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沙门氏杆菌病

合集下载

沙门氏菌对奶牛的危害及其预防

沙门氏菌对奶牛的危害及其预防

中国动物保健2022.04健康养殖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条件致病菌,对食品安全、畜禽健康和公共卫生等产生一定影响,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宿主较多,因感染不同宿主而命名不同[1]。

奶牛沙门氏菌是由奶牛感染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人兽共患病,也称为奶牛副伤寒,由于感染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后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通过食物传播给人类,各个年龄阶段的奶牛只均易感,尤其是犊奶牛(1月龄左右)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冬季发病较多,尤其是雨季[2]。

主要出现全身性败血症和胃肠炎症状,严重危害奶牛产业健康发展,如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则会造成死亡。

1沙门氏菌的分类国际公认的分类及命名,沙门氏菌属由肠道沙门氏菌种(Salmonella enterica )和邦戈尔沙门氏菌种(Salmonella bon-gori )组成。

肠道沙门氏菌又分为6个亚种:亚种I 肠道沙门氏菌(S.enteric subsp.enterica )是人畜共患病原菌,亚种II 萨拉曼沙门氏菌(S.enteric subsp.Salamae )、亚种IIIa 亚利桑那沙门氏菌(S.entericsubsp.arizonae )、亚种IIIb 双向亚利桑那沙门氏菌(S.en-teric subsp )、亚种IV 豪顿沙门氏菌(S.enterica subsp.houte-nae )和亚种VI 因迪卡沙门氏菌(S.entericasubsp.indica )[3]。

根据宿主感染沙门氏菌的范围分为宿主适应血清型和非宿主适应血清型。

宿主适应血清型大多情况下在适应的宿主体内发病,如马流产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等病原菌,非宿主适应血清型则对多种宿主有致病性,如鼠伤寒沙门氏菌、奶牛沙门氏菌等[4]。

2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2.1病原特征沙门氏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兼性厌氧,寄生于动物肠道中[5]。

菌体呈杆状,直径在0.7~1.5μm 之间,长度在2.0~5.0μm 之间。

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措施 - 养牛技术

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措施 - 养牛技术

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措施-养牛技术肉牛沙门氏菌病是由于感染沙门氏菌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常是犊牛容易发生,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犊牛患病后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脱水,体质憔悴、消瘦,从发病到死亡通常在4h以内。

妊娠母牛发病后还会导致流产,严重危害牛体健康和养牛业发展。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措施。

病原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或都柏林沙门氏菌。

舍饲青年犊比成年牛易感,往往呈流行性。

病犊发烧、停食、虚弱,泻出的恶臭液状粪便,常混有血丝和粘液。

死亡率高者可达50~70%,一般为5~10%;不死者或出现关节肿胀。

剖检可见出血性胃肠炎与败血性病变,肝、脾可能有坏死灶。

成年较少发生或仅散发,但病后期可能转为内毒素性。

病变多为急性出血性肠炎。

孕牛常流产。

牛的沙门氏菌病比较严重,尤其是犊牛,可引起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没有特异性,虽然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但必须通过走患病动物进行病原菌分离或尸体剖检做出确诊。

1、活菌计数有肠炎症状的发病动物粪便排出大量病原菌,应进行活菌计数而非增菌培养。

正因如此,应采取粪便样品而不是棉拭子取样,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样。

从口腔分泌物和血样中也可能分到细菌,但这些样品的可靠性不如粪便培养,并且操作中必须严格防止污染。

死于沙门氏菌病的动物组织中含有大量的沙门氏菌,脾脏、肝脏以及肝、纵膈和支气管的淋巴结细菌数量可超过106个/g。

从回肠、盲肠、结肠壁和内容物以及相关淋巴结细菌量与此相近。

样品应取自肠和其他内脏器官,以区别于死于肠炎而无败血症的动物。

流产动物应采取胎儿内容物、阴道黏液和胚胎绒毛叶样本同样活菌计数的结果比较可靠,因感染都柏林沙门氏菌而引起流产的动物的胚胎绒毛叶含菌量通常在108~1010个/g。

通过细菌学检查检验带菌者比较困难,必须采取一种能区分“主动”带菌者(持续排菌)和“被动”或“蓄伏携带者”(间歇排菌)的方法。

在区分“主动”带菌者方面,粪便样品比拭子样品更可靠一些,粪样中沙门氏菌含量通常超过105个/g。

牛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牛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5.2 防止牛群应激 沙门氏菌广泛分 布在牛的体内外,即使是健康牛,其肠 道、胆囊等部位也能分离到该菌,当牛 肠道微生态平衡,机体十分健康时,这 些沙门氏菌处于受抑制状态,但当牛受 到强烈应激或因某种条件导致肠道微 生态失衡时,沙门氏菌便会在短时间内 乘机大量繁殖,最终导致该病的发生。 最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天气突变、牛舍寒 冷潮湿、饲喂不规律、长时间的断水断 料、犊牛断奶过早、母牛奶水不足、滥 用兽药、寄生虫感染、饲料变更过快、 饮水或饲料卫生不达标、饲养密度过 大、长途运输、暴力驱赶等,临床生产 过程中应保持牛群饲养条件的稳定,尽 量避免上述因素对牛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 马洪宝. 牛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J]. 中国 动物保健, 2017, (11). 41-42.
[2] 祝洪涛. 牛沙门氏菌病的发生与防治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2). 273, 275.
[3] 孟凡华. 一例由沙门氏杆菌引发的犊牛 腹泻的诊治 [J]. 中国动物保健, 2018, (2). 6263.
2 发病机理
该菌初次感染动物时以消化道为 入侵途径,肠道的环境非常适合沙门 氏菌的繁殖,当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 后,沙门氏菌对肠道内原有的微生态
清理牛舍,粪便,尿液等排泄物,确保 牛舍环境干净卫生;二是要将粪便等 排泄物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后才可排 放;三是对牛舍要定期进行开窗通风,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减少因温度过 高,饲养密度过大而造成病毒大规模传 播;四是牛舍的食槽、水槽等器具需用 1% 漂白粉溶液进行定期杀菌消毒,疫 情期间需增加消毒频率。 5.2 加强饲养管理 根据不同阶段, 由营养需求提供。相应的饲料日粮,保 证营养供应充足,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 抗能力。另外,疫情期间可额外饲喂维 生素、矿物质、益生菌等添加剂,全面 增强机体抵抗力。 5.3 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是能够预防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式。 目前,我国牛病毒性腹泻疫苗主要为减 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可对 2 月龄的 犊牛进行疫苗接种,疫情严重地区可每 年接种 1 次,妊娠期母牛须谨慎接种,

