式入网的用户都事先被分配给了一个合法IP地址,不同的用户拥有各自不同的IP地址和相同的子网掩码,如有疑问请到网络中心用户服务部查询)。
2)IP、子网掩码本例中为:IP地址(I):210.34.128.211子网掩码(U):255.255.255.03)网关如果正式入网的用户事先被分配给了一个合法IP地址,那么同时也分配有固定的网关(路由器)地址。
例如,对应上面的IP地址,其网关地址为:210.34.128.1 (网络中心给定)用鼠标单击【网关】标签,在这里输入新增网关(210.34.128.1)的地址后,再单击【添加(A)】按钮把它添加到“已安装的网关(I):”中。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d4e8db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9.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背景。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设计和应用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网络设计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中设置一些难点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设计中设置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三、设计内容。
1. 网络拓扑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2. IP地址规划,要求学生为局域网中的每台主机和设备规划合理的IP地址,要求考虑到网络的扩展性和管理的便利性。
3. 网络服务配置,要求学生配置局域网中的基本网络服务,如DHCP服务、DNS服务等,使局域网内的主机能够正常通信和访问互联网。
4. 网络安全设置,要求学生设置基本的网络安全策略,包括防火墙配置、访问控制策略等,保障局域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5. 网络故障排除,设计一些故障场景,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提高他们的故障排除能力。
四、设计要求。
1.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实施步骤、配置截图等内容。
2. 实际操作,学生需要在实际的网络设备上进行配置和实验,完成设计要求。
3. 问题解答,学生需要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形成经验和教训。
五、设计评价。
1. 设计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设计报告是否完整、清晰、符合要求。
2. 实际操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解答评价,评价学生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的解答和总结是否合理、深入。
计算机网络构建与管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构建与管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a2b76e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5.png)
计算机网络构建与管理课程设计设计要求与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构建过程并学会管理计算机网络,掌握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工具和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和架构•掌握TCP/IP协议族及其重要的应用协议•能够安装、配置、管理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能够调试并解决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故障•熟悉常用的网络工具和技术设计方案实验环境本实验采用以下实验环境:•操作系统:Ubuntu 18.04 LTS x64•虚拟化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Pro 15•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络工具:Wireshark、nmap、tcpdump、ping、traceroute等实验内容本课程设计共包含以下实验内容:实验1 TCP/IP协议及其应用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TCP/IP协议及其应用,在虚拟环境中实现TCP/IP协议相关的通信。
实验要求:•搭建一个局域网,包含两台主机和一个路由器•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对通信进行监控和分析•实现不同主机间的TCP/IP通信,并解析通信过程实验2 路由器配置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路由器的基础配置和使用,以及网络互联的过程。
实验要求:•在搭建的局域网中添加一个路由器,配置网络拓扑•配置路由器的IP地址、默认网关和DNS等信息•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实验3 交换机配置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交换机的基础配置和使用,以及虚拟局域网的实现。
实验要求:•在搭建的局域网中添加一个交换机,并将主机连接至交换机•配置交换机的VLAN•使用nmap和tcpdump等工具进行交换机安全控制实验4 网络故障排除与调试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网络故障的排查和调试方法,解决网络故障。
实验要求:•模拟网络故障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断开、主机无法访问互联网等故障•使用ping、traceroute、tcpdump等工具进行网络故障的诊断和解决实验报告每次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根据所学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步骤及结果•实验分析与总结实验报告要求使用Markdown格式输出,并附上实验截图和代码。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17b04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0.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基本知识;2. 学会使用网络通信协议,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3. 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网络防护措施。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搭建简单的网络环境,进行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2. 