牛传染病沙门氏菌病发病机理

牛传染病沙门氏菌病发病机理

联合用药策略
新型疫苗研发
环境净化技术
跨学科合作
针对沙门氏菌的耐药性问题,未来可以研 究多种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方案,以提高治 疗效果和降低耐药性风险。
加强新型疫苗的研发,如基于纳米技术的 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以提高疫苗的保 护效果和覆盖范围。
研发高效的环境净化技术,如生物降解、 光催化等,有效降低环境中沙门氏菌的污 染程度,切断传播途径。
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
抗菌治疗
使用针对沙门氏菌的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氟喹诺酮类 、头孢类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原菌耐药性选择合适 的药物和剂量。
对症治疗
针对牛沙门氏菌病引起的症状,如腹泻、发热等,采取相 应的对症治疗措施,以缓解病情,提高牛的舒适度。
效果评估
根据治疗后牛的症状改善情况、病原菌清除情况等指标, 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得到 有效控制。
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01
02
03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牛舍干燥、通风,降 低饲养密度,提高饲料和 饮水的卫生质量,以减少 病原菌的传播机会。
疫苗接种
使用针对沙门氏菌的疫苗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牛的 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隔离与消毒
对疑似感染沙门氏菌的牛 进行隔离,对牛舍、用具 等进行定期消毒,以杀灭 病原菌,阻断传播。
02

沙门氏菌的种类和特性
种类
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多个血 清型,其中一些血清型对牛具有致病性。
特性
沙门氏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能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生存。它 能产生毒素并引起牛的肠道感染,导致沙门氏菌病的发生。
沙门氏菌的生存环境和传播途径
生存环境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源、饲料等。它们能在牛的肠道中生存并繁殖,通过粪便排出体 外。

羊沙门氏菌病症状 羊沙门氏菌病怎么治疗

羊沙门氏菌病症状 羊沙门氏菌病怎么治疗

羊沙门氏菌病症状羊沙门氏菌病怎么治疗羊沙门氏菌病是一种传染病,传染羊,也可传染其他动物。

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特别是在饲养外界条件发生剧变时更易发生。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羊沙门氏菌病症状有哪些,以及羊沙门氏菌病怎么治疗。

一、羊沙门氏菌病的症状表现本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两型:下痢型与流产型,其症状表现略有不同:1、下痢型症状病羊体温升高达40℃~41℃,食欲减退,腹泻,排粘性带血稀粪,有恶臭。

精神委顿、虚弱、憔悴、低头、弓背,继而卧地,经1~5天死亡。

有的经2周后可康复,发病率30%,致死率25%。

2、流产型症状怀孕母羊于怀孕的最后1/3期间发生流产物流出。

病羊产下的活羔表现衰弱、委顿、卧地,并可有腹泻;不吮乳,往往于1~7天内死亡。

病母羊也可在流产后或无流产的情况下死亡,流产率和死亡率可达60%。

二、羊沙门氏菌病怎么治疗1、一般选择新霉素或者土霉素治疗,羔羊每天按体重内服30-50mg/kg,分成3次使用;成年羊按体重静脉或者肌肉注射10-30mg/kg,每天分成2次使用。

也可使用呋喃唑酮治疗,每天按体重内服5-10mg/kg,分成2-3次使用,注意用药时间控制在2周以内。

2、对于下痢型病羊,可配合使用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如乳康生、调痢生、促菌生等,采取口服给药,注意不能够同时使用抗菌药物。

三、羊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特点羊沙门氏菌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羊,不分性别、品种。

在成年羊中,青年羊较老龄羊易感。

怀孕母羊在怀孕期的后1/3时期,特别是临产前1个月最易感。

病羊和带菌羊是羊沙门氏菌病的传染源。

病菌可随其粪便、流产的胎儿、胎盘和羊水排到外界,污染饲料和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的羊。

带菌羊在外界不良因素刺激下,可发生内源性传染。

羊沙门氏菌病的下痢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育成期羊常于夏季和早秋发病,流产型则主要发生于晚冬、早春季节。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在养殖牛羊的过程中,细菌性疾病是常见的病理问题。

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存在于每一个生物体内,可对人和动物产生不同的危害。

牛羊疾病一般是由于细菌过度繁殖,导致腹泻、发热、咳嗽等病症出现。

了解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养殖,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1.菌痢病菌痢病是由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主要症状为腹泻(水泻或痢疾)、腹痛、发热、食欲减退等。

病情一般从轻到重,累及范围广,严重时需要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

防治方法:(1)加强环境卫生,保持牛棚内的清洁干燥。

(2)避免给牛喂食劣质饲料,混合杂草等食品,加强营养管理。

(3)定期检查奶牛和羊群的健康状况,发现病情及时隔离治疗。

(4)注重预防和治疗,勤洗手、消毒水源,对疫苗免疫等。

2.炭疽病炭疽病是由于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突发的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高热、黑色坏死、出血、全身感染等。

牛、羊对炭疽病非常敏感,发病率较高,病态严重,病死率也很高。

(1)加强养殖场规范化管理,避免与炭疽病有关的转移、传染和散发。

(2)定期给牛、羊注射预防炭疽病的疫苗。

(3)在牛肉、羊肉和鲜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强卫生监督和控制。

(4)切断传染途径,提升环境卫生水平,做好消毒工作。

1.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侵入犊牛喉咽部而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主要症状表现为病牛口唇肿胀、角质增厚、分泌物增多,并伴有明显的足部和乳头肿痛,严重时牛群中有10% - 20%的病牛会死亡。

(1)定期进行消毒和抗病毒处理,削减传染途径。

(2)对疫苗进行免疫注射,为犊牛保证免疫力。

(3)选用高质量的饲料,定期检查牛羊的身体状况。

(4)对发现病例的区域及时报告并实施隔离处理。

2.伤寒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它包括胃肠炎症和压力过大等病症。

牛、羊也会患上伤寒,引起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影响疫情稳定。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 养牛技术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 养牛技术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养牛技术肉牛沙门氏菌病是由于感染沙门氏菌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常是犊牛容易发生,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犊牛患病后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脱水,体质憔悴、消瘦,从发病到死亡通常在4h以内。

妊娠母牛发病后还会导致流产,严重危害牛体健康和养牛业发展。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病原体。

沙门氏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主要是都柏林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

病菌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多数消毒药物都能够将其杀死,如2%氢氧化钠。

发病特点。

该病主要是10~30日龄的犊牛容易发生,并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往往呈流行性发生。

成年肉牛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或者只具有轻微症状,往往呈散发。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和带菌牛,且主要是肠道中存在病菌,并经由粪尿排泄到体外,对环境、饮水、饲料、各种用具造成污染,从而导致其他健康犊牛发生感染。

当饲养管理较差,以及发生各种应激,如温差过大、长途运输、过于拥挤、频繁转群、突然更换饲料等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就会导致发病。

另外,母牛带菌后还能够经由乳汁排出细菌,从而导致后代犊牛感染发病。

病牛痊愈后,尽管症状已经消失,但依旧在一段时间会有病菌经由粪便排出,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成为新的传染源。

2、临床症状成年牛。

通常是1~3岁的牛发病。

病牛主要表现出体温升高,可达到40~41℃,食欲彻底废绝,脉搏加快,呼吸困难,体力快速衰竭,陷入昏迷。

发生下痢,排出混杂血液和纤维素絮片的粪便,并散发恶臭味,有时能够在发病24 h内发生死亡,大部分在1~5天内发生死亡。

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的病牛,快速发生脱水,体质消瘦,明显腹痛,经常用后肢踢蹬腹部。

妊娠母牛患病后通常会发生流产,且能够在流产排出的胎儿中发现病原菌,部分病牛呈顿挫型经过,开始时明显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产奶量减少,24 h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

还有部分病牛会变成隐性经过,只是经由粪便排出病菌,但在数天后就会停止。

羊沙门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沙门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沙门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羊沙门氏杆菌是由羊流产沙门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杆菌和都柏林沙门氏杆菌引起。

以羔羊急性败血症,下痢和母羊怀孕后期流产为主要特征。

1 流行情况沙门杆菌为肠杆菌科的一个属,呈杆状,革兰氏阴性,已有2000多个血清型,我国已发现200多个血清型。

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孢和荚膜,具鞭毛,能运动,多数有菌毛。

沙门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但不耐热,65℃经20分钟就可将其杀死。

在水、土壤和粪便中能存活几个月,一般消毒药均能将其杀死。

病羊和带菌羊是主要的传染来源,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引起感染,病羊和健康羊交配或用病公羊的精液人工授精也可感染。

可发生于各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羊。

以断奶羔羊最易感染发病,怀孕母羊也易感染。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育成期、羔羊多在夏季和早秋,孕羊多在晚冬和早春发病。

2 临床症状下痢型:主要发生于羔羊,发病的羔羊以急性败血症和泻痢为主。

病羊体温升高40~41℃,食欲减退,腹泻,排黏性带血稀粪,有恶臭。

精神萎顿、虚弱、憔悴、低头、弓背、继而卧地。

经1~5天死亡,有的经2周后可康复。

流产型:母羊于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或死产。

病羊体温升高达40~41℃,部分羊有腹泻症状。

流产前或流产后数天,阴道有分泌物排出。

病羊产下的活羔,衰弱、精神萎顿、卧地、并常有腹泻、不吮乳,往往于1~7天内死亡。

成年羊急性暴发,孕羊后1/3孕期发生流产和死胎。

病母羊也可在流产后或无流产的情况下死亡。

3 剖检变化下痢型病羊尸体消瘦,后躯被粪便污染,严重脱水,皱胃和肠道空虛,黏膜充血,有半液状内容物。

肠黏膜上有黏液、出血、肠黏膜水肿。

肠系膜淋巴结常肿大充血。

心内外膜下有小出血点。

流产与死产胎儿或生后一周内死亡的羔羊,呈败血症变化,表现为组织水肿、充血、肝脏、脾脏肿大、有灰色病灶、胎盘水肿、出血。

死亡母羊有急性子宫炎症状,子宫肿胀,含有坏死组织、浆液性渗出物和滞留胎盘。

4 鉴别诊断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变,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

犊牛沙门氏杆菌病预防与治疗

犊牛沙门氏杆菌病预防与治疗

43BIOTECHWORLD 生物技术世界沙门氏杆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属细菌引起的畜禽以及野生动物疾病的总称。

又名副伤寒。

如图1所示。

本病对幼畜的危害性极大,感染乳、肉、蛋、及其他食品,影响环境卫生。

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与经济发展。

犊牛副伤寒主要是由肠炎沙门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或关节炎及肺炎。

可呈地方性流行,死亡率较高。

最近一牛场生产了荷斯坦犊牛400余头,连续死亡140头。

经一段时间的治疗慢慢的总结了一点经验。

1 病原本病菌大小(1~3)微米×(0.4~0.6)微米,产生芽孢、无荚膜、有鞭毛、能运动。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体在干燥的垫草中可存活30~140天,病菌可在粪中存活4个月至1年以上。