学会使用网络诊断工具,分析并解决网络故障;3. 提高信息检索、分析、处理的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2.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循网络道德规范,养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3.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及网络素养的人才。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生,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知识基础和操作能力有限,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体系结构及OSI七层模型- 常用网络协议(TCP/IP、HTTP、FTP等)-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2. 网络拓扑结构- 星型、总线型、环型、网状等拓扑结构的特点与应用- 网络设备在不同拓扑结构中的配置与调试3. 网络通信协议- IP地址、子网划分、路由选择等概念- 常用网络诊断工具(如ping、tracert等)的使用4. 网络信息安全- 网络攻击手段及防护措施- 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安全机制5. 实践操作- 搭建简单网络环境,进行设备配置与调试- 分析网络故障,排除问题- 网络安全防护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二周:网络拓扑结构与设备配置第三周:网络通信协议第四周:网络信息安全第五周:实践操作(含总结与评价)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章:网络拓扑结构与设备第三章:网络通信协议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第五章: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设计方案》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66eab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7.png)
熟悉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
了解网络攻击的 类型和手段
熟悉常见的网络 病毒和蠕虫
掌握防范网络钓 鱼和欺诈的技巧
熟悉常见的网络 漏洞和安全风险
学会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方法
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会分析网络安全事件的方法和步骤 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攻击手段和防御策略 掌握应急响应和恢复系统的方法和技巧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考核标准:综合评定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成绩评定:根据考试成绩、平时表现和实践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考核周期: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
课程资源与教材选择
课程资源:提供多种在线学习资源,包括视频教程、在线课程和教学资料
教材选择:选择权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材,确保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实验环境:提供安全的实验环境,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
合作模式: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践技能 师资共享: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授课,实现资源共享 创新研究:校企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课程评估
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与评价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课程难度的评价 学生对课程实用性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
教师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课程评估结果如何
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认可度评估
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标准 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方式 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结果 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反馈
社会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需求分析
实验室建设与设备配置
实验室布局:合理规划空间, 确保设备间保持适当距离
计算机网络的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dfdf7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3.png)
计算机网络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的结构、分类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层级的网络协议及其功能。
3. 帮助学生了解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掌握其配置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构建小型网络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命令和软件分析网络故障,具备一定的网络维护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和实践,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网络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3. 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应用,结合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需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3. 强调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包括网络定义、功能、分类及拓扑结构。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2. 网络体系结构:学习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了解各层功能及协议。