在-25℃中能活10个月,加热60℃经1小时死亡,5%石灰乳,2%~3%来苏儿等消毒药都可达到消毒作用。

主要有两种血清型。

2 流行病学2.1 传染源病牛和带菌牛(胆囊内长期有菌),可通过粪便污染饲养用具、饮水、饲草饲料、牛栏、运动场等。

2.2 传播途径经消化道途径,犊牛间相互吸吮,舐毛而传播。

2.3 易感动物本病多以10~40日龄犊牛最易感,流行规律为地方流行性多,成年牛易感性低,多能带菌。

因此可认为沙门氏菌是肠道内的寄生菌。

犊牛沙门氏杆菌病预防与治疗闫东文(新疆省哈密地区巴里坤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奎苏镇分站 新疆哈密 839203)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犊牛沙门氏杆菌病的病原,传播途径,临床症状等等,结合这些情况给出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方法。

关键词:犊牛沙门氏杆菌病 预防 治疗中图分类号:S8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5)01-0043-012.4 流行特征当犊牛营养不良,舍内潮湿,卫生不良,气候突变,喂初乳不及时或喂量不足,而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特别是肠道局部免疫功能降低,而细菌大量增殖,致病力增强,而爆发本病。

3 临床症状潜伏期5~8天。

最新牛羊沙门氏菌病【动植物养殖】

最新牛羊沙门氏菌病【动植物养殖】

牛羊沙门氏菌病牛羊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临床上统称为副伤害。

以败血症、胃肠炎和下痢为主要特征。

一、流行特点各年龄的牛羊均可以感染发病,但犊牛和羔羊则更为剧烈,多呈败血症型。

本病垂直传播,因此,很难在畜群中消除,缠绵不愈,成年牛多为慢性经过,以拉痢、消瘦和流产为主要特征,可通过污染的饲草等感染。

应激因素的存在是暴发本病的重要诱因。

二、临床诊断1.犊牛和羔羊发病迅速,表现为拒食、卧地和迅速衰竭,3~5天内死亡。

病初体温升高,呼吸加快,排出灰黄色稀便,混有肠粘膜和血丝。

病程稍长的,关节肿大,或有支气管炎和肺炎。

剖检可见脾脏肿大1~2倍,呈樱红色或黑色,膜下有点状或斑状出血;肝脏变性呈土色,表现有灰黄色小坏死灶;肠、胃发炎,内有纤维素性伪膜。

2.成年牛羊可见高热、昏迷、食欲废绝、呼吸困难、体力衰竭。

多在发病后一天左右,表现为粪便中带血块,下痢,恶臭,间杂粘膜;下痢后体温降至正常。

病程延长时,脱水、消瘦,腹疼剧烈;怀孕母畜多发生流产。

三、防治1.预防排除一切诱发因素,保持饲养环境卫生,加强管理,经常进行环境消毒(适宜使用可利沙消毒剂)。

2.治疗推荐使用下列药(任选一种即可)。

救畜片:牛每千克体重4毫克/次,羊每千克体重4毫克/次,幼畜需捣碎后灌服,连用3~4天。

牛羊肠痢欣:牛50~100克,羊25~50克,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拌入精料空腹投喂,每日1剂,3天为1个疗程。

重症者酌情加量,幼畜酌情减量。

也可用细纱布包紧,煎煮30分钟,灌服,每日2次。

因此,正常情况下的药物预防是非常行之有效之法,可使用牛羊肠痢欣,以低限药用量,每月使用一个疗程,效果极佳。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控措施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控措施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控措施肉牛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沙门氏菌引起。

在肉牛养殖中,肉牛沙门氏菌病的发病率较高,给牛只的健康和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了解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控措施对于减少疾病发生、提高肉牛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流行病学肉牛沙门氏菌病主要通过粪便、尿液和分泌物传播,通常是通过消化道传播。

感染源多为携带有沙门氏菌的污染水源、食物或病毒携带雌牛粪便。

肉牛沙门氏菌病主要在夏、秋季节流行,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

饮用污染水源或食用了受污染的青草也是感染的重要途径。

二、临床表现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厌食、强烈的腹痛、腹泻以及全身乏力等症状。

轻重不一,但都会给肉牛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感染后6-72小时内会出现症状,患牛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拉稀、弛缓、发热、厌食、口渴、沉倦、鼻孔流涎、眼眶发红、乳房肿胀水肿,乳汁分泌减少或凝固等症状。

三、剖检变化肉牛沙门氏菌病的剖检变化主要表现在消化道粘膜充血、水泡、糜烂、结膜及角膜充血、泪水多等情况,同时肉牛脏器表面殃及阑尾、肠壁红肿。

四、防控措施1.加强养殖管理,加强对饮水和饲料的消毒,保持圈舍的卫生。

2.控制传播途径,避免使用受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

3.提高肉牛免疫力,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增强肉牛的抵抗力。

4.及时治疗,一旦发现肉牛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

5.配合当地兽医部门进行疫病监测,定期进行肉牛的疫病检测,及时了解和掌握肉牛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牛传染病沙门氏菌病流行病学

牛传染病沙门氏菌病流行病学
究和开发的重要趋势。
疾病对经济和社会
06
的影响
对畜牧业和农业的影响
1 2
降低牛肉产量
沙门氏菌病会导致牛的死亡和疾病,从而降低牛 肉产量。
增加治疗成本
牛感染沙门氏菌后需要治疗,增加了养殖成本。
3
降低饲料利用率
患病牛的食欲降低,对饲料的利用率也相应降低 。
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要点一
人类感染风险增加
沙门氏菌病可以通过接触患病牛或食用受污染的牛肉 传播给人类,增加人类感染的风险。
牛传染病沙门氏菌病流 行病学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疾病概述 • 流行病学特征 • 病原学和病理学 • 防控策略和措施 • 疫苗研究和开发 • 疾病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疾病概述
01
定义和症状
定义
沙门氏菌病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牛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症状
患病牛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腹泻,腹痛,体重减轻以及脱水等症 状。有时还伴有呕吐、流产、关节炎和败血症等。
疫苗研发的趋势和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疫苗的研发 将成为未来沙门氏菌病疫苗研究和开发的主 要方向。同时,随着人们对沙门氏菌病致病 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针对致病机制的治疗 性药物也将成为研究热点。
未来展望
未来沙门氏菌病疫苗的研究和开发将更加注 重安全性、有效性和生产成本的综合考虑。 同时,随着全球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问题的 日益突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也将成为研
要点二
公共卫生负担增加
沙门氏菌病在人类中的流行,增加了公共卫生部门的 负担,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监测、预防和治疗。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羊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羊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羊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羊沙门氏菌病是一种由羊沙门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其病原菌主要存在于家畜的粪便和分泌物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报道,并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常见。

以下将介绍羊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流行病学特征:1. 病原菌传播途径:羊沙门氏菌通过食物、水源、空气和接触传播等多种途径感染人类,其中食物是主要传播途径。

2. 潜伏期:病原菌进入人体后,通常在12-72小时内发病。

3. 高发人群:婴幼儿、老年人、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和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更容易感染。

临床表现:1. 胃肠道症状:患者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腹泻可能伴有脓血便。

2. 发热:患者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

3. 感染扩散:在严重感染情况下,羊沙门氏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导致全身症状加重,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

4. 并发症:在一些病例中,羊沙门氏菌感染可引发严重情况,如脑膜炎、心内膜炎、关节炎等。

防治措施:1. 个人卫生:保持手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动物、畜禽粪便后一定要用肥皂正确洗手。

2. 食品安全: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动物产品,如生肉和蛋黄,购买和食用食品要选择可靠的渠道和来源。

3. 动物卫生:加强畜牧业的管理和卫生措施,减少动物感染,同时加强动物检疫和监管,防止疫情扩散。

4. 抗生素治疗:羊沙门氏菌感染常用抗生素如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但需遵循医生处方和指导,同时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5. 加强监测和报告: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隔离和控制措施,阻断疾病传播。

总结:羊沙门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包括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措施,加强动物卫生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通过提高公众的健康教育和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羊沙门氏菌病的发病率和传播途径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疫情,避免疾病扩散。

肉牛牛沙门氏杆菌诊断及鉴别诊断

肉牛牛沙门氏杆菌诊断及鉴别诊断

07
结论与展望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性总结
准确诊断
对于肉牛牛沙门氏杆菌的感染,准确的诊断是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的关键,可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减少经济损失。
早期识别
通过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早期识别感染病例,迅速采取隔离和防 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保护动物健康
正确的诊断有助于保护肉牛的健康,提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0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高热
病初体温升高,可达40-41℃ ,呈现持续高热。
食欲不振
感染沙门氏菌的肉牛会出现食 欲不振,甚至厌食的症状。
腹泻
病牛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 如水,有时带有血液和黏液。
呼吸困难
部分病牛会出现呼吸急促、困 难的症状,肺部听诊有罗音。
慢性感染的临床表现
推广应用新技术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 ,提高养殖业防控牛沙门氏杆菌感染 的能力和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肉牛牛沙门氏杆菌诊 断及鉴别诊断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 •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诊断方法 • 鉴别诊断 • 防控措施与治疗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肉牛牛沙门氏杆菌概述
01
02
03
定义
肉牛牛沙门氏杆菌是由沙 门氏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 感染病。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腹泻 、食欲减退等。
体重下降
病牛食欲不振,长期摄入营养 不足,导致体重明显下降。
贫血
慢性感染过程中,病菌对红细 胞的破坏导致贫血,黏膜苍白 。
关节炎

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2021年第4期 吉林畜牧兽医75·草食动物·CaoShi DongWu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侯天燕1,韩邦运21.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沂水 276400;2. 山东省费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费县 273400牛沙门氏菌病是牛感染沙门氏菌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严重的制约了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对该病的防范和预防控制工作是全球养牛业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该病的发生概率是促进全球养牛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1 病原牛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没有荚膜、芽孢和鞭毛。

沙门氏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菌体可以在环境中存活数月,常用的消毒剂并不能将其杀灭。

临床中的抗生素滥用情况造成了很多的耐药菌株,在临床中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2 流行病学各种年龄段的牛对沙门氏菌均具有易感性,牛沙门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为发病的牛和隐性带菌的牛。