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3. 网络设备与传输介质:介绍常用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及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设备与传输介质4. 网络协议详解:深入学习TCP/IP协议族,包括IP、TCP、UDP、ICMP等协议。
教材章节:第四章 网络协议5. 网络配置与管理:学习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000a0e6168884868762d6bc.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相结合,使学生体会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课程设计要求:1、正确理解题意;2、具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3、有详细的文档,文档中应包括设计题目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思路、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设计中待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4、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找解决方案。
评分标准:1.是否有正确的运行结果;2.是否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3.文档是否完备。
课程设计内容即参考题目:(任选下列一题或自行另选设计题目):XX高校校园网网络规划与设计一、需求分析(1)用户规模500台计算机。
(2)用户大致平均分散在4栋楼房内,4栋楼房排成前后两排,楼房之间各相距200米,楼房高4层。
每栋楼的4楼用户构成两个VLAN。
(3)中心机房设在其中1栋楼房的1楼靠近另一栋楼房的一端。
(4)安装对外WWW、业务WWW、邮件、、DNS、数据库七个服务器。
提供匿名服务,但FTP仅对内部开放。
(5)提供LAN、WLAN接入。
(6)在业务WWW服务器上配备基于Web的业务应用系统,所有用户使用业务系统实现网上办公。
(7)要求出口带宽为1Gbps。
二、设计要求(1)写出简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设计网络结构,并给出解释。
(3)除用户计算机已购置外,其余全部设备和通信线路需要重新购买、安装。
试具体给出全部主要设备的配置、型号或技术指标及其测算依据。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599e9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b.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基础知识;2. 学会使用网络通信协议分析工具,了解不同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3. 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Socket编程实现简单的网络通信程序;4.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防范网络攻击和病毒的基本技能。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搭建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基本的网络配置;2. 能够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解决实际网络故障;3. 通过编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能够识别并防范常见的网络威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计算机网络学科,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3. 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遵守网络法律法规;4. 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国家网络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素养和道德观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2.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TCP/IP协议、UDP协议、HTTP协议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协议及其应用3. 网络编程:Socket编程、多线程编程、网络应用开发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编程技术4. 局域网搭建与配置:网络规划、设备选型、网络配置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局域网技术5. 网络安全:网络攻击与防范、病毒防护、加密技术等;教材章节:第五章 网络安全技术6. 实践环节:网络设备操作、网络故障排查、编程实践等。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2课时)2.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4课时)3. 网络编程(6课时)4. 局域网搭建与配置(4课时)5. 网络安全(4课时)6. 实践环节(8课时)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讲解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构建方案的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构建方案的设计和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fc78886bf01dc281e53af0d9.png)
XX 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构建方案的设计和实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一.设计任务及要求1.任务:某高校现有三个地理位置分离的分校区,每个校区入网信息点有 2000 多个,现准备通过教科网接入因特网。
而从教科网只申请到 4 个C 类网络(222.191.1.0-222.191.4.0),为了安全,要求每个分校区的学生公寓子网和教师子网不在同一个广播域。
同时,学校有若干台应用服务器,同时对内和对外提供 web 等网络服务。
设计网络构建方案并实施该校园网络。
2.要求:(1)根据具体情况,完成需求分析(2)列出实验所需设备,完成网络拓扑结构图(3)完成各项设备的具体配置(4)调试运行二.基本思路及相关理论1.基本思路:(1)由于每个校区入网信息点有 2000 多个,C 类网络无法满足该数量级的主机地址需求,因此在三个校区以及服务器区中使用 B 类私网地址 172.16.0.0。
(2)由于校园网内使用的是私网地址,所以需要在边界路由器上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校园网内主机访问外网时使用动态地址转换,内网服务器使用静态地址转换来给外网提供服务。
(3)由于每个校区入网信息点有 2000 多个,若手动为每台主机配置 ip 地址,那么工程量是极大的,而且主机的添加与删除对网络的影响也较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且便于网络管理,需要配置 DHCP 服务。
(4)任务要求每个分校区的学生公寓子网和教师子网不在同一个广播域,那么使用 VLAN 技术来满足这一要求,创建两个 VLAN,分别是 VlanStudent 和VlanTeacher。
(5)使用三层交换机来实现 VlanStudent 和VlanTeacher 之间的通信,使用路由器来实现不同校区之间的通信。
(6)配置 DNS 服务器给校园网内的 WEB Server 和FTP Server 提供域名解析,给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ba9b1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a.png)
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1)第1章需求分析 (2)1.1网站设计的目的意义 (2)1.2网站设计原则 (2)1.3设计方案及依据 (2)1.4接入因特网的方式 (4)第2章系统设计 (5)2.1网络拓扑设计 (5)2.2设备选型 (7)2.3IP地址分配及子网划分 (8)2.4硬件配置 (9)2.5系统配置 (11)2.6web站点设计 (14)第3章总结 (15)第4章参考文献 (15)第5章核心代码 (16)2.系统需求2.1 背景分析“极速通”公司是一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该公司主要是实现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业务要求在公司内部建立稳定, 高效的办公自动化网络, 使所有员工能够通过网络服务器进入internet, 从而提高所有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加快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
同时需要建立web,ftp,e-mail服务器, 用于在互联网上发布企业信息。
同时设立专用服务器, 使集团内所有员工能够利用服务器方便的访问公共文件资源, 并能够完成企业内部邮件的收发。
2.2 业务需求(1)文件共享、办公自动化、WWW服务、电子邮件服务(2)网络介质能同时传输声、像、图文多种信号。
(3)通过公开服务器对外发布企业信息、发送电子邮件等(4)系统安全、可靠、可扩充性强。
(5)浏览网页(6)视频会议、网上招聘2.3 安全需求公司网中同样有大量关于教学和档案管理的重要数据, 不论是被损坏、丢失还是被窃取, 都将带来极大的损失。
应支持VLAN的划分, 并能在VLAN之间进行第三层交换时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 以保证系统的安全。
2.4 信息点的个数及分布系统设计要求能满足企业几个方面的应用需求, 包括办公自动化, 邮件收发, 信息共享和发布, 系统安全管理等。
公司下辖经理办公室, 财务部, 外联部, 营销部, 设计部, 广告部, 信息网络部, 人事部。
各部门组成单独的vlan, 外网无法访问内网但是可以访问公司服务器, 内网可以访问外网也可以访问公司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35ae6b969dc5022aaea00ac.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班级:学好:姓名:一、课程设计(一):计算校验和1.1、目的与要求目的:网络上的信号最终都是通过物理传输线路进行传输的,如果高层没有采用差错控制,那么物理层传输的数据信号是可能有差错的。
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在物理层的基础上设计了数据链路层。
设计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传输线路的基础上,采用差错检测、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等方法,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改进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以向网络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本课程设计主要通过一个简单例子使学生了解网络协议中校验和的计算过程,以及设置校验和的作用。
目前,进行差错检测和差错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在需要传输的数据分组后面加上一定的冗余信息,这样的冗余信息通常都是通过对所发送数据应用某种算法进行计算而得到的。
数据的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进行同样的计算再与收到的冗余信息进行比较,如果结果不同就说明出现了差错,此时可以要求发送方重传该数组数据,以此达到数据准确性的目的。
在普遍使用的网络协议中都设置了校验和项以保存这些冗余信息,例如Ipv4、ICMPv4、IGMPv4、ICMPv6、UDP和TCP等等。
计算校验和的算法称为国际校验和算法,简单来说,就是把被校验的数据按16位进行累加,然后取反码。
若数据字节长度为奇数,则在这数据尾部补一个字节的0以凑成偶数。
关于计算校验和算法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RFC1071。
要求:根据前面介绍的算法,编制程序为给定数据计算校验和。
1)以命令形式运行:check_sum infile其中check_sum为程序名,infile为输入数据文件名。
2)输出:数据文件的校验和。
1.2、设计流程图1.3、运行结果输入数据:12 34 56 78 90得到结果:the type of output:data—sum12—1200 34—1234 56—6834 78—68ac 90—f8ac Sum:f8ac---checksum:0Source:argc=2,argv=c:\\infile.txt具体截图如下:二、课程设计(二):IP地址的合法性及子网判断2.1、目的与要求目的:本设计要求编写程序,判断一个IP地址是否合法,并判断该地址是否属于一个给定子网。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方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b7437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c.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计算机网络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网络设计、管理和维护能力,以及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包括 OSI 参考模型和TCP/IP 协议栈。