病牛体内的沙门氏菌可以随着病牛的粪便排出,从而将饮水、用具、饲料等物品污染,当健康的牛群接触后即可发生感染。

3 临床症状体温升高,采食停止,呼吸急促,体力低下或衰竭。

发病后1 d 内出现腹泻症状,并带有血液,气味恶臭,夹有黏膜和纤维素样的絮状物。

出现腹泻症状以后,患病牛的体温恢复至正常。

一般病例会在1 d 内发生死亡,有的病例的病程会延长至5 d。

病程稍长的患病牛眼窝凹陷,脱水严重,全身性的消瘦,眼结膜有充血和发黄现象。

发病牛有腹痛,常会用后肢踢腹部。

妊娠的母牛有流产症状,在流产的犊牛体内可以分离得到病原。

4 病理变化对患病的成年牛进行剖检时可见急性出血性的肠道炎症,肠道的黏膜潮红,局部出现坏死。

胃黏膜潮红,发炎。

肝脏有脂肪性病变和坏死灶。

脾脏肿大严重,充血。

胆囊壁增厚,胆汁呈现黄褐色的浑浊样。

在急性的病例中腹膜、心肌、小肠、膀胱有散在的出血点。

病程长的病例肝脏颜色变浅,肺脏发炎,关节发炎,有腱鞘炎,关节液呈现胶冻状。

5 诊断首先根据疾病发生的流行病学、临床中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的诊断。

牛沙门氏杆菌诊治要点及成功防治经验借鉴

牛沙门氏杆菌诊治要点及成功防治经验借鉴

8 1 6 0 0 0 )
要 :牛沙 门氏菌 病 是一 种人 、畜共 患传 染 病 ,临床 上 以败 血 重 的 ,可 见大 肠 黏膜 有脱 落 现象 ,出现 局 部坏 死 区域 。肠 系 黏膜 症 和 下痢 为主 要特 怔 。文章 在介 绍 流行 特 点 、典型 症状 、病 理变 淋 巴结水 肿 明显 ,伴 有 出血 点 。胆 管壁 增 厚 、汁液 混 浊 ,呈 现 黄 化 的基 础 上 ,就 防 治要 点和 成功 的可借 鉴 的 防治经 验进 行 论述 , 为地方 健康 养殖提 供参 考 和理论 借鉴 。
关键词 :沙 门氏杆菌 ;防 治 ;成功经 验
褐色 。脾脏 充血 、肿 大 ,有发炎 区。
5 定 性依 据
流行 症状 、病理 变 化都 是此 病 初诊 的 关键 所在 ,确诊 则 要结 合实 验 室诊 断 ,可 取病 死 畜 的血液 、内脏 器官 、粪 便 等 等 ,做 沙 门 氏菌分 离 鉴定 试 验 。较 为常 用 的单 克隆 抗体 技 术 、酶 联免 疫 吸
1 前 言 牛 沙 门 氏菌病 又称 犊 牛 副伤 寒 ,是 由鼠伤寒 沙 门 氏菌 、都 柏 附试 验对 于此病 的检 测效 率会 更好 。
林 沙 门 氏菌 或纽 波特 沙 门 氏菌 引起 的一 种人 、畜共 患 传染 病 。临 6 防治 要点 ( 1 )应 急疗 法 :选 用 经药 敏 试 验高 敏 的抗 生 素 ,如 土霉 素 床 上 以败 血症 和 下痢 为 主要 特怔 。此病 一 年 四季均 有 流行 性 ,以 出生 后 3 0 — 4 0 日龄 的牛最 为 易 感 ,感 染 后犊 牛 及 成 年牛 典 型症 状 等 ,氟 哌酸 或磺 胺 嘧 啶 、磺胺 二 甲基 嘧 啶等 治疗 ,同时 辅 以对 症 及 病 理变 化各 有 差异 ,在接 下来 的内容 ,本 文 一 一做 一论 述 。 同 治疗 ,注 意补 液 、强 心 ,方可 收 到 良效 。 时 ,就 防治要 点 及 可借 鉴 的成功 防治经 验进 行 论述 ,为今 后 疾病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及防控 - 养牛技术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及防控 - 养牛技术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肉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及防控-养牛技术在肉牛养殖中,因环境、气温等因素变化会使牛体抵抗力下降,感染病菌致使感冒、腹泻,给肉牛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肉牛沙门氏菌病是由于感染沙门氏菌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常是犊牛容易发生,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犊牛患病后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脱水,体质憔悴、消瘦,从发病到死亡通常在4h以内.妊娠母牛发病后还会导致流产,严重危害牛体健康和养牛业发展。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肉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及防控。

1、流行特点发病机理。

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机体状况、外界环境以及感染细菌数量、毒力大小等。

牛一般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病原菌,其侵入肠黏膜上皮后逐渐进入血液及状内皮细胞,导致肠胃、实质器官和心血管系统等发生病变。

这种病变的产生与沙门氏菌具有的多种毒力因子相关,主要是指肠毒素、脂多糖等。

其中肠毒素能够引起腹泻和肠炎;脂多糖能够影响巨噬细胞的杀伤和吞噬作用,并导致机体出现中毒症状,如发热、循环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黏膜出血等,甚至发生休克死亡。

发病特点。

任何日龄的牛都能够感染该病,但具有不同的流行特点。

幼龄犊牛感染后通常会快速传染,即呈流行性发作,其中最容易感染的是1月龄犊牛;成年牛通常呈散发性。

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该病,成年牛通常在夏季放牧时发生。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或者康复的带菌牛,其通过尿液、粪便、乳汁、羊水、流产胎儿等排泄物将病菌排到体外,导致饮水、饲料等污染,从而使其潜伏在消化道、胆囊以及淋巴组织内,只要机体抵抗力减弱,就会出现发病。

另外,该病也能够通过交配传播。

病因分析。

该病的发生与机体状况、环境等紧密相关,当气候多变、连绵阴雨、机体缺乏营养(如摄取维生素、矿物质不足)、饲养密度过大、圈舍寒冷潮湿、通风较差、堆积大量粪便污物、饲料和饲养环境突然改变、异地长距离运输等,都会导致抵抗力降低,从而引起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另外,牛患有其他传染病或者寄生虫病等,也能够引起该病。

犊牛沙门氏杆菌感染的报告

犊牛沙门氏杆菌感染的报告
了 过 多 的 甘 蔗 尾 和 干 的红 薯 藤 ,且 部 分 有 霉 变 。经 查 ,触 诊 瘤 胃 内 容 物 坚 实 .拳 压 留痕 ,左 肷 胀 大 , 患 牛 腹 部
特 征 。该 病 多 见 于 农 忙 季 节 , 如 果 治
疗 不 及 时 或 治 疗 不 当 可 引 起 死 亡 , 给
大 、 胃壁 扩 张 、前 胃 运 动 机 能 紊 乱 为