2、掌握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3、熟悉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主要协议(如IP、TCP、UDP、HTTP、FTP 等)及其工作机制。
4、具备网络规划、设计和实现的能力,能够构建简单的局域网和广域网。
5、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能够进行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
6、学会使用网络工具和软件进行网络性能测试、故障诊断和分析。
二、课程内容1、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网络的性能指标,如带宽、延迟、吞吐量等。
2、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协议栈的层次结构和功能。
数据在各层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
3、物理层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的特性和应用。
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转换。
4、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如帧封装、差错控制、流量控制。
以太网协议和 MAC 地址。
5、网络层IP 协议,包括 IP 地址的分类、子网掩码、路由选择算法。
ICMP 协议和 ARP 协议。
6、传输层TCP 协议和 UDP 协议的特点和工作机制。
端口号的概念和用途。
7、应用层HTTP、FTP、SMTP、POP3 等常见应用层协议的原理和应用。
DNS 域名系统的工作原理。
8、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的威胁和防范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
加密技术和数字证书。
9、网络管理网络管理的功能和模型。
SNMP 协议的原理和应用。
10、网络实验构建简单的局域网,包括网线制作、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
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传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a5ec7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9.png)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的入门课程。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各层协议的功能和实现方式、网络设备的原理和配置以及网络安全等知识。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需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2.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3. 课程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完成以下任务:3.1 任务一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网络拓扑图,在GNS3软件中完成网络拓扑搭建。
要求将所学的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进行组网,并配置各种协议(如STP、VLAN、Trunk、NAT、ACL等)。
3.2 任务二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网络拓扑图,利用Wireshark软件进行网络数据包的抓取与分析。
要求学生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理解每个协议的特点和功能。
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安全性改进方案。
3.3 任务三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业务需求,搭建一台Web服务器,在服务器上部署一个自己编写的网站,并将该网站与本地网络进行互动,要求实现基本登录验证和数据交互功能。
4.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上任务,并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以下部分:4.1 拓扑设计包括网络拓扑图、各设备配置信息、协议配置信息和端口映射信息。
4.2 数据包分析包括数据包抓取过程、分析结果、协议特点和网络安全方案。
4.3 网站部署包括网站设计思路、代码实现过程、本地网络交互实验和相关技术细节。
5. 课程设计总结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与提高。
通过本次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更能够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8b843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5.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疑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力量之一。
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工作模式,还深刻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创新与变革。
《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作为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石,其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课程目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等核心概念;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具备网络规划、设计与故障排除的能力;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二、课程内容1、网络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以及网络体系结构(如OSI 模型和 TCP/IP 模型)。
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2、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介绍物理层的传输介质、信号编码与调制技术;深入讲解数据链路层的帧格式、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
3、网络层重点讲解网络层的 IP 协议、路由选择算法、子网划分与超网合并等内容。
4、传输层学习传输层的 TCP 协议和 UDP 协议,包括端口号、连接管理、拥塞控制等。
5、应用层了解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如 HTTP、FTP、SMTP 等,以及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6、网络设备与配置学习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配置命令,能够进行小型网络的搭建与管理。
7、网络安全介绍网络安全的威胁与防范措施,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入侵检测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教学安排一系列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网络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的网络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创新思维。
四、课程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 30%。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04200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4.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基础知识;2. 学会使用网络通信协议,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应用及其工作原理;3.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与搭建,了解常见网络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局域网;2. 熟练使用网络诊断工具,分析并解决网络故障;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环节,旨在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但对于实际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弱。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能力。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网络基础知识回顾:包括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网络设备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2. 网络通信协议:重点讲解TCP、UDP协议,以及常见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通信协议3. 网络拓扑结构与设计:介绍星型、环型、总线型等拓扑结构,讲解如何搭建局域网;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拓扑结构与设计4.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涉及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方法及管理技巧;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网络设备与配置5. 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讲解网络故障的分类、诊断方法及常用排除技巧;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6. 网络安全与道德:介绍网络安全知识,强调网络道德观念;参考教材章节:第六章 网络安全与道德教学进度安排:1. 前2周:回顾网络基础知识,讲解网络通信协议;2. 第3-4周:学习网络拓扑结构与设计,进行局域网搭建实践;3. 第5-6周:学习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进行设备配置实践;4. 第7-8周:学习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开展故障排除实训;5. 第9周: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设计报告撰写及答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一、课程目标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相结合,体会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熟悉相关应用开发工具,掌握网络协议应用开发技术;进一步熟悉网络设备,学习组网技术,掌握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参考文献,寻求解决方案。
二、设计题目说明设计题目设置上,采取了分类、分级的形式。
分5个类别,分别是:网络协议或算法、网络服务、组网设计、网络应用编程、理论与应用研究。
分3个级别,从高至低分别是A、B、C。
题目的级别综合依据创新性、综合性、实用性、难度等因素,不同级别,成绩起评分数有别。
A级题目<良-优):较难;综合性强、有明显或突出的创新、探究性较强、实际课题或项目的一部分<实用性);工作量非常饱满;富有建设性;有很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B级题目<中-良):难度适中;工作内容侧重于设计或研究或较高水平应用;有一定综合性、有一定创新、有一定实用性;工作量饱满;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C级题目<及格-中):难度不大或偏小;工作内容侧重于验证或学习或简单应用;基本上无创新;工作量不大;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完成形式<1)交付课程设计说明书<纸质+电子版)<2)通过现场验收或答辩<3)交付完整的设计作品<或能体现自己工作的视频课件)对于第一、四类题目,必须交付设计作品,设计作品指的是完整的源程序代码、相关数据文件;对于第三类题目,必须交付设计作品,设计作品指的是网络拓扑文件、网络仿真配置文件;对于第二、五类题目,必须交付能体现自己工作的视频课件,要求有一定的文字或声音解说。
课程设计说明书<纸质+电子版),对于对于第一、四类题目,内容包括:设计任务、系统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相应地给出关键的代码)、设计总结<评价/遇到的问题/体会/建议等)、使用说明等。
四、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根据所选题目,合理安排进度计划<不包含查资料时间)。
以下仅供参考:1. 原理知识2. 实用技术<编程、或组网、服务器技术)3. 环境与工具<系统平台、开发或仿真工具)4. 总体设计、关键环节的详细设计5. 系统实现<编码与调试、或配置与测试)6. 课程设计说明书五、成绩评定总评成绩=平时成绩x20﹪+验收或答辩成绩x50﹪+报告成绩x30﹪六、设计题目及选题以班为单位组织选题,每人限选一题,每题限一人<除特别声明外);可自拟题目,需申报待批,自拟题目不能与已有的题目重复。