次灌服 。 内服 泻 药 后 6 , 注 射 氯 化 氨 甲 酰 h 甲胆 碱 注 射 液 ( 比赛 可 灵 ) 1 — 0 , 0 2 ml
强效胆素注射液 加~0 。 3 ml 4 典 型 病 例 2 0 年 7月 1 08 6日 ,太 平 镇 山 嘴 村 韦 某 饲 养 的 一 头 55岁 公 水 牛 病 了 2天 .
研 碎 ,将 病 料 分 别 接 种 在 选 择 性 培 养 基 S S琼 脂 平 皿 或 麦 康 凯 琼 脂 平 皿 .
52 清 除 圈 舍 内 粪 便 .消 毒 圈舍 . . 对 病 牛 实施 隔离 : 53 对 犊 牛 群 投 服 磺 胺 类 药 物 或 _ 氟苯尼考等药物 : 54 本 病 的 治 疗 . 可 选 用 经 药 敏 -
特 征 ,可 以确 诊 。
3 治 疗
31 治 疗 原 则 .
根 据 以上 特 征 即诊 断 为牛 瘤 胃积食 ,
用 上 述 药 物 治 疗 两 天 后 ,牛 开 始 有 了 反 刍 和 食 欲 . 第 五 天 患 牛 食 欲 、反 刍 趋 于 正 常 而 停 药 ,病 痊 愈 。
饲 料 营养
3 0 m 左 右 ,加 入 芒 硝 溶 解 ,侯 温 后 00 l
中西 医结合治疗牛瘤 胃积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案例 北京某牛场于2011年2~3月份约70余头1~2周龄犊牛先后患病, 北京某牛场于2011 2011年 月份约70余头1 70余头 周龄犊牛先后患病, 10于犊牛体温升高达41℃,无其他症状即死亡; 30余头犊牛体温 于犊牛体温升高达41℃ 有10于犊牛体温升高达41℃,无其他症状即死亡;有30余头犊牛体温 升高达40℃ 24小时后排灰黄色液状恶臭的粪便 混有粘液和血液, 40℃, 小时后排灰黄色液状恶臭的粪便, 升高达40℃,24小时后排灰黄色液状恶臭的粪便,混有粘液和血液, 天内死亡26 26头 其余的除述症状外有的前肢腕关节肿大, 在5~7天内死亡26头,其余的除述症状外有的前肢腕关节肿大,有的 后肢跗关节肿大,有的咳嗽、流鼻液, 剖检检查时有的在腹膜、 后肢跗关节肿大,有的咳嗽、流鼻液, 剖检检查时有的在腹膜、皱 小肠末端及结肠黏膜有出血斑点,有的出现脾充血肿胀, 胃、小肠末端及结肠黏膜有出血斑点,有的出现脾充血肿胀,肝色变 胆汁混浊, 肾有时有坏死灶。有的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淡,胆汁混浊,肝、脾、肾有时有坏死灶。有的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出血。关节肿大的关节腔内含胶样液体。取下痢犊牛的粪便, 出血。关节肿大的关节腔内含胶样液体。取下痢犊牛的粪便,取死亡 犊牛的脾和淋巴结等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犊牛的脾和淋巴结等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在普通培养基上为颜色一致 的淡粉红色或无色菌落,镜检为两端纯圆、中等大小的直杆菌, 的淡粉红色或无色菌落,镜检为两端纯圆、中等大小的直杆菌,无荚 无芽胞,有周鞭毛,为革兰氏阴性菌。 膜,无芽胞,有周鞭毛,为革兰氏阴性菌。 • 参考条件: 参考条件: • ①1~2周犊牛。 周犊牛。 • ②体温升高40~41 ℃。 体温升高40 40~ ℃。 • ③排灰黄色液状恶臭的粪便,混有粘液和血液。 排灰黄色液状恶臭的粪便,混有粘液和血液。 • ④前肢腕关节、后肢跗关节肿大。 前肢腕关节、后肢跗关节肿大。 • ⑤剖检检查在腹膜、皱胃、小肠末端及结肠黏膜有出血斑点,肝、脾、 剖检检查在腹膜、皱胃、小肠末端及结肠黏膜有出血斑点, 肾有时有坏死灶,关节肿大的关节腔内含胶样液体。 肾有时有坏死灶,关节肿大的关节腔内含胶样液体。 • ⑥在普通培养基上为颜色一致的淡粉红色或无色菌落,镜检为两端纯 在普通培养基上为颜色一致的淡粉红色或无色菌落, 中等大小的直杆菌,无荚膜,无芽胞,有周鞭毛, 圆、中等大小的直杆菌,无荚膜,无芽胞,有周鞭毛,为革兰氏阴性 菌。
羊沙门氏杆菌病
• 概念:主要由鼠伤寒沙门氏菌、羊流产沙门氏菌和都柏林 概念:主要由鼠伤寒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引起。多发于断乳和断乳后不久的羔羊。 沙门氏菌引起。多发于断乳和断乳后不久的羔羊。 • 特征:下痢,孕羊流产。 特征:下痢,孕羊流产。 • 症状: 症状: • ①下痢型:体温升高达40~41℃,排粘性带血恶臭稀粪, 下痢型:体温升高达40 41℃,排粘性带血恶臭稀粪, 40~ 病羊萎顿虚弱,卧地不起, 5d天死亡 病死率25% 天死亡, 25%。 病羊萎顿虚弱,卧地不起,经1~5d天死亡,病死率25%。 • ②流产型:绵羊在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流产前体温升高, 流产型:绵羊在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流产前体温升高, 有的腹痛,产下病羔表现衰弱,不吮乳,常于生后1 有的腹痛,产下病羔表现衰弱,不吮乳,常于生后1~7d 内死亡。病母羊可在流产后死亡。流产和病死率可达60% 60%。 内死亡。病母羊可在流产后死亡。流产和病死率可达60%。 •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 • ①下痢型:出血性卡他性胃肠炎病变,真胃和肠道空虚, 下痢型:出血性卡他性胃肠炎病变,真胃和肠道空虚, 黏膜充血、水肿,附有粘液和小血块,胆囊黏膜水肿, 黏膜充血、水肿,附有粘液和小血块,胆囊黏膜水肿,肠 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心内、外膜有小出血点。 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心内、外膜有小出血点。 • ②流产型:流产胎儿呈败血症变化,组织充血水肿,肝、 流产型:流产胎儿呈败血症变化,组织充血水肿, 脾肿大并有坏死灶,胎盘水肿、出血。病死母羊有急性子 脾肿大并有坏死灶,胎盘水肿、出血。 宫炎
• 诊断: 诊断: • ①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病状和剖检变化,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病状和剖检变化, 可作出初步诊断; 可作出初步诊断; • ②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采取发热期的 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 血和乳,下痢后取粪便, 血和乳,下痢后取粪便,急性病例取脾和 淋巴结等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或采用荧光抗体技术进行诊断。 或采用荧光抗体技术进行诊断。 • ③鉴别诊诊断:犊牛大肠杆菌病, 鉴别诊诊断:犊牛大肠杆菌病,
沙门氏杆菌病