题目分五类、三个级别,根据个人的兴趣及基础自行选择。
自拟题目要求:(1)主要内容须与本课程相关<属于上述五种题目类型中某类);(2)原则上仅限A、B级(3)在课程设计正式开始前<至少提前三天),提交“课程设计自拟题目”申请报告,等待指导老师审批,申请报告内容分以下几部分,注意内容一定要具体,否则不予批准:题目、类别、级别、申请人学号/姓名/专业、设计任务/内容、选题背景、相关的原理/技术/方法、系统平台与开发工具<语言)、可能的创新或特色之处、工作计划、参考文献。
第一类题目:网络协议、算法要求:<1)推荐采用图形界面实现。
<2)程序代码书写规范,有充足的注释。
<3)绿色软件:程序运行不需安装,避免写系统和注册表;<4)开发平台、开发语言不限。
(5> 明确题目的意图,设计上应有足够的工作量1.网络协议解读<基于文件)<1)使用报文分析工具软件,捕获报文并进行存储,获得报文数据文件。
<2)编程,在图形界面下,对报文的协议进行解码<3)对ethernet_II、ip、tcp、udp协议进行解码【C】<4)对ieee802.3、icmp协议进行解码【B】<5)对ftp协议进行解码【A】2.网络协议解读<基于Raw Socket)<1)编程,基于socket API接口,使用raw socket捕获网络报文,过滤得到指定格式的报文<2)编程,在图形界面下,对报文的协议进行解码<3)对ethernet_II、ip、tcp、udp协议进行解码【C】<4)对ieee802.3、arp协议进行解码【B】<5)对http协议进行解码【A】3.网络协议解读<基于Winpcap接口)<1)编程,基于winpcap接口,捕获网络报文,过滤得到指定格式的报文<2)编程,在图形界面下,对报文的协议进行解码<3)对ethernet_II、ip、tcp、udp协议进行解码【C】<4)对IPV6、ICMPV6协议进行简单的解码【B】<5)对除ftp、http外的某种应用层协议进行解码【A】4.模拟共享网络中Ethernet帧的发送过程使用至少2个线程模拟Ethernet上主机的数据发送流程。
发送流程必须遵循CSMA/CD协议【C】。
5. 发送和解读Ethernet ARP包熟悉ARP协议并了解Winpcap编程,构造ARP包;先在主机A,ARP包发送出给主机B。
再在主机B上解读此ARP包。
【C】6.模拟TCP协议通信过程编程,基于图形界面,仿真两个对等的tcp通信实体,完成一次文件<数据较长)传输的通信过程。
要求具有如下的交互能力:(1)数据文件的长度的设置(2)双方发送、接收窗口大小的设置(3)报文丢失、出错、重复、顺序的人为设置<可定义有关策略(4)发送、或接收能力的设置<假设一方主机很忙)(5)设置可采取预先设置、也可中途设置(6)可自动演示、可单步操作(7)每一步报文都可给出tcp头部数据,并进行说明【B】(8)给出时间轴,以起始时间为0,适当考虑网络发送、接收处理及传输延迟,给出每个报文发送与接收时间7. RIP路由仿真配置与测试程序设计以图形化界面形式,对多个路由器组成的网络,实现RIP路由仿真配置与测试。
路由学习建议采用多线程方式实现。
【A】8. FTP客户端设计<基于winsock接口)实现的ftp客户端,能列出/更改目录,上下传文件,显示文件列表等选项。
【A】9. HTTP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基于winsock接口)开发一HTTP客户端,使其能够向web服务器请求文件、和向服务器提交数据,以便服务器做出相应的处理。
【A】10.电子邮件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基于winsock接口)完成一个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要求能够收取邮件、发送邮件、书写新邮件、具有图形化界面。
能批量发送邮件。
【A】11. 软件路由器的设计与实现<基于Winpcap接口)<1)编程实现一个简易的路由器<具有路由功能)<2)具有图形化界面、显示所有的过路、已路由、已丢弃报文<3)对ethernet_ii、简单的ip、tcp、udp协议进行解码<4)支持静态路由的配置【B】<5)可以人为地对可路由报文进行延迟发送、删除、修改、改变发送顺序等操作【A】12. 利用RTP协议完成多媒体数据流传输(1>消化理解实时传输协议RTP及其源代码<可以从网上下载)(2>分别编写个服务器、客户端程序,使用RTP协议来实时传输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A】13. 自定义应用层协议的设计与实现<基于UDP)协议名称:myqq协议功能:实现简单的聊天系统功能(1)注册(2)登入与注销(3)获取在线用户表(4)对指定用户发送聊天报文(5)群发聊天报文【A】14. TCP通信仿真课件设计设计一个课件程序,采用图形化设计,主要功能:(1> 能读取wireshark或sniffer工具所捕获的数据文件(2> 能以直观形式表达TCP连接的建立、释放过程(3> 能以直观形式表达报文序号变化、应答机制【B】(4> 能以直观形式仿真报文的丢失与重传(5> *能以直观形式表达流量控制【A】15. 扩展UDP实现SR可靠数据传输<1)熟悉流水线可靠数据传输机制<GBN);<2)熟悉TCP/UDP协议规范;<3)基于UDP的SR<选择重传)可靠数据传输机制分析与设计<4)UDP Socket程序设计<5)利用UDP实现可靠数据传输服务的验证系统设计与实现【A】16. TRACERT图形化工具<1)另写一个程序,取代Windows 下的Tracert命令,并以图形界面显示输出结果。
<2)能解读主机的域名<将域名解读成对应的IP)<3)支持对物理网络的跟踪【B】<4)支持逻辑网络的定义、及对逻辑网络的跟踪【A】17. OSPF实现熟悉OSPF协议,寻求指定有向图的最短路径。
要求用图形显示求解过程。
【A】第二类题目:网络服务要求:<1)在虚拟机环境下搭建操作系统平台,虚拟机网卡与物理网络进行桥接<2)网络操作系统类型为linux、ubuntu或windows server 2003/2008<3)学习相关服务器理论知识和配置、应用方法<4)合理规划所要求提供的服务(5> 完成相关的配置,并进行相应的应用测试<6)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7)应有足够的工作量1. 某单位网络应用服务器的搭建与测试(一><基于linux或ubuntu平台)<1)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在虚拟机环境下><2)DNS、DHCP服务器<3)邮件服务器<4)FTP服务器<5)WEB服务器<6)TELNET服务、NFS服务2. 某单位网络应用服务器的搭建与测试(二><基于linux或ubuntu平台)<1)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在虚拟机环境下><2)防火墙服务<3)SSH服务器<4)VNC服务器<5)VPN服务*<6)P2P服务器3. 某单位网络应用服务器的搭建与测试(一><基于windows server 2003/2008平台)<1)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在虚拟机环境下><2)AD、DNS、DHCP服务<3)Exchange邮件服务*<4)ISA服务<5)VPN远程访问<6)、远程管理4. Windows服务器集群的部署与测试 (基于Vmware><1)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在虚拟机环境下><2)Windows服务器集群的部署<3)集群的应用测试第三类题目:组网设计(以方案设计为主,以网络仿真为辅,仿真部分需要验收>要求:<1)论文论述详尽,主要内容有:设计任务、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方案与拓扑图、设备选型、关键设计、仿真配置与测试、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