• 概念: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 概念: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 传染病。 传染病。 • 特征:临床上多表现败血症和肠炎,孕畜发生流产。 特征:临床上多表现败血症和肠炎,孕畜发生流产。 • 病原体: 病原体: • ①形态:沙门氏菌为两端纯圆、中等大小的直杆菌,,无荚膜,无芽 形态:沙门氏菌为两端纯圆、中等大小的直杆菌,,无荚膜, ,,无荚膜 有周鞭毛,为革兰氏阴性菌,在各种普通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 胞,有周鞭毛,为革兰氏阴性菌,在各种普通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 为颜色一致的淡粉红色或无色菌落。 为颜色一致的淡粉红色或无色菌落。 • ②抵抗力:沙门氏菌对干燥、腐败和日光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 抵抗力:沙门氏菌对干燥、腐败和日光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环境中可存活数周到数月,对热和消毒剂敏感。 环境中可存活数周到数月,对热和消毒剂敏感。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 ①传染源: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菌通过其粪、尿、 传染源: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菌通过其粪、 乳及流产胎儿、胎衣和羊水等排出,污染饲料和饮水, 乳及流产胎儿、胎衣和羊水等排出,污染饲料和饮水, • ②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交配或用病公畜的精液人工授精 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感染; 以及胎盘发生感染;健康动物体内存在本菌,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以及胎盘发生感染;健康动物体内存在本菌,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病菌繁殖引起内源性感染; 病菌繁殖引起内源性感染; • ③易感动物:人、家畜和家禽等多种动物都有易感性,各种年龄畜禽 易感动物: 家畜和家禽等多种动物都有易感性, 均可感染,但以幼龄畜禽易感性高。 均可感染,但以幼龄畜禽易感性高。 • ④流行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成年牛多发于夏季放牧时期;育成 流行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成年牛多发于夏季放牧时期; 期羔羊常于夏季和早春发病;孕羊主要在晚冬或早春季节发生流产。 期羔羊常于夏季和早春发病;孕羊主要在晚冬或早春季节发生流产。 本病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 本病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
• 诊断: 诊断: • ①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及剖检变化可作出 根据流行病学、 初步诊断; 初步诊断; • ②确诊需进行细菌学诊断,采取肠系膜淋 确诊需进行细菌学诊断, 巴结、 胆囊、心血、 巴结、脾、胆囊、心血、流产羊阴道分泌 物和流产胎儿组织等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 培养和鉴定。 培养和鉴定。 • 防制:参照牛沙门氏菌病。 防制:参照牛沙门氏菌病。
• • • • • • • • • • • • • • •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 ⑴犊牛 在腹膜、皱胃、小肠末端及结肠黏膜有出血斑点。 ①在腹膜、皱胃、小肠末端及结肠黏膜有出血斑点。 脾充血肿胀, ②脾充血肿胀, 肝色变淡,胆汁混浊肾有时有坏死灶。 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 ⑤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 肺常有肺炎区。 ⑥肺常有肺炎区。 关节损害时,腱鞘和关节腔内含胶样液体。 ⑦关节损害时,腱鞘和关节腔内含胶样液体。 成年牛呈急性出血性肠炎病变。 ⑵成年牛呈急性出血性肠炎病变。 肠黏膜潮红出血, ①肠黏膜潮红出血, 大肠粘膜脱落,有局限性坏死区。 ②大肠粘膜脱落,有局限性坏死区。 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 ③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 肝有脂肪变性和坏死灶。 ④肝有脂肪变性和坏死灶。 脾充血肿大。 ⑤脾充血肿大。
• 治疗: 治疗: 注射抗血清:抗沙门氏杆菌病血清100 150毫升 肌肉注射。 100~ 毫升, ①注射抗血清:抗沙门氏杆菌病血清100~150毫升,肌肉注射。 抗菌药物治疗: ②抗菌药物治疗: • 氯霉素 20mg/kgw,一次口服,4次/天,连服4天,初次剂量加倍。 20mg/kgw,一次口服, 连服4 初次剂量加倍。 • 磺胺甲基异恶唑 20~40mg/kgwd,分2次口服。 20~40mg/kgwd, 次口服。 • 呋喃唑酮,10mg/kgwd,分2次口服,连用1周。 呋喃唑酮,10mg/kgwd, 次口服,连用1 • 由于沙门氏杆菌常出现耐药菌株,使用一种药物治疗无效时,可换另 由于沙门氏杆菌常出现耐药菌株,使用一种药物治疗无效时, 一种药。有条件的最好先做药敏试验。 一种药。有条件的最好先做药敏试验。 预防: 预防: • ①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防疫卫生制度,消除发病诱因,增强机体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防疫卫生制度,消除发病诱因, 抵抗力;初生犊牛应早吃初乳,断奶分群时,不要突然改变环境。 抵抗力;初生犊牛应早吃初乳,断奶分群时,不要突然改变环境。 • ②发病后将病牛隔离治疗,被污染的圈舍、场地、用具应彻底消毒。 发病后将病牛隔离治疗,被污染的圈舍、场地、用具应彻底消毒。 耐过牛多数带菌,也应进行隔离。 耐过牛多数带菌,也应进行隔离。 • ①预防接种,注射牛副伤寒灭活菌苗,1岁以下小牛肌肉注射1~2ml, 预防接种,注射牛副伤寒灭活菌苗, 岁以下小牛肌肉注射1 2ml, 岁以上的牛肌肉注射2 5ml,间隔10d同剂量再注射1 10d同剂量再注射 1岁以上的牛肌肉注射2~5ml,间隔10d同剂量再注射1次。在已发生 牛副伤寒的牛群中,应对2 10日龄的犊牛肌肉注射灭活菌苗 日龄的犊牛肌肉注射灭活菌苗1 2ml。 牛副伤寒的牛群中,应对2~10日龄的犊牛肌肉注射灭活菌苗1~2ml。 孕牛应在产前1.5 个月时注射菌苗,所产犊牛应在1 1.5月龄时注 1.5~ 孕牛应在产前1.5~2个月时注射菌苗,所产犊牛应在1~1.5月龄时注 射一次菌苗。体质瘦弱和患病的牛不得注苗, 射一次菌苗。体质瘦弱和患病的牛不得注苗,注苗后有的牛可能出现 较微弱反应,如精神不振、减食、产奶量下降等,不需治疗, 较微弱反应,如精神不振、减食、产奶量下降等,不需治疗,2~5天 内反应可自行消失。 内反应可自行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